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能咏春拳的基本功法介绍
岑能咏春拳的简介及代表人物

岑能咏春拳的简介及代表人物岑能咏春拳是咏春拳流派之一,主要在广东地区盛传。
很多人对岑能咏春拳还不是很了解吧。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岑能咏春拳的简介。
岑能咏春拳的简介1948年岑能只身闯荡省城广州自立谋生,在广州大德路开设医武馆。
并先后受聘于打铁工会,饮食工会,五金工会等组织,授拳行医。
此后数十年间,岑能传下的弟子遍布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并创立了岑能咏春拳。
1989年,岑能创立了《广州市武术协会咏春拳会》,云集了当时广州大部分的咏春拳精英,为了方便与国际民间团体交流,且当时咏春会的成员基本上是岑能广州周边地区及海外的门人、弟子(《咏春拳会》有海外分支机构),故对外称《岑能咏春拳术会》。
岑能咏春拳的形成发展咏春拳相传为福建咏春所创造。
严咏春为武林隐师严四的女儿,她吸收了福建永春拳方七娘的白鹤派中的拳技和宗鹤拳、福建少林拳技等,结合蛇鹤相斗的特点而融汇创编出咏春拳。
后因迁居于广东南雄县,故传此拳于广东。
此拳现流行于广州、肇庆、顺德、鹤山等地。
此拳根据“长手能运气、短手能自保”的原理,以“短桥窄马、擅发短劲”为主要特点,以“拳、桥、膀、指、掌”和“吞、吐、浮、沉”及“二字拑羊马”为手、身、步法的标志。
其进功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练习咏春气功(肾气归元);第二羊段练习十二个老式,即子午拳(穿心捶)、独龙拳、偏身拳,箭拳、外廉手、内廉手、外搭、内搭、外耕手、内耕手、三品掌、扑翼掌。
另有小念头、沉桥、标指三套基本拳法;第三阶段练习“学手、练知觉”。
最后学习“三拳各式散手总合”,即一百零八点木人桩法。
咏春拳动作灵敏快速,以静制动;柔化刚发,刚柔并济;富于攻防,着重实用。
佛山粤剧红船的琼花会馆中,几位梨园弟子王华宝、陆锦(大花面锦),高佬忠等随红船戏班上南雄演戏。
酷爱粤剧的梁博涛每当戏班上演必前往捧场。
王华宝主演的关云长忠肝义胆,大花面锦的张飞扮相武风凛凛,高佬忠的刘备义薄云天,感动了台下的梁博涛,萌生与三人结交之意,一回生几回熟,再经有心人撮合,梁博涛与王华宝,大花面锦,高佬忠一见如故。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咏春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以简洁、实用、快速的进攻和防御技巧而闻名。
基本功是咏春拳的基石,通过训练基本功可以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力量、速度以及技术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站桩练功站桩是咏春拳的基本功训练之一,通过稳定的站立姿势可以培养内力和身体的控制力。
具体方法如下:1.站立姿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扣,双膝微屈,身体放松,保持直立。
2.手臂动作: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手臂微微弯曲,手肘下垂,放松手腕。
3.呼吸方法: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呼吸平稳缓慢。
站桩练功可以选择不同的姿势进行,如足低桩、手低桩、中桩等。
每个姿势保持5分钟到10分钟,每日进行多次。
二、桥手练功桥手是咏春拳的重要手势之一,通过训练桥手可以改善上肢力量、灵活性和手部的准确性。
1.桥手动作:将右手伸直,手心向上,手指稍微弯曲成拳状。
左手握拳,放在胸前,拳面向前。
2.桥手练习:左右手交替练习,每次保持10秒钟,每日进行多次。
三、步法练功步法是咏春拳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通过合理的步法可以进行快速的移动和灵活的转向。
1.方步:以右脚向左斜前方踏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右斜前方迈出一步,形成侧移的步伐。
