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 文化历史
武夷茶文化

武夷岩茶是“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武夷山是“乌龙茶发源地”,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规范了一系列生产、制作、产品标准。
2003年武夷山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1.悠久的历史:武夷茶最早被人传颂,见于苏轼的《叶嘉传》,文中有汉武帝赏用武夷茶的传说,距今已二千多年。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朝《全唐诗》,载有唐乾宁(894—897)进士徐夤《谢尚书惠蜡面茶》。
诗中写道:“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2.独特的岩韵:(1)环境优越,武夷岩茶驰名中外,其优异品质首先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
(2)品种优良,武夷岩茶品质优异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品种树的优良。
武夷岩茶品种很多,目前主要有水仙、肉桂、乌龙、佛手、奇种、梅占等,各具特征。
大红袍享“茶王”之誉,盛名之下传闻颇多,广为流传。
其实大红袍主要以其“嫩叶显紫红色而得名”。
大红袍见之于清初,已300多年。
生于九龙窠之崖中,共6株,年产量约600—700克。
经过科技人员长期的实验,于90年代初无性繁育获得成功,品质与母树相当,且保持茶王大红袍的特征。
1995年经省科委鉴定通过。
多次高价拍卖,2002年在广州拍卖时达18万元(20克)已有小批量上市销售。
(3)工艺精湛,武夷岩茶品质优异的第三个因素是制作工艺精湛。
其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工艺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得以显露。
3、品茗的艺术:武夷茶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武夷山人们对岩茶不仅注重物质享受,而且十分崇尚其文化享受。
品饮岩茶这一赏心乐事,进一步趋向艺术化,因而品茶讲究环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品赏艺术。
环境:品茶的环境、场所,要清雅、明净。
茶具:武夷山区品茶茶具有白瓷茶盏、白瓷壶杯、紫砂壶杯,等等。
水质:泡茶与水质关系极大。
武夷山青水秀,环境无污染,水自上乘。
若用自来水最好陈放上半天时间,让氯气挥发,微粒沉底。
武夷茶文化

一、武夷茶武夷岩茶生长在风景秀丽、挺拔奇伟的闽北武夷山,这里海拔大都在几百米,有的达二千多米。
山中云雾缭绕,日照时间短,地质属丹霞地貌,土系沙质,为奇茗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岩茶加工过程非常精细,要经采、晒、捻、焙、剔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不允许有丝毫马虎。
武夷山茶历史悠久。
据记载,早在唐朝元和年间,就有采制武夷岩茶之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代许多方士游臣、文人墨客都把品尝武夷岩茶作为一件赏心乐事,并留下不少佳词美赋。
明朝万历年间,荷兰人就运输武夷岩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不久,美国人也到福州、厦门采购武夷岩茶。
此后,武夷岩茶便在美国、北非等国际市场上热销。
自古以来武夷岩茶就作为佳品,深受朝廷赏识。
元朝皇家宫廷将其列为御茶,并在武夷九曲溪畔的四曲建造御茶园,设立了“焙局”。
民间对武夷岩茶更是视若珍宝,至今在武夷山茶区流传下许多名茶、名丛的摩崖石刻,如“大红袍”、“半天腰”等。
据史料记载,武夷岩茶的品种多达360多种,福建闽南、广东等地及港澳台同胞,都把品尝武夷岩茶视为一种雅兴和享受,不少老华侨谈起武夷岩茶更是津津乐道。
武夷山现有茶园10万亩,主栽品种有大红袍、肉桂、水仙等。
武夷岩茶“臻山川精美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是茶界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自1989年连续六年被农业部、商业部评为乌龙茶类金奖,在1998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上,“大红袍”、“武夷肉桂”荣获中国文化名茶金奖。
2001年,“武夷大红袍”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证明商标。
2002年,武夷岩茶获得原产地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3年,武夷山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
2005年武夷山获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武夷山九龙窠的大红袍母树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是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由于它品质优异、文化内涵丰厚,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到此,以一睹其芳容。
岩茶文化知识

岩茶文化知识岩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有个性和味道。
