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后抑郁症理论浅析

合集下载

从《黄帝内经》看抑郁症论治思路

从《黄帝内经》看抑郁症论治思路

从《黄帝内经》看抑郁症论治思路张广玉;牛学恩;牛越;张玉峰【摘要】抑郁症为现今临床多发病,中医论治该病多疏肝解郁、燥湿化痰,总体疗效不佳.反思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表现,发病之因多缘由思虑过度,而又有多悲、善恐、不喜、不怒等特点,表现为一身上下尽病,而其病将愈之时必有怒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土之湿盛则多思,金燥则多悲,水寒则善恐,水寒不能生木故不怒,木枯不能孕火故不喜.木郁之发,当化不化,而郁病作矣,阳气不足,致气机郁结,情志不舒.治时应斡旋中枢、上潜下腾、轮旋左右,使大气旋转,郁气乃散,同时应重视阳气的作用.该病将愈之时必有怒色,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思伤脾,怒胜思"之实证,至理之言也.也间接为该病心理疏导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黄帝内经;抑郁症;思伤脾;怒胜思;论治思路【作者】张广玉;牛学恩;牛越;张玉峰【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病科郑州45000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病科郑州45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08;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脾胃病科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1抑郁症是现今临床多发病,可就诊于各个科室而表现为一身尽病,患者常见多思、多悲而不能自控,胆怯易惊,如人将捕之,善恐,不喜、不怒,厌世悲观之呆状,甚有轻生之念。

笔者细观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临床表现后发现,患者发病之因为木郁则不化,阳郁则神气失于温养,多思而不能自控,伴随有多悲、善恐、不喜、不怒的心理特征,再结合患者将愈之时必有怒色的特点,方悟此病的发病及治疗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思伤脾,怒胜思”、“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也,治理不爽之实证。

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解析

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解析

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解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以期加深对其理解,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一、基因遗传因素抑郁症在家族中有明显的聚集性,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亲属患病风险较一般人群高。

基因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科学家认为,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变异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转运,从而改变情绪的调节。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1. 脑化学物质失调:神经递质是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包括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多项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脑内的血清素水平较低,这可能导致情绪的紊乱。

同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常水平也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2. 脑区功能异常:脑影像学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等脑区的功能异常与抑郁症的发生相关。

这些脑区负责情绪调节和情感加工,其异常活动可能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与持续。

三、心理社会因素1. 生活事件:生活中的一些应激性事件,如亲人丧失、离婚、失业等,都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因。

这些事件可以引发情绪的剧烈波动,进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2. 思维方式:抑郁症患者常常存在消极的思维方式,他们倾向于过度解读和放大负面事件,而将积极的事件忽略或贬值。

这种消极思维模式有可能导致情绪的进一步恶化。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与此相反,获得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四、其他因素1. 水平器官的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异常可能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2. 免疫系统异常:炎症反应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关。

身体慢性炎症的存在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和功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

基因遗传、神经生物学、心理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抑郁症的发生与发展。

针对这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抑郁症,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中医如何调理肝郁型肝病

中医如何调理肝郁型肝病

中医如何调理肝郁型肝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肝郁型肝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

肝郁,简单来说,就是肝脏的气机不畅,导致一系列身体和情绪上的不适。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这种肝郁型肝病的呢?要了解中医的调理方法,咱们得先明白肝郁型肝病是怎么形成的。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导致肝气郁结。

此外,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损伤肝脏,影响其正常的疏泄功能,从而引发肝郁。

中医调理肝郁型肝病,讲究的是一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这就意味着,中医不会仅仅盯着肝脏这一个脏器,而是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体质、情志、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然后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中药调理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对于肝郁型肝病,中医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

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弱的患者;柴胡疏肝散则重在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对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较为明显的患者效果较好。

当然,具体用药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调整,比如,如果患者伴有肝火旺盛,可能会在方剂中加入清肝泻火的药物;如果有脾虚的表现,可能会增加健脾益气的成分。

除了中药,中医的针灸疗法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通过针刺太冲、期门、膻中、肝俞等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改善肝郁的状况。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刺激它可以有效地疏泄肝经的郁滞之气;期门穴位于胸部,是肝经的募穴,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胀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为气之会穴,能宽胸理气;肝俞穴则是肝的背俞穴,可调节肝脏的功能。

情志调理同样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肝主情志”,不良的情绪会加重肝郁,而舒畅的心情则有助于肝气的疏泄。

