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37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37张PPT)
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 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 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代
——郭沫若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 ——范文澜
②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③文艺刊物增多
(“难忘的1959年”)
④电影创作步入辉煌时期
6.意义: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绽放
凋零
重生
1949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后
年份
二、遭遇曲折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左” 倾错误 的影响
(2)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 “文革”的影响破坏:把学术问题 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阶 级斗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是 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电影《五朵金花》朵金花》 《青春之歌》为 1959年国庆 35部优秀电影展中的两部.深受人民喜爱.这 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何 在?
《青春之歌》
傅雷, 1927年冬赴法国入巴黎大学文科学习。任中国作家协会上 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等职。翻译外国文学名著33部。六十年 代,以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被法国吸收为巴 尔扎克研究协会会员。“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晨 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
郭和范都是中国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虽然毛泽东 本人在历史分期问题上更倾向于郭沫若一些,但他确实 不好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便认为解决历史问题还是自 由争鸣为好。“百家争鸣”最初是毛泽东就中国历史问 题的研究而提出的。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课件8: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件8: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 1956年之前,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争论混淆了不同性质的 矛盾。
1956年,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确定知识分 子的绝大部分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内容与内涵 百花齐放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 可以自由发展。
内容
百家争鸣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 由争论。
内涵:是指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 的自由、辩论的自由、创作和批评的自由、发表自己意 见的自由。
4.目的、特点
目的 特点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事业 基本性、长期性
5.影响 (1)“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ຫໍສະໝຸດ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2)“双百”方针给文学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
作氛围,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
历 史 剧——郭沫若《蔡文姬》
话 剧——老舍《茶馆》
长篇小说——杨沫《青春之歌》
影视作品
赵树理《三 里 湾》
《五朵金花》
2.提出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 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 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 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正式提出:1956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2.吴晗: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 1968.10.11 狱中自杀 3.翦伯赞: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 4.上官云珠:著名电影演员 1968.11.22 病中跳楼身亡 5.容国团:世界乒乓球男单冠军68.6.20

课件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件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选自北师版
三、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 的极“ 左 ”路线。 (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 民,要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 服务,强调坚持贯彻“双百” 方针,发展我国 科学文化 。 (3)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 五讲 ”“四美”为内容的精神 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探究点二 “双百”方针的意义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中央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 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 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 先进水平而努力。
——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观点的认识。
在文学艺术的发展上实行单一化,且强调革
A
干扰选项 命性不符合“双百”方针的要求
“双百”方针是指导我国文学艺术与科学研 B 干扰选项 究领域的指导方针,与党内思想的统一无关
C
干扰选项 样板戏是“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受严 重破坏的表现
“双百”方针是提倡科学和文艺多种形式健 D 正确选项 康发展的方针,“三不”政策全面体现了这
4.概况 (1)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 问题上“百家争 鸣”。 (2)特点:基本性、长期性。 (3)成就:话剧《 茶馆 》、历史剧《蔡文姬》、长篇小说《青 春之歌》。 (4)影响: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链知识·提素养] 学习思考·文学艺术的繁荣 材料 下图是电影《五朵金花》剧照,这是国庆十周年电影展 览中的一部,此次同时展出了 35 部优秀影片,受到人民欢迎。
了新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符合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③“二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学法导引1、提出的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过程:i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这是一个基本性的也是一个长期性的方针。

3、贯彻情况和成果: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的会议,讨论的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会议开的比较成功。

文学艺术硕果累累,老舍创作话剧《茶馆》,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 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

4、曲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一些优秀作品受到批判。

如,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三月》等。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5、文艺的春天: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6、继续发展: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材料解析“双百”方针的提出1.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材料一〕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

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

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

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

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文学艺术领域:生机勃勃
小说
杨沫
涌现出一大批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
杨沫《青春之歌》封面
小说
梁斌
冀北农民革命为题材
梁斌《红旗谱》封面
小说
柳青 《创业史》
散文
杨朔
《荔枝蜜》
诗歌
贺敬之
话剧《雷雨》:
经典名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 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 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1.背景
(1)社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义建设道路(必 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必要性 (2)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 矛盾 (3)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的 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表现:
①一些正确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批判
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艾青 《蝉的歌》
昆曲 《李慧娘》
电影 《北国江南》 《早春二月》
京剧
红灯记 奇袭白虎团 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
芭蕾舞
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交响乐
3.结果:
①百花凋零; 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 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忠字舞和样板戏是当时人们唯一的娱乐活动
朱时茂、丛珊 主演
电影《牧马人》剧照
电影
主演: 巩俐、姜文
电影《红高粱》剧照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剧照
11.罗广斌: 小说《红岩》作者 1967.2 跳楼自杀 12.田家英: 毛泽东秘书 1966.5.23 在毛 泽东书房走廊上吊死亡 13.饶毓泰: 南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 1968 上吊身亡 14.李广田: 云南大学校长,著名作家。 1968跳河身亡 15.李达: 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 1966.8.24自杀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①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②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③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

