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燃治理措施方法
鸿一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燃与通风量的关系及综合防灭火技术

空区, 以 防 止 自燃 火 灾 的 发 生 。 黄 泥 注 浆 可 起 到 隔 离
中国矿业大学 学报 , 2 0 0 1 , 3 0 ( 4 ) : 3 8 4 ・ 3 8 7
3 】 刘士春 , 王卫 国. 简 放 工 作 面 供 风 量 与 采 空 区 遗 煤 自燃 危 氧气 、 散 热 的作 用 。 浆 液 流 入 采 空 区之 后 , 固 体 物 沉 [
7 】谢 军 , 薛生 . 综 放 采 空 区空 间 自燃 三 带 划 分 指 标 及 方 法 研 化剂 。 利用 专用 容 器将Mg C 1 配 制成 2 0 % 的 阻 化 剂 溶 【
液, 将 Mg C I 阻化 剂 溶液 经专 用 高压 喷 雾 泵雾 化 , 将
究[ J 】 . 煤炭科学技 术 , 2 O 1 1 , 3 9 ( 1 ) : 6 5 — 6 8
煤氧化 。 浆 液 所 到 之处 , 可 增 加 煤 的 外 在水 分 , 抑 制
中州 煤炭 , 2 0 1 1 , 1 9 1 ( 1 1 ) : 1 2 4 — 1 2 5
5 】 徐精 彩 , 王军. 采面 供 风 量 与采 空 区 遗 煤 自燃 危 险 性 关 系 自然 氧 化 过 程 的 发 展 。 同时 , 对 已 经 自热 的 煤 炭 有 冷 【
薅
大而 增加 , 遗 煤 自燃 可 能 性 就 越 大 。 ( 2 ) 在 满 足工 作面 通风 量 最低 值 的 条件 下 , 提 出
通 风 黢Q/ I n / ml n
采 取 以黄 泥 ( 粉 煤 灰 )灌 浆 为 主 , 喷 洒 阻 化 剂 预 防 煤
图 2 通 风 量 与 氧 化 带 宽 度 的 关 系 曲 线
淀, 充 填 于 浮 煤缝 隙之 间 , 形 成 隔 绝风 流 的 隔 离 带 。
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矿山安全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一、采空区处理方法:(一)对工作面采空区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
(二)对工作面采空区进行灌浆、注氮,防止煤层自然发火。
(三)对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进行抽放,防止高浓度瓦斯涌入工作面。
二、安全技术措施:(一)防止煤层自然发火措施11101工作面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必须采取以灌浆为主,辅以注氮、喷洒阻化剂、均压通风、构筑拦浆防火墙、设置挡风帘等综合防火措施,加强防火工作,防止煤炭自燃。
1、防火方法(1)采空区:采空区防火采用黄泥灌浆为主,注氮、均压通风、进、回风隅角构筑全断面拦浆防火墙、进风隅角设全断面挡风帘为辅的综合防火技术,防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
(2)断层等地质构造处:断层等地质构造处的煤体破碎,丢煤较多,工作面推进速度减慢,应对破碎带及附近进行重点灌浆、注胶、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并对破碎遗煤喷洒阻化剂。
(3)停采线防火:工作面停采后,对停采线煤柱及巷道煤体喷洒凝胶阻化剂,对采空区采取注黄泥浆、注胶封堵、注氮、注三相泡沫或树脂发泡剂等措施;工作面封闭后,对采空区进行一次大量注黄泥浆。
2、组织保障措施(1)成立“防止11101采空区自然发火”领导小组。
组长:黄刚副组长:王衍生张忠玉王信海成员:张俊强毕思忠赵德昌杨继和宗立军张建波王明伟苗圃万传新办公室设在公司通防部,主任由张俊强担任。
职责:负责召开防采空区自然发火工作会议,负责防火日常情况的调度、数据统计和信息传递,为决策提供依据。
(2)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工作组人员及职责①技术资料组组长:王信海副组长:张俊强成员:张建波吕茂云李福国职责:制定具体的防灭火方案,并随时修改救灾方案报指挥部,提交防灭火所需的物资目录,特殊情况下提出建议,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技术组,确定防灭火的技术方案。
随时向指挥部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与指挥部及各组联络,保障防灭火技术方案及指挥部意见的传达、反馈到位。
②现场工作组组长:王衍生成员:宗立军苗圃王明卫万传新职责:具体实施指挥部决定的防灭火方案,并与指挥部及技术组汇报进度情况。
煤矿防治采空区自燃发火设计方案及措施