岩茶一般生长在武夷山那种险峻又奇特的环境,所以叫“岩岩有茶,非岩不茶”。
种植方面呢,也是讲究得很,茶农们遵循古老智慧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在岩石缝隙间种出独一无二的茶树品种,像什么大红袍、肉桂、水仙等等,都是岩茶家族里的明星成员。
下面,让我为您详细介绍岩茶文化:1. 茶源与产地岩茶,顾名思义,就是在岩石缝隙或岩壑周边生长的茶树所产的茶叶。
最具代表性的岩茶产区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这里的茶树扎根在丹霞地貌的特殊土壤中,受到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赋予了岩茶独特的品质。
2. 种类与特点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茶,又称乌龙茶,种类繁多,包括著名的“大红袍”、“肉桂”、“水仙”、“白鸡冠”等。
岩茶以其“岩骨花香”闻名,即茶汤带有独特的岩石气息,香气馥郁持久,有花香、果香、蜜香等多种香味类型,滋味醇厚甘爽,喉韵悠长。
3. 制作工艺岩茶的制作工艺极其讲究,包括采摘、萎凋、摇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多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精准把控。
特别是烘焙过程,采用传统的炭火烘焙技艺,使得茶叶的内含物质转化得恰到好处,造就岩茶独特的“岩韵”。
4. 泡茶艺术岩茶的冲泡艺术同样丰富多彩,注重水温、器皿的选择及冲泡手法。
醒茶这一环节尤为关键,通过预热茶具和适当放置茶叶接触空气,唤醒茶叶内部的香气。
冲泡时,每一道茶的浸泡时间都有严格控制,随着泡次递增逐渐调整,以充分展现岩茶的层次变化。
5. 文化哲理岩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哲理,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修身养性和情感交流的载体。
品饮岩茶的过程中,人们追求的是心境的宁静与和谐,体验茶带来的恬淡与沉稳,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平衡和谐的精神境界。
6. 历史渊源武夷岩茶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历史上多次被选为皇家贡品。
岩茶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茶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茶艺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试述武夷山茶文化的简单介绍

试述武夷山茶文化的简单介绍武夷茶在各个朝代都有文人雅士作诗赋文赞赏评说;饮者、茶家煎煮、品饮、操技、演艺、传播、营运,等等。
如唐代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宋代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苏轼的《叶嘉传》,元代暗都剌的《喊山台记》,明代徐火勃的《武夷茶考》,清代王草堂的《茶说》,民国林馥泉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等等。
举不胜举,出处可查,佐证可靠。
武夷岩茶独到的制作工艺,使其优异内质得以外扬。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费时之冗长,工序之繁复,技艺之高超是罕见的。
所以它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用这种既促进发酵又要抑制发酵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制出的茶品,再加以炭焙,既具清香,又具甘醇,具有独特的韵味。
选用适宜的品种,才能充分汲收武夷山的灵气。
武夷山原生性的茶种名曰“菜茶”。
由于过去采用茶籽繁育,产生了不少变异,派生出繁多的名丛、单丛。
其树形、叶形、叶色、枝干、产品茶的滋味有所差别,被茶家、茶客、文人号以富有文彩的芳名,这是武夷茶的一大特色。
关于岩茶的品饮方法。
既要讲究艺术形式,更要注重科学方法。
如场所、茶具、选茶、水温、茶量、泡时,以及品尝功夫等。
当要纠正“洗茶”之说,武夷岩茶高温热炒、炭火慢焙、干燥存放,当是无菌之品。
如要祛去火味、泡沫,促茶尽快出味,可迅速倒掉第一道茶水,此当释为“润茶”。
关于乌龙茶、红茶发源于武夷山的考证,要多从制作工艺及茶类特征上去解说。
既要举证史料,并要分析其起因的原由。
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
相传,这个云蒸霞蔚的洞天福地,是彭祖曾经居住的地方。
而彭祖之所以长生不老,正是因为喝了武夷山的茶。
这个传说,不仅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诗句,也让武夷山人对茶的理解多了另一层含义。
“茶”上面是草字头,中文写就是二十,下面是八十八。
二十加八十八,一百零八,所以说茶道界都说祝您老喝茶得茶寿,茶寿就是一百零八岁。
武夷山的茶文化与道家修行之地

武夷山的茶文化与道家修行之地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北部,被誉为中国著名的山水名胜区之一。
这里不仅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还因其悠久的茶文化和与道家修行相结合的独特氛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索武夷山的茶文化和其作为道家修行之地的意义。
