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设计说明

某小区设计说明
某小区设计说明

1 设计说明

1.1 前言

居住区绿化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 居民小区应当是城市人回归自然的园林式居住区,它的环境应当令人愉悦,应当是充满人与生物共享共处的自然美!

1.2项目概况

1.2.1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某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项目规划目的为提升小区的凝聚力,使生活在繁忙的城市的居民有一个归属感。小区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居住面积约5000平方米,绿地总改造面积约1.9万平方米;小区四周为城市交通主干道,便捷的交通、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氛围,给居民创造一个休闲、舒适、便利的都市新生活空间。

1.2.2 气候条件

属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暴频繁,年平均气温22度,年平均降雨量1982.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800小时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

1.2.3 项目分析

本地规划设计总用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地块。本项目以服务此小区居民为宗旨,建设成为综合实用功能性和优美景观的公共活动休憩场地,以满足小区居民人们生活需求,美化小区环境,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为提升小区的凝聚力,使生活在繁忙的城市的居民有一个归属感!

1.3 基地分析

本项目基地现状为待开发用地,地势基本平坦,有利于群体活动场地建设。现状绿化以原生植被为主,大部分为天然生长的杂草,方案将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植被配置,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景观效果。

1.4设计概述

1.4.1 总体设计理念

水韵华庭小区以营造东方简约园林景观为设计思路,围绕“东方简约·健康休闲”这一主题,从整体规划出发,结合“水韵”的名称,多处采用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以及崭新又简明的环境艺术品来配合现代都市生活较快的节奏与韵律,营造一个与水为邻,与水为趣的现代人性生活空间;强调东方简约园林景观的神韵,体现现代健康的生活时尚,使小区每家每户都接触到浓厚的东方景观氛围。

1.4.2 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设计原则是贴合主题、仿效自然、注重功能、关怀细节。

1.4.3 设计手法

采用现代式园林为主要设计手法,力求风格简洁,主从有序,藏露适宜。

1.4.4 设计布局

在布局的考虑上,主要是按照功能划分确定主题,在主题的指导下对景观点进行排布。

1.5功能分区构思

根据小区园林所应具备的功能要求,结合实际使用,将小区景观规划分为中心公共空间、开放性休闲空间。

南北两排版式的居住单位围合成一个中心公共空间——“水韵园区”,其组成包括:一个由立体花坛、热带植物,带有淳朴木栈道和地被花卉、灌木围绕的生态湖,以及花园的景观中心——带有日光晒台、泳池吧台、喷泉雕塑座驾的景观泳池。

在东侧的四排版式居住单元之间有既可容纳积极的群体活动又可以提供温馨家庭聚会的开放性休闲广场。一条充满鸟语花香的健康步道贯穿整个宅间,掩映于郁郁葱葱热带植物中的休憩空间。花丛中的漫步空间,大型的儿童游戏场地,穿插在景观中的特色雕塑,以及宅前的弈棋空间。

接错自然,亲近自然是贯穿景观设计的又一个设计理念,设计师把一个个充满启发性的形式、色彩、肌理、材料等有机图案汇成社区的一个整体,从景观建筑的每一个构建、柱基,每个硬质面的规格、颜色、质感、石雕艺术品德样式、用途、景观灯柱、室外座椅、泳池拼花、喷泉雕塑、泳池躺椅、太阳伞、标识牌、垃圾箱等,无一不是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挑选,力求做到风格统一、尽善尽美。

1.6交通组织

道路要主次分明,从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形、地貌、景观功能区的分布和园内活动的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有明确的方向性,因而此小区道路设计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休闲小径。

1.7主要景点

1.7.1立体喷泉景墙

透过潺潺涌水的分级喷泉,有气势而又不乏细腻的棕榈科植物,依稀可以看到中心园区观鱼台的帐幕,为西湖园小区水景系列的高潮埋下伏笔,水景两端沿着郁郁葱葱的植物整个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的道路把人们引向小区南北两边的园区。

1.7.2生态湖

立体喷水景墙后面的生态湖,运用先抑后扬的造景手法而让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感觉。湖的西侧有精致的景观亭,质朴的木栈道,东侧有静谧的观鱼台,沿湖丰富的景观让人目不暇接,视线的尽头,在绿意浓浓的植物掩映下的休憩广场使整个景观序列达到高潮。

