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脂溶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丹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丹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丹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摘要】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丹参的文献资料,概述了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丹参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其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清除自由基、减轻钙超载、抑制VEGF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

以便以后对丹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丹参;心脑血管疾病;作用机理;研究进展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其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痈之功效。

丹参有效化学成分为脂溶性菲醌色素丹参酮类(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等)和一些水溶性的酚性化合物(如丹酚酸类、原儿茶醛等),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均有药理活性[1,2]。

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心肌缺氧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其药理作用特点及作用机理等有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现将丹参研究的进展概述如下。

1 清除自由基自由基性质极为活泼,可与各种细胞成分,如蛋白质、膜磷脂、核酸等发生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

氧自由基具有强烈引发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条件下,可引发链式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细胞膜,使细胞死亡,进而导致器官或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丹参中丹参酮类、丹参素、丹酚酸类化合物、原儿茶醛、咖啡酸及迷迭香酸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3],能清除自由基。

丹参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中,丹参素能清除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其效果与SOD相近;丹参酮能清除心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的脂质自由基;丹参酮ⅡA直接作用于中性粒细胞,进而抑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曹慧敏;吴瑾;贾连群;杨关林【摘要】Tanshinone ⅡA is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of salviae miltiorrhizae to protect cardiovascular system through different mechanisms.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of Tanshinone ⅡA's protective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It may provide basis for wider use of Tanshinone Ⅱ A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丹参酮ⅡA是中药丹参中主要有效活性成分,能通过多种机制等发挥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文中总结了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对丹参酮ⅡA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的基础研究,为丹参酮ⅡA更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保障.【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7(012)007【总页数】5页(P1718-1722)【关键词】丹参酮ⅡA;抗氧化;心肌保护;动脉粥样硬化【作者】曹慧敏;吴瑾;贾连群;杨关林【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32;辽宁省中医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32;辽宁省中医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32;辽宁省中医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沈阳,110032;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32;辽宁省中医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沈阳,1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

中药丹参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中药丹参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中药丹参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摘要】中药丹参属于应用价值较高、药理活性广泛的常用药材,其最主要的药理作用即是活血化瘀,并且对心血管系统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

研究丹参中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有助于明晰中药丹参的临床应用范围,并且对于药物配伍存在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次研究从分析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出发,并结合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探究中药丹参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丹参;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丹参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在中药配伍中使用率较高。

该药物主要具有保肝消痛、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其化学成分相对复杂,包含多种脂溶性二萜化合物与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1]。

研究其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可促进对该中草药的深入探索,在临床用药中更加科学。

1 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分析随着药物药理作用机制方面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的不断发展,药物提取活性成分逐渐成为制药企业中应用广泛的工艺。

在此基础上,随着丹参药材需求量的逐渐增加,很多制药工厂逐渐采取药物提取方式获得丹参药物的有效成分,分别用于不同制剂的研制当中。

现代制药工艺常用提取方式外,目前丹参提取常采用微波萃取法、半仿生提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生物酶法、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分子蒸馏法、超滤法及高速逆流色谱法等,这些方法为获取高纯度药物有效成分提供了可能[2]。

丹参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物活性,一般认为其有效成分包括两大类,分别是水溶性丹参酚酸类和脂溶性丹参酮类。

这两类所含的有效成分不仅类别上存在差异,药理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①水溶性丹参酚酸类:这类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迷迭香酸、丹参素、丹酚酸A-C、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成分,经大量研究发现,丹参水溶性酚酸类有效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改善微循环效果、抗血栓形成作用、抗氧化损伤作用及心肌保护功能等。

②脂溶性丹参酮类:这类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Ⅰ、丹参酮Ⅱ、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及去氢丹参酮Ⅱ等,通过药理学研究发现,脂溶性丹参酮类有效成分中的丹参酮ⅡA存在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且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余有效成分也具备一定的类似效果。

丹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

丹参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

丹参药理作⽤与临床应⽤论⽂
浅析丹参的药理作⽤与临床应⽤
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丹参的药理作⽤研究受到了很⼤重视并且取得了巨⼤进展,本⽂对丹参的药理作⽤和临床应⽤进⾏了浅析,丹参药理作⽤多样,临床作⽤明显,应⽤较⼴泛。

丹参;药理作⽤;临床应⽤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其⼲燥根及根茎作为⼊药部位,是中药中研究较为深⼊的⼀种。

