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与区域发展研究模式

板块与区域发展研究模式
板块与区域发展研究模式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经济管理系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九七级

现阶段广州大型住宅小区投资地块发展潜力研究分析

小组成员: 陈永 李志东 黄智

陈慧雅 樊肖瑜 朱嘉红

郑瑞锦

首先我们必须根据城市结构理论来认识一下广州的城市结构:

一、城市结构理论

(一)同心圆理论;

1、中央商业区、商店、服务业、金融业、占地面积不大的工厂,地租较高。 2、转移区:公用服务业、批发为主。

3、低收入住宅区:轻工业和住宅 特点:地租低,拥有大量工人,交通条件好。 4、中等收入住宅区:白领阶层聚集的地区,相对的商业也比较发达。

5、高收入住宅区:市郊,主要是独立的住宅,居民以车代步,工作单位往往在中央商业区或转移区,故又称为通勤住宅区。

(二)辐射或轴向发展理论:

1、一条河流可以将同心圆变成

2、公路和铁道的建设使同心圆区的形状像海星一样,主要的运输路线像其触手。

因交通使在一些方向上单位货运的运费要比别

的方向低,因为旅程是从时间上来讲,同心圆市根

据到市中心的距离来定,而轴向结构是按时间、可

达性而定。

(三)扇型理论:

1、它允许更不规则的模式的发展。

事实上,扇型区可以用聚集经济的因素来解释:望付出较高的租金而与有类似收入、活在一起。

(四)摩擦成本假说:

该理论的一个命题是:在任何城市区内。竞争使该区整个总地块租金和运输成本达到最小的土地利用模式。忽略了不同“岁入”。

(五)多核心理论:

C.D.Hawis ,E.L.Ullmm认为城市的同心圆模式应不止一个圆心,而存在一系列的核心(具有不同功能的核心,不同文化氛围的核心)。

二、住宅区位的过滤理论:

由于城市的发展是向外扩展,最富裕的家庭迁到了市区边缘的最新住宅中,原来的住房有收入较低的家庭居住。依次类推,市中心最旧的住房由最贫困的家庭居住。最后,直到市中心的旧房被拆除,成为中央商业区的组成部分。另外,由于市中心的地租较高,人均居住面积小,政府会帮助收入较低的住户迁出,最后形成范围比较大的中心商业区。

三、对这些理论的应用解释

1、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城市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按完全经济规律发展。然而,由于我国采取了的市场经济运行已二十年,即使有政府宏观规划失误因素,但仍然在总体上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即城市在发展趋向上接近西方城市结构理论。如,广州郊区针对白领开发的楼盘,曾以老城区“破、旧、吵、脏、乱、差”为宣传背景,提出“城里人住到乡下去”的口号。

2、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人们收入差距在扩大,贫富悬殊加大,虽然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各个收入层次,但有收入分层现象,如:比较明显的高收入群体和一般的白领阶层。从人以群分的角度,房地产开发商产生了对生活方式进行挖掘细分的开发思路,有起初针对暴发户开发的顺德碧桂园,针对富豪开发的白云堡豪苑、二沙岛别墅区、南海的穆天子山庄,由针对白领一大批郊区住宅(广州碧桂圆、丽江花园等)。所以我们需要应用城市结构理论来认识各个区域所适合的开发方式。

四、对城市结构理论应用在广州城市结构中的修正

1、由于上述理论没有把江、河、山的天然隔断考虑在内,而广州有白云山又有珠江,因此了解广州的城市结构必须考虑白云山北面被隔断,海珠区、芳村区、以及即将划入广州的番禺北部被珠江所隔开。对于珠江隔断,可以通过建桥来解决,但现在过桥要交过桥费,因而过桥费成为一个替代隔断,影响着广州的南部开发。现在广州正在讨论过桥费采用年卡制度,如果这一制度能得到实现,将会进一步影响广州的房地产的开发格局。

2、区以环境赢得业主的青睐,但由于山、水的特殊地理环境影响,在城市地理中心也有高收入住宅区,如二沙岛,而白云山脚出现白云堡豪苑高收入住宅区。

3、中国人地理位置观念和区域文化因素对城市结构的影响也需考虑在内。例如:“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荔湾区人留念西关的情结,芳村在广州人心目中的荒凉形象仍难抹去等都可以说明这一影响。

4、中国城市是近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市区的许多住宅都已陈旧,应该翻新。而由于原来道路规划的眼光放的不远,使得老城区道路不断翻新,同时地铁的新建,都引起大批老城区的住宅拆迁。另外,老城区工厂的拆迁也提供了大量的大面积的土地。住宅的翻新、道路地铁的新建和工厂的拆迁,产生大量新的住宅,而这部分新的住宅吸引了部分的高收入者。这也是为什么广州老城区有些住宅特别昂贵的原因之一,如地处闹市价格特别高的锦城花园。

五、广州城市结构分析图如下页:

注:1、2、3、4、5所表意思与同心圆理论相同,发展大型住宅小区,土地潜力最可挖的是4、5两部分;3为老城区,因交通拆迁或工厂拆除能获得一些面积比较大的土地

六、分析:

从我们画出的广州城市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1、高收入居住区域亟待形成

对高收入阶层,他们的住宅区在广州是以线和点出现的。线是以市内的一线江景、山景为主;点则是出现在较远的地方,如:顺德碧桂园、南海穆天子山庄、花都的芙蓉花园、番禺的洛溪地区的一批与中低层住宅混杂的别墅小区等。由此看出高收入小区比较稀落。对于现阶段,有些发展商已发现了广州别墅处于稀缺状态。近两年接连推出了大批别墅,如洛溪新城原来是针对白领,后来调整小区规划,推出了海棠居别墅,而近期推出的华南碧桂园亦以别墅为主打市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等收入住宅区正在扩大,这种扩大趋势说明中等收入的人数正在扩大。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定然有一大批人会从白领成长为高收入阶层,他们对高收入的住宅区的需求量必然加大。另外,由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决定高收入家庭对大面积住宅需求量大,因此能提供大面积住宅的郊区高收入居住区需求量在不断加大,并且需要一个区域给以支撑。

2、海珠区白领市场大有潜力

对于中等收入者,大部分集中在新兴的住宅区:天河。受珠江隔断影响而发展受限制的海珠区,现在大部分为工厂和低收入住宅区,但随着内环路打破南北格局,使南北交通顺畅,同时随着过桥费问题的解决,海珠区在未来将会成为一个新的中等收入居住集中地。

况且,海珠区还有大片工厂拆迁地和农地,其大量土地储备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海珠区白领市场大有潜力。

3、传统商业区与现代商业区周围的住宅开发形式不同

属于现代商业区的天河体育中心周围开发的是以中等收入为主的住宅小区、公寓,其中一部分主要为在写字楼工作的白领服务;而属于传统商业北京路、上下九周围的住宅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城区人和为传统商业工作的一大批人。因而不同的消费者将导致不同的开发形式。

4、对于大型住宅小区地块发展潜力寻找,只能把眼光放在“4(中等收入)”、“5(高收入)”两个方面。从4、5的密度分布来看,广州东面、南面的发展潜力最大。

5、还可以根据结构图进一步分析,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暂时提供一个思路。

其次结合广州具体情况,按房地产价格、市场占有率、市场增长率对广州的地块进行分类:

一、具体分类如下:

二、对分类的详细解析

A+

1)二沙岛:无敌江景,绿化好,公交车辆少,污染少,安静。多为低密度的别墅、低层住

宅。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二沙体育训练基地等文娱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是广州市豪宅中的豪宅。

2)广州大桥南一线江景:交通方便、在江边风景秀丽、以高层为主、楼宇外观设计新颖、

外墙铺金贴银,尽领二千年豪宅风骚。

3)珠江新城江边(南国花园,新大厦):南面向江,珠江新城完善的规划

4)白云山(白云堡豪苑):广州北肺,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注:A+ 有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傍山依水),价格最高(一万元以上),土地已无深挖潜力,但房地产有升值潜力。

A-

1)东风东路(东风广场锦城花园):东山区少有精品楼盘,毗邻地铁一号线杨箕站,贯通

全市,往来方便快捷。东山区是党政军重地,消费能力强。

2)珠江新城不靠江的区域:虽然有供大于求的局面,但随着中国入世后,跨国公司设厂,

进驻,写字楼的空置率将会下降,会带动住宅价格上涨。

3)天河北路:广州的新城市中心,临近天河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天河北科贸园、天

河城广场,购物、娱乐设施齐全,但高档住宅市场已经基本饱和。

4)北京路、惠福东路:繁华地段,临近北京路步行街,这里是广州市市政建设最完善的区

域,区内绿化覆盖率达28%,附近有越秀区最好的小学:东风西路小学、朝天路小学,还有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最大的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5)环市东路、解放北路:旺中带静,既可享受市区生活便利,又可与越秀山为邻。

注:A-类市场占有份额较大价格八千元以上,无大面积土地出售,生活便利。

B

1)越秀区的海珠北路、海珠南路、光塔路、六榕路:旧城区,生活、文教、医疗卫生设施

齐备,此区不少楼房建于广州解放前后,有待迁重建的地块,升值潜力无限;只是繁琐的拆迁赔偿问题及旧楼居民回迁会令利润下滑,使发展商望而却步。

2)越秀区的上下九路、龙津路、多宝路一带:广州习俗和传统保持得最多的区域,许多在

荔湾居住多年的人,都很留恋西关。荔湾由于人口密度大,居住环境狭窄,通风采光恶劣。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住房的要求提高。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及此地浓厚的商业气氛,为此地房地产保值提供保证。

3)东山区五羊新城江边到东山湖公园一带:地理位置优越,在珠江边,又可观赏东山湖湖

景、临近省委、地位显赫。

4)花园酒店、世贸中心、淘金路一带:广州的高消费区、购物娱乐方便,且临近麓湖公园,

可远眺白云山秀色。

注:B区域市场占有份额最大,价格较高(6~9千元之间),分布在东山区、越秀区、荔湾区三个老城区。这三个老城区人口占全市人口的26%,其土地面积仅占全市面积的0.5% 。

C+

1)海珠区江南大道:此区具备新区的发展潜质和老区的成熟配套,人口集中,是海珠区

中心商圈,海珠购物中心、南丰商场、好又多百货等分布其中。有保值及升值潜力。

2)天河区中山大道、黄埔大道、五山路、大观路、东圃镇:临近天河区政府、新九运会

赛场。当年,为六运而兴建的天河体育中心,使天河由一片农田变为今天商厦林立的旺地。因此,九运赛场一带被大为看好,有望成为广州楼市的明日之星。

3)荔湾区南岸路、中山八路一带:虽然处于广州最西边,但胜在有江景及荔湾湖公园景

色。由于是西面临江,升值潜力却不是很大。

注:C+市场占有份额较少,价格中等(六千元以下),主要是开发已有一段时间的区域。

C-

1)海珠区:工厂搬迁空出的一大片地方:广州市重型机械厂、南洲路广州农药厂、东晓路

硫酸厂、新港西路广州机床厂等。大型的旧厂区为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条件,只有大规模开发,才有完善的小区配套,才能吸引买家,因此,此地升值潜力大。

