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研究现状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自闭症儿童家园共育有效性措施的研究

自闭症儿童家园共育有效性措施的研究自闭症儿童家园共育有效性措施的研究一、引言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社交互动、语言沟通以及行为表现。
自闭症儿童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社交技能不足、沟通障碍、重复性行为等。
家园共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闭症儿童家园共育有效性措施,以期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园共育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样本选择方面,多数研究以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家园共育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语言沟通、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自闭症儿童家园共育的现状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家园共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家长与教师沟通与合作、自闭症儿童的症状改善情况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探讨自闭症儿童家园共育有效性措施。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相关研究,了解自闭症儿童家园共育的现状及问题。
其次,运用访谈法,对自闭症儿童家长、教师及专家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家园共育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家园共育对自闭症儿童的具体影响及效果。
四、自闭症家园共育的有效性措施本部分将详细介绍自闭症儿童家园共育的有效性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紧密的家校沟通机制: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及时交流自闭症儿童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措施。
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教师见面会等活动,加强双方的联系和合作。
2.提供专业支持和培训: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有关自闭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
同时,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教育过程中的压力和挑战。
3.创设良好的社交环境:通过组织集体活动、社交游戏等方式,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与同伴互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社交技能。
在儿童自闭症干预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

在儿童自闭症干预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对患儿的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这些患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儿童自闭症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施干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儿童自闭症干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家长的参与度不高。
家长在干预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对于儿童的进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工作压力、时间限制等原因,一些家长往往无法全程参与干预活动。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提供灵活的干预计划,让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参与。
此外,通过定期的家长培训,提供相关知识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闭症,也是提高家长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其次,儿童自闭症干预中常见的问题之二是个体差异性较大。
自闭症患者在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一套通用的干预方案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针对这个问题,干预师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干预计划制定。
通过了解患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目标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患儿的需求。
同时,定期评估和调整干预计划,根据患儿的进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也是解决个体差异性问题的重要策略。
此外,儿童自闭症干预中常见的问题之三是干预效果的评估困难。
由于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干预效果的评估往往比较困难。
传统的评估方法如智力测试、行为观察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干预效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多维度的评估方法,结合家庭、学校、社区等不同环境的观察和反馈,综合评估干预效果。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眼动追踪技术、脑功能成像等,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患儿的认知和社交能力,提供更准确的干预效果评估。
最后,儿童自闭症干预中常见的问题之四是社会融合的挑战。
自闭症患者在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存在困难,往往难以与其他正常儿童融入同一社会圈子。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发展趋势