养育人文精神重难点: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预习案教材助读: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社会制度的变化,人们的、也发生很大变化;(2)为发挥的作用;(3)1956年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2、提出:3、含义:⑴“百花齐放”:“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⑵“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⑶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的同时也是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4、成果: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三里湾》),大大丰富了。

二、曲折的年代1、原因: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受到伤害;和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艺术的春天1、背景:2、内容:3、结果:四、影响“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放向。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预习自测:1.“双百”方针提出的主要背景是()A.新中国成立B.开始进行三大改造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一五计划顺利完成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A.意识形态、科学技术B.文学艺术、意识形态C.文学艺术、科学学术D.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一: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3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人教新课标历史必修3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文艺工作者下放农村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田汉被批斗
1958年至1964年间,样板戏的前身“京剧现代戏”是当时戏曲改革的一个主要成 果,也是当时文坛的重要收获之一。在1964年前后,江青开始插手“京剧现代 戏”,并将《沙家滨》(《芦荡火种》)、《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有 良好基础的剧作培养成自己手中的“样板”,在“文革”中被捧上了天,作为无 产阶级文艺方向” 结束后,样板戏随着江青政治集团的垮台,受到人们的批判,否定和抛弃。
A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 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人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 闹,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A.出现了《雷锋之歌》、《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 B.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C.《白蛇传》《十五贯》等剧目在戏剧舞台上开始上演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文艺流派争 相引领风骚
3.提出
1956.4,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4.影响及成果:
(1)科技领域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作品:老舍—话剧《茶馆》;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 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等 期刊: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电影:“难忘的1959年”, (2)大大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D
11.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 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 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 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 天工程”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 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 程”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必修3课件:第20课_“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必修3课件:第20课_“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问题
应如何正确认识“双百”方针?
(1)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 “花”一“家”的单调形态。只要是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便 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双百”方针是团结知识分子 和文化人的情感纽带,是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 态自由发展的政策依据。只要符合繁荣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这一 民族的最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促进和体现社会的进步,就应该纳 入先进文化的格局范围。 (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 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 提出来的。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3)“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 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 (4)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 “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 放”。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例题】 “双百”方针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自由”。下列关于“自 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讨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斗争 解析:“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 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 由。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斗争是“左”倾错误的表现。 答案:D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2.贯彻过程中的曲折 (1)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一 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剧《蔡文姬》
五朵金花
1966年,“文革”开始,《人民日报》忽然 刊登了满满一整版的批判文章,标题是《 “梁祝” 是一棵大毒草》,正式宣判了《梁祝》的“死刑”。
“所有的报纸,头版头条,都写着《梁祝》是大 毒草,说工人听了《梁祝》,机器开不动了;农民 听了《梁祝》,锄头举不起来了;解放军听了《梁 祝》,枪杆子打歪掉了。”
3.要正确处理好文艺工作同政治的关系; 4.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第20课 “百花放” “百家争鸣”
பைடு நூலகம்
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
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
《红灯记》
《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
《海港》
1978年6月,文汇报上一个小角落发布了一条 消息:当天晚上8点钟,《梁祝》将开禁播放。这 天晚上,成千上万乐迷或曾经学过小提琴的听众守 候在收音机旁。……2008年,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 思清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拉响《梁祝》; 2008年,北 京特奥会闭幕式Kenny G(被誉为萨克斯王子)用 萨克斯深情演绎《梁祝》;2009年,《梁祝》盛会 拉开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序幕。……音乐人将 2009年称为“梁祝年”
国际大事记
中国大事记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 技革命兴起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 开
1953-1956 年三大改造
1956 年4月 25日《论十大关系》 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
……
思考:“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呢?
话剧《茶馆》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 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 得的经验和教训。
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作品,上海音乐学 院的两位学生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随后在 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演,几乎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人 们被这一优美的旋律深深的打动,此时的它可以说是 美丽绽放。
思考:《梁祝》以及中国文艺为什么在文革以后取得如此成就?
“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新时期文艺工作总方向
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中国文学艺 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1.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创作积极性; 2.中国文艺工作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