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及苏联文学概况

俄罗斯及苏联文学概况

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作家。

古俄书面文学的第一部著名作品是十二世纪末无名诗人所写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史诗记述了罗斯公国伊戈尔公征讨草原游牧民族波洛夫人的真实历史。这部作品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人发现。

十八世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俄国文学的发展。世纪中叶,古典主义文学兴起。苏马罗科夫的悲、喜剧,罗蒙诺索夫的颂诗,康捷米尔的讽刺诗,杰尔查文的诗歌虽然思想倾向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遵循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十八世纪下半期,由于阶级矛盾的加剧和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震动,文学中兴起两个新的流派。感伤主义代表作家是卡拉姆津(1766一1826)。他回避社会矛盾,以伤感笔调描写农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他善于运用流畅的口语,注重描写普通人的细腻感情,对扩大俄国文学题材,发展文学语言有贡献。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因素的讽刺派代表作家是冯维辛(1714一1792)。他以自已的讽刺喜剧《纨绔少年》揭露了贵族阶级的残酷和愚昧。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还有拉季舍夫(1749一1802)。他是俄国的启蒙主义者,贵族革命家的先躯。他在代表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揭露了农奴制的罪恶,描绘了农民的悲惨生活,并在《自由颂》一章中预言人民将举起利剑,反抗专制农奴制的统治。

十九世纪头二十五年,由于1812年卫国战争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贵族革命的准备,加上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上升到主导的地位。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是茹科夫斯基(1783一1852)。他的诗歌不接触社会主题,有迷惘朦胧的神秘色彩,但诗歌语言纯正、优美,对俄国诗歌的发展有良好影响。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是早期的普希金、莱蒙托夫和十二月党人诗人雷列耶夫(1795一1826)等。十二月党人诗人以犀利的笔锋抨击专制暴政,揭露统治阶级对农奴的野蛮剥削,进行了革命的鼓动。

1825年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从萌芽、形成到完全确立的时期。头二十五年中,克雷洛夫(1768一1844)以反映俄国现实生活的寓言,格利鲍耶陀夫(1795一1829)以揭露贵族当权者的喜剧《智慧的痛苦》(又译《聪明误》)初步显示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但现实主义的真正奠基者是普希金,上半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最大的代表是果戈理,以文学批评帮助确立批判现实主义的是革命民主主义前驱别林斯基。

亚·谢·普希金(1799-1837)是俄罗斯现代文学语言的创始者,俄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写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诗歌,表达了当代先进青年追求自由,失志贵族革命的思想。他的小说,以普加乔夫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上尉的女儿》,以“小人物”命运为题材的《驿站长》等,表现了同情人民命运的民主思想,显示了作家朴素简洁的创作风格。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塑造了俄国贵族青年“多余的人”的第一个典型,被公认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米·尤·莱蒙托夫(1814一1841)是十九世纪的著名诗人兼小说家。他的诗歌和小说多半表达贵族革命失败后先进知识分子的苦闷、悲愤情绪,塑造由对现实不满而发出抗议的叛逆性格。他的著名诗歌有《诗人之死》、《帆》等。在小说《当代英雄》里莱蒙托夫描绘了三

十年代贵族青年“多余的人”的肖像。

尼·瓦·果戈里(1809一1852)在确立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中起过特殊作用。他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揭露了俄国人民的两大敌人——官僚和地主。果戈理的作品由于辛辣的嘲讽和幽默的讽刺相结合,收到明显的艺术效果。

维·格·别林斯基(1811一1848)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者,十九世纪上半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他倡导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学派”(批判现实主义派别),使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俄国文学的主导倾向,促进了文学同解放运动更紧密的结合。他的重要文学评论文章有《给果戈理的一封信》、《论普希金的作品》、《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等。

十九世纪中叶,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六十至七十年代是文学杂志最为活跃的时期,最享盛名的杂志是革命民主主义者主办的《现代人》和《祖国纪事》。这期间著名俄国文学家创作的文学名著以丰富的语言,鲜明的形象表现了俄国社会生活。

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是贵族出身的作家。他们主张通过自上而下改良的办法废除俄国的农奴制,在艺术创作上忠于现实主义原则。两位作家都通晓俄罗斯文学语言,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俄罗斯优秀妇女形象。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从不同侧面忠实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的社全生活。伊·谢·屠格涅夫(1818-1883)发表的《罗亭》、《前夜》、《父与子》等长篇小说描写贵族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的思想面貌。伊·亚·冈察洛夫(1812一1889)则熟悉俄国外省宗法制农村生活,以《奥勃洛莫夫》等长篇小说描绘出俄国农奴制解体的图画。后者刻画的“奥勃洛莫夫性格”已成为消极懒散、不劳而获、不求进取的代名词。

涅克拉索夫和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是出身于贵族家庭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们主张以农民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其文学创作和文学杂志活动都表现出鲜明的革命倾向。尼·阿·涅克拉索夫(1821一1878)的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全面描绘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村的情景,表现了人民的反抗情绪。米·叶·萨尔蒂科夫一谢德林(1826一1889)发扬果戈里的讽刺传统,成为十九世纪下半叶最大的讽刺作家。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戈洛夫略夫一家》,以暴露没落贵族阶级的粗野、残暴、假仁假义、贪图享乐、腐化堕落为内容。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文学批评活动是促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繁荣的重要条件。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尼·亚·杜勃罗留波夫(1836一1861)继承先驱者别林斯基的传统,利用《现代人》杂志为阵地发表一系列美学论著和评论作家作品的文章,宣传唯物主义美学思想,捍卫文学的批判倾向,揭示文学在教育和改造社会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杜勃罗留波夫的主要论文有《论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惨透的程度》和评论冈察洛夫、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四篇文章。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狱中写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塑造了新型革命家形象,成为几代青年的教科书。

七十年代以后俄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作家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们心灵的观察,创作技巧也更加成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逐渐走向高峰阶段。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契诃夫。

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对同代和后代西欧作家有影响的俄国小说家。他以四十年代发表的小说《穷人》引起文学界的重视。六十年代以后发表了《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长篇小说。他的作品描述了城市贫民的悲惨命运,揭示了人们在金钱势力支配下复杂而又痛苦的感受,显示了作家洞察和刻画人们心理活动的才能。但他的作品也表露了他思想上的矛盾——真挚地同情生活毫无保障的下层人民,热烈地向往道德高尚的美好生活,却找不到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只希望凭借宗教信仰

的威力,在容忍和顺从中去寻求解脱。

列·尼·托尔斯泰(1828一1910)是俄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自己的名著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三部长篇小说分别通过描写历史事件、家庭关系和贵族地主同农民的矛盾展示俄罗斯生活的画面。作家的晚年作品写出了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矛盾性,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蕴藏在俄国农民心中的愤懑情绪,也表现了作家本人世界观的矛盾。这些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俄国贵族地主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罪恶,但又宣传了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