Company Logo
(二)教育安置方式必须注重个别化差异
对ASD儿童的安置不应该简单地在融合教育和特 殊教育之间二选一,而是需要多项可供选择的服 务和安置方式。 对于众多项目、服务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应该建 立在对每个ASD儿童的能力、需要和兴趣的全面 评估之上。安置应该具有流动性、灵活性,要考 虑孩子身心发展的特征(例如能力和技巧)和项 目的特点(可提供的支持和服务)。
Company Logo
Ivymount School
1、自闭症项目(The Autism Program) Ivymount School的自闭症项目提供基于ABA方法的 高度结构化的教学环境。该项目目前为6至21岁的学 生提供一对一或者二对一的训练以及小组教学。自闭 症项目的核心是基于实证研究的指导方法和治疗模式。 言语和语言治疗,作业治疗,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在咨 询教室模型(consultative classroom model)中进 行。 6至13岁的学生在教室乃至整个学校环境中进行学业、 应用学术、以及功能性生活技能的训练。14至21岁的 学生在教室、学校、社区以及工作场所进行学业、应 用学术、功能性生活技能、工作技能的训练。学生在 21岁完成该项目时会得到一张结业证书。
Company Logo
(四)中国特殊教育杂志社在自闭症教育 研究方面的设想
进一步开展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
规划组织专栏,带动相关课题研究; 促进年轻学者和专业机构的成长。
Company Logo
LOGO
Company Logo
(一)融合教育的发展 融合教育致力于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 通学校接受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环境的封 闭性,希望增进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发挥他们 的潜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生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 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是,每88个 儿童中就有一人患有ASD。 保守估计,我国目前有150万ASD儿童和青 少年。不可能全部放在特殊学校。开办专门的自 闭症学校有很多困难。而且与融合的理念相悖。
儿童自闭症的家庭治疗介入方法

儿童自闭症的家庭治疗介入方法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困难、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的限制。
这种疾病通常在儿童期出现,并对患者的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困扰。
为了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应对这一挑战,家庭治疗介入方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家庭治疗介入方法,以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实现更好的生活质量。
一、家庭教育与支持家庭教育是儿童自闭症治疗的核心。
家庭成员需要了解自闭症的特点和症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儿童的行为。
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帮助家庭成员学习如何与自闭症儿童有效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互相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增强应对能力。
二、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儿童自闭症家庭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建立正向的行为模式,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掌握社交技能、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并减少刻板重复行为。
家庭成员可以与专业治疗师合作,制定个性化的行为治疗计划,并在家庭环境中实施。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奖励和惩罚机制,以及模仿和角色扮演等技巧,以促进儿童的行为改变。
三、感觉整合疗法儿童自闭症患者通常对感官刺激有过度或不足的反应,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情绪。
感觉整合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儿童的感官系统,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和适应感官输入的治疗方法。
家庭成员可以学习如何在家庭环境中提供适当的感觉刺激,以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调节情绪和行为。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按摩、压力和触觉刺激等技巧,以促进儿童的感官整合。
四、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是儿童自闭症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自闭症患者通常缺乏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能力,因此需要特殊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家庭成员可以与治疗师合作,制定针对儿童个体差异的社交技能训练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实施。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角色扮演、模仿和实际情境训练等技巧,以帮助儿童自闭症患者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儿童自闭症的干预与治疗方法研究综述

儿童自闭症的干预与治疗方法研究综述摘要本文搜集了2007年至2012年国内外有关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与治疗方向的文献共34篇并加以整理,笔者试从概念、国外研究进展、国内研究进展反映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情况,并提出了对此项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1概念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Kanner在《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1943)中最先提出这一概念。
