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贮藏现状分析及展望

合集下载

中医药物资储备情况汇报

中医药物资储备情况汇报

中医药物资储备情况汇报近年来,中医药在我国的发展备受重视,中医药物资的储备情况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这篇汇报中,我们将对中医药物资的储备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医药物资的储备情况。

目前,我国中医药物资的储备情况总体上是比较充足的。

各级中医药机构都建立了相应的中药材储备库,用于储存和管理各类中药材。

同时,各地也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用于保障中药材的供应。

此外,还有一些中医药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中药材储备库,用于保障企业的生产需要。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中医药物资的质量情况。

中医药物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我国对中医药物资的质量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各级中医药机构都对中药材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还加强了对中药饮片、中成药等制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中医药物资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中医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中医药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中医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等方面。

同时,还加强了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我国中医药物资的储备情况总体上是比较良好的。

各级中医药机构和企业都非常重视中医药物资的储备工作,加强了对中医药物资的质量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工作。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医药物资的储备情况会越来越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中医药物资的储备工作,加强对中医药物资的质量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确保中医药的发展有足够的物资保障。

同时,也希望各级中医药机构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以上的汇报,我们对中医药物资的储备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方向。

中药贮藏与养护调研报告

中药贮藏与养护调研报告

中药贮藏与养护调研报告中药贮藏与养护调研报告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具有独特的药理和疗效,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信赖。

然而,中药的贮藏与养护问题一直是制约中药品质的关键因素。

本调研报告旨在调查了解中药贮藏与养护的情况,并提供相关改进建议,以提高中药的品质和药效。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研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走访法。

问卷调查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的人群,并收集了他们对中药贮藏与养护的意见和建议。

实地走访则对药店、医院、中药材商户进行了访问和观察。

二、调查结果:1.中药贮藏环境不理想:许多调查对象在家中存放中药时,缺乏对湿度、温度和光照的控制,导致中药受潮发霉、品质下降。

2.中药养护知识缺乏:大部分被调查者对中药的养护知识了解有限,容易犯错误,例如长期不注意中药的干燥程度和使用期限,导致中药发生质量问题。

3.市场供应链问题:实地走访发现,一些中药商户贮藏与养护中存在不规范现象,例如存放超过使用期限的中药材、不恰当的贮存环境,导致中药品质不佳。

三、改进建议:1.加强中药贮藏环境的控制:个人应该尽量选择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存放中药,避免阳光直射。

中药商户和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贮藏室,控制湿度和温度。

2.普及中药养护知识:中药养护知识应该加入日常中药使用指南中,通过宣传教育、媒体报道等方式普及,提高民众对中药养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加强市场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药供应链的监管,规范中药商户的贮藏与养护行为,确保中药品质和药效。

四、结论:中药贮藏与养护的问题是制约中药品质的重要因素。

通过加强中药贮藏环境的控制、普及中药养护知识以及强化市场监管,可以有效提高中药的品质和药效,满足广大民众对中药的需求和信赖。

中药贮藏与养护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显著的改善效果。

中药材发展现状及意见建议

中药材发展现状及意见建议

中药材发展现状及意见建议中药材发展现状及意见建议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类健康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中药材的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然而,受到环境变化、种植技术和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的供应和质量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中药材发展现状及意见建议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中药材现状分析1. 供应链问题中药材的供应链繁杂,包括种植、采摘、加工和流通等环节。

然而,由于缺乏标准化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导致中药材市场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农民的种植技术有限,导致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2. 种植技术问题中药材的种植技术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传统种植技术的局限性,目前存在着对化学农药和化肥过度依赖的情况,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损害,而且影响了中药材的药效和安全性。

3. 品质标准缺乏中药材的品质标准是保证中药质量和药效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我国中药材的品种繁多,各地生产的中药材种类和质量各异,导致缺乏统一的品质标准。

这给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二、中药材发展的意见建议1. 建立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体系为了提高中药材的种植质量和产量,应加强对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和农民合作,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在中药材的品质标准上,应加强研究和制定统一的标准,明确各种中药材的质量要求和分级评定方法。