安·帕·契诃夫(1860一190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创作成就在短篇小说和戏剧方面。他的短篇小说文笔精炼,形象鲜明,思想深刻,通过细小故事情节,或表现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苦恼》、《万卡》等);或揭发专制警察制度下忠实奴仆的愚蠢与专横(《变色龙》等);或讥笑小市民的庸俗习气;或暴露知识分子生活的空虚;或反映社会的黑暗(《第六病室》、《套中人》等),都能收到以小见大的社会效果。契诃夫的戏剧作品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大多反映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1905年革命前夜俄国知识分子的不幸命运以及他们对健康生活的憧憬和朦胧追求。契诃夫的戏剧朴素而含蓄,具有哲理性,受到剧坛的推崇。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无产阶级文学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同时,鼓吹“为艺术而艺术”,单纯追求形式革新的流派也纷纷形成。在这文学斗争错纵复杂的时期诞生和成长了无产阶级作家的代表高尔基。

阿·马·高尔基(1868一1936) 原姓彼什科夫,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活动。他的早期浪漫主义作品表达了人民渴望自由、追求真理和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底层》、《小市民》等现实主义戏剧表现了下层人民的生活,揭露了自私守旧的小市民习气。1901年发表的《海燕之歌》以寓言形式和象征手法歌颂战斗的无产阶级,预告革命暴风雨的来临。1906年高尔基发表长篇小说《母亲》,首次描写了党领导的工人阶级斗争,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典型形象,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十月革命后,高尔基积极从事革命文化活动,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录和文学论文。他后期的主要作品有反映资产阶级家庭三代历史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描写革命前四十年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和思想的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分别于十月革命前、后写出,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从寻求真理到走向革命的历程,是他的优秀作品之一。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作家队伍逐渐形成。苏联革命文学的手和创始人是伟大的高尔基。高尔基积极帮助革命前文学界的民主主义代表人物转间革命。欢迎十月革命的马雅可夫斯基、绥拉菲莫维奇、别德内、勃洛克、勃留索夫等人和高尔基一起,组成了苏维埃文学阵营的核心。国内战争结束后,一批青年从作战部队转到文学战线,如肖洛霞夫、富尔曼诺夫、法捷耶夫、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充实了文学队伍。

革命后最初几年,苏联文学流派繁多,文学斗争复杂。苏联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写出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及卫国战争的优秀作品。

以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有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又名《夏伯阳》)、法捷耶夫的《毁灭》、费定战后写的《初欢》,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苦难的历程》、《静静的顿河》等。

尼·阿·奥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国内战争时期的红军战士,共青团的优秀工作者。他在负伤瘫痪和双目失明后写出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描写苏维埃第一代共青团员成长的过程,塑造了同代共青团员的典型代表,意志坚强、矢志于党和革命事业的保尔·柯察金的形象。这部长篇小说成为鼓舞许多国家进步青年的力量。

阿·尼·托尔斯泰(1883一1945)俄国时期已经成名。由于不理解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后逃往国外,1923年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鼓舞重返祖国。归国后写了《保卫察里津》、《彼得大帝》等作品。他的代表作是《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三部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至国内战争时期复杂阶级斗争的背景上描写俄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写出了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探索中走上革命道路的艰苦历程。

米·亚·肖洛霍夫(1905一1984) 熟悉顿河哥萨克生活,以《顿河故事》开始文学生涯。他在1928年至1940年间发表了四卷集的史诗性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小说反映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时期的重天历史事件,表现了动荡年代哥萨克人在革命中走过的曲折路程。小说曾引起多次争论,但有很大的国内外影响。

在恢复国民经济和战前实施五年计划期间,一批苏联作家写出了以工厂、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为题材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家或着意表现工农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或反映各阶层人们改造思想的复杂过程。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揭示了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革阶层人们的心理变化,反映了农村一场急风暴雨般的历史变革。

卫国战争期间战后,一些作家为苏联军民战争期间的英勇事迹所鼓舞,继续创作表现人民斗争事迹的长篇小说。最优秀的作品波列伏依的《真正的人》和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

亚·亚·法捷耶夫(1901-1956)是苏联著名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担任全苏作家协会主要领导职务多年。他二十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毁灭》,生动地描绘了1919年远东南乌苏里边区游击战争的壮丽画面,塑造了游击队领导者的光辉形象。战后发表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描写克拉斯诺顿的共青团员地下工作者对德国占领者的斗争,小说塑造的共青团领导者形象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特征。整部作品充满革命理想主义激情。

苏联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奠基人是弗·弗·马雅可夫斯基(1893一1930)。他的长诗《弗,伊·列宁》和《好!》是献给布尔什维克党和领袖,献给十月革命和苏维埃人的颂歌,诗歌跳动着时代脉搏,充满了革命激情。其他十月革命后的著名诗人有叶赛宁、伊萨科夫斯基、吉洪诺夫、特瓦尔多夫斯基等。这些诗人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都流传很广。

这一时期,战争题材作品数量不小,最有影响的是肖洛霍夫1957年发表的《一个人的遭遇》。小说以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普通人带来的悲剧性命运开拓了表现战争主题的新角度。小说调子虽有些低沉,但却表现了苏联士兵坚毅不屈的精神。其他战争题材作品,多注重细节描写,很有感染力,但也出现过一些渲染战争残酷,表现人的求生本能,描写无谓的牺性的自然主义的倾向。此类作品有巴克兰诺夫的《一寸土》,尤·瓦·邦达列夫的《最后的炮轰》。

战争题材继续发展。六十年代以来发表的作品大多表现苏联军民在卫国战争中的英勇精神,歌颂苏军的胜利。这类作品中有从全景角度表现战争的《热的雪》(邦达列夫),把前线日常生活和主人公的英雄精神结合起来描写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瓦西里耶夫)、《活到黎明》(白俄罗斯作家贝科夫)等。

道德探索主题在苏联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反映在各种题材的作品中,但有些作

品更突出地表现了这个主题。而且道德探索主题的作品中带有揭露性的居多。这类作品有特里丰诺夫的小说《滨河街公寓》,李帕托夫的小说《伊戈尔·萨沃维奇》,田德里亚科夫、拉斯普京和瓦·马·舒克中(1929一1974)的小说以及维·谢·罗佐夫(1913一)的戏剧等。有些作家借助童话、传说和拟人化的动物来描写善与恶,揭露不道德现象,如吉尔吉斯名作家钦·艾特玛托夫(1928一)的《白轮船》、特罗耶波利斯基的《白比姆—黑耳朵》、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课题的提出,人和自然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这也涉及道德价值问题。达·亚·格拉宁(1918一)在他的小说《一幅图》中反映了这个问题。1962年索尔仁尼琴(1974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发表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一度掀起苏联的“集中营文学”热。