2.斜步:以右脚向右前方斜移迈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左前方斜移迈出一步,形成交叉的步伐。
3.前行步:以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再以左脚向前迈出一步,保持前行的步伐。
4.后退步:以左脚向后退一步,再以右脚向后退一步,保持后退的步伐。
步法练功可以在平地上进行,先进行基础步法的训练,然后逐渐加入转向、闪避等技巧的练习。
四、挡拆练功挡拆是咏春拳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训练挡拆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1.基本挡拆:站立姿势,右拳略微上举,以掌面向上,左拳放在胸前,掌心向前,做被拳的防御姿势。
练习时可以请教伙伴出拳进行挡拆,注意手眼协调和反应速度。
2.模拟拆打:在基本挡拆的基础上,可以模拟实际的拳击动作进行练习,注意保护好拳头和身体的稳定。
咏春拳秘传基本功

咏春拳小念头筑基南有咏春,北有太极,咏春拳做为南拳中一种技击实用的拳法,以其自身的精简实用性深受技击爱好者青睐。
为了让更多的咏春爱好者了解咏春拳,少走弯路,本人愿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个人对咏春拳的领悟心得整理成文,希望本文不仅仅是引导,而是揭示一种拳术的实质与本质。
一、摊手摊手是小念头中日字拳后的第一个手法,也是咏春拳中配合实用最多的手法。
在一定意义上讲,摊手就是松手放手之意,而在咏春中所谓的摊手是指摊开对方攻击的拳脚。
摊手是顺应对方的攻击而变的,所以在咏春拳中摊手属被动手法,而不是主动的.手法形成过程:在二字钳羊马的基础上,手肘由自身中心线向前缓慢摊出(图1)。
当手肘距中心一拳距离时,整个摊手完成。
正确的摊手从侧面看,手臂呈V字型,手掌是平的。
易范错误动作:1.摊手时肘部外翻,没有沿身体子午线前行,导致肘部无法直接摊至中心(图2)。
2。
摊手时桩马松散,手部过低,无法体验三角力点与沉肘之力(图3)。
3。
摊手时肩架结构的变形使手法无法正确摊出,手部过于紧张用力,无法做到沉肘传递力量,使力量只能局限于手部表面,无法达到像水流一样绵绵不断,流过指尖(图4)。
辅助训练方法:1.运用小臂吊砖或垂物方式提高肘部与小臂的力量与平衡控制力.可分三组练习,每组30秒到1分钟,每组间歇30秒。
垂吊重量由轻至重,也可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增加所吊重量与时长。
摊手训练目的:提高肘部力量及手肘与身体的整体力。
摊手实战运用:咏春拳中有些手法是单项练习而运用时却是组合运用的.摊手往往用以摊压对方打来的桥手或被抓解脱时的配合攻击。
有人认为咏春摊手是用来挑开或挡开对方攻击手的.试想对方打来的一拳的力量先不去说有多大,如果是格挡后再去反击,还没等出拳,对方的下一拳就会接二连三的打来,对方根本就不会给你反击的机会。
上述做法不但犯了咏春拳招手的大忌,也是不实际的。
换言之,如果是想挑开后再去反击不但自身的中心都给了对方更无法做到攻守同期,所以咏春拳强调摊打同时。
咏春

咏春拳的第三套拳法标指是攻击性的,是以反击为主,是长短劲配合,以短促的穿透性刀劲产生强大的破坏力量是最能体现咏春术的霸气,咏标指一般是在基本功相当纯熟以后练习,手法是以指、掌、肘为主。标指,字眼上是说指,在招式上有很多力聚指尖的动作,但是,运用主要的意义在于用肘。标指比起小念头和沉桥的动作幅度都要大,既有贴身近打,又有中距离,远距离的攻击手法;动作组合中招式变化配以马步、腰、桥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咏春拳特有的威力。
寻桥
寻桥是咏春拳的第二套拳法,这套拳的命名便是寻别人的桥,正如俗语谓“无桥问有桥”。它不像小念头一样寸步不移,套路中亦出现了上马及脚法等动作,寻桥通过基本手法的演变配合马步做出各种招式,让学习者体会到整劲的宽弹发放,可以充实学习者的腰、桥、马步的力量,拥有更强的攻击力。寻桥的防御手法较多,主要练习高效能的防御及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这套拳开始练习利用重心点去移动身体,配合招式产生一种很难阻止的双向力量。并是用以横破直、以直破横的道理(以柔制刚)去消解对方攻击,正是以短博长的一套拳。
动静无碍,语出如宁;拳争掌膊,也可伤人; (任何动静都不能阻止我们,拳,掌,肘,肩都可打人)
