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7七大手法

合集下载

新QC七大手法

新QC七大手法
2016-1-8 质检部 杨杰 11
KJ法——亲和图法


优点:
从混淆的状态中,采集语言资料,将其 整合以便发现问题; 打破现状,产生新思想; 掌握问题本质,让有关人员明确认识; 团体活动,对每个人的意见都采纳,提高全 员参与意识;
2016-1-8
质检部 杨杰
12
KJ法——亲和图法

培训不够 未追查回复 回复时间长
未定回复时间 部门联 系不够
作业疏忽 报表作业 时间太长
没人专人 送报表
部门距 离太远
资料遗失 未分类
未签收 表格不佳
追踪方式不好
追查表不明确
2016-1-8 质检部 杨杰
关联图法实例3:
睡眠不足 过敏性体质 办公室中很多人感染 经常出入 公共所 流行性傳染 缺乏抵抗力 饮食不正常 缺少运动 外出没有带外套 为何老王感冒 没有注意气象变化 结论: 生活失调 过敏性体质 天气变动很大

2016-1-8
质检部 杨杰
20
关联图法
[原因追求型]:追求结果(问题)的原因,弄清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关系
通 常 用 的 很 多
结果 原因 结果 原因 结果 原因 结果 原因
原因
结果
原因
原因
结果
结果 (问题)
结果 原因
原因
[目的达成型]:追求实现目的(基本目的)的手段,弄清目的和手段的相互关系
手段 目的 手段 目的 手段 目的 手段 目的 手段 目的 手段 目的 手段 目的 手段 目的 手段
质检部 杨杰
32
系统图法——树图法

应用:
方针展开可形成具体的实施策

所有改善问题的展开.

QC新七大手法

QC新七大手法

第二章 关联图
二、适用范围 QA之方针展开与决定。

CWQC导入之推展时。 市场抱怨处理或不良品问题点掌握。 采取预防措施时。 小团队活动的效果性推展。 明确事件的内容和关系时。
第二章 关联图
三、关联图的特点
容易掌握关连关系,而有效的掌握重点。 组员的共识容易形成,并增长见闻。 对要因复杂的情况比其他手法,更易处理要 因关连关系。 表现形式不受拘束,图形可自由书写,有助 于因素之间的连接和转换。 不同成员图形呈现不同面貌,但结论应很相 近。
第一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的产生及概述
二、品管新七大手法浅说


品管新七大手法是指:亲和图(也称KJ法)、关 联图、系统图、过程决定计划图(PDPC法)、矩阵图、 矩阵数据解析法、箭线图七种。 1. 关联图:把与现象和问题有关系的各种因素串联起 来 2. 系统图:将要实现的目的展开寻找最恰当的方法。 3. 亲和图:将资料或信息分类归纳,理顺关系 4.矩阵图:找出众因素之间关系和相关程度的大小。 5.过程决策程序图法(PDPC法):如何做一个完整 的计划 6. 箭线图:对事件做好进程及计划管理 7. 矩阵数据解析法:对多个变动且复杂的因素进行解 析
第二章 关联图
六、判别方法 箭头只进不出是问题 箭头只出不进是主因 箭头有进有出是中间因素
做主因
问题
主要因素
中间因素
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是关键中间因素也可
第二章 关联图
七、关联图实例 实例1:
很多人感染 流行性传染 缺少运动 常出入公共场 所 老王为何感冒? 饮食不正常 工作劳累 睡眠不足
品管新七大手法
学习提纲
第一章:品管新新七大手法的产生过程及概

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之一分层法
1. 分层法 定义:分层法也叫层别法,就是将收集到的大 量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分层,以便分析不良 的原因,找到提高品质的有效方法. 分层的方法,可按
①人员:按不同班组分层 ②原物料:按不同供应商分层 ③ 产品:按不同产品分层 ④机器: 按不同机器分层 ⑤批别:按不同时期生产的产品分层
如X轴与Y轴。 3.将相应的两个变量,以点的形式标在坐标系上。 4.计入图名、制作者、制定时间等项目。 5.判读散布图的相关程度。
七Hale Waihona Puke 手法之七控制图7、控制图:(又称管制图)
A 控制图:判别生产工序过 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的手法

