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工作面抽采条件下采空区遗煤自燃特点研究
《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范文

《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开采的深入,综放采空区的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特别是采空区的自燃问题,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以昌恒矿为研究对象,对其综放采空区自燃的“三带”划分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综合防灭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二、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1. 散热带:这是指采空区内距离火源较远,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
在此区域内,煤炭的氧化反应较为缓慢,不易发生自燃。
2. 自热带:自热带紧邻散热带,是煤炭氧化反应加剧的区域。
在此区域内,煤炭温度逐渐升高,但尚未达到自燃点。
3. 燃烧带:燃烧带是采空区内煤炭已经发生自燃的区域。
在此区域内,煤炭持续氧化并释放大量热量,温度极高。
三、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1.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采空区温度、气体成分等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采空区的温度变化和气体成分变化,及时发现自燃隐患。
2. 阻化剂防灭火技术:采用阻化剂喷洒技术,降低煤炭表面的氧化速度,减少自燃的可能性。
同时,阻化剂还可以吸收煤炭释放的热量,降低煤炭温度。
3. 注浆防灭火技术:通过向采空区注浆,填充空隙并隔绝空气,降低氧气浓度,从而达到防灭火的目的。
注浆材料应选择具有阻燃、降温、封堵等功能的材料。
4. 均压防灭火技术:通过调整矿井内外压力,降低采空区的氧气含量,减缓煤炭氧化速度。
同时,均压技术还可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采空区,降低自燃风险。
5. 人员管理: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采空区自燃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同时,制定严格的作业规程,确保矿工在采空区作业时的安全。
四、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估综合应用上述防灭火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昌恒矿综放采空区的自燃问题。
通过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自燃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阻化剂、注浆和均压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采空区的温度和氧气浓度,减缓煤炭氧化速度。
同时,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五、结论昌恒矿综放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及综合防灭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对综放采空区隐蔽火源点防治新技术研究

对综放采空区隐蔽火源点防治新技术研究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对综放采空区隐蔽火源点防治新技术研究1问题的提出煤层自燃火灾是矿井主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煤矿人员安全以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全国煤矿中有56%的矿井存在煤层自然发火的危险,在已开采过的220个综放工作面中发生了182次自燃火灾事故。
煤层自燃火灾成为制约高产高效矿井安全生产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综放采空区煤层自燃火灾特点综放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U”型通风方式,实行无煤柱开采,采场进风巷及采空区与邻近采空区(已封闭)连成一片,构成比较复杂的漏风型式,采场的内部漏风与煤炭自燃有着密切的联系,直接影响着采空区氧化“三带”的分布,具体表现如下:2.1大多数煤层都具有自燃倾向性,且由于综放工作面的单产高,走向长度较大,有的工作面目前已超过2000m,工作面回采时间均超过煤层的最短自燃发火期,煤体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较长。
2.2综放开采时,采空区丢煤比较多,这些浮煤呈破碎状态,为采空区自燃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2.3自燃火灾大都发生在距暴露面一定深度的中部,这里漏风强度适中,风速慢,氧气浓度适宜,易满足煤的自燃条件而形成自燃高温点,且采空区遗煤的氧化带与自燃带一般在工作面的30m之后。
2.4综放开采工作面两端头的顶煤难以回收,两端头丢失的顶煤冒落后堆积。
在没有相邻界采、空区时,综放面的漏风为采空区的小并联漏风。
综放工作面两端头是采空区漏风的源与汇,这两处的漏风均比较大。
2.5综放面本面顺槽、切眼、停采线自燃危险性较大。
综采工作面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通常顶部留有几米厚(一般大于3m)的顶煤,在掘进动压及相邻采煤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下,顶煤受压而破碎、离层,区段煤柱也被压酥,在掘进过程中,还经常出现顶煤冒落,支护后,在棚网上堆积了一定量的松散浮煤。
3当前主要采用的防灭火技术及评述随着煤炭工业的高速发展,煤层自燃火灾治理技术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沁裕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技术研究

沁裕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技术研究郭晓飞(山西兰花沁裕煤矿有限公司,山西晋城048212)摘要:沁裕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存在着遗煤自燃的现象,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其发火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煤自燃防治技术,同时对该防火效果进行了评估,得出在该防火技术的治理下采空区煤层自燃危险性已消除,达到了火灾防控的预期效果,满足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