中路边拦,抛桥窒手;咏春八手,皆可攻守; (中路防守有边拦,抛桥窒手;咏春的八手,都可攻可守)
标圈伏膀,捆刮耕摊;可从中破,捆手横拦; (接上,咏春八手分:标指,圈手,伏手,膀手,捆手,刮手,耕手,摊手;可以破中,捆手可横拦)
松紧紧,循环不穷;邪行仇念,正用精神; (接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对方捉摸不透;对敌时要邪有仇念,但是却得正用精神)
假想有敌,不可用心;意投于外,一点精神; (练习时要假想有敌,但不可用心;如果将意念投放在其他地方,练习的精神绝对好不到哪去)
反覆练习,配合由勤;手脚属我,控制随心; (要反复练习,手脚才能配合的恰到好处;手脚是我们的,控制全在我们的意念,要随心所欲的发挥)
咏春拳基本功动作之咏春拳站桩和中线原理图解

咏春拳基本功动作之咏春拳站桩和中线原理图解咏春拳正右站桩:正确的正右站桩法为双脚分立,宽度不宜过宽或过窄,将身体的重量平均分落于双脚上,双膝微屈,上身保持正直,双手置于身体的中线上,右手置于左手前即成右站桩,左手在右手之前即成左站桩。
咏春拳正左站桩:咏春拳右站桩:以正右站桩之步法站立,然后将右脚前移一步,身体以侧面对敌,身体重量大部分落于后脚上,膝盖仍保持微屈,双手护于身体中线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成右站桩,左站桩与右站桩方法相同,惟将左脚前移,左手置于右手之前即成。
咏春拳左站桩:咏春拳右坐马桩:右坐马桩即以正右站桩步法将身体转向左方,以身体右侧对敌,双膝弯曲,将身体重量落于右腿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掌心转向下,而左手之位置应微微降低,双手仍护于身体中线上。
左坐马桩与右坐马桩之要领相同,惟将身体转向右方,双手之位置相对改变即可。
咏春拳左坐马桩:中线原理是咏春拳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原理,中线原理可说是咏春拳基本攻防技巧的核心,它的应用极广,在咏春拳的桩法、手法及各种进退法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谙中线原理,则难练咏春拳之最高境界。
以下举例说明双手改变位置时仍应保持在中线上移动的原理。
1.正右站桩法中,由于右手及左手皆护在胸膛的中线上,便形成一最佳之摆桩姿势。
2.正右站桩法变为左站桩时,姿势不变,双手移动时保持在中线上移动,便避免露出身体的空门。
3.做标指攻击时,手指由中线位置上直线击出,身体的空门并未暴露出,虽是一个攻击的动作,但同时仍具有防御的作用。
如左手之标指攻击已经完成,左手已伸直在前,右手在后,但双手仍在中线上,当右手准备出击之同时,左手顺着原出击路线收回,即保持在中线上移动;右手继续向前击出,左手继续后收的动作,当右手完全伸直,而左手亦恢复至原先位置时,此动作便算完成,双手的位置虽已互换,但双手只在中线上做上下及前后之动作。
4.左站桩法中,左手前伸护在中线上,改为右站桩法时方法相同,将右手前伸护在中线,但不论身体或双手之位置如何变换,其中线则永远不变。
咏春拳基本手法图解教学

咏春拳基本手法图解教学咏春拳常用的几种基本手法:冲拳、撑掌、摊掌、膀手基本手法之一:冲拳冲拳动作步骤:以左拳为例:1.开马,呈二字钳羊马;2.拳心向上,拳头移至中线;3.拳头旋转90°,从中线打出,打在咽喉或胸口处;4.拳头按出拳线路收回;5.收拳,呈二字钳羊马。
冲拳动作要点:出拳与收拳时,手肘要贴紧身体;拳头要旋转击出;拳头从胸前的中线位置击出;打击的部位要准确。
冲拳易犯错误:手肘不贴身;出拳时拳头偏离中线位置;打击部位不准确。
基本手法之二:撑掌撑掌动作步骤:以左掌为例:1.开马,呈二字钳羊马;2.拳心向上,拳头移至中线;3.拳头旋转,变化为立掌,向右前方打出,前臂与身体呈45°;4.旋转握拳,按出拳路线收回;5.收拳,呈二字钳羊马。
撑掌动作要点:出拳与收拳时,手肘要贴紧身体;拳头变掌时要旋转打出;打出后前臂与身体呈45°,掌心超过身体中线。
撑掌易犯错误:手肘不贴身;出掌时前臂与身体夹角太小;出掌时掌心未超过中线。
基本手法之三:摊掌摊掌动作步骤:以左掌为例:1.开马,呈二字钳羊马;2.掌心向上,掌心移过中线;3.前臂微微旋转,向前向外摊出;4.按出掌路线收回;5.收拳,呈二字钳羊马。
摊掌动作要点:摊掌与收拳时,手肘要贴紧身体;出掌时,掌心必须超过身体中线;掌心过中线后,前臂向前向外摊出。
摊掌易犯错误:出掌时掌心未超过中线;前臂摊出时没有沉肘。