所以,对于肝郁型肝病患者,医生常常会叮嘱他们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度纠结于烦恼之事。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影响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的疗效影响
23 提 高患 者 主观 能 动 性 , . 制定 改 变 抑 郁 的方 法
12 原 因分析及症状 : . ①无用论 : 患者 自我责任感增强 , 过分
低 估 自己 的 能 力 。 认 为 上 对 不 起 父 母 , 对 不 起 子 女 , 对 不 下 还 起 配偶 。 以及 满 腹 才 华 还 未 施 展 , 未 对 社 会 做 出 应 有 的 贡 或
循 环 。 因 此 , 慢 性 肝 炎 合 并 抑 郁 症 的 护 理 干 预 是 很 有 必 要 对 的 。我 院 自 2 0 09年 1月 ~ 0 9年 1 20 2月 收治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合
待疾病的方法。
22 患者方面 : .
2 2 1 帮 助 提 高 患者 的认 知水 平 : 释 病 情 但 不 能夸 大 疾 病 . . 解 的危 害 , 绍 乙肝 的 病 情 发 展 , 重 介 绍 如 何 及 保 持 良好 心 境 介 着 的 重 要 性 , 励 患 者 勇 敢 地 自我 接 纳 , 敢 地 面 对 , 确 地 面 鼓 勇 正
对 , 助 患 者 了解 抑 郁 的 症状 及不 良反应 。 帮
并抑郁症的患者 9例 , 经过合理 的护 理干预 , 本组病 例在 治疗
的 配 合 和 疗 效 上 均 取 得 了满 意 的 效 果 。
2 22 提高患者 用药 的依从 性 : .. 介绍 正确用 药、 理用 药的 合
优 点 。 因为 肝 脏 犹 如 人 体 的 “ 工 厂 ” 多 的药 物 都 在 肝脏 中 化 许
[ 关键 词 】 护 理 干 预 ; 抑郁 症 ; 理措 施 护 慢 性 乙型肝炎患 者 , 于病情 的反复发 作 , 能根治 , 由 不 容 易 导 致 对 该 疾 病 的治 疗 信 心 不 足 , 果 不 能 及 时化 解 , 能 产 如 就 生 抑 郁 情 绪 。又 由 于 情 志 不 舒 、 气 不 畅 导 致 肝 气 郁 结 , 肝 肝脏 负 担 加 重 , 肝病 的治 疗 又 增 加 困难 , 影 响 情 绪 而 形 成 恶 性 给 再

慢性肝病抑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慢性肝病抑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志畅达 。疏 泄功 能减 弱则 肝气 郁结 , 心 情易 于抑 郁 ; 疏 泄太 过则 情绪 激动 , 心情 抑郁 焦 虑 。 由此 可见 , 慢 性 肝病 抑郁 主要 责 于肝 。
性肝病 问卷( C L D Q ) 进行生存质量测评 , 用抑郁 自 评 量 表 (S D S )、 焦 虑 自评 量表 (S A S ) 分 析证 型与 抑
2慢性 肝病 抑郁 的 证型分 布
为使慢性肝病抑郁得到更好的防治 ,为给临床 制 定施 治方 案提 供基 础 和依据 支持 ,学 者们 对 慢性 肝病合并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做了调查研究。 结 果显 示 ,慢性 肝病 抑郁 患者 以肝 郁脾 虚 和湿 热证 为多。 与该 病 发病 的始 动 因素 , 即湿热 之邪 致病 与发
2 0 1 3年 1 月第3 2卷 第 1 期
B e i i i n  ̄J o u ma l o f T r a — d i — t i o n a —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慢性肝病抑郁 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徐 慧媛
( 中 国医学科学院 【 关键词 】慢性肝病 ; 抑郁 ; 中医药疗法 北京协和 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 北京 1 0 0 7 3 0 )
病 后 的演变 规律 相符 。 王俐琼 等 用湿 热 中阻证 、 肝郁 脾 虚证 共 1 3 3例
疗, 中医药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优势。 现就近年 中 药对 该 病 的诊 治 概况综 述 如下 。 1慢 性肝病 抑 郁的 中医 学病 因病 机
肝 病抑郁 是 一种 临床 综合 征 ,其发 病机 制 尚未 明确 。大 多学者 认为 心理 应激 与抑 郁症 有着 直 接 的 因果 关 系 。慢 性 肝病 因病 程迁 延 , 不 易根 治 , 容 易复 发, 尤其 慢性 病毒 性肝 病 易演 变为严 重 如肝 硬化 、 肝 癌等 , 加 之 缺乏 社会 支持 , 甚至 “ 乙 肝歧 视 ” , 这些 沉 重 心 理负 担 一旦 超 出 了肝病 患 者 的心理 承 受 能 力 ,

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配合情志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配合情志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配合情志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配合情志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肝硬化腹水抑郁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配合情志护理。

