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的十个错误方式

服药的十个错误方式
服药的十个错误方式

服药的十个错误方式

错误一:一日三餐服药

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你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错!“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地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错误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错误四: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

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明,否则不要这么做。

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为了加速产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错误五:用饮料送药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药。因为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但以下特殊情况反而有助于发挥药效: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

热姜汤: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

热米粥: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

错误六:对着瓶口喝药。

直接拿着药瓶口服,口腔的脏物会遗留在瓶口而滋生病菌。

错误七: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抑郁症的症状得不到控制不一定是药物疗效不好或个体差异,而是在服用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同时又服用了抗过敏药。

错误八:喝水过多

服药后喝水过多不行,因为这样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

缓解咳嗽,所以,建议喝完糖浆5分钟内不要喝水。

错误九:服药后马上运动

和吃饭后一样,服药后也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分钟~60分钟才能被胃肠溶解吸收、发挥作用,期间需要足够的血液参与循环。而马上运动会导致胃肠等脏器血液供应不足,药物的吸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错误十: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禁忌

不是只有中药才讲究饮食禁忌,西药也是一样。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以下提供了一些常用药物服用期间的饮食禁忌:

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服用期间忌喝西柚汁、忌吃含盐高的食品。

缓解头疼药:服用期间忌饮酒。

抗抑郁药、痢特灵、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忌吃奶酪、香蕉、油梨、豆浆、啤酒等含酪胺较多的食物。

常见的正确服药方法

常用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 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自身健康,保持世代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不仅要研制更多更有效的药物,而且应当合理使用现有的药物。合理用药的四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其中的“适当”即包含了适当的药品、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给药时间和适当的给药方式。药师应掌握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病人用药教育的质量和药学服务水平。在临床工作实践中经常听到有病人问我们药师:该药怎么吃,饭前还是饭后,早上还是晚上,要注意哪些等。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阐述如下。 用药次数 大多数药品是每日服3次,即每间隔6~8小时服用1次,以使血药浓度保持平稳。在体内吸收快的药品,给药次数应略予增加,如某些抗生素以每日服用4次为佳;有些长效药品或缓释制剂每天服用一次或两次;有些药品毒性较大,须限制性给药。 一日一次给药何时服用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可达最佳疗效,并可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例如:铁剂宜傍晚给药。因为铁剂的吸收有明显的昼夜节律。阿司匹林早晨服药的生物利用度较晚间服药者高。异烟肼晚间顿服较早上顿服抗结核效果好。抗抑郁剂一般早晨给药。H2受体拮抗剂雷达尼替丁、西米替丁、法莫替丁等若一日一次给药,宜晚间给药。因为胃液pH和分泌量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有昼夜节律性,在午夜到清晨之间合成最旺盛,故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宜在晚间给药。培哚普利、比索洛尔、非洛地平、赖诺普利、引达帕胺片宜晨服。因为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作时间多为清晨和上午。奥美拉唑晚间给药的疗效优于早晨给药,且副作用更低。糖皮质激素在8:00 一次给予,对脑下垂体促皮质激素释放的抑制程度最弱。氢氯噻嗪于早晨服药可使排出的Na+/K+值增大,减少副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22:00服用依那普利较在10:00服用时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服用时间 一、需空腹服用的药物有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由于食物能降低胃排空速率,增加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可使溶出较快或对酸不稳定的药物分解破坏增多。食物的存在可吸附水分,增加肠道内容物的粘度,妨碍药物向胃肠道壁的扩散,使药物吸收减慢和减少。须空腹服用的药物: 1,阿替洛尔、对乙酰氨基酚、卡托普利、硝酸异山梨酯、地尔硫卓、胰激肽释放酶、索他洛尔、利福喷丁、利福平、异烟肼、洛美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左甲状腺素(至少于早餐前30分钟)机理: 药动学机制;进食显著减少这些药物的吸收.2,瑞格列奈、多潘立酮、西沙比利、枸櫞酸铋钾、胶态次枸櫞酸铋、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胰酶、33%硫酸镁溶液(若出现胃肠道症状则进食时服用)机理:药效学要求. 二、宜餐中或餐后既服的药物因为进食能显著增加有些药物的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与食物同服还能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促进胆汁的分泌,其中胆酸是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增加难溶性(尤其是脂溶性)药物的溶解。 1,舍曲林、酒石酸美托洛尔、普萘洛尔、螺内酯、普罗帕酮、美西律、尼群地平、非诺贝特、氨苯蝶啶、酮康唑、氯雷他定、头孢呋辛酯、伊曲康唑、更昔洛韦、阿苯达唑、异维A酸、他克莫司、特比萘芬药动学机制:进食能显著增加这些药物的吸收,提高其