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高中药材市场的信任度。

3. 加强中药材产业化和流通体系建设中药材的产业化和流通体系建设是推动中药材发展的关键。

需要加强对中药材相关企业的引导和支持,促进中药材产业向集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加强对中药材的标准化生产、加工和流通方式的推广,提高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2024年中药材仓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中药材仓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中药材仓储市场发展现状引言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中药材仓储市场是指中药材的生产、采购、储存和销售的综合性市场。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中药材市场的不断发展,中药材仓储市场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将分析中药材仓储市场的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扩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传统医药的重视,中药材市场的需求逐年增加。

据统计,目前中国中药材市场年销售额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为中药材仓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仓储设施改善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增长,中药材仓储市场在仓储设施方面进行了不断改善。

传统的中药材仓储方式主要是以地下库、地上库和简易棚等为主,但这种方式存在储存环境不稳定、储存方式不科学等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药材仓储企业开始使用先进的储存设备,如恒温恒湿库、干燥设备等,提高了中药材的储存质量和安全性。

3. 仓储管理规范化中药材的储存管理是保证中药材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中药材仓储市场逐渐推行了规范化管理,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中药材的储存温度、湿度、通风等要求,保证了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4. 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在中药材仓储市场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中药材仓储企业可以方便地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机遇和挑战机遇•国家政策的支持:中药材仓储市场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市场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市场需求的增加:中药材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中药材仓储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技术进步的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中药材仓储市场的发展,提高了仓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挑战•品质和安全问题: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一直是中药材仓储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

如何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是仓储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针对中药饮片储存、保管的相关内容作出深入的分析,分析了医院储存中药饮片以及保管中药饮片过程当中具有的问题。

提出中药饮片储藏以及保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药饮片;储存与保管;药品质量从当下的状况来看,许多基层医院并没有储存中药饮片的详细规定,而现有的库房以及储存设备也不符合相关标准。

储藏中药饮片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到许多细节,这导致中药饮片储存的难度较高。

如果在这一过程当中不能对中药饮片采取合理的保存,那么会导致医院遭受经济损失,所以医院不具备良好的中药饮片保存效率,会影响中药饮片发挥药效。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对中药饮片储存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入的分析,为各医院储存中药饮片提供参考意见。

1 中药饮片养护与储存的常见问题1.1 虫蛀对中药饮片进行存储、养护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虫蛀问题,而该问题指的是中药饮片的内部受到了虫的侵蚀,害虫生长时摄取中药饮片的养分,所以虫蛀会让中药饮片出现损坏,同时中药饮片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堆积了害虫的排泄物,严重的影响到中药饮片的质量。

通常情况下,中药饮片引起害虫的原因较多。

第一,挑选药材的过程当中,没有选择优质的药材,选择了已经被害虫侵犯的药材,导致药材内部留有虫卵或者害虫的幼虫。

第二,库房具有害虫卵,这些害虫卵寄生在新进的中药饮片上。

第三,害虫从外界进入到库房内部,在中药饮片上寄居。

1.2风化与潮解风化指的是在干燥的环境之下矿物质药物结晶进一步消散,而物质具有粉末化的形态,这会让中药饮片的内部结构遭受破坏,面临着多重影响。

固体药物在有水分的环境中会吸入水分,甚至囤积水分,我们将该现象称之为潮解。

1.3 泛油和霉变中药饮片表面具有油状物质,我们将其称之为泛油,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药饮片的内部油脂转移至表面。

如果并没有将中药饮片存放至严格的环境下,会导致中药饮片内部物质松软,整个中药饮片会变得更加油润,颜色发生改变,部分情况下还会导致中药饮片出现腐败的味道。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材贮藏与保鲜技术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材贮藏与保鲜技术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材贮藏与保鲜技术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中药材的生长季节有限以及运输环境的不可控因素,中药材的贮藏与保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中药行业中的中药材贮藏与保鲜技术,以便更好地保持其药效和品质。

一、理解中药材贮藏与保鲜的重要性中药材的贮藏与保鲜对于保持其药效和品质至关重要。

中药材一旦失去药效,不仅无法发挥治疗作用,甚至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高品质的中药材也是中药制剂成品的基础,因此,合理的贮藏与保鲜技术对于中药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中药材贮藏技术1. 室温贮藏:一些中药材如黄芪、熟地黄等适合在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室温贮藏。