关键词:遗煤自燃;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煤自燃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TD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797(2021)01-0078-03Study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in goaf of Qinyu coal mineGUO Xiaofei(Shanxi Orchid Qinyu Coal Mine Co.,LTD.,Jincheng048212,China)Abstract:There is a risk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the goaf of Qinyu coal mine.In this paper,the causes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re analyz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ield measurement.On this basis,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s proposed,and the fire prevention effect is evaluat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isk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has been eliminated,and the expected effect of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s been achieved The normal safety production of the mine is sufficient.Key words: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residual coal;theoretical analysis;Field measurement;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0引言在回采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工作面的采高也随之不断增高、产量不断加大、日推进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叫与此同时,采空区的遗煤量也在不断增加,漏风分布复杂、对周围煤岩的采动影响增强、煤岩体宏观裂隙更为发育、冒落空间大等问题也愈加严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采空区内的遗煤自燃几率急剧增加,从而导致采空区内频繁发火円,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理,势必会引起重大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造成难以挽回的财产损失札沁裕煤矿综采工作面埋深达到了570m,该综采工作面采高较高,采空区内遗煤量较多,存在着较高的发火几率,探究诱发该工作面采空区内的发火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治理措施已成为当前该矿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
一起综放采空区残煤自燃事故的分析与思考

一起综放采空区残煤自燃事故的分析与思考作者:侯长河、何毓俊由于放顶煤工艺煤炭回收率低,给开采自然发火煤层的矿井防灭火工作带来巨大的隐患和压力。
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煤矿在总结放项煤工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加大了防灭火管理力度,及时消除内因火灾的隐患,保障和巩固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由于综合因素的影响,26082综放采空区自然发火事故还是给矿井防灭火工作敲响了警钟。
1 矿井及事故点概况1.1 矿井概况鹤煤四矿是1960年简易投产的水采矿井,后经多次改扩建为旱采矿井,1992年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t/a,实际生产达120万t/a。
该矿主采山西组二1煤层,平均煤厚8m,采煤工艺为综采(放)、高档普采和炮采(放)等,为高瓦斯矿井,煤尘爆炸指数为13.5%~16.7%,自然发火期为6~12个月。
矿井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法。
1.2 事故地点概况事故发火点位于26082切眼靠回风顺槽侧。
26082工作面为下分层工作面,煤厚 5.6m,采用综采放顶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北段于1999年7月10日投产,为保障正常接替,南段采取多头多段平行掘进作业,其切眼在-240m进风石门开口掘进,为避免串联通风,切眼上端与26041前段下顺槽相通构成全风压通风系统,虽然在工作面投产后将进、回风口封闭,但为残煤自燃留下隐患,致使2604一块段集中巷误透26082切眼的短时间内发生自燃事故。
事故发生时工作面已推采670m以上。
2 事故经过为了回收2604和2608两块段之间的断层煤柱,掘进2604运输巷后,一块段集中巷按设计沿26041前段下顺槽掘进,因老巷压力大,施工难度大、施工单位掘进过程中进入实体煤后向采空区偏离。
技术管理人员曾先后4次通知施工单位调整掘进方向,以防误透采空区。
考虑施工方便和自身利益,施工单位拒不执行通知,仍按原方向掘进。
10d后即200年7月20日技术管理人员检查发现施工单位仍按原方向掘进20余米,掘进工作面温度为30℃,当即责令停止施工,并向矿通风部门反映情况。
《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研究》范文

《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的应用逐渐广泛。
然而,在工作面的采空区,自然发火现象日益显现,严重威胁到煤矿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安全。
因此,研究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对预防和控制采空区自然发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提高,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风险逐渐增大。
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的应用,使得采空区的空间范围更大,发火的可能性更高。
因此,研究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规律,对于指导煤矿安全生产、预防和控制采空区自然发火、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以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观测、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规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分析:通过分析采空区的形成过程、氧气供应条件、煤炭自燃的机理等,为研究自然发火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2. 现场观测:在煤矿现场进行实地观测,记录采空区的温度、氧气浓度、煤炭自燃等数据,为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
3.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条件下煤炭自燃的规律,探讨影响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
4.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采空区的自然发火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规律和特点。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自然发火的规律:通过对现场观测和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规律主要表现为温度逐渐升高、氧气浓度降低、煤炭自燃等现象。
同时,发现自然发火的速度和程度与煤炭的含水量、氧气供应条件、空间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
2. 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发现影响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包括煤炭的含水量、氧气供应条件、空间范围、通风条件等。
其中,煤炭的含水量对自然发火的影响最为显著,含水量越高,自然发火的可能性越低。
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特点是什么?

