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

§3.1—1 金属的化学性质——钠的性质

学习目标: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用途、保存方法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通过有关实验及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

知识牵引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使用金属的历史悠久。早在代就使用青铜器;时期就会炼铁;时期就会炼钢;“湿法冶金术”发现于应用于其化学反应原理是。

2、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都是以存在,因为金属的化学性质。

大多数金属都呈现银白色,但铜呈色,金呈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只有是液体,大多数金属能导、导、有性。

3、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为,易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以通常显价,表现为

性,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学习过程

一、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实验探究]

1、问题提出:铁、铝、铜等能存放在空气和水中,但在加热时能与空气、氧气或水反应,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2、实验过程和步骤:

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开一端的外皮观察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看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变化?再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3、知识归纳:

①钠是一种色、有、质地(能用刀切开)、熔点、常温下为态的金属。

②钠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表面变,生成白.色的(化学式为),加热时能燃烧,产生火焰,生成色的(化学式为)。标出电子转移情况,指明生成物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指明还原剂。

常温: Na+O2===氧化剂:还原剂:

加热时: Na + O2△

氧化剂:还原剂:

4、思考:一块金属钠长期存放在空气中会产生以下变化,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最终产物是什么?

银白色→变暗→表面变潮→结块→变成粉末

5、知识扩展:钠与其它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Na+Cl2点燃

Na+S

二、钠与水(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1、问题提出:日常生活可以用铁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两种金属在通常情况下是与水不反应的,那么钠与水是否反应?

2、实验过程和步骤: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①,原因;

②,原因;

③,原因;

研磨

3、知识归纳与总结: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和,表现性。

方程式: Na +H2O ===(分析该反应表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离子方程式:

4、思考:钠与水反应实际上是钠与水电离出来的微弱的H+反应,那么钠与盐酸、硫酸等酸溶液的反应要比与水的反应,请预测试验现象。

5、知识扩展:金属钠比铜活泼,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说出反应的现象,推断产物。

钠与盐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钠块投入到CuSO4溶液中:

钠块投入到FeCl3溶液中:

钠块投入到MgCl2溶液中:

三、钠的保存:金属钠通常保存中原因是钠能与及反应。

四、钠的制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2NaCl 电解

2Na+Cl2↑

五、钠的用途:①制过氧化钠等化合物(和氧气反应);

②制K-Na合金(态),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钠的导热性);

③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

④还原贵重金属钛、锆、铌、钽等(钠具有还原性)。TiCl4+4Na Ti+4NaCl

[课堂练习]

1、取用时需用镊子夹取钠,不能用手拿,考虑为什么?

用小刀切开金属钠时,其表面的光泽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钠应保存在。

2、从氧化还原角度看,在上述反应中,钠均失去电子做剂,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具有性,也能和其它氧化剂(如氯气,硫)反应。

3、金属钠着火时,下列可以用来灭火的物质或器材是

A.泡沫灭火器 B.水 C.煤油 D.沙土

4、当往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投入金属钠时,看到的现象是

高一化学课时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1)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金属钠应存放在() A.棕色瓶中B.细沙中C.煤油中D.饱和的NaCI溶液中

2.演示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是()

a.试管夹,

b.镊子,

c.小刀,

d.冷凝管,

e.滤纸,

f.研钵,

g.烧杯,

h.坩埚,

i.石棉网,

j.玻璃

片,k.药匙,I.玻璃棒。

A.bcegj B.abdi C.fghi D.cefk

3.有关金属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保存在煤油中B.金属钠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C.钠的熔点比水大,钠投入到水中放热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有大量水蒸气

D.Na比Cu活泼,因而可以从Cu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4.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为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并可能做上下跳动

5.关于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钠原子有强还原性,钠离子有弱氧化性 B.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C.钠与氯气反应,发出黄色火焰,并产生大量白雾

D.钠可以把钛、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的溶液中还原出来

6.将钠投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

A浮在水面上 B熔成光亮的小球 C迅速游动 D.溶液呈红色

7.下列关于金属钠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

A.质轻 B.能导电 C.熔点低于100℃ D.颜色是灰白色

8.往烧杯内注入煤油和水各100 mL,静置后将一小块钠投入烧杯内。发生的现象是( )