儿童自闭症是以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三联征为特点的精神类疾病,其成因较为复杂,现有研究从现行研究从遗传、孕期及围产期、神经生物与生理学、社会心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探寻,但尚无明确结论。
早期研究估计,儿童自闭症患病率为2 ~ 5 ‱,近年来, 该估计数据有所变化,在0. 7 ~ 21. 1‱,甚至可能高达60‱。
[1]在自闭症的干预和治疗上, 研究者做了大量的探索。
由于致病原因不明,研究人员只能从相关原因入手,进行探索性、实验性的研究。
虽然儿童自闭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者也在积极努力。
他们认为,通过正确的治疗,自闭症症状可得以改善, 自闭症患者可逐渐适应正常生活。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2]两大类,互相配合,以特殊教育训练和行为矫正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根据药理不同,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5 - HT拮抗剂,以维思通为代表);选择性5 - HT再摄取抑制剂,以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为代表;阿片受体拮抗剂,以纳屈酮为代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以氟哌啶醇为代表)等。
这些药物对改善自闭症患者的情绪症状(如暴怒、兴奋、抑郁)和行为(如重复刻板动作、攻击、睡眠)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但需要指出的是,服用这些药物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恶心、腹泻、血压升高等。
特殊教育以训练为主要教育方式,对语功能、精细动作、躯体运动、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进行逐个学习和培训,目的在于掌握及增强这些方面的能力,改正不当的行为方式;而行为矫正则是采用干预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不当行为特征进行矫正,同时增强正确行为学习的效果。
社区自闭症儿童早期发现的现状与对策

在自
的早期诊 断康 复提 供参考 。
1 国 外 社 区 自 闭症 儿 童 早 期 发 现 的 现 状
闭症 儿 童康复 中 的重要 作用 已得 到普遍 的认 同。有 关 6岁 以下儿 童 自闭症 的筛 查报 道 较 多 , 中长 春 其 市 开展 了一项 儿童 自闭症 的筛查 工 作 , 项工 作 融 该 合 了家庭 、 学校 、 区基 础 医 疗保 健 单 位 , 社 借助 儿 童 孤独 症家 长评定 量表 对 6岁 以下 儿 童 进行 筛查 , 并
通讯作者 : 陈雪萍(9 4一) 女 , 16 , 浙江台州人 , 副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研究 方向: 区护理。 社
12 2
健 康 研 究
21 0 0正
进 行综述 , 提 出相 应对策 , 并 以期 为社 区儿童 自闭症
儿 童 自闭症 的研 究起 步较 晚 , 对早 期诊断
自闭症 儿 童 早 期 诊 断 干 预 中 的 作 用 , 目前 亟 待 开 展 的 工 作 。 是 关键 词 : 童 自闭症 ; 期 发 现 ; 区 ; 区护 士 儿 早 社 社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2 R 7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8 4 2 1 ) 2— 1 1 3 1 0 4 9 ( 0 0 0 0 2 —0
( r n olg ,Ha g h u Noma nvri Nus g C l e i e n zo r lU i sy,Ha g h u,Z ein 1 0 6 hn e t nzo hja g 3 0 3 ,C ia)
Absr c t a t:Chi ho d u im i a ki o e v sv d v lp e tl io d r o hi e l d o a ts S nd f p r a i e e eo m na d s r e s fc l n. T r i no fe tv me i a dr he e S efc ie dc l
儿童自闭症的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

儿童自闭症的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
在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中,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闭症的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管理方法。
一、特殊兴趣的特点和意义儿童自闭症的特殊兴趣通常是对某个特定主题、对象或活动的极度热衷。
这些兴趣可能表现为对特定话题的深入了解、对特定物体的痴迷或对特定活动的沉迷。
与一般儿童的兴趣相比,自闭症儿童的特殊兴趣往往更加强烈和持久。
特殊兴趣对自闭症儿童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特殊兴趣可以成为他们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桥梁。
自闭症儿童常常在社交互动中感到困难,而特殊兴趣可以成为他们与他人交流的话题,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其次,特殊兴趣对儿童的认知和学习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这些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他们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二、刻板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刻板行为是指儿童自闭症在行为上表现出的重复、刻板和刚性的模式。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手势、语言、动作或其他行为方式的重复。
刻板行为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一种安全感和自我调节的方式,通过这些行为,他们可以获得一种可预测和熟悉的环境。
刻板行为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解释。
首先,刻板行为可能是自闭症儿童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方式。
由于他们对新事物和变化的反应较弱,刻板行为可以提供一种稳定和可预测的环境,减少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其次,刻板行为也可能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
自闭症儿童常常面临感觉过载的困扰,通过刻板行为,他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感觉刺激上,以减少不适感。
