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侧记
南京研学的收获与感悟

南京研学的收获与感悟
研学(Research-based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实际研究项目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育方法。
参与研学活动的学生常常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收获和感悟。
以下是一些南京研学活动的收获和感悟:
1.深入理解知识:研学使学生有机会深入研究感兴趣的主题,通过实践获得实际经验。
这有助于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超越课本知识,获得更为全面的学科认知。
2.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研学通常涉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需要收集、分析数据,思考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验证他们的想法。
3.团队合作与沟通:许多研学项目是团队合作的,这有助于学生发展团队协作和沟通技能。
在一个真实的项目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参与实际的研究项目,学生可以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实际应用能力,并看到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培养创新思维:研学活动通常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6.自我管理与学科兴趣:参与研学项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任务分配等。
同时,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个特定领域的浓厚兴趣,有助于未来的学科选择和职业规划。
总体而言,研学活动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全面的个人和学科发展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启东江天研学一日游作文

启东江天研学一日游作文
哟!小伙伴们好啊!上周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江苏启东的江天研学基地体验了一趟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让我给大家讲讲那天的精彩经历吧!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位于启东的江天研学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迫不及待要投入到这次愉快的户外实践活动中去。
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在林间小路上穿行,孩子们手持望远镜,认真观察沿途的植被、昆虫等生物。
突然,我们发现了一只正在筑巢的小鸟,孩子们都被这有趣的一幕深深吸引住了。
我们蹲下来静静等待,看着那只小鸟有条不紊地采集树枝、嚼碎树皮,最后将它们一点点编织成一个温馨的小家。
我当时就想,这或许正是大自然最好的一课,教会我们要用恒心和毅力去构筑理想的家园。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农家乐体验区。
孩子们穿上可爱的小荷包裤,跟着农家伯伯学习插秧、锄草等农活。
虽然个个手脚笨拙,但大伙儿都卖力干着,脸上洋溢着无比的成就感和快乐。
最后一个环节是在江边垂钓,这对于城里孩子来说着实新鲜有趣。
起初大家都垂垂钓竿坐等着鱼儿上钩,渐渐地就有人打起了瞌睡。
我赶紧把大家振作起来,教给他们一些钓鱼的窍门。
果然不久,就有人喊起"中鱼了!中鱼了!"大伙儿都跟着欢呼雀跃,现场一片欢腾景象。
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度过了一个别具意义的研学之旅。
孩子们
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珍贵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大自然、劳动和团队合作的宝贵意义。
希望通过这样的研学实践,能让孩子们拥有一颗纯真、勇敢、善良的心,去热爱生活、珍惜自然、孝顺父母。
寻访溧水传统文化研学活动记录

寻访溧水传统文化研学活动记录[具体日期],我们踏上了寻访溧水传统文化的研学之旅。
这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溧水丰富的文化遗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们首先来到了溧水博物馆,这里陈列着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溧水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那些精美的陶瓷、书画和古代农具,让我们仿佛穿越回了过去,见证了溧水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接着,我们走进了溧水的古村落,古老的建筑、狭窄的街道和独特的风俗习惯都让我们眼前一亮。
我们参观了传统的手工艺品作坊,亲眼目睹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
他们用双手创造出的精美作品,让我们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溧水的传统文化表演中,我们欣赏到了精彩的民间歌舞和戏曲表演。
演员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以优美的舞姿和动人的歌声展现了溧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表演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听上的享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此外,我们还品尝了当地的传统美食。
溧水的特色菜肴让我们的味蕾沉浸在独特的风味中。
通过品尝美食,我们了解到了当地人对食材的独特运用和烹饪技巧,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们不仅对溧水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历史、传递着价值。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聆听了他们的故事和见解。
这种互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溧水传统文化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回到学校后,我们将这次研学活动的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通过图片、文字和亲身经历,我们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这次溧水传统文化研学活动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们受益匪浅。
它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还让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启东江天五年级一次研学之旅作文

