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细胞药敏试验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合集下载

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体外药物敏感率

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体外药物敏感率

乳腺癌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化学治疗包 括手术前 、中和后的化疗 ,尤以术后的辅助化疗最为常用 ,由 于不同个体的乳腺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即 : 恶性肿瘤存在“异质性 ( heterogeneity) ”[1 ] ,因此 ,对乳腺癌患 者实行化疗方案个体化受到肿瘤学界的高度重视 。为了提高 化疗的有效率 ,利用相对可靠的肿瘤化疗药物敏感实验方法 来选择药物 ,实现个体化治疗 。我们用 M TT法测定了 10种常 用化疗药物对 46例乳腺癌的抑制率 ,旨在为临床化疗提供客 观依据 。
化疗药物 顺铂 卡铂 甲氨喋呤 52氟脲嘧啶 阿霉素 表阿霉素 米托蒽醌 足叶乙甙 长春新碱 丝裂霉素
抑制率 ( % ) 56. 35 ±16. 7 63. 52 ±17. 34 23. 21 ±12. 95 42. 54 ±17. 45 42. 34 ±15. 75 45. 67 ±17. 73 35. 64 ±14. 35 26. 81 ±19. 48 14. 65 ±16. 75 54. 78 ±14. 54
【关键词 】 痔疮 ;痔手术冰敷 ;疼痛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R 657. 1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025324304 (2008) 1221905202
疼痛是肛肠疾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1 ] ,也是病人最畏 忌的并发症 ,许多病人因此而放弃治疗 。为有效地预防术后 疼痛 ,减轻病人的痛苦 ,增加手术的顺应性 ,笔者据冷疗的原 理和目的 [2] ,设计了早期肛门模型冰块加压包扎预防痔疮术 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证实了此法对预防术后疼痛及促进伤 口愈合有良好的效果 。
3 讨 论
乳腺癌对化疗中度敏感 ,对乳腺癌有效的药物很多 ,单药 有效的有 :紫杉醇 、泰索帝 、阿霉素 、表阿霉素 、去甲长春花碱 、 顺铂 、环磷酰胺 、异环磷酰胺 、氟脲嘧啶 、氨甲喋呤 、丝裂霉素 、 米托蒽醌 、吡柔比星等 [2 ] ,但是由于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都 是一种“潜伏化 ”药物 ,需要在进入体内经肝脏活化后才有作 用 ,所以不能作体外药敏实验 [3 ] 。所以本实验无法检测这两 种药物对乳腺癌原代细胞的抑制率 。 通过观察 10种抗肿瘤药对 46例乳腺癌的原代乳癌细胞 的抑制率 ,我们发现 :顺铂 、卡铂 、52氟脲嘧啶 、阿霉素 、表阿霉 素 、米托蒽醌 、丝裂霉素对乳腺癌抑制率较高 ,这一结果与临 床常用化疗药物基本一致 ;而不同的个体对药物敏感率差异 较大 ,进一步说明预测个体化化疗敏感率对治疗的重要性 。 1987年 Sledge等 [4 ]用单药 DDP治疗乳腺癌 19 例 , PR 9 例 , 有效率 47% ,其认为 DDP为治疗乳癌的有效药物 ,可作为一 线联合化疗药物 。采用 M TT药敏分析法体外药敏实验指导术 后化疗用药 ,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化疗用药的盲目性 ,提高患 者的 3年复发转移率 [5 ] 。 硫酸长春新碱能影响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抑制有丝分裂 , 干扰核酸的合成 ,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药物 ,但是本次实验发 现其对乳腺癌原代细胞的抑制率较低 ,对 46例乳腺癌的抑制 率仅为 (14. 65 ±16. 75) % ,可能与硫酸长春新碱的水溶液的 稳定性有关 ,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与体内药效的符合率 。