A钠沉到液柱1/2处,钠块下部有许多气泡放出,附有气泡的钠块徐徐上升到煤油中,一会儿又沉到液柱1/2处,如此反复多次,最后消失

B.钠块一直沉到烧杯底部,并停留在杯底,放出气泡,最后消失

C钠块浮在液柱表面上,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最后消失

D.钠块沉到液柱1/2处,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沿水平方向迅速游来游去,最后消失9.将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 HCl

B K2S04

C CuCl2 D.饱和Na0H溶液

10.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可能有如下现象发生:①生成白色粉末;②变暗;③生成白色固体;

④发生潮解变成液体。这些现象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

11.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12.用托盘天平称量苛性钠时,应将其放在 ( )

A.天平的托盘上 B.洁净的滤纸上 C.小烧杯中 D.试剂瓶中

13.有关钠离子和钠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B.钠原子与钠离子多一个质子

C.钠原子具有还原性,钠离子具有氧化性 D.钠原子不稳定而钠离子稳定

14.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而制取的是 ( )

A.FeCl2 B.Fe2(S04)3 C.CuS04 D.NaCl

15.钠与下列溶液反应既产生气体,又产生沉淀的是 ( )

A.KCI B.(NH4)2S04 C.FeCl3 D.BaCl2

16.如图所示的试管中盛2 mL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再向试管中倒入1 mL

煤油,然后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块金属钠,用刀轻轻一切,便切开来,取其中的一

小块,放入上述试管中,可观察到钠首先沉到煤油底部,一接触到水层就产生大

量气泡,使钠块变成球状并向上浮,同时水层变红色,过一会儿,钠又慢慢沉降

到两种液体的交界处,一接触到水层,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使钠上浮,如此反复

多次,直至钠反应完为止。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中说明钠的物理性质主要有:①,②,

③。

(2)本文内容说明钠的一种化学性质是,该性质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采用上述装置在实验室里用钠制氢气,为了节省钠的用量,使产生的氢气几乎纯净且全部收集起来,可采取的措施是。

17.一块表面氧化了的金属钠质量为29.2g,投入到71.8g水中,产生氢气1g,所得溶液溶质的体积为80mL。试求:(1)金属钠的纯度;(2)生成NaOH的质量;(3)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密度。

§3.1—2 金属的化学性质——铝、铁等金属的性质

学习目标:

1、利用对比法学习Fe与水以及Al与盐酸、强碱溶液的反应

2、学会分析和区别不同的实验方案,从中筛选最佳实验途径。

3、通过有关实验及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

知识牵引

1、写出金属活动的顺序。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其次是。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最外层电子数为,易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以铝通常显价,表现为

性,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3、铁在空气中容易与、发生缓慢氧化而生锈,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化学方程式

为。

学习过程

一、铁、铝等金属单质与非金属的反应

[实验探究1]1、问题提出:铝能存放在空气中,是不是铝与氧气不反应?

2、实验过程和步骤:

①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现象是。原因

是。

②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现象

是。原因是。化学方程式为:。

3、知识归纳与总结: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稳定存在于空气中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

成。大部分金属比较活泼,常温下就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金属表面的氧化膜,不能保护其内层金属,如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表面的氧化膜,能保护其内层金属,如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 (3)举例不跟氧气反应的一种金属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钠、镁、

铝、铁、铜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可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进行(如钠露置空

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

4、知识扩展:

铁、铝等金属单质还能被氯气、硫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Fe+Cl2点燃

Fe+S===

Al+S △

Hg+S===

二、铁、铝与水、酸和碱的反应

[实验探究2]1、问题提出:生活中铁不与冷水和热水反应,那么在高温下能否反应呢?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2、实验验证:详见课本P。50页的科学探究1、2、

3、

4、5

结论:铁不与冷水和热水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而反应要比钠与水的反应要缓慢得多,所以铁的金属活动性要比钠。

方程式: Fe+H2O(g)高温

[实验探究2]详见课本P。51页的实验3-4

铝与盐酸等酸溶液的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铝与碱溶液(NaOH溶液)的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问题]1、为什么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用来蒸煮或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2、选择适当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Al) 方法:离子方程式:

Cu(Al): 方法:离子方程式:

方法:离子方程式:

3、铝与碱溶液(NaOH溶液)反应的的实质:2Al+6H2O===2Al(OH)3+3H2↑(微弱、缓慢) 2Al(OH)3

+2NaOH===2NaAlO2+4H2O(剧烈)试标出铝与碱溶液(NaOH溶液)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Al +H2O + NaOH = NaAlO2+ H2O+ H2↑

