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出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生化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生物化学状况,从而辅助诊断疾病、评估病情、指导治疗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化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血糖:血糖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供应物质,用于评估糖尿病、低血糖和其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

2.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用于评估肝功能的异常,如肝炎、肝硬化等。

4.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用于评估肾脏功能的异常,如肾炎、慢性肾脏病等。

5.电解质:包括钠、钾、钙、镁等,用于评估体内电解质平衡的情况,如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等。

6.乳酸和酮体:用于评估酸碱平衡的情况,如酸中毒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7.尿常规:包括尿蛋白、尿白细胞、尿红细胞等,用于评估泌尿系统炎症、肾损伤等情况。

8.炎症和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用于评估炎症和感染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9.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2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用于评估肿瘤的筛查、监测和治疗反应。

10.甲状腺功能指标:如甲状腺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等。

11.骨代谢指标:如钙、磷、碱性磷酸酶、骨密度等,用于评估骨代谢紊乱的情况,如骨质疏松、骨折等。

12.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如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

13.电解质和酸碱指标:如电解质浓度、酸碱平衡指数等,用于评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异常的情况,如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等。

以上只是部分常见的生化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指标可以通过生化检验来评估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之一,对于调节机体功能和维持内部稳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临床常见的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两种类型。

除了直接影响代谢和生长发育外,甲状腺功能异常还会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1. 促进血小板活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下,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可促进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导致凝血功能亢进。

研究表明,甲减患者血浆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血小板因子4(PF4)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这些因子对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均具有促进作用,从而影响凝血功能。

2. 增加凝血酶原时间: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下,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浆凝血酶形成时间延长,凝血功能下降。

实验研究表明,甲状腺素可以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和活化,从而抑制血浆中凝血酶的形成。

总结: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对凝血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下促进血小板活化、增加凝血酶原时间、影响纤溶功能,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状态下凝血酶原活化、促进纤溶功能、抑制血小板功能。

这种影响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对相关凝血酶因子和纤溶酶因子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目前对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凝血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尚需进行更多的临床病例和实验研究来深入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应结合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情况,注意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效干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对患者健康的不利影响。

血栓形成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及干预

血栓形成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及干预

血栓形成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及干预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与许多身体系统的功能紧密相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甲状腺疾病与血栓形成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血栓形成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并介绍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甲状腺疾病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两种常见类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可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小板活性增强,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另一方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过低,可导致血脂异常、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概率。

此外,甲状腺疾病还与凝血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以改变凝血因子的合成和分解,从而影响了凝血系统的平衡,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二、干预措施针对甲状腺疾病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1. 控制甲状腺功能异常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可以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放射碘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法来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而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则应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积极预防并治疗相关并发症甲状腺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影响,可能存在其他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

这些并发症本身就与血栓形成的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及时并有效地预防并治疗这些并发症,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3. 鼓励合理运动和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和均衡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改善血脂和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建议甲状腺疾病患者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例如散步、慢跑等,并遵循营养师的饮食建议,摄入适当的营养素和膳食纤维,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4. 定期进行血液检测甲状腺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以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

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与血栓形成风险有关的异常情况。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甲状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分泌腺,其产生的激素能够对人体的生长和代谢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发现甲状腺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凝血功能紊乱之间存在关联,下面将对此做一简单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T3和T4)引起的代谢异常疾病。

甲亢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概率增加。

研究发现,在甲亢患者中,血小板数量和体积较正常人显著增加,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浆粘度也明显升高。

这些表明甲亢可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和黏稠度,提高血液凝块风险,因此甲亢的患者易于出现血栓形成和心血管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所引起的一种代谢紊乱疾病。

研究表明,甲减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常常增高,抗凝系统如抗凝酶Ⅲ也常常降低。

这意味着甲减患者血液具有较高的凝固性和较低的抗凝能力。

另外,甲减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倾向也增高。

所以,甲减患者易于出现血栓形成和心脑血管疾病。

三、甲状腺激素对凝血功能的调节甲状腺激素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血液凝固系统,还可以通过间接的途径来影响凝血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尤其是凝血因子Ⅶ和Ⅸ的合成。

甲状腺激素还可以影响纤溶系统,促进纤溶酶原激活剂生成和纤溶作用的进行,从而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

四、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治疗策略针对不同类型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其治疗策略有所不同。

甲亢患者可以采用甲状腺抑制治疗(如硫氧嘧啶),或者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

甲减患者可以采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如此褪)。

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医生都应该重视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并在治疗中加以考虑。

