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设计思想与现代化设计

合集下载

现代风格中式设计理念

现代风格中式设计理念

现代风格中式设计理念
现代风格中式设计理念是一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设计概念。

它融合了多种元素,包括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器物等,与现代风格的简约、时尚、舒适等特点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

首先,现代风格中式设计理念注重简约与实用。

它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和布局为特点,舍弃了繁杂的装饰,追求实用性和功能性。

同时,它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开放式设计和大面积的落地窗使室内和室外空间相融合,让自然光线和空气流动自由,营造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

其次,现代风格中式设计理念强调自然材料和手工艺的使用。

它倡导使用天然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竹子等,通过手工艺处理,展现出自然材料的纹理和色彩。

这些材料和手工艺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空间的质感和层次感,还凸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承认。

再次,现代风格中式设计理念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它将传统的文化符号和元素有机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风情。

例如,在室内设计中可以使用传统的壁纸、屏风、雕刻等元素,与现代家具和灯具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最后,现代风格中式设计理念强调个性化和定制化。

它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定制适合自己的空间。

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可以实现功能和美感的最佳结合,营造出独特而舒适
的居住环境。

总之,现代风格中式设计理念是一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新兴概念。

它注重简约、实用、自然材料和手工艺的使用,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设计。

通过这种设计理念,可以创造出独特而舒适的居住空间,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其次,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设计原则和价值观的指导。

传统
文化中铭刻着对美的追求和人文关怀的理念,这些理念可以成为现代设计
的指导原则。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中庸之道、和谐之美等概念,
可以引导设计师追求平衡、协调和谐的设计风格。

传统文化强调对自然的
敬畏和对人的关怀,这些价值观可以促使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环保、人性化
的产品。

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人文关怀的精神,为现代设计提
供了有益的指引。

此外,传统文化还可以为现代设计增加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在当今
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在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以区
别于其他的设计作品。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可以赋予现代设计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一
个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除了满足功能需求外,还能够获得一种
文化上的认同感和情感满足。

当然,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

传统文化虽然有其
独特的魅力,但时代在不断变化,现代设计需要能够适应新的需求和趋势。

因此,现代设计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时要注意适度,并将其与现代的审
美和技术相结合,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良好平衡。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设计理念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设计理念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领域,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传统建筑风格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而现代建筑则体现着科技与创新的精神。

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功能性和美学的完美统一,还能够在城市风貌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传统建筑的魅力传统建筑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无论是古代宫殿、庙宇,还是民居、园林,都展现出独特的气质和设计特点。

传统建筑往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选址、布局、材料与装饰皆经过精心考量,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传统建筑的传统工艺也是其独特魅力所在,例如中国的斗拱、木雕、砖雕,印度的壁画、雕塑等,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现代建筑的风格创新相较于传统建筑,现代建筑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

现代建筑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大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打造出富有未来感的建筑作品。

现代建筑的设计概念多样,有的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有的强调节能环保,有的追求线条简洁与现代感。

现代建筑常常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透过现代建筑,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进步和设计创新所带来的变革与震撼。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传统与现代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在当代建筑设计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尝试将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例如,利用传统建筑的斗拱元素赋予现代建筑更具历史感和文化底蕴;在现代建筑的外立面或内部设计中加入传统的图案、雕花或装饰,营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

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建筑设计理念不仅是一种审美的尝试,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探索。

这种设计概念既能传承历史,又能体现现代人对生活品质和环境的需求。

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城市的建筑风貌,也为人们创造了更美好、更舒适的生活空间。

建筑设计应当尊重传统,同时追求创新,传统与现代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赋予建筑更多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现代中式风格元素设计理念

现代中式风格元素设计理念

现代中式风格元素设计理念现代中式风格是一种融合了中式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室内设计风格。

它以简洁、舒适和实用为核心,同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代都市人的审美需求。

现代中式风格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自然和谐:现代中式风格强调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通过运用大量的自然材料和色彩,如木质家具、竹质饰品和石头装饰等,打造一个质朴而舒适的居住环境。

