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高速公路沿线客家化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文化性和地方性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广东梅河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园林规划设计为例

文化性和地方性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广东梅河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园林规划设计为例
的发 展 思 路 。
关 键词 梅 河 高速 公路 管理 中心 园林规 划设 计 文化 性 地 方性 中图分 类号 : 7 1 8 T 9 6 3 ¥ 3 . ,U 8 . 文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号 :0 6— 4 7 2 1 ) 2— 0 9—0 A 10 4 2 ( 0 0 0 0 6 5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1 第 2 0 0年 6卷 第 2期
6 9
文 化 性 和 地 方 性 在 园 林 设 计 中 的 运 用 — — 以 广 东 梅 河 高 速 公 路 管 理 中 心 园 林 规 划 设 计 为 例
石 茗 馨
( 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 广 广东 广州 502 ) 5 0 1
摘要
文章介 绍广 东梅 河 高速公路 的基本 情 况 , 论述 梅 河 高速 公路 管理 中心 园林 总 体规 划设 计主题 、 宗
旨、 则 、 能分 区与景 观 构思 , 索一 条 融旅 ( 家文 化之 旅 ) 原 功 探 客 和行 ( 车 ) 一体 的“ 家 文化 景 观 通 道 ” 行 为 客
的一 个很 重要 的体 现 。
高速 公路 园林 不应 总停 留在传 统 的 “ 化 ” 面 , 绿 层 而应 植 入 “ 化 性 ” “ 方 性 ” 元 素 。广 东 梅 河 高 文 和 地 两
速公 路 园林 规划 设计 通过 对高 速沿 线地 域 的历史 文化 和 工程 文 化进 行 研究 挖 掘 , 过 在互 通 立 交 、 费站 、 通 收 服 务区 、 管理 中心 、 梁 、 桥 停靠 带 、 隧道洞 门 、 高边坡 等地 带 的文化 景 观设 计和建 设 , 让沿 线现 有 的客家历 史 文 化景 观脉 络更 加清 晰 , 得到集 中 、 出的体 现 , 并 突 以求 打造 出具 有深厚 文化 品位 的梅河新 路 , 以梅河 高速 公 现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符号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符号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的文化符号作者:李二平易晓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20期摘要:地域文化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而研究地域文化的目的是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找到合适的载体总结文化符号将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表达出来,达到传播的目的。

目前我国隧道洞口景观存在特色不鲜明、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本文从地域文化着手,试图分析文化符号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将文化符号运用到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

关键词:承秦高速;隧道洞口景观;文化符号;地域文化隧道洞口作为在公路和铁路中的构筑物,是高速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不仅具有单一的安全维护的功能,还包括生态保护、形象展示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一个地区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对周边的总体区域环境有一种符号和象征的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隧道洞口的洞口结构存在形式比较呆板、单一,表现形式过于“直接”的问题,并且还表现在设计思想老化、意境单调、缺乏美感,特别是缺乏结构形式上的创新,也不能满足当前建筑设计中越来越考虑建筑与自然协调的人文景观的要求。

1 地域文化符号内涵及表现形式1.1 地域文化符号的内涵人们将传统的图形、色彩、传统文艺、民俗民情、历史遗迹等地域文化现象,转换成符号的形式作为信息传达出来称之为地域文化符号。

20世纪60年代,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18—1989)发表了《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City),书中指出:城市景观的明晰构成一种可读性,好比一本书,是由可以认知的符号组成,形成一个可由视觉领悟的凝聚形态。

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子集,是一种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文精神等诸多要素所产生的具有独特内涵的新艺术形态。

而地域文化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是不同的,同是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地域文化更多的受限于地域限制和民俗风情要素。

1.2 地域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及手法常见的洞口景观采用象征符号的手法体现文脉,采用造型、绘画、雕塑、地方性材料和建筑特征等,都可以通过明喻和暗喻的手法表现。