1.7.3巴厘风情泳池

生态湖的后面是在郁郁葱葱的植物包围下的巴厘风情泳池,让人有别有洞天的感觉,不仅功能上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还加上东南亚特色的园林石雕,体现极具度假酒店般的休闲、观赏性,从空间上讲是一个外向性和内向性兼容的空间泳池的北侧通过休闲木平台和一个特色吧台,使人们能观赏到美丽的泳池景观。精心设计的吧台给社区增添了度假情调,而木平台是欣赏黄昏落日的最佳场所,这里有遮阳伞、木质桌椅及按摩躺椅,池畔有两个休憩,使住户可以在鸡蛋花的清香和大王椰子、香樟等的阴凉下游泳、乘坐,摇曳的植物与碧蓝的池水交相呼应,流光溢彩。

1.7.4花好曲径

其位于1栋和2栋的休闲公共空间,当住户漫步到儿童游戏场所,环顾四周,视线将被一条蜿蜒于林间花丛的漫步小径所吸引,沿着这条浪漫小径,你将会赏析到各有特色的四时美景,春季花香蝶舞,柳絮舞飞,繁花似锦;夏季,阵阵蝉声中,有凤凰木的似红火花,紫薇的花团锦簇,玉兰的扑鼻清香,粉单竹的清幽怡神;秋季,桂花飘香,绿化芒挂果,而黄槐依然绽放;冬季,纵使百花凋零,散发清香的香樟,耐阴的龙柏,树形奇特的罗汉松,依旧绿意盎然。小径的材质也是取

自自然界的硬质材料,有青石板的汀步,也有卵石镶嵌的硅岩。不经意在花丛旁,树荫下会是舒适的木制座椅出现。小径时而掩藏在花丛中,时而穿过起伏的草坪,步移景异,春踏青、夏避暑、秋闻香、冬赏绿,虚虚实实中,东方园林的精髓一一呈现。

1.7.5宅前休闲空间

此空间位于2栋和3栋之间的公共休闲空间,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个由绿色藤架组成的小平台,其边界由几排层次丰富的植物簇拥着,其上还有大树浓荫覆盖。花色、叶色丰富的地被如孔雀草、彩叶草等打底,再搭配以绿球状的九里香,秀气的桂花,优雅的含笑,诗情画意的杜英,这是作为主要的开放空间,主要是为了社区的正式聚会活动。来到广场,就自然地欣赏到这一组景色,掩映在大树冠和丰富灌木丛中的——绿色藤架,作为东方造园手法中常用的元素,爬满花藤的花架,舒适的木制座椅是业主的偶然对话交流的最佳地点,也是老人、孩子们在躲避风雨天气时的安全岛,入口的林荫广场和这个藤架成为公共空间过度到休憩空间第一焦点。社区的社交、文化、意识形态,园建风貌得以充分的体现和表达。

1.7.6健康步道

健康步道位于3栋和4栋之间的公共休闲空间,在郁郁葱葱,花团锦簇,步移景异空间,住户可以放慢回家的心情,沿着由雪白鸡蛋花和紫红的大叶紫薇及各式的花组成的花径漫步,体现四季不同时花的美丽,夜幕下的入口更是幽静宜人,回家成了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过程,将白天职场的烽烟、喧嚣涤荡干净。

1.7.7露天广场

位于2栋后面的公共休闲空间,绿色如茵的草坪,从中穿插自然地卵石镶嵌的小径,软质的沙池,提供开阔的活动空间,孩子们可以在这打滚撒野,成年人可以在这里与知己相聚,开放的活动空间四周,有清幽的竹丛,缤纷的花卉,还有茂密的大树,将健身设施立于沙池中,使住户随时可以轻松地进行健康休闲运动,孩

子们有一个大型的游乐空间,旁边的木平台和凉亭中都有可以方便看护孩子们的家长闲坐休息的座椅,设计师还精心地在周围布置具有观赏、芳香植物。

此外,依不同的功能特点,给不同区域设计了各具特色的铺装,如社区主入口路面线条自由,变化丰富的拼花,露天广场则采用几何图案等。为了形成一个安宁的乐园,设计师特意在软景设计上利用茂密的植物在花园四周形成一道隔噪音墙,特别是主干道一侧上采用浓荫的绿化芒,即挡噪音,又美化环境。而园中其他区域亦采用了大量广州本地茂盛的植物及丰富的四时花卉。

设计师倾心营造的健康、闲适、利于交流的场合和氛围,希望在这里诞生属于水韵华庭的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从而引导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形成浓厚的凝聚力和家园的归属感。

1.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9 植物种植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环境规划设计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要达到“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的是植物生态景观的适当构成,它是自然化景观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布局性植被生态景观群落构成,富于自然化的景观空间则是无源之水。

