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贮存

合集下载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在中药行业中,中药材的贮存和物流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贮存和物流管理可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性,并且能够提高中药行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一、中药材的贮存管理1. 温度控制:中药材对温度和湿度较为敏感,因此在贮存过程中需要确保适宜的温度。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贮存温度应控制在20-25摄氏度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 湿度控制:湿度对于中药材的保存也至关重要。

如果湿度过高,容易导致中药材的霉变、腐败等问题;而湿度过低,则容易导致中药材的质量下降。

因此,在中药材的贮存过程中,需要通过湿度控制设备,保持适宜的湿度,一般控制在40-60%之间。

3. 通风条件:中药材的贮存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中药材的长时间密封和积聚水分。

通风可以保持中药材的新鲜度和质量,减少霉变、腐败等问题的发生。

4. 光照控制:部分中药材对光照敏感,过强的光照可能会导致其中的有效成分损失。

因此,在贮存过程中需要避免阳光直射,使用遮光设备或储存于无光照的容器中,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二、中药材的物流管理1. 包装和标识:在中药材的物流过程中,合理的包装和标识非常重要。

合理的包装可以有效保护中药材的质量,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损失和污染。

标识方便了对中药材的追踪和管理,确保其来源和质量的可靠性。

2. 运输温度控制:在中药材的物流过程中,需要对运输温度进行控制,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可以使用温度控制设备,对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确保中药材的贮存温度适宜。

3. 运输湿度控制:运输过程中,湿度的控制同样重要。

通过湿度控制设备,实时监测和调节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范围,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对中药材的影响。

4. 储存空间管理:在物流过程中,中药材的储存空间管理也需要注意。

合理规划仓库和车辆的负载,避免中药材的挤压和受损。

同时,做好库存管理,及时补充和出库中药材,减少库存积压和过期。

常用中药材饮片的储存及养护方法

常用中药材饮片的储存及养护方法

常见中药材饮片的储存及养护方法学习指导中药品种繁多,成分性质各异,在购、存、运、销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养护,当受到自然界中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害虫、霉菌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影响时,中药会发生霉变、虫蛀、走油、变色、走味、风化等现象,而失去原有的活性成分,严重的还会威胁人民身体健康。

因此,应根据中药的不同性质,研究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以及发生质量变化的规律,从而有针对地研究科学的养护方法和技术,以便保护中药原有的品质,保证中药质量,降低损耗,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常见中药材饮片的储存及养护方法》主要针对医疗保健用量和库贮量较多的近百种大宗常用中药材的储存养护分别加以专门介绍。

由于品种较多,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熟记来源,把握同类功效药不同品种之间在储存养护方面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准确使用的目的。

学习的重点建议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常见中药材饮片的来源、储存方法、养护技术。

正文第一节解表药一、发散风寒类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储存方法】将药材理顺,内用麻绳捆紧,外用蔑席包装,或用芦席、麻袋打捆。

一般可用打包机压紧,每捆约75kg。

为避免有效成分的损失,最好贮藏于密闭的木箱中。

少量麻黄切制后最好装入木箱内,密封保存。

【养护技术】本品受潮后会变色、发霉、含量降低。

受阳光长期直接照射,会引起褪色和有效成分的减少。

在储存中应贮放在干燥、通风和避光处,不易生虫。

若发现吸潮、生霉,只能摊晾,不宜暴晒。

久贮或干燥不当,则变为黄色,影响药材质量。

紫苏【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储存方法】本品受潮后容易发霉变色,甚至腐烂,应储存于干燥、阴凉之处。

【养护技术】紫苏叶含挥发油约0.5%,应置阴凉干燥处,以防受潮、发霉、变色和受热时挥发性成分的散失。

且不宜久存,若储存日久其香气逐渐淡薄,影响质量。

若发现潮软,可进行摊凉,不宜日晒,因晒后颜色变淡。

中药材贮存于养护的基本方法

中药材贮存于养护的基本方法

中药材贮存于养护的基本方法
1、温度
中药在常温下成分基本稳定,利于贮藏,但当温度升至34℃以上时就会发生某些中药的变异,如含油脂较多的苦杏仁、柏子仁等油分外溢,含糖类较多的黄精、玉竹粘连、变味等。

