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成语新解
坐井观天拼音

坐井观天拼音
坐井观天 [zuòjǐng guān tiān]
坐井观天是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原道》。
坐井观天的意思是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眼界小、见识少;该成语在句中可以作谓语、定语,一般用作口语。
寓意:井底的青蛙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天空就是全部天空,它不相信世界上还有海洋那样辽阔的存在。
青蛙没有走出过那口井,就像是有的人从没有走出过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还目光狭隘地怀疑他们没有见到过的世界。
自然是伟大的、无穷的,相比之下,个体是那么的渺小。
自然界有太多我们未知的东西。
人只有深入自然去观察,才能增加知识,变未知为已知。
人应当冲破束缚自己的枷锁,勇敢地走向外面。
只有努力去接触自己未曾见过的新天地,才能丰富自己的生命,升华自己的人格。
坐井观天的用法

坐井观天的用法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坐在井底看天,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比喻视野狭窄,知识有限。
坐井观天的用法如下:1.比喻视野狭窄,知识有限。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视野狭窄,知识有限。
例如,一个人如果长期待在一个小城市或小圈子里,没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世界,那么他的见识和知识就会受到限制,可以用坐井观天来形容。
2.形容缺乏远见或狭隘短视。
坐井观天的意思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缺乏远见或狭隘短视。
例如,一个人只关注眼前的事物,不考虑长远的利益,或者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不顾及更广阔的世界,那么就可以用坐井观天来形容。
3.暗示批评或贬低某些人或群体的见识和态度。
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暗示批评或贬低某些人或群体的见识和态度。
例如,如果一个人或一群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关心社会或他人的利益,那么就可以用坐井观天来形容他们的态度和见识。
4.形容一个人不关心外界事物,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
坐井观天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不关心外界事物,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
例如,一个人如果只关注自己的生活、工作或社交圈子,不关心社会或他人的情况,那么就可以用坐井观天来形容。
5.用来形象说明某些人自我封闭、不思进取的态度。
坐井观天还可以用来形象说明某些人自我封闭、不思进取的态度。
例如,一个人如果对外界的变化和发展缺乏了解和接触,不愿意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那么就可以用坐井观天来形容他的态度。
6.用来比喻某些人目光短浅,缺乏大局观。
坐井观天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些人目光短浅,缺乏大局观。
例如,一个人如果只关注眼前的事物,不考虑长远的利益和影响,或者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不顾及更广阔的世界和全局的发展,那么就可以用坐井观天来形容他的目光短浅和缺乏大局观。
7.用来比喻某些人只关注眼前事物,不顾长远利益。
坐井观天还可以用来比喻某些人只关注眼前的事物,不顾长远利益。
例如,一个人如果只关注当前的享受和满足,不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或者只关注当前的经济利益,不顾及未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那么就可以用坐井观天来形容他的短视和缺乏长远利益的考虑。
坐井观天成语出处及解说(整理3篇)

坐井观天成语出处及讲解〔整理3篇〕篇1:坐井观天成语出处及讲解坐井观天成语出处及讲解坐井观天[出处]《庄子·外篇·秋水》:“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那么接腋持颐,蹶泥那么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假设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缺乏以举其大;千仞之高,缺乏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讲解]在《庄子·秋水》中,庄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
青蛙自豪地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快乐,就在井边跳跃玩耍,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
有时把身子舒适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漫步。
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单独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欣赏玩耍呢?”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
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
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阔,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
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
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中写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意思是说,坐在井里观察天空,就会觉得天很小很小。
其实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于看天的人站得低、目光太窄的缘故。
由这两篇文章便有了两个意义相近的成语——“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成语典故

坐井观天成语典故
让我们来看看井底之蛙的成语典故吧。
坐井观天成语解析
拼音:zuò jǐng guān tiān简拼:zjgt
近义词: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窥蠡测反义词:见多识广、包罗万象、无懈可击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例子: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樗配之辈。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坐井观天成语故事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告诫我们目光不要那么短浅,多出去见识见识外面世界。
坐井观天成语典故

坐井观天成语典故
让我们来看看井底之蛙的成语典故吧。
坐井观天成语解析
拼音:zuò jǐng guān tiān简拼:zjgt
近义词: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窥蠡测反义词:见多识广、包罗万象、无懈可击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例子: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樗配之辈。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坐井观天成语故事
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告诫我们目光不要那么短浅,多出去见识见识外面世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寓言故事的成语坐井观天