七大手法之七控制图
常规控制图:
类别 计 量 值 控 制 图 名称 平均值-极差图 控制图符号 适用埸合 适用于产品批量大,且稳定、 正常的样本较小(样本量<9 )工序 (同上)易于车间工人使用 样本量较大,数据通常由计算 机实时处理 因各种原因(时间、费用等) 每次只能得到一个数据或希望 尽快发现并消除异常因素。 样本数量相等 样本数量可以不等 样本数量相等 样本数量不等
七大手法之二排列图
如:某部门上月生产的产品统计,总的不合格数分类整 理如下表:
序 号 1 2 3 4 5 6 不良项 破损 变形 刮痕 尺寸不良 其它 合计 不良数( 件) 195 90 65 45 19 414 占不良品比 例(%) 47.1 21.7 15.8 10.9 4.5 100.0 累计比例( %) 47.1 68.8 84.6 95.5 100.0
由表可知,最大值L=5.63 最小值S=5.57 全距R=5.63-5.57=0.06 组数设定为7组 组距C=0.06÷7=0.01 第一组的下组界=5.57-0.005=5.565 第一组的上组界 =5.565+0.01=5.575

新QC品管七大手法

新QC品管七大手法
順富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新QC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
23
QA資料 資料
系統圖法的製作步驟
NQC7與QC7的關連圖
今 後 期 待 的 技 法
N7與Q7之關聯圖 (此後要用的技法) Plan1.混雜的整理與問題的設定
親和圖法 (依情念) 關聯圖法 (依邏輯)
以往的QC 技法
特 性 要 因 圖
Plan2.手段上的展開
矩陣圖法 (了解目的與 手段的關係) 系統圖法 (將目的向手段的目的 、手段的系列展開)
欲邁入新市場時
3. 針對以往不太注意的 而從新的角度來重新評佑時 針對以往不太注意的,而從新的角度來重新評佑時 而從新的角度來重新評佑時. 4. 獲取部屬的心聲 并教育部屬 貫徹公司方針 獲取部屬的心聲,并教育部屬 貫徹公司方針. 并教育部屬,貫徹公司方針
順富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新QC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
新QC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
21
QA資料 資料
பைடு நூலகம்
系統圖的分類
系統圖的分類: 系統圖的分類
系統一般可分為兩种,一种是對策展開型系統圖,另 一种是構成要素展開型系統圖. ● 對策展開型系統圖:顯示目的與手段的相關性,將達 成目的的 所有手段均寫出,具體地表現達成目的的可能 對策,並依據對策展開的手法做對策的第一次,第二次, 第三次…第n次展開. ● 構成要素展開型系統圖:將改善的對策與其內容之 間的相關性顯示出來,能夠讓人們了解構成改善對策的 事物是甚麼?並依構成要素展開的方式,做第一次,第二 次,…第n次的展開,例如:為了探詢人事部門的機能,或業 務活動的內容架構為何?
具體的表達完整意思,盡可能不要抽象化 ●不要將二個以上的意思或事件合而為一,應分開表達.

QC七大手法(QC新7大工具)

QC七大手法(QC新7大工具)

关连图一.关连图的简要说明关连图就是把现象与问题有关系的各种因素串联起来的图形。

通过关连图可以找出与此问题有关系的一切要图,从而进一步抓住重点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

二.关联图法的应用1.QA之方针展开与决定。

2.CWQC导入之推展时。

3.市场抱怨处理或不良品问题点掌握。

4.采取预防措施时。

5.小团队活动的效果性推展。

6.明确事件的内容和关系时。

三.关联图的特点1.容易掌握关连关系,而有效的掌握重点。

2.组员的共识容易形成,并增长见闻。

3.对要因复杂的比其他手法,更易处理要因关连关系。

4.表现形式不受拘束,图形可自由书写。

5.不同成员图形呈现不同面貌,但结论应很相近。

四.关联图法制作步骤1.决定主题,并依主题决定动作成员。

2.列举原因,预先由主席定义主题,并要求成员预先思考,收集资料。

3.整理卡片。

4.集群组合,以推理将因果关系相近之卡片加以归类。

5.以箭头联结原因结果,尽量以为什么发问,回答寻找因果关系。

6.检讨整体的内容,可以再三修正,并将主题放于中间。

7.粘贴卡片,画箭头。

8.明确重点、将重要原因加以着色。

9.写出结论、作总结。

系统图(树图)对策型系统图和原因型系统图一.系统图的简要说明当某一目的较难达成,一时又想不出较好的方法,或当某一结果令人失望,却又找不到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应用品管新七大手法之一的系统图,通过系统图,你一定会豁然开朗,原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找不到原因的问题找到了原因之所在。