而温度低于0℃时,某些含水量较高的中药(如鲜地黄、鲜石斛等)所含水分就会结冰,细胞壁及原生质受损,从而导致中药疗效降低。

2、湿度
湿度可影响中药的含水量,直接引起中药的潮解、溶化、糖质分解、霉变、风化干裂等各种变化。

3、空气
空气中的氧和臭氧也对中药的质变起着重要作用。

害虫的生长发育及繁殖都离不开氧。

4、日光
长时间的日光照射会促使中药成分发生氧化、分解、聚合等光化反应,日光中的紫外线和热还可使含蛋白质的中药材变性、色素分解、加速鞣质产生沉淀。

5、微生物
微生物是中药材发霉、腐烂的主要因素。

中药材中的营养物质,包括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等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其中霉菌类是造成中药发霉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6、害虫
由于中药来源广泛,受采收、加工、运输、贮藏、包装等多种途径的影响,加之害虫生物学特性多样,容易构成对药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

在常用的中药饮片中,易被虫蛀的占40%以上。

7、鼠害
鼠类易破坏中药的包装,造成药物的窃食,同时还可造成排泄物污染、病毒及致病菌传播等危害,尤其是死鼠对中药危害更大。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储存管理规范一、对库存中药材饮片除按不同规格分区贮存外,还应按中药材饮片本身的特性及不同的药用部位分类分区存放,以防止或减少害虫和霉菌污染便于发放、保管和实施养护。

二、将植物药按根茎类、花类、叶类、果实种子类等分别贮存保管。

三、将植物药与动物药和矿物类药分别贮存保管。

四、对易虫蛀的应经常检查货垛四周中有无虫丝、蛀粉,尤其是多雨季节和高温季节。

若发现有虫丝、蛀粉,应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门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五、对易发霉、泛油中药材饮片应重点检查中药材饮片包装是否受潮,检查怕潮的中药材饮片要着重检查其下层,同时要特别注意对货垛四周或接近墙壁易受潮部位检查。

高温多雨季节应增加检查频次。

六、对于中药材饮片包装要尽可能密闭,还要经常检查货垛内部是否发热或被闷蒸,如发现这类情况应马上采取降温措施,并填写药品质量复验申请单,交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复验检查,根据药品复验结果及处理意见单进行相应处理。

包装要尽可能密闭,并保持较低的贮存温度。

七、对于易风化、潮解的中药材饮片应注意检查货垛四周的货包有无变形,包装是否潮湿,有无析出粉末。

八、对毒剧中药材饮片应注重检查其外包装有无破损,铅封轧印是否完整,易发霉或生虫的毒剧中药材饮片也要检查有无虫丝及蛀粉。

毒剧中药材饮片应件件标清净重,对拆零的毒剧中药材饮片应在检查时应复核重量是否与总帐数量相符。

九、毒剧中药材饮片柜应双人双锁管理,其他人员不许进入。

十、对贵细中药材饮片应首先检查原包装有无异常及破损,封签是否完好,件件应标明净重。

对需特殊保管的贵细中药材饮片等应密闭贮藏,防止其发生变化,影响中药材饮片质量。

十一、贵细中药材饮片柜应双人双锁管理,其他人员末经允许不得入内。

十二、药品养护人员应对中药材饮片按其特性,采用干燥、降氧、熏蒸等方法养护。

并做中药材饮片在库养护记录。

十三、中药材饮片库房的温度应控制在0 C〜30 C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之间。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中药作为传统的医药疗法,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为支撑中药生产的重要环节,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中药材的贮存与物流。

一、中药材贮存的重要性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的重要原料,其质量和储存条件直接影响中药制品的质量和疗效。