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特点是什么?综采放顶煤由于一次开采强度大,冒落空间高,一次性遗煤较多,工作面供风量相对较大;两道顶煤放出率低,采空区两道堆积有大量松散煤体;采空区矿山压力大,矿压显现明显,相邻工作面煤柱破坏严重,采空区容易连接成片;大面积采空区的漏风源和漏风汇比较多,容易产生漏风,因而综放开采的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较大。
根据综放技术的开采特点、现场调查和观测,并结合煤的自燃性实验分析,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主要有如下特点:(1)遗煤量大,采空区自燃火灾较多综放工作面的开切眼断面大,受矿压影响易压裂破碎,存在漏风供氧;综采设备安装时,供风量小,风流温度较高;安装时间较长,初期工作面推进速度一般相对较慢,切眼松散煤体氧化升温时间长,煤体温度较高。
停采前20~30m左右,工作面不放顶煤,采空区遗煤较厚;停采后不能及时撤面、封闭。
因此,切眼、停采线附近采空区易发生自燃火灾。
(2)回采工作面对邻近采空区自燃威胁大综采放顶煤开采一般情况下相对以往的炮采、普采推进速度较快,但通常比一般的综采面推进速度慢。
由于矿山压力大,煤柱容易产生裂隙,回采工作面和邻近采空区之间容易产生漏风,故在推进速度较慢时,邻近采空区就可能发生遗煤自燃。
(3)采空区自燃高温范围大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连接成片并留有大量浮煤,煤氧作用热量会逐渐积聚,一旦自燃,采空区就会蓄存有大量热能,造成周围煤(岩)体的温度亦相当高,因此,综放工作面采空区高温范围大。
(4)采空区高温点隐蔽煤体自燃产生的烟流顺着风流流动,高温火点逆着风流移动,而采空区漏风分布及规律极其复杂,很难判断采空区高温区域。
(5)采空区自燃火灾灭火难度大综放工作面采空区面积广、遗煤地点多、火区范围大、火源隐蔽,而且因作业空间的影响,使目前防灭火技术难以有效治理采空区火灾。
对于采空区遗煤自燃,可以采用徐州吉安研发的普瑞特防灭火技术,该技术集凝胶、黄泥灌浆、三相泡沫、氮气和阻化剂的防灭火优点于一体,特别是继承了泡沫的扩散性能和凝胶良好的固水特性。
《采空区遗煤的多孔介质特征及自燃模型研究》

《采空区遗煤的多孔介质特征及自燃模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煤炭开采的深入进行,采空区遗煤问题日益突出。
采空区遗煤作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其多孔介质特征及自燃特性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采空区遗煤的多孔介质特征及自燃模型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煤的自燃机理,还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二、采空区遗煤的多孔介质特征1. 孔隙结构采空区遗煤的孔隙结构复杂,包括大孔、中孔和小孔。
这些孔隙的形成与煤炭的成因、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等因素有关。
大孔主要分布在煤体的表面和裂隙中,中孔和小孔则分布在煤体的内部。
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对煤的吸附性能、渗透性能以及自燃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2. 表面性质采空区遗煤的表面性质包括表面化学性质和表面物理性质。
表面化学性质主要指煤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对煤的吸附性能和氧化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表面物理性质主要指煤表面的形态和粗糙度,这些性质影响煤的热量传递和气体扩散。
3. 物理性质采空区遗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热导率等。
这些性质与煤的成因、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等因素有关,对煤的自燃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密度大的煤具有较高的热容量,有利于散热;热导率高的煤则有利于热量传递。
三、采空区遗煤的自燃模型研究1. 自燃机理采空区遗煤的自燃机理主要包括氧化反应和热量积聚。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煤体表面的官能团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热量。
当热量无法及时散失时,将导致热量积聚,使煤体温度升高。
当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时,煤体将发生自燃。
2. 自燃模型针对采空区遗煤的自燃特性,建立了多种自燃模型。
其中,典型的多孔介质自燃模型包括热量传输模型、氧化反应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够描述煤体的热量传递、氧化反应以及自燃过程,为预测和防控煤的自燃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研究方法与实验手段1. 研究方法针对采空区遗煤的多孔介质特征及自燃模型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2024年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研究》范文