丹参味苦,性微寒,包含⽔溶性及脂溶性多种有效成分,有着⼴泛的药理作⽤。

1 化学成分及药物剂型
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两⼤类:①酚酸类化合物;②丹参酮类化合物1。

前者是⽔溶性的,主要包括丹参酸a、b、c,后者是脂溶性的,主要包括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等。

⽬前,常⽤的丹参制剂包括注射液、滴丸、复⽅丹参注射液、复⽅丹参⽚以及冠⼼丹参⽚,其中复⽅丹参⽚和冠⼼丹参⽚已被中国药典收载。

2 药理作⽤
2.1 对⾎液循环系统丹参对⾎液循环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

①使⾎流动⼒学效应得到良好改善:丹参作⽤于衰弱的⼼脏,使其在加强⼼肌收缩⼒的同时不增加⼼肌耗氧量。

此外,丹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和肢体动脉,但是对于脑动脉显⽰⽆扩张作⽤。

②抗⾎栓作⽤: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延长凝⾎时间的作⽤,⽽且能够降低⾎瘀患者的全⾎及⾎浆粘度,将红细胞的电泳时间缩减,从⽽接近正常⽔平。

丹参酮等成分可以抑制⾎⼩板中磷酸⼆酯。

_丹参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探析_丹参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探析

_丹参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探析_丹参的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探析
丹参的功效主要为活血祛瘀,在活血化瘀的基 础上有养血 的 作 用,“一 味 丹 参,功 同 四 物 ”之 说。 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之上广泛治疗内科之胸痹心痛、 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 女性月经不调、痛 经经闭; 外科的疮疡肿痛等病证属气虚兼血瘀尤先 选用。
丹参运用临床的有效 成 分 主 要 包 括 丹 参 酮 ⅡA、丹参素及丹参酚酸 B,以上诸多的药理作用使 其更广泛的应用临床。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显 示出了其独特的疗效和优越性。复方丹参滴丸治 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是明确的; 心宁片、通心络、 芪丹通脉片、双龙丸等主要含丹参,对冠心病治疗 效果是肯定的。冠心病的基本证候特点为气虚血 瘀型,运用益气活血类的中药和方剂如人参、丹参、 三七、黄芪、赤芍、当归补血汤及血府逐瘀汤对冠心 病的疗效是显著的[10]。以丹参为主的制剂还有丹 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冠心丹参片,主要用于治疗 心脑血管类疾病。临床上还有应用丹参注射液治 疗消化性溃疡 30 例,治愈率 86. 7 %[11]。丹参是 杜雨茂教授[12] 治 疗 肝 硬 化 最 常 用 的 活 血 化 瘀 药, 其消肝脾肿大软坚消癥之效甚良。注射用丹参冻
2012 年 9 月第 35 卷第 5 期 Sep. 2012 Vol. 35 No. 5
方药纵横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71·
丹参的药用科,陕西 铜川 727000)
丹参的药用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 类。脂溶性 成 分 包 括 多 种 菲 醌 衍 生 物,如 丹 参 酮 I、丹参酮ⅡA、丹 参 酮 Ⅱ B、隐 丹 参 酮、二 氢 丹 参 酮 Ⅰ、异丹参酮、异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丹参新酮 等。水溶性成分有丹参素、原儿茶醛及丹酚酸 B 等[2]。脂溶性 的 丹 参 酮 类 以 改 善 血 液 循 环、抗 菌 和抗炎为主,而水溶性的丹酚类则以抗氧化、抗凝 血、抗血栓 形 成、调 血 脂 和 细 胞 保 护 作 用 明 显[2]。 丹参酮ⅡA 和丹酚酸 B 为 2010 版《中国药典》所 规定的丹参主要的有效成分[1]。 1. 1 品种对药用成分的影响 因本草文献描述丹 参品种特征混乱,凡是具备“花红紫”及“根皮丹而

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完成人刘奕心班级 09升段中药班学制二年制专业中药学指导教师吴杰完成日期 2011年3月12号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丹参有效成分的各种提取分离技术,其中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法、加压液体萃取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真空液相层析法等,并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 有效成分; 提取分离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