2)白云山机场路一带:由于机场搬迁,市政府对机场路一带重新规划,在机场旁建九运会

会场之一的广州体育馆及九运会选手村。在白云山西侧,机场路东侧的广从公路一带建一个绿化休闲带,其中包括一个面积约60公顷的森林型生态公园。目前,此地楼价处于中低水平,日后,极有升值机会。

3)番禺主要是洛溪及南浦岛:总体大气环境比广州好,洛溪大桥、华南快速干线、番禺

大桥使番禺到广州的交通更为方便。由于此处地价较低,又有无敌江景,不少大型发展商在此兴建大型别墅、小高层住宅小区。虽然路程较远,但胜在有小区巴士穿梭接送,舒适又便捷。且一直有传闻说番禺将划入广州市区,但无论如何,优质的生活环境及完善的小区服务将成为此区升值的资本。

4)南海主要是黄歧:房地产市场火暴程度仅次于番禺,小区环境与番禺相仿,多以中高

层为主,但由于黄歧到市中心天河的距离较番禺到天河远,升值潜力一般。

5)芳村区:地理位置偏僻,但由于地铁拆迁的原因,大部分旧城区居民举家搬迁到芳村区

及市政府机关安居工程定点在芳村坑口地铁站附近增加了芳村的人气。却由于基础生活设施欠缺,学校、医院也不多,而且芳村在广州市民心目中荒凉的形象仍难抹去,所以升值潜力有限。

6)黄埔区:位置偏僻,有一个国际化的港口黄埔港及广州开发区,原居民不多。可以把开

发目标客户定位为在开发区内工作的白领、BOSS及外籍人士的酒店式管理公寓或中档住宅。随着城市向东发展及地铁四号线的规划建设,会把黄埔区与市中心距离在时间上拉近,因而有一定升值潜力。

注:C-类地块市场占有份额较小,价格偏低(四千元左右),具有一定的升值潜力

D

市场占有额最小,价格最低,有大面积的土地,有待增长。

城乡结合部包括荔湾区西槎路、西湾路,海珠区的江燕路,白云区部分等。其中白云区的城乡结合部,由于缺乏管理,使这一地区又脏又乱又差,住在那里有不安全的感觉,而且交通不便,各种配套设施不齐全,楼盘素质低,升值潜力微,正等待未来开发。

下面对广州未开发的集中地块进行发展预测

芳村(SWOT分析)

优势:1、交通方便,有地铁经过。

2、地块价格便宜。

劣势:1、形象不好。在广州人的心目中,芳村等于荒村。

2、城市规划凌乱。

3、人口稀少(总人口三十万,常驻人口十七万),消费力低,好企业不多。

机会:芳村区政府将会着力加强市政建设,美化芳村形象。

(将会在芳村沿江一带建设占地十六平方公里的商信小区,并打算兴建芳村花

卉汇展中心)

威胁:两大汽车客运站在芳村的正式运作,将会使芳村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恶化。

总体潜力预测:一个地区的城市形象的改变不是一、二年的事,芳村区政府虽然加大对芳村的整治力度,但要彻底改变芳村的城市形象,还得要有资金的支持和时间的

准备。所以我们相信在未来二年内,芳村的楼市状况将会仍然低迷,整个区

的热点还是会集中在地铁旁边与沿江一带。

海珠区东南部

优势:1、绿化面积大,有广州“南肺”之称。

2、开发容易。

劣势:1、交通不便。

2、区域配套不齐。

3、地理位置不优越,远离市中心。

机会:1、市政府将会把“交易会”迁至琶洲,并希望在附近兴建相应的配套设施。

2、琶洲东面赤岗塔周围是新领事馆地区,北面是珠江新城,区域环境非常优越

3、当地农民希望将土地卖出,以赚取价值不菲的土地出让金。

威胁:海珠区东部是广州的“南肺”的所在地,市政府希望可以保持该土地的(绿化面积)。这就增加了该地段房地产开发的难度。

总体潜力预测:交易会的兴建将为该地段带来良好的房地产开发机会,优越的环境优势更是吸引商家的热门卖点。在未来的六年内广州市政府将会不断加大对该地区的开

发力度,相信这一地段将会在未来四年内成为市中房地产投资热点。

天河区东北部村落地带

优势:空气清新,污染小。

劣势:该地块还处于农村状态,要成功过渡到城市则须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机会:天河区建设成熟后,向北辐射,会一定程度上带旺该地区的房地产。

威胁:农村人口众多,人口迁移、房屋拆迁难度大。

总体潜力预测:没有很大的房地产开发价值,在未来十年都不会有很大改观。只有指望天河区的发展来带旺该地区的开发前景。

郊区卫星城分析

1、番禺

番禺在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穗港澳“小三角”的中心。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南海市、顺德市、中山市相邻,北与广州市区相接,南濒珠江出海口。有华南新干线、洛溪大桥、丽江花园大桥等直接与广州市区连通,已建成240多座大小桥梁和连接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的高标准公路网络,成为沟通珠三角、连接穗港澳的主要交通枢纽。

