对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的调查研究
龙门山南段大邑地区断裂带活动多期性研究

岩为主要特征;下统嘉陵江组以碳酸盐岩、砂岩、页
岩为主要
厂
组则以 色
岩、泥岩
夹
岩为主7巳
3 大邑 地区
龙门山冲断带沿走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分段
特征首先表现在断裂属性和分布上。龙门山冲断带
主要由4个大致平行的叠瓦状逆冲推覆体系 t
(图2),自西向东依次为:后山断裂(F1)、中央断裂
(FJ、前山
(兀)、山前隐伏
1区域地质概况
大邑构造地处龙门山南段冲断推覆带前缘。龙
门山地区的区域地质情况可划分为4类构造层序, 由老到新依次为:1)扬子地台结晶基底,2)新元古 代一二叠纪时期被动大陆边缘沉积,3)松潘一甘孜 三叠系复理层,4)中生代一新生代盆地陆相沉积。
在龙门山前,这4种构造层通过一系列多阶段构造 活动并列在一起,构成龙门山逆冲带56-。大邑地区
逆冲的叠瓦状推覆 系统,将基岩和元古界、古生
覆至地表,如宝兴逆冲推覆
。
2) 构造应力的消减及传 系主要为源 地壳 逆冲
系。该 龙山 岀
叉,沿基
滑脱并向前陆方向传递而成。
传递过程中为消减其位移量,滑
会岀
现多组分枝,或向上逆冲至地表,形成逆冲推覆背斜
或 传播褶皱;或岀现以反向逆冲
冲
,10七〕。
S D
T K
组)、T((马鞍唐组),T3^2/T3^3/T3^4 J^(白田坝
组)Jg(千佛崖组)、J>(沙溪庙组)、Jsn(遂宁组)、
JM(蓬莱镇组)共13套地层。
侏罗系主要岀露棕红色、棕褐色泥岩和粉砂质
泥岩,与灰绿色细粒岩 岩等厚互层。三叠系上
统须家河组和马鞍唐组主要岀露灰黑色泥岩 、页岩
质泥页岩;中统雷口坡组主要以灰岩、泥质白云
川西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特征

建筑设计191产 城川西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特征邹媛1 王祥松2摘要: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西界,是构造活动较强的巴颜喀拉地块和较稳定的川滇块体之间的界线,同时也是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部,呈NE-SW向展布,构造位置非常重要。
龙门山断裂带具有长期活动性,张培震等在2008年通过GPS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它的构造变形的速度都非常的小(小于2mm/a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特征1 龙门山区域地质概况龙门山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也是扬子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的分界线,还是中国中西部地质、地貌、气候的陡变带。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包括 3 条大断裂,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大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 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层。
龙门山地区的构造位置属于扬子板块的西北部,其在羌塘板块和扬子板块相互的挤压的过程中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带,是中国大陆造山带的一个典型。
在龙门山地区内,它的地势西北部分较高,而东南部分较低。
在西北部分是山石青峰,山峦巍峨起伏的龙门山山脉,主要是要由变质岩,岩浆岩构成。
2 断裂活动性差异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特征明显,以往研究认为北(平武—青川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李传友等,2004;),最新的研究认为全新世是活动的(孙浩越,2015)。
中段在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而南段因为分支较多等因素活动性较中段弱(李传友等,2004;杨晓平等,1999;邓起东等,1994;赵小麟等,1994;李勇等,2006;周荣军等,2006;)。
由断裂活动引起的水系扭曲、断裂槽谷、阶地位错等现象充分验证了以上结论(唐荣昌等,1993; Densmore et al.,2007;陈国光等,2007;贾营营等,2010;陈立春等,2013)。
2008 年汶川 Ms8.0 地震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断裂发生地表破裂,表明了这两条断裂的最新活动性。
多灾变区域山地旅游开发研究——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例