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施工指南

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施工指南

目录
5.4 多样性原则 ...............................................................................................................12 6 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区划 .......................................................................... 13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技术指南
JTT52/04-2021
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施工指南
2021-8-4 发布
2021-8-4 实施贵 州 省 交 通 运 Nhomakorabea输 厅 发布
前言
前言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的“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 季洁美”的高速公路景观效果要求,着力打造“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全面提 升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品质及施工质量,实现高速公路建设与自然环 境、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和贵州省“绿色交通”的创建目标,本指南从高速公路 的路侧、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隧道、边坡、分离式路基中间带、房建区和取 弃土场等方面提出绿化景观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以指导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景 观设计及施工。
审 查 人:邵 勋 龙平江 康厚荣 黄 强 许湘华 张晓忠 袁 泉 颜 华 杨黔江 张 胤 束 懿 马显红 宋 刚 唐 斌
前言
王志泰 张华海 龙 皎 王秀荣 杨荣和 安明态 甘荟歆 廖朝华 韩 超 张 斌 付义书 熊 辉 李 薇
目录
目录
1 总则 ........................................................................................................................ 1 1.1 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编制依据 .....................................................................................................................1

浅析梅河高速公路沿线客家化景观设计

浅析梅河高速公路沿线客家化景观设计

浅析梅河高速公路沿线客家化景观设计摘要:每个城市有它自身的地域特征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一座城市绿地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精神和物质的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两个特色要素。

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须从城市自然景观、本土人文环境和人工环境三方面综合着手,来塑造城市特色。

关键词: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设计;文化景观前言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人们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坍塌局限在原先的仅仅是解决行车快捷和舒适、安全的问题,而且更加强调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观念的展现。

文化景观的建设就是这种生态观念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但目前高速公路文体景观的设计还停留在传统的“绿化”的层面,不能凸现调整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和“地方性”结合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大省的总体发展思路,本文就梅河高速公路沿线的客家文化特色展开探讨1梅河高速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设计的原则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不同于公园、住宅小区、广场的园林景观设计的静态性特点,它是集园林艺术、建筑艺术与路政建设三位一体的环境工程艺术。

高速公路文化景观的设计首先要满足高速公路的行车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司机、乘客的行车感受,使司机和乘客在乘车和落车的动静结合中充分享受文化景观带来的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感。

有鉴于此,梅河调整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设计的总体原则是整体规划,分段设计。

在规划设计中具体要体现以下三个原则:1.1性相结合原则。

即沿线客家文化景观的设计要人客家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丰富内涵出发通过沿线客家文化景观的展示,使人们对粤东客家文化的有一个较完整的把握,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文化破碎感;同时在不同地段,要凸现当地的“特色”客家文化现象,避免客家文化景观类型的重复设计和流于平淡。

1.2传统性与现休性相结合原则。

即沿线客家文化景观的设计既要突出客家历史文化坐标追求。

梅州—河源高速公路

梅州—河源高速公路

价值意义
价值意义
梅河高速公路翻山越岭梅河高速公路成为客家文化大动脉,促进沿线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缓解由于地理劣势 造成的交通“瓶颈”制约,改善山区投资环境,拉动“旅游经济”“假日经济”快速发展;将梅州、河源通往广 州、深圳等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缩短,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有利于壮大梅河地区第二产业、 繁荣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发展工业,走出山门,以此吸引大型项目落地。(新浪新闻 评)
;梅龙段于2003年9月9日动工
梅河高速公路河龙段西起河源市源城区仙塘镇、东至柳城镇,全长46.736千米,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 ; 梅龙段东起梅州市梅县程江镇、西至河源市源城区蓝口镇,全长118.38千米,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 ;部分段 限速提高至100千米/小时。
建设历程
建设历程
1994年4月19日至20日,《河源、梅州区域高速公路布局规划》评审会召开,拟建梅河高速公路 。 梅河高速公路编号2003年3月6日,梅河高速公路河源至龙川段(原河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9月9日, 梅州至龙川段开工建设 。 2005年6月30日,梅河高速公路河源至龙川建成通车 ;10月30日,梅州至龙川段全线路段开通运营 。 2006年,梅河高速公路进行部分路段提速改造 。 2010年,梅河高速公路全段纳入长深高速公路梅河段,编号为国家高速G25 。 2020年12月12日,长深高速公路葵岗互通立交通车,打通“两高”连通最后一公里! 梅河高速公路是客家 地区的快速通道
重点工程
梅河高速公路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有:葵岗隧道、鸡雄山隧道、三断岭隧道、黄牛坳隧道和东山岗隧道 。梅 河高速公路文化隧道
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
梅河高速公路穿越区域均为客家人栖息之地,建设期间引入文化旅游概念,除尽量减少拆迁沿线历史建筑之 外,在景观设计上还体现“文化梅河、生态梅河、人性化梅河”。高速公路所有构造物造型颜色等经精心设计, 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在立交桥、收费站、服务区、管理中心、桥梁和隧道等地带设计上,均体现客家文化特色, 沿途突出标示旅游资源,车辆宛如穿行在客家文化风景线上 。梅河高速公路穿越盆地平原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对区域旅游文化发展的影响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对区域旅游文化发展的影响