十种常见的服药禁忌

十大错误服药方法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发生。以下就是最常见的十大错误服药方法。 一、随一日三餐服药 药品说明书上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而“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如果你刚吃进一堆零食,那此时即使是在“饭前”,也不等于“空腹”。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 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三、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干吞药一方面可能损伤食道,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 四、掰碎水溶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被药片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嘱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不过如果是中成药,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可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五、用饮料送药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开水送服。牛奶、果汁、茶水、可乐、咖啡、酒精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 1、牛奶不宜和肠溶剂同服 有些药物不会在胃中溶解,而只在肠道中溶解,被称为肠溶剂。这是因为肠溶剂的表面有一层包衣,能够抵抗胃的酸性环境,而溶于碱性环境。当牛奶和肠溶剂一起服用时,由于牛奶中和了胃酸而使其成为中性环境,使得肠溶剂在胃内被中和、溶解掉,从而失去疗效。绿茶不宜和铁剂同服绿茶和铁剂同服时,绿茶中的单宁酸会吸附铁,且抑制柠檬酸铁的吸收,从而降低药效。解热镇痛药不宜和可乐等碳酸饮料同服可乐等碳酸饮料的pH 值介于2.5~4.2之间,属于酸性饮料,而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碱性环境中容易溶解。可乐与阿司匹林同服时,会抑制药物的溶解、吸收,延缓效果出现。 2、对着瓶口喝药 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喝糖浆或合剂。这样做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入的药量,要么达不到药效,要么服用过量而增大副作用。 六、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例如,服用避孕药的同时如果服用了抗结核药物或防止脑溢血的药物,就可能导致避孕药失效。如果你怀疑自己正在或即将服用的几种药物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一定要主动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但不可自行随意停药或换药。

冬虫夏草四种错误服用方法

冬虫夏草四种错误服用方法 冬虫夏草是我们熟知的名贵中药材,它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有很好的滋补效果,但是很多人都不懂的怎么吃冬虫夏草,服用方法错误就会大大降低它的功效,那么,冬虫夏草怎么吃最好呢? 冬虫夏草是虫还是草?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形态奇特,似虫似草。其实它并非“草”,而是蝙蝠蛾科昆虫的幼虫经真菌寄生僵化而成的复合体。虫草生长过程颇为有趣:蝙蝠蛾所产卵孵化出幼虫,在秋末冬初,该幼虫正准备潜入地下过冬时,却被一种叫虫草菌的真菌感染。次年春天,从幼虫头部长出细短棒状的子座,并不断向地面伸出。夏至前后,子座会像“小草”一样露出尚未融化的雪面,把虫体连同子座一起掘出即是“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非常名贵的滋补中药材,被誉为“中药之王”,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调节性功能、保护肝脏以及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功效。但对于这样珍贵的中药材很多人不会服用,要知道服用的方法不正确是会影响疗效的。 冬虫夏草错误服用方法 1、泡药酒吸收率较低 泡药酒,将冬虫夏草放入白酒或黄酒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饮用。冬虫夏草的活性成分只有4%溶于乙醇, 如果泡酒,真是太浪费了。 2、泡水喝吸收率低 首先卫生不能保证,因为冬虫夏草表面会附着很多寄生虫、真菌孢子,把这些东西吃下肚,会影响人体健康,只有经过先进的消毒技术处理,才能真正保证卫生。而且冬虫夏草跟茶叶、西洋参、枸杞等不同,后者均为植物,而冬虫夏草属于昆虫动物和真菌的混合体,很多有效物质属于大分子,很难溶解。 3、磨成粉喝吸收率不高 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喜欢把冬虫夏草磨成粉末,然后冲水服用,这也是不卫生的,而物理粉碎对冬虫夏草的物质结构没有实质性地改变,所以吸收效果不佳。 4、水煎服吸收率一般