本小区植物品种选择上以绿化芒、细叶榕、杜英、大王椰子、龙柏等常绿植物为为基调树种,以凤凰木、蓝花楹、银杏、木油桐、罗汉松等树种作为点缀,配合颜色品种多变的绿篱,草花,构成植物景观的主题。

四季有花可赏、四季有景可观是整个植物配置的总原则,观景区都是以常绿和落叶树种搭配,乔灌搭配,颜色鲜艳,高矮搭配,分配合理。

1、“春”之声:寓意春季中生命锐意进取、蓄势而发的力量,将种植早花树种,营造春花烂漫的景观。主要特色树种有金合欢、二乔玉兰、山茶、含笑、春鹃球等。

2、“夏”之魅:寓意夏季的绚丽与多变。种植冠大浓荫的植物,营造繁茂、凉爽的景观。主要特色树种有紫薇、凤凰木、蓝花楹、木油桐、栾树、鸡蛋花、广玉兰、九里香等。

3、“秋”之风:寓意秋季的丰收与圆满,将种植彩叶树种,营造色彩丰富的景观。主要特色树种有银杏、枫香、木芙蓉、桂花、红枫、黄槐等。

4、“冬”之恋:种植落叶观干树种,营造冬季落叶景观。主要特色植物有小叶榄仁、紫薇、鸡蛋花、银杏等。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小区设计说明-精选.

第一篇策划篇 一. 核心规划理念 以人为本,体现科技、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人性化和舒适的居住、休闲新型社区和适应未来需求的生活方式,全力打造“阳光、绿地、水面”相互交融的生活社区,彰显小区的舒适性以及高品质。 二. 新型居住、休闲社区的构成要素分析 a.生态家园。回归自然,以绿色、环保为基调的生活社区是都市人置业安家的梦想家园。 b.新型的适应未来的生活方式。 c.科技化、信息化的住宅系统。从规划、建筑、用材、物业管理等各方面大量采用高新科技和新材料、新发明,让业主充分享受科技文明带来的各种便利。 d.具有独特归属感的居住社区。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阶层的人们一般会形成不同的社会价值观与生活情趣,人们一般希望与自己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相当的邻居共居一地,这就产生所谓的社区认同感,社区应为不同的业主提供完备的物业管理和服务体系。 e.满足业主的个性和多样化需求。为不同的业主创造多样的社区环境和住宅,形成各有特色的居住组团与社会文化,提供可以展示和反映其社会地位和文化品位的个性化生活空间。 f.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 三. 规划原则

a.和谐设计原则。从城市的角度出发,以城市设计的手法规划整个地块成为设计的出发点。本设计保持城市环境协调、和谐,与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b.经济、适用、绿色、节能原则。力求方案从整体风格到细部处理,都体现经济适用的原则,体现绿色节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 c.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案与传统住宅的设计理念不同,强调“以人为本”,即功能新、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以及内、外部环境的营造,皆以“人”为中心,体现建筑为人的永久主题。 d.生态的设计原则:本方案围绕“生态”主题采用新型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来创造一个生态、共融的生活空间。 第二篇现状分析篇区位分析 一. 区位条件: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位于鲁中西部,是我国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之一。济南是山东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北连京津,南接沪宁,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华中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发展轴上的重要交汇点,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中华文明中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是第11届全国运动会和第7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 二. 地理位置: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文本说明0808cg

禹宏·启城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坐标及现状地形图 2、建设项目规划意见书和勘测红线图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4、现行的《蚌埠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 16、《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17、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区位 本项目地块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临中学西路,西接西外环路,南临健康路,北接禹王西路。交通十分便利,接近城西新城区中心,本小区和拟建的医院、第二中学,都在半径600米的距离之内。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相应市政配套的日益完善,本区域将成为蚌埠市未来又一高档商住圈。 2、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地块规划为居住和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80838.0㎡,规划总建筑面积20998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19.39万平方米。 3、地形地貌 地块用地呈长方形,当前为闲置用地,现状地块内有堆土,东西两边略有高差,总体地势南低北高。 4、规划要求 ■容积率 地块容积率要求≤2.4 ■建筑密度 地块1建筑密度:26% (出让要求不大于26%)

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第二章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GB50009-2001)(2006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 年版) 二、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xxxxxxx基本风压值为0.70KN/ 〃。地震设防烈度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按抗震设计。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三、结构计算 1、恒载:

楼面及屋面恒载按实际计算 2、楼层活载: 住宅厅、卧室、楼梯、走廊:2.0KN/ m 阳台 2.5KN/m 住宅厨房、卫生间 2.0KN/m 灵活隔断0.5KN/m 上人屋面 2.0KN/m 不上人屋面0.5KN/m 物业管理、商店等 3.5KN/m 设备机房7.0KN/m 3、地下室人防设计核爆动荷载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地下室顶板60KN/m地下室底版25KN/m 地下室外墙55KN/m出入口临空墙130KN/m 直接受核爆冲击作用的门框墙200KN/川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隔墙70KN/m2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门框墙140KN/m 四、主要结构材料 1、砌体:填充墙在0.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页岩砖,Mu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采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 M7.5混合砂浆砌筑。 2、混泥土强度等级:地下室部分(梁、板、柱、墙):C35,地下室底版和外墙抗渗等级为

某某安置小区方案设计任务书

安置小区方案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该地块位于某地,西侧临街,北侧临规划中的某路,东临高压走廊。占地面积32.62公顷。地形方正,地势基本平整。 以上情况务必请进行实地勘察。 二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1 占地面积:326163平方米(489亩) 2 建筑容积率要求:1.5-1.8 3 建筑高度或层数:5-6层的多层、局部9-11层的小高层 4 总建筑面积:约489244平方米,其中商业,住宅 5 建筑层数:商业2层,住宅以5-6层多层为主,9-11层小高层为辅 6 建筑覆盖率:25-30% 7 停车位(库)要求:机动车停车位(库)包括小区住户停车位(库),小区商业配套所需停车车位及其他临时停车车位,非机动车停放包括住宅及小区商业配套所需停车位。 ①小区住户机动车停车位按标准小型车位设计,数量按小区住宅户数40%确定; ②小区商业配套所需机动车停车位及其他临时停车位数量按规范设计; ③小区住户非机动车停车问题按每户一间≥4平方米储藏室考虑;商业配套所需停车位数量按规范设计。

8 总体布局要求:按地块规划要点及居住区规划相关规范进行。 9 绿地率:35-40% 三设计理念 1 实用性:注重提高住宅的得房率与各分区的功能性。室内外空间格局要体现人性化的尺度与感受。 2 经济性:规划设计和单体设计均要考虑其实现时的投资难度,力争保证一定资金下设计出建筑精品。 3 规范性:设计方案必须遵守有关城市规划设计对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规定,经济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 四规划设计原则 1 建筑布局、造型、色彩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块关系。 2 应合理处理商业、住宅、环境、场地之间的关系。商业不仅为小区住户服务,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居住区私密性较强,两者在布置上应相对独立,避免相互干扰。注意处理各种建筑空间有机组合、过渡,做到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个人空间的私密性。 3 住宅群体布置要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要满足住宅对日照、间距、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营造小区内组团绿化空间,尽量使各户型的客厅和主卧有好的景观和良好朝向,争取做到户户有景、户户是正南北朝向。 五单体设计原则 1 住宅在满足良好空间感情况下,尽可能采用一梯两户形式。小高层可考虑采用一梯三户的形式。