《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研究》篇一一、引言煤炭工业是我国能源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煤技术持续发展和更新对于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型煤炭矿井中,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的运用已经成为主流。
然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加大,采空区自然发火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
因此,研究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对于预防和控制煤矿火灾,保障矿井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采空区自然发火原因及影响因素采空区自然发火主要是由于煤层中的残留煤炭在不良的通风条件下氧化、发热、自燃所致。
影响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要因素包括:煤炭性质、通风条件、采空区内的气体成分及含量、采煤方法等。
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的特殊性,如工作面长、高差大等,都可能对采空区的自然发火产生影响。
三、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特点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的采空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空间大,煤炭储量大,可能存在的潜在火灾风险更大;二是高差大,导致通风困难,局部地区容易形成氧化反应的环境;三是工作环境复杂,存在多处盲区,难以及时发现火灾源。
这些特点使得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的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具有独特性。
四、自然发火规律研究方法及成果针对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然发火规律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深入探究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机理、发生条件及影响因素。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通过对煤炭性质的研究,发现某些煤种具有较高的自燃倾向性;通过通风条件的研究,发现合理的通风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采空区的温度和氧气含量,从而抑制煤炭的氧化反应;通过现场实测,发现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典型特征和规律等。
五、防控措施及建议基于对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的研究,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一是加强煤炭性质的研究,了解不同煤种的自燃倾向性,采取针对性的防火措施;二是优化通风系统,保证采空区的通风良好,降低温度和氧气含量;三是加强现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火灾隐患;四是制定完善的火灾应急预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放工作面抽采条件下采空区遗煤自燃特点研究
摘要:综采放顶煤开采生产能力大、丢煤量多,工作面回采期间存在采空区两
道自燃威胁采空区,自燃高温范围大、火源位置高;由于瓦斯抽放负压的影响,
使采空区更易于漏入空气而导致浮煤氧化自燃,高温点难以判断,同时受到负压
的影响采空区进风顺槽的自燃危险区域增大,并向深部移动,对采空区内浮煤自
燃情况的预报造成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瓦斯抽采、采空区、遗煤自燃
一、综放采空区浮煤自燃的一般特点
在煤矿的实际开采中,由于采用综放开采工艺,造成煤体呈松散破碎状分布
在采空区范围内,加上工作面的通风供氧,使采空区浮煤发生煤氧复合作用,温
度升高,前期虽然比较缓慢,但松散煤体内积蓄的热量会越来越多,促使煤氧作
用的强度增大,升温速率也逐渐加快,一旦达到浮煤自燃的条件,氧化反应迅速
增强,温度也同时发生显著的上升,很快就能够出现明火。
煤体自燃的火源点非
常隐蔽,通常相对位置较高,并且呈立体状分布,出现明火后,由于火风压的作用,使火源点向深处蔓延,给灭火带来更大的难度。
因此,从灭火的角度出发,
必须对煤体的自燃进行提前的预防,在前期对其进行有效的防灭火措施。
综放开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存在自燃隐患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综放面开切眼、停采线附近采空区自燃威胁
综放工作面的开切眼断面大,受矿压影响易压裂破碎,存在漏风供氧;综采
设备的安装时,供风量小,风流温度较高;安装时间较长,初期工作面推进速度
一般相对较慢,开切眼松散煤体氧化升温时间长,煤体温度较高。
停采前30m左右,工作面不放顶煤,采空区遗煤较厚;停采后不能及时撤面、封闭,而导致自
燃危险性增加。
因此,开切眼、停采线附近采空区易发生自燃火灾。
(2)回采期间存在采空区两道自然发火危险
综采放顶煤开采一般情况下相对以往的炮采、普采推进速度较快,但比一般
