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悬架主动控制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合集下载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

浅析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底盘主动悬架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装备。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车辆当前的驾驶状态和路况来主动调节悬架硬度,提升行车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汽车底盘主动悬架控制方法进行一个浅析。

一、主动悬架原理主动悬架是指车辆悬挂系统具备主动调节功能,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身运动状态,再根据实时数据调节悬架系统的工作参数,实现对车身姿态和路面适应性的主动调节。

主动悬架主要包括主动减振和主动悬架控制两部分。

主动减振通过控制减振器的阻尼力来调节车辆的悬挂硬度;主动悬架控制则通过控制空气悬挂元件或电磁阻尼器来实现对车辆悬挂的主动调节。

二、主动悬架控制方法1. 传统悬架控制传统的悬架系统主要通过设置不同的弹簧和减振器来实现对车辆悬挂系统的调节。

这种悬架系统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依靠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路面情况来进行调节,无法实现主动的悬架控制。

因此在高速行驶和复杂路况下,传统悬架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则是通过悬架系统内置的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实时感知车辆的运动状态和路面情况,并根据这些数据来主动调节悬架系统的工作参数。

目前主动悬架系统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控制方法:(1)电子控制电子控制是主动悬架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悬挂系统内置的控制单元收集和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悬架调节算法来控制悬挂系统的工作状态。

在电子控制技术的支持下,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和路况主动调节悬架硬度,提升行车舒适性和稳定性。

(2)气动控制为了实现对悬架系统的精准控制,主动悬架系统还需要配备一套高效的控制算法。

主动悬架控制算法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姿态控制是主动悬架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感知车辆的侧倾角和纵向加速度来调节悬架系统的工作状态,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2)路面适应(3)悬挂硬度调节主动悬架系统在汽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了豪华车和高端车型的标配。

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

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

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
悬架系统是指安装在车辆底盘上的能够支撑和隔离车身与地面之间的结构。

它对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都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悬架系统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有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1. 电子化与智能化: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车辆悬架系统已经开始采用电子控制单元(ECU)进行监测和控制。

这种电子化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车辆行驶条件和驾驶方式自动调整悬架硬度和高度,提供更加舒适和稳定的驾驶体验,并根据需要进行主动悬架调整,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

2. 空气悬架系统的普及:空气悬架系统利用气压来调节悬架的硬度和高度,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可调性。

它可以根据载荷、行驶速度和路况等条件实时调整悬架,提高车辆在不同道路情况下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随着技术的进步,空气悬架系统的制造成本逐渐降低,其在高端车型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普及。

3. 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主动悬架系统通过感应车辆的加速度、车速、转向角等参数,实时调节悬架的硬度和高度,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随着传感技术和控制算法的进步,主动悬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调节能力将进一步提高,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行驶环境。

4. 轻量化与节能环保:随着对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悬架系统也在追求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采用高强度材料、新型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等技术,可以减轻悬
架系统的重量,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减排效果。

总的来说,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电子化、智能化、空气悬架系统的普及、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和轻量化节能环保。

这些趋势将进一步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提升整体的驾驶体验。

车辆主动悬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车辆主动悬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21卷增刊2000年8月 兵工学报A CTA A RM AM EN TA R IIV o l121Supp l1A ug1 2000车辆主动悬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王国丽 顾亮 孙逢春(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摘要 主动悬架能大幅度改善悬架的性能。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车辆主动悬架技术的现状,阐述了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方法,给出了流量控制和压力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并指出了主动悬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车辆;主动悬架;综述中图分类号 TJ81+0.332 车辆行驶时,由路面不平等因素引起振动,影响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甚至影响行驶速度,损坏车辆的零部件和运载的货物。

同时车辆振动也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

车辆减振主要是通过使用车辆悬架系统来完成。

设计或优化设计方法选择,一经选定,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就无法进行调节,因而不能适应车辆参数、运行工况等的复杂多变。

在某个特定工况下按目标优化出的悬架系统,一旦载荷、车速和路况等发生变化,悬架在新的工况下便不再是最优。

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国外在50年代就提出了主动悬架的概念[1]。

主动悬架采用有源或无源可控元件组成一个闭环或开环的控制系统,根据车辆系统的运动状态和外部输入的变化(路面激励或驾驶员方向盘操作)作出反应,主动地调整和产生所需的控制力,使悬架始终处于最佳减振状态。

主动悬架由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组成,执行机构为有源液压系统的主动悬架简称全主动悬架,而无源主动悬架则简称半主动悬架。

半主动悬架由可调弹簧或可调阻尼器构成,与全主动悬架相比,最大优点是工作几乎不消耗发动机的功率,结构简单,造价较低,因此受到广泛重视[2]。

1 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理论和方法111 最优控制由于地面对车辆的激励是一个随机的过程,所以这类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线性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它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提出控制目标和加权系数,再应用控制理论求解所设目标下的最优控制规律。