小区设计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1. 项目概述 1.1 区位 该项目地块位于城市东部,北接湖南东路,西沿慈湖河路,南接规划中的花园路,东临慈湖河。 1.2 用地范围 规划用地范围东至慈湖河、南到规划中前进路、西到慈湖河路、北到湖南东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580米,总用地面积为173556平方米。 1.3 自然条件 花山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厚。濮塘风景区为“国家4A 公里。区内山势连绵、沟整险峻,生态植被保持完好, 作物遍布, 新四军曾在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 园、佳山山体公园、盆山度假村, 1.4 规划目标 宜城际铁路将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 2. 规划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3、《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4、《安徽省住宅设计标准》; 2.5 2.6、1 / 1000地形图(规划红线图)。 3. 规划设计理念 涵。 3.1人本主义,充分体现对家庭生活的关怀 居住区是家庭生活的原点,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定位于为每个人及每个家庭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家园社区。 3.2便捷交通,引入符合时代特征的交通手段 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公共交通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城市人居环境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外部公共交通环境。同时,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规划设计为适应这一发展态势,努力营造流畅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和充足的停车场库用地,同时使交通空间与步行开敞景观空间之间既有一定分隔又能达到相互交流。 3.3 适应市场,努力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与居民居住需求 大规模的居住开发必须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本方案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对动态变化着的市场的呼应:其一,通过建设标准的差异形成多元化的供方市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住需求;其二,通过与住区分时序开发的协调,满足不断发展的居住需求,随着建设时序的变化,适时调整建设标准。 4. 规划设计原则 4.1 作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应面向二十一世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4.2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 ,步行绿带,开放绿地等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所 1/5,为商业用地。南面地块占总用地 空间景观效果。 这种空间布局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以往居住组团处理手法,通过线性的空间组织,将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结合起来,使每一个住宅单元融入整体结构之中,赋予每一个住宅组合单元不同的空间特点,增强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并在保证总体开发规模和绿地容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每一个住户争取一个好的环境,体现小区的均好性,并为老人、儿童以及每一个居民多样化的居住生活活动提供空间和交往的机会,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小区主出入口设于地块中部面对慈湖河路,地块北部、南部设置车辆出入口。主入口采用设置小区入口广场的手法,形成小区的入口标志,在内部通过强烈的轴线引入中心绿地,居民通过广场的引导,进入小区内部,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 独立的步行系统与小区绿带相结合,到达住宅的每一区域。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 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及用地现状条件 1.工程名称: 2.建筑性质及规模:- 由一,二期两部分组成。分别由22栋4-7层多层住宅,21栋别墅,一栋五层宾馆组成。总用地面积为7445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8910.48平方米。 3.用地位置及现状 北面,东面,南面,西面为农业用地。规划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突破,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二、设计依据 ----------------------任务书及附件 基地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 -----县相关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 《-----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25 - )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三、规划原则 a.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屯昌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 突破,建设一个与农业配套的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b.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意识,创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 小区环境,争取每栋住宅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 c.适当加大开发力度,节约用地、完善配套,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d.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强调小区特色与风格,加大建设开发的科技含 量,建设智能化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 1、规划总平面设计 1)规划构思 ﹡强调组团式布局,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地相结合,经过景观步道联接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车流与小区休闲人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来,互补干扰。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一、基地情况概述: 小区位于长安区环山路北侧,沣河东岸,批准用地3.6hm2,南北长250m,东西宽159m,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见示意图1)。计划住户2026户。此地位于南郊郊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周围旅游景点众多,居住环境优雅安静,是人们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设计理念、构思原则: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基于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优势,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使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强化院落空间,在追求合适开发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物业管理与分期开发,并增强小区的安全性、趣味性、识别性。 、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把科技先行、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设计全过程中。 三、空间布局 空间布置可概括为:多点、一中心。 多点--即以住宅为主体围合的四个院落组群。 一中心--即由小区中心内的集中绿地、水面、广场、雕塑及造型别致的社区公共建筑,构成了小区文化娱乐交往中心和纵横轴线交汇的空间构图中心。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

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一.概况 1.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南方某发达城市新城区,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该基地地形平坦,基地内现有部分闲置建筑,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规划予以拆迁。该基地四周均为规划的城市道路,东侧紧邻城市绿地,并有一河道从东侧经过,其余各册均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市环境及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三.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 2.规划建设法规文件 3.业主的相关要求 4.数字地形图 5.国家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 a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b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c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e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 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年) g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二.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姓名:韩忠强 班级:城乡规划2015级 学号:1563166104 指导老师:赵勇强

互利共生居住区规划设计 地理位置: 基地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一街以西,南至规划外环路,西至西河槽,该块基地近似梯形,用地面积为266315.95平方米,基地三面邻路,西面为干涸的河槽,北面挨着一个工业厂区和110国道,基地离乔家金街较近,缺乏其他商业设施。交通较发达。 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住宅设计规范 (3)、《包头市总体规划》 (4)、基地地形图 总体想法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小区。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立面造型,更好地契合了当今时代人们得需求,创造了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设计了流畅而经济实用的贯通式小区主道路系统,在汽车驶入小区后,能就近地停靠,使小区内部靠近中心的道路做到了“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内部中心区的人流的安全与便捷。小区路及宅间小尽量做到流畅且方便使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小区内部的步行的要求。 主题 互利共生从字面理解是两个小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虽然分成了两个小区来设计,但是两个小区之间还是互相联系,并且共用一套公共建筑,例如幼儿园、商场、物业。并且从景观和广场方面来相互呼应。 设计构思 一条南北的直线形城市道路将小区分隔成两个次级小区,道路为车行道,上下班高峰期更方便。沿街商业,中心公建,住宅居中。建筑布置北高南低,有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通风,节能环保,造型上丰富天际线。建筑色彩提取周围建筑,和谐暖调。 交通系统 “道路开放,人车分流,步行优先” 首先在每个小区单位都设置了一个外环车行道,使汽车进入不到小区内部,小区内全部为人行道,关键时刻可以使消防车进入,平时坚决不让进车,保证小区内不进车。 曲线形道路宽度为9m,且从一个小区一直延续到另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被这条道路划分为两部分,定义为次级小区,两4个次级小区地上部分只能通过步行通达,无法行车。次级小区内部均设环形的车行道,为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为9m。组团级道路和宅间路只能人行,道路宽度分别为6m和3m,但组团级道路在特殊时候可作消防车道,满足消防需求。同时在两个次级小区车行入口处均设置地下停车场入口,降低地面行车数量,最大限度实现人车分流,居民可以从各个入口进入小区,营造和谐小区。