[练习]1、等质量的Na、Mg、Al、Fe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的盐酸反应,最快的是,最慢的是,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下列关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铝失去电子,作氧化剂

B.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C.溶液中的水参加了反应

D.溶液中铝的存在形式是Al3+

3、在铝质易拉罐中收集满CO2气体,然后在其中倒入10mL浓NaOH溶液,并迅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能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易拉罐突然变瘪了,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解释易拉罐变瘪的原因;并解释后一现象的原因。写出反应过程中的两个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课时练习(金属的化学性质—2)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铝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C. 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D. 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

2、小明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品佛像,至今保存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A.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 铝不易被氧化

C. 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 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层铝的作用

3、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

A. 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

B. 铝性质不活泼

C. 铝表面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 铝既耐酸又耐碱

4、以下金属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的是()

A. 铜

B. 铁

C. 铝

D.镁

5、质量相等的两份铝粉,第一份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第二份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在同温同压下放出气体的体积比是()A.1∶2 B.2 ∶1 C.1∶4 D.1 ∶1

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共存的()

A. Fe3+、NO3、Cl、Na+ B.Ba2+、Mg2+、HCO3、AlO2

C.NO3、Na+、K+、CO32 D.NO3、K+、AlO2、OH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

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 2Al+6H+=2Al3++3H2↑

D.铁跟稀硫酸反应 Fe+2H+=Fe2++H2

8、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

改变的是()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D.木炭(C)和O2

9、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防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各加入等质量的铝,生成的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为: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10、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进行两种不同操作:①把一小块金属钠直接投入水中

②另一小块金属钠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放入水中操作产生的氢气多,原因是

11、某无色透明溶液与铝反应放出H2,该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H+、K+、Mg+、Cl-、OH-、

SO42-、CO32-,试推断:

第一种情况,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有,可能有离子。

第二种情况,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有,可能有离子。

12、在常温下,Fe与水并不起反应,但在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指明该氧化还原反应的还原剂是,氧化剂是。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操作方法是。

(3)圆底烧瓶中盛装的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

(4)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为什么?。

(5)干燥管中盛装是的物质是,作用是。

(6)试管中收集气体是,如果要在A处玻璃管处点燃该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方法是。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13、金属钠和金属铝共mg ,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无金属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nL,求混合物中金属钠和金属铝各多少克?

§3.1—3 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牵引:

1、物质的量(n)是表示的国际基本物理量,它的基本单位是摩尔,符号为,每摩尔物质含有常数个粒子。

2、就是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为,计算公式为。物质的摩尔质量如果以为单位,在数值上和相等。

3、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的体积都约为,也就是说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计算公式为。

4、200L 2 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5、100g24.5%的H2SO4溶液的体积为80mL,该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所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学习过程: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的关系。

例如:2Na + 2H2O === 2NaOH+ H2

化学计量数υ之比: 2 ∶ 2 ∶2∶1

扩大N A倍: 2N A ∶∶∶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 mol ∶ mol∶ mol

[练习]0.2gH2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求生成的H2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例题分析3]实验室欲制备一定量的氯气,现有2.61g MnO2和12mol·L-1的浓盐酸50mL,理论上可制得标况下的氯气多少升?(M MnO2=87g·mol-1)

[练习]现有标况下2.24LH2与2.24L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之充分反应,求出生成的水的质量为多少?