一、茶文化的渊源与发展在武夷山这片土地上,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的南宋时期,当时便已经有人种植并制作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武夷山最著名的茶叶之一,它生长在高海拔、气候湿润的独特环境中,因此在口感和香气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通过世代研制和创新,武夷岩茶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茶叶品牌,备受茶客们的喜爱。
二、武夷山的道家修行之地武夷山不仅在茶文化上独树一帜,也是道家修行的理想场所。
道家修行强调与自然共同生活,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平和的生活状态。
武夷山的山间清泉、林间古树以及清新的空气形成了一个非常适合修行的环境。
那么,武夷山是怎样成为道家修行之地的呢?首先,武夷山融合了道家的思想,提倡质朴纯粹的生活方式,并用茶文化作为媒介,营造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其次,武夷山的山脉纵横,峰峦叠嶂,山中有许多著名的道观和寺庙,如九曲溪观音寺、天心岩禅寺等,供道家学习修行之用。
最后,武夷山的人文环境也极具吸引力,当地的居民秉持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与道家的思想相契合。
这一切都使得武夷山成为了追求道家修行的人们的理想之地。
三、茶文化与道家修行的息息相关茶文化与道家修行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喝茶可以袪除杂念,使人心静。
茶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气质,茶香飘溢的环境和静谧的氛围有助于人们冥想和修行。
其次,泡茶过程本身也有一种禅修的感觉。
从选茶、洗茶、煮水、沏茶,每一步都需要专注和耐心,这与道家修行中注重的“自知”和“定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茶水的煮沸、冲泡和品饮都显示了生命流动的变化和感悟,这对修行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启示。
四、武夷山的茶文化和道家修行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目前,武夷山的茶文化和道家修行之地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武夷岩茶的历史故事

武夷岩茶的历史故事文章一:面向茶叶爱好者茶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武夷岩茶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茶农在武夷山上劳作。
一天,他偶然发现了几株特别的茶树,叶片肥厚,芽头壮实。
他好奇地采下带回家,经过一番精心制作,泡出的茶汤香气扑鼻,滋味醇厚。
这消息不胫而走,大家纷纷前来讨要茶种,从此武夷岩茶就开始慢慢传播开来。
还有一个故事,说是古代有位文人墨客,游历至武夷山。
他被这里的山水美景所陶醉,更被那独特的茶香所吸引。
在当地人家中品尝了武夷岩茶后,诗兴大发,当即写下了好多赞美武夷岩茶的诗篇,让武夷岩茶的美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武夷岩茶能有今天的地位,那可是经过了无数茶农和茶人的辛勤努力。
他们用心呵护每一株茶树,精心钻研制作工艺,才让咱们能品尝到这一口口的美味。
文章二:面向普通大众朋友们,你们知道武夷岩茶吗?它可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历史呢!据说啊,古代的时候,武夷山有个小村子。
村里有个年轻人,特别勤劳善良。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
突然,他闻到一股特别好闻的香味,顺着香味找过去,发现是几棵长在石头缝里的茶树。
他好奇地摘了些叶子回去,做成茶一喝,哎呀,那味道,简直绝了!从此,他就开始精心照料这些茶树,还把茶分给村里的人喝。
慢慢地,武夷岩茶就出名啦!还有一回,皇帝微服私访来到武夷山。
当地的官员献上了武夷岩茶,皇帝一喝,龙颜大悦,当即就把武夷岩茶列为贡茶。
从那以后,武夷岩茶的名气就更大了。
现在,武夷岩茶已经成为了咱们中国茶文化的一张名片。
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尝尝,感受一下它的独特魅力!文章三:面向青少年小朋友们,今天给你们讲一个关于武夷岩茶的有趣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美丽的武夷山,住着一位勇敢的少年。
有一天,他上山玩耍,不小心迷路了。
又饿又渴的他,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几株神奇的植物,叶子绿油油的。
他摘了一片放进嘴里嚼了嚼,顿时觉得精神了许多。
他心想,这说不定能做成好喝的茶呢。
于是,他把这些叶子带回家,经过反复尝试,终于做出了香喷喷的武夷岩茶。
追寻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

追寻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福建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
这里山峦叠嶂,森林葱茏,气候湿润,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自古以来,武夷山就以其独特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带您一起追寻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