网络广告是一 门包含艺术和技术的综合性 工程 。在 日新月 异 的社 会 变 革 中 , 计 师 唯 有 不 断 学 习 , 设 紧跟 时代 潮 流 的 变 化 , 熟练掌握 网络广告的设计技术 ,才能更好地在 网络广告有 限的
可 视 空 间 中开 创无 限可 能 的虚 拟 空 间 。
创新的广告形式本身就是好的广告基本标 准 ,因而要将传 统广告创新的手段运用到 网络广告上。这样不仅能减少 网民对 网络广告的排斥感 , 而且还能使广告 的效果大大提高 , 逐渐增 强 网民对于网络广告 的信任度 。 创新要适合 网络广告特点 , 针对 广 告 目标 , 针对受众心理 , 迎合网 民的接受心理与习惯。如新颖 的 交互式广告 、 叫广告 、 中广告 、 呼 文 视频广告等等 。
相媲美。
坡、 崩塌 、 泥石 流等次生灾害 ,直接受威胁 的人数达 10多万 , “ 0 是中国有史以来 一次性灾变事件 引发的最严重 的地质灾 害”】 口, 使 四川旅游业再次陷入困境。从 地震及其 引起 的次生灾害带来 的惨痛损失来看 ,限一退二进三”必将成为龙 门山地带生产力 “ 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的惟一选择。而旅游业作 为第三产业 的主 导产业之一 ,承担着调整生产力 要素布局和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的重要任务圆 。而山地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旅游形式 , 其产 品涵盖观光 、 户外 运动 、 普教育 、 科 节事等多 个方 面 , 有样式 具
展。
关键词 : 多灾变 区域 ; 山地旅游; 门山断裂带; 龙 限制 因素
引 言
51 . 2汶川 地 震 , 四川 旅 游 业 沉 重 的打 击 。 震 后 , 给 因地 震 灾 害 改 变 了灾 区地 质 地 貌 状 况 , 遭 遇 多 次 强 降雨 天气 , 发 了滑 又 引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研究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省中北部,呈现西南-东北走向,其断裂带西南起四川雅安,东北至四川青川县-陕西宁强县,经大邑县,都江堰,汶川,茂县,绵竹,北川,江油,平武,剑阁;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前该断裂带历史并无8级地震记录【有一个疑似8级地震记录,是1327年8月底至9月初四川雅安天全县附近发生强烈地震,那次地震震感最远传到湖北荆州,陕西汉中等地区,官方认为是在7级至8级之间。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有3条平行的断裂带组成,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北川-关庄】,龙门山主山前边界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
下图是龙门山断裂带该断裂带全长500多千米【个人通过谷歌测距测到了是538千米左右】。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实际上震中距离汶川县城接近70多千米,距离都江堰县城只有30多千米】发生8级地震【也有资料显示此次地震是一个连发的双震,汶川开始破裂发生了7.8级地震,随后当断裂带破裂到北川时北川再次发生破裂又发生了7.2级地震而两次地震相隔不到1分钟,这也就解释了为啥距离四川汶川地震震中100多千米外的北川比距离震中30多千米外的都江堰灾情更严重了。
】;地震属于逆冲-走滑行地震,地震属于巴颜喀拉山地块和扬子淮板块间的碰撞导致的。
此次地震将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北川这接近300多千米的断裂区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累计的地壳挤压能量几乎全部释放了,不过要值得注意的是龙门山断裂带长度是达到500多千米呢,释放了300多千米应该还有接近200千米【地震局在汶川地震后勘探显示释放了320千米的断裂带的应力】;而至200多千米未释放能量的区域自2008年后也出现了活跃并且在2013年再次释放;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附近发生7级地震【USGS测定为6.6级】;此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地震释放了35千米至40千米断裂带的几百年累积的能量。
龙门山北部陕甘川交界三角构造区断裂活动特征研究

龙 门 山北 部 陕 甘 川 交 界 三 角 构 造 区 断 裂 活 动 特 征 研 究
杜 建 军 马 寅 生 尹成明 。 龚 明权 。
1 )中 国 北 京 1 0 0 0 8 1国土 资 源 部 新 构 造 运动 与地 质 灾 害 重 点 实 验 室
2 )中 国 北 京 1 0 0 0 8 1中 国地 质 科 学 院 地 质力 学研 究 所
摘 要 龙 门山 北 部 3条 不 同 走 向 的 断 裂 带 所 围 限 的 三 角 地 区 是 我 国 陕 甘川 交界 地 区研 究 地 震 活 动 的重 要 场 所 . 通 过 对 区 内 秦 岭 南 缘 断 裂 、平 武 一 青 川 断 裂 、岷 江 断 裂 及 虎 牙 断 裂 活 动 特 征 研 究 和 活 动 时代 分 析 认 为 : 秦岭南缘断 裂 , 包 括 迭 部 一 舟 曲 断 裂 、武 都 一 康 县 及茶店 略 阳 断 裂
Ab s t r a c t :The t r i a n gl e s t r uc t ur e a r e a s ur r o un de d b y 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t s t r i ke f a u l t
z o ne s i n n or t h e r n pa r t o f Lo ng me ns ha n i s on e of t h e i mp o r t a nt a r e a s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e a r t h qu a ke a c t i vi t y i n Chi na .Th i s p a pe r s t u d i e s t he a c t i vi t y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龙门山后山断裂中段汶川-茂县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析

