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波指导真气运行法的练习要领
真气运行法 五步功夫 及详解

真气运行法练功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1. 方法。
做好练功准备,放松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内守,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初学者都会有杂念,心不可能完全静下来,正常现象,没有关系。
发现有杂念了,就把思想拉回来想着心窝部,)(吸气的时候什么也不要想,实在做不到不想,就吸气想鼻尖。
呼气时想着心窝)2. 时间。
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
假若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固定时间练功,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
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紧,只要抽空抓紧练功就行。
要求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二十分钟。
如认真操作,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能做到一天三次当然好,不过一般早晨没空,中午也够呛,只剩下晚上了,晚上能认真练,效果也不错,如果晚上时间多,可以多练几次,练几十分钟休息下,再练几十分钟,时间多的话,一个晚上可以练三四次)3. 效果。
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有的同志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自然的现象。
不要有顾虑,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
("心窝"就是“中丹田”,是以巨阙穴为中心的一片区域,不用太拘泥某一点。
沿胸前正中线,顺着硬硬的胸骨往下摸,骨头结束后再往下一两厘米就是巨阙穴,守这一片软乎乎的胃区就对了)如果第一步练了一两个星期还没有感觉,也是正常的,安娜就练了三个月,但是一般人不愿意坚持这么长,.可以换个姿势,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自然,其它要求不变,呼气想着心容易,吸气啥也不想,比较容易得气.本来,平躺不太适合练功,因为压迫督脉,而且男性练功后来,直气通过下阴时,容易遗精,但是刚开始的时候这样练几天,得气后稳定一两天,再恢复坐姿,也没问题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1. 方法。
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
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第一步练成功的标志,不一定是心窝发热,体质虚寒的人会发凉,有胃病的人可能心窝痛,有心脏病的人会有类似发病的反应,也有人是心窝发胀,发紧,下坠感,都是真气聚集的表现,这些感觉稳定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如果不主动练第二步,一直守心窝,多数情况下,真气也会自行下到下丹田,自动完成第二步)2. 时间。
道家上乘筑基内功-小周天

道家上乘筑基内功-小周天小周天真气运行法此法是李少波先生创立的,是一种分阶段逐步打通任督脉的功法。
这个功法的最大优点是每个阶段都有具体方法可循,一步有一-步功,一步有一步理. 好学易记。
真气运行法共五步:(1)I呼气注意心窝部。
入坐后,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细听呼气,使不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念。
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
此步每日早中晚各练i 次,每次20 分钟。
练到3~5 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10 天左右每一呼气即感-股热流注入心窝部。
第一步功即告完成。
(2)意息相随丹田趋。
第步完成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自然向小腹(丹田)推进。
但不可用力过度,操之过急。
每日3 次,每次25 分钟或半小时,10 天左右可弋沉丹H。
真气到达小腹时,往往感觉小腹汨剂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由于脾胃、大小肠、膀胱、肾等功能都随之改篱。
般都能增进食欲。
他大小街计常现像得以改转。
(3)调息凝伸守丹出。
当下丹田有明显气感时,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
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
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即“少火生气”。
这-阶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需用时间较长,一般每日3 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开始小腹内形成气丘,40 天左右可感小腹充实有力,并向下游动.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部发热。
此时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
