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崔咏望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07(013)018
【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7年4月162例住院KD患儿的一般资料、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62例KD患儿中,冠状动脉损伤组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具有热程大于10天、发病后10天使用IVIG、高PLT、高ESR、高hs-CRP、高LDL-C及低HDL-C的特点(P<0.01).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热程和hs-CRP与CAL密切相关(P<0.01),LDL-C具有保护作用(P<0.05).结论发热大于10天和高hs-CRP是CAL的主要危险因素.
【总页数】5页(P20-24)
【作者】崔咏望
【作者单位】广州市儿童医院内科,广东广州,51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
【相关文献】
1.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J], 周芳;许君;贾黎红;周杰林;张晓晓;杨明
2.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J], 赵胜超;黄兴楚
3.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利倩芝
4.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利倩芝
5.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张红梅;朱立春;金伟;董卫华;洪爽;李洪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崎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川崎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川崎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川崎病常见的并发症川崎病有什么并发症一、并发病症1、心脏血管系统侵犯这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

2、冠状动脉病变日本1009例川崎病观察结果显示,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占46%,冠状动脉瘤占21%。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扩张在发病第3天即可出现,多数于3~6月内消退。

发病第6天即可测得冠状动脉瘤,第2~3周检出率最高,第4周之后很少出现新的病变。

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5~30%,临床心肌炎的存在并不预示冠状动脉受累。

大多数冠状动脉瘤呈自限性经过,多数于1~2年内自行消退,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mm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

至于直径超过8mm以上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日后追踪经常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皆可能引起猝死。

与冠状动脉瘤有明确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男孩、持续发热超过14天、贫血、白细胞总数在30×109/L以上、血沉超过100mm/h、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减低和发生体动脉瘤者。

本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累及其主干近端,左前降支最多见,其次为左回旋支少见。

罕见孤立的远端动脉瘤。

一般将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程度分为四度:①正常(0度):冠状动脉无扩张。

②轻度(Ⅰ度):瘤样扩张明显而局限,内径4mm。

③中度(Ⅱ度):可为单发、多发或广泛性,内径为4~7mm。

④重度(Ⅲ度):巨瘤内径≥8mm,多为广泛性,累及1支以上。

发生率约为5%,愈后不良。

故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应密切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

通常在发病4周内每周检查1次,以后2月、半年复查,然后根据病变程度至少每年复查一次。

对有症状的病人及冠状动脉严重受累者应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可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及远端病变。

因导致端堵塞血管腔可发生一过性心肌缺血,心室颤动等严重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为:①有心肌缺血症状。

川崎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超声诊断很关键

川崎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超声诊断很关键

川崎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超声诊断很关键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高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口腔、咽喉等黏膜病变。

虽然川崎病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恢复,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心肌炎、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儿童冠状动脉疾病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有关。

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病理改变是血管内膜的充血、渗液和炎性细胞浸润,随后逐渐出现管壁层次明显增大,内膜下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浸润、纤维增生和动脉壁增厚。

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可以导致心肌梗死、冠心病、甚至猝死。

在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超声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超声检查可以通过可靠地观察心脏和冠状动脉的形态和结构,评估冠状动脉是否受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径向大小,以及动脉壁的厚度。

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冠状动脉应该是光滑、无明显扩张或狭窄的。

如果超声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有异常表现,如管腔扩张或狭窄,动脉壁增厚等,那么就需要高度怀疑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

超声还可以帮助评估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

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医生可以测量冠状动脉流速和流量,进一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如果发现冠状动脉血流异常,如减速、阻塞等,那么就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

