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药敏药敏试验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敏试验说课教案PPT课件

药敏试验说课教案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药敏试验概述 • 药敏试验的步骤 • 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 • 药敏试验的注意事项 • 药敏试验的发展趋势
01
药敏试验概述
药敏试验的定义
药敏试验
是一种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试 验,用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进行治疗。
定义补充
药敏试验通过测量细菌在接触不同浓 度的抗生素时生长情况的变化,来判 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帮 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接种方法
将制备好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或使用定量接种环接种。
培养
培养条件
根据不同病原体设定适宜的培养 温度和时间。
培养观察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以及生长情况是否符合预期。
防止污染
确保培养过程的无菌操作,避免杂 菌污染。
结果解读
结果判定
根据培养结果,判断细菌是否对 某种药物敏感或耐药。
耐药性的监测
总结词
药敏试验有助于监测病原微生物的耐 药性变化,为抗生素的更新换代和临 床用药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随着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药敏试验能够监测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新的耐药菌株,为临床用药 提供更新换代的选择。
治疗效果的评估
总结词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THANKS
结果记录
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依
据。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 统计,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报告
目录 Contents
• 药敏试验概述 • 药敏试验的步骤 • 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 • 药敏试验的注意事项 • 药敏试验的发展趋势
01
药敏试验概述
药敏试验的定义
药敏试验
是一种检测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试 验,用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 生素进行治疗。
定义补充
药敏试验通过测量细菌在接触不同浓 度的抗生素时生长情况的变化,来判 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帮 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接种方法
将制备好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或使用定量接种环接种。
培养
培养条件
根据不同病原体设定适宜的培养 温度和时间。
培养观察
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生长, 以及生长情况是否符合预期。
防止污染
确保培养过程的无菌操作,避免杂 菌污染。
结果解读
结果判定
根据培养结果,判断细菌是否对 某种药物敏感或耐药。
耐药性的监测
总结词
药敏试验有助于监测病原微生物的耐 药性变化,为抗生素的更新换代和临 床用药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随着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药敏试验能够监测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及时发现新的耐药菌株,为临床用药 提供更新换代的选择。
治疗效果的评估
总结词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THANKS
结果记录
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为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依
据。
实验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 统计,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实验 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报告
药物过敏试验法PPT课件

护理学基础
药物过敏试验法
考纲要求
1. 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2.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3. 掌握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和预防措施。 4. 掌握药物过敏试验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知识准备
一、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1.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过敏反应是由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青霉素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 ,可与组织蛋白、多肽、多糖结合后形成全抗原。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 体(IgE)。IgE黏附于某些组织,如皮肤、鼻、咽、声带、支气管黏膜下微血管周围的肥大细 胞上及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对抗原呈现出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与该抗原接触时,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即和特异性抗体(IgE)相结合,导致肥大细胞破裂,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 性增强,因而出现各种症状。过敏反应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2. 青霉素过敏反应试验的预防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无过敏史者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 验,已知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过敏试验。 (2)凡首次用药、停药3 d以上者以及更换药物批号时,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3)青霉素皮试液要现配现用,皮试液浓度与注射剂量要准确,配制皮试液时生理盐水、 注射器及针头应专用。 (4)护士应增强责任心,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
知识准备
③结果判断 a. 阴性 局部皮丘无变化,全身无反应。 b. 阳性 局部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 cm,红晕直径超过4 cm,有时出现伪足,瘙痒;全身过敏 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同青霉素过敏反应。 (2)阳性患者脱敏注射法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呈阳性者可用脱敏注射法,即多次小剂量注射药液,每隔20 min注 射一次,每次注射后均须密切观察。在脱敏过程中,如发现病人有全身反应,如气促、紫绀、 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处理;如反应轻微,待症状消退后,酌情将 注射的次数增加,剂量减少,以达到顺利注入所需的全量。
