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_资料.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2.萧光琰 化学家 1968.12.10 被拷打后服安眠药身亡, 其妻女随即同日服药自杀 23.杨嘉仁 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 1966.9.6 与妻子程 卓如开煤气自杀 24.刘盼遂 北师大教授 被打死后,尸体浸水缸诬为自杀 25.言慧珠 著名京昆剧表演艺术家言菊朋之女梅兰芳之徒 俞振飞之妻上海市戏曲学校副校长 1966.9.11 在浴室上 吊自杀 26.田保生国际法学家时间不明不堪凌辱与妻子双双自杀 27.高仰云 天津南开大学党委书记 1966 被红卫兵毒打后 跳河自杀 28.俞大因 北大生物系教授,丈夫曾昭伦 时间不明 不堪 凌辱自杀而死 29.周瘦鹃鸳鸯蝴蝶派作家1968.8.12苏州周家花园跳井亡 30.张宗燧 物理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张东荪二子1969清 队时因对毛的物质无限可分有异议,被迫害,上吊身亡
郭 沫 若
《 蔡 文 姬 》 剧 照
建国初期,在科学文化领域内,存在着教条主义、宗 派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 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 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 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适应 的。 1963年2月,中央决定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思 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并引发一场错误的政 治批判。如对小说《刘志丹》进行批判,此后毛泽东严厉 指出:“戏剧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多起来,”思想文化领 域的错误批判波及到哲学经济历史学等各个学术领域,它 不但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对待,而且把某些作品中的 缺点和错误上纲到阶级斗争的高度加以批判。随着“左” 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到1965年11月,便发生了姚文元对吴晗 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 火线。
• 10.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科学研究工作没有任何关系 B.是中共领导文艺的基本方针 • C.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 • D.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理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二、“双百”方针的提出1.“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P96 第一段)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⑵1956年初,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⑶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双百”方针的提出(时间、人物、概况)(P96 第二段)3.“双百”方针的内涵(P96 第二段)⑴内涵①范围:艺术(文艺工作)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科学工作)问题上“百家争鸣”②目的: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
③内容: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⑵性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⑶认识①“双百”方针是科学文化工作的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它提倡文学艺术、科研领域的自由(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鼓励文艺科研工作者大胆创新,自由发展。
但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②“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脱苏联模式)上的一个重要尝试,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是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4.“双百”方针的影响: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P97 第一段)⑴科学技术领域: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P96 历史纵横)⑵文学艺术领域:成就突出,硕果累累(P97 第二段)①概况②主要成就㈠代表作家及其作品㈡文艺期刊的发展③意义: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课时完成)【重点】“双百方针”及其提出的背景和内涵。
【难点】“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及贯彻中的经验教训。
【学习内容】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一)“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原因):1.新中国的成立:2.三大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
3.建国初期,思想混乱:建国初期,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相适应的。
4.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的会议:1956·1·14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以适应国家对于知识分子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
(二)提出:(三)含义:(四)内涵:1.“双百”方针,就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3.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分清敌我,人民内部一定要有自由;4.对批评工作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5.强调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列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五)影响:1.繁荣:2.成就:(六)“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课件PPT

请思考:
文学艺术界的繁荣和学术领域的百家争 鸣说明什么?
“双百”方针符合我国文艺和学 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文艺繁 荣和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 用。
探究: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 特点?
1)数量上:作品众多 2)内容上:
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
热情讴歌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3.提出:
1956、4 毛泽东在政治 局扩大会议上 正式提出
4.影响及成果:
(1)科技领域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作品:老舍—话剧《茶馆》;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电影:“难忘的1959年”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3)形式上: 体裁广泛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文学 艺术作品出现第一次高峰。
社会主义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的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内容侧重政治主张 是思想解放潮流 反映时代变革,影响深远
社会主义的“百家争鸣”:
-----内容侧重学术领域 是文化方针 反映学术民主
学术领域:百家争鸣
历史学界开展百家争鸣是很有成就的,促进 了当时学术研究的繁荣。最有名的例子是郭老和 范老有关历史分期问题的争论。范老主张“西周 封建说”,郭老主张“战国封建说”。郭老组织 学者编撰《中国史稿》,贯彻他的分期主张;范 老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坚持他的分期主 张。这对于促进学者深入思考,推动历史学研究, 起到了好的作用。
文学艺术领域:生机勃勃
小说
杨沫
涌现出一大批人们喜闻杨乐沫《见青春的之歌作》封品面 。
历史必修三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中国电影终于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辉煌时期,两岸三地的 电影创作齐头并进,几乎每个年度都有传世佳作产生。 焦裕禄、周恩来、霸王别姬、阮玲玉、三毛从军记、喜 宴、大话西游、活着、九香、大辫子的诱惑、红河谷、 离开雷锋的日子、背起爸爸上学、甲方乙方、那山那人 那狗、我的父亲母亲
题材的开拓和风格各异的影片让观众有了选择的可能,尊 重艺术创作规律,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让整个世界 重新审视中国电影,而随着对外文化事业的开展,电影的 输出输入的开展让中国观众看到了《苔丝》、《望乡》、 《德克萨斯巴黎》、《悲惨世界》等优秀世界电影。
文革中部分名人自杀死亡名单
11.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安眠药死于医 院,死后被解剖,在体内找发报机 12.老 舍 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13.储安平 前光明日报总编、大右派 1966?67? 传跳 海自杀或被红卫兵打死 14.李翠贞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1966 开煤气自杀 15.沈知白 音乐理论家 1968 自杀 16.傅 雷 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17.金仲华 老报人、上海市副市长 1968.4.3 在书房上 吊自杀 18.陈梦家 新月派诗人、考古学家 1966.9.3 自杀 19.叶以群 文艺理论家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 等 1966.8.2 跳楼身亡 20.李立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1967.6.21 服毒身亡
摩尔根学派
建国初 接受者被认为 是唯心主义的
李森科学派
建国初
接受者被认为 是唯物主义的
1956年8月全国遗 传学座谈会在青岛召 开,明确表示不赞成把 摩尔根的观点说成是 唯心论,宣布全部摘 掉过去强加给摩尔根 学派遗传学的各种政 治帽子.