某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广西来宾市万泰名庭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红线范围及电子文件、项目设计任务书; 3、来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来宾市国土资源局城北区D-1-04地块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来建规技(2010)32号>》;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国家、省及地方有关法令、法规。 二、项目概况 1、基地规模与概况 本项目位于广西来宾市,来宾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地级市,位于北纬23°16′至26°29′、东经108°24′至110°28′之间,位居广西中部,故有“桂中”之称。来宾市北与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东与梧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相邻,西与河池市、南宁市相交,南与贵港市、南宁市毗邻。深居广西腹部,经济、交通地位十分重要,地缘优势十分明显。 万泰名庭小区位于来宾市桂中大道与迎宾路交叉口西南角,靠近南宁至柳州高速路边,交通便捷;用地东临迎宾大道,南面、西面、北面均为城市规划道路。场地形状方整。 项目总规划地36.0亩,净用地面积28.9亩,容积率 3.8,总建筑面积86335.38m2,建筑密度28 %,绿地率35.42%。建筑层数为11层、18层、32层、33层,局部设置地下室。 2、场地地形分析 建设用地为方整地块,场地平整。 三、项目定位 以建筑风貌与小区环境地为依托,打造主题鲜明的高品质社区。小区以居住为主,辅以社区服务型商业。 四、总体规划 1、规划原则 a.生态原则-------充分利用基地本身赋予的有利生态条件及景观要素,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形状形成的自然景观绿地,创造优雅的居住环境。点状景观与中心花园相互渗透、同时利用带状的林荫道路形成贯穿整个空间范围的绿化系统,真正将“花园绿化”实现在每户每家门前。 b.可持续居住原则-------全方位系统的进行项目规划,将景观与建筑完美结合,建设一个充分体现私密性、舒适性、安全性以及追尊贵感的高尚住宅社区,总体规划功能组织合理,布局灵活,层次丰富,尺度亲切,追求居住环境的健康价值,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和交流。 c.因地制宜、理性有序的交通组织系统设计原则-------根据地形、地貌现状特点,重视行人的步行线路与视觉线路的协调,以人车相对分流的道路系统构成社区基本交通网络结构,同时结合地形采用了多种停车方式。 2.总平规划分析 分析规划用地的外部城市道路系统以及用地内地形地貌的特征,来进行整体空间规划布局。强调社区空间整体形象的塑造,统一协调道路、区域边缘、节点等城市景观要素的组织关联,形成有序、和谐、高效的具有浓郁区域特征的社区及城市空间景观体系。营造绿意葱茏、步移景异的花园式居住空间,使居民感受到都市现代生活的情趣是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 小区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项目分布于地块的东南面,分别为1#、2#、3#、