国际关系也是苏联文学中经常涉及的主题。影响较大的国际题材作品有邦达列夫的长篇小说《岸》等。

苏联作家协会1979年有会员8000多人。作协经常组织大型文学活动,如全苏普希金诗歌节,加盟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的苏联文学日,古典作家和著名苏联作家诞辰和逝世纪念等。作协机关报是《文学报》。作协系统1980年出版文学报纸15种,文学期刊86种。至1981年苏联已开过七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人的最高学府是高尔基文学院。苏联作家协会与110多个国家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有联系。

苏联、俄罗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第九章 俄苏文学

第九章俄苏文学 1917年11月7日苏联诞生,与此同时诞生的苏联文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1、1917-1934第一届全苏作家代表大会 2、1934-1954第二届全苏作家代表大会 3、1954-1964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会议 4、1964-80年代末1964年10月苏共中央批判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任第一书记。 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称为苏联文学。 苏联文学的基本特征 1、继承俄国文学优良传统,站在时代高度,表现新主题和人物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规定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批判方法 3、苏联文学是多民族的文学 4、接受苏联共产党领导,是党和政府有组织地进行的事业 发展概况 一、十月革命胜利至30年代中期的苏联文学(1917-1934) (一)文学团体 文艺队伍领域流派纷呈,文艺思想斗争激烈,作家队伍明显分化。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1917-1920 “拉普文学”1925-1932——全称“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 1932年,联共中央公布《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 1934年8月召开第一届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讨论苏联文学发展的方向和任务,成立苏联作家协会,选高尔基为主席,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二)诗歌 叶赛宁:《同志》《天庭鼓手》 勃洛克:《十二个》 勃柳索夫:《在这样的日子里》《瞬间》 勃洛克与勃柳索夫为发展早期诗歌创作做出贡献 别得内依:长诗《关于土地关于自由关于工人的命运》 马雅科夫斯基:《向左进行曲》《苏联护照》 讽刺诗:《开会迷》代表作长诗《列宁》《好!》 (三)小说 高尔基肖洛霍夫 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绥拉菲莫维奇《铁流》 福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 法捷耶夫《毁灭》 革拉特科夫的《水泥》——第一部描写劳动者创造新世界的长篇小说 拉普列尼耶夫《第四十一》是一部反映国内战争生活颇具特色的作品。 列昂诺夫《索契河》第一部再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一次刻划艰苦创业的共产党员形象的优秀作品。 潘菲洛夫《磨刀石农庄》第一部多方面反映农业集体化过程的作品 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是当时变现农业集体化题材最成功的作品。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是苏联文学中最鲜明的青年英雄形象之一。 马卡连柯《教育诗》是颂扬教育的动人诗篇。 (四)讽刺文学 以左琴科的讽刺幽默短篇最负盛名《贵族小姐》《狗鼻子》《京城来的家伙》等故事集。 米。布尔加科夫的小说《不详的鸡蛋》剧本《土尔宾一家的命运》 马雅科夫斯基讽刺剧《臭虫》《澡堂》 二、三十年代之交,苏联的讽刺文学进入成熟阶段 标志是伊。伊里夫、叶。彼得罗夫合著的《十二把椅子》和《金牛犊》 二、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的苏联文学(1934-1954) (一)30年代中后期 1、史诗性的长篇巨著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姐妹》《1918年》《阴暗的早晨》 2、戏剧 维什涅夫斯基《乐观的悲剧》 包戈廷的《带枪的人》 3、诗歌 伊萨科夫斯基《红莓花儿开》《碦秋莎》

俄苏文学史

契诃夫(1860-1904)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小说家戏剧家 他的小说作品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不过问政治,作品幽默诙谐。{直至库页岛(萨哈林)之行,看到犯人的生活} ?Толстыйитонький?对小人物的态度:指责批评,批判他们的不自重,不自爱。 ?Тоска?《苦恼》 ?Хомелеон?《变色龙》Очумелов ?Смертьчиновника?《一个文官的死》 ?Мелюзка?《小人物》(只凭安分守己是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的。) 2.第二阶段: ?Ванька? ?Полата №6?《第六病室》政治性最强的一部作品Громов拉京 ?Попрыгунья?《跳来跳去的女人》 3.第三阶段:主要讲大学生的生活。 ?Чкловеквфутляре? Беликов 小说рассказы 抒情心理短篇小说题材:(理论+举例)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特点)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精湛独特的抒情心理短片小说体裁。作家截取一段平凡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心理作真实的描绘、刻画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有浓郁的抒情意味,抒发作者对丑恶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但作家把他所描绘的生活和人物的褒贬以及作家本人的痛苦和欢悦之情自然而巧妙地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让读者自己琢磨和回味作品的涵义。 戏剧пьесса 戏剧包括:《Иванов》《Чайка》《Три сёстры 》《Дядя Вания》《Вишнёвый сад》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серебрянный век) 1917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对十月革命不同的态度.有反对、中立和支持三种。 А.М.Горький (1868-1936) Пешков真名(彼什科夫) 1892 г. Первое произведение ?Макар Чудра?草原上的Лада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死 ?Песня О Буревестнике? 《海燕之歌》 ?Старуха Изергили?《伊则吉尔老婆子的故事》 Ларра(半夜的无形游魂,老鹰,自私的人) Данка寻找新草原,勇于奉献,挖心照亮 老婆子自己的故事 ?Челкаш?《切尔卡什》加弗利拉流浪汉借钱 长篇小说 1、?Мать?Павел Власов Ниловна母爱最崇高的事业为无产阶级而奋斗 2、?Дело Артамоновых?《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0月革命之后的创作 讲述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衰败 старшая Илья Пётр Илья Яков Никита