的综采面推进速度慢。
从采空区浮煤分布情况看,由于端头支架处顶煤的放出率低,大量遗煤被留在采空区内的两道处。
而顺槽顶板处的煤已经在开采过程中进
过长时间的氧化,进入采空区后很快就会蓄热升温,导致两道处的遗煤温度升高,氧化速度加快,使自然发火期大为缩短,从而即便在较快的推进速度下也有可能
发生采空区遗煤自燃。
(3)采空区“三带”动态移动
采空区内存在散热带、氧化升温带和窒息带,三带的范围受综放面回采率、
工作面供风量和工作面推进速度综合影响,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采空区内的
三带也随之动态移动。
一旦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或者停止推进,采空区内处在氧
化升温带内的浮煤就会很快自燃,从而引起周围煤体的升温,造成整个采空区的
自然发火。
(4)采空区自燃高温范围大、火源位置高
综放面采空区两道留有大量遗煤,煤氧作用使热量逐渐积聚,一旦自燃,采
空区浮煤内存在了大量的热能,造成周围煤岩体的温度升高;同时,采空区内三
带中的氧化升温带内的浮煤已经基本达到自燃的条件,当储存的热量达到一定的
程度就会发生自燃,并随着火风压的作用,自燃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引起冒落带
和裂隙带中的煤体升温自燃,因此,综放面采空区一般自燃范围比较大,而且高
温点的位置较高,深度也较深,给灭火造成极大的难度,仅仅用水、灌浆等措施
难以扑灭。
二、抽采条件下综放采空区浮煤自燃的特点
瓦斯抽放对综放采空区内的浮煤自燃有极大的影响。
瓦斯抽放一方面导致采
空区内的漏风增大,从工作面进风侧进入的新鲜空气沿风流能够到达采空区的深部,为深部的松散煤体提供供氧条件,使采空区自燃范围扩大,自然发火期缩短,给工作面生产带来更大的威胁;另一方面,瓦斯抽放容易造成采空区内的风流紊乱,对采空区内正常自燃区域产生影响,使原来不易自燃的区域发生自燃,给火
源位置的判断带来极大的难度。
因此,结合采空区浮煤自燃的特点和瓦斯抽放对
采空区自燃预测的影响,可以总结出抽放条件下综放采空区浮煤自燃的规律如下:(1)采空区自燃范围增大,火源点隐蔽
瓦斯抽放对采空区产生负压作用,加大了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风量,风流沿
着压力的分布规律进入采空区的松散煤体中,为松散煤体提供了较好的供氧和蓄
热条件,使的采空区深部的松散煤体尤其是进风侧处的煤柱容易发生煤氧复合作用,发生自燃。
随着风流流量的增大,还会为采空区顶部的冒落带和裂隙带中的
煤体提供氧气,造成采空区高温区域向采空区深部及高处扩大,给火源点的判断
及灭火带来困难。
如果发生自燃甚至明火,火区的范围还会在漏风及火风压的双
重作用下不断增大,当采空区内的瓦斯浓度达到爆炸范围,就会在采空区内发生
瓦斯爆炸,给采空区造成更大的危害。
(2)采空区两道浮煤自燃危险加大
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在采空区的两道处留有大量的遗煤,为煤自燃提供了较
好的物质基础。
在没有抽放的情况下,采空区内两道的浮煤存在较大的自燃威胁,当采空区进行瓦斯抽放时,由于负压作用的影响,采空区进风侧处的漏风量增大,并进入采空区深部的窒息带中,一般情况下窒息带内的氧气浓度较低,浮煤达不
到自燃所需的下限氧浓度,即使存在足够的浮煤厚度和蓄热条件,但是该区域内
的浮煤自然发火可能性极小,但是瓦斯抽放使得新鲜空气顺着进风顺槽进入窒息带,给窒息带内的浮煤提供了煤氧复合条件,使窒息带内的松散煤体自燃危险性
增大,造成进风顺槽自燃危险区域扩大;另一方面,回风顺槽处随着漏风强度的
增加,自燃危险区域也进一步扩大,在瓦斯抽放管道后部容易形成风流回流,新
鲜风流不容易被带出采空区,使抽放口后部的浮煤长时间处在氧化环境中,自燃
可能性加大,氧化升温带范围向工作面前移。
(3)对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监测增加难度
采空区内气体的监测监控为煤自然发火的预报提供了准确有效的及时数据,
对掌握采空区内浮煤自燃的发展情况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煤矿中经常以煤氧符合
产生的标志性气体(如CO、C2H4等)作为煤自然发火预报的指标,通过检测气
体浓度的变化规律来判断采空区有无浮煤自燃的可能性。
然而瓦斯抽放对采空区
内的气体具有“截流”作用,阻止了煤氧符合产生的这些标志性气体向工作面的涌入,一方面有利于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但另一方面,也同时降低了指标性气体的
浓度,使从工作面采集的样气不能真实地反映采空区的实际情况,预报的结果有
一定的滞后性,采空区内如果发生自燃现象,并不能从监测数据中及时地反映出来,从而就有可能耽误了采取措施的最好时机,给煤矿的生产带来威胁。
三、结论
综采放顶煤开采生产能力大、丢煤量多,在综放面的开切眼处、停采线、采
空区自燃火灾较多,工作面回采期间存在采空区两道自燃威胁采空区,自燃高温
范围大、火源位置高;由于瓦斯抽放负压的影响,使采空区更易于漏入空气而导致浮煤氧化自燃,而且会使氧化自燃的范围增大,高温点难以判断,同时受到负压的影响采空区进风顺槽的自燃危险区域增大,并向深部移动;瓦斯抽放还会对采空区内的气体产生“截流”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采空区内的气体向工作面涌出,会对采空区内浮煤自燃情况的预报造成负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精彩,文虎.《综放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的研究》2002.06
[2]刘士春,王卫国.《简放工作面供风量与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研究》200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