我矿目前处于停工期间,无采面接续情况。
工作面和下列地段有煤层自燃发火的可能:1、二采区为自燃煤层,目前处于封闭状态,密闭封闭不严实,工作面就有可能发生自燃发火。
2、工作面为不易自燃煤层,目前处于封闭状态,采空区不存在自燃发火的可能。
现我矿主采 3 上煤层,自然等级Ⅱ级,属自然煤层,矿井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采用以喷洒阻化剂、黄泥灌浆、注凝胶等防灭火方法,以及束管监测预报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人工检测的防灭火系统。
灌浆防灭火技术已在我国有自然发火危(wei)险的矿井中得到普遍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灌入的泥浆能够吸热降温,对煤体有包裹作用,起到隔氧降温目的,同时能胶结顶板、降低采空区空隙率、增加漏风阻力。
1、灌浆防灭火特点灌浆就是将水和浆材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浆液,了较好的防灭火效果,由于综放工作面开采的 3 上煤层为自燃煤层,设计采用灌浆防灭火技术。
2、采用灌浆防灭火的合用条件煤层为自然煤层。
2、煤层采用仰斜开采的方法。
由于综放工作面煤层为自燃煤层,开采方式也是仰斜开采,故该方法合用于本矿。
但由于这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 (1)浆体只流向地势低处,不能向高处堆积,对高位火作用有限; (2)不能均匀覆盖浮煤,容易形成“拉沟”现象; (3)易跑浆和溃浆,恶化工作环境,影响煤质。
故综放工作面在使用时应与其他防灭火方法配合使用。
灌浆防灭火方法主要注重于“灭”,即煤层浮现自燃发火征兆时而使用,若煤层无自燃发火征兆时,主要以喷洒阻化剂方法为主,但灌浆系统应每隔 7-10 天运行一次,以保证该系统的可靠性。
3、灌浆材料选择灌浆材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不含可燃物或者助燃物;2、粒径直径小于 2mm,细小粒子(粒径直径小于 1mm)占 75%;3、主要物理性能指标:比重 2.4~2.8,塑性指数 9~14,胶体混合物 25~30%,含砂量 25~30%;4、易脱水,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5、具有能与较少的水混合成浆液的能力,运输时不阻塞管路或者泥浆池;6、便于开采、运输和制备,来源广,成本低。
矿防治采空区自燃发火的设计方案及措施

矿防治采空区自燃发火的设计方案及措施矿山采空区自燃发火是矿山安全中的一大难题,它的出现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矿山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造成严重污染和危害。
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山采空区自燃发火,必须采取一系列科学的设计方案和措施。
一、设计方案1. 矿山采空区布置方案矿山采空区布置方案是防范采空区发生自燃事故的基础。
主要措施包括:(1)合理利用采空区。
将采空区设计为急需空间、压力均衡区和通风区,充分利用采空区的空间。
(2)采空区环境监测。
布设多个环境监测站点,实时监测采空区的温度、气体组成和压力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预警。
(3)采空区通风方案。
根据不同采矿方式和采空区空间特点,设计合理的通风方案,确保采空区内部温度均衡,氧气充足。
2. 矿山采空区自燃防控方案(1)沉降控制。
通过科学的放空采空区、充填采空区等方式控制采空区的沉降,减小采空区的变形,防止煤层微裂隙进一步扩大。
(2)控制采空区温度。
定期在采空区内搭设防火隔离帷幕,限制火源的蔓延,同时采用水冷、热泵等技术控制采空区的温度。
(3)积极监测气体爆炸危险。
对采空区内部的可燃气体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防火隔离帷幕。
在采空区内搭设防火隔离帷幕,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采空区,并堵截可燃气体的传播。
二、采取的措施1. 采取精益化管理措施(1)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检查各生产现场是否符合矿山安全标准。
(2)建立矿山安全防范制度,使得矿山各级单位都能有清晰的安全责任。
(3)通过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巡查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思想。
2. 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1)建立可靠的自燃预警系统。
利用现代化检测设备对采空区内部的温度、氧气浓度、甲烷气体、烟雾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自燃的隐患。
(2)应用三维数字化采空区建模技术,实现采空区的立体精准描述,为自燃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队伍建设(1)培训专业人员,提高自燃发火的专业防范知识。
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