外国文学下册第二章 20世纪苏俄文学

第二章20世纪苏俄文学 概述 1.20世纪苏俄文学特征 (1)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又有新探索,深厚的人道主义是俄罗斯文学的传统,也是苏联文学的特征。(2)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战斗性,表现出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但个人崇拜和极“左”思潮也导致文学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3)不断发展的现实主义文学是问文坛主潮流,确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强调运用无产阶级的思想观察描写现实,表现新的主题和人物。但也有过多种文学思潮流派并存、相互影响渗透的局面。 2. “阿克梅派“双壁:阿赫玛托娃,曼德尔什塔姆 3.俄罗斯文学分两大板块:苏维埃俄罗斯文学,侨民文学 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最早出现在苏联文坛,后又被定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这一概念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要求这种描写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相结合。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并又遭到扭曲,对后来苏联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又复杂的影响。 5.解冻文学 以小说《解冻》为标题,在苏联的50年代出现一批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作品。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第二次作代会召开,彻底纠正“左”的偏向,作家们开始大但地表现生活矛盾和冲突以及黑暗面。西方评论界认为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已经结束,将这股新的文学潮流称作“解冻文学”。倾向于对过去的僵化的文学模式的反叛,更多的是以一种理性的、清醒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待现实生活。 6.战壕真实派 指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在苏俄文坛崭露头角的一批亲历卫国战争的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多以个人经历或所见所闻为素材,用逼真的细节描写再现战场上的实景,写出了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在前沿战壕中的真实感受,从而突破了以往的战争题材作品偏重描写“司令部真实”的旧有模式。 7.回归文学 首先是指20世纪初白银时代的作品、三代侨民作家的作品,经过若干年风雨,终于回归俄罗斯读者手中。也指20世纪80年代漫长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被禁止发表、被封存或被“搁置”的作品。从被禁锢状态回归到自然状态,得以同广大读者见面。 高尔基 1.《海燕》 是高尔基迎接20世纪革命风暴的著名作品,用韵文写成。诗中广泛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加以人格化,借以展示革命风暴到来之前各种社会力量的不同表现,歌颂了革命者的形象海燕。 2.社会哲理剧 高尔基的戏剧创作,侧重在日常生活场景里展开各种人物性格的冲突,从中渗透出深邃的哲理性主题。剧中人物被浓墨重彩涂抹的,不是他们的个人生活,而是他们的社会特征。人物对白也经常是议论生活的意义和哲学问题。 3.《母亲》的创作成功,标志着高尔基在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探索中,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下编(第二章 20世纪俄苏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下编(第二章20世纪俄苏文学)【考点】 一:五个名词解释 1.“白银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形成被称为“白银时代”的新的文化高潮。这时期的俄国文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托尔斯泰等老作家继续在推出新作,高尔基和蒲宁等新作家又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新的活力。新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流派又纷纷登场,出现了如别雷、勃洛克和阿尔志跋绥夫等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 2.“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简称,苏联20-30年代初最大的文学团体,其组织曾遍及全国。它的前身是“十月”文学小组、“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莫普”)等组织。1925年,成立“全俄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瓦普”),后改名为“拉普”,最后于1930年联合成立了“全苏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联盟”(“伏阿普”)。“拉普”对促进苏联文学的发展起过一点作用,但是他们拉山头、搞宗派,打击“同路人”,以及提出违反创作规律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等做法,阻碍了苏联文学的健康发展,1932年被解散。 3.俄国形式主义:形成于“白银时代”、活跃于苏联20年代文坛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在探讨艺术创作的特性和内在发展规律方面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如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和雅各布森提出的“文学性”见解都产生过较大影响。他们对诗歌韵律和节奏、小说结构和句法,以及悲剧理论等方面的探讨也卓有成就。不过,这一学派中的不少人坚持文学发展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内在过程、文学作品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的观点,显示了它的局限。这一学派中的一些理论家后移居国外,带动了西方20世纪文艺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在30年代的苏联,后被定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并对世界文学产生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要求这种描写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相结合;要求发挥艺术创造的主动性,自由选择各种形式、风格和体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出现对消除“拉普”的后果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后来又曾遭到扭曲。

俄罗斯概况之文学

俄罗斯概况之——文学 古俄罗斯最早的文学作品——编年史летопись 俄罗斯编年史起源于11世纪中叶。流传至今的只有《古今纪年》Повесть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该书选录了许多有关俄罗斯起源的口头传说以及个别王公的简历。 古俄罗斯文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伊戈尔远征记》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еве 《伊戈尔远征记》讲述的是关于1185年4月底至5月初北方诺夫哥罗德王公伊戈尔和他的兄弟符谢沃洛德及其儿子弗拉基米尔等远征实例的故事。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号召俄罗斯王公们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来自草原的强盗。 13—14世纪 《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Повесть о разорении Рязани Батыем(1237年)以16世纪编年史的形式流传至今。故事描写了梁赞城在大公尤里·英格瓦列维奇的领导下进行的梁赞保卫战,描写了大公的死和城市被毁灭的经过.故事中,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基调同宗教的成分融合在一起,这恰恰是那个时代人所具有的特征。 《俄罗斯大地毁灭记》Слово о погибели Русской земли是13—14世纪期间最优秀的作品,这部13世纪壮丽的史诗为俄罗斯的灭亡而哭泣。 莫斯科罗斯时期文学(14—17世纪) 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Дмитрий Донский在库里科夫战场Куликовом поле战胜了金帐汗国的军队。许多编年史故事都描写了这一战役以及所取得的胜利:《库里科夫战役记》Повесть о Куликовской битве、《马迈血战记》Сказание о Мамаевом побоище。 17世纪文学 16、17世纪,出现了某种原始的“自然主义”натурализм。个性通过主人公直接的话语得到了鲜明的表达。题材的结构逐渐开始脱离原有的规范,文学的社会题材进一步扩大,在俄罗斯文学中出现了诗歌创作。 17世界文学的特点是题材、情节、描写方面的多样性。抒情作品、英雄主义作品、讽刺作品在不同的地区和城市结合起来。17世纪最具有讽刺意义的作品是:《不公正的审判》Повесть о Ерще、《叶尔舍·叶尔绍维奇的故事》Повесть оШемякином суде和《卡利亚金的状子》Калязинская челобитная。 18世纪文学 俄罗斯第一个学者是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1711--1765).1739年罗蒙诺索夫创作了《攻克霍丁颂》На взятие Хотина,并且为全诗写了理论诠释《论俄罗斯诗歌的规则》Письмо о правилах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стихотворства。这两篇作品成为俄罗斯诗歌史上的转折点。 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苏马洛科夫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ч Сумароков(1717--1777)是俄罗斯第一位职业作家。他最重要的文学成就是他的悲剧。这是古典主义最重要的题材之一。苏马洛科夫一共写了9部悲剧,其中最优秀的剧本有《霍列夫》Хорев等。 拉季谢夫Радищев在他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Путешествие из Петербурга в Москву中抨击了农奴制度。 19世纪初产生了感伤主义流派сентиментальное направление。俄罗斯感伤主义流派最杰出的代表是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卡拉姆辛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арамзин (1766--1826)。1792年,他发表了系列中篇小说《贵族女儿娜塔娅》Наталья боярская дочь、《美丽的公主和幸福的小矮人》Прекрасная царевна и счастливый карла、《柳多尔》Людор。小说《可怜的丽莎》Бедная Лиза尤为成功。卡拉姆辛所提出的“农民同样懂得爱”的主题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俄罗斯及苏联文学概况