三、管理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的方法对于儿童自闭症的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进行管理。
首先,要尊重并理解儿童的特殊兴趣。
特殊兴趣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支持和自我认同,不应过度干预或抑制。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鼓励儿童在特殊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交流,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社会支持理论下社会工作介入喘息服务的研究——以S市困境儿童家庭喘息服务项目为例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社会支持理论下社会工作介入喘息服务的研究——以S市困境儿童家庭喘息服务项目为例吴伟%刘宝臣2(1.泰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71000;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2.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1)摘要:喘息服务是一种残疾人家庭社会支持手段。
在我国,贫困残疾儿童被称为困境儿童。
为了开展本土经验探究与理论讨论,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利用问卷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对东部W省S市困境儿童家庭喘息服务项目展开研究。
研究发现:困境儿童家庭存在康复支持、经济、社会与心理支持等需求。
基于此,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了包括转介免费康复训练与专业社工服务在內的喘息服务。
最后,对喘息服务效果进行评估与反思。
关键词:社会工作;困境儿童;家庭;喘息服务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29(2021)01-0053-09doi:10.19742/ki.50-1164/C.210105一、弓引困境儿童是我国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保障对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636号),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属于困境儿童[1]&本研究中的“困境儿童”主要是指低保家庭的残疾儿童。
喘息服务(Respite Cara)是对残疾人的临时照顾,其类型包括日托、家庭喘息服务和机构喘息服务等[2],其发展与去机构化运动、减少因失能者依赖性导致的照料负担[3]以及强强社区康复⑷有关。
目前,我国社会政策越来越重视对残疾儿童家庭提供服务。
《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20号)+5,、《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36号)+1〕以及《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三五”实施方案》⑷均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家庭服务。
我国不少城市已有政府购买残疾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如重庆、深圳、济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自闭症研究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摘要:这样一群孩子,不会说话,不会表达,他们终日沉默,他们形影单只,他们是星星的
孩子,因为,他们患了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又被称为儿童自闭症,作为一种婴幼儿发育障碍,
自闭症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它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且极易造成他们的终身残疾。当
前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本文旨在概述国内外近年来相关
领域对于儿童自闭症研究的基本现状,并提供社会工作者如何将专业技巧运用到自闭症儿童
康复过程中的相关工作模式
关键词:孤独症 儿童 研究现状 社会工作 介入
一儿童自闭症研究现状
1,自闭症的临床表现
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是儿童自闭症主要的临床表现,又称为“Kanner
三联症” 同时伴有智力异常、感知觉异常、兴趣单调、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自伤行为及情
绪方面等特征。(1)
2,诊断
孤独症是以行为特征来诊断的一组症候群,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因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指标,
行为观察和量表评定尤为重要,量表评定对临床诊断和评估有辅助和指导价值。李建华等(2
对临床常用的ABC量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对18
个月以内可疑儿童进行筛查。由美国斯普勒等编制的心理教育量表( PEP),对孤独症儿童在
模仿、感知、大小肌肉能力、手眼协调、认知理解、语言表现及行为病态可以直观地指导个
别化训练方案的制定和行为矫正,比较适合于个体差异极大、能力发展高度不均衡的孤独症
儿童的评估。但目前尚未推广使用。
3,治疗
①行为矫正治疗
行为矫正治疗是儿童孤独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治疗的重点是促进患儿的社会适应和言语
发育。依据发展正常行为、个别化、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相结合、父母亲参与等主要治疗原
则。不同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期儿童行为的影响不同,在进行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
干预时,必须重视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和干预。家庭心理治疗目的在于满足患儿心理需要,
掌握正确的科学教育方法,给予患儿鼓励、解释、纠正异常行为,耐心配合语言训练,避免
对患儿冷淡、打骂、责罚或厌弃(19)我国目前现有的孤独症机构康复资源现状还不能满足
孤独症患者的康复需要,要让更多的孤独症患儿得到有效的康复,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患儿
家长的积极参与,进行家庭治疗的患儿家长,应定期到孤独症康复机构进行家庭治疗的询问
和评估,以保障家庭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②特殊教育训练