凡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疾患都应有好转。
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症的即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肾水旺盛,肝得滋荣,患慢性肝炎者,肝功能也会有明显好转。
(4)通督勿忘复勿助。
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
在上行的时候,意识随之上行(勿忘)。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

六字诀——真气运行吐纳法李少波真气运行西安推广中心徐耀东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真气运行进行吐纳的一种养生方法。
因功法操作的核心内容为呼吸,吸有一,呼有六,呼有六是呼气吐字(念诀),诀有六种不同的变化,故被称为“六字诀”或“六字气诀”。
六字诀用“嘘(属木应肝)、呵(属火应心)、呼(属土应脾)、呬(属金应肺)、吹(属水应肾)、嘻(应三焦)”。
六字分别与相应脏腑相应,某经有病即念相应之字治之,可防病于未然,治疗于方始,方便易行,疗效显著。
明代太医龚延贤在其医书《寿世保元》中指出:“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字而自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寿。
”一、六字诀流传的悠久历史六字诀养生法在我国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
据《道藏玉轴经》记载: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薰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疾,1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至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丧亡。
故太上悯之,“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这就明确指六字诀为老子所创,庄子曾指出:“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可见从创编传承至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
后名医华佗继承六字诀并传授给其弟子吴普,在授广陵吴普《太上老君养生诀?服气吐纳六气第二》中指出呬:呬主肺,肺连鼻,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呵主心,心连舌。
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温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嘘主肝,肝连耳,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
有疾作,吹,吐纳治之。
嘻: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据《宋史?艺文志》载《华佗老子五禽六字气诀》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钱超尘、温长路主编。
即在南北朝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有这样的描述:“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引言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是一种独特的气功练习方法,通过五个步骤的循环运行,用以调和身心气息,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内外平衡。
这种功法结合传统气功的要点,并融入了现代的运动科学理论,使其更加科学有效。
本文将介绍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具体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步骤一:站立放松站立放松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开启气血通畅的状态。
具体的步骤如下:1.以自然站立姿势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弯曲膝盖。
2.抬头挺胸,放松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3.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重心稳定。
4.缓慢深呼吸,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尽量放松身体,调整呼吸,使整个身心进入放松的状态。
步骤二:调息成套调息成套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二步,通过调节呼吸和气息的运行,进一步调和身心的纷扰。
具体的步骤如下:1.保持站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弯曲膝盖。
2.抬头挺胸,放松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3.用鼻子缓慢吸气,将气息引入丹田(位于脐部下方约三寸处)。
4.慢慢将气息从丹田呼出,同时用意念将气息引导至全身各部位。