建国之初中国也 采取独尊李森科学派 而贬损禁止摩尔根学 派的态度。 著名植物学家胡先 辅在《植物分类学简编》 中批评了李森科,竟遭 到政治批判。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电影
《北国江南》 《早春二月》
(2)作者大都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受到伤害
二、曲折的年代
3.影响: ①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4.历史教训. ①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原则处理问题。 ②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 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 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A
C
A
3、“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 B.倡导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 C.防止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建国初期,在科学文化领域内,存在着教条主 义、宗派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 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 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适应的。
复习提问:
1、列举建国后的重大科技成就。 2、简述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社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义建设道路(必 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必要性 (2)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 矛盾 (3)明确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力量。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的绝 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原因:
1.科学文化领域内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 作风的影响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预习自学二、本课目标:【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考纲要求】“双百”方针。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三、检测反馈原因:(1)由于① 的扩大化特别是② 的到来。
(2)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到③ 问题。
表现:(1)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④ 。
2)一些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如王蒙的小说⑤《 》、艾青的寓言诗 ⑥《 》,昆曲⑦《 》和电影⑧《 》、《 》。
3)许多作者被划为“右派”或⑨“ ”。
影响:(1)文艺园地⑩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原因:(1)“文革”后,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①“ ”路线。
2)党总结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需植根于② 。
3)邓小平提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③ 服务,要为社会主义服务; 4)邓小平特别强调坚持贯彻④ 方针; 5)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⑤ 建设。
.表现:(1)出现了以反映“文革”为主题的⑥“ ”“ ”。
(2)出现大量以⑦ 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出现反映⑧ 的戏剧、电影。
.影响: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知识点1 “双百”方针的提出1.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B.百花齐放是针对文学艺术问题而言C.百家争鸣是针对学术问题而言D.在贯彻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2.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主要背景是A.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C.经济迅速发展和文化迫切的要求D.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3.下列作品中属于历史剧的是A.老舍的《茶馆》B.郭沫若的《蔡文姬》C.杨沫的《青春之歌》D.赵树理的《三里湾》4.双百方针提出后,涌现出一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像《青春之歌》等,这最能说明A.“双百”方针使科学研究出现了短暂春天B.“双百”方针使文学理论界活跃C.群众欢迎反映农民和战争题材的作品D.作者能够抓住时代脉搏,迎合群众的口味知识点2 曲折的年代5.爷爷说:那段日子,在电影院里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
第20课_“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

“双百”方针在贯彻 执行中遇到了哪些问 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 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由于一 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 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 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 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 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 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 解决:“文革”结束和改革 开放时期的到来,文学艺术 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 青的极左路线。党总结了社 会主义时期以来科学、文艺 工作的经验教训,“双百” 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11、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安眠药死于医院,死后 被解剖,在体内找发报机 12、老舍 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13、储安平 前光明日报总编、大右派 1966?67? 传跳海自杀或 被红卫兵打死 14、李翠贞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1966 开煤气自杀 15、沈知白 音乐理论家 1968 自杀 16、傅雷 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17、金仲华 老报人、上海市副市长 1968.4.3 在书房上吊自杀 18、陈梦家 新月派诗人、考古学家 1966.9.3 自杀 19、叶以群 文艺理论家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等 1966.8.2 跳楼身亡 20、李立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1967.6.21 服毒身亡
2、目的: 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
科学和文化事业。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提出:
1)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4、含义:2)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具体而言:提倡在文艺科学研究领域, 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 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京 剧 《 海 港 》 剧 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