小区设计说明

小区设计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1. 项目概述 1.1 区位 该项目地块位于城市东部,北接湖南东路,西沿慈湖河路,南接规划中的花园路,东临慈湖河。 1.2 用地范围 规划用地范围东至慈湖河、南到规划中前进路、西到慈湖河路、北到湖南东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580米,总用地面积为173556平方米。 1.3 自然条件 花山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厚。濮塘风景区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景区”,总面积24.8平方公里。区内山势连绵、沟整险峻,生态植被保持完好,山峰、峡谷、水库交错,珍贵动植物、经济作物遍布,黄盖屯兵营、刘备招亲馆、乾隆南巡篁林古道等古迹、遗址众多,粟裕、黄火青率领新四军曾在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现在是我市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与雨山湖公园、佳山山体公园、盆山度假村,共同营造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4 规划目标 基地周边有很好的自然环境,加上周边的大学城、花山区风景旅游园,以及马芜高速、宁宜城际铁路将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 2. 规划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3、《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4、《安徽省住宅设计标准》; 2.5、国家及安徽省关于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关规范、规定; 2.6、1 / 1000地形图(规划红线图)。 3. 规划设计理念 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一直是设计者不断追寻的目标,作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居住小区,为设计创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定位。本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全新的住区内涵。 3.1人本主义,充分体现对家庭生活的关怀 居住区是家庭生活的原点,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定位于为每个人及每个家庭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家园社区。 3.2便捷交通,引入符合时代特征的交通手段 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公共交通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城市人居环境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外部公共交通环境。同时,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规划设计为适应这一发展态势,努力营造流畅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和充足的停车场库用地,同时使交通空间与步行开敞景观空间之间既有一定分隔又能达到相互交流。 3.3 适应市场,努力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与居民居住需求 大规模的居住开发必须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本方案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对动态变化着的市场的呼应:其一,通过建设标准的差异形成多元化的供方市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住需求;其二,通过与住区分时序开发的协调,满足不断发展的居住需求,随着建设时序的变化,适时调整建设标准。 4. 规划设计原则 4.1 作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应面向二十一世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4.2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绿化系统的建立及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是现阶段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宜人的空间设计以及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的设置,将有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4.3 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变性,适应市场变化。 4.4 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 4.5 强调绿脉与居民生活活动的融合。以点状的组团绿地、带状的林荫步行道和集中块状的中心绿地为主的居住区绿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 4.6 尝试建立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以分为主、适当结合的居住区交通方式,力求在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同时,仍能提供给居民安全、便捷、环境优美的交通空间。 4.7 多样化的住宅与人情化的生活场所的塑造。只有多样化的住宅才能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院落”空间,“绿色里弄”,步行绿带,开放绿地等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所的塑造,将增强居民归属感与自豪感。 4.8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地结合,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 5. 规划设计构思 5.1 规划结构 小区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北面地块约占总用地面积的1/5,为商业用地。南面地块占总用地的4/5,为居住用地。 居住地块内,小区以环形车行道路和丁字形中心绿带构成核心骨架,绿色走廊贯穿整个居住区,将步行绿色景观与不同用地特点、使用功能、住宅组群形态,通过配套公建相对集中布局及绿化、交通系统组织空间,形成错落有致、收放有序、形式多样的整体有机结构和丰富的空间景观效果。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电子教案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襄南怡景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 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紧临某省道,荣踞某镇新镇区核心,距某市区和某县各20多公里,乘车一刻钟可达。基地南面临现有堰塘。 2. 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交通比较便利,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5055.45平方米(合 7.58 亩)。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某镇镇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10) 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临近堰塘,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亲水平台,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广州某小区景观设计说明

广州某小区景观设计说明 作者:jia0424网友评论0 条 摘要:广州某小区景观设计说明,这是本人参与设计的广州某项目的设计说明,供大家参考,请大家多提富贵意见。 前言 一个优秀的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楼盘的文化品味,渲染扩张其独特个性,强化楼盘的买点,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房地产市场 上让人眼前一亮、脱颖而出,给楼盘带来无可估量的价值增量和源源不 绝的客流,这一点已经是勿庸置疑的。所以说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日益 重要,但如何才能让设计出的作品拥有一个既鲜明又深受市场欢迎的特 色呢?我们可以从市场上去获得启发。当前广州市场上接连打出的江南 园林、皇室御花园、日式园林直至巴厘岛风情、加州风情、澳洲风情等 各式风格各异、主题独特的小区园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无 论哪种风格、哪种主题,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同,都必须突出一个人性化 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最终目的都是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 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 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 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 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一、概况(略) 二、规划设计理念及构思:

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的成果是供小区内所有居民共同休闲、欣赏、使用的,因而这首先决定了它要以大尺度和大气度的概念来规划设计,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运用堆土成坡、下沉式网球场、铺地落差、植物配置等等手段进行高差的创造和空间转换。平面构成线条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再加上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 本设计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辉应,相得益彰。 园林的功用性亦是小区园林设计的重点之一,小区的功能划分井井有条,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考虑全面周到,分布人性科学,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溶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 三、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整个小区环境设计的总体轴线构图明确,由两横一纵构成,由此将总平面划分为五大功能分区。 1.纵轴景观带:来到小区主入口前,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气势宏大、极富异国情调的罗马广场。置身于此,一切的视线均无可避免地被其牢牢吸引,使人不由自主的放慢脚步,在这仿若从电影<<罗马假日>>中搬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南角、芗城区与龙文区的连接地带,东侧是城市主干道-九龙大道,南侧是规划中的下洲路和诗浦中、小学。西临规划中的丹霞路,北侧是建设中的住宅区及已建成的闽南综合大市场。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9578.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4996平方米。本次规划为zz小区一期的Ⅱ、Ⅲ区,一期总用地面积为35176.93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5913.7平方米。本次方案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的小高层、高层住宅;12-18层二类高层住宅及相关配套公建会所、八班幼儿园。 二、建筑节能设计 (一)设计依据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法规。 (二)建筑设计 1、在总平面规划上,综合考虑朝向、风向的关系,力求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充足的日照,并强调室内通风及蓄热,尽可能多地将住宅布置成南北向。 2、在满足住宅部分平面功能合理的同时,尽量减少外墙面的凹凸,使得高层部分(塔式住宅或单元式住宅)体形系数不大于0.4。 3、在单体设计时在满足住宅功能及立面造型需要同时,注重控制外窗的面积,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窗的节能设计。 a)开窗面积已考虑节能要求,窗墙面积比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指标;窗墙面积比,为南向≤50%,北向≤45%,东向≤30%,西向≤30%。超过指标者均采用双层玻璃解决。 b)外门窗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门窗,达到节能要求。 c)外门窗安装中,其门窗框与洞口之间菌采用发泡填充剂堵塞,以避免形成冷桥。 d)外门窗的气密性为Ⅱ级,符合节能要求。 4、本工程对建筑外围护结构和材料进行了节能设计,采用新材料,新墙体,提高建筑室内热环境综合指标。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由于本工程外墙采用190厚粘土多孔砖[传热系数K≤1.8w/(m2.k)]不能满足节能要求,故在外墙内表面均抹30厚水泥膨胀珍珠岩砂浆,经热计算可满足节能要求K≤1.5w/(m2.k)。采用节水型洁具,节约水资源。 5、住宅平屋顶采用倒置式屋面做法,设计25厚挤塑泡沫板保温隔热层,其传热系数K≤1.0w/(m2.k)符合节能要求,局部屋面采用绿化措施,以达到降温、隔热效果。 6、合理设置空调机位置,减少空调工作距离风机选择高效率、低能耗的产品。 7、综合考虑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窗墙面积比和体形系数,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物的综合节能指标。 三、给排水节能设计 1.洁具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 2、生活给水系统采用变频给水加压供水设备,以保证用水压力稳定、合理、节能。 四、暖通节能设计 1.选用高效节能的风机及水泵,其性能参数在运行曲线的高效率点上。 2.一层店面采用各个店面可独立控制开启的水冷式吊式空调机,公共用电仅冷却水泵,各个店面可根据各自需求决定空调温度,采用这种空调方式比可达到同样控制方式的分体空

某项目小区设计方案

XX明珠(一期)方案 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基地区位分析与现状概述 (一)区位条件 xx位于xx市xx区东南角、xx区与xx区的连接地带,东侧是通往广东方向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xx,南侧是规划中的xx路和规划中的xx及xx小学,南可远眺望xx西溪。西侧是规划中的城市次干道xx,北侧是建设中的住宅小区及已建成的xx,基地南面距xx约500米,与xx汽车站相距约200米,交通便利,是居家置业的风水宝地。 1、项目所处区域是xx市中心城区近期开发建设的重点,已成为xx市开发居住环境较好的片区之一。 2、基地位于xx区及xx区的连接部,总体规划中的各项公共配套设施都有较为完善,可发展空间较大。 3、东面为xx公园,南面是xx城市景观带,周边自然景观将为本小区提供良好的景观资源。 (二)现状条件 基地地块呈“L”形,基地现状基本平坦,属城乡结合部。周边原有农田,局部有少量的低层住宅及部分工业厂房;基地的周边环境杂乱,高处可南望xx西溪宽阔的江面、xx大桥,直至桥南侧的龙海市百花村;东面是较低矮的xx综合大市场,视野较开阔;

西北方向可远眺xx城区全貌,视线甚少遮挡。基地的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基地的北侧有较丰富的水系,基地东侧的商业及生活设施已经形成。城市规划道路将小区自然分为Ⅰ、Ⅱ、Ⅲ区三个组团,便于项目的滚动实施及分期开发。 (三)规划条件: 两条规划中的道路从基地的中部穿过,将本基地一分为三。该地块用地面积为134.36亩(89578.05M2),用地使用性质为商业居住综合用地,规划要求容积率≤3.0,建筑密度≤33%,地上总建筑面积≤268000M2,绿地率≥38%,日照间距系数1:1.0。 本次报批的Ⅱ、Ⅲ区(一期)单体方案充分吸取业主及相关部门的建设性的调整意见,充分理解原总平规划方案的精髓,在原总平单体形态基础上对住宅单体方案作多方案的比选。在业主确认的单体方案基础上再作深层次的调整和优化,以达到高品位、高质量的要求。本报批内容为Ⅱ、Ⅲ区(一期)的3#-5#楼及11#-14#、21#、22#楼的单体方案及配套公建-会所、八班幼儿园。 二、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对基地周边区位的分析及小区本身规划的构思,规划可概括为:区域性、生活性、景观性、可持续性。充分了解自身及周围环境特点,发挥园林景观优势,强化环境,提高小区的品质,目标将小区规划为健康休闲的园林住宅小区。 (一)本小区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