系统图就是为了达成目标或解决问题,以[目的——方法]或[结果—原因]层层展开分析,以寻找最恰当的方法和最根本的原因。

系统图目前在企业界被广泛应用。

系统图(也称树图)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策型系统图,另一种是原因型系统图。

1.对策型系统图:以[目的—方法]方式展开,例如问题是“如何提升品质”,则开始发问“如何达成此目的,方法有哪些?”经研究发现有——推行零缺点运动、推行品质绩效奖励制度等。

(以上为一次方法);“推行零缺点运动有哪些方法?”(二次方法);后续同样就每项二次方法换成目的,展开成三次方法,最后建立对策系统图。

QC七大手法CLQA-014

QC七大手法CLQA-014

QC七大手法一.層別法﹕1.層別法是所有手法中最基本的概念﹐亦即將多種多樣的資料﹐因應目的的需要分類成不同的類別﹐使之方便以后的分析。

2.一般的工廠所做的層別通常為空間別﹐如﹕作業員﹕不同班組別。

機器﹕不同機器別。

原料﹑零件﹕不同供給感廠家。

作業條件﹕不同的溫度﹑壓力﹑濕度﹑作業場所。

產品﹕不同產品別。

不同批別﹕不同時間生產的產品。

3.用途﹕主要是一種系統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當復雜的資料進行處理﹐就得懂得如何把這些資料加以有系統有目的加以分門別類的歸納及統計。

二.柏拉圖法﹕1.定義:是根據歸集的數據﹐以不良原因﹑不良狀況發生的現象﹐有系統地加以項目別(層別)分類﹐計算出各項目別所產生的數據(如不良率﹑損失金額)及所占的比例﹐再依照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

2.在工廠或辦公室里﹐把低效率﹑缺點﹑制品不良等損失按其原因別或現象別﹐也可換算成損失金額來表示﹐以金額順序大小排列﹐對占金額的80%以上的項目加以追究處理﹐這就是所謂的柏拉圖分析。

3.柏拉圖分析的步驟﹕(1)將要處置的事﹐以狀況(現象)或原因加以層別.(2)縱軸雖可以表示件數﹐但最好以金額表示比較強烈。

(3)決定搜集資料的期間﹐自何時至何時﹐作為柏拉圖資料的依據﹐期間盡可能定期。

(4)各項目依照合計之大小順位自左至右排列在橫軸上。

(5)繪上柱狀圖。

(6)連接累積曲線。

4.用途﹕提供了我們在沒法面面俱到的狀況下﹐去重要的事情﹑關鍵的事情﹐而這些重要的事情又不是靠直覺判斷得來的﹐而是有數據依據的﹐并用圖形來加強表示。

三.特性要因圖法﹕1.定義﹕就是將造成某項結果的眾多原因﹐以系統的方式圖解之﹐亦即以圖來表達結果(特性)與原因(要因)之間的關系。

因其形狀像魚骨﹐又稱魚骨圖或石川圖。

四.散布圖﹕1.定義﹕用來表示一組成對的數據之間是否有相關性﹐這種成對的數據或許是特性—要因﹑特性—特性﹑要因—要因的關系。

2.分類﹕正相關﹔負相關﹔不相關﹔弱正相關﹔弱負相關﹔3.步驟﹕(1)收集數據(至少30組以上)。

品质统计七大手法

品质统计七大手法

品质统计七大手法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品质统计七大手法品质统计方法是工厂品质管理过程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手法。

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以用来证实产品生产过程能力及产品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

其作用在应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防止不合格品产生.品质问题的分析.查找原因.确定产品和过程的限定值,预测.验证并测量和评定产品质量特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选择适宜的统计方法,下述即常用的统计方法及其应用。