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

常见的错误服药方法 在我国,据统计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更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这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大错误服药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1.患者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药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效越来越强,口感越来越好,形状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可说明书上对服用方法一项的介绍却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是那8个字:“一次×片,一日×次”,或者再加上一句:“饭前服用”。和有关副作用的介绍比起来就简略多了。其实,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用药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 2.服药期间不注意饮 不是只有中药才讲究饮食禁忌,西药也是一样。服药期间不合理的饮食会降低药效,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以下提供了一些常用药物服用期间的饮食禁忌 ●降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服用期间忌喝西柚汁、忌吃含盐高的食品。因为西柚汁中的柚皮素可以影响肝脏中某些酶的作用,而这种酶恰与降血压和抗心绞痛药物的代谢有关。以治疗心绞痛药物费乐的平为例,一杯西柚汁就能让体内的血药浓度上升134%,相当于服了2倍多的药,明显过量,大大增加副作用。而食盐则会引起血压升高,降低降压药的疗效,同时加重心绞痛的程度。 ●治疗头疼药:服用期间忌饮酒。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氧化成乙酸代谢掉。而此类药物会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导致体内乙醛蓄积,加重头痛症状。同时,酒精还易让人昏昏欲睡,会与这类药物中大都含有的巴比妥成分的药效重叠。 ●抗抑郁药、痢特灵、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忌吃奶酪、香蕉、油梨、豆浆、啤酒等含酪胺较多的食物。抗抑郁药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体内的单氨氧化酶(MAO)。但这种MAO抑制剂容易与酪胺发生反应,产生去甲肾上腺素,聚集过多将使血压异常升高,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等不良症状,而且抗抑郁的目的也无法完成。痢特灵、有些抗结核药(如雷米封等)和抗肿瘤药(如甲基苄肼等)中也都含有MAO抑制剂,碰到含有酪胺的食品,都容易出现麻烦。 ●苦味健胃药、助消化药、中药:忌吃糖或甜食。因为苦味健胃药和助消化药主要通过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分泌唾液、胃液等消化液,以达到助消化、促

实例分析儿科用药的五大常见错误

实例分析儿科用药的五大常见错误 临床上,儿科及新生儿患者用药时容易产生五大常见错误,现介绍如下: 一、处方给药途径错误 典型案例 患儿,男,1个月, 主诉:鼻出血1天。 查体:鼻衄,四肢淤点淤斑。 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100 s,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100 s。 诊为:维生素K缺乏。 医生给予静脉注射维生素K1治疗。患儿用药1分钟后出现气促、喘憋,15分钟后出现红色皮疹。停药后,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消失。 分析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提示,本品一般应采用肌内和皮下注射的给药途径,特殊情况下患者可使用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 mg/min;静注过快(超过5 mg/min)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病例报告分析显示,95.3%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为静脉途径给药。结合本例情况应属于错误的给药途径。 建议 1.学习掌握药品知识。 医师对药物知识(尤其是用法用量、禁忌及适应证、注意事项等)的不完全掌握,可能导致处方错误。 2.完善并加强电子处方系统建设。

医院应设有电子处方集、患者特殊信息警示等处方决策支持系统。系统的帮助和提示信息可减少此类差错发生。 3.药师加强处方审核工作,在审方环节拦截此类错误。 二、处方适应证错误 典型案例 患儿,男,2岁, 主诉:呕吐2天,腹泻1天。 病史:患儿先吐后泻,大便呈蛋花汤样,无脓血,无腥臭味,约10次/天。 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24次/分,腹软无触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6.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51.9%,大便示轮状病毒阳性。 诊为:秋季腹泻。医师给予头孢孟多酯钠抗感染治疗。 分析儿童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除非患者有细菌感染的指征,不应使用抗菌药物。从病历提供的信息看,并未找到细菌感染的依据,但医师使用头孢孟多酯钠静点抗感染。结合本例情况,认为属于违反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的处方错误。 建议 1.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法规和指导原则培训。 本案例既可能是属于规则基的错误,也可能是属于知识基的错误。但无论基于哪种类型的错误,都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减少此类错误的发生。 2.在电子处方系统中建立“防火墙”。 防范上述错误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在电子处方系统建立“防火墙”,在医师开具相关药品时提示

