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气田地面工艺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实践

合集下载

油田生产智能化管理研究——以长庆油田为例

油田生产智能化管理研究——以长庆油田为例

2023年5月第26卷第10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May,2023Vol.26,No.10油田生产智能化管理研究——以长庆油田为例万 想,马 楠,郭小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甘肃庆阳745000)[摘 要]油田生产区域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

长庆油田在持续进行石油开采过程中,面临资源品位差、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用工总量刚性控制难、员工劳动强度大等一系列难题,依靠人海战术已不能满足高效生产管理需要,其已经进行智能化管理实践。

基于此,文章阐述长庆油田智能化管理建设思路,详细介绍采油井、注水系统、集输管线、场站等各类油田生产设施的智能化技术改造方案以及视频监控、数据中心的智能化建设情况。

实行智能化管理以来,长庆油田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安全环保的效果,油气当量从2007年的2 000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6 000万吨,油气水井从2.5万口增长至11万口,人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关键词]油田生产;智能化管理;提质增效;长庆油田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0.030[中图分类号]TE938;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0-0091-031 长庆油田面临的难题长庆油田工作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2020年其油气产量达到6 041万吨,成为中国首个年产油气当量超6 000万吨的特大型油气田,占2020年国内油气总产量的1/6。

但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开发,长庆油田目前面临以下四大难题。

(1)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油井、水井、管线、场站等生产设施数量快速增长,与企业劳动用工总量刚性控制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其必须借助生产智能化管理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控制劳动用工总量。

(2)资源品位逐年下降,效益开发压力大。

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藏,油田剩余资源以超低渗和页岩油为主,气田以致密气、深层复杂气藏为主,单井产量低,甜点优选、控投降本难度进一步增大,需要进一步提升地质工程一体化水平和成本精细管控能力。

长庆油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探索与实践

长庆油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探索与实践

长庆油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23-01-10T07:25:26.81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1期作者:安然1 孙海涛1 [导读] 近年来,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领域,油气行业也在积极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要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油气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油气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本文将探索与实践长庆油田场站、智能管道无人值守改造等技术,实现了劳动组织结构实现高度减量化、扁平化,深度盘活一线人力资源,提升本质安全与管理效率。

在无人值守的新理念下,有效助推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油田精细化管理。

安然1 孙海涛1(1、长庆油田分公司数字和智能化事业部;陕西西安;710018)摘要近年来,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领域,油气行业也在积极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要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道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油气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油气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本文将探索与实践长庆油田场站、智能管道无人值守改造等技术,实现了劳动组织结构实现高度减量化、扁平化,深度盘活一线人力资源,提升本质安全与管理效率。

在无人值守的新理念下,有效助推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油田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无人值守改造 1 引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以实现“数字长庆,智慧油田”为总体目标,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油气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业务模式重构和管理模式变革,以高水平数字化转型支撑油田高质量发展。

长庆油田制定了新时期“二次加快发展”规划和“油公司”模式改革方案:2025年油气当量突破6800万吨,建成“主营业务突出、生产绿色智能、资源高度共享、管理架构扁平、质量效益提升”的长庆特色“油公司”,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关键技术应用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关键技术应用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关键技术应用长庆油田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增压橇装集成装置系列,可根据老油田的工艺参数调整和新油田快速建产需要,优化选用相配套的智能橇装集成装置,实现对传统开式“缓冲-加热”生产模式的革新,达到“泵-泵”连续混输的目的,从而实现密闭集输油气、现场无人值守、远程操作满足了生产和管理需要,并从建设周期、建设成本、设备重复利用、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体现出经济效益。

标签:数字化管理;橇装集成;连续输油;生产模式1 概述长庆油田横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工作区域面广、点多、线长,生产设施分散,5万余口油气井、上千座站分布在荒原大漠和黄土高原的老少边穷地区,自然环境差。

生产区域大部分分布在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区域,且地形地貌复杂、突发性自然灾害频发,环保风险大。

2 数字化建设管理模式在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根据油气田地面工艺、地下储量实际情况,针对油气田不同时期建设的地面工艺模式,探索出不同的具有针对性地面工艺优化简化配套数字化管理建设模式。