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措施预防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安全技术措施为预防井下采空区、冒高处、煤柱破坏区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预防采空区自然发火(一)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原因1、煤炭的自燃性能是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基本因素。
①煤炭的自燃性能够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且不易散出,因而逐渐积聚形成高温。
②煤炭与氧气接触后,氧能使煤炭与之发生氧化作用产生热量,热量积聚时温度不断升高,逐渐促成煤炭自然发火。
③煤炭自燃后,遇氧再助燃,使火势继续扩大形成火灾。
2、采空区内遗留的大量遗煤为自然发火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由于下分层工作面放顶煤回收率低、丢煤多,造成采空区内留有大量遗煤,而且煤体呈破碎状态,增大了与氧接触的面积,使遗煤更易氧化,加速了遗煤的氧化生热进程,从而增加了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3、漏风通道的存在为遗煤自然发火提供了良好的供氧条件。
分层开采不仅导致上下分层工作面之间存在漏风通道而直接漏风,而且相邻工作面之间的隔离煤柱由于集中压力大,其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使煤柱压裂压碎,导致相邻工作面采空区之间相互连通,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漏风裂隙,为采空区创造了良好的漏风通道,为遗煤自然发火提供了良好的连续充足供氧条件,进一步增大了遗煤自然发火的可能性。
4、采空区漏风是遗煤自然发火的决定因素。
根据煤炭自然发火的规律性,采空区漏风量大小决定着遗煤自然发火低温氧化阶段和自热阶段,也就是说决定着引起发火的内热源温度能否达到自然发火界限。
如果漏风量太大遗煤氧化热量不易积聚,漏风量很小则氧化条件不良,这两种漏风情况均不易发生自然发火。
因此,抑制遗煤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就是尽可能增大漏风风阻和降低漏风风路两端的风压差。
5、采矿技术决定着自然发火的基本因素和决定因素。
采矿技术包括开拓方式、开采方法和通风方式,采矿技术是煤炭自然发火的外在因素,采矿时若采取正确的开拓方式、科学的采煤方法和合理的通风方式,并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就可以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减少煤体破坏和漏风等,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煤炭自然发火,防患于未然。
预防煤炭自燃的采矿技术措施及通风措施

预防煤炭自燃的采矿技术措施及通风措施一、预防煤炭自燃的采矿技术措施开采具有自然发火倾向的煤层时,应采用合理的采煤技术,才能防止煤的自然发火。
1,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
开采有自燃倾向的煤层,应采用石门、岩石大巷的开拓方式,这样可以少切割煤层,少留煤柱,又便于封闭、隔离采空区。
如须在煤层中开拓巷道而且服务年限较长,则应进行砌磁。
2.对具有自燃性的煤层,应采用后退式回采,禁止前进式回采。
要选用回采率高、回采速度快、采空区容易封闭的采煤方法。
所以长壁式采煤方法适于开采有自燃倾向的煤层。
充填法管理顶板,有利于防火。
3.合理布置采区。
在有自燃倾向性煤层中布置采区时,应根据煤层自然发火期的长短和回采速度来确定采区的尺寸。
如果不考虑煤层的自然发火期,盲目加大采区的走向长度,往往还没有采完,采空区就已自燃。
4.提高回采率,坚持正规循环。
回采率愈低,丢煤愈多,回采愈不正常,愈容易自然发火。
所以应坚持正规循环,加快回采速度,清扫工作面浮煤,提高回采率,并及时放顶或充填。
5.预防巷道中自然发火。
首先要保证巷道的工程质量,防止发生冒顶。
遇有巷道冒顶或有煤与瓦斯突出形成的空洞,要清除浮煤,打好支架,充填黄土或喷洒阻化剂,充入惰性气体等,使其与外界空气隔绝,防止煤的氧化。
二、预防煤炭自燃的通风措施1.正确选择通风系统。
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开拓系统、采煤方法,合理选用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走向长度大于4公里时,应采用对角式通风或分区式通风,若采用中央式通风,会造成通风阻力大,采空区漏风多;距地表较近、倾斜长度长的缓倾斜煤层开采,应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
2.实行并联通风,避免串联通风。
并联通风的通风阻力小,采空区漏风少,并有利于调节和控制风量。
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时,便于控制风流和隔绝灾区,事故伤亡人员少。
3.正确选择建筑通风构筑物的数量及其位置。
井下为控制或引导风流按生产需要流动,常需建造风门、风桥、风墙、风窗等通风构筑物。
这些构筑物多了,会增加风流的不稳定性,不利于采空区及封闭火区的防灭火,所以要正确选用其数量并保证其建筑质量。
防治采空区自燃发火的设计方案及措施