儿童错误用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

药店经典培训教材:儿童错误用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 作者:王晓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 用药错误(MedicationError,ME),《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将其定义为:合格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不当。可见,用药错误可发生在医疗行为的任何环节,并且,不管该错误是否导致不良后果,一旦行为发生即可判定为用药错误。 与成人患者一样,儿童用药错误也可发生在处方、转抄、调剂、给药等多个环节。但由于儿童在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成人不尽相同、儿科医疗服务不足、儿童专用药稀缺、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严重不足、儿科用药“成人化”及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等原因,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发生用药错误。 给药剂量错误 剂量计算错误 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环节,需熟悉本专业儿童常用药物的用法用量,能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来准确地计算给药剂量。不正确的年龄计算方式如“虚岁”,不规范的体重单位如“斤”等均易导致剂量计算错误。另外,需要注意超重儿童按体重计算给药剂量时可能超过儿童用量上限,造成超剂量给药。 例如,一名10岁患儿,体重70kg,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医师处方头孢氨苄25——50mg/(kg?d),按体重计算即为600mg/次,一日4次。由于患儿超重,按体重计算出的一次用量已超过成人剂量(500mg/次)。药师审方时发现,拦截了该处方并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修改给药剂量,未造成不良事件。 处方书写错误 医师处方试要确保医嘱书写清楚,不使用不规范、不明确的缩写,例如,应写“每天一次”而不是“q?d”,后者可能被误认为“q?i?d”(一天四次),或被误认为“0?d”(右眼)。 使用规范的药物剂量单位如“mg”,而不写剂型单位如“片”或“瓶”.在小数表达时,使用引导零如“0.5ml”,而不使用末尾零如“5.0ml”,因为有可能误读导致 10倍的过量用药。“units”(单位)应拼写出全名,例如,10单位胰岛素,不缩写成“10u”,后者可能被误看为“100”。 给药剂量错误 医师处方正确,药师调配无误,依然可能发生实际给药剂量与医嘱不符的用药错误,为给药剂量错误。 由于市售药品缺乏适宜儿童规格,儿童用药常需要一次甚至多次稀释,稀释药品所涉及的计算和注射器精确量取,是发生用药错误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注射剂复配和给药过程中,护士可能出现剂量计算错误、注射液量取错误、给药速度错误等。一项研究收集了配制后注射器药液并测定其中药液浓度,发现7%的注射器药物浓度超出规定浓度50%.此外,依从性差,据服、漏服或擅自加大剂量,也属于给药剂量错误。 例如,一名1岁5个月“川崎病”患儿,医师处方阿司匹林泡腾片40mg,每日一次。药师常规交代将阿司匹林泡腾片0.1g/片溶入50ml水,一次服用20ml.但给药过程中,因患儿不配合,母亲每次喂药不足5ml,实际给药剂量不足医嘱剂量的1/4,病情控制不理想。 给药品种错误 给药品种错误,意即给予患儿与治疗无关或不适宜的药物,包括儿童禁用的药物、患儿疾病症状与药物适应证不符的药物、医生处方时错开缩写名相同的药物或错误品规的药物、药师调配错误药品、护士或者监护人给药品种错误等。 一品多规药品、缩写名相同的药品易发生给药品种错误因儿童期包含从新生儿到18岁青少年,临床用药需要“一品多规”。例如,阿司匹林有50mg普通片、25mg及100mg肠溶片和500mg泡腾片等多种制剂规格,医师检索药品目录开具处方,或药师调剂发药时,若不仔细辨别,极易发生品种错误。医师采用电子医嘱系统开具处方时,一般将药品名称拼音首字母设为检索词,有的医疗机构通用名和商品名同时开放。如二甲双胍片的检索词可为“EJSG”或“GHZ”。某医院曾出现因药品缩写名相同,

10种服药禁忌

10种服药禁忌 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以下就是上镜率最高的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 “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 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

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的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 ●空腹 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 ●饱腹 青霉素V钾、阿司匹林、安定、复方新诺明、磺胺吡啶、环丙沙星、扑尔敏、帮助消化的胃蛋白酶等。 错误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错误四: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 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 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为了加速产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十大最常见服药错误方法,大家要注意啦!

十大最常见服药错误方法,大家要注意啦! 引导语:在中国,据统计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更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发生。 药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效越来越强,口感越来越好,形状越来越多,包装也越来越精美,可说明书上对服用方法一项的介绍却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是那8个字:一次×片,一日×次,或者再加上一句——饭前服用。不说别的,单是和对副作用的介绍比起来就简略多了。其实,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如果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以下就是上镜率最高的十大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 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你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错!“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

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的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 空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 饱腹青霉素V钾、阿司匹林、安定、复方新诺明、磺胺吡啶、环丙沙星、扑尔敏、帮助消化的胃蛋白酶等。 错误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完整版)正确的服药方法