应用于悬架控制的最优控制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种:传统的线性最优控制(L inear Op ti m al Con tro l)和最优预测控制(P review Con tro l)。

国内外悬架的发展的趋势和技术水平

国内外悬架的发展的趋势和技术水平

国内外悬架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水平一、国内外悬架的发展趋势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悬架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未来国内外悬架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悬架轻量化的追求。

随着汽车对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悬架轻量化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

轻量化的悬架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汽车的整体重量,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悬架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悬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具有更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智能控制功能。

智能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和路况实时调整悬架的硬度和高度,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行驶舒适性。

3. 对悬架安全性能的关注。

悬架是汽车重要的安全零部件之一,未来的悬架系统将更加关注安全性能的提升。

通过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悬架系统可以提高抗疲劳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4. 对悬架动态性能的改进。

未来的悬架系统将更加注重在高速、急转弯、坎坷路面等复杂路况下的动态性能,以提高车辆的操控稳定性和通过性能。

二、国内外悬架技术水平1. 国外悬架技术水平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汽车悬架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高性能的主动悬架系统。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厂商在主动悬架系统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通过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和液压系统,可以实现对悬架的实时调节,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舒适性。

b. 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悬架系统在材料和制造工艺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通过采用先进的合金材料和精密加工工艺,可以提高悬架系统的强度和耐久性。

c. 悬架系统集成化水平高。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悬架系统在集成化水平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可以实现与车辆动力系统、操控系统等其他系统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从而提高整车的性能表现。

2. 国内悬架技术水平在国内,汽车悬架技术水平虽然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也在不断追赶和提高。

汽车电控悬架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汽车电控悬架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汽车电控悬架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
汽车电控悬架系统是机动车悬架的一种新型设备,其能够提高车辆的
悬架灵活性、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使车辆悬架能够更好地满足安全和操纵
的要求。

目前,各种电控悬架系统正在不断改进,同时不断增加功能,未
来更多的新型电子悬架系统将会涌现出来。

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电控悬架
系统的原理,其中包括驱动力源、控制系统、驱动元件、传感器等,然后
简要介绍了目前电控悬架系统中常用的各种设计方法,包括液压电控悬架、电磁悬架等,最后展望了未来电控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悬架和
多级路况感知系统等。

关键词:汽车电控悬架;驱动元件;液压电控;电磁悬架;智能悬架Introduction
The principle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control suspension system
Current Design Methods of Electronic Control Suspension System
2.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 Electro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uses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as the drive element of the。

2024年汽车悬架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汽车悬架市场发展现状

汽车悬架市场发展现状简介汽车悬架是指汽车的底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减少车辆行驶时的震动和颠簸,提供良好的悬挂效果和乘车舒适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悬架市场也在不断壮大和发展。

本文将对汽车悬架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汽车悬架市场规模近年来,全球汽车悬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市场数据统计,2020年汽车悬架市场总规模达到了x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x亿元。

这说明了汽车悬架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市场驱动因素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发展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悬架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升级。

现代汽车悬架系统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材料和工艺,通过电子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适应悬挂和智能调节,提供更好的悬挂效果和驾乘舒适性。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推动了汽车悬架市场的发展。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悬架性能和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汽车悬架能够提供更好的负载能力、更稳定的悬挂效果和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汽车制造商不断研发和改进汽车悬架技术,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汽车悬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博格华纳、赛威尔、杰富特等知名公司。

这些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在汽车悬架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此外,一些新兴的汽车悬架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市场发展趋势悬挂系统的轻量化设计近年来,轻量化是汽车制造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汽车制造商通过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将汽车悬架系统的重量降低,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

这一趋势有利于汽车悬架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商机。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兴起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电动汽车的特点是悬架系统对震动和颠簸的要求更高,这为汽车悬架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扩大,汽车悬架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结论总的来说,汽车悬架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4年悬架系统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悬架系统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悬架系统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悬架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悬架系统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对悬架系统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市场的主要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根据市场调研和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悬架系统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内,随着全球汽车销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悬架系统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主要驱动悬架系统市场需求增长的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增加,驱动了悬架系统市场需求的增长。

•汽车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消费者对于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制造商推出新款车型时通常会对悬架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良,从而刺激市场对悬架系统的需求。

•技术进步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型悬架系统不断涌现,如电子悬架系统和气动悬架系统等。

这些创新技术的引入为市场需求的增长提供了动力。

3. 悬架系统市场细分悬架系统市场根据不同的车型和应用领域进行细分。

主要的细分市场包括:•乘用车悬架系统市场:乘用车是悬架系统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乘用车销量的增加,乘用车悬架系统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商用车悬架系统市场:商用车包括卡车、客车和商务车等。