一. 茶的起源与发展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饮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当我们谈论茶文化时,不可避免地需要提及茶的起源和发展。
相传,茶是由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皇帝发现的。
武夷山作为中国茶叶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早在唐代,武夷山的茶就非常有名气。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种植和制作技艺逐渐完善,武夷山的茶文化也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 武夷山的茶叶品种武夷山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各种优质的茶叶品种。
其中,武夷岩茶是最著名的茶叶之一。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韵和浓厚的花香而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此外,武夷山还产出大红袍、水仙等多种名优茶叶,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三. 武夷山的茶文化传承茶文化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化传统。
在武夷山,许多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茶叶制作技艺,并将其代代相传。
传统的茶叶制作过程包括采摘茶叶、晒青、揉捻、干燥等多个环节,需要经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武夷山人民对茶叶的传统制作技艺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这种传统的制作方式,才能保留茶叶的最佳风味和品质。
四. 茶道文化的传承茶道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中国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武夷山,茶道文化被视为一种生活的艺术,通过茶叶的品味和制作过程,传递出一种平和、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
在茶道中,注重礼仪、尊敬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被追求和弘扬。
茶道的传承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和表达。
五. 武夷山的茶旅文化茶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
武夷山作为茶叶的重要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武夷山旅游,不仅是为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更是为了品味茶叶的独特风味和参与茶叶制作的过程。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的介绍
武夷岩茶是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一种传统名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武夷岩茶的特点是产地高海拔、气候凉爽、土壤肥沃,加之采摘、制作工艺独特,使得其口感独特,香气浓郁。
武夷岩茶分为大红袍、水仙、肉桂等多个品种。
其中最有名的品种是大红袍。
传说大红袍是一位明代皇帝赐给武夷山的一位道士的礼物,这位道士因为治好了皇帝的母亲而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尊重。
大红袍茶叶外形紧实匀整,色泽乌润,香气高雅清幽,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长。
水仙和肉桂两个品种也都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水仙茶叶形似水仙花蕾,香气清新淡雅;肉桂则有浓郁的桂花香味。
武夷岩茶采摘时间通常在谷雨前后,即4月中旬至5月初。
采摘时要选择茶树上的嫩芽,每个嫩芽只留下一个叶子和一个芽头。
采摘完毕后,茶叶要经过晾凉、揉捻、发酵、烘干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茶叶。
武夷岩茶的产地有很高的海拔和陡峭的山路,因此采摘和制作过程都需要手工操作。
这也是武夷岩茶能够保持传统风味并且口感独特的原因之一。
武夷岩茶不仅有着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它含
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B、C、E等以及钙、锌等元素。
长期饮用武夷岩茶可以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
总之,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中最为著名的品种之一。
它不仅具有
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如果您想品尝正宗