具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

其现代药理作用主要包括舒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具有明显的钙拮抗剂作用;提高心室的顺应性,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对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增加微循环流速和流量,消除局部静脉血液瘀滞,改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具有抗体外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内外凝血系统功能、减少血小板、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作用;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等[1]。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丹参作为能够预防和治疗人类面临的几大危险疾病的植物药之一,它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近年来,丹参的临床疗效备受关注,因此,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随着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研究丹参有效成分的手段呈现出多样化,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微波辅助萃取法(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加压液体萃取法(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PLE)、高速逆流色谱法(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和真空液相层析法(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VLC)等。

丹参的研究进展

丹参的研究进展

丹参的研究进展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丹参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丹参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和丹参的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Key words: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Effective component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1 前言丹参(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主要为其干燥的根茎,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

主要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和江苏等地,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有毛,根赤,三月五月采根,阴干。

”《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

丹参及其主要成分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及其主要成分保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p r o t e c t i v e e f e c t .R e c e n t s t u d i e s s h o w e d t h a t D a n s h e n nd a i t s ma i n c o m p o n e n t s l a s o d e mo n s t r a t e d p r o t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n l i v e r i n j u r y m o d —
a n d i t s ma i n c o mp o ne n s t
Y U A N Y u a n , WU Q i n ,S H I J i n g — s h a n , C HE N X i u — p i n g
(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P h a r m a c o l o g y , Z u n y i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B a s i c P h a r m a c o l o g y f o
t i o n l a e f e c t s o f Da n s h e n a r e r e mo v i n g s t a s i s a n d r e l i e v i n g p a i n ,a c t i v a t i n g b l o o d t o p r o mo t e me n s t r u a t i o n,c l e a in r g h e a r t i f r e a n d t r a n —
2 0 1 5 年 2 月l 第 4 0 卷 第 4 期
c = } = : 支 . 蠡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有效成分根据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丹参脂溶性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具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还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改善肾功能、改善学习记忆以及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本文就丹参脂溶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标签:丹参;脂溶性成分;药理作用1 氧化作用赵清等[1]发现丹参能提高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杨萍等[2]发现丹参酮ⅡA可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并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LDH活性及MDA含量,增加总抗氧化能力,以实现其对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增强细胞抗氧化酶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因此,在再灌注或恢复供氧早期给予丹参对于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抗菌、抗病毒作用丹参复方常用于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痤疮、病毒性心肌炎和肝炎的治疗。

研究表明,丹参酮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如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对人型结核菌株H37Rv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隐丹参酮、丹参酮ⅡB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性菌株的活性。

Ji-Young Park等[3]研究表明多種丹参酮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等能够选择性抑制SARS-CoV 3CLpro,PLpro和病毒半胱氨酸蛋白酶而发挥抗SARS冠状病毒的作用。

3 抗炎作用JIN Dao-Zhong等[4]研究表明隐丹参酮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2的活性产生抗炎作用,大鼠口服较低剂量的隐丹参酮即能明显减轻足肿胀,表明隐丹参酮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M-J Don等[5]实验研究表明隐丹参酮可以通过抑制P13K 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Akt和ERK1/2的磷酸化而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性迁移,从而发挥抗炎活性。

Ren等[6]发现丹参酮ⅡA在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时有抗氧化、抗炎活性,对大鼠心肌梗死的炎症反应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与减少MCP-1的表达有关。

4 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隐丹参酮可以减少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淀粉样物质沉积,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隐丹参酮显著增强APP/PS1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α-分泌酶活性增高,并在小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中加速APP向非淀粉基因产物的代谢,具有潜在抗阿尔茨海默病功能[7]。

5 抗肿瘤作用现代药理实验表明,丹参酮ⅡA对多种人类肿瘤细胞系如HL-60细胞[8]、MNK-45细胞[9]、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10]和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11]等有细胞毒作用:丹参酮ⅡA通过调节与肿瘤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相关的多种基因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改变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2-13]。

叶因涛等[14]研究表明隐丹参酮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使Hela细胞生长停滞在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降低S期细胞比例;抑制HPV E6的蛋白的表达,使p53功能恢复,启动凋亡,从而起到杀伤肿瘤的作用。

黄光琦等[15]实验观察到,在宫颈癌ME180细胞中,丹参酮ⅡA在1.3×10-8~1.3×10-9 mol/L具有明显增强自杀基因HSV-tk/GCV旁观者效应的作用,为肿瘤的中药-生物治疗提供了新途径,并进一步证实,丹参酮ⅡA在转录水平诱导间隙连接蛋白Cx43 mRNA表达上调,与旁观者效应的增强作用密切相关。