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导致霉变或品质下降。

2. 低温贮藏:一些中药材如当归、川芎等适合在低温条件下贮藏。

低温可以有效延缓中药材的衰老和退化过程,同时还可以降低微生物繁殖的速度,保持中药材的新鲜度。

3. 干燥贮藏:很多中药材都容易吸湿,因此,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干燥的环境。

可以选择将中药材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晒或者使用防潮剂进行处理。

三、中药材保鲜技术1. 真空包装:真空包装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保鲜技术。

将中药材放入真空袋中,抽掉袋内的空气,可以有效减缓中药材的氧化速度,延长保鲜期。

2. 冷冻保鲜:对于一些贮藏时间较长的中药材,可以选择冷冻的方式进行保鲜。

冷冻可以降低微生物的活性,减缓中药材的衰老过程。

在冷冻保鲜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温度和包装方式,以避免冻伤或品质下降。

3. 加工保鲜:一些中药材可以通过加工处理来延长其保鲜期。

如将中药材制成粉末、浓缩液、膏状等形式,可以减少其暴露在空气中的表面积,降低氧化速度,同时也方便携带和使用。

四、控制贮藏与保鲜过程中的环境因素除了选择合适的贮藏与保鲜技术外,中药行业还需要重视环境因素的控制。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环境因素:1. 温度:合理控制贮藏与保鲜过程中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中药材造成损害。

2024年中药材仓储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中药材仓储市场分析现状

中药材仓储市场分析现状摘要本文旨在对中药材仓储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介绍了中药材仓储市场的背景和意义。

其次,对中药材仓储市场的规模进行了评估,并对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接着,分析了中药材仓储市场的现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总结了中药材仓储市场的发展前景。

1. 引言中药材的仓储是中药材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药材仓储市场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对于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中药材仓储市场规模评估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目前中药材仓储市场的规模逐年增长。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国家和消费市场,中药材仓储市场规模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国内各地中药材仓储市场也呈现出分布广泛、需求稳定的特点。

3. 中药材仓储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材仓储市场正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中药材仓储方式正在逐渐被现代化、智能化的仓储设备和技术取代。

同时,全球中药材市场的开放、国际贸易的增长也为中药材仓储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4. 中药材仓储市场现有问题及解决方案尽管中药材仓储市场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主要包括仓储设施不足、管理不规范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中药材仓储设施的投入,提升仓储设施的容量和质量。

•加强中药材仓储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提高仓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中药材仓储过程中实现智能化管理。

5. 中药材仓储市场发展前景中药材仓储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中药材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药材仓储市场将继续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同时,科技的进步将进一步推动中药材仓储市场的规范化和智能化发展。

因此,中药材仓储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结论综上所述,中药材仓储市场在规模扩大、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都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药材加工贮藏现状及展望

药材加工贮藏现状及展望

药材加工贮藏现状及展望摘要:药材的加工与贮藏是药材生产环节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查阅近年相关的文献报道,从而了解其现状和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借此对药材的加工与贮藏做深一步的认识,也希望能为解决其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提出一定的展望。

关键字:药材加工贮藏现状与展望药材是指来自天然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制品的统称[1],药材加工就是对上述生药进行产地加工和依据医疗需要再将初加工后的药材做进一步炮炙,两者是个有机的整体,有时统称为中药炮制[2],而药材贮藏便是对药材加工后的产品进行合理的储藏和保管,以防止其变质损坏,从而保存药性。

由于中药材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其品质的好坏除与中药材的采收、加工以及贮藏有着密切的关系[3],再加上近年来社会对加大天然药物防病治病的呼吁越来越高,所以药材的加工与贮藏在中药材的生产环节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中药材及其制品的产量和出口量日增加,然而其加工后品质和附加值的提升依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了解其加工和贮藏现状变得极为迫切。

1药材加工1.1药材产地加工现状药材产地加工作为中药材生产栽培的一个环节,在《中药材生产与质量管理规范》中有明确的的标明,即其第五章内容“采收和初工”[4]。

随着药材加工的规范化的推进,目前,药材产地加工在理论和方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