2. 重视空间规划:现代中式风格注重空间的自由流动和通透感,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开敞的设计,创造出宽敞明亮的居住空间。

此外,通过运用一些传统元素,如屏风、格栅和纱帘等,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视觉景深。

3. 追求简洁和细节:现代中式风格注重简洁和细节的处理。

通过精心挑选的家具和软装饰品,塑造出简洁而富有质感的室内空间。

细致的雕刻、刺绣和刷金工艺等传统工艺技术,给空间增添了一份精致与典雅。

4. 强调自然光线:现代中式风格注重自然光线的利用。

通过开设大面积的窗户和采用透明的窗帘,让室内充满光线和阳光。

此外,适当运用一些纱帘和竹帘等,可以过滤光线,营造出柔和而宜人的氛围。

5. 结合现代家居设备:现代中式风格不仅保留了传统元素,而且结合了现代家居设备。

例如,采用智能家居系统、隐形音响和照明控制等现代科技设备,提升了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总之,现代中式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设计理念,追求自然、简洁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自然光线和细节的处理,创造出一个高品质和有文化内涵的室内空间。

同时,结合现代科技设备,提升了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这种风格的设计理念符合现代都市人的审美需求,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时代精神。

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创新

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创新

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它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元素。

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艺术品的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价值观的传递和表达上。

下面将从传统文化的价值、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元素和两者的融合方式三个方面探讨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儒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强调中庸之道、仁爱之道,这种价值观念为现代艺术提供了启示。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艺术品的形式和内容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中国传统文化也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仁爱和忠诚,现代艺术设计可以通过作品的情感表达、主题话题和风格特点等方式,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关爱的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可以通过融入传统艺术元素,增强作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创新性和个性化,融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和技术手段,使传统文化得以重新解读和创新。

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元素主要包括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思维等方面。

通过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现代艺术设计也注重运用新材料和新工艺,通过艺术品的形式和材质创新,使作品更加富有现代感和时代气息。

现代艺术设计在表现手法上也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和风格,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创新的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如直接表现、内涵传达和隐喻等。

直接表现是指直接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艺术品中,并通过形象、文字、符号等方式展示出来,使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在艺术品中加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传递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第一章:引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赋予了设计更多的内涵,让设计变得更具魅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包括建筑艺术、书法绘画、服装设计、民俗文化等等。

在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注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元素。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 传统建筑风格的运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风格的元素,能够让建筑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例如魏晋风格、唐代风格、宋代风格等。

例如香港的传统中西融合建筑风格和北京的仿明清古建筑等等,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继承。

2. 传统元素的创新运用: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传统的雕刻、灯饰、瓦片、装饰等,可以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法和材料,创新出新颖的设计。

例如上海的嘉里中心、北京的王府井商业街等等,都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1. 传统服装元素的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服装元素能够使服装更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例如唐装、汉服、襟袖、褶裙等等都是传统服装的元素。

现代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可以把传统元素融入到服装中,创造出具有现代情怀的传统服装造型。

2. 传统文化与时尚风格的融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文化与时尚风格可以进行有机融合。

例如龙凤呈祥的图案、翻领、华丽的金饰等,都是现代服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常用手法。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 传统图案与色彩的运用:在现代产品设计中,通过运用传统图案和色彩,可以为产品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例如玉、瓷器、绸缎、宣纸等等,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常用传统色彩和图案,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作品。

2. 传统造型的创新:在现代产品设计中,通过传统造型的创新,可以呈现出全新的视角。

例如茶具、家具、茶包、礼品、首饰等等产品设计中,都可以通过传统造型的创新,发掘新的设计元素。

第五章:总结在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

谈谈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认识

谈谈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认识

谈谈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认识
首先,传统文化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符号、图案和模式,这些元素可以被设计师整合和创新,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比如中国的传统纹样、意大利的摩尔式装饰等,这些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经常出现,并赋予作品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其次,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再评价和再创造。