体外药敏试验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体外药敏试验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佳 的解 决 方 案 , 高 生 存 率 和生 存 质 量 。 文 应 用 M T 法 对 4 提 本 T O 例 乳 腺 癌 患 者 进 行 8种 临 床 常 用 药 物 的 敏 感 试 验 , 将 试 验 结 现
果报道如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4 试 验 药 物 评 价 标 准 肿 瘤 细 胞 抑 制 率 > 7 为 敏 感 ; . O 抑
F 较 理 想 的药 物 。 D 4 参 考 文 献
[1] Do gls A , Dr s ma R. Th f c i n l g s r i t s i a u a os n e un to a a t 0 n e tn l
[ 3 许 伟 华 . 加 色 罗 与 功 能 性 胃 肠 病 [ . 界 临 床 药 物 .0 4 2 3 替 妇 世 20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0( : 3 7 1 9 . 3 5) 1 7 — 3 0
( ] 石 刚 , 硕 东 . 胃 肠 动 力 药 的 作 用 机 制 及 临 床应 用研 究 进 展 [] 2 吴 促 J. 世 界华 人 消化 杂志 ,0 6 1 ( ) 1 916 2 0 ,4 2 :8 — . 9
恶 心 、 吐 均 有 效 果 , 而 使 总 体 症 状 改 善 率 提 高 ( 9 1 ) 呕 从 6 . 9 同
秦 海 明 , 福 林 , 丽 宋 匡
[ 要 ] 目的 : 讨 目前 临床 应 用 的化 疗 药物 对乳 腺 癌 的敏 感性 。方 法 : MTT 法 对 4 摘 探 用 o例 乳 腺 癌 进 行 表 柔 比 星 、 柔 比 星 、 杉 吡 紫
醇、 多烯 紫 杉醇 、 磷 酰 胺 、 氟尿 嘧 啶 、 环 5 长春 瑞 宾 、 铂 8种 化 疗 药 物 的 敏 感 试 验 。 果 : 者 个体 对化 疗 药物 的敏 感 性 均 不 同 , 药 的 总 顺 结 患 单 体 敏 感 率 也 不 同。结 论 : T 法 简便 易行 , 乳 腺 癌 的临 床 治疗 药 物 选 择 具 有 重 要 参 考 价 值 。 M T 对

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方法研究进展

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方法研究进展

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方法研究进展甘萍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有3种,包括肿瘤化疗、放疗、手术。

其中肿瘤化疗在消灭微小肿瘤转移灶和手术切除后的残留肿瘤细胞治疗中有着手术与放疗无法达到的显著优势,但肿瘤化疗中仍有许多问题:①肿瘤病人个体间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大;②肿瘤对化疗药物有耐药性;③化疗药物对许多类型的肿瘤特别是实体瘤的有效率不高;④化疗药物的选择性差,毒性大,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细胞,给病人机体造成较大的损害。

对于上述出现各种问题在临床上经验的化疗用药是无法保证肿瘤患者的个体有效性,因此个体化化疗在临床肿瘤化疗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方法就是做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肿瘤药敏),该方法的特点是直接从患者体内获取新鲜的肿瘤组织进行首次培养,由于肿瘤细胞刚刚离体,生物学性状尚未发生大的变化,能较真实地反映整个肿瘤细胞群体的特性及不同供体的个体差异,能够比较确切地代表体内状态,为不同的病人准确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并确定其剂量,真正实现临床的个体化用药,以提高化疗的靶向性,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细胞耐药性,成为肿瘤治疗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预测肿瘤药敏的方法已发展为体内和体外两大系列20多种药敏试验,并不断地朝着简单、快速、敏感、筛选作用方式不同的药物与临床有良好的相关性的方向迈进。

而本文针对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方法进行综述。

1 人体肿瘤细胞集落测定(HTCA)它是利用肿瘤细胞悬液,置于双层琼脂中培养,通过选择性加入化疗药物培养后,计数细胞繁殖形成的集落数目,再评估肿瘤细胞对该药的敏感性。

该法的优点:敏感、直接评价细胞增殖死亡。

缺点:用于临床标本检测率低、周期长、集落计数繁琐。

2 放射性标记代谢物前体掺入法(3H-Tdr assay)该法利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和尿嘧啶作为核酸代谢物前体,测定一定时间内放射性标记的代谢物前体掺入的多少来判断药物对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该法的优点: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临床相关性与集落形成法相近,可适用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