筛选 , 分别检验 l 述 因素与 K D合并 冠脉
损 害是否有相关性 。
结 果
分 高 于无 冠 脉 动 脉 损 害 组 。 结 论 : 男性 、
<1岁 或 > 5岁、 热 程 >1 0天、 1 0天 后 应
用I V I G、 血 沉 >5 0 am r / 小时、 C R P增 高 、
结肿 大 、 指( 趾) 端 硬 性 水 肿 及 膜 样 脱 皮 等 为 主要 表 现 。 本 病 士 要 见 丁 5岁 以 F
的小 儿 , 部分 K D 患 儿 累 及 状 动 脉 , 发
t t a r a d a 评 分包 括 : ① 年龄 <1岁 ; ② 男 性 患者 ; ③ 血浆 白蛋 白 < 3 5 g / L ; ④ 红细胞压
蛋 白( C R P ) 、 血沉、 心 电图及超 声心动 图
等各项 指标 ; 采用 检 验 分 别 检 验 上 述
次性丙球 2 g / k g冲 击 治 疗 不 仪 使 急 性
期症状快速缓解 , 改 善了 K D 患 儿 心 肌 功
因素 与 K D合 并 冠 脉 损 害 的 相 关性 ; 并 对
动脉瘤发生风 险。结 果 : 发病 1 0天 内 单
因素 分 析 性 别 、 年龄、 热程 、 血 沉、 C一反
应蛋 白、 白细胞计数 、 心 电图异常 、 应 用丙
球 时间 与 K D 合 并 冠 脉 损 害 有 密 切 相 关
性 。 冠 脉 动 脉 损 害组 Ha r a d a 评 分 的 平 均
( ++ +) ; ⑥ 外 周血 白细胞 ( WB C) 计 数
≥1 2×1 0 / L ; ⑦ 血小 板 计数 <3 5×1 0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临床分级及高危因素研究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临床分级及高危因素研究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临床分级及高危因素研究一、综述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发热、结膜炎、唇龈炎和手足红肿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川崎病不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而且还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

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因此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分级和高危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关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分级尚无统一标准,早期研究主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级,将冠状动脉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难以准确评估病变范围、不能动态观察病变进展等。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检查手段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估。

这些研究发现,超声心动图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除了临床分级外,研究还发现一些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高危因素。

这些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年龄越小,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越高;性别: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发热时间:持续性发热超过5天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高;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高;血小板计数异常:血小板计数过高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高;C反应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高。

随着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

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A. 川崎病的概述近年来随着对川崎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医生对于该病的认识逐渐提高,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川崎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和日本小儿科学会(Japanese Pediatric Society,JPS)共同制定的标准。

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

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
第 4 1卷 第 2期第 2 5页 0 21 0 2年 4月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医学 版 )
A c a M e n v Sc c o t d U i iTe hn lHu z o g ah n
V0 . 1 No 2 P 2 5 【4 . . 0
Ap . r 2 1 0 2
C AL可 能 性 大 , 要 更 强 化 的 治 疗 , 密 切 的 随 访 。 需 更
存 在 男 性 、 龄 年
≤ 1岁 、 B > 1 × 1。 L AL < 3 / 、 性 粒 细 胞 百 分 比 > 8 、 R ≥ 10mg L这 些 高 危 因 素 的 KD 患 儿 并 发 W C 2 0/ 、 B 5g L 中 O C P 0 / 关 键 词 : 崎 病 ; 冠 状 动 脉 损 伤 ; 危 险 因 素 川
中图 分 类 号 : 7 5 R 2 D : 0 3 7 /.sn 1 7 — 7 1 2 1 . 2 0 8 OI 1 . 8 0 j i . 6 2 0 4 . 0 2 0 . 1 s
Rik F c o so r n r t r so n K a a a ie s id e s a t r fCo o a y Ar e y Le i nsi w s kiD s a e Ch l r n
验 )对 单 因 素 分 析 结 果 提 示 与 C L发 生 率 有显 著 相 关 的 因 素 , 行 多元 L gsi逐 步 回归 分 析 。结 果 ; A 进 oi c t 男 性 、 龄≤1 年
岁、 白细 胞 计 数 ( C > 1 ×1 I 血 清 白蛋 白 ( L ) 3 / 中 性粒 细 胞 百 分 比> 8 、 敏 C反 应 蛋 白 ( R ) WB ) 2 0/ 、 A B < 5g L、 0 超 C P ≥ 1 0mg I是 K 患 儿 并 发 C L 的危 险 因 素 , O 0 / D A 其 R值 分别 为 1 6 、. 23 0 、. 2 2 9 、. 5 结 论 . 9 4 0 、. 6 2 4 、. 2 4 O 。