良好的中药材贮存条件可以保持中药材的药效成分,并延长其保质期。

同时,合理的贮存也有助于降低中药材的变质、损耗和浪费。

1. 温湿度控制中药材的贮存环境应控制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贮存温度应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在40-6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可能导致中药材的氧化、腐败或变质,从而降低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2. 光照控制某些中药材对光照非常敏感,过强的光照会导致中药材的药效成分分解或减少。

因此,在中药材的贮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和强光照射。

同时,中药材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霉菌滋生的环境中。

3. 包装与标识中药材的包装应采用防潮、防虫、防尘的措施,保证中药材的干燥和卫生。

同时,在包装上应标明中药材的名称、产地、生产日期等重要信息,方便贮存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追溯。

二、中药材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中药材物流管理是保障中药材质量和供应链畅通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物流管理能够确保中药材的生产、贮存和配送的高效运转,提高供应链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降低中药材的损耗和浪费。

1. 供应链管理中药材的生产和供应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包括采购、质量控制、仓储、配送等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中药材的采购效率和质量控制,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风险。

2. 冷链物流对于某些需要保持一定温度的中药材,如鲜草药和冷藏类中药材,物流过程中必须使用冷链物流,确保中药材在运输中的温度稳定和质量不受影响。

3. 追溯体系中药材的追溯体系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中药材从产地到终端销售环节进行记录和追踪,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

中药行业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一、背景介绍中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瑰宝,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信任。

而中药材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贮存与物流管理对于保证中药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材贮存管理中药材的贮存管理是中药行业确保中药品质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中药材贮存管理措施:1. 温湿度控制:中药材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为严格,贮存时需要选择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环境。

2. 包装与密封:中药材需要使用防潮、防虫、防尘的包装方式,以保持材料的干燥状态,并防止外界污染。

3. 防腐措施:针对易受细菌、霉菌等影响的中药材,可使用干燥剂、防霉剂等防腐剂进行处理,以延长材料的保质期。

4. 定期检查:贮存中药材时,需要定期对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发生霉变、虫害等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三、中药材物流管理中药材物流管理是中药行业保证中药材安全、高效运输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点中药材物流管理的体系:1. 物流网络建设:中药行业应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网络,确保中药材可以快速、安全地运输到各地。

这需要包括仓储设施、运输车辆和物流信息系统等。

2. 运输环境控制:中药材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避免材料受损或质量下降。

3. 质量追溯系统:中药行业应建立起完善的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确保从中药材的采购、贮存到运输等环节都可以进行追溯,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可控。

4. 合理包装:中药材在物流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以防止挤压、摩擦等对材料造成的损害。

四、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的意义1. 提高中药质量:通过科学、规范的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

2. 保证中药安全:中药材贮存与物流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中药材因贮存和运输不当而引起的变质、虫害等问题,保证中药材的安全性。

3. 降低成本:优化中药材物流管理可以减少库存积压、降低仓储成本,提高中药企业的经济效益。

中药材贮存保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药材贮存保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药材贮存保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中药材的质量可直接影响其药效,然而当前中药材贮存保管中常遇到药材变色、变质、气味消散、虫害等问题,影响中药材储存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温湿度、空气、光照)和生物因素(虫鼠、微生物等),因此临床应根据不同药材特性选择合理的存储方法,不断加强中药材库房建设以及储存条件管理,尽量减少中药材贮存质量问题发生,保障中药使用安全。

【关键词】中药材;贮存问题;解决对策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防治或保健康复的药物,其是中医文化的传承。

近年随着中医药的不断渗透及发展,医患对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也随着升高。

每一种中药饮片都有其独特的性味、色泽等特征,若饮片性味、颜色发生变化其治疗作用效能可能会降低,甚至是失效。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加强中药饮片贮存保管,保证其质量。

然而,受地域、气候、医疗资源有限等多因素影响中药材贮存中仍存有较多问题,影响临床用药安全。

为此,本文主要阐述中药材贮存保管中存有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1中药材贮存保管中存有的问题1.1中药材质地改变:部分固态中药材(如乳香、蜂蜡等)由于贮存环境温度较高,会逐渐软件,甚至变为融流状,致使药材发生粘结。