2.1 老油气田数字化建设管理模式对于不具备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的老油气田,按照“关、停、并、转、减”的建设思路,进行流程优化简化,减少管理站点的数量,污水就地回注,实现井上无人值守和作业区劳动组织架构扁平化管理。

2.2 新油气田数字化建设及管理应用对于新建油气田,按照地面装备小型化、集成化、橇装化的技术思路,推广应用数字化新设备、新工艺,优化简化工艺流程。

建设中按照“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运行)的原则与产能建设项目同步配套数字化,达到中心管理、远程控制、无人值守、定期巡检,作业区(联合站、净化厂/处理厂)直接管理井场,下级站场无人值守。

油气水井与场站实现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

3 数字化增压集成装置运行模式及存在问题3.1 数字化增压集成装置运行模式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在遵循井站“一级半”生产管理模式的原则下,推广了全自动控制的无人值守数字化增压装置技术,实现对传统开式“缓冲-加热”生产模式的革新,达到“泵-泵” 连续混输的目的,从而实现密闭集输油气、现场无人值守、远程操作。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探索与实践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探索与实践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探索与实践【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的石油企业必须要有快速发展的高效管理运行机制。

为了与世界接轨,我国的石油企业就必须坚持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模式。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长庆油田于2008年提出了“数字化管理理念”,并对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做出了整体的目标规划。

在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影响下,长庆油田已初步完成了相关的策划,并使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常态化、效益化。

长庆油田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为数字化管理运行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长庆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建设规划中,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

能否彻底实现原材料降耗、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和环保效益的保障等管理目标,这将是我们长期不懈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探索与实践长庆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建设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了分类管理,并把决策支持向过程控制环节靠拢。

我们尽最大程度地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管理中,我们完成了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结构的转变,并把生产经营系统分为管理、技术和操作的多项数字化管理建设模块。

在企业的目标规划中,我们依托数字化管理技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科学、高效管理。

<b> 1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基本模块分类</b>在长庆油田的目标控制管理中,将数字化管理建设分为三个单元。

一是生产系统数字化建设单元,它的核心功能是基本生产过程控制,包括井道的管理、管线的管理、仓储的管理等等;二是生产运行指挥系统数字化建设单元,它的核心功能是对生产过程的调度安排、目标监控、生产后勤管理等等。

如生产调度部门、安全生产过程监控部门、生产后勤部门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三是决策系统数字化建设单元,它的核心功能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撑。

企业管理办公室、技术勘探部门、高层顾问团队等等属于这一范畴。

在长庆油田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以相关经营生产的工业化为载体,以实现自动化为建设目的。

长庆油气田地面工艺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实践

长庆油气田地面工艺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实践

提纲
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 三、长庆油田管道与站场智能化探索实践
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长庆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 5省(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经历了40多年 的开发历程,开发油气田36个,形成了“油气 并举,协调发展”的格局,成为我国重要的油 气生产基地、天然气枢纽中心.
三、长庆油田站场与管道智能化探索实践
2. 以生产作业区为单元的物联网生产管理系统
以生产作业区为单元,联合站与作业区合建,并以联合站为核心构建“一级半” 生产管理模 式,运行人员集中进行生产管理,实现下辖各井、站(一体化集成装置)无人值守,作业区直接 管理到井场,并监控注水、水处理等生产系统。最终实现井场——集成增压装置(集气站)—— 联合站(净化厂、处理厂)的数据流、生产流、业务流相统一。
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油气田开发包括油气藏工程、钻采工程和地面工程。地面工程以油气集输工程为主线,涵盖从油、气、水井到油、气外输交接(销售)的全过程:包括收集、计量 、处理、产品外输以及处理、回注、回用、外排等所有环节;其产品有原油、天然气、凝析油、轻烃、液化气、硫黄、氦气、水等;工程涵盖了油、气、水、电、路、 讯等十大系统工程。
气田集输
• 天然气/9集种气
• 含硫天然气集气 • 移动式分离计量 • 含硫天然气注醇 • 闪蒸分液 • 等熵增压机 • 井场集气 • 天然气阀组 • 含硫气藏加热分离
油气处理
• 天然气/9凝种析油稳定
• 三甘醇脱水 • 含硫天然气三甘醇
脱水 • 井场伴生气回收 • 轻烃回收 • 天然气脱水脱重烃 • 天然气甲醇再生 • 伴生气脱硫
• 三甘醇脱水尾气焚烧 • 电控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建立实践论文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建立实践论文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建立与实践摘要: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是应对当前长庆油田所面临的如何高效开发“三低”油气田和控制用工总量不超7万人两大难题。