药物过敏试验法
考纲要求
1. 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2.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3. 掌握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和预防措施。 4. 掌握药物过敏试验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知识准备
一、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1.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过敏反应是由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青霉素为半抗原,进入人体后 ,可与组织蛋白、多肽、多糖结合后形成全抗原。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 体(IgE)。IgE黏附于某些组织,如皮肤、鼻、咽、声带、支气管黏膜下微血管周围的肥大细 胞上及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对抗原呈现出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与该抗原接触时,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即和特异性抗体(IgE)相结合,导致肥大细胞破裂,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 性增强,因而出现各种症状。过敏反应可使药物效价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2. 青霉素过敏反应试验的预防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无过敏史者用药前必须做过敏试 验,已知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过敏试验。 (2)凡首次用药、停药3 d以上者以及更换药物批号时,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3)青霉素皮试液要现配现用,皮试液浓度与注射剂量要准确,配制皮试液时生理盐水、 注射器及针头应专用。 (4)护士应增强责任心,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
知识准备
③结果判断 a. 阴性 局部皮丘无变化,全身无反应。 b. 阳性 局部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 cm,红晕直径超过4 cm,有时出现伪足,瘙痒;全身过敏 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同青霉素过敏反应。 (2)阳性患者脱敏注射法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呈阳性者可用脱敏注射法,即多次小剂量注射药液,每隔20 min注 射一次,每次注射后均须密切观察。在脱敏过程中,如发现病人有全身反应,如气促、紫绀、 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处理;如反应轻微,待症状消退后,酌情将 注射的次数增加,剂量减少,以达到顺利注入所需的全量。
药敏试验_PPT幻灯片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细菌对 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实验室监测,为临床上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 试验,就是对抗菌药物进行实验室监测的主要手段 之一。
二、 几个概念
1.敏感(sensitive,S):某菌株能被某抗菌药物常用剂 量或途径可达到的治疗浓度杀死或抑制称为敏感。 (敏感度的分级:三个程度,敏感、中敏、耐药)
马,兔等)
*嗜血杆菌属,100ml MHA+fildes增菌液5ml(含脱纤维羊血, 胃蛋白酶等)
培养基厚度:4mm(9cm平板倾25 ml;15cm平 板倾70 ml)
7. “抑菌商数”(Inhibitory Quotient,简称 IQ),是指某抗菌药物在局部组织或体液 中的浓度除以该药物对感染菌的最小抑菌 浓度所得的商数。即:
局部组织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IQ =
MIC
抑菌商数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反之, 抑菌商数越小,抑菌效果越差。
三、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是 敏感还是耐药,常以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 度(抗菌药物通过常用途径和常用剂量所 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与该抗菌药物对细菌 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关系而定
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中毒浓度
致死量 最小中毒量
极量
R
治疗安
全范围
治疗浓度
(常用剂量)
I
S 最小有效量 无效浓度
但是药物在局部组织和组织液中的浓度, 往往只有血清浓度的1/2~1/10,故在治疗 局部组织感染时,仅仅以MIC小于血清治 疗浓度定为敏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应该以MIC小于血清治疗浓度的2~10倍, 才是敏感。因此,在治疗局部组织或组织
二、 几个概念
1.敏感(sensitive,S):某菌株能被某抗菌药物常用剂 量或途径可达到的治疗浓度杀死或抑制称为敏感。 (敏感度的分级:三个程度,敏感、中敏、耐药)
马,兔等)
*嗜血杆菌属,100ml MHA+fildes增菌液5ml(含脱纤维羊血, 胃蛋白酶等)
培养基厚度:4mm(9cm平板倾25 ml;15cm平 板倾70 ml)
7. “抑菌商数”(Inhibitory Quotient,简称 IQ),是指某抗菌药物在局部组织或体液 中的浓度除以该药物对感染菌的最小抑菌 浓度所得的商数。即:
局部组织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
IQ =
MIC
抑菌商数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反之, 抑菌商数越小,抑菌效果越差。
三、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是 敏感还是耐药,常以该抗菌药物的治疗浓 度(抗菌药物通过常用途径和常用剂量所 能达到的血药浓度)与该抗菌药物对细菌 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关系而定
血药浓度与MIC之间的关系
中毒浓度
致死量 最小中毒量
极量
R
治疗安
全范围
治疗浓度
(常用剂量)
I
S 最小有效量 无效浓度
但是药物在局部组织和组织液中的浓度, 往往只有血清浓度的1/2~1/10,故在治疗 局部组织感染时,仅仅以MIC小于血清治 疗浓度定为敏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应该以MIC小于血清治疗浓度的2~10倍, 才是敏感。因此,在治疗局部组织或组织
药敏试验简介ppt课件

– 使用CLSI 方法记录 – 采用其他方法时使用CLSI做参照方
法进行比对
ppt课件
33
CLSI M100 “表格” 内容
更新信息
M100
词汇表 I & II & III
M2 表格 扩散法
M7 表格
附录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MIC法
•S I R 折点 •质控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S I R 折点
– 见后面的幻灯:
ppt课件
19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 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 管所标示的浓度值(琼脂稀释法是将対倍稀释后的抗生素加入融化后平衡 到50℃的MHA中再倾制平皿,接种物为一定大小的斑点,浓度也为 104CFU/ml). 解释标准(S or R) 是建立在体内可达到的抗生素浓度水平上
梅里埃产品习惯采用的CLSI以外的标准
• 英国BSAC标准;
欧洲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
• 德国DIN标准 …pp…t课件..