明矾、芒硝等含盐结晶中药材,对贮存环境温湿度要求较高,若将其放置在潮湿环境中极易因吸收水分而由固态变成液态[1]。

1.2中药材颜色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种类、含量与其外观色泽紧密联系,但是如果药材贮存不当,可能会使其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影响药效。

例如:金银花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证实其含有的绿原酸与色泽密切相关,金银花外观颜色越浅,含有的绿原酸量就越多,由此可知若金银花在贮存过程中出现颜色改变,提示该药材内在成分发生变化[2]。

1.3中药材气味改变:中药材有独特的气味,这气味中含有药材的挥发性成分,如果贮存不当气味可能会消散(药味变浅),有效成分被挥发减少。

例如:薄荷会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含有的挥发油量降低,影响药效。

中药材储存期限如何确定

中药材储存期限如何确定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贮存期限和复验期的确定一、法规相关内容第一百一十二条仓储区内的原辅料应当有适当的标识,并至少标明下述内容:(一)指定的物料名称和企业内部的物料代码;(二)企业接收时设定的批号;(三)物料质量状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四)有效期或复验期。

第一百一十四条原辅料应当按照有效期或复验期贮存。

贮存期内,如发现对质量有不良影响的特殊情况,应当进行复验。

(十一)复验期原辅料、包装材料贮存一定时间后,为确保其仍适用于预定用途,由企业确定的需重新检验的日期。

中药制剂附录:第三十八条对使用的每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根据其特性和贮存条件,规定贮存期限和复验期。

第三十九条应当根据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间产品的特性和包装方式以及稳定性考察结果,确定其贮存条件和贮存期限。

中药饮片附录:第三十六条中药材、中药饮片应制定复验期,并按期复验,遇影响质量的异常情况须及时复验。

二、与中药材贮存有关的药监回复摘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核查验中心问题答复1、GMP中药制剂附录第三十八条:对使用的每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根据其特性和贮存条件,规定贮存期限和复验期。

请问这个复验期应该怎么理解,是指在贮存期限内的一段时间间隔吗?还是过了贮存期限后,需要隔段时间就进行检验的间隔时间段呢?另外,化学原料药里讲的“复验期”也是一个意思吗?谢谢解答。

答:复验期指的是过了这个期限应重新检测,合格后可以继续使用。

通常用于原料药、辅料、原药材、原材料等,如有有效期,复验期应在有效期内,这个期限按贮存条件及物料特性,以稳定性试验数据为基础制定。

2、GMP中药饮片附录第三十六条:中药材、中药饮片应制定复验期,并按期复验,遇影响质量的异常情况须及时复验。

但是GMP中药制剂附录第三十八条:对使用的每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根据其特性和贮存条件,规定贮存期限和复验期。

请问中成药企业必须对使用的每种药材和中药饮片规定贮存期限吗?答:中成药企业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不同成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受长期储存的影响,对使用的每种药材和中药饮片规定贮存期限和复验期,以及合理的复验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贮藏前的一般性处理药材在贮藏前,须经过必要的过筛,除去泥砂、杂物等,还可筛除部分虫卵、蛹等。

然后根据药材的性质进行干燥,如晾、晒、烘等,使药材的含水量减少到最低,不利于害虫的孵化、生长[2]。

若发现药材已受虫蛀,应把所有的药材进行检查,把已受虫蛀的剔出或销毁,以免进一步传播。

2分类存放药材虫蛀与药材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防治时,首先要研究药材的特性,并按其性质而采用不同的贮存条件分类保管,特别是将易生虫的药材集中贮存,集中处理,这样可有效防止或减少虫害。