适应“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发展要求而探索出的一条现代化油田管理模式。

它是以数字化管理相关技术为依托。

整合了现代信息产业技术、现代化电气仪表和智能自动化系统,与劳动组织架构和生产工艺流程优化相结合,把油气田数字化管理的重点由后端的决策支持向生产前端的过程控制延伸。

实现了科学、高效的长庆油田现代化管理。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基本生产单元;电子巡井;劳动组织架构一、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内涵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总称。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是在信息化整体架构上的生产最前端,它以并、站、管线等生产基本单元的生产过程监控为主,完成数据的采集、过程监控、动态分析,预警报警;并与a1a2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是以生产过程管理为主的信息系统,是公司信息系统功能的延伸和扩充。

其涵盖三个层面:一是前端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

重点实现对单井、管线、站(库)等基本生产单元的过程控制和管理。

二是中端以公司层面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环保监控、应急抢险为核心功能的生产运行指挥系统。

三是后端以油气藏管理、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支撑系统。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实质是在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将数字化与劳动组织架构相结合,按生产流程设置劳动组织架构,实现生产组织方式和劳动组织架构的深刻变革。

把油气田数字化管理的重点由后端的决策支持向生产前端的过程控制延伸,充分利用和发挥数字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

通俗的讲,就是要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

最大限度的减轻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安防水平。

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是与优化地面工艺模式相配套。

通过数字化管理,优化地面工艺模式,创造条件使组织设置与生产布局相统一。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数字化管理创新与实践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数字化管理创新与实践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数字化管理创新与实践摘要:油气田地面工程是油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的关键环节。

实施油气田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是提高油田开发生产效率、加强安全管理、控制生产劳动力、节约生产材料、优化生产关系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油气田开发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的必然选择。

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油田地面建设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工程模式,更好地监督地面工程建设,帮助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加强信息共享,全方位及时监督和控制建设项目,所有过程和所有元素。

关键词:油气田;地面建设;数字化管理;创新前言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内容与项目管理的融合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地面工程项目的范围越来越广,工程项目中包含的信息量也在增加;项目的管理越来越专业;与此同时,国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果没有项目管理的一体化,就无法全面实现项目全过程的管理目标。

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好为项目的全要素、全周期、全集成提供了技术基础,因此如何为地面工程项目搭建数字平台成为我们的研究重点。

1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管理现状(1)成本提升: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油气田施工企业不仅要引入无人化、智能化管理,还要进行工程管理模式改革,提高人员利用率。

同时,还必须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2)设计成果利用效率低:项目管理单位和施工方未有效利用设计成果,设计成果利用率有待提高。

使用人工图纸和会议沟通模式肯定会削弱沟通的有效性,也很难实现不同专业和施工管理单位之间的实时沟通与合作。

(3)整理复杂的数据很困难:离线审批流程需要很长时间,在数据整理和准备的后期,工程操作基本上基于纸质文件。

存在数据整理时间过长、难以追踪等问题。

(4)日程管理不够详细:传统的日程提交和审批是离线流程,管理部门难以掌握审批进度。

项目进度数据主要采用纸质模式,难以归档和收集,从而增加了工作量。

油气田地面施工数字化管理要求。

(5)人员监管难度: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相对复杂,对特殊作业岗位要求较高。

长庆靖边气田数字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长庆靖边气田数字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在这方 面 ,包头市图书馆 积极 响应文化部 、财政部
《 关 于推进 全 国美术馆公共 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 开放 工作 的意见 》的号召 ,全面实行免费开放 ,读者只需交 纳押金 即可借书 ,这种优惠举措必定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到 图书馆来。
( 三) 拓展服务功能 ,提 高信息化水平 。在网络技