张志超等研究人员发现了丹参酮ⅡA抗肿瘤的分子药理学基础:丹参酮ⅡA 与细胞内DNA小沟结合,导致的染色质构象损伤,诱发RNA聚合酶Ⅱ(RNAP Ⅱ)的响应,是决定丹参酮ⅡA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分子药理学机制。

细胞试验表明:丹参酮ⅡA与经典的DNA沟结合剂偏端霉素A类似,都能降低RNAPⅡ蛋白含量,并因此激活肿瘤抑制蛋白p53和诱导凋亡。

而丹参酮ⅡA具有独特的剂量依赖的凋亡诱导机制,在丹参酮ⅡA较低浓度范围内(0.2~4 μM),DNA构象损伤会抑制RNAPⅡ与DNA的结合,并引发RNAPⅡ的磷化,但是并没有p53激活和凋亡发生;只有更高的丹参酮ⅡA浓度(4~20 μM)导致RNAPⅡ完全磷酸化,并发生降解,因此导致p53的激活及细胞凋亡。

在动物体内同样可以观察到RNAPⅡ诱导的细胞凋亡,直到丹参酮ⅡA浓度高达40mg/kg体重,RNAPⅡ被下调,腹水瘤细胞才开始凋亡.他们认为,在沟结合后依赖于DNA构象损伤的RNAPⅡ响应是丹参酮ⅡA抗肿瘤特性的分子基础,并提示丹参酮ⅡA发挥抗肿瘤活性具有剂量阈值,在低于这个阈值之下,丹参酮ⅡA可能可以更安全的应用于其它疾病的治疗。

该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丹参酮ⅡA的抗肿瘤分子机制,也符合其广泛应用于非肿瘤性疾病治疗的事实[16-17]。

6 对骨的影响崔燎等[18]发现总丹参酮能够保护性预防去卵巢大鼠所致的网状骨丢失,主要机制可能与总丹参酮抑制去卵巢后骨吸收增强有关,另外,与雌激素替代疗法相比,丹参酮不增加去卵巢大鼠子宫重量,这提示丹参酮较雌激素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有更好的安全性。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具有促进作用[19],对肢体骨折创伤后患处肿胀有较好的改善作用[20]。

7 抗纤维化作用丹参酮ⅡA对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 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抗纤维化作用[21]。

丹参酮ⅡA能增强MMP-1 mRNA 的表达[22],抑制HSC活化和增殖,抑制胶原生成,促进ECM和肝内胶原蛋白降解,从而抑制肝纤维化[23]。

兰海涛[24]也发现参酮Ⅱ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但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而且对肝功能的恢复亦有满意的疗效。

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良性狭窄胆管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的分泌,能诱导MMP-9 mRNA 的表达而促进胶原降解,从而抑制胆道瘢痕的形成[25]。

8 抗糖尿病作用隐丹参酮具有抗肥胖和抗糖尿病作用,研究显示[26],隐丹参酮能够激活AMP-K通路,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用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

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炎及稳定斑块的作用[27]。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天麻素联合治疗能明显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28]。

9 雌激素样作用丹参酮Ⅰ能使成年去卵巢小鼠子宮重量增加,说明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对去睾丸大鼠精囊重量和前列腺重量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酮Ⅰ具有抗雄激素丙酸睾丸酮的作用。

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雄性激素过多所导致的脂质分泌旺盛,用于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等皮脂分泌过多皮肤病的治疗[29]。