寓言故事的成语坐井观天寓言故事的成语坐井观天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相关成语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坐井观天(zuò、jǐng、guān、tiān)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原道》。
【汉字】坐井观天【拼音】zuò、jǐng、guān、tiān【注音】、ㄗㄨㄛˋ、ㄐㄧㄥˇ、ㄍㄨㄢ、ㄊㄧㄢ【英译】Limited、outlook【释义】坐在井里看天。
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其实“坐”字有好多意思。
比如:1、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支持体重。
2、乘,搭:~车。
~船。
3、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
~庄。
4、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
~北朝南。
5、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
6、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
7、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而恰恰在“坐井观天”中的“坐”不是“坐在”的“坐”的意思。
(臀部放在物体上支持体重)。
此中的“坐”是“3、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这个解释。
所以“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是:长期停留在井里看天。
而不是坐在井里看天!成语典故【出处】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示例】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樗配之辈。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古文原文:“子独不闻夫埳(xiàn)井之鼃(wā)乎?谓东海之鳖(biē)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òu)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jué)泥则没足灭跗(fū)。
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坐井观天新解

坐井观天新解多年来,在《坐井观天》的故事中,青蛙的目光短浅自古以来是被当作反面教材让我们引以为戒。
青蛙生活在深井中,仅仅只能看见头顶上方的一小片天空,人们觉得它目光短浅,只局限在了自己的圈子里。
可能谁也没有注意到青蛙也一直努力往上跳跃,争脱深井的枷锁,想要去看看小鸟口中的大世界。
假如坐井观天的故事有另外一个版本,青蛙也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么青蛙一定也会是励志故事的主角。
其实历代都有这样的故事在上演。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实力很弱,我们没有技术,没有外交,甚至中国的飞机都是从苏联买来的废弃的。
当时,中国的情况不容乐观,正应了“弱国没有外交”这句话。
但是,中华儿女,中国人民一直不断奋斗拼搏,终于闯出了属于我们的一片天,现在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二大国。
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用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不为过。
记得刚上高中的时候,因为在中考取得了还作文吧不错的成绩,就松懈了高中前一个月的学习,导致高中第一次月考,直接退步到班级的第40名,那时感觉自己的朋友圈正如井底之蛙一样小,和同学们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这也导致我起初很自卑,就连上课要不要发言都要顾虑再三,因为害怕出错,害怕被嘲笑。
在这之后的一年里,我不断的努力,努力,再努力,曾经也想过放弃,但我知道,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终于,高一下学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冲进班级前四名。
以四十名开始,以第四名结束,这是我向高一学年交的答卷。
所以我想说:只要不放弃,下一个成功的就是你。
每个人都在坐井观天下,克服主观困难是一生的课题。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坚持如此,奋斗如此,不放弃亦是如此。
相信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都能像坐井观天中青蛙的新解一样,为人生交上满意的答卷。
我们都活在深井里,只有那些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可能努力跳出来。
坐井观天的故事及成语解释