在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方面,主要包括药材的净制、切制及干燥,经过产地加工的药材一部分可以直接作为中药饮片,另一部分则需要进一步的加工炮制,所以产地加工包含中药炮制的一部分内容。

净制的目的是分开药物部位、分档使其均匀一致、除却非药用部位和杂质。

清除杂质的主要方法有挑选、颠簸、筛选、风选和水选,如采用风选的方法去除紫苏子的杂质和非药用部位,通过水洗洗去附着在酸枣仁的泥沙和盐分。

分离非药用部位的主要方法依据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去残茎、去残根、去皮壳、去毛、去心、去芦、去核、去瓤、去枝梗、针对昆虫类药材的去头尾足翅以及针对动物类药材的去残肉,如乌梅山楂的去核和鹿茸枇杷叶的去毛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贮藏现状分析及展望
【摘要】中药材在仓储过程中,为保证其质量,避免发生霉变、虫蛀、泛油、变色、走味、风化、挥发、腐烂等现象,必须进行科学化的贮藏。

长期以来,我国已形成一整套中药材传统贮藏方法,如硫磺熏蒸、通风养护、湿活养护、清洁养护等。

这些传统的贮藏方法和技术实用有效,但有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并且有的不适合大数量中药材和大面积的仓库储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材经营和中药生产的规模日益扩大,为适应大量中药材的集中贮藏需要,新的贮藏方法不断产生,先后出现了化学药剂、气调、辐射、远红外线、制冷降温、等现代中药贮藏方法和新技术,并已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中药材贮藏的科学性入手分析讨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材贮藏方法。

【关键字】中药贮藏科学性贮藏方法
1 中药材贮藏的科学性
中药材科学化贮藏是现代中药企业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药材贮藏时要考虑诸多方面[1]:(1)药材本身因素,有些药物含有淀粉较多,易发霉,霉菌生长繁殖,分泌酵素,溶蚀药材内部组织,促使药物的成分变化,同时也易虫蛀,这类药物营养丰富,应杀虫控制其繁殖;含有挥发油多的药物,易走失香气,含有油脂,糖类较多药材易泛油,使药材的油性物质容易外溢使其饮片表面发软。

呈油侵状,颜色加深,并发出有哈气味。

药物本身含有多种成分在储存中应根据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其药物变质,保证药效。

(2)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药物在贮藏中,难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其中以温度、湿度、空气、日光最为密切,温度对中药饮片变质影响较大,温度升高,使饮片含水量蒸发较快,以致干枯失润,加速其化学反应速度,还有湿度的影响也不能轻视,可引起许多物理化学变化,还能引起微生物虫害的生长,从而发生霉变、变质的现象,为了保证药物存贮安全,库房需保证适宜的相对温度。

另外,空气中的氧气是仓储中物变质的主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使药物中的某些成分氧化分解,甚至霉变,而日光对药材同样也有影响,日光中的紫外线使药物中的苷类,维生素分解变性,因此对于一些不耐热的中药饮片应避免日光照射。

(3)生物因素,该因素属于环境因素,主要是害虫、霉
菌、害虫的侵害造成虫蛀外其排泄物,脱皮影响药材质量外观。

总之,在工作中要根据中药饮片的性能、季节、存量、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科学的保管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本身最大功效。

2 目前常用的贮藏方法
2.1以药护药
毋庸置疑,以药护药仍然是是安全可靠的传统药材贮藏方法,多辈人的经验总结,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山药、泽泻与丹皮,可防虫蛀.叉可防止丹皮变红;生姜可防止蜂蜜冒缸(或冒桶);大蒜可防止刺猬皮生虫刺猬皮有特殊的腥臭气.极易生虫。

若在贮藏本品的缸内放几头大蒜,即可防治;党参砂贮藏可舫生霉党参含丰富的糖分,味甜质柔润,贮藏过程中防止生霉、虫蛀是关键[2]。

2.2 气调养护贮存
把中药材置人密封的环境内,对影响药材变质的氧气浓度进行有效控制,人为造成低氧状态或高CO:状态。

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使中药材原有仓虫死亡而新的不能产生或侵入,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延缓中药材有机成分的氧化,防止药材的变质。