为岷江在汶川 -茂县断裂区段主要发育 5级阶地。结合前 人 研 究 获 得 的 阶 地 年 龄,文 中 将 T1—T5 阶 地 年龄分别限定在 3~10ka、约 20ka、40~50ka、60ka和 80ka。另外,通过对区域内断裂沿线的阶地、
冲沟等地质地貌的野外调查,结合卫星影像解译 和 差 分 GPS测 量 等 工 作,认 为 汶 川 -茂 县 断 裂 在 T3 阶地(40~50kaBP)形成后、T2 阶地(约 20kaBP)形成前有过活动,而在 T2 阶地形成 以 来 不 再 活 动。 结合中央断裂、前山断裂均为全新世活动断裂的认 识,推 测 龙 门 山 断 裂 带 的 活 动 已 转 移 到 更 靠 近 盆
573
图 1 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活动构造分布图 Fig.1 DistributionmapofactivetectonicsinLongmenshanfaultzoneanditsvicinities.
象(Sunetal.,2015),这一问题尚需进一步 研 究;位 于 南 段 的 耿 达 -陇 东 断 裂 晚 第 四 纪 活 动 不 明显(陈立春等,2013);而中段的汶川 -茂县断裂,前人 关于 断裂在晚第 四纪特别 是全新 世以 来是否活动并没有明确 的 认 识 (唐 荣 昌 等,1991;赵 小 麟 等,1994;邓 起 东 等,1994;马 保 起 等,2005;周荣军等,2006)。那么,汶川 -茂县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到底如何?断裂 的最新 活动性对于理解青藏高原东缘 的 构 造 变 形 模 式 又 有 怎 样 的 启 示? 为 解 决 上 述 问 题,本 文 通 过 详细的野外调查,结合 卫 星 影 像 解 译,从 分 析 汶 川 -茂 县 断 裂 区 域 内 岷 江 阶 地 的 发 育 情 况 入 手,并通过差分 GPS测量等手段来研 究 阶 地 和 冲 沟 山 脊 等 地 质 地 貌 的 构 造 变 形 情 况,进 而 探 讨汶川 -茂县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青藏高原东端的最新构造变形行为。
第四纪活动断层及地震研究进展——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例

图1 龙门山断裂带的展布及其分段物理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条件下,在原地产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发生强震的构造条件。
3.2 北川-映秀断裂
该断裂位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的中段,主中央断裂南西端始于泸定附近,向东北经过盐井、映秀、北川、南坝和茶坝插入陕西境内,与勉县-阳平关断裂相交。
断裂西侧为龙门山高山区,东侧则为中低山区,断裂两侧地形反差悬殊。
北川-映秀断裂的线性影像清晰,保存完好,在龙门山构造带几条主干断裂中显示出较强的活动性。
3.3 灌县-安县断裂
该断裂位于龙门山山前断裂的中段,山前断裂南西端始于天全附近,向北东经过芦山、江油、广元等地插入陕西汉中一带消失。
4.结论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8.0级地震,给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在地球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演化以及和汶川地震的形成联系,并对2013年4月20日的雅安地震做了简要评述,得出以下结论:
(1)第四纪地壳活动日益强烈,断层的活动一般伴随着地震的发生。
(2)龙门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向扬子板块俯冲碰撞形成的冲断褶皱带,是中国大陆南北构造带中一条重要的断裂带。
图2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剖面
图3 茂汶-汶川断裂剖面
①条带状硅质岩; ②灰白色硅化白云岩;
③钙质胶结断层角砾岩; ④疏松的破碎岩
温差作用:因气候变化而导致岩石产生崩解。
【地球科学小名词】。
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研究