启东江天五年级一次研学之旅作文在我的小学时光里,五年级的那次启东江天研学之旅,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镶嵌在我记忆的天幕中,怎么都忘不了。
那天,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大地上,仿佛给世界都镀上了一层金。
我们一群小伙伴,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里面装满了期待和好奇,坐上了开往启东江天的大巴车。
一路上,大家就像一群欢乐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有的在讨论江天会有什么好玩的,有的在分享自己带的零食,还有的已经开始幻想这次研学的奇妙经历。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的风景像电影画面一样不断闪过,心情也跟着飞扬起来。
终于,我们到达了启东江天。
一下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香气,让人瞬间神清气爽。
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绿地,远处还有几座别致的小木屋,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开始了第一项活动——参观植物园。
植物园里的植物可真多啊!有高大挺拔的棕榈树,有娇艳欲滴的玫瑰花,还有奇形怪状的仙人掌。
我最喜欢的是那一片薰衣草田,紫色的小花挨挨挤挤,形成了一片浪漫的海洋。
微风拂过,薰衣草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迷人的香气,我忍不住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味道,简直让人心醉。
“哎呀,快看!这里有一只小蝴蝶!”同组的小伙伴兴奋地叫了起来。
我们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只见一只白色的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它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
我们小心翼翼地靠近,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可是小蝴蝶好像察觉到了我们,扑闪着翅膀飞走了。
“哎呀,飞走啦!”大家都有点失望,但很快又被其他的植物吸引了注意力。
参观完植物园,我们来到了一个大草坪上,准备进行拓展活动。
老师拿出了一堆五颜六色的气球和绳子,说要我们自己动手做气球拱门。
这可把我们难住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别担心,我们一起试试看!”组长鼓励着大家。
于是,我们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有的吹气球,有的系绳子,还有的帮忙固定。
一开始,气球总是不听话,不是吹不起来,就是系不紧,弄得我们手忙脚乱。
苏州研学游感悟

苏州研学游感悟
苏州研学游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感悟和收获。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在苏州的各个景点,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融。
这些让我对苏州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其次,我对苏州的自然风光留下了深刻印象。
苏州的园林景观、水乡风貌以及山水之美,都让我感到无比惊叹和陶醉。
在苏州园林中,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而在水乡古镇中,我则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苏州研学游还让我有了更深刻的生活体验。
在旅途中,我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了解了彼此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让我更加开阔了视野,也提升了我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最后,我从苏州研学游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
在各种活动中,我不仅了解了更多关于苏州的历史和文化,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
这些能力和技能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苏州研学游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相信,这些收获将会对我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赴一趟金陵 寻一回古今 江苏省中小学首个研学实践课程——南京站活动侧记

先 生 名 字 命 名 的 优 秀 小 学 。
在 巾 tli小 学 的 活 动 启 动
仪 式 } ,中 fK目江 苏 网 副 总 经 理 管 林 先 牛 表 示 :“读 万 卷
}5,仃 里 路 。 学 爿 不 仅 要 埋
头 读 ,还 要 抬 头 看 世 界 。 希
掣 通 过 研 学 ,小 仅 博 爱 之 都
大 报恩 寺里 诚报 恩
一 路 参 观 , ‘路 感 知 ,观 览 历 史 文 化 脉 络 , 加 深 了 师 牛 们 对 南 京 乃 至 中 困 文 化 和 历 史 的 认 知 。 在 南 京 大 报 恩 寺 遗 址 公 园 , 同 学 们 以 一场 震 撼 的 感 恩 成 长礼 为 本 次 研 学 活 动 画 _JlI圆 满 的 ,口J号 。
童 里 心 ,L、筑 巩 未 木 来 术
~
1..
生 活
频 道
赴 一趟 金 陵 寻一 回古今
江 苏 省 中小 学 首 个研 学实 践课 程— — 南 京站 活动侧 记
一中国江苏 网副总经理管云林先生致词 ●中 山小学校长庄永洲说 “中山”
“赴 一 趟 金 陵 ,寻 一咧 古 今 ”。 3月 要 l:六 期 _占都 的 文 化 精 髓 扎 根 在 同 学
刚 步 入 南 京 博 物 院 历 馆 ,同 学 们 便 被 “£ 陵 文 化 单 元 ”深 深 吸 引 。 银 缕 衣 、广 陵 王 玺 、汉 代 玉 玺 ,同 学 们 走
74 华人时刊 2018·5—6
CHINESE TIM ES 善 磺 纠
到 自 己喜 欢 的 展 前 , 按 下 随 身 携 带 的 讲 解 器 上 所 对 应 宝 藏 的 编 号 , 驻 足 倾 听 。 通 过 ’仲 又 一件 文 物 , 历 史 对 话 。 在 “特 产 馆 ”, 学 仃J看 剑 了南 京 博 物 院 的 镇 馆 之 — — 景 德 镇 官 窑 青 花 寿 II J福 海 纹 瓷 香 炉 。带 着 研 学 任 务 的 同 学 们 , 争 着 当 起 小 小 国 宝 守 护 人 。 他 们 拿 出 研 学 手 册 , 描 画 着 国 宝 的 模 样 ,记 录 F国 宝 的 前 世 今 生 。
淮安研学活动感想