细胞药物敏感实验报告

细胞药物敏感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其中,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筛选出对肿瘤细胞具有高敏感性的化疗药物,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药物敏感实验是一种评估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体外实验方法,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细胞药物敏感实验,评估不同化疗药物对人癌细胞系A549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1. 人癌细胞系A5492. 5-氟尿嘧啶(5-FU)、紫杉醇(PTX)、顺铂(DDP)、多西他赛(DTX)等化疗药物3. 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4. 细胞培养箱、显微镜、酶标仪等实验仪器5. 微量移液器、培养皿、细胞计数板等实验用品四、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人癌细胞系A549接种于培养皿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后,用于实验。

2. 细胞计数:采用细胞计数板法对细胞进行计数,以确定细胞浓度。

3. 实验分组:将细胞分为5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5-FU、PTX、DDP、DTX)和阴性对照组。

4. 治疗时间:将细胞与药物共培养24小时。

5. 细胞活力检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药物抑制率。

五、实验结果1. 不同化疗药物对人癌细胞系A549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5-FU、PTX、DDP、DTX等化疗药物对人癌细胞系A549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2. 不同化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MTT法检测结果,计算不同化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如下:- 5-FU:20.0 µM- PTX:30.0 µM- DDP:40.0 µM- DTX:50.0 µM六、实验结论1. 5-FU、PTX、DDP、DTX等化疗药物对人癌细胞系A549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体外药敏试验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体外药敏试验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4 讨 论
[ 2 ] 孙 忠 实 .辛 伐 他 汀 的评 价 [ J ] .中 国药 学杂 志 , 2 0 0 3 , 3 8 ( 9 ) : 7 1 1—
7 l 2
[ 3 ] 胡 大 一 .美 国 心脏 协 会 学 术 年 会 2 0 0 5年 热 点 报 道 [ J ] .中 华 心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目前 临床 应 用 的 化 疗 药 物 对 乳 腺 癌 的 敏 感性 。 方 法 用 MT T法 对 多柔 比 星 、 紫杉 醇 、 氟尿 嘧啶、 长春 瑞 滨 、 顺铂 、 甲氨 蝶 呤 、 丝裂霉素 、 吉 西 他 滨 8种 用 于 乳 腺 癌 的化 疗 药物 的敏 感 性 进 行 测 试 。 蛄 果 紫 杉 醇 与 氟 尿 嘧 啶 之 间无 差 别 , 而 与 其他 药 物 比 较 均 存 在 显 著 性 差 异 ( P均 < 0 . 0 5 ) ; 氟尿 嘧 啶 、 多柔比星、 长春 瑞 滨 、 环 磷 酰

9 8 6‘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Ma r . 2 2 ( 9 ) [ 5— 6 ] , H P L C—MS法 较 H P L C—u V具有 更加 灵敏 、 高 效 的 特点 , 可 以满 足 测 定 血 浆 中较 低 辛 伐 他 汀 浓 度 的要 求 , 故 建 立 了辛伐他汀血浆中药物浓度 的 H P L C—M S测 定 方 法 , 可 对 其 进 行 药 代 动 力 学 参 数 计 算 以 及 等 效 性评 估 。使 用 同 系 物 洛 伐 他 汀作 为 内标 , 因为二者相似的理化属性 , 即 可有 效 减 少 系 统