现有洛溪新城、广州奥林匹克花园、丽江花园、广州碧桂圆、富丽家园、广地花园、丽江花园等别墅,多层住宅楼盘,加上以前开发的祁福新村,形成大型楼盘的集中地,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鉴于现在大型楼盘的出现,加之番禺拥有宝墨园,香江野生动物园、飞图梦幻城、莲花山旅游区等众多景点几莲花山和南沙高尔夫球场的旅游消遣场所,适宜中、小型楼盘发展,加之番禺北部将划入广州市区,更加吸引消费群,同时空置地块尚多,可发展大型楼盘,形成成片开发。但由于大型楼盘的集中,再发展大型楼盘会形成过多楼盘集中,不利于楼盘销售,故发展潜力有限。

现有关部门透露,广州地铁三号线北起天河客运站,南到番禺市桥,更加改善了番禺的交通状况,使交通更加方便,从而增加消费群的购买力。

在发展大型楼盘的同时可以开发白领市场,建设高档住宅区在广州市的南面,也可在番禺以南地区建设度假圣地,利用已有的旅游环境设施,完善住宅环境。

2、南海

南海市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靠近港澳,邻接广州、佛山。黄岐镇与广州市荔湾、芳村、白云三区接壤,是广州通往西南方向的门户。盐步镇位于南海市东南部,东临广州,西距佛山六公里,南依花地水道。北靠广佛高速公路。

南海市房地产场市场主要集中在黄岐、盐步两镇,其中黄岐开发较早。早期南海房地产发展不错,但后期由于发展商大量涌进,开发楼盘面积较大,且没有特色;面对激烈的竞争只能采取价格战。楼盘质量下降,买家不敢贸然前往。近年楼市淡静,为激活楼市,以黄岐市石门中学、盐步的东方数码城作为概念大举宣传。现有白天鹅花园、名雅花园、穆天子山庄、沙面新城、岐江广场等别墅、高层及多层住宅楼盘。

除穆天子山庄外,黄岐楼盘吸引广州客户之处在于价格低,环境好。

以黄岐、盐步为主的楼盘开发地段,楼盘已经比较多,有许多空置楼盘,因此适宜中小型楼盘开发。或向南开发,中南部地块空置多,可发展大型楼盘。

3、花都

花都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端,距广州2公里。地处较偏僻,来往交通不便,现有芙蓉花园别墅,多层住宅大型楼盘,因地理位置不好,楼盘开发的潜力降低,加之广州北部开发缓慢,影响开发商投资兴建大型楼盘。

现在花都正在建广州新国际机场,新机场设计年客运量8500万人次,将使花都成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加之京广铁路南北贯通使花都发展大大加快,由于空置地多,利于投资兴建大型楼盘,同时公路、铁路的网络形成,更好的交通使花都一夜间成为宝地。花都地价偏低,利于开发。

同时花都自然环境优越,北回归线从境内通过,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阳光雨水充沛,四季常青,繁花似锦。更加吸引广州客户的到来,更有洪秀全故居、纪念馆、芙蓉度假村、高百丈、盘古圣庙、九龙潭等旅游景点,可开发成为度假的旅游住宅区。增设宾馆及娱乐设施等配套设施,会更好的利于楼盘的开发。

4、增城

增城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北部,西距广州60公里,东距惠州90公里,南距深圳120公里,但来往广州交通不方便,路途中的山坡倾斜度大,行车不安全。

现有澳洲山庄,白花山庄等大型多栋住宅楼盘,但因治安问题多,投资商的敏感使开发阻滞不前。增城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常青,雨水充足。适宜发展度假小区,又有小楼仙源为主的增城新八景、百花山庄度假区,高滩温泉,大型高尔夫球场等旅游景点,应在旅游景点旁增设度假山庄小区开发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开发。

最后,对大型住宅小区的居住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

在大型住宅小区建设中,的确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这里抽出面对消费者的几条重要的因素。

居住成本有:① 房地产价格

② 交通成本

a 、直接费用,包括车费、过桥费

b 、乘车所耗费的时间机会成本

③ 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圈层

居住收益有:① 优越的小区配套

② 大面积的住房

③ 优雅、安全的小区环境

④ 人以群分的归属感

⑤ 新鲜的生活方式

如果消费者是非常理性的,就会对上述的居住成本和居住收益进行比较和权衡或定量分析。对开发商来讲,以人为本,服务消费者,必须了解分析消费者行为,寻找准确的开发方式。下面提供一个关于消费者收入、建筑成本、房地产价格、交通成本在房地产区位选择中的关系(与到城市中心的距离的关系)的简单模型:

(2000年6月5日完成) 收入

成本

到城市中心区的距离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复习大纲共12页word资料

名词解释 1、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诶经特征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所谓防护费用是指用人们为了消除或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而愿意承担的费用来替代生态环境价值的方法。 影子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态环境价值难以直接估算时,可借助能够提供类似功能的替代工程或所谓的影子工程的价值来替代该生态环境的价值。 4、区域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点的地域性国名经济。 5、区域政策: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6、吸收型技术转移:吸收型技术转移是指某项先进技术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并且将会被乙国消化、吸收并复制出来。 7、垂直技术转移:甲国基础科研成果能用于乙国的应用科学中,或将前者的科研成果用于后者的生产中。

8、绿色GDP 绿色GDP=传统GDP-自然环境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 9、区域竞争力: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0、比较优势: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生产某些特定产品所拥有的相对低廉的价格优势,表现为在区外市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11、竞争优势:当一个组织实施一种同类组织无法复制或难以模仿的独特的价值创造战略时所形成的优势。 12、垂直分工水平分工 区域垂直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在同一个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彼此联系而产生的区域分工。 区域水平分工是指相关区域发展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生产具有差异的同类产品所形成的分工。 13、空间管治:是区域管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它是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要求,其中包括城镇建设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土地资源利用等内容,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实施区域的统一规划,以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各团体、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的利益。 14、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加工区 科学工业园区是一种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综合体,是科研成果商品化的区域,其功能表现为以研究开发为主,包括产品试制和开发生产,而不具有大批