川崎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超声诊断很关键

川崎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超声诊断很关键

川崎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超声诊断很关键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小动脉和中等动脉,尤其容易发生心脏问题。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程呈慢性、复发性,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给儿童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对川崎病的超声诊断显得尤为关键。

让我们了解一下川崎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

川崎病是由一些未知的病因引起的全身性炎性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小型和中型动脉。

其主要特点是全身性微血管及小动脉炎性变化,炎症状态持续时间较长。

而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5%-25%,是已知唯一的主要危险因素。

患者最常见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冠状动脉扩张、瘤形成和狭窄,其中又以狭窄和闭塞最为严重。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心脏疾病,如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

对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早期、准确的超声诊断至关重要。

针对川崎病儿童的特殊情况,超声诊断技术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超声检查手段,从而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比如通过M型、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等技术手段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判断心内膜和心外膜的增厚、瓣膜功能和腔室功能等,以及对心脏多普勒进行分析,评估冠状动脉的血流速度和灌注情况等。

这些都对于川崎病儿童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超声诊断技术在对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如CT扫描、MRI等,进行多模式影像对比分析,提高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超声诊断技术还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患儿心脏功能的改变,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测预后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川崎病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而超声诊断则是对川崎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核心技术。

在川崎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更加重视超声诊断在诊断和评估方面的重要性,及时规划治疗方案。

也应重视对超声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其对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川崎病的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方案。

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高危因素探析

小儿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高危因素探析

d e n s i t y l i p o p r o t e i n , t h e r e we r e o b v i o u s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i n d e x( P<0 . 0 5 ) . Co n c l u s i o n Th e e f f e c t o f Ka wa s a k i
Me t h o ds S a mp l e o f c h i l d r e n wi t h Ka wa s a k i d i s e a s e i n 9 8 c a s e s . a c c o r d i n g t o wh e t h e r 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 o f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l a t a t i o n
di s e a s e c ompl i c a t e d wi t h c o r o na r y a r t e r y di l a t a t i o n r i s k f a c t o r s i nc l u de a g e ,t he f e v e r da y s ,C2 r e a c t i v e p r ot e i n,c ho l es t e r o l ,h i g h
i n t o e x p a n s i o n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wo g r o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a n d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性 心脏病 及先 天性 心脏 病 等 。
12 方 法 .