的武夷岩茶,建议前往福建省武夷山市的茶园进行品尝和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岩茶的文化历史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是中国乌龙茶的始祖,以其独有的“岩韵”在中过乃至世界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武夷岩茶有这悠久的历史。
华夏祖先神农氏尝遍百草,发现了可以解毒的茶,让《神农百草》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神农氏作为南方诸侯的大首领,也就是从这时候茶传到了武夷山。
早在唐代年间,武夷岩茶就已被作为馈赠佳品。
到了北宋时期,武夷岩茶已经被列为贡品,只有王侯将相、皇家贵族可以喝到。
尤其北宋徽宗赵佶皇帝爱茶,撰写的茶书被后人奉为经典。
一、武夷岩茶香飘海外
现在武夷岩茶在海外已经是家喻户晓。
因为几百年前,武夷岩茶的岩谷花香就已经香飘海外。
1638年,一位俄国贵族从蒙古人手中换得两大桶武夷岩茶作为礼物送给了沙皇,沙皇品尝后如获至宝,于是武夷岩茶的声名在俄国上流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
由于俄罗斯比较寒冷、对蔬菜比较缺乏,食肉比较多,需要发酵程度较高,含咖啡碱、茶多酚较高的武夷岩茶促进消化,提高身体热量。
很快被俄国人所喜爱。
十七世纪初,葡萄牙、荷兰等欧洲国家积极投身航海大发现,
先后来到中国。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令这些欧洲人痴迷。
康熙五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先把少量的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带回了欧洲,传到了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
安妮女王时期,她推崇以茶代酒,因为喝酒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于是以茶代酒很快传播开来,整个英国社会普遍开始引用红茶。
最后在英国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礼仪。
在英国用武夷岩茶招待客人时,客人一定要起立致敬以表达谢意。
1745年,瑞典著名的大型远洋商船“哥德堡号”抵达中国进行贸易,其中武夷岩茶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从此开始了中瑞两国的友好贸易。
自此武夷岩茶走进了瑞典人的生活。
1843年,英国人为了占有中国红茶计划带着武夷山的茶树种子和茶叶加工技术到殖民地印度开始种植。
从次武夷山茶流传到了印度。
二、武夷岩茶与鸦片战争
十八世纪,欧洲开始大量从中国购买茶叶,开往中国的商船百分之九十装载的是白银,这些白银都用来够购买茶叶的。
据统计,十八世纪运往中国的白银达到1.7亿两。
美洲作为殖民地,是全球最大的白银产地,每年产出的白银有一半最终留在了中国。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殖民地美洲白银减产导致英国购买茶叶出现危机,英国想垄断北美茶叶市场,引起美洲人民反抗,最终在1773年发生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成为了美国独立运动的导火线,美国独立后,建造了“中国皇后
号”货轮来到中国大量进口武夷山茶,从次以后武夷山茶源源不断的进入北美市场。
十九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起了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对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为迫切的愿望,中国的邻邦印度已经成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扭转因茶叶而产生的巨大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悄悄在印度生产鸦片销往中国,英国在鸦片贸易中取得了巨额的利润,随着鸦片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白银开始倒流回去了,新兴的资本主义体制与古老守旧的封建体制产生了不可回避的矛盾。
而这种矛盾在当时英国和清朝之间的表现为鸦片和茶叶之间的激烈冲突,最终导致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最终用坚船和利炮打开了古老的中国大门,鸦片战争后,英国要求开放广州、宁波、厦门、上海、福州作为通商口岸。
不久,英国洋行逐渐控制了武夷岩茶的生意。
1856年以后,大量武夷岩茶从福州运往欧洲各国。
武夷岩茶输出量占全国茶叶输出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三、武夷岩茶的精髓
武夷山以最好的水土孕育出独一无二的武夷岩茶,也以开阔的胸襟融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教。
武夷山曾是道教五宗之一白玉蝉修行的地方,武夷道教历史把武夷茶看成修道养性的一种心灵载体,高远淡定的意念早已融入了道教文化的生命流程;武夷山自唐代就是一座佛教名山,而武茶的清雅淡定与
佛教的宗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武夷山的儒教理学在南宋就已经盛行,而和平从容既是武夷茶道的精髓,也是儒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同时,武夷岩茶蕴和寓静的秉性也与三教形成了不谋而合的共鸣,武夷岩茶不仅融合了儒家的中和之美,也融合了佛家的空灵之美和道教的自然之美。
一个和字真真切切的体现了武夷岩茶的精髓,更是体现了武夷山人的生命通感。
也印证了中国茶道的核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