肿瘤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实用研究进展

肿瘤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实用研究进展
性 和 化 疗 的疗 效 。 A P— C T T A是 通 过 测 定 细 胞 内 源 性 A P 的 含 量 从 而 反 T
映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 的杀伤能力 , 在肿瘤 细胞数量很 少 的 时候也能检测 到较 高数值 , 有高 敏感 性 、 具 技术检 测结 果 与 体 内治疗反应具有 高度 的一致性 。成 为除 M T 法之 外在 临 1r 床上也较 多用 的肿瘤体 外药 敏试 验方法 , 已被 制成试剂 盒 并 在 国外应用较多 ] T 。A P是活细胞 的基本能 量单位 , 当细 胞 的代谢 受损时 , T A P合成 下降 , 细胞 死亡 时受 酶 的作用 A P T 迅速水解 消失 , T A P水 平与活 细胞数 量呈正 相关 , 故通过 测 定其水平可反 映生物 体 的增 殖 活性。A P体 外药敏 试验 的 T 原理是细胞 内 A P与荧光 素酶 复合 物作用产生可测定荧光 , T 检测 荧 光 值 计 算 出 A P量 可 反 映 活 细 胞 数 。1 8 T 9 8年 Svn等 选择 2 ei 4孔培养板 , 采用 软琼脂半 固相底层 与液相 上层 为基础 的双层 培养法 , 2 将 2例 卵巢癌 细胞在体 外与不 同化 疗药物培养 5天 一 7天 , f 缓 冲液中和后 加入 A P抽 rs i T 提液 , 置于发光仪 中计数 , A P荧 光值下 降的 比值来 判断 据 T 其对化疗药物 的敏感 性 , 出该试 验方法 敏感性 为 8 . % , 得 95 特异性为 10 , 性 预 测 值 为 10 0 , 性 预 测 值 0% 阳 0 .% 阴 为 6 . % 。多数研究认为 , 67 对乳 腺癌手术后组织的可评价率
技术 ;9 0年 K r 19 e n和 Wesnh 临床试 验 表 明体外 药 敏试 i ta e l 验可用 来 预测 病人 对药 物 的治疗 反应 ;9 3年 Fu hu 19 reaf和 B s q e 临床试验 表明肿瘤体 外药敏试 验 的结果 和患者 生 oa u t n 存率有 显著关 系 ;00年在国外一些 国家抗癌药物敏感性试 20 验 进入了医疗保 险 ;0 1年 K rah r 道肿瘤 体外 药敏 试 20 ubc e 报 验 指导下的化疗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基于类器官模型探究乳腺癌突变位点ER、PR、HER2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

基于类器官模型探究乳腺癌突变位点ER、PR、HER2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

60·【第一作者】吴松龄,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乳腺癌根治术、乳腺微创手术治疗。

E-mail:157****************【通讯作者】吴松龄·论著·基于类器官模型探究乳腺癌突变位点ER、PR、HER2与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吴松龄* 刘佳慧 詹巧惠 黄佳雯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 (福建 厦门 361021)【摘要】目的 探索乳腺癌相关受体ER、和PR、和HER2的表达量水平与20种FDA批准的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术中肿瘤组织,同时培养肿瘤组织对应的类器官,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观察类器官受体(ER和PR、HER2)的表达情况。

根据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分别观察各组类器官对包括顺铂、紫杉醇在内的20种FDA批准的化疗药物的IC50值,并通过GR50浓度对类器官的敏感性进行评分。

结果 培养的乳腺癌类器官具有与肿瘤组织相同的肿瘤上皮细胞和ER和PR、HER2的表达情况,药敏的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类器官对奥拉帕尼和舒尼替尼、曲贝丁的评分较高,对顺铂、卡铂的敏感率较低。

其中ER和PR表达水平上调会增加类器官对依托泊苷、阿霉素和它莫西芬等药物的的敏感性,而会降低对紫杉醇、长春瑞滨和SN-38等的敏感性。

另外,HER2表达水平上调会增加类器官对顺铂、卡铂和长春瑞滨等的敏感性,会降低对依托泊苷和吉西他滨的敏感性。

结论 ER、PR或HER2的表达量与乳腺癌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性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是需要考虑这些受体的表达量。