国内外的经验,金字塔式的教育组织即主任医师1人、主管培训师1}2人、培训师若干名是
比较好的方式。有研究表明,随着对孤独症的全面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专业人事和家长
正逐步接受“全方位教育干预”的理念,综合使用各种有益的教育干预方法对孤独症儿童进
行特殊教育训练。结构化教学法是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精神学系首创提出的,是以孤独症儿
童的生活自立为目标,综合诊断、评量、早期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发
展出的一套教育治疗方法。在孤独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是引导和维持孤独症进行书本知识
的自我学习的有效方法。
③综合干预治疗
有研究显示采用由医生、治疗师与家长共同参与的因人而异的心理行为干预及药物治疗等综
合疗法使孤独症患儿智商在短期内(3-6个月)显著提高,使患儿在智力测验过程中对主试者
的要求的接受及理解能力增强从而使交流好转。
④中医疗法
吴晖等(3运用针灸穴位封闭、推拿和口服中药的中医“三位一体”疗法治疗400余例儿童
孤独症患儿临床结果显示,经3个月治疗,9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坚持9个月
治疗,有34%可入正常小学,另10%主要为重度智力低下或年龄偏大的患儿无效。
二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
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社会工作,它是面向儿童的社会工作,目的是激
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
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社会工作介人自闭症儿童康
复,作为儿童社会工作的一个切人点,能够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及实务加以运用。
1矫治的目标
①促进正常的发展
孤独症患者,由于先生脑部功能的受损伤,从幼儿时期开始,在发展上便与一般的儿童不同,
例如,大多数孤独症的患者在幼儿时期便出现少发声,对人不理,不看等现象。因此
对孤独症的儿童早期矫治的第一个目标便是针对一般儿童会而他们不会的行为,予以弥补加
强,也就是说一般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应有的知识与技巧,让孤独症的儿童也能正常发
展出来。
③回归社会
自闭症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群体,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很难融人正常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
相脱节,对其自身成长及将来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社会工作介入脑瘫自闭症儿童康复
的过程中需要帮助该类型儿童回归主流社会,完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化。
④建设和谐的家庭
自闭症儿童所在的家庭,家长们长期以来承受巨大的经济、社会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
有的家长因家中孩子患有自闭症,羞于向外人启齿,自卑感、自责感强烈,在一定程度上严
重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自闭症儿童区别于正常的儿童,需长一直有人照料看管,加重了
家庭的负担,很多家庭因此导致贫困,家庭矛盾突出,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增加了社会不和
谐的因素。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帮助自闭症儿童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家庭状况,并试图
减轻家庭的心理,物质负担。
2矫治的原则
①建立适合矫治的环境与气氛
孤独症儿童在学习新的事物时,如果用不一致的方法教,孩子容易产生不适应的行为,效果
也打了折扣,因此教导孤独症儿童时,应该针对孩子的需要,创造适合的学习情境,主动制
造机会,激发他的学习动机
②实用与生活化的原则
孤独症的儿童在抽象理解和弹性运用上的能力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导的过程中,要尽量
透过实物的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与学习,此外,孤独症的儿童在沟通和人与人之间互相乖关
系的学习上有困难,因此在教导时,便应将要教的事物应用到与人的互动关系上,从生活的
实用例子中,加强其语言、人际关系及相关技巧的学习
③反复练习原则
对于孩子不会的技巧与行为,可以用逐步养成及增强原理,将该行为设计在前后关联的
事件中,反复的练习,来帮助孩子学习,以训练洗手为例,可以每天吃饭前或吃点心前练习,
而养成洗手的习惯
④多变、多样化的安排
孤独症儿童的矫治,不一定只限于家中与教室来教他,相关的人、事、物可以作为计划
的变化组合,使内容具多样化,例如,对于会走固定路线的孩子,可以常换不同的路线回家,
让他知道走不同的路都可以到家
⑤用药的原则
如果孤独症患者有相关的疾病需要用药物治疗,必须请医生做适当的安排处理,如果孩
子有情绪不稳,注意力太短及活动量过大的行为而影响他的学习时,也可以考虑请医生使用
药物。
三 总结
儿童自闭症的康复,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努力,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发挥大家的爱心
才可以帮助这群不会说话的天使,社会工作者在其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作为资源的联
系者和整合者,更是一个专业的工作者,需要借鉴医学,心理学等综合研究成果将其运用到
实际的自闭症儿童服务中。
参考文献
(1) 刘志云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第一期
(2) 李建华.钟建民.蔡兰云.等.三种儿童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当
代儿科杂志,2005,7(1):59-62.
(3) 吴晖,吴忠义“.三位一体”中医疗法治疗孤独症〔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1):116-117.;
(4) 王庆凯;脑瘫、自闭症儿童康复社会工作介入培训,民政部培训中心
(5) 孙永珍 傅根跃 我国孤独症的研究现状《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第5期
(6) 刘建霞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千预 黄山学院学报第12卷第4期
(7) 周杨 今日中国(中文版), China Today, 编辑部邮箱 , 2002年06期
(8) 曾晨 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研究的回溯与展望 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