长庆 靖边气 田的概 况简 述
精确度和管理成本。
长庆靖边气 田下古生物界属 于低渗透 ,地质层属于
岩质层 ,且气 田储层非均质性很强 ,单井常能变化差异
三 、 长 庆 靖 边 气 田数 字化 管 理 模 式 的 构成
长庆靖边 气 田数 字化生 产管理 系统在 整体上数 字
化管理系统可分为 大块 :一是对生产 的管理体 系。主 要控制和管理单井 、管线 、站 ( 库) 等基本生产。二是 对生产环节 的维护和紧急事故的监督和预警系统 ,就是 安全环保监控 、应急抢 险为核心功能的生产运行指挥 系
社会 的需要不断开发拓展新业务 ,为公众 和读者和提供
多 样 化 、个 性 化 的 服务 。另 一 方 面 ,在 服务 手段 上 应 优
统 。三 是对 整 个气 田 的经 营 和气 田气 藏 的管 理 。
较大 ,开发气 田井 的井位部署难度较大。在孔 隙数参数
上变现为优略差异大 ,长庆靖边气 田位于鄂尔 多斯盆地 中部地 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殊的地形和地质造成了长庆靖边气 田的气 藏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的。其气 田储层可分为层状展布 、 空隙容积确定并且无底水 。多数靖边气 田气藏类型属于 层状定容弹性驱动气藏。
术飞速发展 的今天 ,图书馆要在 当今社会 中求发展 ,一 方面 ,应该采取 “ 拿来 主义 ”,可 以引进商家的营销理 念 ,主动走出图书馆调查 了解 公众和读者的需求 ,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建国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2019年3月长庆油气田地面工艺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实践前 言长庆地面建设将以“资源有限、创新无限”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5000万吨发展”目标为起点,坚持破解“6300万吨目标”问题为导向,攻克“二次加快发展”瓶颈技术为突破,全力推进智慧油田技术创新发展。

攻关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探索“四化管理”模式,践行“五化建设”模式,利用“工业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巡线技术,智能化检测技术”,强化装备的小型化、集约化、撬装化、立体化、空间化,实现智慧油气田地面工艺技术创新,大力实施“智能油田”三步走发展战略,助推特超低渗透油气田开发上水平,打造国家致密油(气)非常规开发地面建设示范区。

提纲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三、长庆油田管道与站场智能化探索实践长庆地处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

经历了40多年的开发历程,开发油气田36个,形成了“油气并举,协调发展”的格局,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天然气枢纽中心.构建油气水管道11万公里,约占中石油的1/3.其中原油集输系统占40%,天然气集输系统占35%,供注水系统占25%,管径DN350以下占91%,十年以上运行管道占30%。

建设完成了油气田各类站场3033座,其中油田2634座,气田399座,配套商业储备库,天然气储气库,介质品种多,管线规格多,材料种类多。

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5油气田开发包括油气藏工程、钻采工程和地面工程。

地面工程以油气集输工程为主线,涵盖从油、气、水井到油、气外输交接(销售)的全过程:包括收集、计量、处理、产品外输以及处理、回注、回用、外排等所有环节;其产品有原油、天然气、凝析油、轻烃、液化气、硫黄、氦气、水等;工程涵盖了油、气、水、电、路、讯等十大系统工程。

主要产品次生产品油 井注水井计量站接转站脱水站原油库注水站污水处理站变电所油气处理厂天然气增压站(集气站)气田气伴生气气 井为各类站库供电为井网供电天然气原 油污 水液化气供电轻 烃硫 黄氦 气清 水水源井污水外排站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二、长庆油气田完整性管理技术探索“三化设计、四化管理、五化建设”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特超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典范“四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技术是实现油气田规模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数字化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总量为目的,通过数字化前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传输、气井紧急截断、远程控制;第二阶段:以自动化控制为目的,通过数据信息共享、远程安全预警,实现了生产运行集中监控、统一调度,井站无人值守和数字化应急指挥;第三阶段:以智能化管理为目的,通过与地质、油气藏、井筒、地面和运行等专业子系统相融合,实现大数据决策支持、智能化管理控制。