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

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观察组的HAMD得分低于干预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配合情志护理可显著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抑郁状态。

标签:穴位按摩;耳穴贴压;情志护理;肝硬化腹水;抑郁国内肝硬化患者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1]。

肝硬化由于病程长,久治不愈,特别是失代偿期出现诸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影响治疗效果,加速病情进展[2],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命质量,是国内常见疾病和主要死因之一。

为了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抑郁状态,延缓病程的进展,促进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本院运用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配合情志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肝病科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经筛选均符合肝硬化伴腹水的诊断标准[3],病程>6个月,且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的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001),抑郁症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患有严重并发症、脏器功能衰竭和不能配合护理干预的患者。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编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

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8~70岁,平均43.8岁,病程1.5~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及中专9例,大专以上13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0~72岁,平均43.5岁,病程1.3~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以上11例。

抑郁症古方配伍浅析

抑郁症古方配伍浅析
不愉快 的心境体验 , 以显 著而持 久 的情绪低 落 为主要 特征 是
的精神 障碍。在古代 中医典籍 文献 中, 没有抑郁症病名 , 与 但 抑郁症 的病 因、 状 、 症 治疗 等相关 记载 相 当丰富 。《 古代 汉语
词典 》 对抑郁的解释是“ 懑郁结 ” 愤 。在 中医学 中, 将其 归属于 情志疾病 , 郁证 ” 畴 , 属“ 范 可散 见 于 “ 合 病” “ 躁 、 梅 核 百 、脏 “ 气” “ 、癫证 ” 等病证之 中。本文将收集 的古 代医家 治疗抑郁 症
效, 现报 告 如 下 。
组总有效率为 9 . , 26 对照组总有 效率为 7 . , o 8 2组总有效
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0 0 ) P . 5 。结论 : 三拗汤合瓜 蒌薤 白半
夏 汤加 味 能改 善 肺 呼 吸 功 能 , 减低 肺 循 环 阻力 , 对慢 性 肺 源性
心脏病伴心力 衰竭治疗有效。
症方剂 3 8首 , 8 共载药 1 1 , 用药 2 2 6味 总 8 7味次 。其 中 , 用 使
频数在 5次 以上的药物共有 9 , 用频数 达 2 8 5味 使 6 8味次 , 占
总用药频数的 9 以上。9 5 5味药 物 的使 用频数 归纳 见表 1 , 排名前 2 O味药物 的具体使用情况 见图 1 。
关键 词 : 三拗 汤 ; 蒌 薤 白半 夏 汤 ; 性 肺 源性 心 脏 病 瓜 慢
2 配伍特点分析 2 1 补虚药使用频率 最高 . 祖 国 医学 认为抑郁 症 的发 病与
最多 , 1. , 占 1 6 这与 当时的社会背景 、 人群多体质虚弱 、 气血
不足密切相关。
气血不足有密切关 系 , 一点在 古代尤显 突出 。这跟 当时的 这 社会背景 密不可分 。因为 , 古代 生产力水 平低 下 , 人们的生活 水平欠佳 , 食物 短缺 、 长期营养 物质不足 以及 战乱 、 天灾等因 素的影 响, 直接导致了部分人群体质虚弱、 气血不足 。气血不 足, 脏腑阴阳失调 , 心脑俱虚 , 神明失守而 发病 。因此 , 治疗抑 郁症时, 针对气 血不足 , 心神失 养 , 以益气健 脾 , 治 养血安 神 , 多选用补益气血之 品。其 中使用频率较高 的药物有 : 人参、 当 归、 白芍 、 白术 、 地等。据统计 , 熟 在使 用频数 最多 的前 2 O味 药物 中就有 8 味补虚药 , 补虚药 的使用频数 为 9 1次, 5 占总用 药频数的 3. 。其中 , 以补气 、 37 尤 补血 药使用 最多 , 分别为

浅论肝郁脾虚在抑郁症病因病机中的重要地位

浅论肝郁脾虚在抑郁症病因病机中的重要地位

浅论肝郁脾虚在抑郁症病因病机中的重要地位
张海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6(021)006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和临床实践,发现抑郁症患者中属肝郁脾虚者最为常见,肝郁脾虚是抑郁症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在抑郁症病因病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视肝脾的调护对抑郁症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1页(P封底)
【作者】张海
【作者单位】北京房山中医院,10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
【相关文献】
1.抑郁症的心理治疗及认知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J], 林虹萍
2.护理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J], 邹颂婷;周堪清;周志勇;黎丽华;朱海斌
3.长链非编码RNA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陈盛;王高华
4.认知性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J], 李娜
5.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J], 徐畅(综述);张利东(审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