俄罗斯及苏联文学概况 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作家。 古俄书面文学的第一部著名作品是十二世纪末无名诗人所写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史诗记述了罗斯公国伊戈尔公征讨草原游牧民族波洛夫人的真实历史。这部作品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人发现。 十八世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了俄国文学的发展。世纪中叶,古典主义文学兴起。苏马罗科夫的悲、喜剧,罗蒙诺索夫的颂诗,康捷米尔的讽刺诗,杰尔查文的诗歌虽然思想倾向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遵循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十八世纪下半期,由于阶级矛盾的加剧和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震动,文学中兴起两个新的流派。感伤主义代表作家是卡拉姆津(1766一1826)。他回避社会矛盾,以伤感笔调描写农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他善于运用流畅的口语,注重描写普通人的细腻感情,对扩大俄国文学题材,发展文学语言有贡献。具有批判现实主义因素的讽刺派代表作家是冯维辛(1714一1792)。他以自已的讽刺喜剧《纨绔少年》揭露了贵族阶级的残酷和愚昧。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还有拉季舍夫(1749一1802)。他是俄国的启蒙主义者,贵族革命家的先躯。他在代表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揭露了农奴制的罪恶,描绘了农民的悲惨生活,并在《自由颂》一章中预言人民将举起利剑,反抗专制农奴制的统治。 十九世纪头二十五年,由于1812年卫国战争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贵族革命的准备,加上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上升到主导的地位。消极浪漫主义的代表是茹科夫斯基(1783一1852)。他的诗歌不接触社会主题,有迷惘朦胧的神秘色彩,但诗歌语言纯正、优美,对俄国诗歌的发展有良好影响。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是早期的普希金、莱蒙托夫和十二月党人诗人雷列耶夫(1795一1826)等。十二月党人诗人以犀利的笔锋抨击专制暴政,揭露统治阶级对农奴的野蛮剥削,进行了革命的鼓动。 1825年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从萌芽、形成到完全确立的时期。头二十五年中,克雷洛夫(1768一1844)以反映俄国现实生活的寓言,格利鲍耶陀夫(1795一1829)以揭露贵族当权者的喜剧《智慧的痛苦》(又译《聪明误》)初步显示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但现实主义的真正奠基者是普希金,上半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最大的代表是果戈理,以文学批评帮助确立批判现实主义的是革命民主主义前驱别林斯基。 亚·谢·普希金(1799-1837)是俄罗斯现代文学语言的创始者,俄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写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诗歌,表达了当代先进青年追求自由,失志贵族革命的思想。他的小说,以普加乔夫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上尉的女儿》,以“小人物”命运为题材的《驿站长》等,表现了同情人民命运的民主思想,显示了作家朴素简洁的创作风格。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塑造了俄国贵族青年“多余的人”的第一个典型,被公认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米·尤·莱蒙托夫(1814一1841)是十九世纪的著名诗人兼小说家。他的诗歌和小说多半表达贵族革命失败后先进知识分子的苦闷、悲愤情绪,塑造由对现实不满而发出抗议的叛逆性格。他的著名诗歌有《诗人之死》、《帆》等。在小说《当代英雄》里莱蒙托夫描绘了三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 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是一个充满了动荡和挑战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俄罗斯文学经历了苏联革命、斯大林主义恐怖、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等重大事件的影响和压力。 20世纪初,俄国文学的主流派别是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象征主义作家如安德烈·别利耶夫和福了斯特·叶莫琴科在作品中探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哲学。而现代主义作家如弗拉基米尔·马雅科夫斯基和亚历山大·布洛克则尝试创新写作形式,突破传统的文学规范。 然而,苏联革命后,文学面临剧烈的政治压力和意识形态的限制。苏联领导要求作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文学成为宣传工具。这导致了许多作家的沉默和自我审查。然而,一些作家如鲍里斯·普列斯涅夫和伊万·布努因等人仍然通过隐喻和间接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斯大林主义统治下,文学受到更加严格的控制和审查。许多作家被迫写宣传性的作品,一些作家如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和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被领导认定为反革命分子并遭到迫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俄罗斯文学逐渐恢复了一些自由度。一些作家开始用写实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揭示社会问题和个人困境。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等作家通过自传小说和叙事文学向世界展示了苏联体制的黑暗面。 冷战期间,文学再次面临政治压力,特别是限制出版和言论自由的问题。一些作家如弗拉基米尔·瓦洛什金和约瑟夫·布罗茨基通过流亡国外来继续创作。 20世纪末,苏联解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俄罗斯文学重新焕发活力,出现了新一代作家如谢尔盖·多夫拉托夫斯基和利维·戈斯曼等。他们通过深入探索社会问题、历史记忆和俄罗斯文化传统,为俄罗斯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是一个战斗和抗争的历史,作家们在政治

俄罗斯苏联文学史

俄罗斯苏联文学史 前言 俄罗斯的书面文学出现在十世纪末,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前,它经历了九个世纪的发展。这九个世纪的文学历程,又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文学,十八世纪文学和十九世纪文学。 古代俄罗斯文学,即中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指十一至十七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开始,俄罗斯文学是与乌克兰文学、白俄罗斯文学共存于一体的,都以古斯拉夫文为写作语言。十三至十五世纪,统一的东斯拉夫民族逐渐分化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兄弟民族,古代斯拉夫文也逐渐演变为俄文、乌克兰文、白俄罗斯文等不同语种,俄罗斯文学也因而独立存在了。俄罗斯文学起源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后来受到希腊文化、拜占廷文化和保加利亚文化的强大影响。公元988年,古罗斯受洗,正式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从而加强了俄罗斯与欧洲文化间的联系。古代俄罗斯文学最初的杰作,往往都是集历史、宗教、政治、文学等多种性质为一体的综合性著作,而不单纯是一部文学作品。当时最为流行的体裁有圣徒传记、历史故事、编年史、伪经等等。其中以编年史的价值为最高,它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记载,同时也是无价的文学文献。十二世纪末出现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它标志着独立的古俄罗斯文学的最终形成,它如一尊纪念碑,屹立在俄罗斯文学的发端处。 1240年,蒙古人攻进俄罗斯,在东欧平原上建立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历时两个半世纪之久。在蒙古人统治时期,罗斯文化受到破坏,文学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虽然也出现过一些所谓的“战事文学”,虽然俄罗斯文学中也因蒙古的人主而染上了些许东方文化色彩。蒙古统治之后,莫斯科公国迅速崛起逐渐取代基辅成为东斯拉夫的文化中心。从这一时期开始,文学开始走向相对的统一,内容大多为关于国家、民族统一的政论。 从十七世纪开始,俄罗斯多次遭到来自波兰和瑞典的异族入侵,王朝更是不断更迭,出现了史家所谓的“混乱时期”。在这一政治上的“混乱时期’中,文学却开始走向正常,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逐渐突破了封建的、宗教的束缚,表现了一种民主化、世俗化的倾向。 总之,从十一世纪至十七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断时续的形成时期。 十八世纪的文学,是俄罗斯文学实现飞跃、赢得繁荣的一个准备时期,彼得的改革,使俄罗斯接近了欧洲,也使俄罗斯社会的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欧洲进步的技术、社会制度和进步的文化、启蒙主义思想等一同进入了俄罗斯社会。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伴着启蒙运动出现在俄国,与封建的、封闭的中世纪传统展开了斗争。在科学、语言等多方面均有杰出贡献的罗蒙诺索夫,最终确立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的语体规范,并为俄语诗歌奠定了形式基础,他的理论和实践,标志着新型的、规范的俄罗斯文学的诞生。与他同时,康捷米尔和苏马罗科夫展开了积极的创作活动。出身贵族、曾任俄驻英和驻法大使的康捷米尔,在布瓦洛等人诗风的影响下写出了被传诵一时的讽刺诗,嘲笑贵族生活的无聊,宣扬公民精神和平等、自由等进步思想;苏马罗科夫的悲剧标志着俄罗斯戏剧文学的成熟。经过半个余世纪的发展,俄