商用车悬架系统需求的增长主要受到物流行业和运输业的影响。

•高端车悬架系统市场:豪华车和高端车型对悬架系统的要求更高,市场需求也相应增加。

高端车悬架系统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品牌偏好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市场: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4. 市场竞争格局悬架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企业包括:•彼勒(Bilstein):作为悬架系统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彼勒以其产品性能和创新而闻名。

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汽车悬架技术一直是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悬架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方面对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进行浅析。

一、历史汽车悬架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最初汽车只有简单的轴承和弹簧组成的悬挂系统。

到了20世纪初,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对汽车行驶稳定性要求的提高,汽车悬架技术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

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汽车悬架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于是汽车悬架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液压悬架技术开始应用于汽车中,这是汽车悬架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

液压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路况和车速自动调整悬架高度,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从此以后,液压悬架技术成为汽车悬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现状在材料方面,现代汽车悬架技术已经开始采用更轻、更坚固的新型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使得汽车悬架系统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降低,同时又能够满足汽车悬架系统对强度和刚度的要求,提高了汽车的悬架性能。

在结构方面,现代汽车悬架技术也开始采用更加先进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如空气悬挂系统、主动悬架系统等。

空气悬挂系统通过气囊来支撑车身重量,可以根据路况和车速自动调节悬架高度,提高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而主动悬架系统通过电子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路况和车速,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悬架系统,使车身保持平稳状态,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

在控制方面,现代汽车悬架技术也开始引入更加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算法,如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