淮安研学活动感想我们在淮安研学活动中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时光,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体验了淮安的风土人情。
这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淮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次研学活动我们有幸能够深入了解淮安的历史和文化,参观了淮安的许多著名景点。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游览了里运河,这条连接淮河和长江的大运河让我感受到了淮安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性,也让我了解到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
同时,我们还前往了淮阳古镇、丰泽湖湿地等地,感受了淮安独特的水乡风情。
在这些地方,我们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还了解了这些地方的历史渊源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这些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除了参观景点,我们还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参观了淮剧表演、品尝了淮安美食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淮安的特色文化,这些文化活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淮安人民的热情和好客。
在淮安的这几天,我们不仅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还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增长了见识。
在研学活动中,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一些企业,比如造船厂、农副产品加工厂等。
通过这些参观,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淮安的产业结构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的知识,这些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此外,淮安研学活动还让我们体验了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比如参加了农家乐活动、学习了扯旋子、剪纸等手工艺技艺。
这些活动让我们更好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
通过亲身体验这些民俗文化,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通过这次淮安研学活动,我们不仅开拓了视野,了解了丰富多彩的淮安文化,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增进了友谊。
这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让我们收获了成长。
感谢淮安这座城市,感谢这次美好的研学之旅,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珍惜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希望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这份热情和收获更多的知识。
江苏镇江青少年实践基地活动感受作文