5.在呼出的过程中,可以用意念漫游全身,感受自身的气息流动。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通过专注呼吸和气息的运行,使得身心能够更加平静和放松。
步骤三:静坐观心静坐观心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三步,通过放空思绪,专注于内心的感受和观察,达到调整心态和修炼内气的目的。
具体的步骤如下:1.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背部保持挺直。
2.将目光放松,可以闭上眼睛或者凝视前方。
3.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观察每一次呼吸的起伏。
4.注意观察心中的思绪,不要被它们牵引,保持冷静和观察的态度。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用专注的心态观察内心的变化,放松身心,达到平静和专注的状态。
步骤四:运动调节运动调节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四步,通过特定的运动动作,调整气息和身体的状态。
具体的步骤如下:1.站立放松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有为化无为——从修炼法到人生

有为化无为——从修炼法到人生有为化无为——从修炼法到人生(作者:大道本无边)世上万事万物都遵循同一发展变化规律,这就是“道”。
从有为到无为,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特征之一。
真气运行法的修炼原则,就是遵循这个规律制定的,同样的规律也适合人生的过程。
一、有为化无为——真气运行法修炼的原则“真法无为却有为,有为是为化无为,有为无为为因果,无为之中无不为”。
真气运行法创始人李少波教授的这句话,对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阐述得非常精辟。
“真法无为却有为”——就是说,练真法是从有为法入手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真气运行法五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意息相随丹田趋”,“凝神调息守丹田”,“通督勿忘复勿助”,“元神蓄力育生机”,是练真气运行法必须要确立的坐标和尺子,是一个具体的真法模式。
因此,初学者必须要牢牢记住,熟练掌握,才能保证操作时忠实于真法不走样。
有为练功,是要用意识来进行控制的。
在练功过程中,虽然要做到放松与入静,但意识要处于清醒状态,注意练功方法是否规范,出现错误的苗头要及时纠正。
“有为是为化无为”——有为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无为。
有为向无为的转化,是在五步功成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
“有为无为为因果”——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任何事物都是因果相承的。
如果把因比作源,那么果就是流,果来源于因,因与果是源与流的关系。
无为法不是空中阁楼,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有为法基础之上。
因此,无为法是有为法的延续,是练功由初级向高级的一个过渡。
要达到无为境界,就要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打好有为法的坚实基础。
“无为之中无不为”——一旦进入无为的境界,练功就不需再被具体的模式所束缚,可以将模式轻松虚化,意守随心所欲,最后进入无所不为的虚境了。
由真气运行法有为化无为的过程,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事物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
有为是基础,无为是飞跃。
有一个雄厚的有为基础,才能有更高境界的无为飞跃。
二、有为化无为——前半生喝苦酒,后半生才能饮甘露有为化无为的“道”的法则,也体现于人生的过程。
真气运行法精粹篇(整理)

2、真气运行学术创立者李少波的健康人生
著名中医、主任医师、养生学家李少波教授所创编的真气运行五步实践,以及以该实践方法为核心而构建的真气运行学术,在国内外已广为人知。但他本人平素的饮食起居、修为方法却鲜为人知。特别是他以96岁高龄,还奔走于国内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传播学术,培育学术接班人,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敬佩和好奇!怀着同样的心情,笔者于近日拜访了李少波教授。
那么,如何无病先防,防的方法又是什么?本人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无论是未病防范于未然,还是已病救其萌芽,关键取决于人体的真气运行。《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卒然遇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上论述,道出了人体正邪盛衰而致病或不病的至简至易之理,《内经》所论再也明白不过了。本人所创编的真气运行五步法,其主导思想就是在于培养真气,扶正祛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抗衰延年,是《内经》预防思想的实践方法。