这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尤其在贮藏极易遭受虫害的药材及贵重的、稀有的药材方面,更有实际应用价值,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但其对库房要求较高,库房结构既要密封也要能承受高压[3]。

2.2.1充氮降氧法;
充入氮降低氧浓度。

一般氧浓度在8% 以下能防虫, 2% 以下能使害虫窒息死亡, 1% 以下能加快害虫死亡速度, 0. 5%以下可以杀螨和抑菌。

2.2.2充二氧化碳法
充入二氧化碳降低氧浓度。

据实验证明,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20% 以上可用于防虫。

二氧化碳浓度在35% 以上, 能有效地杀死幼虫。

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0%~ 50% 时, 霉菌就会受到抑制而很难生长, 害虫就会很快死亡, 中药呼吸强度也会显著降低。

2.2.3自然降氧法
在密闭的条件下, 利用中药本身、微生物、害虫等呼吸作用, 使含氧量下降。

如用六面帐密封药材堆垛以后, 先抽气使薄膜紧贴堆垛, 使其自然降氧杀虫。

2.3 红外线干燥、紫外线灭菌
远红外线是指红外线的远波之段,用其加热干燥具有操作简便、穿透力强、受热均匀、干燥迅速等特点。

紫外线灭菌中,射线灭菌效果最好,但要求特殊,造价成本高。

红外线库房应有排气系统。

远红外加热干燥技术是电能转变为远红外辐射出去, 被干燥物体的分子吸收后产生共振, 引起分子、原子的振动和转动, 导致物体变热, 经过热扩散、蒸发现象或化学变化, 最终达到干燥的目的。

采用远红外干燥可以省电20%~ 50% , 效果很好[4]。

2.4 太阳能集热器干燥技术
适于低温烘干, 能减少环境污染, 节省能源, 而且烘干质量好。

2. 5 气幕防潮技术
利用气幕装在库房门上, 防止库内冷空气排出库外, 库外热空气浸入库
内的一种装置。

仓库湿度的管理是控制环境条件, 防止药品霉变的重要措施。

2.4 低温冷藏
害虫与霉菌的生命活动与温度有直接关系。

降低温度至10℃以下, 能明
显抑制其生长繁殖, 因而利用冷藏技术贮藏中药能防蛀、防霉、又不影响其品质。

特别是一些贵重, 性质脆弱的药材, 在0℃~ 10℃贮藏, 不会走油、变色、霉败、虫蛀。

如银耳发霉易粘连, 曝晒易变色, 风吹后易失去光泽, 用冷藏技术较为适宜。

利用机械制冷设备(空调、冷风机、冷冻机等) 产生冷气降低库内温度,从而抑制仓虫、霉菌的发生,达到养护目的。

低温贮藏一般分为阴凉、冷藏两种,阴凉不超过20~C,冷藏 0~10%。

其库房要求绝缘隔热,不致冷气流失[5]。

2.5 蒸气加热技术
中成药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杂菌, 药材中含有较多霉菌、虫卵, 如遇到适宜条件, 则大量繁殖, 可采用蒸气加热技术灭菌杀虫。

2.6 多种中药的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
中药挥发油有一定程度的抑菌和灭菌效果。

丁香挥发油效果最佳,它能迅速地破坏霉菌结构,使霉菌孢子脱落、分解,从而起到杀灭霉菌并抑制其繁殖的作用。

对药材表面、色泽、气味均无明显变化[6]。

总之, 通过各种形式的新技术贮藏中药, 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确保临床疗效, 从而促进现代中药科学的发展。

[1]王世文.中药材贮存养护的科学化【J】.吉林中医药.2005,14(6):100-105
[2]韩群鑫,陈杰林.中药材对抗同贮法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1,3:62~66.
[3]许彦国,王媛媛,李芳.简述中草药的贮藏方法【J】2005,17,(3):56-72
[4]刘爱玲,蒲新春,王志辉.浅谈应用新技术贮藏中药的方法【J】.陕西中
医.2004,25(3): 266-267
[5]王礼才.中药贮藏养护及防止串味的体会【J】.海峡药学,2005,2(4):157-161
[6] 吕伟徐莉.新技术在中药贮藏保管中的应用[J].中药研究,2005,8(6):610-6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