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新课导入3分钟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 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 别呢?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 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 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 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 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 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 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培养学生猜 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实验探究 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和考点归纳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注意:铝、锌虽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的金属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因此,铝、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放出氢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越左边的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铜和以后的金属不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金属+酸盐+H2↑(注意化合价和配平)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氢气) Fe+2HClFeCl2+H2↑(铁锅有利身体健康)(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Fe+H2SO4FeSO4+H2↑(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注意: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回答这几点:金属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Fe+CuSO4Cu+FeSO4(铁表面被红色物质覆盖,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不能用铁制器皿盛放波尔多液,湿法炼铜的原理 Cu+2AgNO32Ag+Cu(NO3)2 (铜表面被银白色物质覆盖,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Fe+2AgNO32Ag+Fe(NO3)2 (铁粉除去硝酸银的污染,同时回收银)(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现象的分析:固体有什么变化,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四、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A + BCB + AC 初中常见的置换反应:(1)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如 Zn+H2SO4ZnSO4+H2↑ (2)金属和盐溶液反应:如 Fe+CuSO4Cu+FeSO4 (3)氢气、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如 H2+CuOCu+H2O C+2CuO2Cu+CO2↑ 五、金属活动顺序表 应用: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位置越靠前(即左边),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即越靠近左 边,金属单质越活泼,对应阳离子越稳定;越靠近右边,金属单质越稳定,对应阳离子越活泼。) 2、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氢以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注意:(1)浓硫酸、硝酸除外,因为它们与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 (2)铁和酸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3、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理 解为弱肉强食,弱的占位置(离子或化合物的位置)占不稳,被强的赶走;强的占位置占 得稳,弱的不能将它赶走!】 注意:(1)K、Ca、Na除外,因为它们太活泼,先和水反应。如2Na+2H2O2NaOH+H2↑ (2)变价金属Fe、Cu、Hg发生这种置换反应,化合价变化:由0价→+2价。 金属化学性质的中考考点知识: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方法:弱肉强食,能反应的是强的把弱的赶走,与酸反应越剧 烈,说明活动性越强;不能反应的是弱的赶不走强的。 例: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 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 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 Z> Y C、Z> X>Y D、Y>Z >X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基础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基础卷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一”,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W>Y>Z B.X>Y>W>Z C.W>X>Y>Z D.Y>W>Z>X 2.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如下: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Ti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Ti和稀盐酸不反应 D.温度、金属表面积、盐酸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3.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4.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Fe粉,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Fe粉等质量的Zn粉,反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天平最终仍然平衡B.天平指针先偏向左盘,后偏向右盘C.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盘D.天平指针先偏向右盘,后偏向左盘 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则该合金可能是()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 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使用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2006年4月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进一步认 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 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 动性顺序,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组 织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 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 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保持和增强对化学 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问题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金属具 有哪些化学性质?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镁在空气中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 锌和稀硫酸反应: 铁和稀盐酸反应: 问题二: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吗?在什么条 件下能与氧气反应?能体现出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方面 差异吗? 从镁带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丝必须在纯氧中才 能燃烧;铝、铁、铜等在空气中可能被腐蚀,而金、铂 等长期保存不变质来体会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问题三: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吗?你能从金属 与酸反应的有关事实中体会出金属化学性质的差异吗? 从能不能制氢气,制氢气时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体 会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比较归纳:复习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授课人:梁文海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是在上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2)难点: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课题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在之前已经学过镁、铁与氧气的反应,以镁、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引出本课题,顺理成章,学生也比较容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框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含义。会读、会写并熟记常见金属的化学方程式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锌、铁、铜的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物质奥秘的乐趣。 四、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 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本人采取了复习回忆一些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并展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们懂得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处理一些与

人教版化学九下《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下《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说明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定,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说明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差不多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看、实验等方法猎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适应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展学习化学的爱好。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摸索、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味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把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欢乐。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定。 教学方法 问题情形→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学预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伙儿观看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观看]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学案 (南京市西善桥中学何乐群) 学习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初步掌握常见金属活动性的强弱。(Mg Fe Zn Cu ) (3).置换反应的定义 一、课前预习 1.完成家庭小实验 学生准备:把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先用砂纸除去表面氧化膜)和黄金饰品(自 备)挂在家中(干燥的空气中)观察现象并记录到下表中。 提示:重点观察各金属表面的金属光泽是否有变化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Mg Al Fe Cu Au 2. 铝的抗腐性能良好。为什么呢? 3.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写出铁、镁、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置换反应:。 二、自主体验 活动: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 1.在一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条,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 察现象,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2.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少量锌粒、铁丝和铜丝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 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3.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并记录在下表中。 稀盐酸稀硫酸 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有关化学方程式 情况记录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有关化学方程式

想想四支试管控制的条件有什么异同比一比,盐酸与稀硫酸的现象一样吗? 小结与交流 1.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反应发生的剧烈程度,将以上金属按活泼性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探究也可以得出: ________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强,它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的金属活动性比_____弱,它不能置换出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 关于金属与酸溶液反应,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上表中镁、锌、铁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比较它们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由一种________与一种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与另一种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置换反应。 3.通过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我学会了控制变量,即: 三、自我检测 1、我们常说的“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是() A.金的熔点高 B.金的硬度大 C.金的密度大 D.金不活泼,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学时难点 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有什么优良性能? 【讲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 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 【讨论】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吗?【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 【设问】那么, 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活动2【活动】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应? 【回答】金属铁和镁