【关键词】乳腺癌;类器官;药物敏感性;ER;PR;HER2【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基金项目】厦门市医疗卫生指导性项目 (3502Z20209176) 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4.3.025Explo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R/PR/HER2 Mutation Sites and Drug Sensitivity in Breast Cancer by Organoid ModelsWU Song-ling *, LIU Jia-hui, ZHAN Qiao-hui, HUANG Jia-wen.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Medical College, Xiamen 361021, Fujian Province,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reast cancer-associated receptors ER, PR, or HER2 and the sensitivity of20 FDA-approved cancer chemotherapy drugs. Methods The tumor tissu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organoids corresponding to tumor tissues were cultured. RT-qPCR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observe expression of receptors (ER and PR, HER2). According to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he receptor, it was divided into high expression group and low expression group. The IC50 values of each group of organoids for 20 FDA-approved chemotherapy drugs, including cisplatin and paclitaxel, were observed separately,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organoids was scored by GR50 concentration. Results The cultured breast cancer organoids had the same expression of tumor epithelial cells and ER, PR and HER2 as the tumor tissue, and the drug sensitivit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ganoid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had higher scores of olaparib, sunitinib and trabectedin, and lower sensitivity to cisplatin and carboplatin. The upregulation of ER and PR expression levels increased the sensitivity of organoids to drugs such as etoposide, doxorubicin, and tamoxifen, while reducing the sensitivity to paclitaxel, vinorelbine and SN-38. In addition, the upregulation of HER2 expression levels increases the sensitivity of organoids to cisplatin, carboplatin, and vinorelbine, and decreases the sensitivity to etoposide and gemcitabine.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ER, PR or HER2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 to most drugs, so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receptors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 regimens.Keywords: Breast Cancer; Organoids; Drug Sensitivity; ER; PR; HER2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在2019年新增约26万例乳腺癌患者,约占新发肿瘤发生病例的30%,同时因乳腺癌死亡病例约4.1万,约占该年癌症相关死亡约占15%[1]。

ATP法体外药敏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ATP法体外药敏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ATP法体外药敏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的开题报

研究背景:
晚期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规的化疗和手术治疗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体外药敏技术已经成为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一种新的手段,其可以在体外对患者的肿瘤细胞进行现代化的高通量筛选,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化疗方案,能够更加精确地治疗患者。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ATP法体外药敏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们医院就诊并接受ATP法体外药敏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收集患者的基本病史、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等,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等。

研究结果:
ATP法体外药敏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可以提高治疗的精准度,降低不必要的化疗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结论:
ATP法体外药敏技术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 毅
刘京虹 ]
乳 腺 癌 细胞 药 敏试 验 临 床应 用 价 值 探讨
罗业春 , 陈 永福
作者单位 :57 0 广西 , 30 0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胸外 科 作者简介 :罗业春 (9 5 , , 16 一) 男 大学本科 , 副主任 医师 , 研究方向 : 胸部肿瘤诊治。E m i y y1 3 eh nt — a : l 8 @y . e l le a
中国 临床 新 医 学
21 0 O年
4月
第 3卷
第 4期