30
CLSI药敏解释标准
• CLSI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药敏指南
ppt课件
31
CLSI 药敏文件
• M100-S22 常见菌 (2012)** • M11-A7 厌氧菌 (2007) • M39-A3 积累抗菌谱(2009) • M24-A 分枝杆菌, 奴卡菌, 以及其他需氧放
• 培养时间:18小时
ppt课件
9
测量方法
• 透射光
−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法进行比对
ppt课件
33
CLSI M100 “表格” 内容
更新信息
M100
词汇表 I & II & III
M2 表格 扩散法
M7 表格
附录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MIC法
•S I R 折点 •质控
•抗生素的测试与报告 •S I R 折点
– 见后面的幻灯:
ppt课件
19
常量稀释法
•药敏试验的参考方法: 将标准接种物加入含対倍稀释抗生素的MH肉汤 管中. 过夜培养. MIC 即是能抑制细菌生长的含最低抗生素的浓度的那一 管所标示的浓度值(琼脂稀释法是将対倍稀释后的抗生素加入融化后平衡 到50℃的MHA中再倾制平皿,接种物为一定大小的斑点,浓度也为 104CFU/ml). 解释标准(S or R) 是建立在体内可达到的抗生素浓度水平上
梅里埃产品习惯采用的CLSI以外的标准
• 英国BSAC标准;
欧洲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
• 德国DIN标准 …pp…t课件..
30
CLSI药敏解释标准
• CLSI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ion)药敏指南
ppt课件
31
CLSI 药敏文件
• M100-S22 常见菌 (2012)** • M11-A7 厌氧菌 (2007) • M39-A3 积累抗菌谱(2009) • M24-A 分枝杆菌, 奴卡菌, 以及其他需氧放
• 培养时间:18小时
ppt课件
9
测量方法
• 透射光
− 葡萄球菌
利奈唑胺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药敏试验(扩散法)操作方法PPT课件

(2)为方便临床给药,根据MIC提供一个定性的结果是 必要的。临床医师根据敏感、中介、耐药的提示结合 MIC可以方便地制定用药方案。
敏感(S):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低于常规剂量下的抗菌 药物血液浓 度或组织浓度4-8倍,可以用常规剂量治愈。
中介(I):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接近于常规剂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 或组织药物浓度,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但仍可用于生理性浓集部位的 感染或使用高剂量药物进行治疗(注:必须考虑高剂量的安全性)。
二、常用的药敏测定方法
1、扩散法:纸片法、牛津杯法、打孔法等。
纸片法 手工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药物纸片在固体培养基 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该种药物是否敏感。目前临床上 广泛使用此法。定性
2、稀释法:琼脂稀释法、液体稀释法(试管、微量)
通过测试细菌在含不同浓度药物培养基内的生长情况,判断 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自动化仪器均采用液体稀释法为药敏 试验的方法。 定量
2、药片吸水量的测定 在上述药片用微量移液器进行滴 加蒸馏水,最可使药片完全浸透又不滴水为宜,最终计 算出每片药片的吸水量。一般常用直经6mm的定性滤纸 药片吸水量为0.01ml。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
按兽药说明书(或标签)上标明的治疗量的10-20倍比例配制药液。 如某药品:100g兑水100kg,表明该药治疗量为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兑水1L,配制 药液时就是1g加50-100ml水或1L水加10-20g药品,即为配制药敏 片所用的药液浓度。
2、成药(复方成分) 多种联合 的抗菌药物制剂应以其成分中某种 含量最高的抗菌药物为标准稀释成 有效浓度。但多数厂家由于产品配 方机密,多按产品用量进行配制。 药敏片可由厂家提供,也可自制。
敏感(S):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低于常规剂量下的抗菌 药物血液浓 度或组织浓度4-8倍,可以用常规剂量治愈。
中介(I):表示该药物对细菌的MIC值接近于常规剂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 或组织药物浓度,细菌对该药的敏感性降低,但仍可用于生理性浓集部位的 感染或使用高剂量药物进行治疗(注:必须考虑高剂量的安全性)。
二、常用的药敏测定方法
1、扩散法:纸片法、牛津杯法、打孔法等。
纸片法 手工测试的方法,通过测试药物纸片在固体培养基 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该种药物是否敏感。目前临床上 广泛使用此法。定性
2、稀释法:琼脂稀释法、液体稀释法(试管、微量)
通过测试细菌在含不同浓度药物培养基内的生长情况,判断 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自动化仪器均采用液体稀释法为药敏 试验的方法。 定量