【投影】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提问】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应,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应条件上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回答】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表面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应,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 【板书】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投影】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 教师启发引导 【回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解释】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应 【提问】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 【回答】用火烧 【提问】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 【讲述】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若金属表面发黑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为真金。 【分析与讨论】1.比较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应时的难易程度有 何不同呢?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应,且反应现象越剧烈。 【总结】我们知道了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镁铝、铁铜、金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投影】联系生活,铁制品易生锈,铝制品却不易生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李梅 学校尚文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让学生补做镁条、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八章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 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河初中姬银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 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一些不法商贩就会利用这一点,以次充好,贩卖假黄金(实际就是黄铜)。你用什么方法来识别真假金饰品呢?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 2 ==== Fe 3O 4 2Cu + O 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Mg + 2HCl ==== MgCl 2 + H 2 Zn + 2HCl ==== ZnCl 2 + 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 三、置换反应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 分解反应 AB ……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四.导学归纳 五反馈练习 课本13页1.4. 高温 高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金属 无明显现象 铜 Fe + 2HCl ==== FeCl 2 + H 2 有少量气泡产生 铁 Zn + 2HCl ==== ZnCl 2 + H 2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锌 Mg + 2HCl ==== MgCl 2 + H 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溶解,反应剧烈 镁 (A 组)稀盐酸 (A 组)稀盐酸

初中化学《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试讲稿

初中化学《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试讲稿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初中化学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绝大部分金属有金属光泽,请观察实验台上的镁条有没有金属光泽? 师:对,没有,拿砂纸对镁条进行打磨,会发现什么? 我们来试试。看,镁条也表现了金属光泽,那为什么打磨之前看不到呢? 上节课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本,有没有人试着来回答一下? 哦,我听到有的同学说, 是不是被氧化了啊? 对! 就是被氧化了,看来大家预习得不错,氧化是金属的一种化学性质,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对比探究,讲授新课 师:首先我们通过短片来看一下,金属的第一个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即金属的氧化性。 师:视频播放完了,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实验现象呢? 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说吧! 师:哦,这位同学说,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有火星,最后生成了黑色的物质;铝在空气中加热,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过一会儿不再变化;铜在空气中加热,红色逐渐变成黑色。回答得非常好,为什么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呢? 因为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反应继续进行。我们得出结论:氧化是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的表现。它们的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观看下一个实验———金属与酸的反应。 师: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铁、铝能与酸反应,产生了一种能燃烧的气体———氢气,铜不能与酸反应。 师:请同学们试着写出它们的反应方程式,并和老师的板书进行对比自纠。 师:同学们方程式都对比完了吗? 有全对吗? 真是太棒了。 师:好,同学们仔细观察铁、铝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能发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规律吗? 是不是发现,金属和酸的反应就好像金属把酸中的氢给挤走了一样? 对,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的化学反应——置换反应。 师: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置换反应。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金属及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特性及其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2.掌握铁、铝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3.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要点梳理】 要点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1.几种常见的金属 (1)常见的重要金属:铁铝铜锌钛锡金银等。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性质,如:①金属光泽;②良好导电性、导热性;③良好的延性、展性;④韧性好、能弯曲。 2.常见金属的特性 (1)颜色:大多为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2)状态:常温下大多为固体,汞为液体; (3)密度差别很大:金为19.3g/cm3,铝为2.7 g/cm3; (4)导电性差异很大:银为100,铅仅为7.9; (5)熔点差别大:钨为3410℃,锡仅为232℃; (6)硬度差别大:铬为9,铅仅为1.5。 3.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4.合金知识 (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含有一种金属。 (2)生铁(含碳量为2%~4.3%)和钢(含碳量为0.03%~2%)都是铁合金。因含碳量不同合金的性能不同,含碳量越大,硬度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 (3)黄铜、青铜、焊锡、硬铝、18K黄金、18K白金、钛合金等也是常见的合金。 (4)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的性能不同。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要点诠释】 1.金属的用途要从不同金属的各自不同的性质以及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等各方面考虑。如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因为铜的密度比银的密度小,价格比银低很多,资源比银丰富得多。 2.合金的硬度、强度、抗腐蚀性等一般都好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 要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三)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要点诠释】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金属可以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与酸反应的速率就越大。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要点三、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 H2↑ Fe+CuSO4=FeSO4+Cu Cu+2AgNO3=2Ag+Cu(NO3)2 【要点诠释】 1.置换反应可以表示为:A+BC=AC+B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微型课题 基于活动元的实验探究学习 二、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同时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本课题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三、学情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二单元、第五单元、第七单元都涉及到金属的反应,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铁、镁、铜与氧气的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及锌与硫酸的反应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对这些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也有了一定了解。这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以此为教学起点,通过分类研究、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2)知道置换反应,能对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 (3)能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自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与酸的反应,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学以致用,体会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难点:能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六、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七、学法指导 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基本流程:猜想与假设→分组实验→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八、课前准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界的水》等知识,而金属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完善。在物质的分类中金属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金属制品的使用和保护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金属单质能转化为各种金属化合物;在金属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盐等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物质的分类框架,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对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起巩固深化作用。 2.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本课题的学习学生有如下准备:(1)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空气、水有了初步的了解;(2)对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的金属有较丰富的经验积累;(3)对物质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4)学习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5)在前面的章节中零碎地接触过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例如一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镁、锌被酸雨腐蚀,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金属和酸反应,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和酸反应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片、铜片 五、教学过程