坐井观天的故事及成语解释坐井观天的故事及成语解释《坐井观天》本是一则寓言,读寓言就是明道理。
坐井观天的故事是怎么样呢?下面是的坐井观天的故事资料,欢迎阅读。
坐井观天的故事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
青蛙自豪地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
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
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
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
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
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
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
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这个“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家喻户晓,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见识有限,眼光短浅;但是我认为这则故事在强调现在人们应该开阔思维、眼界放开的同时,却忽视了其他值得关注的因素和信息,当我们再对这则成语故事分析后,会有更深刻和实际的启示。
就这个故事来分析,焦点在于青蛙该不该跳出来看。
答案是肯定的。
但为什么要“跳出来”呢?就为了看看天有多大吗?青蛙跳出来看看的目的不该是看天有多大,而是要知道无边无际的天底下,肯定还有很多井、甚至比自己现在所在的井还要好的井;应该了解自己所在的井是不是会有哪一天会没水、要有危机感;应该在跳出来后,在明白井外有井、井外有湖的情况下,在确保能维持自己生命时间情况下的活动距离范围里、再去寻找有没有比这口井更好的湖泊或水井,进一步去发现并栖身于水源比这口井的水源更充足、水质也更适合青蛙生存和繁衍的水源地,或湖泊或水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井莫忘观天
文∕王建邦
成语坐井观天的出处是韩愈的《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意思是说,坐在井里观察天空,就会觉得天很小很小。
其实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于看天的人站得低、眼光太窄的缘故。
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其实,自然界有许多青蛙并不想成为井底之蛙,他们也想遨游于大海之中。
这些青蛙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一出生就生活在深井里,成了井底之蛙,怎么办?是认命、苟且偷生;还是努力拼搏,虽置身于井底而不忘观天、胸怀天下、积蓄力量、待机而发、跳出井底,到江河海洋之中。
我认为,坐井观天没有错,只要不坐井观天而曰天小,有何不可?我欣赏坐井观天的青蛙。
社会中,每个人也和青蛙一样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有的人出生在贫穷的家庭,有的人出生在交通闭塞的山村…成了井底之蛙。
怎么办?井底之蛙应该坐井不忘观天。
不抱怨出身不好,不抱怨长相不好,不抱怨天空太小,不抱怨上天不公。
抱怨没有用。
而应该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弹跳能力,一方面观察天空的变化,时刻准备着,等到天降大雨、井水上涨时跃出井壁,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去。
处在困境中只有不断观天者才能抓住机会,那些处在困境中连天都不观者,一味的抱怨或者夜郎自大、小富即安、乐不思蜀,不可能知道外边的天的大小及风云际会的变化,也不可能知道世界有多么美好。
于是,他们便会丧失冲出井壁的志趣、信心、决心和机会,不想跳出去,或者想跳因为
没有锻炼好弹跳能力而无法跳出去,亦或者在天降大雨、机会来临时因熟睡而失去机会。
诸葛亮正是因为虽身处隆中偏狭之地而不断坐井观天才能茅庐
未出而三分天下,假如他坐井而不观天,能受到刘皇叔三顾茅庐的礼遇吗?假如他在井底之中不做好弹跳的功课,即便跳出隆中恐怕也难成就大业扬名天下。
孔明之所以有所作为,正因为他坐井而不忘观天。
坐于井中,不言天小,观天不断,提高能力,积蓄力量,伺机而动,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正如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让我们这些井底之蛙,坐井而莫忘观天吧!
2.自以为是
实事求是并自以为是
王建邦
成语自以为是的解释是:是:对。
总以为自己是对的。
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自:《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
从春秋战国以来,迄今已经2000多年,世世代代都在批判自以为是者。
其实,自以为是非但没有错,而且应该大力提倡。
自以为是是一种自信的体现。
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既然发表观点就自认为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还发表什么呢?!谦虚是中国的美德,心中认为自己无比正确,因为怕别人批评自以为是,嘴上无比谦虚,讲一些客套话,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种谦虚,这种不自以为是的做法又有什么益处呢!
历代成大事者都相当自以为是。
凯撒大帝、拿破仑、哥白尼、伽利略、爱因斯坦、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毛泽东…哪一个不是自以为是者呢?
如果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对的,又怎能力排众议、义无反顾的成就大事?!毛泽东如果不自以为是,就不会在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中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不会立足井冈山建立瑞金苏维埃红色革命根据地,就不会在红军面临灭顶之灾时四渡赤水转战陕北,就不会在面临张国焘的质疑中依然过草地,就不会在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面前提出论持久战,就不会在共产党成立28年时建立新中国。
毛泽东的自以为是错了吗?他的自以为是成了毛泽东思想。
政治家需要自以为是,科学家也需要自以为是。
哥白尼在提出日心说时,许多人在骂他自以为是,他没有动摇。
正因为有一批又一批自以为是者才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中国缺少自然科学划时代的巨人,是不是正是因为崇尚中庸之道而缺少自以为是呢。
自以为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是不是确实正确,这需要用实践来检验。
每个人应该注意,在评论别人自以为是时,是根据主观臆断还是客观事实,防止自以为是的批评别人自以为是。
罗马教皇批判哥白尼自以为是时,正是罗马教皇自以为是;王明、李德批评毛泽东自以为是时正是王明李德们自以为是。
毛泽东的游击战争、党指挥枪、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群众路线、统一战线等自以为是的思想,是在经过了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分析的情况下提出的,这是真正的是,王明、李德们不了解中国国情,死板硬套国外经验,
那是真正有害的主管臆断的自以为是。
所以,自以为是者应该有自以为是的依据。
当今社会,是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面临暴力信息和知识。
如果没有自以为是的精神,很容易成为人云亦云者,很容易鹦鹉学舌,甚至在各种知识、信息、观点面前真伪难辨、无所适从。
为了不迷失前进的方向,不困惑于各种知识和信息之中,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找到“是”,并坚决的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