基本手法之四:膀手膀手动作步骤:以左手为例:1.开马,呈二字钳羊马;2.拳心向上,拳头移过中线;3.拳头化掌;4.手腕放松,手腕高度不变,将肘部旋转抛起;5.沉肘,收拳。
膀手动作要点:出拳与收拳时,手肘要贴紧身体;出拳时拳心要超过身体中线;膀手时,肘部要旋转抛起;手腕要放松,手腕在肘部前方。
膀手易犯错误:出拳时拳心未超过中线;膀手时耸肩;膀手时,手腕在肘部后面,过于贴近身体。
咏春拳脚法图解教学及踢击原理

咏春拳脚法图解教学及踢击原理一般练武人士多以为咏春拳是不注重腿法,甚至没有腿法,这是很大的误解。
其实咏春拳在搏击中无论进退,都是坐后马的,换言之就是将重心放在后腿。
所以在任何时间都能将前腿或后腿出击,其实早已做好腿击的准备。
真正的咏春脚法是并不提脚,(而是)如图1、2中的线2,乃从地面直接踢上,它是走三角形的斜边,无论如何总比其余两边的和为短。
而它的反作用力是地面承担,所以出击的力度应比较强。
从这样计算无论如何总是化算很多,因为它行的路线由下而上,第一站先经敌方的肾囊,在克敌至(致)胜的要求下,确从最高要求着眼;但在比赛规则下,它是会被判离场甚至承担法律后果,所以一般拳手为了适应比赛规则,往往将咏春脚法的线路改变,甚至违反了咏春的拳理,做成非驴非马的怪招。
图3是咏春练桩的脚法之一,通常都称之为中线正身脚。
它走的路线如图1、2一样,一般性都在近距离与敌人正面接触的时(候)施展的。
如图3A,与敌人拳来脚往的时候,乘机施以下阴或腹部的袭击。
图4:败形脚(一)图4是承接图3的余势,如图4A,假如敌我功力悉敌的时候,敌人十分乖巧,并不消我的来脚,(若以手消来脚的话,我却能空出双手攻敌),只施(拖)带使我失去重心,则我的脚亦不能发挥同时败形,侧面破绽大露。
在这种情形下我只能将被拖带的手变为膀手,将拖引的力度化解,同一时间将已出的腿变为斜斜向下照着敌人的足胫或背部削去,全部动作皆同一时间完成,(这)当然是要经过长时期的反应练习。
图5:侧身踢腿图5是咏春的侧身踢腿,用法见图5A、B、C。
假如敌人的横扫腿法向我腰腹以上攻来,或来势甚劲,而我又想同时攻敌,自然不思后退;所以我上手施以膀手及摊手,整个动作称之为「滚手」。
因为滚手的形状,将手及肩膊做成一个圆形,而圆形是可承担较大的力度及较容易将来力卸减;于同时发腿(攻)击敌方站立的脚。
因为消打都是一个动作,敌人难能(以)知道,也实在不容易化解;况且他全身的重量集中在站立的脚上,在这个时间受袭,伤害往往会较重。
咏春拳12式基本步法

咏春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其基本步法可分为以下12式:
晃步- 全身放松,灵活移动,以脚尖着地。
踢脚- 强调用脚抬腿和踢击的技术。
步后- 后退一步,以保持身体稳定。
步进- 向前迈出一步,以进攻或调整位置。
步杂- 前后左右移动来躲避或摆脱对手的攻击。
步腾- 向前多步跳跃的行进方式。
步接- 用顶脚或波及脚接触地面的动作。
步曲- 屈膝走位,需保持上半身的稳定。
步撩- 用脚撩击攻击对手。
鸡脚- 一种高跷似的踏脚方式。
弹指- 快速地用无名指击打。
单步- 左右脚互相交替着地行进的步法。
以上是咏春拳12式基本步法的简要介绍,每一式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
在实践中,练习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技术和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岑能咏春拳的基本功法介绍
岑能咏春拳的基本功法
人们在练习岑能咏春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留连于咏春拳的奇妙手法,而忽视对基本功法的修炼。
而岑能咏春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跻身中国武术之林,很大程度取决于岑能咏春拳有一套严谨合理的基本功训练法。
武术界有句谚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所谓吃工夫熬工夫,高层次修炼必须在条件具备、方法正确的前提下,用大量的时间去“堆”,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光阴去“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在不长的时间内上一个层次。