江苏省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8.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初步了解Mg、Al、Fe、Cu、Au的活泼性; 2.通过某些金属与酸的反应,初步了解Mg、Zn、Fe、Cu的活泼性; 3.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 【学习重难点】 通过实验认识金属的活泼性;置换反应的判断。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旧知回顾 ⑴金属一般有良好的性、性、性。 ⑵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金属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熔点最高的金属是。 ⑶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强度和硬度,抗腐蚀性能。 2.情境激趣 “真金不怕火炼”的化学含义是?铁与金比呢? 3.揭题示标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9(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建构: ⑴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 + O2—— Al + O2 —— Cu + O2—— Fe + O2 —— ⑵金属的活动性: Mg,Al Fe,Cu Au 3.即学即练 有一著名的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十分完好,经历这么长的时间,该铝制艺术品不易锈蚀的重要原因() A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 铝不易氧化 C 铝的氧化物易发生还原反应 D 铝易氧化,但铝表面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Ⅱ.个人(小组)疑问 Ⅲ.精讲补架(一) 常见金属中锌、铝都能在常温下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知识模块——(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10活动与探究部分 【学生实验】镁、锌、铁、铜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 2.建构: ⑴完成P10金属与酸反应的相关表格; ⑵通过实验比较Mg、Zn、Fe、Cu的活泼性:; ⑶置换反应定义:。 3.即学即练 一般情况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速度越快。为了探究金属Mg、Zn、Fe与酸反应的快慢,某研究 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度相同的盐酸溶液 ②分别加入足量的、大小相等的Mg、Zn、Fe立即把三个相同 的气球分别套在各试管口上。实验预测与分析: (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气球膨胀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_。(填试管编号) (3)该实验表明,实验室一般用锌而不选用镁、铁制取氢气的主要原因是 _。 (4)步骤②是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你认为在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应该:________ Ⅱ.个人(小组)疑问 Ⅲ.精讲补架(二) 金属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铝与酸的反应)、置换反应。 三.达标巩固(相对原子质量:Mg—24,Zn—65,Fe—56) 1、甲、乙两同学分别按图A和图B装置 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他们的做法是: (1)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天平的左盘上,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我设计了盐酸与镁、铝、铁、铜分组探究实验,希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知识点初中已经出现过,因此学生探究起来,好像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对初中知识的实验验证。 化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如果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倦。教学中我大胆创设情境,使学生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因此化学教学,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二、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上的反思 我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对此知识只不过是知识的再现。因此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把握是否正确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三、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①语言功底:通过这次展示课我发现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逻辑性要非常严密,推导流畅,过度自然。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②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③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实验操作的引导: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注意尽量简单避免花俏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实验之前,正确引导学生实验,同时提醒学生实验的安全以及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异同,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与成功的实验进行比较,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四、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的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但在课后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课后还要因人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