易受虫害的药材主要有以下几种[2]。

2.1一般含脂肪油类(如杏仁、柏子仁等)、含淀粉或糖分类(如薏仁米等)及含蛋白质类(如冬虫夏草等)的药材比较易蛀,因为这些成分都是害虫的营养物质;而含辛辣成分(如丁香等)及化学晶体(如冰片等)、矿物类(如石膏等)药材则一般不受虫蛀。

2.2质软或含糖易吸潮的药材,在潮湿的情况下易生虫。

2.3由于外表有保护组织层,所以完整不碎的药材不易虫蛀;而已破碎的药材、饮片则较原药材易受虫蛀,难贮藏。

2.4蜜制药材,由于糖分增加而易受虫蛀。

3草木灰(木炭)贮藏法该法是借鉴民间贮粮经验[3,4]。

梅雨季节前,根据药材各自的特点进行一次薰杀和晾晒处理,盛入缸内至距缸口约10 cm处,用不漏灰的编织袋料遮住药材,上覆5 cm厚尚有余温的草木灰或木炭,再覆盖1层塑料薄膜,盖灰至缸口,用塑料薄膜封口;也可将草木灰与药材一层层间隔存放。

草木灰及木炭既能吸收药材中的水分(吸湿力可达本身重量的10%~12%),又具有杀虫作用,无污染。

草木灰一般只使用1次,而木炭经日晒后可反复使用。

此法可适用于含糖分、淀粉、树脂、挥发油、油脂等类的药材贮藏,如山药、菊花、桃仁等。

4石灰缸贮藏法对不宜晒、烘,又易受潮虫蛀的药材,如蜈蚣、糖参等,放入石灰缸中密闭(缸底部放置适量生石灰)。

生石灰具有极强的吸水能力,使缸内几乎无水分,从而使蛀虫及虫卵无法生产、孵化[5,6]。

当石灰吸湿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出现崩解、扬化状态,故应及时更换。

石灰一般在每年春季时布置,可使用1 a。

5多层口袋贮藏法“多层口袋”[7]分为三层,即外层用麻袋,中间层用质地较厚且软的普通无毒塑料袋,内层用白布袋。

将干燥后的药材装入内层,分别扎紧口袋即可。

利用“多层口袋”存放药材,必须注意:存放和提取药材后,必须扎紧袋口,尤其是塑料袋口更应扎紧,这是防止霉变虫蛀的关键。

6定期拌盘法该法[8]分堆积拌盘和装袋拌盘两种。

堆积拌盘法是将药材倒入簸箕等敞口容器内,或放在干净的地坪上,结合搓揉进行拌和。

该法有利于检查药材的外观质量,对药材的破损程度较小,但操作费时。

装袋拌盘法是将药材盛装于布袋或麻袋内,药材的数量以袋容量的1/2~2/3为宜,扎紧袋口,然后上下轮换翻转,纵横着地搓揉,反复数次。

该法工效较高,但操作不当,易将药材擦破挤碎。

通过拌盘时的磨擦撞出及翻动,可使药材内部通风,结合日光暴晒,使药材易于干燥,并能极有效地灭除残留在药材中的害虫虫卵。

一般易霉变生虫的药材如牛膝、枣仁等拌盘间隔时间为5~7 d,花类、叶类、全草可10 d左右拌1次,根及根茎、皮类药材可15 d拌1次。

7气调贮藏法在一定的温度且密封的条件下,降低O2的含量,提高CO2的含量进行的贮藏方法。

当O2含量下降到0.8%以下时,部分害虫经过48 h死亡[5];当O2含量下降到8%以下,CO2含量提高到45%以上时,3 d内害虫全部死亡。

该法对不同质地和成分的药材均可适用[9]。

常用气调方法有真空包装、充CO2降O2包装、充N2降O2包装及除氧剂包装等,中药饮片宜大力发展这种包装、贮存法。

另外还有砂闷法及密封法等[10],也都是利用降O2原理。

对于量大的药材,可采用桶式气调法:直接将CO2气体通过皮管充入贮药容器底部(最好用铁桶,密闭性能高,不易被鼠咬或硬物扎破),利用CO2的密度大于O2的特点,逐渐将O2赶出。