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目次 一、区域发展背景和条件 (一)环杭州湾地区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二)环杭州湾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当前凸现的主要问题 二、区域发展战略总体构想 (一)战略定位 (二)战略方针 (三)战略举措 三、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环杭州湾产业带 (一)以纺织、服装和塑料加工为主体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二)以电子信息和新医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三)以石化和钢铁为主体的临港型产业基地 (四)以科研教育、商贸物流和旅游会展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五)以都市型、外向型为主导的现代农业基地 四、构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南翼城市连绵区 (一)全面融入大上海经济圈 (二)加快形成三大各具特色的城市组群 (三)着力构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 (四)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进一步加强大型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建设 五、构建一体化、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建设高速便捷、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 (二)建设互联互通、宽带化的数字信息网 (三)建设安全通畅、一体化的城乡给排水网 (四)建设稳定高效、集约化的能源动力供应网 六、构建和谐、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 (一)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品质 (二)着力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 七、构建促进大开发、大开放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框架 (一)强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接轨上海机制建设 (二)突破体制障碍,形成园区整合、建设和管理新机制 (三)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发展 (四)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引擎”作用 (五)建立支撑有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保障体系 (六)建立高效、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七)承接和放大上海辐射效应,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2003年3月的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要求环杭州湾地区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打造长江三角洲的“金南翼”。为此,省政府于2003年4月立题开展《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吕祖善省长和陈加元副省长担任该项研究总协调人,省发展和改革委毛光烈主任和省政府楼小东副秘书长担任协调人。该项研究由省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组织,省经济建设规划院、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承担总报告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在省级有关部门和环杭州湾六市的积极配合下,总报告起草小组于2003年8月完成了该项研究的总报告。 一、区域发展背景和条件

2020年区域工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0年区域工业发展 研究报告 2020年11月

本报告对市场研究部2019年发布的《区域研究之工业篇——纵观工 业格局,待看中部崛起》(以下简称《工业篇(2019)》)基础上进行更新,考察了中国30个省市工业经济发展和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比较了关键数据及其变化。 1.工业产出:整体格局稳固,区域内部增速分化 从2019年工业增加值分布看,我国各地区工业规模仍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特征,东高西低,头部效应显著。与2017年相比,头部地区中,山东被广东和江苏拉开了差距,而且与浙江也相差无几。除此之外,工业增加值超 过万亿的地区有浙江、河南、湖北、福建、河北、四川、湖南、安徽八省, 与2017年相比没有变化,各区域工业实力格局比较稳固。 图1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资料来源:Wind、市场研究部 从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看,全国增长5.7%,增速较2018年年下降0.5个百分点。分解到各区域来看,中西部增速较快,但各区域内分化明显。头部省份中,山东增长1.2%,为全国倒数第二,不仅与广东、江苏拉开了差距,也在被浙江不断追赶;东部福建增长8.8%,仅次于贵州;浙江、江苏、河北、广东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直辖市上海工业产出增长仅为0.4%,为全国最低,但上海第二产业占比仍保持26.99%,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仍保留了强大的工业实力,北京、天津增速也不到4%。中部除山西、海南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其他地区均明显高于全国,工业经济活力突出;西部地区除甘

肃、新疆、广西、陕西略低于全国,其余地区均高于全国水平,贵州增速9.6%为全国最高,云南、四川也在8%左右。东北地区辽宁增速6.7%超全国水平,而黑龙江、吉林增速只有2.8%、3.1%。 从201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较2018年的变化看,19个省市增速呈下滑态势。仅重庆提升幅度较大,主要是受基数影响,重庆2018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0.5%。山东、陕西、云南、辽宁均出现较大下滑,分别下降了4.4、3.7和3.1个百分点。 图2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2018年变化 资料来源:Wind、市场研究部 2.工业企业:半数省份企业数量减少,山东和吉林降幅明显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区域分布来看,与工业增加值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2019年全国规上企业数量达37.28万家,其中广东规上企业超过5万家,超过江苏成为第一,而山东规上企业数量虽仍有2.8万家,但相比2018年已大幅缩水,与浙江差距逐步拉开;东部地区除了三个直辖市均超过了1万家,中部除山西和海南外也均在1万家以上;而西部和东北地区,仅四川超过1万家,较2018年变化不大。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研究 经济贸易系 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物流与报关)1班 2009级 09421107 刘杏铃

发展前景:东盟业已形成的国际经济、政治实力;东盟在亚太国际关系中的独特地位;东盟内部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上的改善; 以及东盟艰难跋涉、发展壮大的实践本身等,却为东盟一体化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障碍:东盟的一体化与欧盟的一体化相比,其进程中还存在着社 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经济结构缺陷等重重障碍. 区域经济一体化被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 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以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合作、变化、发展的浅析。

东南亚国家自由贸易区经济学家大英帝国经济一体化

三、正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重要的有: (一).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二).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水平; (三).国际谈判实力增强有利于得到更好的贸易条件; (四).增强的竞争带来增强的经济效率; (五).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六).生产要素跨越国境; (七). 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八).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跨国流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放开以前对外国公司封闭的产业,更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集团化运动,资金流动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关税壁垒的长期影响,认同并强化了一体化的潮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二)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四)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汇总