与 N C 组 比较 , — AL P<00 .1
3 讨 论
1. . 1分组 :采用按 年 龄分 段 的冠 脉扩 张标 准 陋: 2 即 03 ~ 岁冠 脉直 径 > . m 3 9 25 m,- 岁冠 脉 直径 > . m 3 m, 0 9 1 岁 冠脉 直 径 > .mm, 6 例 患 儿 分 为无 冠 状 ~4 3 5 将 4 动脉 扩张组 (— A N C L组 ) 冠 状 动 脉 扩 张 组 (A 和 CL
21 0
武警 医学院学报
Ae aAc d mieMe i i a AF t a e a d cn eCP
第 2 卷第 3 0 期 21年 3 0 1 月
v1 0 o. No3 2 . Ma . 0 r 2 1 1
d i 0 9 9 .s. 0 — 0 1 0 0 .1 o 1. 6  ̄i n1 8 5 4 . 1 .3 6 : 3 s 0 2 1 0
张红梅 朱立春 金 , ,
伟 董卫华 洪 爽 李 洪芬 ’ , , ,
(. 1河北省秦 皇岛市妇幼保健 院儿科 , 河北 秦皇岛 0 6 0 ;2河北省秦皇 岛市 中医医院 , 60 0 . 河北 秦 皇岛 0 60 ) 600
关键词 : 川崎病 ; 冠状动脉病变 ; 险因素 危
【 文章编号 】 0854( 1)300—2 10— 01 0 0—290 2 1
【 中图分类号 】 75 R 2. 4
【 文献标识码 】 B
川 崎 病 ( a aa i i s , D 是 一 种 急 性 发 热 K w sk de e K ) a
2 结 果
性 出疹性疾病 , 以全身 中、 小血管炎和免疫系统 的 异常活化为主要病理改变 , 血管炎可累及冠状动脉
等 7 可能影 响 C L 生 的指标 。 项 A 发
损害 , 部分患儿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 、 冠状动脉瘤 , 甚至发生心肌梗死阳, 临床上尽早 明确有无冠状 ] 故
动 脉病 变对 于川崎 病 患儿诊 疗及 预后 至关重 要 。
20 年 K bysi 出 最 新 K 06 oaah提 D并 发 C L的高 A
师, 主要 从事 小 儿 呼 吸 系统 疾 病 及疑 难 病 临 床研 究 。
始治疗时间在病程 4 内(分1 5 C 反应蛋 白≥ 2 。( 一 d ) 10 g ( 分) 6血小板计数  ̄30  ̄ (分 ) 0 m / 1 。( L ) < 0 I / 1 。 X OL
() 龄 ≤ 1 ( 分 ) 7年 岁 1 。上述 7 总 分 为 1 分 , 分 项 1 评
20 年 1 月一 09 7 06 2 20 年 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川崎 病诊 断标准…患儿 6 例 , 中男 3 例 , 3 例 ; 4 其 4 女 0 年
龄3 月龄 ~ 岁 , 岁 以下患 儿 5 例 , 8.%。所 有 6 3 2 占 1 3
病例均排除病毒性心肌炎 、 B受体功能亢进症 、 风
川 崎病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的危 险 因素分 析
A ay i o ikf c o sa o t o o a y a t r ie s f wa a i ie s lss f s t r b u r n r r y ds a e o r a c e Ka s k s a e d
计量资料 以 s 表示 , 组间 比较采用 f 检验 ,< . P0 5 0
为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 收稿 日期]0 0 0 — 3 修回 日期]0 0 1 — 2 2 1— 8 2 ;[ 2 1— 1 1 [ 作者简介] 张红梅 (9 2 )女 , 贯河 北秦皇岛 , 17 一 , 籍 硕士在读 , 主治 医
危 评 分标 准 : ) 钠 ≤1 3m l ( 分 ) 2 抗 链 (血 1 3 mo L 2 。() /
1 . 计 学 方 法 :采 用 S S 30 件统 计 分 析 , . 3统 2 P S1.软
球 菌 溶血 素 ≥10I/( 分 ) 3 血 中性 粒 细胞 分 0 L 2 。() U 类 ≥8  ̄( 分 ) 4静 脉 注射 免疫 球 蛋 白 ( I ) o 2 。() I G 开 V
引 起 严 重 的心 血 管 并 发 症 。 因此 川 崎 病 已引 起 儿
C L 患儿 发 热 天 数 、 小板 计 数 、 一 应 蛋 A 组 血 C反 白均 明 显 高 于 N C L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A 差 P 00 ) .1 。两组 白细 胞计 数均 升 高 , 组 间 比较差 异无 但 统 计学 意义 (> . ) P O0 。见 表 1 5 。
表 1 两 组 各 项 观 察 指标 比 较 ( ± ) s
科医师 的广泛关 注。川崎病造成 心血管损害 的危
险 因 素较 多 , 对 我 院 6 例 K 现 4 D患儿 发 生 冠脉 扩 张 (A ) C L 的危 险 因素 分析 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 一般 资料 1
组 )其 中N C L 3 例 , A 组 2 例 。两组儿童 , —A 组 8 C L 6
年龄 、 性别 无统 计学 差异 。 1. . 2观察 指 标 :发 热 天 数 、 2 白细胞 计数 、 中性 粒 细 胞 比例 、 小板 计 数 、 红蛋 白 、一 应 蛋 白、 沉 血 血 c反 血
Jl I 崎病 又称 皮肤 黏 膜 淋 巴结 综合 征 , 一种 以 是
全 身血 管 炎 为 主要病 理 改 变 的急 性发 热性 、 出疹 性
小 儿 疾病 , 发 于 3 以下 儿 童 , 侵犯 冠 状 动脉 , 好 岁 多
约 1 . ~2 . 50 % 50 %未 经 治 疗 的患 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