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研究赵静;江在森;武艳强;刘晓霞;魏文薪;李强【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2(055)009【摘要】By using the GPS horizontal velocity field of 1999-2007 and the negative dislocation model of Defnode, we inverted for fault locking and fault slip defici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analyzed crustal deformation before earthquake combining with GPS horizontal strain rate around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The invers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ddle-northern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is completely locked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 locking depth is about 21 km (locking fraction is 0. 99), in which normal compressional slip deficit rate is about 2. 2 mm/a and parallel dextral slip deficit rate is about 4. 6 mm/a. Meanwhile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fault is tightly locked from the surface to 12 km depth (locking fraction is 0.99) , in which normal slip deficit rate is about 1. 4 mm/a and parallel slip deficit rate is about 4. 6 mm/a. The locking fraction decreases to about 0.83 at 12~ 16 km depth, in which normal slip deficit rate is about 1. 2 mm/a and parallel slip deficit rate is about 3. 8 mm/a. The locking fraction is about 0. 75 at 16 ~21 km depth, in which normal slip deficit rate is about 1.1 mm/a and parallel slip deficit rate is about 3. 5 mm/a. The Longmenshan fault turns to creeping gradually between 21 km and 24 km. The inversion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strain results that strain accumulation rate of the middle-northern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is low while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it is high. They both show that the middle-northern segment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is very highly locked while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it is a little less locked and this characteristic can explain well the rupturing process which propagated from the epicenter to the northeast in one direction.%利用1999-2007期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估算了龙门山断裂在汶川地震前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结合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表水平应变率场结果,综合分析了震前地壳变形特征.反演结果表明,震前龙门山断裂中北段处于完全闭锁状态,闭锁深度达到21km(闭锁比例0.99)左右,垂直断层方向的挤压滑动亏损速率约为2.2mm/a,平行断层方向的右旋滑动亏损速率约为4.6mm/a.龙门山断裂南段只有地表以下12km闭锁程度较高(闭锁比例0.99),垂直断层方向滑动亏损速率约为1.4mm/a,平行断层方向滑动亏损速率约为4.6mm/a;在12~16km处闭锁比例约为0.83,垂直断层方向滑动亏损速率约为1.2mm/a,平行断层方向滑动亏损速率约为3.8mm/a;在16~21km处闭锁比例约为0.75,垂直断层方向滑动亏损速率约为1.1mm/a,平行断层方向滑动亏损速率约为3.5mm/a.在21~24km处整条断裂均逐步转变为蠕滑.上述反演结果与区域应变计算获得的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整体应变积累速率较低、南段应变积累速率较高相一致,均表明中北段闭锁程度高、南段闭锁程度稍低,该特征可以较好地解释汶川地震时从震中向北东向单向破裂现象.【总页数】10页(P2963-2972)【作者】赵静;江在森;武艳强;刘晓霞;魏文薪;李强【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430079;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红河断裂带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分布特征研究 [J], 刘耀辉;李金平;王刘伟2.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闭锁程度与变形动态特征研究 [J], 赵静;武艳强;江在森;牛安福;刘杰;王丽凤;魏文薪3.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近场"闭锁" [J], 吴江;杜方4.汶川地震前后红河断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研究 [J], 鲁小飞;谭凯;赵斌;王东振;李琦5.红河断裂带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分布的GNSS反演 [J], 朱绪林;徐克科;侯争;刘吉鹏;赵付领;姚未正;邵振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的调查研究摘要:为何在这一地区地震频发?为何3年前的5.12地震对这一地区的伤害如此之深?为何同处四川的成都安然无恙?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地震
2008年5月12日2时28分,那本是一个在平淡不过的午后,但就在那一刻,我们的身边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
其中受灾最严重的莫过于身处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区。
你一定会问为何这些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区受灾最严重?下面就让我来给你答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龙门山断裂带在中国的数量及其分布。
1、河南龙门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3公里的伊河两岸东、西山上;
2、山东龙门山:位于山东省泗水县城西北16公里,泗水、宁阳县交界处;
3、四川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
其次我们来了解断裂带的构造。
龙门山断裂带是由3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
此次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它属于逆—走滑断裂。
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上,属逆冲断裂。
再其次,我们来谈谈断裂带与那一次地震的关系。
四川省的地震主要集中在8个地震带(区)上: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理塘地震带、金沙江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松潘地震带、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木里—盐源地震区。
据四川省地震局相关人士介绍,成都不属于任何地震带和地震区,成都本身基本上不会发生地震。
而大成都地区每年都有地震,主要集中在龙泉、金堂等地方。
我们因该知道地震是因为板块运动挤压形成的。
因为龙泉山脉是地壳积压形成的,所以每年有地壳运动时候都会有轻微的地震。
但是因为龙泉山脉属于一个小型山脉,因此地壳运动不大,每年的地震幅度都在3级及其以下,在震中附近会感觉到稍微摇晃了一下,所以一般也不会被人察觉。
汶川地震为何能量如此之大?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教授郦永刚认为,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多发区内的活动断层,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
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
由于震源较浅,而且震源机制为向东的逆冲运动,加上震区土质松软,地震波向东能传播很长距离,使得远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遍有震感。
历史上,它并不安分,有过多期活动。
自公元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级以上地震20次。
1657年4月21日,爆发有记录以来最大的6.2级地震。
据地震学者考证,此后300多年间,这条断裂带再未发生过超过6级的强震。
所以,我认为应对龙门山断裂带地震多发最好的措施就是——尽量避免在这一断裂带上生活。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这次地震的起因。
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发生里氏8.0级地震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公里左右。
其中,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因此汶川地
震灾情严重。
这一地区地震之所以频发,是因为地壳运动频繁。
3年前的5.12地震之所以对这一地区伤害至深,是因为其构造应力能量长期积累突然在这一地方释放。
同处四川的成都之所以安然无恙,是因为成都平原有不同时期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堆积物组成。
当你了解了这一切,你会不会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感叹——我们的世界真奇妙?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