省。在高速公 路 的隧道 洞 门 、 边坡 及 绿化 景 观带 的 改 造 和设 计
充分利用周 围环境景 观要 素 , 包括花 草 、 木 、 树 岩石 、 水体 、 田 中, 贯穿 和融合徽文化 元 素和精 神 , 这不仅 对交 通环 境进 行美 化 野 、 山势 、 房屋 、 梁等。 桥 和装扮 , 给司乘人员带 来美 的视 觉感 受 , 同时也 向世 人展 现 了本 3 讲究整体突 出亮点原则 。 )
高 速 公 路 景 观 设 计 对 区 域 旅 游 文 化 发 展 的 影 响
邹 正 明
( 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 , 安徽 合肥 20 8 30 8)

要: 以安徽黄塔桃 高速 公路 为例 , 解析该区域文化资源和 自然景观 资源的基础 上 , 在 重点探讨 了高速公路 的景观 设计 对本 区
区域优质 的文化资源 。与此 同时 , 徽文 化和 区域 特色 也为整 条高
速公路景观设计增 添了丰富的人文 内涵 ( 图 1 。 见 )
普通地段 , 主要采用 常规绿 化手 法 , 特殊 地段增 设 了景 观 在 带 以展现地域文 化或 主题 性 内容 , 之成 为视觉 亮点 , 足 了司 使 满
融入 了一定的文化意境设计理念 , 国内是一个好 的开始 。 在
图 1 徽派特 色建筑 图 2 徽州 自然景观圈
2 对 区域 旅游 文化 发展 的影 响
2 1 审 美效 应 .
公 路 边 坡 由于 人 类 强 烈 干扰 而 退 化 形 成 的 生 态 系 统 , 态 防 生
1 黄塔 桃 高速公 路 景观设 计 资源
域旅 游文化发展 的影 响, 出黄塔桃高速公路景观 与沿线景观融为一体 , 指 实现 了功能性 、 实用性、 赏性 、 观 艺术性 的有机结合 , 值得 推 广。 关键 词 : 高速公路 , 景观设计 , 游文化 旅 中图分 类号 :4 89 U 1. 文献标识码 : A

梅河高速

梅河高速

梅河高速公路全线按山岭重丘区设计,全互通、 梅河高速公路全线按山岭重丘区设计,全互通、 全立交、全封闭、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4.5米。计算行 全立交、全封闭、双向四车道,路基宽 米 车速度每小时80公里 全线共有大、中桥梁45座 公里。 车速度每小时 公里。全线共有大、中桥梁 座,隧 道6座,互通分离立交 座,小桥 座,通道及涵洞 座 互通分离立交22座 小桥33座 324条。该路段大部分穿越山岭重丘区,施工难度大。 条 该路段大部分穿越山岭重丘区,施工难度大。 梅河高速的通车, 梅河高速的通车,意味着梅州真正意义上的与省城通 上高速, 上高速,从而使梅州更好地融入广东省的高速交通网 络。梅河高速的建成就等于为梅州的经济建设增加了 一条“输血”功能强劲的大动脉。 一条“输血”功能强劲的大动脉。
梅州市隶属中国广东省, 年设立。 梅州市隶属中国广东省,1988年设立。东部与 年设立 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 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 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 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 梅州是中国著名的三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 文化之乡、 梅州是中国著名的三乡 文化之乡 华侨之乡、 球之乡” 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 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 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 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 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 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 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梅州的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 梅州的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在区内有很多古 朴的客家民居。其中以围龙屋最有特色和最为著名。 朴的客家民居。其中以围龙屋最有特色和最为著名。 而当地的特产也以客家文化为特色,包括有金柚、 而当地的特产也以客家文化为特色,包括有金柚、梅 菜干、盐焗鸡、客家娘酒、酿豆腐、麦芽糖等。 菜干、盐焗鸡、客家娘酒、酿豆腐、麦芽糖等。 客家 山歌是梅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山歌是梅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来传达客家 男女情爱、劳动之乐。 男女情爱、劳动之乐。广东汉剧是客家文化结合广东 文化的产物,也称为“汉江戏” 兴梅汗戏” 文化的产物,也称为“汉江戏”、“兴梅汗戏”,在 梅县地区较为流行。 梅县地区较为流行。