正确的服药方法 餐前服用: 1、胃黏膜保护药:氢氧化铝或复方制剂、复方三硅酸镁、复方铝酸铋等餐前可充分地附着于胃壁,形成一层保护屏障;鞣酸蛋白餐前服用可迅速通过胃进入小肠,遇碱性小肠液而分解出鞣酸,起到止泻作用。徐州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陶明春 2、开胃药:如龙胆、大黄宜餐前10分钟服用,可促进食欲和胃液分泌。 3、促进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叮林)、莫沙比利宜于餐前吃,以促进胃蠕动和食物向下排空,帮助消化。 4、降血糖药:甲磺丁脲(甲糖宁)、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瑞怡宁、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 5、抗骨质疏松药:为便于吸收,避免对食管和胃的刺激,口服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帕屈膦酸钠、氯屈膦酸钠应空腹给药,并建议用足量水送服,服后30分钟内不能进食。 6、抗生素:头孢拉定与食物或牛乳同服可延缓吸收;头孢克洛与食物同服所达血浆峰值浓度仅为空腹服用的50%~75%。另外,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吸收受食物影响。 7、滋补药:人参、鹿茸于餐前服用吸收快。 餐中服用: 1、降糖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伏格波糖、格列美脲宜餐中服,阿卡波糖应随第1口饭吞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格列美脲宜第一次就餐时服。曲格列酮与饭同服吸收好。约3小时血浆浓度达峰。 2、助消化药:乳生酶、酵母、胰酶、淀粉酶宜在餐中吃,一是与食物混合在一起以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二是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坏。 3、抗关节炎药:舒林酸(奇诺力)与食物同服,可使镇痛的作用更持久。吡洛昔康、依索昔康、氯诺昔康(可塞风)、美洛昔康(莫比可)、奥沙普嗪(诺松)与饭同服,可减少胃黏膜出血。 4、治疗胆结石和胆囊炎药:熊脱氧胆酸(护肝素)于早晚进餐时服用,可减少胆汁胆固醇的分泌,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的溶解。 餐中间服用: 1、止吐剂:灭吐灵可加快胃蠕动,酚酞可促进肠蠕动,使胃肠内食物的排空速度增速,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宜于两餐中服用。 2、铁剂:习惯性铁剂常主张在餐后服用,餐后服铁固然可减少不良反应,但食物中的植物酸,磷酸盐,草酸盐等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宜在或两餐间服用,但最佳时间是空腹。 3、胃黏膜保护剂:复合硅铝酸盐(思密达)的成分为双八面体蒙脱石,其作用是覆盖消化道,与黏膜蛋白结合,加强消化道黏液的韧性以对抗攻击因子,增加黏液屏障,防止酸、胃蛋白酶,非甾体抗炎药,乙醇及病毒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害。用于治疗急性腹泻时,首次剂量加倍。将其溶于50ml水中服用,但食管炎者宜于餐后服用,其他患者于两餐之间服用。 餐后服用: 1、非甾体镇痛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二氟尼柳、贝诺酯、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为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大多数应于餐后服,惟有塞来昔布(西乐葆)除外,食物可延缓其吸收。 2、维生素:维生素B2(核黄素)伴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以利于吸收。 3、组胺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于餐后服比餐前服效果为佳,这是因为餐后胃排空延迟,有更多的抗酸和缓冲作用时间。 4、利尿药:氢氯噻嗪(双克)、螺内酯(安体舒通)与食物包裹在一起,可增加生物利

患者用药错误应急演练

患者用药错误应急演练 患者发生用药错误的应急预案 场景:胸外科201病房 人物:王护士,陈护士,家属,病人,医生 目的:通过演练使护士掌握用药错误时的处理方法,增强护理安全意识. 上午9:50,输液工作刚刚进行完毕,突然1床家属急匆匆的跑到护士站,高声嚷道:“护士、护士,快去看看,你们把药给输错了?" 主管护士王护士立即赶到病房,发现1床患者李兰输入液体有误,输液袋标签标注的姓名为17床李芳,王立即停止药液输入,并更换了0.9%的生理盐水250ml以保证液路通畅,按呼叫器通知主管医生及责班陈护士携带吸氧、监护设备赶到病房,并立即询问患者情况...感谢聆听... 王护士:“阿姨,真对不起,药液给您输错了,您现在感觉有什么不舒服吗?” 患者:“怎么输错了呀?有没有事呀?我现在倒没什么不舒服” 家属:“你们怎么搞的你们,这是人命关天的事,这你们都能出错?我们要有点什么事怎么办啊?" 此时陈护士和医生来到病房,陈护士马上为患者测量生命