第1章绪论 第一节区域及相关概念 一、区域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一定空间内一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二)区域的划分 1.按区域属性分类 1)行政区2)经济区3)自然区4)社会区 2.按区域的功能分类 1)部门区2)特殊区 (三)区域的特征 1.系统性 2.结构性 3.层次性 二、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 (一)区域研究的发展 (二)区域分析 据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破个自然及人文要素间的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的完善和系统化起源于区位论。 常见的去分析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对区域经济状况和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等。 三、区域规划与区域空间规划 (一)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顾名思义,就是区域二,层面的空间发展计划与行动,目前与未来的需要与资源状况,引导和协调区域的变化与发展。 (二)区域空间规划 从城市规划专业从业和教学任务来说,本书所指的区域空间规划是指将时间发展序列投影在地域空间上的组织,以实现区域空间资源环境和人口的整合,所称的区域规划主要是指侧重于空间方面的区域空间规划,这主要基于下列原因: 首先区域的空间资源以及资源的空间特征是区域规划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其次,空间上整合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是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 第二节区域研究及区域规划的任务 一、区域研究的意义 (1)区域研究是区域和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 (2)区域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政策拟定提供思路。 (3)区域研究是推动区域理论不断往前发展的利器。 二、区域研究的任务 区域研究的任务包括: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地域,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规律;也可以研究区域内

区域经济学研究报告

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学》 北京市地铁规划与城区布局的“双向”问题 ——以西直门及其周边为例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授课时间: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32课时) 专业与班级: 金融1102班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 张梅青 提交日期: 2012年10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2) 1.1研究背景 (2) 1.2研究目的 (3) 1.3研究方法和思路 (3) 第2章北京市城区布局和地铁站点的“双向”问题 (4) 2.1由城市到地铁——影响地铁站点布局的区位因素 (4) 2.2由地铁到城市——地铁的修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6) 第3章西直门及其周边地区的“双向”问题 (7) 3.1实地调研结果 (7) 3.2由城市到地铁——影响西直门地铁站选址的区位因素 (8) 3.2.1客流集散点的客流分布及强度 (8) 3.2.2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便捷程度 (9) 3.3 由地铁到城市——西直门地铁站对西直门及其周边的影响 (9) 3.3.1对西直门交通的影响 (9) 3.3.2对房地产及租金的影响 (9) 3.3.3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10) 3.3.4对集群效应的影响 (10) 第4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地铁规划与城区布局的“双向”问题 ——以西直门及其周边为例 第1章前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许多大城市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自1863年伦敦建设第一条地铁以来,目前全世界己经有80多个城市建成轨道交通系统,运营里程达到8100公里。我国也加快了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一批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为地铁建设先驱,综合国内外地铁建设经验的轨道交通系统。 北京地铁的规划始于1953年,工程始建于1965年,最早的线路竣工于1969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地铁系统。截至2014年1月,北京地铁共有17条运营线路。组成覆盖北京市11个市辖区,拥有231座运营车站、总长465千米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系统,如图1 所示。北京地铁是中国大陆最繁忙、运营时间最久、乘客运载最多的地铁线路,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地铁系统之一。 图1 北京地铁系统 2

苏州市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文本全)

吴中越溪区域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4月 编制人员:梅耀林、余娟、王剑、华娟、卢春霞、小钊 第一部分背景 一、区域 (一)、市 1、基本情况和特点 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辖沧浪、平江、金阊、虎丘、吴中、相城、工业园区、新区8区和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5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既是全国重要的鱼米之乡和文化重地,也是民族工业的重要发源地。改革开放后,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成为“南模式”的重要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心逐渐向北推移,以浦东开发为龙头,长江三角洲取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凭借其紧邻的区位优势,以大规模引进外资为契机,进入了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时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以工业园和新区为代表的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外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2、面临新的机遇 ①、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了发展空间 ②、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了WTO:世界特别是东亚新一轮高技术转移 ③、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且良好 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高度,需要新的突破 ⑤、区域交通物流条件的变化带来新的机遇 ⑥、周边大城市城市战略的调整 3、发展趋势的判断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前提下,西部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的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并且是直接与经济产业的发展相关的。 高新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的风险也在加大,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急需加强。 环太湖的旅游、休闲业将有大的发展,是否主要集中在或先行在大发展,将有赖于在市场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品牌策划与宣传诸多方面的实际行动。 的发展与的发展关系密切,但不是依赖的发展,的发展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错位发展,加强协作,如果把地和国际市场做大,将另有一番天地。 4、发展构想 目前的城市定位主要有: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和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先导。在快速发展的态势下,需要对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新的城市功能考虑为: ①、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用地之一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学技术中心和高等级服务中心之一 ③、有创新精神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二)、西部次区域 1、概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徐元挺学号:200701100130 院系:法学院班级:07级法学3班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东北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问题,提出了以沈阳-大连双核心城市组合模式来推动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并就两城市之间的协同分工政策安排进行了阐述。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早期,国家为了搞活经济,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三十年间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该地区的加速发展确实带动了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既定的目的。但是这种发展也因为政策性倾斜等方面原因加剧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板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从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中国南方经济板块和北方经济板块的不平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国家首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互补发展;其次为了振兴北方经济,国家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北方经济区域的发展与布局必须立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板块。要想在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下大力气整合东北亚中国地区,使之形成统一的协同体。东北亚中国地区包括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具体来说包括京津冀板块、山东半岛城市群、环渤海辽宁地区和其他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从发展现状来看,京津冀板块有北京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强力拉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有青岛和济南的带动,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良好,而另外两个板块却发展缓慢。即东北地区的振兴事关中国北方经济的区域发展大局。 东北地区两个板块,环渤海辽宁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大连,而另一地区的核心城市则是沈阳。这两个板块无论从行政区划上还是从文化历史传统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这两个地区,或者说大连和沈阳两个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大连和沈阳的组合模式及协同发展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各板块间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改变中国经济“南重北轻”的格局,还有利于辽宁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东北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对一个区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该地区城市的竞争力状况,从而能够找到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竞争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倪鹏飞教授认为,城市竞争力系统构成是复杂的,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它们共同集成,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决定城市的价值收益。根据这一思路,倪鹏飞教授编制并出版了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书,