2、药片吸水量的测定 在上述药片用微量移液器进行滴 加蒸馏水,最可使药片完全浸透又不滴水为宜,最终计 算出每片药片的吸水量。一般常用直经6mm的定性滤纸 药片吸水量为0.01ml。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
按兽药说明书(或标签)上标明的治疗量的10-20倍比例配制药液。 如某药品:100g兑水100kg,表明该药治疗量为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兑水1L,配制 药液时就是1g加50-100ml水或1L水加10-20g药品,即为配制药敏 片所用的药液浓度。
2、成药(复方成分) 多种联合 的抗菌药物制剂应以其成分中某种 含量最高的抗菌药物为标准稀释成 有效浓度。但多数厂家由于产品配 方机密,多按产品用量进行配制。 药敏片可由厂家提供,也可自制。
《实验三:药敏》课件

药敏实验方法
介绍药敏实验的常用方法,如纸片扩 散法、稀释法、E试验等,并比较各种 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
介绍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 材的准备、试剂配制、菌种复苏等。
实验操作步骤
详细介绍药敏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 接种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观 察和记录等。
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
讲解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以及如何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了解误差范围,判断实验结果的 可靠性。
结果分析与应用
分析耐药机制
分析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为临 床用药提供参考。
指导临床用药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药物用 于临床治疗。
监测耐药趋势
监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抗 菌药物的研发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
CHAPTER 05
实验总结与反思
实验收获与体会
知识理解深化
实验室安全与注意事项
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提出在实 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突发情况的 应急处理措施。
CHAPTER 02
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
01
培养皿
用于培养细菌,观察其生长情 况。
02
接种环
用于转移细菌。
03
04
显微镜
用于观察细菌形态。
药敏试纸
用于测试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 感性。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
培养实验素养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实验素养,包括实验操 作规范、实验记录、实验 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实验原理
微生物药敏实验原理
药敏实验结果解读
介绍微生物药敏实验的基本原理,包 括药物作用机制、细菌对药物的敏感 性和耐药性机制等。
讲解如何正确解读药敏实验结果,包 括抑菌圈大小、MIC值等指标的测量 和意义。
《实验三:药敏》课件

制备方法:按照一定比例将各种成 分混合均匀,调节pH值,灭菌后 备用
菌液
菌液的制备:介绍菌液的来源、制备方法和保存条件 菌液的浓度:说明菌液的浓度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菌液的接种:介绍菌液接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菌液的观察:描述菌液接种后的观察方法和结果判断
抗菌药物纸片
定义:抗菌药物纸 片是一种含有抗菌 药物的纸质载体
护措施。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确保所有设备、材料和试剂都已准备好,并按照规定进行存放和使用。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实验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实验结果要及时记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实验和临床应用。
实验后的清洁与整理
实验器材的清洗:使用过的器材需清洗干净,以便下次使用 实验台面的整理:保持实验台面整洁,避免杂物乱放 废弃物的处理:正确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后的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思考题与拓展知识
与药敏实验相关的思考题
什么是药敏实验?
药敏实验的原理是 什么?
药敏实验的目的是 什么?
药敏实验的结果如 何解读?