德国、俄国文学

德国、俄国(苏联)文学 (一)歌德,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二)席勒,诗人,剧作家。主要作品有《阴谋与爱情》(剧本)、《欢乐颂》(诗)。 (三)海涅,诗人,政论家。主要作品有《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四)普希金,伟大诗人。主要作品有抒情诗《自由颂》,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对19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开创和奠基的作用,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典范,享有世界声誉。 (五)果戈理,19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六)屠格涅夫,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猎人笔记》,中篇小说《木木》。《猎人笔记》描写农奴的悲惨生活,抨击农奴制度,被誉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七)列夫·托尔斯泰,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列宁称列夫·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八)契诃夫,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他是俄罗斯惟一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 (九)高尔基,无产阶级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等。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称《母亲》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十)奥斯特洛夫斯基,主要作品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俄国文学史简介

俄国文学(俄文:Русскаялитература)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仅指俄罗斯一国的文学。由于俄罗斯的文化疆界在历史上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俄语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因素,“俄国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仍存在很多争议和含混。通常人们认为,产生于俄语文化氛围中的、以俄语写成文学都可归入“俄国文学”。 古代文学 最早的俄国文学现在仅存极少的几部以古俄语(非古斯拉夫语)写成的经典之作。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以及《被囚者丹尼尔的祈祷》。此外,《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故事》也是俄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品。其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还包括《生理学者》、《大纲》以及《三海之旅》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口头传播的民歌体,融合了基督教和异教的精神。中世纪的俄国文学具有非常显著的基督教特色,语言也以教会斯拉夫语为主,融合了很多南部斯拉夫民族的特征。以通俗的现代俄语写成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著名神学家阿瓦昆的自传,发表于17世纪中期。 彼得大帝时代 在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国展开了广泛的“西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俄国人学习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风范,以改进自己在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局面。在文化方面,俄语的字母表和正字法得以改进,通俗俄语以及用通俗俄语写成的大众文学得以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包括德米特里·冈特米尔、瓦西里·基里洛维奇·特里狄亚可夫斯基和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他们主要活跃于18世纪早期。这些人的创作为更加成熟的作家如诗人德扎文、剧作家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苏马罗科夫以及散文作家尼古拉·卡拉米欣等人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黄金时代:19世纪 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潮于19世纪传入俄国,并带动了俄语诗歌的繁荣。诗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和亚历山大·普希金是浪漫主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米哈伊尔·莱蒙托夫也是非常著名的诗人。 然而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就却远远高于浪漫主义文学,成为欧洲大陆唯一可与法国匹敌的文学大国。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时期被后世称为俄国文学史的“黄金时代”。19世纪俄国文学的重要人物包括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剧作家格波多夫和奥斯特洛夫斯基、诗人巴拉丁斯基、巴丘什科夫、涅克拉索夫、丘特切夫等。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小说,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小说大师,包括尼古拉·果戈理,代表作品《死魂灵》、《钦差大臣》等;费奥多·杜斯妥也夫斯基,代表作《罪与罚》、《地下室手记》;

俄罗斯文学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俄罗斯文学的历史背景与发展 俄罗斯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轨迹。在俄罗斯文学的历史背景中, 宗教和政治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俄国,近代俄罗斯文学经历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俄罗斯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 首先,俄罗斯文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九世纪的早期基督教化时代。在此期间,基督教的传入促进了俄罗斯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基督教文学成为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此后,俄罗斯文学受到了蒙古帝国统治的影响,并且在东正教教会的支持下,出现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 随着文艺复兴思潮在西方传播,启蒙思想逐渐进入俄罗斯,俄国历史上的彼得 大帝扮演了重要角色。彼得大帝强调西方化和现代化,他的改革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初,俄国开始经历浪漫主义运动,作家们以个人情感和对 自然的热爱为主题,开创了俄罗斯文学新的发展方向。 在浪漫主义运动之后,19世纪中期的俄罗斯文学开始走向现实主义。这种文学风格以揭示社会问题和展现人性的复杂性为特点。作家们批判现实,关注农民和劳动者的命运,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作品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19世纪末,俄罗斯文学迎来了象征主义运动。象征主义强调意象和隐喻的运用,作者们试图通过寓意和隐含的方式传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著名作家布洛克的作品《十二》和叶赛宁的《猩红的帆》等作品体现了象征主义的特点,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经历了革命和战争的冲击。在这个时期,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多样化的流派和风格,包括超现实主义、俄罗斯形式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文化