精心养护,塑造亮丽梅河

精心养护,塑造亮丽梅河

精心养护,塑造亮丽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自2005年10月通车,全线山岭重丘区设计,全互通、全立交、全封闭、双向四车道,共有大、中桥梁45座,隧道6座,互通分离立交22座,小桥33座,通道及涵洞324条。

高速公路高速的通车,使梅州更好地融入广东省的高速交通网络同时给梅州的经济建设增加了一条“输血”功能强劲的大动脉。

作为世界客都的梅州近年来旅游业、工业、交通的迅速发展,给梅州的经济带来质的飞跃,高速公路高速作为唯一的高速交通枢纽功不可没,为确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全天候、大流量、大吨位、完好、完全、连续、快速、优质地投入运营,真正发挥主导作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便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因此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日常养护工作:一、加强路面养护与维修,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加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延长使用寿命。

在日常养护工作中,我们按照“准确预判、未坏先补”的原则在路面尚未发生破坏或刚出现病害迹象时采取预防性保养措施,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针对路面裂缝类病害,按照“有缝必灌、灌必达标”的原则进行路面灌缝技术措施,对于路面坑槽我们采用“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进行修补,防止雨水侵入路面,对路基结构造成破坏。

通过我们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实现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路面平整、顺畅,为司乘人员提供舒适的通行环境。

二、保持路基良好,降低路基发病频率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随着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车辆日益增加,路基所承担的荷载越来越重,因此加强高速公路的路基养护,确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路面结构稳定、使用性能的良好。

我们在日常养护工作中,及时对淤塞泄水孔、边沟进行疏通、清理,对于积水路段,我们增加急流槽,保障路基不受影响。

汛期前对路基薄弱段落及沿线排水设施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并处理;加大汛期的巡查力度,及时修复路基水毁、泄水槽损坏、拦水带缺口等路基病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梅河高速公路沿线客家化景观设计摘要:每个城市有它自身的地域特征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一座城市绿地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精神和物质的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两个特色要素。

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须从城市自然景观、本土人文环境和人工环境三方面综合着手,来塑造城市特色。

关键词: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设计;文化景观
前言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

人们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坍塌局限在原先的仅仅是解决行车快捷和舒适、安全的问题,而且更加强调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观念的展现。

文化景观的建设就是这种生态观念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但目前高速公路文体景观的设计还停留在传统的“绿化”的层面,不能凸现调整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和“地方性”结合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大省的总体发展思路,本文就梅河高速公路沿线的客家文化特色展开探讨
1梅河高速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设计的原则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不同于公园、住宅小区、广场的园林景观设计的静态性特点,它是集园林艺术、建筑艺术与路政建设三位一体的环境工程艺术。

高速公路文化景观的设计首先要满足高速公路的行车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司机、乘客的行车感受,使司
机和乘客在乘车和落车的动静结合中充分享受文化景观带来的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感。

有鉴于此,梅河调整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设计的总体原则是整体规划,分段设计。

在规划设计中具体要体现以下三个原则:
1.1性相结合原则。

即沿线客家文化景观的设计要人客家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
丰富内涵出发通过沿线客家文化景观的展示,使人们对粤东客家文化的有一个较完整的把握,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文化破碎感;同时在不同地段,要凸现当地的“特色”客家文化现象,避免客家文化景观类型的重复设计和流于平淡。

1.2传统性与现休性相结合原则。

即沿线客家文化景观的设计既要突出客家历史文化坐标追求。

这就需要在景观的设计上,对客家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吸收精华,不盲目地进行文化移植或再现。

1.3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在注重不同路段客家文化景观特色塑造的基础上,在一些重要的交接点或互动立交处,突出标志性客家文化景观的设计建造。