传统文化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有些元素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生活。

而现代设计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理解和再创造,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特点和时代感的作品。

比如传统的中国剪纸艺术,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和材料,可以制作出更加富有创意和时尚感的剪纸艺术品。

第三,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瑰宝,需要得到传承和保护。

而现代设计的发展可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和理念,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最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融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可以打破传统的束缚和限制,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视觉效果。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而是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

中国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

中国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

中国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传统工艺是这一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代设计成为了时代的潮流。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传统工艺的特点与魅力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传统工艺包括陶瓷、丝绸、雕刻、绣花等多种形式,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和特点。

以陶瓷为例,中国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其独特的造型、色彩和纹饰深受世界各地的赞誉。

中国的丝绸制作也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丝绸的柔软质感和绣花的精致工艺都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工艺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不仅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它们通过传承和创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二、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设计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现代设计并非与传统工艺完全割裂,而是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融合。

现代设计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例如,陶瓷制作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和纹饰,而是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陶瓷制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同时,现代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工艺更加精细和高效,从而提升了产出质量和生产效率。

许多传统工艺品在设计上也加入了更多的功能性,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三、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应用与发展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应用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传统工艺品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艺术品层面,也被应用在室内设计、建筑装饰、时尚设计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室内设计中,传统工艺的运用可以增加空间的韵味和文化氛围,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时尚设计领域,传统工艺的元素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和配饰设计中,增加了时尚产品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与现代化设计摘要:本文着眼于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发展角度,对应结合现代中国设计展览上展品的设计理念介绍,表达对中国风格现代化设计的基本原则的理解,尝试阐释二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现代设计民族风格一、引言设计伴随着人类的创造而出现,判断是“猿人”还是“人”,人类学家的重要依据便是创造力,而判断创造力的高低,其设计的因素就至关重要。

今天,当人们走进博物馆,被一件件历经沧桑又洗尽铅华的艺术品震撼心灵时,感叹蕴含其中的深邃巧妙的设计思想,凝结其中的中国传统工艺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

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理应去读懂它们所承载的民族传统文化,感受一种穿越时空而来的内心共鸣,从而达到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这种共鸣与认同源于由来已久的历史沉淀和观念凝聚,形成了所谓“民族风格”,而这种民族风格需要顺应历史的进程、时代的精神去更新调整并展示。

在各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愈加频繁的今天,如何在设计文化中自我更新?如何定义价值创新的标准?又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在现代设计中得以传承与发扬?成为了一个难以把握却又意义深远的课题。

二、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发展1.石器时代——萌芽人类最初的设计认识表现在对工具通过长期反复使用找到合理形态,并对工具形制趋于规范化,“美”在当时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尝试征服自然的愉悦。

这是设计思想的萌芽,尽管在目前发现的原始物件中,其形态设计、加工工艺都极其简单,但仍能感受到原始人类用感性形式表现美的萌动,这背后巨大的创造力在等待着厚积薄发的那一刻。

2.夏、商、周时期——平衡这一时期,奴隶制社会形态的形成、文字的启用、商业的应运而生都标志着一个不同于原始社会的社会框架正在逐步形成,互相交流、自我调节,人类开始寻求一种平衡,也体现在当时的设计思想中。

(1)宗法天命观:当时的人们对宇宙自然的力量无法抗拒,因此顺从天命、祭拜神灵成为了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是出现了如良褚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青铜器表面的饕餮纹等相似的代表着人类对于神灵想象的面貌与精神气质的传统设计纹样。

(2)阴阳五行说:五行说在理论上提出了包容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五行之间的关系便是古人对自然事物相互联系的整理和总结,运用于设计之中,便是人们在自然中取材、用材时一种用来平衡处理各种关系的思想准则。