第三,真气运行应是中医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亘古至今,人们为防病治病,保全自身的健康长寿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主要研究的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精气神,如何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然而,由于《黄帝内经·素问》第七卷的失传,《内经》博大精深的真理缺乏实践方法的证实,使人难以领会其精髓,所以长期以来,人们知医者多,而知道者则鲜。是故本人经多年探索研究,以为抱神以静,虚无生气,积精全神,行气摄生,以及恬忄詹虚无,真气从之,恬忄詹无为,乃能行气等论述,都说明在静定中真气运行,才是保健摄生的至真手段。据此,提出了真气运行学说,创编了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经临床验证,科学实践,获得了理想的独特效果。该法从凝神调息入手,培养真气,贯通经络,燮理阴阳,强壮脏腑,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对各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疑难病均有显着疗效,对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化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都可得到验证,尤其能充分体现中医预防医学的实质。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更新:2009-11-28V1 练功前后辅助事项:一、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
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
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练功过程中站、卧、坐、行等姿势可以交替变化,转变时动作要慢,以求舒适自然、气感强为最好,并默念“我现在转换为站姿”或“我现在转换为坐姿”。
建议练功法中的快速得气法,练功过程中,以先坐姿练20分钟然后再换站姿练20分钟再坐姿练20分钟,再换站姿练20分钟,依各人的舒适感自行选择变换的姿势和时间长段,气感好即可。
二、入静:意念:尊敬的灵魂(或潜意识),请帮助我入静,全身放松,感觉我的身体在慢慢的变轻,慢慢的漂在空气中,慢慢地,我在享受放松后舒适的感觉。
这过程约1-2分钟即可入定。
以后各步功法都可以采用这中方法做练功前的入定。
三、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
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
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真气运行法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
就是说:呼气后不要考虑吸气问题。
因为呼气时胸胁肌肉收缩,必待收缩力自然缓解,才能达到自然的吸气运动。
如果呼气未完就想吸气,必然有吸气困难的感觉。
因此,不注意吸气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有关呼吸:无论你现在采用的是什么呼吸,都不用在意;同样也不需要理会呼吸时的胸腹运动。
只要你采用顺其自然(就是平常所采用的)的呼吸方法,注意呼气、不管吸气就行,只要你照此做,即使现在不合适的呼吸方式也会逐渐变得变得合适,呼吸逐渐变得顺畅。
二贤庄主所言“修真斋上清源子说:吸气开始时也守丹田”,可能我在修真斋上没有说清楚。
真气运行呼气要诀

真气运行呼气要诀1、原理:只呼= 呼尽肺中浊气是李老按初生时是先呼而作(落地一声啼哭= 呼出肺中浊气) 不吸= 婴儿出世不懂吸,呼出肺中浊气后自然会吸气(不需人教、人为)这就是真学称谓的自然呼吸!举个例子,想必更能令人明白肺呼呼机理:小孩玩具-- 用橡皮做的小动物,中空、裝有个小哨子,把玩具內的空气搾压出就能通过小哨子发出声音那种。
把玩具中的空气压出后,它会自己补充膨脹,这情形就像肺呼吸一样,用意/力呼、不用吸。
为什么只在呼气时注意心窝部(或称中丹田),《真学》书中已说明-- 呼时浊气由鼻出,真气下降入丹田。
吸气时不注意心窝部=《真学》书中也说明-- 吸进的是空气、不是真气。
2、原则真学核心的"注意呼气"注意呼气的意思= 有意识的呼气,就是用意的呼气(人為的呼气)。
不注意吸气=不用人為的吸气,放松胸肺就会自动吸气。
只管呼、不管吸(=只呼不吸)3、实践呼气注意心窝部= 是呼气时轻轻地想着胃区,目的是把真气导引入胃区,真学称降心火补胃土(内丹术称火迫金行)。
所以,呼气注意心窝部/丹田与注意呼气是兩回事,很多人都把这兩回事当作一回事(包括一些深资者)。
把兩回事混淆了就很难练上手或出不适感,或难心平气和。
做法: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4、错误的做法:吸气时可继续守心窝部= 死守,也是违反真气运行理论的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讲究无杂念、一念代万念,呼气时要注意心窝部,又要数息,一心二用,也是违反真气运行理论的教法!通常呼气时注意心窝部是不会有杂念的,所以不必多此一举的去数息。
反之,吸气时才有杂念、才需数息除杂念。
用意耗神哪能入静?单要静心就得少用意念,一心二用是大忌。
调息至自动自发就可忘掉呼吸,专心轻守丹田。
5、总结:最简单、最自然的呼吸= 只呼不吸、一出世就用的呼吸,不用人教就自然会的呼吸。
练功时无论呼气还是吸气都想着心窝部= 最好是能呼气守心窝部(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不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步功完成,练第三步功时机成熟。以第二步功完成标志为准。