依托自主研发的《油气田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形成了生产指挥中心、采油(气、输油)厂、作业区(处理厂、联合站);作业区、中心站、无人值守两个三级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共享、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实现了油气田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典范。

提纲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三、长庆油田站场与管道智能化探索实践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鄂尔多斯盆地资源丰富,以典型的“四低”著称,多年来秉承资源开发与利用并重,始终把“创新驱动、安全环保、优化简化、提质增效”贯彻开发各阶段。

油田形成了马岭、安塞、西峰、靖安、姬源、华庆等为代表的低/超渗透(致密油)油田开发地面模式,气田形成了靖边、榆林、苏里格、长北(壳牌)、苏南(道达尔)等为代表的低渗透(致密气)气田开发地面模式,满足了不同时期、不同油气藏规模经济有效开发需要。

创新了以“标准化设计,数字化配套”为龙头的“四化管理”模式,建成了与5000万吨配套的相适应的地面系统工程,为油气田上产和稳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探索提升与6300万吨智慧油田匹配的地面工艺技术。

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近十年来,结合各油气田开发实际,依托“四化管理”工作和重大专项、现场试验,集成创新了一批成熟、高效技术,研发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攻关了一批核心、储备技术,形成了以下十大关键技术,支撑油气田数字化智能化建设:l特/超低渗透油气田地面关键技术l致密油(气)田地面关键技术l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地面配套关键技术l黄土源地面管道水工保护关键技术l气田与矿产资源重叠区管道与站场建设技术l油气田低含硫化氢管道集输工艺关键技术l储气库(储备库)地面关键技术l标准化与撬装化关键技术l油田地面管道完整性管理关键技术l油气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地面关键技术长庆油田标准化设计根据井站的功能和流程,以工艺技术优化简化和模式定型为前提,以三维设计为手段、以模块组合为设计方式,进行工艺流程、平面布局、模块划分、设备选型、配管安装、建设标准的“六统一”。

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技术基础关键手段主要方法核心内容标准化设计技术研究推动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地面建设数字化技术创新。

长庆油田标准化设计主要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定型了地面工艺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形成了完善的一体化设备集成技术理论和站场撬装化管理体系,推动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进步,成功开发了超低渗透和陇东致密油田及苏里格致密气田开发。

定型工艺模式 奠定标准化设计基础应用模块理论 优化标准化设计方法建立工作体系 规范标准化设计内容引入数字技术 拓展标准化设计内涵研发集成装置 提升标准化设计水平强化科研工作 夯实标准化设计根基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定型站场 标准模块 标准图集 造价指标一体化装备研究成果全面推广,为站场智能化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长庆油气田制定一体化集成装置研发规划顶层设计,装置种类逐年增多,目前已自主研发形成了5大类60种一体化集成装置,范围覆盖油田集输、气田集输、油气处理、油田供注水和公用工程等专业,研发领域更加全面,形成专有技术22项,专利成果168件,科技成果123项。

2009年装置种类2011年2013年2016年油田集输/16种•清管器收发•油气混输•原油电加热增压•伴生气压缩机增压•原油接转•原油脱水•原油计量•原油两室缓冲•原油外输计量•集油收球加药•集油收球•集油阀组•同步回转混输•原油脱水分离•多相混输计量•气液分离气田集输/9种•天然气集气•含硫天然气集气•移动式分离计量•含硫天然气注醇•闪蒸分液•等熵增压机•井场集气•天然气阀组•含硫气藏加热分离油气处理/9种•天然气凝析油稳定• 三甘醇脱水•含硫天然气三甘醇脱水•井场伴生气回收•轻烃回收•天然气脱水脱重烃•天然气甲醇再生•伴生气脱硫供注水工程/14种•采出水处理•采出水回注•注水•智能增压注水•清水注水•清水配水•清水处理(I型)•清水处理(II型)•泵-泵供水•污泥脱水•污油污水预处理•水源井口增压•生活水供水•稳压供水公用工程/12种•热水供热•三甘醇脱水尾气焚烧•电控•油水加药•35kV变电站•无功补偿•井场数字化监控•大型冷凝炉•原油加热•变压•燃气发电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提纲一、长庆油田地面工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二、长庆油田地面建设四化管理模式创建三、长庆油田站场与管道智能化探索实践三、长庆油田站场与管道智能化探索实践智慧油田的地面技术包含智慧油藏、智慧钻井、智慧压裂、智慧地面、智慧运行决策、智慧应急管理。