任何功夫都一样,离开基本功去寻求所谓捷径,都仅是“三脚猫”功夫,都是不能成大器的。
那么什么是岑能咏春拳的基本功法呢?岑能咏春拳的基本功由佛山张保所创,定型于广州咏春宗师岑能,这就是习岑能咏春拳者要熟习的广州咏春入门十二式。
只有将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练好,才算打好咏春拳的基础,为日后的套路练习、获取劲吸“黏桥打”高级手法打下基础。
那么,岑能咏春拳入门十二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现按前辈编排逐一介绍如下。
岑能咏春拳的基本功法一:子午捶。
十二式编排:偏身捶、毒龙捶、拉箭捶、内搭手、外搭手、三品掌、阴里帘掌、阳里帘掌、纳内帘手、纳外帘手、扑翼掌、白鹤寻狐,共十二式。
广州咏春前辈统称为“三拳两掌三内外”。
当然也有人为了方便记忆,将其编为一鹤二掌三内外四大捶,不过这样却变成“十三式”了,因为“子午捶”是编排在“十二式”之外的。
十二式也罢,十三式也罢,不过是有助于记忆而已。
岑能咏春拳的基本功法二、岑能咏春拳十二式
练好岑能咏春拳十二式,你就获得了咏春拳的入门路径。
以前曾经使你心旷神怡的功技法,如寸劲零距离发劲、整劲咏春门叫身、手、步、三合一爆劲、铁臂劲、站桩功等,均可仰仗“十二式”练至大成。
饮誉武坛的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主要内容均源于咏春拳十二式。
所谓“妙法法中生妙法,奇功功上见奇功”,“十二式”是岑能咏春拳的大平台。
难怪目前一位仍活跃在北方拳坛的意拳朋友,在我们演练的咏春拳十二式后惊呼:咏春拳十二式已涵盖了形意拳的所有内容!我们根据习武教武的实践得出经验:咏春拳十二式是练好咏春拳的一道门。
咏春拳功夫好不好,应先看“十二式”打得好不好。
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诚心要和某“大师”学咏春,但又不知他的根底如何,你可先观察一下他的“十二式”,跟他扯扯三星捶。
如果连“十二式”都练得不伦不类,那么他的咏春功夫也不会太好,这是检验真假咏春师父的一个标准。
岑能咏春拳宗师岑能先生当年在佛山天海茶楼练功,仅练一个“偏身捶”,就把天台阶砖用脚磨凹两寸。
“十二式”的修为是论年不论月的,除正确的方法外,没有二至三年的磨练,不可能成功。
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真的练好了“十二式”,那么你要出场打擂台,除了补充一些必要的身
体素质训练如跑步、沙袋等外,必备的攻防手法已足够了。
换句话说,“十二式”的手法
比现代搏击的手法丰富得多。
从老一辈宗师遗留下来的拳诀中,得到了练习咏春十二式的
理论启示:
钳羊马步,膝要朝中。
马开一尺,不宜宽松。
上身宜软,下重钳功。
挺阴缩臂,落膊收胸。
手穿心发,肘要对中。
子午手颈,灵活运用。
阴阳知觉,法门所宗。
马如机剪,桥若弹弓。
身如鹤立,目似灯笼。
横冲直撞,手若游龙。
岑能咏春拳的基本功法三、岑能咏春拳十二式演示
1.子午捶
子午捶是本门最基本、最凌厉的攻击手法之一,它攻中有防防中寓攻。
要求手由心发,又穿心而出由心部向前虚引一条直线,左拳穿越此线向右,右拳穿越此线向左,肘要对中“中线”理论,沿身体小线向前虚引一条直线,拳打出后肘尖在这条线上。
所谓子午捶即
中线捶,要求守中用中。
“子午”取意于中国易学文化的中线理论。
子午捶练习又叫“扯
三星捶”。
根据中国古代的术数文化:三三不尽,六六无穷,子午穿心捶打上下是子午捶,连续练习就叫“扯三星捶”了。
练好子午捶,可使你双手出拳快而有力包含长短劲,通过
伸筋拔骨的对拉,可放松肩肘关节,使劲力顺利通过腰间传导到拳面。
据说,澳大利亚咏
春拳网术总会主席张卓庆,于1984年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创造了“扯三星捶”每秒击
8.3拳的纪录。
在实际搏击中,子午捶可见空则击,得隙则发,更可结合其它手法搏杀。
枪法有云:
中平枪,枪中王,当胸一枪最难防。
子午捶就是咏春门的“中平枪”。
动作说明:以二字钳羊马起式,要求双膝内钳,提肛收腹,落膊收胸,头顶中天,如
待发之弓图1,图2。
左拳沿中线打出图3,图4。
每拳发出时一用力则另一手尽力回抽,
交替出举。
两手形成,一前—后的对拉劲或二挣劲图5—图10。
每次须操练过百,力尽而止,目久功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