抗菌药物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抗菌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挑战 抗菌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其他相关拓展知识
抗生素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药敏试验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抗生素的耐药性与合理使用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预测细菌感染的预后
掌握药敏实验的基本原理
了解药敏实验的基本原理
掌握药敏实验的实验步骤
了解药敏实验的实验结果分析
掌握药敏实验的注意事项
实验材料
定义:培养基是用于培养微生物或 细胞的营养基质
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PPT课件

48
(二)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1、血液及骨髓标本
最常用的方法为血液增菌培养法。成人每瓶需8-10ML,儿 童每瓶需1-3ML。另外,脑脊液和胸腹水也可用儿童血液 培养瓶增菌,采集量同血液。 (1)为了提高阳性率,应在抗生素治疗前,病人寒战或高 热时严格无菌静脉采血后注入血培养瓶。 (2)于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时,可于48小时内分别于下次 用抗生素之前,采取3份血液标本(要求双管双侧)立即送 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置室温保存,但不能超过8-9 小时。 (3)必要时可取骨髓1-2ML,无菌注入血培养瓶中送检。 注意: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一般病人在发病初期1-2 天或发热高峰时采集血液保本。
– 细菌对A组抗生素耐药 – 病人对A组抗生素过敏 – 严重感染或多部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 控制传染病流行
--C组:备选抗生素,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 对一个或多个首选药耐药的地区流行株感染 – 对不常见菌感染的治疗 – 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U组:包含某些仅用于或首选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 菌药物
26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美罗培南天然耐药。
28
细菌的天然耐药
• ⑶肺炎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 ⑷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天然
耐药。
• ⑸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 • ⑹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 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
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头孢1代、头孢2代 天然耐药。
下面就以上几种情况分别解读
9
10
11
12
铜绿假单胞菌
13
产ESBL大 肠埃希菌
14
15
16
17
18
(二)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
1、血液及骨髓标本
最常用的方法为血液增菌培养法。成人每瓶需8-10ML,儿 童每瓶需1-3ML。另外,脑脊液和胸腹水也可用儿童血液 培养瓶增菌,采集量同血液。 (1)为了提高阳性率,应在抗生素治疗前,病人寒战或高 热时严格无菌静脉采血后注入血培养瓶。 (2)于已用抗生素不能停用时,可于48小时内分别于下次 用抗生素之前,采取3份血液标本(要求双管双侧)立即送 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应放置室温保存,但不能超过8-9 小时。 (3)必要时可取骨髓1-2ML,无菌注入血培养瓶中送检。 注意: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一般病人在发病初期1-2 天或发热高峰时采集血液保本。
– 细菌对A组抗生素耐药 – 病人对A组抗生素过敏 – 严重感染或多部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 – 控制传染病流行
--C组:备选抗生素,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 对一个或多个首选药耐药的地区流行株感染 – 对不常见菌感染的治疗 – 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U组:包含某些仅用于或首选治疗泌尿道感染的抗 菌药物
26
与临床沟通中常见问题
)、美罗培南天然耐药。
28
细菌的天然耐药
• ⑶肺炎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 ⑷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天然
耐药。
• ⑸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 • ⑹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 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
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头孢1代、头孢2代 天然耐药。
下面就以上几种情况分别解读
9
10
11
12
铜绿假单胞菌
13
产ESBL大 肠埃希菌
14
15
16
17
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唑蓝比色法(MTT法)