一. 图示法(直方图.制程流程图.散布图.柏拉图.因果图等)主要用于进行问题诊断,并据此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统计诊断二. 统计控制图(X –控制图等)主要用于监控产品的生产和测量过程。

三. 试验设计主要用于确定变量对过程和产品性能有显着影响。

四. 建立量化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主要用于生产过程运作的条件和产品设计发生变化时,对产品和过程的特性进行分析。

五. 进行变量分析对各变量构成进行评估.似务变量占总体变量的比例,作为最佳的质量改进机会的依据。

为控制图.产品特性的确定和产品的放行设计抽样方案。

六. 抽样计划工厂质量管理如果能充分运用各种统计手法,将在各方面受益,并表现在:1.发现品质管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品质改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2.查找形成品不良的因素,使品质追溯有据可依﹔3.验证品质控制方法有效性。

以下介绍品管七大手法1.直方图2.柏拉图3.因果图法(鱼刺图)4.层别法5.控制图6.检查表7.推移图2.统计技术的应用一直方图直方图有称柱状图,是将囤积数据汇总.分组,并将每组数据绘成柱状图,依统计数据的分布形状,进行产品生产过程.品质状态及管制能力的分析。

运用直方图进行分析的步骤为1.数据统计将同一类型和相近似的现象归纳在一起,以分析该类现象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程度。

2.将统计数据分组.确定组数是直方图分析中的重要步骤,将统计的样本总数进行合理分组便于观察数据分布情况,合理的组数鱼样本总数的关系通常为:(见右下表)3.计算全距.组距.组界.中心值:差,即2.组距代号为,组距(h )=R /组数,组距通常选整﹔3.确定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 -测量值的最小位数/2测量值的最小位数一般是1或最小一组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4.确定中心值各组界之间的中心值,也称中值。

质量控制七大手法

质量控制七大手法

数据数 80~100 100~250 250以上
组数 6~10 7~12 10~20
Page 13
直方图—常见形态
正常型
8 6 4 2 0
锯齿型
这种情形大多数情况是指左图的方法或 者数据收集方法不对所产生的。
Page 14
直方图—常见形态
绝壁型
要检查在技术上是否可以接受,比如是否 为工具的松动或者磨损造成了这种情况。
Page 6
➢ 根据不同类别收集数据,如部门、人员、设备、地点等,按照他们共同的特征 加以分类,并进行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
➢ 即以个别原因为主,分别统计分析。
Page 7
层别法—案例
品质不良图
支 30 出 金 20 額
10
100% 80%
5
1
2
3
4
5
6
0
Page 8
➢ 1897年,意大利学者Vilfredo Pareto (1848-1923)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发现绝大多数财富掌 握在少数人手里,成为“柏拉法则”(80/20法则)。
Page 26
管制图--方法
步骤 1: 挑选适当的控制变量 步骤 2: 挑选数据收集点(注:如果变量不能直接测量,可确定一个替代物) 步骤 3: 选择控制图类型 步骤 4: 确立合理分组的基础 步骤 5: 确定适当的样本大小和抽样频次 步骤 6: 确定量测方法/标准
Page 27
管制图--方法
步骤 7:确定量具能力 步骤 8: 进行初始能力研究以建立试验的控制边界 步骤 9: 建立收集和勾画数据的格式 步骤 10: 开发收集,勾画,分析数据并依之行动的程序 步骤 11: 培训人员 步骤 12: 规范制图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一、检查表
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
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
①确定检查对象;
②制定检查表;
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
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
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
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
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

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
①确定研究的主题;
②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
③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
④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
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
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
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
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
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
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
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
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
①降低不良的依据;
②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③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3、实施步骤
①收集数据,用层别法分类,计算各层别项目占整体项目的百分数;
②把分好类的数据进行汇总,由多到少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数;
③绘制横轴和纵轴刻度;
④绘制柱状图;
⑤绘制累积曲线;
⑥记录必要事项
⑦分析柏拉图
要点:A柏拉图有两个纵坐标,左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右侧纵坐标一般表示数量或金额的累积百分数;B柏拉图的横坐标一般表示检查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C绘制柏拉图时,按各项目数量或金额出现的频数,对应左侧纵坐标画出直方形,将各项目出现的累计频率,对应右侧纵坐标描出点子,并将这些点子按顺序连接成线。