体征,,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并备好抢救药品物品,患者生命体征无异常,医生了解情况后给予患者查体听诊, 王护士:“阿姨,真对不起,这是我们的失误,实在抱歉!您现在有不舒服吗?感觉心慌气短或全身瘙痒吗?” 患者:“哦,这倒没有” 家属:“没有不代表没事,这药输错了能没事吗?妈,你说,哪不舒服,这可不能忍” 医生:“是,阿姨,您现在哪不舒服您告诉我?“ 患者:“没感觉哪不舒服,可能药刚输进去” 王护士:“阿姨,真对不起” 家属:“对了,你们把什么药给我妈输进去了?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呀?” 王护士:“输的都是头孢类的消炎药,阿姨应该输头孢西丁2克,这袋液是头孢西丁3克” 家属:“差一克呢?这有没有事呀这?" 王护士:“实在是对不起,阿姨这液也是刚输上,头孢西丁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少数有过敏反应比如皮疹,皮肤瘙痒等,罕见的是肝肾功能的损害" 医生:“药液刚刚输进去,还没走多少,应该没大事,这样,您别紧张,一会咱查个血化验一下,看看肝肾的情况。阿姨,别紧张,也别着急生气,应该问题不大”

常见药物的最佳服药时间

常见药物的最佳服药时间 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专家们发现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昼夜节律波动现象有关。因此,应根据疾病的昼夜波动规律,选择最佳服药时间,以达到最佳疗效。 1.铁剂:贫血患者晚上7时服用铁剂,血液中铁的浓度是早上7时服用时的4倍,疗效最好。 2.钙剂: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钙剂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3.降血压药物: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降血压药,宜分别于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三次服用,早晚两次的用药量比下午用量要适当少些。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致脑血栓形成。 4.抗菌素及消炎类药物:抗菌素药物排泄较快,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每隔6小时应服药1次。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于每天清晨和上午关节疼痛较重,如服消炎止痛类药物,可在早晨加大剂量服1次,效果最好,且可免去中午的1次服药。 5.降糖药: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甲糖宁(D860)宜上午8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6.强心药:心脏病患者对洋地黄、地高辛和西地兰等药物在凌晨时最为敏感,此时服药,疗效倍增。 7.抗哮喘药:氨茶碱宜在早上7时左右服用,效果最佳。 8.抗过敏药:赛庚啶于早上7时左右服用,能使药效维持15~17小时,而晚上7时服用,只能维持6~8小时。 9.激素类药:人体对激素类药的反应也有时间节律。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在上午7时左右,故在每天上午7时一次性给药疗效最佳。 10.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若在下午6时和晚上10时服用,则效果较差。 11.降胆固醇药: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他血脂的产生在晚上会增加,因此,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12.催眠药、驱虫药、避孕药:一般宜在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服用。抑制胃酸的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可以选择每晚睡前服用,因为胃酸的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 十种常见的服药禁忌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500万人因服药方法错误而住进医院,其中20万人因此丧命;每年500万聋儿中也有50万是此原因所致。此外,还有很多根本不知道是由于服药方法错误而导致的危险,时时在我们身边发生。以下就是最常见的十大错误服药方法。 随一日三餐服药 药品说明书上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而“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如果你刚吃进一堆零食,那此时即使是在“饭前”,也不等于“空腹”。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 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干吞药一方面可能损伤食

发错口服药整改措施

精品文档 发错口服药整改措施 篇一:抗菌药物整改措施 儿科11 月份使用抗菌药物超标整改措施 11 月儿科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入院44 人,使用抗菌药物44 人,儿科抗菌药物比例为100%,抗菌药物使用送检例 数为1,送检率2%,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30 例,送检1例,送检率3%。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例数为14,使用率为 32%。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例数为0,送检率0 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109.08DDDs。 存在的问题: 儿科病房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100%超标,送检率未达 标,使用强度高。认真分析,总结我科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因 如下:1. 无细菌感染依据如血常规化验白血病计数高,中性粒细胞 也用抗菌药物。 2. 对药物抗菌谱不熟悉,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谱相近的药物 3.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4. 未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5. 药物联用不当 6. 未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7. 越线使用抗菌药物 8. 配制抗菌药物的溶媒选用不合理