区域产业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第三节战略抉择 第四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 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优势区规划 第五节土地保护 第十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

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 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战略这个词本是军事上的用语。军事战略指对战争全局的谋略和谋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研究已超出军事的范围,被引伸到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著作出版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亦广泛开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战略这个概念,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战略研究具有如下特征: (1)全局性。研究对全局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影响总体目标实现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2)长远性。不仅要研究全局整体的发展方向,而且要研究自始至终的整个发展过程。 (3)综合性。任何一种战略谋划都不是单一的,都必须综合考察社会经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如科技、经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问题,整个发展潜力问题等。 (4)层次性。事物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决定着为其发展服务的战略研究具有结构层次性,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一个战略方案常常是具有多层次结构(子战略)的有机整体。各个子战略服从于整体战略。

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1)荒漠化产生的原因:①自然因素。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地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我国西北地区常年降水量较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促进了沙漠化的发展。②人为因素。长期以西北某些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用水不当;不合理耕作和粗放管理,以及其他人类活动。 (2)荒漠化防治及其主要措施:①确立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现,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②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多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水土流失受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覆盖度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上流失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指对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开矿。 (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士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④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矿产开发而引起水土流失。 3.资源的跨区调配 (1)南水北调 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河流的径流量占全国的80%以上,耕地面积不到全国的40%,属于富水区;而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只有全国的12%,属缺水区。西北和华北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措施 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短缺的压力,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线将长江水引人北方地区。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由引长江水,利用和扩建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经位临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自流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线西侧,跨越江、淮、黄、海四大流域,自流输水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调水目的是解决京津、华北平原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人黄河上游,引水工程分别在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上筑坝建库,采用引水入黄河。西线调水目的是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的缺水问题。 (2)西气东输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

地区发展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的基本假设、特点、实施策略有哪些,社区工作者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评价这种社区工作模式。 (1)基本假设 ①社区居民应该愿意参与社区事务; ②社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缺乏沟通和合作,所以如果能通过发动居民参与,改善沟通和加强合作,社区问题就能够获得解决,同时也相信社区自身有解决社区问题的力量; ③社区是应当也可以实现和谐,社区内不同人群的利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共同利益的,社区本身有潜力和资源解决社区问题。 (2)特点 ①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 所谓共同性问题,是指对社区中绝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的问题。这类问题因为影响范围广、涉及居民多,有些问题又具有紧迫性,所以较容易引起居民的关注。社区工作者常以共同性问题为契机,推动大多数居民参与。 ②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 使用地区发展模式的社区,一般都存在着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居民之间关系淡薄、居民普遍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现象。因此,社区工作者在进入这类社区时,一般都会以培养居民自主、自立,发展互助,建立社区团结为目标。 ③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在地区发展模式看来,提升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实现自助是最重要的发展目标。因此,地区发展模式致力于重建各种社区支持网络,增加居民的互动和交往,改善邻里关系,重建居民与团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帮助居民认识参与的重要,并愿意承担责任,使居民对社区更加认同与投入等。 ④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地区发展模式希望居民通过参与学会自决、自助,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兴趣,改善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团体之间、社区团体和团体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培养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实施策略 ①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 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针对社区居民之间的冷漠和疏离所采取的策略。社区工作者一般会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如文艺演出等)让居民互相熟悉、交往沟通,并让部分有积极性的社区成员承担一些任务,或参与活动的策划与管理,增强居民处理事务的能力和责任感。 ②团结邻里 团结邻里主要是针对社区中部分邻里关系不良而采取的策略。社区工作者一般会组织多元化的活动鼓励居民参与,推动建立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工作者也会建立基层联络网,加强邻里间的沟通,实现邻里关系的改善. ③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主要解决的是居民对社区资源不熟悉或陌生方面的问题,并培养居民骨干。社会工作者通过绘制社区地图、印发宣传单等方式,为居民提供现有的社会服务资料,告知居民社区资源的分布。另外,社区工作者也会通过开办一些课程,告诉居民如何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生活。 ④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 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主要针对的是社区服务和社区资源缺乏的问题。在服务提供方面,

区域综合发展规划

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出发,根据区域发展的预期目标和相应的制约条件,确定区域发展战略和策略的规划叫做区域综合发展规划。这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类别可大致分为国家层面与地方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三种,区域综合发展规划是根据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进行编制的,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具有战略性、权威性、纲领性,一般为5年,可展望10年及以上。“总规”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计划及政策制定的依据。专项规划根据行业、产业等又分科技规划[1]、能源规划、水利规划、工业规划等不同类别的经济或产业发展规划。