当容器口溢出啤酒味时,说明CO2已充满,然后抽出皮管,封严容器。

吕氏[11]用该法养护药材达10 a之久,均未出现虫蛀、霉变、泛油、变色等现象,且成本较低。

8加温处理将药材放在日光下暴晒,在夏季,太阳直射温度能达50℃左右,可将害虫杀死,但须阳光充足,晒得彻底,否则反而增高温度,使虫卵孵化,促进害虫活动。

对不宜光照的药材,可在60℃左右的烘箱或微波炉、远红外干燥机中加热,杀灭成虫、蛹、幼虫和部分虫卵[2]。

上述方法还可使药材水分减少,不利于害虫生长及虫卵孵化,但须防止药材走油、变味。

对已感染害虫的药材,可用蒸气在约80℃左右处理10~20 min,或在沸水中浸泡片刻,再晒(烘)干,可达杀虫的目的,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已感染害虫的包装器材和仓库用具[2],但对叶类、花类、全草及胶类药材不可使用,其他类药材使用时也须防止其有效成分流失。

9冷藏法采用低温(0~10℃)贮藏药材,可有效地防止不宜烘、晒的药材及胶类药材生虫[12],亦有报道15℃以下即可预防虫蛀[13]。

也可采用冷冻(-5℃以下)法杀灭蛀虫[2]。

但使用该法时,必须注意,若药材水分过多,使药材受冻,蛋白质及其原生质和其他胶体发生不可逆的凝固作用,解冻后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状态,颜色变深,品质变劣[14]。

若水分过少,药材会干裂、发脆,某些药材过分干燥还会枯朽,影响药性。

因此,必须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恰当控制好含水量,即确定一个药材在0℃以下低温储存的“完全水分”值[15]。

郭氏曾报道参类药材不宜冷冻贮藏[16]。

10施-劳法德国萨尔州萨尔布吕肯大学的埃贡。

施塔尔和京特。

劳研究了一种杀灭药材中害虫的方法[17]。

他们认为:动物器官对于加压随后迅速松压罕能耐受,不同的害虫敏感性不同,但其死亡率一般与压力、加压时间呈正比关系,且增加压力,可适当缩短加压时间。

例如谷物甲虫,压力为101MPa时,作用时间需3 h才能全部被杀死;而压力为201MPa时,作用时间只需20 min。

一般使用较高的压力比延长加压时间更为有利。

设备由贮气瓶、高压釜和真空泵组成。

操作时,高压釜装上商品原包装的药材,用真空泵抽真空后,CO2气体从贮气瓶进入高压釜,直到所需压力(通常为501MPa),达到所需时间后(通常为10~20 min)后,迅速排出CO2,就可以有效地杀灭害虫。

该法不影响药性和污染环境。

1160Co-γ射线辐照灭虫孔令杰等[18]对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养护动物类药材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氯化苦、磷化铝等薰蒸法可杀死活虫,但难以杀灭虫卵,在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虫害会再度复发;而经过60Co-γ射线辐照的药材能在常态下长达11个月完好保存。

其原理是γ射线穿透力极强,将存在于物体内的活虫及虫卵杀灭,达到彻底根治虫害的目的。

实验表明,辐照的最低有效剂量是3 kGy。

辐照前,药材宜用聚乙烯塑料袋密封,以防止外界仓虫浸染。

一般地说,60Co-γ射线辐照剂量越大,杀虫效果越好,但人们最为关心的是辐照后的药材,其药理作用是否会受到影响。

杨愉君等[19]以秦艽作为试验对象,研究证明,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当辐照剂量选择适当时,其药理作用不会改变,因而应尽可能选择适宜的最低辐照剂量,以秦艽为例,其辐射剂量不宜超过5 kGy。