(3)“三才”关系论:所谓“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商周时期明确且系统地提出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体现在设计思想里即为“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包含着想认识自然、依赖自然的自然观以及巧妙运用自然规律、在平衡中寻求发展的科学性。

这使该设计思想得以永恒的生命力,至今依然得以重视。

3.春秋战国时期——争鸣这一时代的诸子百家之争,形成了许多思想哲学派别,各种思想相互交汇丰富了人们造物的观念与依据,拓宽了造物者在认识万物方法上的角度与视野,促成了中国设计思想史上第一个辉煌时代。

(1)儒家思想,注重礼教。

在重礼教的儒家思想影响下,造物设计与造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严格的典章制度的物化形式。

(2)道家学说,“气”韵生动。

道家的后学们将“道”发展解释为混沌未分的气。

而“气”的概念被智慧地用在了事物本源与共通的统一性上,“一气呵成、气韵生动、气势非凡”等,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成为了设计创作中的最高境界。

(3)墨家学派,科学务实。

墨家学派重视实效,强调学以致用。

《墨经》中对于几何学、光学、力学等方面的科学内容,为造物设计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是后世设计思想科学性的先驱。

4.秦汉时期——有序“六王毕,四海一”,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了巩固和加强国家的统一,集权、皇权与天学为一体的统治思想的反映出宏大、统一、有序且神圣的造物设计风格。

谈及宏大、有序,秦汉宫殿、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等恢宏的建筑群闻名古今中外,这些宏大的设计正是当时帝王的勃勃野心与实际造物的结合,它们具有震撼力的形式感、不可一世的设计形态,构成了强大的文化张力,影响着后世中国人的建筑设计风格。

5.魏晋南北朝时期——交融这一时期突破了独尊儒学的思想格局,接纳了玄学、佛学、道学等思想,思想的交融带来又一个设计思想灿烂的时期。

南朝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中七贤的典型特征——“秀骨清相”,涵盖了当时玄学盛行所带来的社会风尚,它也作为一个重要的图像被当时的“设计师”们广泛运用。

而逐渐本土化根植的佛教文化带来了许多辉煌的艺术设计作品,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造像等。

留下的装饰纹样如莲花纹、卷草纹等,至今都活跃于器物造型及装饰中,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主要纹饰。

6.隋唐五代时期——拓展这一时期儒教、佛教、道教三者(封建礼教与宗教)的默契配合,使艺术设计取得了空前大气的成就。

7.宋元时期——理性以心性论为核心,兼含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理学流派在宋代形成并兴起。

不论是元代郭守敬的天文仪器制造与设计、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李诫的《营造法式》提出的建筑理论体系,还是活字印刷、版画插图、“五大名窑”等都代表着宋元时期科学造物思想所引领的伟大成就,不仅造型新颖,而且精度提高,更为实用。

这一时期提出的“以具致丰”观念,进一步强调了工具的重要性,重视工具的改革和设计,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8.明清时期——集成明代时期的理学开始衰落,取代它的是强调务实的实学,这使造物设计开始注重人性化的因素。

如明式家具中的人机器功能化的设计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其艺术风格可以由“简、厚、精、雅”四字概括。

其简洁、合度的设计中带有的东方韵味,至今都具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和力,是产品设计中永恒的经典。

明代的园林设计是总结和发扬了文人画及画学思想之后集大成的建造设计成果,艺法自然,其间的山水意蕴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有机结合,是中国设计的一张重要名片。

清代民间出现的“四僧”“金陵八家”“扬州八怪”“海上画派”等个性画派特色显著,画家们开始在高远的人文意蕴中挖掘世俗的生命力,无意间渗入设计界,推动着商业产品呈现出风格化的趋势。