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出发,根据区域发展的预期目标和相应的制约条件,确定区域发展战略和策略的综合性规划。区域综合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1]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的综合经济规划,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教育、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规划和相应的各种经济指标,如发展速度、各种重要的比例关系、生产发展规模、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经济部门固定资产投资额、劳动力需求人数、城镇发展布局、地区财政收支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等有关规划。 制定区域综合发展规划必须考虑如下原则:①根据区域特点,既要满足总体要求,又能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②力求区域内各有关部门和重要企业的布局合理,既考虑原料、能源和交通运输等的制约条件,又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保护环境的要求,适当地确定

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行业报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1889057.html,

报告名称: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222975下载“订购协议” 完成时间:2009年3月 详细介绍:https://www.360docs.net/doc/9c11889057.html,/2009-03/changsanjiaozhusanjiaoquyujingjiBaoGao.html 报告价格:请咨询客服。 优惠价格:请咨询客服。 咨询电话: Email: 提示信息: 《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介绍: 第一章长三角地区宏观经济分析8 第一节宏观经济运行 一、经济运行状况 (一)GDP增长速度 (二)居民消费 (三)城镇居民人均收支 (四)工业增速 (五)进出口状况 二、经济指标水平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财政收入 (三)存贷款余额 第二节区域发展 一、长三角一体化

二、泛长三角发展 三、江浙区域增长 第二章长三角地区区域未来发展30 第一节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一、金融危机应对 二、园区建设 三、产业转移 第二节产业经济发展趋势 一、经济转型 二、江浙出口 第三章长三角区域信贷投资形势分析40 第一节区域金融发展 一、泛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 二、金融政策 三、风险投资 四、信用服务 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六、金融强市 第二节客户金融需求分析 一、重点发展行业 二、长三角铁路布局 第三节行业客户分析 一、投资机会 (一)服务业 (二)军工产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 (四)船舶业 二、投资风险

(一)有色金属 (二)化工 三、中小企业 第四章珠三角宏观经济分析59 第一节宏观经济运行 一、经济运行状况 (一)区域GDP增长 (二)财政收入 (三)工业增速 (四)固定资产投资 (五)进出口状况 二、经济指标水平 (一)存贷款余额 (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三)工业用电 (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节区域发展 一、区域发展目标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四)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转化。 (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中国区域发展模式的比较

中国三大区域发展模式的形成发展与比较 居阳1(1.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本文对中国三种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三大模式的形成发展及阶段性特征,并从产生基础和转型发展两个方面对三大模式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三大模式的产生主要得益于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区位、环境条件,并在初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而其转型发展则主要由于国际市场动荡、国内市场完善、先发优势丧失等,在转型方向上呈现出相对趋同的转型趋势。 【关键字】区域发展模式;形成发展;比较 作者简介:居阳(1990-),男,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生,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主要从事城市规划GIS,环境规划,区域发展研究。 联系方式:juyangnju@https://www.360docs.net/doc/9c11889057.html, Three Major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s in China: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Comparison JU Yang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ree major 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s in China, the Sunan Mode, the Wenzhou Mode, and the Zhujiang Mode. Firstly, it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stage characteristic of each mode. Then, it compares the modes in their bases of formation and routes of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three major modes is the result of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market, location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three major modes develop in different routes at the beginning stage. In addition, their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are the result of turbulences in foreign market,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market, and lose of first-mover advantages. And the three major modes follow similar trend in their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s. 【Keywords】Regional Development Mode; Formation; Development; Comparison 1前言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地各区历史传统、文化基础、经济水平各有不同,导致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出现了许多地方性的区域发展模式,形成了“一制多式”的格局[1]。其中,最为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包括了以乡镇企业为主导的“苏南模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模式演变与优化_以东北地区为例

2009年8月 学 术 交 流 Aug.,2009总第185期 第8期 Acade m ic Exchange Serial No .185 No .8 [收稿日期]2009-02-2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研究项目(1152404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2007-17) [作者简介]李雁(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区域经济与人文地理研究。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模式演变与优化 ———以东北地区为例 李 雁,郭 红,姜春晖 (哈尔滨学院地理系,哈尔滨150086) [摘 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模式的优化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空间 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不同的模式导致经济空间结构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模式演变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地区经济协调、地域分工协调等机 制的共同制约,东北地区经济空间发展模式的优化应以带状发展模式为主,在不同的小经济空间 内部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模式,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有利于地区经济的 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模式;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9)08-0081-03 空间是区域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区域各项经济活动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实施的载体。区域内部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结构,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人口结构、劳动结构等,但空间结构始终是区域各种结构图谱的基础结构。从空间结构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反映区域内生产力空间配置的总体格局,这种总体格局与区域内部的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与区位配置格局、市场配置格局相吻合。区域空间结构不是单纯的空间构架,而是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理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是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还能产生特殊的经济效益,如节约经济、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等多种形式,所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其经济空间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1.据点式空间结构模式 据点式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又称增长极发展模式,该理论认为,在区域中,资源经济活动较为集中的城市会较早的起步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样的城市称之为先发展城市,这些城市中较多的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会从周围吸引资金人才向增长极流动,从而促进了增长极城市经济实力的增长和人口规模的扩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这些增长极周围被带动的城市,我们可以称之为从发展城市,距离增长极较远的外缘城市可以称之为后发展城市。如此在增长极城市的带动下,整个区域的经济会呈这种模式发展。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同时存在,但极化效应的作用要大于扩散效应。20世纪90年代初的东北地区空间结构呈据点式发展模式,最早发展的省会城市沈阳、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为发达,它们是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中心,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扩散作用对整个区域特别是它们周围起到组织带动作用,主导着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2.点轴式空间结构模式 ?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