2梅河高速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2.1隧道文化景观设计
梅河高速沿线主要有葵岗隧道、三断岭隧道。

黄牛坳隧道、东山岗隧道四个隧道。

隧道的客家文化景观设计主要体现在隧道洞口和隧道内部两个方面。

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要考虑与隧道洞口
的开关及与周边的植被、山形相融合、协调。

并且与进出口路基自然过渡,避免复杂,以免分散司机的注意力,从而妨碍行车安全。

2.1.1洞口设计
隧道的吸引人处是其出入口,造型别致大方的洞门会引人入胜。

2.1.2隧道内部设计
基于隧道内的封闭性特点,在隧道内部的文化景观设计上主要通过照明灯光的设计来达到景观效果。

传统隧道内部根本无景观可言,隧道只是一个单调枯燥,令人标的的行车通道。

车辆在驶出隧道时,司机乘客都会产生一种“重见天日”的感受。

因此在梅河高速的隧道文化景观设计可考虑运用“灯”这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花灯”形广告牌或隧道内用“花灯”形路灯来展现当地的独特管家文化内涵。

2.2房建工程文化景观设计
房建工程是高速公路的附属工程,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河高速公路房建工程主要有服务区、收费站、停车场及公路养护区等服务设施。

他们在景观分类上属于景点景观。

因此在进行文化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单个建筑元素上应体现地域文化的特点,在整个建筑群体上要相和谐,并且还要与周边的社区聚落或自然环境相融合。

2.3互通立交文化景观设计
立交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节点,也是与其他道路交叉行驶时的出口,是景观构成的重要区域,直接影响道路景观的总体印
象。

它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地最、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最道路的标志性景观。

梅河高速公路共设置了9处互通式立交,在整个景观设计中应以绿色为主基调布局上采用规则式和自然相结合的手法,强调整体效果。

2.4边坡的文化景观设计
梅河调整由于所经地区为山岭重丘区,高填方,深挖路堑,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路段数量众多。

全线高填方大于20米的有46处,大于30米的有12处,高坡路堑105处,这种线路特点使得沿线出现大量的边坡,对边坡的处理成为梅河高速文化景观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的部分。

以往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对于边坡的处理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对于挖方边坡一般在裸露的边坡上铺设三维植被网植草,在坡面上凿设凹槽,培土种上爬山虎,地棉,迎春等攀藤或者悬垂植物,在每层路堑平台上种植不同高度的灌木,竹林等方式,形成多层次的绿化,营造一种层次的绿化韵律。

对于填方边坡,主要是采取将高填方路段的坡率降缓,在坡顶种草,坡脚种植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的灌木,花草,或者是当地种树,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消除高速公路带来的灰色视觉污染,上述边坡设计只是注重从绿化,生态环境的角度消除挖方,填方带来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视觉污染,而忽视了边坡景观设计中文化理念的介入。

实际上,无论将边坡设计得如何美观,始终给人一种人工斧凿的痕迹,高速公路边坡的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为主,使人们感受到边坡是自然地形的一部分,而不是人为的整齐“贴
面”。

近年来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者逐渐意识到这一点。

如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宫花收费站附近的上边坡大面积的砌石边坡对沿途景观造成很大的破坏,设计师采用少许混凝土在大面积的边坡石壁上绘出突起的图案:“逍遥之旅”和“幸福的黄手帕”,人为破坏的景观经过加工,成为高速公路的点缀,景观得到很大的改善。

然而这种景观设计理念还是割裂了设计创意与地方文化的联系,达布到很好的效果。

在梅河高速边坡的文化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两种设计手法来凸显客家文化的地方特色。

一种是在边坡绿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颜色的花卉,植被制作客家地区实物景观图。

如围龙屋,圆形土楼等,文化与生态达到和谐统一。

另外一种便是将高边坡改造层层而上的梯田形式,再辅之以植被,既能防止山体塌方,又可以凸显客家农耕文化特色。

结语
从地域文化景观全面揭示以建筑与聚落为核心的生活景观,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生产景观和以环境为核心的生态景观共同展示的风景园林的地方性景观特征,彰显地方性环境认知,环境伦理和文化价值,因此,对风景园林和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应是全面而系统的,是地方性和区域性的景观整体保护与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