9. 未及时调整药物,单次剂量超量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疗效不佳,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医疗费用,产生耐药菌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临床特别是儿科临床治疗中的迫切问题。 整改措施:加强学习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知识,严格遵守抗菌药物的分级化管理,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住院医师只能开非限制性药物,主治医生以上资格的医师能开限制性抗菌药物。 整改措施: 1、严格的掌握适应症;确定细菌感染时候才能用,不能经验型也不能预防性用药。 2、选择合适的剂量:必须按药品说明书体重计算给药。 3、选择合适剂型及给予途径:原则上能口服给予就不要静脉点滴。4 ,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据此指导临床用药,结合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药理学资料; 5、注意用药频率及疗程,考虑病情和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治疗感染,避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对一般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一线抗菌药物治疗;对严重感染、免疫力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已明确病原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患者,可直接使用二线以上药物治疗。 篇二:及时发放患者口服药质量改进未修改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表 发放患者口服药流程图

服药的十个错误方式

服药的十个错误方式 错误一:一日三餐服药 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你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错!“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地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错误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错误四: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

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明,否则不要这么做。 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为了加速产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错误五:用饮料送药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药。因为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但以下特殊情况反而有助于发挥药效: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 热姜汤: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 热米粥: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 错误六:对着瓶口喝药。 直接拿着药瓶口服,口腔的脏物会遗留在瓶口而滋生病菌。 错误七:多药同服 多药同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很难避免,甚至还会引起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抑郁症的症状得不到控制不一定是药物疗效不好或个体差异,而是在服用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同时又服用了抗过敏药。 错误八:喝水过多 服药后喝水过多不行,因为这样会稀释胃酸,不利于对药物的溶解吸收。一般来说送服固体药物1小杯温水就足够了。对于糖浆这种特殊的制剂来说,特别是止咳糖浆,需要药物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以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

护理临床用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精选)

护理临床用药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从2017年下半年全院护理安全反馈可见:跌倒坠床共21例;意外事件7例;导管脱落13例;用药错误14例;投诉4例。其中,跌倒坠床、导管脱落及用药错误发生频率均较高。因近期科室已对跌倒坠床不良事件进行过集中讨论,故不在此重复。现就用药错误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及改进,个人见解如下。 我们在平常工作中经常在讲“安全用药”。何为安全用药?简单点讲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药物(包括药名和浓度),用正确的方法用在正确的患者身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用药?那就需要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七对:床号、姓名、药名和有效期、剂量、浓度、用法、时间。细看14例用药错误的案例可见,虽然患病个体不同,但无非都是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是将药物用给了错误的病人,或是用药的时间或方法有误。三查七对中的任何一项有遗漏,都有可能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反而言之,如果每个人在每一个环节都能认真反复核对,就会及时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那么,除了更加严格的执行查对制度以外,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尽量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真正做到安全用药呢?个人思考如下:

1、仔细核对患者身份,认真落实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自患者一入院起就立即协助患者佩戴腕带,并告知患 者使用腕带的目的及必要性。在治疗及操作中至少使 用2种及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在日常工作中经常 出现仅以患者床号或姓名甚至凭个人印象来认定患者 身份,导致用药错误的发生。或是患者使用的腕带形 同虚设,部分患者不明白为何使用腕带,擅自去除腕 带的现象时有发生。 2、药品管理。 1】、治疗室药品应规范放置。口服、注射、检查用药、高危药品均定点、规范放置。 2】外包装或药名相似的不同药物以及同一种药物有 多重规格的一定要分别放置,以免混淆。 3】患者个人的药物要单独存放,并注明床号姓名。 4】所有药品按照有效期时限存放使用,遵循左进右出、前进后出的原则。 5】特殊药物,如需避光、冷藏的药物需按要求保存。 3、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提高风险意识。护理人员 在工作中要掌握科室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药物名称 (包括商品名和化学名)、剂量、用法、药理作用、不 良反应及配伍禁忌等。并能在出现不良反应时积极采 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后果。在日常繁忙的

服药十大禁忌

服药十大禁忌 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果方式、时间不正确,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 以下就是上镜率最高的错误服药方法Top10: 错误一: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药 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一日三次,饭前服用”,所以,你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错! “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 而“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的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以下是一些需要在空腹或饱腹时服用的常用药: ●空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 ●饱腹青霉素V钾、阿司匹林、安定、复方新诺明、磺胺吡啶、环丙沙星、扑尔敏、帮助消化的胃蛋白酶等。 错误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患食道癌的隐忧。所以,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喝水,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错误四:掰碎吃或用水溶解后吃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 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 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为了加速产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错误五:用饮料送药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水送药。因为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 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送服氢氧化铝等碱性治胃痛药,会酸碱中和使药物完全失效;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则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结石。 用茶送服治疗贫血的铁剂,茶中的单宁酸就会与铁结合,减弱疗效。但以下特殊情况反而有助于发挥药效: ●绿茶水送服降压、利尿的西药。 ●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 ●热姜汤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 ●热米粥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 错误六:对着瓶口喝药