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文化 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是世人瞩目的文化遗产。苏联 是20世纪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其奉行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大革命对全球文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文学、音乐、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创造力一直令人折服。 一、苏联文化的贡献 苏联曾是文化大国,其影响力涵盖了全球。苏联的文化注重民族性、人民性、 社会主义性,并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和革命精神。该国文化代表人物乘着社会主义思想的东风,创造出了大量的独特文艺作品,演绎出了许多让世界赞叹的卓越哲学思想。 苏联文化的贡献之一是对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的推动与促进。苏联将人民的利 益纳入到设计中,在建筑中推崇实用性,设计的建筑物具有代表图案的装饰,根据与建筑物相关联的部门或组织的活动来进行装饰。多数建筑以轮廓明显、色彩鲜艳为特点,如“人民友谊宫”“列宁图书馆”等,建筑风格强调实用性和美学的结合。而 雕塑艺术则是在苏联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民众看到的是那种丰富的乐观主义和积极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工农之父”、卡林·米哈伊洛维奇·马克西莫维奇的 雕塑等。 苏联文化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推动影视音乐文化的发展。苏联电影在世界范围内 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影视作品,苏联电影声援了社会主义思想、奋斗精神等,极具底气和号召力。苏联歌曲和舞蹈的创作成就也不容忽视,镌刻在人民心中的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苹果》,无不被视为国宝。 二、俄罗斯文化的魅力 俄罗斯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孕育了独具风格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俄罗斯的文化财富不仅在多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出来,还

俄罗斯文学艺术常识

俄罗斯文学艺术常识 想要了解俄罗斯艺术首先就要了解俄罗斯的文学,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俄罗斯文学艺术常识,内容仅供参考。 俄罗斯文学艺术常识: 1、俄罗斯文学之父大诗人普希金(1799--1837)——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政治讽刺诗《自由颂》《乡村》《童话》《致恰达耶夫》,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诗《茨冈》,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短篇小说《驿站长》《村姑》《暴风雪》《射击》,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莫斯科第一美女冈察罗娃,尼古拉一世,法国贵族流氓丹斯特) 2、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创作了二百多篇寓言,比如《农民与大河》《杂色羊》 3、果戈里——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格拉得》《彼得堡故事》(包括《狂人》《涅瓦大街》等),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外套》,讽刺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4、诗人莱蒙托夫——成名作《诗人之死》,抒情诗《咏怀》《诗人》《一月一日》,长诗《童僧》《恶魔》,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5、屠格涅夫——长诗《巴拉莎》,著名的小说集《猎人笔记》,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CN地》 6、刚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平凡的故事》《悬崖》《战舰巴拉达号》(太平天国革命) 7、赫尔岑——长篇小说《谁之罪》,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8、陀思陀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穷人》《二重性格》,最著名的长篇小说《罪与罚》,记实文学《死屋手记》,小人物惨史《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著名的长篇小说《白痴》,促成作者姻缘的小说《赌徒》,长篇小说《魔鬼》《少年》《卡拉马卓夫兄弟》 9、剧作家亚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 10、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早期小说《哥萨克》,“空前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著名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晚年

俄罗斯文学的历史发展与传统积淀

俄罗斯文学的历史发展与传统积淀 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其独特的历史发展和传统积淀使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 的瑰宝之一。从中世纪起始的宗教文学,到19世纪的经典文学,再到20世纪以来的先锋文学,俄罗斯文学始终以其多样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深深吸引着读者。这篇文章将介绍俄罗斯文学的历史发展与传统积淀,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俄罗斯文学的独特之处。 俄罗斯文学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的基督教化时代。最早的俄罗 斯文学主要以宗教文学为主,在这个时期,修道士们创作了一系列关于信仰、谦逊和苦行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文学作品是《伊凡·若斯托耶夫》的《受难者》。这 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宗教氛围,传达了基督教信仰的理念和民族认同。 到了18世纪,俄罗斯文学开始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政治和人性问题,提出了很多批判官僚制度和封建社会的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亚历山大·普希金,他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卡尔米拉》等揭 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并表达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19世纪是俄罗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如尼古拉·高尔基、伊凡·屠格涅夫和列夫·托尔斯泰等。他们的作品关注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例如,屠格涅夫的《一个爆米花商人的故事》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深受读者喜爱,并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20世纪初期,俄罗斯文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革命和苏联建立后,政府开始对文学进行控制和干预。许多作家被迫离开俄罗斯或沉默不语,但也有一些勇敢的作家仍然坚持创作。伊凡·布努因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一天的时间》揭 示了社会中的不平等和腐败的现实,并批评了苏联的极权主义体制。 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俄罗斯文学进入了先锋文学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作家对 常规写作方式进行了颠覆,使用新的语言和形式来探索现实和个人的内心世界。奥

俄罗斯文学的特点与历史

俄罗斯文学的特点与历史 俄罗斯文学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历史而闻名于世。这篇文章将探讨俄罗斯文学的特点以及它的历史发展。 俄罗斯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其广阔的题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俄罗斯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背景复杂多样。这为俄罗斯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俄罗斯文学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既有以农民、工人、士兵为主角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以贵族、大城市为背景的浪漫主义作品,还有以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为题材的史诗作品。同时,俄罗斯文学也深受东正教基督教的影响,它融合了宗教、哲学和民间传统,体现了俄罗斯独特的文化精神。 俄罗斯文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宏大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俄罗斯文学作品往往篇幅较长,情节丰富,叙事宏大。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都是经典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壮丽场景,也深入探索了人类的内心世界。俄罗斯文学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细致入微,通过刻画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俄罗斯文学还以其深沉的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著称。俄罗斯是一个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社会和政治变革的国家,这为俄罗斯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思想基础。俄罗斯文学作品常常探讨人的存在意义、道德价值和社会问题等深刻的哲学议题。例如,陀思妥

耶夫斯基的作品中经常探讨罪恶、自由和信仰等问题,而尼古拉·戈戈尔的作品则关注农民的命运和社会不平等。 俄罗斯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世纪的基督教文学。在中世纪,俄罗斯文学主要以宗教文学为主,包括圣经翻译、修道院文学和传教文学。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俄国的文学开始受到欧洲启发,出现了一批以彼得大帝为代表的现代化作品。19世纪是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则受到了社会主义革命、斯大林主义和苏联解体等历史事件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 俄罗斯文学以其广阔的题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宏大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深沉的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独树一帜。它的历史发展丰富多彩,代表了俄罗斯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俄罗斯文学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世纪的俄苏文学