原理:活细胞内线粒体脱氢酶能将四甲基偶氮唑 盐转化为蓝紫色结晶物(formazan),用二甲亚 砜(DMSO)溶解后,可在酶标仪上记录吸光 度。 优点:1.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不高,时间短。
2.实验精确,重复性好,而且无主观人为 因素影响,临床符合率85%。
3.成功率高,约为80-90%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肿瘤化疗个体化: 研究发现,根据药敏
检测结果指导选药,有效率可在原来固定 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提高一倍以上,于是提 出了肿瘤化疗个体化的概念(即预见性化 疗)。根据个体肿瘤敏感性检测的结果,选 用敏感的药物的联合方案,无疑将会大大 提高肿瘤的治疗水平。
肿瘤药敏的可行性
七十年代细胞培养技术的突破,新型培 养材料、培养基的问世。 1983年Mosmann建立了MTT法,方法简便, 设备要求不高,检测时间短,便于在临 床上广泛开展。 新的抗癌药不断问世,同一种肿瘤有多 种联合化疗方案可供选择。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肿瘤药物敏感实验
化疗的重要性
自1946年Gillman和Phillip报道氮芥类 药物治疗造血系统肿瘤以来,化学治疗巳取 得很大的进步。目前化学治疗已使绒癌、恶 性淋巴瘤、睾丸精原细胞瘤、小细胞肺癌等 多种恶性肿瘤获得治愈的机会,大多数恶性 肿瘤能得到缓解,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化学治疗的抗药性
有些肿瘤对某些药物存在先 天耐药,还有些肿瘤经化疗缓解, 肿瘤敏感株杀灭,耐药株成为 复发的根源,而且对以后的化 疗抵抗。
3. 抗癌药物的毒性
所有抗肿瘤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 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的组织细胞,尤 其是增殖旺盛的骨髓造血细胞和胃肠 道细胞。期望通过增大剂量、增加用 药品种、缩短间隔时间的方法来提高 抗癌效果,则将进一步加重毒性作用。
集落形成法的优点
抑制纤维母细胞的增殖,不受肿瘤细胞 以外的细胞的影响。 下层滋养层可加入各种辅助分子,更利 于肿瘤的生长。 直接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中最活跃的成 分肿瘤干细胞的影响。
集落形成法的缺点
高纯度单细胞悬液的制备困难。 所形成的细胞集落并非都是肿瘤 细胞集落。 成功率低,有一定的难度。 培养周期长,需10天左右。
集落形成法方法学
双层琼酯法:底层 加入0.5% 的琼脂培 养液, 上层加含肿 瘤细胞悬液的0.3 % 琼脂培养液。上层 培养液供肿瘤细胞 生长,下层防止细 胞贴壁及成纤维细 胞的过度生长。
玻璃毛细管法: 培养 基0.6ml,瘤细胞悬液 0.1ml,抗癌药0.1 ml, 1%琼脂糖0.2ml加在 一起混匀后向玻璃毛 细管内加入50μl,冷 却凝固后置37℃二氧 化碳培养箱内培养。
MTT法操作方法
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后接种 于微量培养板,每孔100,每组设三个平行 孔,加入100μl 含有化疗药的培养基,置培 养箱内培养68小时,加入20μl MTT后再培 养4小时,吸弃上清,每孔加二甲亚砜200μl, 用微量震荡器震荡,使结晶产物充分溶解,在 自动酶标仪上比色,测出波长570nm处的 吸光度,最后计算细胞杀伤活性。
染料排斥实验
原理是细胞死亡后膜通透性增加,染 料通过细胞膜而使细胞着色,故通过 计数未着色细胞可计算出药物的杀伤 率。但由于某些受杀伤尚未死亡的细 胞也不易着色,故假阴性率较高。另 外在计数时主观的因素会出现较大的 误差,目前较少应用。
集落形成法
集落法(Human Tumor Cell Cloning Assay, HTCA)肿瘤组织由增殖和非增殖细胞组 成,其中仅有 1%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 是肿瘤浸润扩散和复发的根源。 这种细 胞具有形成细胞集落的能力,故又称为肿 瘤干细胞。 测定肿瘤干细胞对药物的敏 感性符合临床药物治疗的需要。
放射同位素法
3H的β射线能量低,分辨率高,半衰期长达 12年,3H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为最常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的核苷酸容易掺入 DNA和RNA分子中
放射性同位素发灵 敏度高,重复性好。
时间短,可较快地 得到结果。
仪器设备要求高。
由于具有放射性,故 操作时需要一定的防 护措施。
废料需特别处理。
肿瘤药敏的方法学
裸鼠皮下移植
肿
体内法 裸鼠肾包膜下移植
瘤
裸鼠原位移植
细
胞
染料排斥法
药 敏
体外法
集落形成法 同位素法
四唑蓝比色法
裸鼠肾包膜下移植
裸鼠肾包膜下移植实验是肿瘤细 胞药敏体内实验最常用的方法, 但由于裸鼠需要在无菌条件下饲 养,而且肾包膜下移植实验操作 复杂,实验周期长,不易在临床 广泛开展。
肿瘤化疗的局限性
肿瘤的化学治疗在半个世纪 以来,虽然取得显著进展,但临 床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并 不高,阻碍化学治疗取得更好疗 效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
1. 现行化疗的盲目性
抗肿瘤药物研究表明,即使是相同 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对同一抗肿瘤药物 的反应也并不尽一致,对不同脏器或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采用相同的用 药方案,效果更是千差万别。目前大 多数化疗是采用的对某种脏器既定的 联合方案,仍有一定的盲目性。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3HTdR掺入法
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将 此浓度的细胞接种于微量培养板,每孔 100μl,每3孔为一组,加入100μl含有化 疗药的培养基,培养52小时,加入20μl 3HTdR,实验结束后,吸弃上清,加入0.3 %胰蛋白酶消化细胞,用多头细胞收集器 收集细胞。最后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每 分钟脉冲数(CPM)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