隐丹参酮也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30]。

10 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潘莹等[31]研究了隐丹参酮对大鼠肝微粒体CYP酶各亚型的影响,研究表明SD大鼠灌胃隐丹参酮后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对CYP酶其他亚型无明显作用,提示经CYP1A2代谢的药物如利多卡因、对乙酰氨基酚、维拉帕米、β-受体阻断剂等在临床上与隐丹参酮合用时,可能发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1 结论与展望综上所述,丹参脂溶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不仅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抗纤维化、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雌激素样作用,还在糖尿病和抗肿瘤方面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的这些药理作用较已知的化学药和生物药品有着天然药物独特的多靶点和安全性优势,但它们的作用机制还不够完善,和目前临床常用的经典药物疗效整体评价也不充分,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赵清,刘绛光,张雷.复方丹参滴丸防治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07,47(20):103.[2]杨萍,李杰,周凤华,等.丹参酮对过氧化氢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时珍国医国药[J].2010;21(1):3-5.[3]Ji-Young Park,Jang Hoon Kim,Young Min Kim,et al.Tanshinones as selective and slow-binding inhibitors for SARS-CoV cysteine proteases[J].Bioorg.Med.Chem,2012,10:1016.[4]JIN Dao-Zhong,YIN Lin-Lin,JI Xin-Quan,et al.Cryptotanshinone inhibits cyclooxygenase-2 enzyme activity but not its express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6,549(10):166-172.[5]M-J Don,J-F Liao,L-Y Lin,W-F Chiou.Cryptotanshinone inhibits chemotactic migration in macrophages through negative regulation of the PI3K signaling pathway[J].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7,151:638-646.[6]Ren,Z.H.,Tong,et al. Tanshinone II A attenuates in?ammatory responses of ra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reducing MCP-1 expression[J].Phytomedicine,2009,10:1016.[7]Mei Z,Zhang F,Tao L,et al. Cryptotanshinone,a compound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modulates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metabolism and attenuates beta-amyloid deposition through upregulating alpha-secretase in vivo and in vitro[J].Neurosci Lett,2009,452(2):90-95.[8]Liao H F,Shyu S Y,Kuo Y H,et pound 278E,structurally modified from tanshinone,induces monocytic differentiation and regulates proto-onco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leukemic HL-60 cells[J].Anticancer Drugs,2005,16(2):175-183.[9]董晓荣,伍钢,董继华,等.丹参酮ⅡA对MKN-45细胞生长的影响.肿瘤防治杂志[J].2005;12(19):1465-1468.[10]李健,武彪,李映良.丹参酮ⅡA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作用的实验研究[J].2012,33(7):754-756.[11]陈坚,钟良钱,立平丹,等.参酮ⅡA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及机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34(1):57-65.[12]袁淑兰,王修杰,魏于全.丹参酮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J].癌症,2003,22(12):1363-1366.[13]Qing Lu,Purong Zhang,Xin Zh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anti-cancer mechanism of tanshinone IIA against human breast canc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2009,24:773-780.[14]叶因涛,徐文清,仲巍.隐丹参酮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118-121.[15]黄光琦,宋毅,张洁,等.丹参酮ⅡA增强HSV-tk/GCV旁观者效应及其与Cx43 mRNA表达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2004,26(3):146-149.[16]Z Zhang,J Gao,Y Wang,et al.TanshinoneⅡA triggers P53 responses and apoptosis by RNA PolymeraseⅡupon DNA minor groove binding[J].Bioehemical Pharmaeology,2009,78:1316-1322.[17]金高.丹参酮ⅡA抗肿瘤分子机理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18]Liao Cui,Tie Wu,Yu-Yu Liu,et al. Tanshinone prevents cancellous bone loss induced by ovariectomy in rats[J].Acta Pharmacol Sin,2004,25(5):678-684.[19]左春然,彭利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促进作用的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5-8[20]王洪君,吕福庆.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肢体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所致肿胀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24):3144-3145.[21]吕小岩,李明,翁孟武.丹参成分抑制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表达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7,34:2426-2428.[22]刘树发,刘浩,迟玉红,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中MMP-1 mRNA表达的影响[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1,25(4):294-298.[23]王继海.丹参酮Ⅱ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8):823-825.[24]兰海涛.丹参酮ⅡA保护肝功能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5):57.[25]战孝光,崔乃强,李忠廉,等.丹参酮ⅡA对兔胆管成纤维细胞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3):326-330.[26]Eun J K,Jung S N,Kim K H,et al. Antidiabetes and Antiobesity Effect of Cryptotanshinone via Activation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J].Molecular Pharmacology,2007,72(1):62-72.[27]黄永阳.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5):889-891.[28]陈泉.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天麻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2-53.[29]Dong-Yan Song,Qiu-Hong Huang,Bing-Rong Zhou,et al.TanshinoneⅡA inhibits the dihydrotestosterone-induced secretion of lipids and activation of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 in HaCaT cells[J].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12;4:339-343 .[30]Li X H,Yang X M,Wu X K,et al. Effects of cryptotanshinone in lowering androgens synthesis for the prenatally androgenized male rats[J].Zhong 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08,28(11):1001-1004.[31]潘瑩,邓颖,毕惠嫦,等.隐丹参酮对大鼠肝微粒体CYP酶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4):331-3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