将一个统一的数据智能分析控制为一个中心,配套建立数字化工厂与数字化交付系统,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实时地在全资产范围内资源合理调配、生产优化运行、故障判断、风险预警,实现全部油田资产的智能化开发运营,将开辟“无围墙的智能化工厂”开发油气田的新模式。

(一)物联网的建设架构的顶层设计长庆油气生产物联网,按照油气生产的三个层次,管理业务的五大需求,及必需配套的三类基础保障技术,形成“三端、五系统、三辅助”支撑油田公司业务发展的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从而实现业务流与数据流相统一、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统一的一体化管理。

后端中端前端l油气藏研究决策支持系统(RDMS)l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l管理信息系统(MIS)l生产运行指挥和应急预警系统l作业区生产管理SCADA系统l信息安全管理l基础通信网络l信息交互式高清系统三辅助三、长庆油田站场与管道智能化探索实践三、长庆油田站场与管道智能化探索实践(二)前端建设主要技术系列1,以油气井为单元的物联网生产管理系统1) 抽油机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抽油机实现自动采集数据、智能调节平衡、自动调节冲次,及远程控制等功能。

针对特低渗透油田特点,采用泵功图诊断技术,自动采集、分析油井生产运行参数,自动优化调整油井抽汲参数,实现抽油机井闭环控制、智能调参。

根据功图诊断结果,自动选择停机报警、调整冲次或切换到间抽方式运行。

抽油机运行参数监视油井工况异常报警三、长庆油田站场与管道智能化探索实践2) 油井场智能化技术u主要技术构成Ø功图计产技术Ø抽油机工况诊断技术Ø注水的稳流配水阀技术Ø视频智能闯入报警技术Ø远程控制技术Ø数据传输技术功图参数采集抽油机数据采集及控制设备注水井参数监测自动投球装置井场RTU、视频监视及通信等设备井场配备的设备三、长庆油田站场与管道智能化探索实践2)气井智能化技术为避免气井生产过程中,地面管线堵塞、节流器失效而引起压力升高,导致地面管线超压;及管道腐蚀或遭到意外破坏,发生泄漏时引起井口压力降低。

设置自立式井口保护截断阀,当井口压力超高或超低时,可就地自动关断。

并配置电磁控制机构,实现远程有计划地开、关井。

自动投球装置4) 管道收发球自动化技术自动投球装置,主要安装于油井井场,完成井组集油管线的清蜡清垢作业。

该装置一次可装15个球,根据井组回压所反应的结蜡状况,设定投球频率自动投球。

该项技术的研究成功,完全代替人工投球作业过程中的停井、倒流程、放空等操作,为实现井场的无人值守,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三、长庆油田站场与管道智能化探索实践(5)小口径管道检测智能化技术管道泄漏检测技术:负压波法、质量流量平衡法和次声波法及光仟预警监测技术;管道本体内检测技术:智能清管漏磁内检测,多相流腐蚀模拟检测、超声导波检测、超声波检测、C扫描检测、瞬变电磁检测、磁力层析检测;小口径管道内防腐检测技术:电磁涡流检测、微泄露智能球检测、全程视频检测和内防腐层测厚检测;2. 以生产作业区为单元的物联网生产管理系统以生产作业区为单元,联合站与作业区合建,并以联合站为核心构建“一级半” 生产管理模式,运行人员集中进行生产管理,实现下辖各井、站(一体化集成装置)无人值守,作业区直接管理到井场,并监控注水、水处理等生产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