4、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柏拉图要留存,把改善前与改善后的柏拉图排在一起,可以评估出改善效果;
②分析柏拉图只要抓住前面的2~3项九可以了;
③柏拉图的分类项目不要定得太少,5~9项教合适,如果分类项目太多,超过9项,可划入其它,如果分类项目太少,少于4项,做柏拉图无实际意义;
④作成的柏拉图如果发现各项目分配比例差不多时,柏拉图就失去意义,与柏拉图法则不符,应从其它角度收集数据再作分析;
⑤柏拉图是管理改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如果数据项别已经清楚者,则无需浪费时间制作柏拉图;
⑥其它项目如果大于前面几项,则必须加以分析层别,检讨其中是否有原因;
⑦柏拉图分析主要目的是从获得情报显示问题重点而采取对策,但如果第一位的项目依靠现有条件很难解决时,或者即使解决但花费很大,得不偿失,那么可以避开第一位项目,而从第二位项目着手。

四、因果图
所谓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主要用于分析品质特性与影响品质特性的可能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把握现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是一种用于分析品质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

又称为鱼骨图。

1、分类
1)追求原因型:在于追求问题的原因,并寻找其影响,以因果图表示结果(特性)与原因(要因)间的关系;
2)追求对策型:追求问题点如何防止、目标如何达成,并以因果图表示期望效果与对策的关系。

2、实施步骤
①成立因果图分析小组,3~6人为好,最好是各部门的代表;
②确定问题点;
③画出干线主骨、中骨、小骨及确定重大原因(一般从5M1E即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
法Method、测Measure、环Environment六个方面全面找出原因);
④与会人员热烈讨论,依据重大原因进行分析,找到中原因或小原因,绘至因果图中;
⑤因果图小组要形成共识,把最可能是问题根源的项目用红笔或特殊记号标识;
⑥记入必要事项
3、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①确定原因要集合全员的知识与经验,集思广益,以免疏漏;
②原因解析愈细愈好,愈细则更能找出关键原因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有多少品质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
④如果分析出来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说明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要想改进有效果,原因必须要细分,直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⑤在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每个因素的主要性;
⑥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5W2H的方法逐项列出,绘制因果图时,重点先放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原因、结果”,分析后要提出对策时则放在“如何才能解决”;
Why——为何要做?(对象)
What——做什么?(目的)
Where——在哪里做?(场所)
When——什么时候做?(顺序)
Who——谁来做?(人)
How——用什么方法做?(手段)
How much——花费多少?(费用)
⑦因果图应以现场所发生的问题来考虑;
⑧因果图绘制后,要形成共识再决定要因,并用红笔或特殊记号标出;
⑨因果图使用时要不断加以改进。

五、散布图
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描绘在X-Y轴坐标系上,以掌握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这种图形叫做“散布图”,也称为“相关图”。

六、直方图
直方图是针对某产品或过程的特性值,利用常态分布(也叫正态分布)的原理,把50个以上的数据进行分组,并算出每组出现的次数,再用类似的直方图形描绘在横轴上。

1、实施步骤
1)收集同一类型的数据;
2)计算极差(全距)R=Xmax-Xmin;
3)设定组数K:K=1+3.23logN
数据总数50~100 100~250 250以上
组数6~10 7~12 10~20
4)确定测量最小单位,即小数位数为n时,最小单位为10-n;
5)计算组距h,组距h=极差R/组数K;
6)求出各组的上、下限值
第一组下限值=X¬¬min-测量最小单位10-n/2
第二组下限值(第一组上限值)=第一组下限值+组距h;
7)计算各组的中心值,组中心值=(组下限值+组上限值)/2;
8)制作频数表;
9)按频数表画出直方图。

2、直方图的常见形态与判定
1)正常型:是正态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过程正常;
2)缺齿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3)偏态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4)离岛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5)高原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6)双峰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7)不规则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七、控制图
品管新七大手法
☆关联图
☆系统图
☆亲和图
☆矩阵图
☆PDPC法(过程决策方法)
☆箭条图
☆数据矩阵解析法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职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能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人,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的效率.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上的一个永恒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以上八大质量管理原则形成了质量管理体标准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