江苏镇江青少年实践基地活动感受作文那天,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去了江苏镇江的青少年实践基地。
路上,老张就说了,“这地方,听说是让孩子们体验生活的,体验生活可不简单,生活本身就是个大坑。
”老张是我们这群人里最会说的,一句话就能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
到了基地,我们被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个任务。
我们小组的任务是种地。
领到任务时,小李就笑了,“种地?我这辈子还没见过土是什么样呢。
”小李是我们中间最城市的,平时连葱和蒜都分不清。
种地的活儿不轻松,太阳一晒,汗水就顺着额头往下淌。
我看着小李,他拿着锄头,动作笨拙,像个刚学步的孩子。
旁边的老王看不下去了,走过去说:“你这样锄地,地都得被你锄坏了。
来,我教你。
”老王虽然年纪大,但种地是一把好手。
就在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时,远处传来一阵笑声。
原来是另一组的孩子在体验做豆腐。
做豆腐的小孩们围成一圈,看着老师傅手里的豆浆慢慢凝固成豆腐,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像是在看魔术表演。
小明就在旁边嘀咕,“这豆腐,比我们家楼下卖的还白。
”下午的时候,基地安排了一场知识竞赛。
题目五花八门,从历史到科学,从文学到农业,无所不包。
我们小组的小刘平时学习好,这次可派上用场了。
他一站起来回答问题,整个场子都静了下来,大家都等着看他能不能答对。
结果小刘一连答对了好几题,我们小组的分数直线上升。
活动结束时,我们坐在回程的大巴上,大家都显得有些疲惫。
老张又开始说话了,“今天这活动,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的日子,那时候虽然穷,但日子过得真实。
现在的孩子们,天天对着电脑,对土地的感情都淡了。
”我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里想着老张的话。
确实,这样的实践活动虽然累,但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知道,生活不仅有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泥土的芬芳和汗水的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中小学主题研学实践活动侧记
作者: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8年第05期
新学期伊始,中国江苏网联合《E教中国》(《E学中国》)编辑部等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了“赴一趟金陵,寻一回古今”“感恩成长,博爱之行”两期主题研学活动。
东台市第一小学、盱眙县第一小学共400多名师生来到南京,开启了研学旅行系列综合实践课程。
研学活动涵盖了古代历史文化、奥林匹克文化、中山文化、感恩文化,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中华文化中亲践,在研学旅途中学习。
活动背景
2016年12月,教育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等11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学校要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注:包含研学旅行活动)。
文件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一步明确了“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考察探究”的课程实施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探宝南京博物院传承中华历史文明
央视大热节目《国家宝藏》中,有一期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带着三件国宝亮相,引起极大反响。
此次的博物馆之行,也让学生们对与国宝面对面充满了憧憬。
走进南博历史馆,同学们就被王陵文化单元深深吸引。
银缕玉衣、广陵王玺、汉代玉器……他们走到自己喜欢的展品前,按下讲解器上对应的宝藏编号,驻足倾听讲解,通过一件件文物与历史展开对话。
在特展馆,师生看到了镇馆之宝——景德镇官窑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
带着研学任务的学生,纷纷拿出研学手册,描画着国宝的模样,记录下国宝的前世今生。
两个小时的观览,让师生们充分领略到中华文脉的厚重与繁荣,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不断传承。
从秦汉遗韵、隋唐盛世、宋元风尚,到明清时期的经济繁荣、文化鼎兴的盛世江南景象,有如微缩电影一般深刻地映射在孩子们的心灵之中,文化自信自此渐渐生根发芽。
观奥林匹克馆走“南京眼”步行桥
作为南京青奥会遗产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奥林匹克博物馆坐落在金沙江西街9号的青奥村内。
博物馆内收藏了包括“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体育颂》的亲笔手稿、历届奥运会火炬、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蜡像,以及仲满等奥运冠军的纪念衣物等在内的各种珍品。
展馆采用了实物、图片、视频、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满足学生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需求。
学生可在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前驻足拍照。
小记者洪晓芸长久伫立观看着馆内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视频画面。
面对那些曾经在赛场上使用过的器材、升起过的国旗,她说:“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为所有奥运健儿感到骄傲!”
作为南京地标性建筑,“南京眼”步行桥有别于传统建筑的设计,是长江上首座观光步行桥。
由于两个圆形的主塔好像人的两只眼睛,格外醒目,因此得名。
小记者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建筑艺术之美,还可以领略长江的波澜壮阔。
大家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大桥上奔跑,跳跃,欢腾,尽情释放着年少的激情。
感受中山文化走进特色课程
南京中山小学坐落于紫金山脚下、孙中山先生陵寝附近,由陶行知的学生陈性松于1928年创办,至今已有90年历史。
中山小学校长庄永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纪念讲话、中山小学的历史渊源、中山装的由来和意义以及南京城市元素等为主要内容,为前来参加研学活动的师生开设了一堂趣味横生的特色课。
看图片猜地名、朗读“中山精神”、师生共同朗读孙中山先生语录等一系列有趣的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加了解南京的地域文化和中山文化。
其间,中山小学的音乐教师还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学习歌曲《我们的孙中山》,感受孙中山先生为国奔走、天下为公的情怀;还教学生歌唱有别于扬州版的南京民歌《茉莉花》,嗅一嗅“一朵茉莉花”散发出的两种芬芳。
徒步中山陵园感受中山精神
中山陵位于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
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缓坡上,从空中俯瞰,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
到达中山陵园之前,要徒步约4公里的栈道,两侧绿树成荫。
小记者胡思涵说:“我喜欢锻炼,经常跟爸爸妈妈一起散步。
这里的空气这么好,环境这么优美,又很有文化底蕴,在此行走真是一种享受。
”
沿着栈道行进,途中经过明孝陵、美龄宫等著名景观建筑。
小记者们讨论着路上看见的建筑、植物和研学作业,如:中山陵园是谁设计的?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造型?中山先生的主要精神有哪些?
到达中山景区,在“天下为公”陵门前集体合影,而后一鼓作气登上中山陵主体建筑——中山陵祭堂,拜谒孙中山先生。
小记者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立志树立远大理想,朝着前人的道路继续奋进。
游览大报恩寺行感恩成长礼
明代大报恩寺因明成祖朱棣感怀母亲恩情而建,浸润着“感恩报恩,孝亲尊师”的文化氛围。
如今重新复建的大报恩寺将报恩文化融汇在建设理念中,力图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追求。
习礼感恩成长礼在感恩大礼堂隆重举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的青少年须做一个知礼懂理好少年。
随着“扶手、高揖、拜……”的口令,学童们认真学习古代传统礼仪,学习如何使用礼节、如何不失礼。
正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学童要学会整理自己的衣冠,以时刻提醒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洁净和整齐。
工作人员给各位学童讲解了汉服的由来、传承体系、结构以及正确穿法。
谢师恩小学生涯,六载春秋。
老师给予学生知识,与学生朝夕相处,师生之间早就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学童们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恭恭敬敬地向恩师行礼,感谢老师呵护恩和教诲恩。
点朱砂这是源于儒家的一种习俗,老师用朱砂在学童的眉心轻轻点一颗朱砂痣。
朱砂启智,寓意孩子从此眼明心巧,好读书,读好书,梦想成真。
报亲恩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学童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齐声诵读《孝经》,借告白之语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也表达对父母满满的爱。
击鼓鸣志舞台的两侧放了两个鼓,名“报恩鼓”,学童们陆续上台,击鼓三声,感恩父母,同时也表明自己的志向。
鼓声越响,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越深,声音传得越远,表明自己的志向越远大。
随行的盱眙县第一小学刘主任对记者表示,很高兴能和孩子们一起参与此次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懂得了要孝敬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受益匪浅!一位即将
小学毕业的小记者在感恩礼过程中落下激动的泪水,她说,这是她第一次穿上极具特色的汉服体验感恩成长礼,整个过程中一直想着爸爸妈妈,感谢他们对自己无怨无悔的付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举办的研学旅行活动为全省中小学生搭建了一个优秀的课外综合实践平台,以天地为课堂,以徒步为方式,感受古都氛围,体验传统文化。
研学课程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让历史人物走下“神坛”,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
两天的研学行程,让小记者们开阔了眼界,发散了思维,丰富了知识,加深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