20世纪的俄苏文坛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本世纪初,多种文学流派雄踞文坛.无产阶级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给世界文学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中叶以后,俄苏作家文学观念的更新,使俄罗斯民族文学传统显示出新的时代特色,这与20世纪俄苏社会的变迁有着直接的联系,也与文学自身运动的演进密切相关。 20世纪的世界,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纷呈迭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类惨遭浩劫;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促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人类的正义力量必然战胜邪恶;世纪末苏联的解体又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形成多极化的格局.历史的风云变幻必然呼唤新的文学出现,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再从哲学、文化、艺术等观念形态方面来看,也可以观察到俄苏文学演变的因素.在哲学方面,19世纪以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哲学力求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法,其影响在20世纪依然存在。到苏维埃阶段,对唯物主义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对艺术美的本质与审美意识的分析,以及对现代自然科学(如相对论、量子力学、遗传学、生物学)基本理论的哲学概括。而对西方诸种现代哲学流派的评价,在揭示其主观唯心主义实质的同时,也能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 在艺术理论领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占主导地位。列宁在艺术和现实的关系方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在文学与无产阶级事业的关系问题上倡导文学的党性原则;而对于各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和革新则提出两种文化学说;坚持批判地继承人类一切文化遗产的立场以及文学艺术应当面向新生活、表现新事物、扎根于人民。卢那察尔斯基和高尔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有独特的贡献.以莫斯科语言学小组和彼得堡诗语研究会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文艺批评理论,从文学作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出发,把艺术视作手法,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使事物奇特化,使形式艰难化。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孕育了本世纪西方文论的许多批评流派的产生。以沃隆斯基为代表的认识学派文艺批评理论,对俄苏文学的影响不可低估。以上几种艺术理论,给20世纪俄苏文学以积极影响。除此以外,以弗里契和彼列维尔采夫为代表的庸俗社会学,把文学艺术的目的和内容与社会学的目的和内容完全等同相待,认为作家的创作直接依从经济关系和作家的阶级属性。这种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的理论,实际上歪曲了马克思主义。 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背景下,20世纪的俄苏文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格. 从思想特征来看,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20世纪俄苏文学的首要特征.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提出了“谁之罪?”和“怎么办?”这两个“伟大的问号”,20世纪的俄苏文学在继续这种思考。高尔基的早期创作暗示,沙皇专制制度到了非推翻不可的时候了。布宁的小说提出了资本主义侵袭农村后的农民问题。库普林展示了沙俄军队的腐败和残忍,同时又关注社会底层人物非人的生存状态。魏列萨耶夫和阿·托尔斯泰的创作则始终关注俄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历史作用。 20世纪俄苏文学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表现新的主题,塑造新型的主人公形象,这是又一特征.每一时期的文学都反映强烈的时代精神.在国内战争时期,文学创作号召人民投入战斗,表达人民为争取自由与独立而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讴歌苏联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进行社会主义劳动的首创精神;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文学展示了人类所经受的空前浩劫,表现人民抗击恶势力的勇气.苏联文学把无产阶级与劳动人民历史意识的觉醒放在创作的首位,塑造了一系列既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又有顽强性格和优美心

浅谈俄罗斯的概况和其文学的继承性特征

浅谈俄罗斯的概况和其文学的继承性特征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俄罗斯的一些概况,包括国名,民族,历史,地理和文化。并 就文化,通过对普希金、屠格涅夫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的创作方法,以及作品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创作风格和创作主题的分析,阐述了俄罗斯文学的继承性特征。

从普希金到莱蒙托夫,从果戈理到屠格涅夫,从车尔尼雪夫斯基到赫尔岑,以及影响整个世界文坛的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这些作家的创作活动虽然在不同时期,出生不同,创作风格不同,个人喜好不同,关注的描写对象不同,但却有一条无形的红线将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继承与被继承,形成了俄罗斯文学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特征。 、创作方法的继承 俄罗斯文学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批判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法在18世纪或更早的时期就存在,只是到了19世纪初期的贵族革命时期,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相对稳定的数量庞大的作家群。为批判现实主义奠定理论基础的是别林斯基,他的文学必须写真实,必须为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的文学主张是批判现实主义得以确立的保障。别林斯基的文学主张被后来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继承,批判现实主义在平民知识分子时期得以继续发展。此时,由于一些批判现实主义的理论家无视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自身的特点,过分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导致文学创作和文学评判都出现了庸俗化倾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人以自己骄人的创作实践维护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尊严。 、人物形象的继承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女性正面角色的特点是漂亮和聪明。屠格涅夫继承了普希金的传统,在赞美、塑造漂亮女性角色方面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平。因为他细腻的观察和对女性的尊重,他笔下的女性角色常因为“性格是在富有诗意情感的紧张关头里显示出来”而显得富有“诱惑力”。作品中的女性追求时代的先进思想,勇于作自我牺牲。对这样类型的妇女来说,爱情不可能是狭隘自私的感情,也只有高尚、具有理想的人才可能成为她们的意中人和导师”。 创作风格和创作主题的继承 以前的俄罗斯文学虽然没有取得巨大影响,但它包含的许多重要思想和创作手法却是普希金创作的重要源泉。以前,人们说到普希金的创作成就的时候,总是强调他和十二月党人的关系以及俄法战争的影响,有意无意忽略列了普希金对以往文学成就的继承。其实,作为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普希金从19世纪以前的俄罗斯文学汲取了大量的营养。而屠格涅夫在自己的创作明显的继承了普希金和果戈理的传统。普希金对屠格涅夫的影响不仅表达在创作思想方面,而且表达在作品的结构安排上。

俄罗斯—苏联学界俄国文学史建构的学术历程

俄罗斯—苏联学界俄国文学史建构的学术历程 自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学者们转换了对俄国文学史的研究方向,从旧文学转向探讨新文学和它的先导作品。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俄罗斯学者对前苏联各民族文学史以及欧美文学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而深刻地认识了它与俄国文学史的内在联 系。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苏联学界形成了两个主要的俄国文学史学派,分别为形式主义文 学史学派和工具主义文学史学派。 形式主义文学史学派强调研究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和创作技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 独立的自我存在的艺术形式,故文学地位独立于历史事实、社会生活和个人的心理和意识。该学派主张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分期体系,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构造、节奏形式、音 响效果等要素,来展现每个时期的文学风貌和特点。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苏联在文学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想路线,文学创作与文学史研究都被定位为服务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在这一 时期,俄罗斯苏联学界的文学史研究受到了较大的制约,只能顺从党的意志,无法深入挖 掘和研究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和作家。文学史研究须服从苏联官方的“批判修正主义”的 政治风尚,从中找到正面的素材,为国家政治利益服务。 20世纪60年代以后,俄罗斯苏联学界逐渐开始回归理论研究,文学史研究也重新恢 复了研究文学作品、作家和时代的完整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学界进一步地扩大了对俄 国文学史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从中发掘和体现了俄罗斯文学的独特性和普遍价值。 总体而言,俄罗斯苏联学界俄国文学史建构的学术历程是一个从对文学作品的单向度 分析发展到对文学作品、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多维度探究的历程。其中,形式主义文学史学 派强调文学作品本质的独立性和自我存在性,而工具主义文学史学派则从文学作品反映历 史和社会角度进行研究。而近年来俄罗斯学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挖掘俄罗斯文学的 独特性,发掘和保留文学作品和作家的价值和意义,将俄罗斯文学史更加深入、理论化、 多维度地研究和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