防治采空区自燃发火的设计方案及措施
采空区自燃发火是指煤矿采掘过程中,残存的采空区发生火灾。
由于采空区内没有人员作业,也不可能进行安全透风,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引起极大的破坏,甚至危及矿山整体的安全。
防止采空区自燃发火的设计方案和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安全采煤技术
首先,采用安全的采煤技术非常重要。
煤矿应该制定强制性规定,采用安全可靠的采煤技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执行
矿山计划,合理布置开采工作面,避免煤的损失,减少采空区的空间,从而尽可能地避免采空区中煤的残存。
2. 采空区填充
其次,对于已经形成的采空区,应该采取合适的填充措施。
填
充材料应该符合国家标准,稳定性好,易于加固。
一般情况下,填
充材料可以选择钢渣、煤灰、煤渣、矿渣等,填充后应加强固化处理,形成稳定的填充层。
3. 空气流通
采空区的空气流通非常重要。
应该在采空区的上方设置相应的
透风缓冲层,使空气流通起来。
透风缓冲层的距离应该保持一定的
高度,在保证煤层和采空区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采空区的高度。
采空区下部的封闭也很关键,采用合适的方法,将采空区下部封闭,避免采空区底部积聚煤尘,形成易燃物质,引起自燃。
防止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专项管控措施

防止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专项管控措施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页防止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专项管控措施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防止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专项管控措施》正文如下:防止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发火专项管控措施一、确保工作面回采最低安全推进速度的措施采空区中只有自燃氧化带范围内的浮煤才有可能发生自燃,然而也并非进入采空区自燃氧化带的浮煤都一定会自燃,因为,煤自燃在低温阶段是一个煤蓄热升温的缓慢氧化放热过程,采空区浮煤自燃还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而且由于工作面不断推进,采空区漏风状态、氧浓度分布状态和煤体温度变化、自燃条件均发生变化,使得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动态移动。
因此采空区浮煤要自燃,还需要具备足够的时间维持该区域的条件不变,即维持时间必须达到:式中:为浮煤的最短发火期,d。
根据矿井的统计资料,2#煤:=83d;5#煤:=78d。
也就是说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小于工作面散热带到采空区窒熄带的最大距离和浮煤最短自然发火期之商时,就有可能发生自燃,即式中:为工作面最低安全推进速度();为工作面自燃氧化带最大宽度(),取工作面进风顺槽侧,为65m。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2#煤:=65/83≈0.783m/d5#煤:=65/78≈0.833m/d即当2#煤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大于0.783m/d时,5#煤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大于0.833m/d时,工作面无自然发火危险。
在正常回采过程中,由生产科合理组织安排工作面的推进度,确保工作面回采的最低安全推进速度;如果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设备异常等特殊情况无法保证最低安全推进速度时,加强阻化剂的喷洒措施,视情况启动注浆注氮措施。
二、喷洒阻化剂措施考虑工作面回采时间及煤层自燃发火周期,阻化剂采用氯化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采空区遗煤自燃治理措施方法
目前,矿井火灾是长期威胁煤矿工人生命安全最大的灾害,矿井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害。
据徐若友可研究表明我国的主要成煤地层分布在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煤层中,具有煤炭自燃倾向煤层达70%以上。
近年来,随着煤炭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工艺不断改进,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建设了很多的高产高效矿井,在煤矿高回报的同时,也带来了煤漏风多,通风阻力大,遗留浮煤多,采空区面积大幅增加等多种易引起煤炭自燃的不利因素。
煤炭的自燃过程分为潜伏期、自热阶段、自燃阶段和熄灭四个阶段。
煤的自然发火期是从煤层被开采破碎与空气接触之日起到出现发火和冒烟等自燃现象或温度上升至自燃点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段,以月或天为单位,煤的自然发火期包括潜伏期和自热期,其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煤的内部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被开采后的堆积状态参数、裂隙或空隙度、通风供氧、蓄热和散热等外部环境。
采空区遗煤的松散程度、漏风强度将随工作面推进而发生变化,进而使遗煤蓄热、放热环境发生变化,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遗煤自燃环境影响很大。
浮煤量是采空区内遗煤自燃发火的一个物质基础。
只有足够厚度的煤层才会引发自燃;松散煤体空隙率是影响漏风强度的主要因素。
徐州吉安研发的普瑞特防灭火技术集凝胶、黄泥灌浆、三相泡沫、氮气和阻化剂的防灭火优点于一体,特别是继承了泡沫的扩散性能和凝胶良好的固水特性。
一方面,水浆生成泡沫之后,缓慢形成凝胶,能把大量的水固结在凝胶体内,避免了浆液中大量水流失或者溃浆的缺点,大幅度提高了浆水在采空区里的滞留率;另一方面,形成的凝胶能以泡沫为载体对采空区的高、中、低位火源或浮煤大范围全方位的覆盖,且能固结90%以上水分并形成凝胶层,防火时能持久保持煤体湿润并隔绝氧气,灭火时能长久地吸热降温,防止火区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