三、中国传统风格的现代化设计“传统”并非身外之物,它浸润在个人和社会群体之中,影响并塑造着人们的基本信念、人生态度及行为典范。

将传统理解为活的文化,区别于纯粹的过去,正确理解并处理扬弃与继承传统之间的矛盾,向传统设计元素汲取养分,经过取舍与不断改变又不失其本色和精华,这才是民族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当下,中国设计的现代化形式众多,在此以2015年8月在芬兰赫尔辛基设计博物馆开幕的“造·化——中国设计”展览为例,具体阐述我对中国传统风格的现代化设计的思考。

该展览聚焦中国设计,以当代设计为主,兼顾传统工艺与民间生活用品。

着眼于中国优秀手工技艺与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利用与转化,以及世界一体化趋势下中国对整个人类生活日常发展的创新思考与实践。

策展按照与展品相关联的社会特点规划出六个主题:1.“意”:着重介绍中国造物中体现的内涵、象征和寓意。

设计师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也正是“意”在设计中的体现,这使得器物本身具有自己的生命感;作品《叠罗汉博古架》将中国传统的板凳层层叠置,寓意齐心协力,步步高升。

2.“席”:情景式地展现中国当下的社交和养生习俗,重点展示了来自茶文化氛围浓厚的中国茶器;作品《则叶》(如图2-2)的作者寻求天然的材料——叶片,通过大漆将它们瞬间的自然形态凝固,作为一个茶则端放在品茶人的面前。

3.“材”:中国人对竹子的特殊情怀由来已久,造物实践中对竹子的应用也历史久远,于是设计师从竹材着手展现设计中材料应用的创新。

作品《竹马竹自行车》将自行车这一环保的交通工具的复苏与具有环保、低碳、生长快速特点的竹材结合,表达出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并且竹子以韧性高吸震、材质轻盈的特点取代金属车架,提供了更佳的骑行体验。

4.“艺”:通过器物展示了传统文化中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传统无为因智慧而生生不息;作品《中国画的三维解构屏风》设计源自苏绣、太湖石与中国画,外轮廓是由三块大小不一的太湖石抽象而成,这也与苏州园林中通过障景、遮景、借景使游园者的视觉感官不断变化的造园手法不谋而合。

5.“数”:展示了设计产业中数字化和快速成型的前瞻性产品;作品《观云篇灯具》其灵感来源于清代乾隆花园中石雕底部须弥座上的云纹,内部是节能的LED光源,透过流动性线条的外壳散发出温润如玉的乳白色光晕。

6.“气”:“气”在汉字中含义独特,包罗万象,本文上述的道家学说就将“气”提到了极高的高度,这部分展览体现了现代化与环境的共生所形成的氛围。

作品《古琴琴桌》汲取汉风之精华,整体线条如汉服水袖般大气灵动,设计师挑战了传统木作在曲线工艺上的局限性,两侧桌腿底部配有定制的黄铜配件,金木共生,心物相合。

贯穿于这六个主题中的“自然与人和谐相生”的思想,既是中国最珍贵的传统价值观遗存,也更是符合甚至超越当代“环保理念”。

四、结束语《考工记》中就有对手工艺精良的最高境界制定的判断标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可以为良。

”尽管古人的美学追求超乎我们的想象,尽管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从“现代化”的第一天起就与生俱来,但我们依然相信,这个时代也有属于自己的杰作。

这是一种设计的力量,不仅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也能传递出丰富的思想,蕴含着历史、文化、社会力量,正如一切设计创造的灵魂那样不可或缺。

了解并体会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设计思想,融会贯通,思考何为传承与创新,坚守自己的设计原则,以民族精神为根源,以自然法则为原理,以科学方法为过程,以创新发展为目标。

我想,这就是一个有理想的设计师解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一定层面上存在的矛盾的密码。

参考文献[1]王荔中国设计思想发展简史[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冯冠超中国风格的当代化设计[M].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3]张隆溪传统——活着的文化[J].台北市当代杂志,1995年版。

[4]陈永群造·化——中国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

[5]赵农含道映物:中国设计艺术史十讲[M].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

[6]郭廉夫毛延亨中国设计理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