12酒蒸贮藏法取适量酒精或白酒(50度以上),装在杯中,上扎纱布(以防药材落入杯中),放入盛药材的缸底部,然后将药材放入缸中,或直接将酒精或白酒一层层喷洒在药材上(一般每kg药材,酒精用量20~30 ml),密封,这样酒精缓慢挥发,弥漫并透入整个药材,抑制虫卵产生及孵化,杀灭蛀虫,并可杀菌防霉。

这种方法对动物类、含油脂类、含糖类等药材作用都较为理想,无毒无害,成本低,操作简便,还能增强某些药的药效,矫正异味,在医院中药房(特别是基层药房)的中药短期保存非常适宜[20,21]。

但由于酒精具吸湿性,所以用该法保存的药材应适时翻晒;另外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火防爆。

13化学剂薰蒸法传统多用硫黄,燃烧产生SO2,起杀虫作用,但由于SO2会破坏某些有效成分现已很少使用。

有报道:党参用硫黄薰蒸后,有效成分结构有显著改变,但21 d后可基本恢复[22]。

目前中药仓库最常用的是氯化苦和磷化铝薰蒸,这两种方法杀虫力强,穿透力大,并有杀鼠作用,对纤维组织无损害。

若二者交替使用,还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效果更令人满意。

但使用时,须防残毒,且只能杀死活虫,对虫卵作用较小,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虫卵很快会孵化[23]。

吴氏[24]使用改进的“增效法”(磷化铝:碳酸氢铵:食醋:醋糟按1 g∶20 g∶10 g∶10 g/m3配比),可减少磷化铝用量,减少毒性,操作简便。

刘氏[25]等用“粮保”防虫,效果较好。

“粮保”是经国家卫生部批准的粮食防虫保护剂,使用量少,每100 kg药材只需20 g,采用缓释技术,作用时间长,对人体无毒无害,无残留,无不良臭味,不仅有防虫效果,还有杀虫作用,抑制虫卵孵化,值得推广。

采用DMF防虫亦有一定的效果[26]。

DMF为富马酸二甲酯,是80年代国外研制的食品添加剂,且有低毒、高效、广谱抗菌的特点,对中药材具有较强的防霉和良好的防虫作用。

操作方法为:将一定剂量的DMF装入数个无纺布袋中,再将其分放于药材中。

其他化学薰蒸剂还有四氯化碳、氯仿、环氧乙烷等,在使用时须注意防火、防毒、防环境污染。

14对抗同贮法该法是中药材传统养护法之一,明代陈嘉谟著《本草蒙筌》中便有“人参和细辛,冰片同灯草……”的记载[27]。

该法主要是利用一些有特殊气味,能起驱虫作用的药材嬉咨?娴囊┎墓泊妫?锏椒莱婺康摹?BR>例如花椒、细辛可防乌梢蛇等动物药虫蛀;山苍子多用于蛇类药材;丹皮可防泽泻、山药虫害;或使用冰片、樟脑等中药防虫剂。

该法简便易行,无需增加特殊设备,且驱虫效果较好,尤其适用于少量药材的贮藏。

若将一些易生虫的药材先进行烘烤、日晒等处理,则效果更佳[28,29]。

使用该法时,应注意防止药材之间的掺杂混合串味,如鹿茸、人参、丁香等不能与冰片、樟脑等共存;甘草、黄芪不能与大戟、甘遂混藏,否则易走油、变味、串味[30]。

15昆布(海藻)防虫法将市售的昆布或海藻放入2~3层纱布袋内,平置于药材的中心部位即可。

每kg昆布或海藻可置于20~50 kg药材中,可降低药材含水率8%~15%,生虫药材中,米象、药谷盗等,对比加昆布、海藻前减少55%~75%[31],亦有报导放入昆布(按药材量的1/100比例)的药材,七天后各种菌量明显减少,96%以上的粉螨和蛾类死亡[32]。

存放昆布或海藻的布袋可不定期取出置通风干燥处1.5 h,或晾晒30~40 min,即可使水分全部挥干,再重新放入药材中,如此反复使用20次,也不减弱其吸湿、放湿能力,且其本身亦不变质,可照常食用或作药用[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