教你如何正确的服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教你如何正确的服药 导语:目录:第一章:正确服药第二章:外用好药冰硼散第三章:十种常见错误服药方法你会服药吗?服错了药可是会影响药效或是伤害健康的,你知 目录: 第一章:正确服药 第二章:外用好药冰硼散 第三章:十种常见错误服药方法 你会服药吗?服错了药可是会影响药效或是伤害健康的,你知道怎么样吃药才能起到药用效果吗?小编教你几招,帮助你正确服药! 正确服药 一般认为,药片是整片吞咽下去的,勿须多此一举嚼碎它。然而,确有一部分药片依其对疾病的作用非嚼碎不可。如复方胃舒平、氢氧化铝片,这些药片嚼碎后进入胃中能很快地在胃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减轻胃内容物对胃壁溃疡面的刺激;又如酵母片,因其含有黏性物质较多,不嚼碎的话,易在胃内形成黏性团块,会影响药物的作用;再如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要吃的硝酸甘油片,只有嚼碎含于舌下,才能迅速缓解心绞痛。 高血压病人,血压突然增高,低压达100毫米汞柱以上时,需立即取一片心痛定嚼碎并舌下合化,这才能起到速效降压作用,从而免除血压过高可能带来的危险。 此外,有些病人吃药时只用一口水把药服下;还有个别病人干脆用唾液把药送下,连一口水都不喝。这样的服药方法对身体是有害的。服刺激性的药物因喝水少,药片在食道停留时间过长,可能导致食道炎。特别是干吞药片后,胃中没有足够的水分稀释,局部浓度太高会刺激胃部,可能致胃部溃疡。比如,服磺胺类药物喝水太少,会在尿道析出结晶;发烧后服用阿司匹林时,少喝水会因发汗过多而引起虚脱。因此,服药多喝水,有百利而无一害。 外用好药冰硼散 冰硼散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牙龈疼痛、口舌生疮等症。近几年来,冰硼散的功效又有新妙用,现介绍如下: 1.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用本品3克加少量冷开水拌匀湿敷于肿胀处,再用纱布固定,两日左右换药1次。 2.治疗阴囊湿疹取本品适量,局部清洗后外撒患处,每天3~5次,连续3~5天。 3.治疗脚癣先将患足洗净,拭干,除去坏死表皮。用2%碘酊或75%酒精作局部消毒,然后敷上适量冰硼散,每日1~2次,一般3~7日可愈。 生活知识分享

服药的错误方式

服药的错误方式 一、服药的错误方式 错误一:把1日3次当成三餐前后 因为药品说明书上简单写着1日3次,饭前服用,所以。一些患者便每日准时在三餐前服药。事实上,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1日3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达到治疗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应有的血药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药物需要空腹(餐前l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因此,如果患者在饭前吃了一大堆零食,那么此时的饭前便不等于空腹。反之,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以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患者饭前刚吃了不少零食,也不必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错误二:躺着服药 躺着服药,药物容易黏附于食道壁,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引起咳嗽或炎症,严重的甚至损伤食道壁,埋下食道癌隐患。所以,最好站着或坐着服药。 错误三:干吞药片 一些患者为了省事,在服药时不喝水,而是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其实,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

甚至程度更严重;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 错误四:将药片掰碎或以水溶解后服用 有些人自己吞不下药或怕孩子噎住,就自作主张地把药掰碎或用水溶解后再服用,这样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加大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 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标明,否则不要这么做。 不过这个针对西药,服用中成药时则有所不同。例如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为加速产生药效,还可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送服。 错误五:用饮料送服 牛奶、果汁、茶水、可乐等各种饮料都会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危险。例如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黄连素、乙酰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重者可导致胃黏膜出血。 正确的方法是用温度适中的白开水送药,但以下特殊情况反而有助于发挥药效:以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以热姜汤送服藿香正气片、香砂养胃丸等中成药;以热米粥送服调理脾胃的中成药。 错误六:对着瓶口喝糖浆 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喝糖浆。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加速其变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