这些控制系统能够对汽车悬架系统进行精准的控制和调节,使汽车能够适应不同的行驶环境和路况,提高了汽车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现代汽车悬架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技术水平上有了大幅提高,而且在性能表现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现代汽车悬架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汽车的性能、安全和舒适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车辆悬架; 主动悬架; 半主动悬架; 发展现状 【Abstr act】The suspension system is the major vibration reducing mechanism. It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ver the vehicle. The active control on the suspension system coul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active control over the suspension system and finally, to the future of the suspension technologies are advanced. Key wor ds:Vehicle suspension; Active contr ol suspension; Half active contr ol suspension; Development and futur e
( 2) 主动悬架, 采用有源或无源可控元件组成一个闭环或开 环的控制系统, 可根据路面激励后外部输入变化通过执行机构 主动地调整悬架控制力, 使悬架总是处于最佳减振状态。
传统被动悬架的阻尼和刚度参数一般按经验设计或优化设 计方法选择, 一经选定,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就无法进行调节, 因 而 不 能 适 应 车 辆 参 数 、运 行 工 况 等 的 复 杂 多 变 。在 某 个 特 定 工 况 下按目标优化出的悬架系统, 一旦载荷、车速和路况等发生变 化, 悬架在新的工况下便不再是最优。
中图分类号: U46, TP27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车辆行驶时, 由于路面不平、发动机活塞往复运动等因素引 起振动, 影响了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同时由车身振动引起 的噪声也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
悬架系统是车辆减振的主要机构, 悬架系统按控制力可将 其分为:
( 1) 被动 悬 架 , 由 弹 性 元 件 和 不 可 变 参 数 的 减 振 器 组 成 , 只 能在特定工况下达 到 最 优 , 缺 少 对 变 载 荷 、变 车 速 、不 可 预 测 路 况的适应性。
- 200-
文章编号: 1001- 3997( 2007) 10- 0200- 03
机械设计与制造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
第 10 期 2007 年 10 月
基于数字阀的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张志凤 1 王存堂 2 ( 1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机械工程系, 镇江 212003) ( 2 江苏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镇江 212003)
( 2Jiangsu University,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Zhenjiang 212003, China)
!!!!!!!!!!!!!!!!!!!!!!!!!!!!!!!!!!!!!!!!!!!!!!!!!!!!!"
【摘要】介绍了新型数字同步阀工作原理, 根据基于新型数字同步阀的位置同步控制系统, 分析 了开环系统位置同步误差的特性。通过仿真分析了采用模糊控制策略的闭环位置同步精度, 根据仿 真结果, 得出闭环控制时基于新型数字同步阀双缸位置同步系统能达到较高的位置同步精度。
会 便 驱 动 桥 、转 向 系 变 得 复 杂 起 来 。使 用 独 立 悬 架 的 目 的 是 在 坏
路和无路的情说下, 可保证全部车轮与地面的接触, 提高汽车的
行驶稳定性和附着性, 发挥汽车的行驶速度。英国早在 70 年代,
就在“蝎”式轻型坦克上实验了 AP 液压件公司研制的液 力 机 械
主动悬架系统。
尼 桑 公 司 在 90 年 的 InfiniteQ45 轿 车 上 也 装 备 了 液 压 主 动 悬架。
此外, 保时捷, 福特, 奔驰等公司均在其高级轿车上装备有 各自开发的主动悬架系统。2004 年保时捷新车 911 就配备了全 新的主动悬架系统。
在军用车辆方面, 由于越野和高速行驶的需要, 所以使用主 动悬架的愿望更为迫切。
&’
""""""""""""""""""""$
%%%%%%%%%%%%%%%%%%%%%%%%%%%%%%%%%%%%%%%%%%%%%%%%%%%%%$
&&’
""""""""""""""""""""$
&’
- 198-
文章编号: 1001- 3997( 2007) 10- 0198- 02
机械设计与制造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
( 2) 压力控制型, 目前, 日本丰田、日产公司的一些高级车上 装载的系统属于这一类。如图 2( b) , 压力控制阀实际上是由一个 电液比例压力阀( 针阀) 和一个机械式压力伺服滑阀构成, 而油气 缸则是一个具有弹性元件( 气体室) 和阻尼元件的特殊液压缸。
3 主动控制悬架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的汽车行业目前都将全主动、半主动悬架列为重 要的研究目标之一。
无级可调减振器的阻尼调节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 1) 节流孔径调节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减振器阀杆, 连续调节 减振器节流阀的通流面积来改变阻尼。 ( 2) 减 振 器 粘 度 调 节 使 用 粘 度 连 续 可 调 的 电 流 变 液 体 或 磁 流变液体作为减振液, 从而实现阻尼无级变化。 目 前 , 电 流 变 减 振 器 , 在 国 外 已 产 品 问 世 , 如 德 国 Bayer 公 司的商业电流变液与电流变减振器, 美国 Lord 公司的几种电流 变减振器等。
军用 车 辆 的 悬 架 系 统 多 为 独 立 悬 架 系 统( 图 略) , 即 每 个 车 轮单独通过一套悬挂安装于车身或者车桥上, 车桥采用断开式, 中间一段固定于车架或者车身上; 此种悬挂两边车轮受冲击时
互不影响, 而且由于非悬挂质量较轻; 缓冲与减震能力很强, 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坐舒适。
各项指标都优于非独立式悬挂, 但该悬挂结构复杂, 而且还
SUN Jin- hou, SUO Shuang- fu, XIAO Li- y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
【摘要】悬架系统是车辆主要减振机构, 对改变车辆性能有很大作用。悬架系统的主动控制技术 能大大改善悬架系统的作用, 介绍了主动悬架技术以及其发展现状。并对主动悬架系统的发展前景 作了预测分析。
为了克服这个缺陷, 国外在 50 年代就提出了主动悬架的概 念。主动悬架采用有源或无源可控元件组成一个闭环或开环的 控制系统, 根据车辆系统的运动状态和外部输入的变化( 路面激 励或驾驶员方向盘操作) 做出反应, 主动地调整和产生所需的控 制力, 使悬架始终处于最佳减振状态。
主动悬架由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组成, 执行机构为有源液 压系统的主动悬架简称全主动悬架, 而无源主动悬架则简称半 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由可调弹簧或可调阻尼器构成, 与全主动
- 199-
节的悬架。由于改变弹簧刚度在目前只有通过切换空气弹簧或 悬架系统。该系统主要是由三位四通流量阀和双作用油缸等构
油气弹簧来实现。但是由于空气弹簧和油气弹簧组件的高精度 要求及寿命低、成 本 高 等 因 素 , 目 前 , 半 主 动 悬 架 研 究 主 要 集 中 在调节减振器阻尼系数方面。
( a) 流量控制型
Lotus 公 司 与 美 国 陆 军 坦 克 自 动 车 司 令 部 ( TACOM) 和 Teledyne 大陆汽车公司( TCM) 联合 组 成 小 组 在 1992 年 10 月 把
一 种 简 化 的 主 动 悬 架 装 置 安 装 在 Humme“r 蜂 鸟 ”轮 式 车 辆 上 ,
早在 1982 年, Lotus 公司就研制出有源主动悬架系统, 瑞典 Volvo 公司在其车上安装了实验性的 Lotus 主动悬架系统。
丰 田 汽 车 公 司 1986 年 的 Soarer 车 型 采 用 了 能 分 别 对 阻 尼 和刚度进行三级调节的空气悬架。1989 年丰田 Celica 车型上装 置了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油气悬架系统。
第 10 期 2007 年 10 月
&&’ 车辆悬架主动控制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综述
孙晋厚 索双富 肖丽英( 清华大学 精仪系设计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84)
The de ve lopme nt a nd future of ve hicle s us pe ns ion te chnologie s with a utoma tic a ctive control
从阻尼可调减振器作为执行机构的半主动悬架, 通过传感 器检测到路况及行驶状态的变化以及车身加速度等 , 由 ECU 根 据控制策略发出脉冲控制信号, 实现对减振器系数的有级或无 级可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