: : : : : : : : : :(三)调息凝神守丹田 : : : : :当第二步功练到下丹田有了明显气感时,就 不再注意呼气,纯任自然呼吸,只将意念守在下丹田部位。此时动功配合与第二步相同。 在练第三步功法的过程中,肾间动气,十二经脉的根本得到强化,除下丹田有明显的气感 外, 全身的气感也相对地越来越多, 这是真气调通经脉的反应, 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程度, 不可因气感复生杂念干扰入静。当按第三步练到一定程度,练功时出现会阴跳动、尾闾气 动的现象,这标志真气已进入督脉,可按第四步修炼。
: : : : : : : :(四)通督勿忘复勿助 : : : : :当丹田真气饱满时,同时意守下丹田和命门, 丹田真气力量不足, 重新按第三步修炼。 当真气沿督脉上升时不要用意念向上导引 (勿助) , 而用意念随着气感,气动于先,意随于后,气行则任其行,气止则任其止(勿忘)。动功 配合可先练五禽导引猿式三遍, 再加练鹿式七遍。 因第四步功是真气运行初级功最后一步, 也是气感反应达到高峰时期,这时候更要时时提醒练功者不可因变化不定的气感产生杂 念,或追求,或恐惧等,要在入静上下功夫,才能使气感慢慢稳定,使功夫进入真气运行 法中高层次。 通督时一般来说在督脉循行线上, 依次出现会阴跳动, 尾闾气动、 两肾汤煎、 项背强急、玉枕气阻、百会灵动、印堂拘紧、面部奇痒、舌尖发麻等一系列反应,或者出 现或热或凉的气流沿督脉上升到头顶、印堂的现象,这说明已经通督,通督后即可按第五 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进行修炼。(另有专篇介绍)至于通督的时间与丹田真气力量的 强弱有关,不可急于求成,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程度。
: : : : : : :(一)呼气注意心窝部 : : : : :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随呼气注意心窝部。呼吸要 自然,不可过分延长呼气,以免引起胸闷不适。心窝部是剑突以下脐以上的范围,不必死 守一点,也不必管皮肤表面还是深层,只要思想能集中这个范围,可以灵活对待,这要根 据每个人不同的练功体会顺其自然进行指导,关键在于“静”。功前功后,加练咽津功。 练功时心窝部有沉重、温热、发凉、疼痛等反应, 功后消失或减轻。 每个人感觉不尽相同, 不可追求某一种感觉,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以顺应真气自身调节的规律。心窝部的种种 感觉到一定程度,在练功过程中就有自然向下丹田运动的趋势,这标志着第一部功完成, 练第二步功时机成熟。 因每个人的体质, 入静程度的好坏, 完成第一步功的时间不尽相同, 应以第一步功完成的标志为准。
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李少波 指导
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李少波 :指导
: : : : :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 : : : : :甘肃中医学院真气运行研究所 :李长隽 : : : : :指 导 : :李少波(摘自《气功》91 年第六期) : : : : : : : : : : : : :近年来,我们在李少波主任所传练的真气运行法三字诀“调、凝、守”的基础 上,对真气运行五步功的指导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经过三年临床验证,80%以上的练 功者,20 天左右即可通督,40 天左右可进入真气运行中高级“虚明”境界(注:本人认 为 40 天可进入虚明境界一说过于夸大,当然也可能是对虚明境界的理解不同)。其关键 在于:
一、道法自然
: : : : : : :《道德经》中的所谓“道法自然”是一切养生之法都要顺应的规律。练真气运 行法,首先要顺应自身真气运行的归律,因势利导进行修炼。练功初级阶段真气运行的规 律是,在宁静虚无的气功态下,真气就在丹田产生和会聚,沿任督十二经脉运行,自生自 化,调节机体。把这种真气产生运动的形态,按动静划分,真气在丹田会聚为相对静态, 真气沿任督十二经脉运动为相对动态。真气的静态和动态之间的转化,遵循着静极生动, 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其次,由于每个人性格、性别、年龄、疾病等个体差异的原因,练 功时出现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指导练功者不仅要顺应真气运行的总规律,还必须顺 应每个练功者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进行指导。
三、掌握要领
: : : : : : :真气运行法是李少波主任遵循《内经》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理论设置的。 因此,真气运行法自始至终练功要旨是克服杂念入静,大量实践证明,练功者谁入静好, 谁功力增长就快。所以,不论练那一步功,都要在入静上下功夫。下面对真气运行前四步 功法具体要领分别作一介绍。 :
二、守机
: : : : : : :守机, 就是把握真气运行动静转化之时机练功。 古人说 “药物易知, 火候难传” 。
李少波主任所传“守机”,揭示了气功修炼之奥秘。《周易~艮卦》中说:时止则止,时 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意即随着事物运动之时机,因势利导能违背真气动静转化的时机。练五步功的要诀在于顺应 真气运行的规律,把握每步功法之间转化之时机。
:::::::: (二) 意息相随丹田趋 : : : :当第一步功练到心窝部的气感自然向下丹田移动 时,随其自然运动之势,呼气时用意念将气感向下丹田推进。此时需加练《真气运行法~ 五禽导引》猿式功(方法详见《增订真气运行法》一书)。因各人具体情况不同,反应也 不同。常见反应是肠鸣矢气、口水增多、经脉触动等。当下丹田有了明显气感时,标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