3 7・ 6
管为蒂 , 隐血管走行于 膝及小腿 上 段 内侧 , 主要应 用于修 其 复膝前创面 , 能修 复膝 内外侧 缺损 , 不 应用受 到一定限制 J 。 腓肠 内侧头岛状皮瓣肌皮瓣能切取小腿 一半 的皮肤 , 并带有
腓肠肌 , 具有切取范 围大 、 血管丰富 、 术后抗感染 能力强 的特 点 。因组织瓣厚 , 富有弹 性 , 不会影 响膝 关节 功能 。腓肠 肌
之皮瓣要较创面大 2 % , 0 以避 免缝合皮瓣与创缘时张力过大 和影响皮瓣血运。为增加肌皮瓣旋转 弧 , 可通过部分切 断腓
肠肌 内侧头股骨起点或 屈膝 3 。~ 0 。术 后常规 石膏托 固 O 4。 定患膝 2~ 3周 , 使血管 蒂免受 过分牵拉 。
参 考 文 献
1 侯春林 , 顾玉东. 瓣外 科学 [ . 皮 M] 上海 : 上海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对乳腺癌 的杀伤作用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 ,O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别 为 5氟尿 嘧啶 ( -u 3 . %、 1 - 5F ) 3 3 顺铂 ( D )7 5 环磷酰胺 ( T 2 . % 、 叶已甙 ( P1 ) 67 、 D P 3 . %、 C X)9 2 足 V .6 1. % 丝裂霉 素 ( MMC 2 . % 、 阿霉 素( P ) )2O 表 E I 4 . %、 17 诺维本( V )5 8 阿霉 素( D 4 . % 、 N B 4 . %、 A M) 17 泰素 ( T 5 . %、 甲喋呤 ( X) 5O P X)4 2 氨 MT 2 . %。五组联合 化疗方案的敏感 性分别为 C F 环鳞酰胺 ( T A: C X)+阿霉 素 ( D A M)+ - 5氟尿 嘧啶 ( 一U) 32 ; MF 环鳞酰 5F 3 . % C : 胺 (T C X)+氨甲喋呤 ( T M X)+ - 5氟尿嘧 啶( -U 2 . % ;A: 5F ) 66 T 泰素( r z x)+阿霉素( D 3 . % ; P诺 维本 A M) 12 N ( V )+ N B 顺铂 ( D )5 2 ;P 泰素 ( T +顺铂 ( D )0 1 D P 4.% T : P X) D P 4 . %。结论
[ bt c] O jcv T p r t ic pc i l ot g s e  ̄ue n o ttn g A s at r bete oe leh dn Ma l ̄o v u oa pn s t - d i a i - i x o e i pi n a e fd i t u e r e p n si n i
20 3 0 6: 2.
内侧头岛状肌皮瓣 手术 操作 简单 , 内侧 头切取后对 小腿功能
影 响不大 Biblioteka 是修复膝关节较大软组织缺损 的理想皮瓣 。
32 术 中和术后应注意 的问题 .
判断腓肠 肌内侧头滋养血
2 郭志 民, 练克俭 , 康两期 , 吻合血管小腿 内侧皮瓣移植 治疗 小 等.
[ 摘要 】 目的
义及应用 价值 。方法
探讨采用组织块培养 、 终点染 色、 计算机图像分析法 (m ) T OA 在乳腺 癌化疗 中的临床意
选用 1 O种常用乳腺癌化疗药物及临床常用 的五组联合化疗方案 , 我们 T CA对 7 EI 5例 化疗药物
乳腺 癌改 良根治术标本 , 评估肿瘤 细胞对 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联合化疗方案选择的合理性 。结果
腺癌术后化疗 。
体外 肿瘤药敏试 验在乳腺癌 的临
床用药及个 体化化疗方面具有重要 的指 导意义 , 其检测结果与临床实 际疗 效具有 良好 相关性 , 可用 于指 导乳 [ 关键词] 药敏试 验 ; 乳腺癌 ; 化疗 [ 中图分 类号 ] R 7 44 [ 3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7 64—30 ( 00 0 0 6 0 86 2 1 )4— 3 7— 3
管是否损伤 , 可通过观察血管蒂动脉搏 动情况 、 肠肌颜色 、 腓 刺激肌肉有无 收缩 等综 合判 断。腓肠 肌与 表面皮肤 联系 疏 松, 极易分离。切 取皮瓣 应避 免两者 间有 任何 剪力 , 可将皮 肤与肌膜作暂时性缝合 固定 , 以免 两者分离 , 响皮肤 血运。 影 肌皮瓣转位时 , 蒂部肌 肉反折 隆起 , 加之皮 肤 自身 回缩 , 设计
di1.9 9ji n 17 3 0 . 00 0 .9 o:0 3 6/. s.6 4— 86 2 1 . 2 s 4
C ii l lainvleo ed u est i s o ratcn e es U e h n C E 0 乒 . 一 l c 印pi l au f h r gsnivt t t f es a crcl L O Y— u ,H N y na c o t i y e b l c p r etfT oaiS re ,ui e r s o i lG ag i 3 00 C i at n o hr c ugr Y l R dCo s t ,u n x 57 0 , hn m c y n sH pa a
腿大面积皮肤缺损 [ ] 骨与关节 损伤杂 志 , 0 ,9 5 :4 J. 2 4 1 ( ) 34— 0
3 6. 4
3 甘利娟, 袁
风, 戴科晶. 内侧岛状皮瓣修 复膝周皮肤缺损 [ ] 膝 J.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0 2,7 5 :3 . 20 1 ( )3 4
[ 收稿 日期
20 0 0 9— 5—1 ] 本文编辑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