同时,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整,以降低血液凝块风险。

总之,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凝血功能的关系较为密切,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并加以注意。

通过规范治疗,医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的血栓疾病。

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出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出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出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出凝血功能异常研究的观察和比较。

方法:选择2010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从我院健康体检者中选50例作为对照。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根据以上指标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以及健康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50例。

分别测定各组人员的血小板参数((PLT:血小板计数;P-LCR:大血小板比率;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结果:三组检测者的PLT值显著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P-LCR、PDW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的PT、APTT以及TT均延长,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组PT、APTT以及TT水平均低于正常健康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减患者凝血功能减退,有出血危险;甲亢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继发血栓形成倾向。

关键词甲状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同形式,常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有发生血栓或者出血的倾向[1]。

各种原因造成的甲状腺功能增强称为甲亢,甲亢患者的甲状腺素分泌增多,引发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等系统表现出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凝血、抗凝以及纤溶等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为凝血功能不同程度地增强,容易形成血栓[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中游离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正常,但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增高,临床表现因程度不同而不一样。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止凝血功能紊乱对妊娠期血栓倾向的影响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止凝血功能紊乱对妊娠期血栓倾向的影响
广东 医学
2 0 1 3年 7月 第 3 4卷第 1 3期
Gu a n g d o n g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J u 1 .2 0 1 3 , V o 1 .3 4, N o .1 3

2 06 3・
参 考 文 献
[ 1 ] L I B B Y P .R I DK E R P M, MAS E R I A.I n l f a m ma t i o n a n d a t h e r o —
2 0 1 1 , 4 0 ( 7 ) : 1 2 3—1 2 5 .
[ 5 ] C H U NG K F .C y t o k i n e s i n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a s e
C— r e a t i v e p r o t e i n l e v e l s i n o v e r w e i g h t a n d o b s e s a d u l t s [ J ] .
J A MA,1 9 9 9, 2 8 2( 2 2 ) : 2 1 3 1 —2 1 3 5 .
b o t h l i p o a t op r h y nd a o b e s i t y [ J ] .N a t Me d ,2 0 0 6, 8( 7 ) : 9 4 1—
9 4 6.
[ 1 2 ]钟淑萍 ,王兴木.2型糖 尿病患者糖 化血红蛋 白和超敏 c反 应蛋 白在 微 血管 病 变 中 的 临床 价值 【 J ] .医 学 研 究 杂 志,
[ 1 0 ]荣欣.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 c反应蛋 白与尿微量 白蛋白关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及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及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及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

蒋敏;边原;龙恩武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24(43)1
【摘要】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凝血指标可出现异常,存在潜在发生血栓或出血的风险。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存在显著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引起血栓风险,但关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潜在风险可能干扰抗凝药物治疗安全性,同时甲状腺疾病治疗药物与抗凝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患者的用药安全造成影响。

该文基于既往研究文献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凝血功能相关性,评估和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系统的影响及相关治疗药物相互作用,以期为甲状腺功能紊乱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85-90)
【作者】蒋敏;边原;龙恩武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药剂科;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14;R973.2
【相关文献】
1.甲状腺功能减低对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
2.AECOPD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3.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出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4.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5.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凝血功能的回顾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甲状腺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它的功能异常会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造成影响,其中包括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导致凝血功能的改变,可能会增加出血和血栓的风险。

本文将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关疾病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

一、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两种类型。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指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机体内代谢速率增快,出现代谢亢进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则是指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机体内代谢速率减慢,出现代谢减退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

甲状腺激素能够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和分解,从而影响凝血机制的平衡。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小板增多和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的情况,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则通常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和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情况,容易导致出血。

甲状腺激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

甲状腺激素能够直接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和分解。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肝脏合成血浆凝血因子和抗凝血蛋白,同时也能够促进肝脏对凝血因子的降解和清除。

甲状腺激素还能够通过影响血小板功能来调节凝血功能。

甲状腺激素能够增加血小板的生成和凋亡,从而影响血小板的数量和活性。

甲状腺激素还能够通过影响纤溶系统和抗凝系统来调节凝血功能。

甲状腺激素能够影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的合成和分泌,同时也能够影响抗凝蛋白C和抗凝蛋白S的合成和活性。

三、相关疾病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凝血功能的异常常常是相互关联的。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小板增多和凝血活酶时间缩短的情况,容易引起血栓形成。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则通常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和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情况,容易导致出血。

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各种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出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6-08T14:14:29.2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作者:刘永馨董效珍赵积海
[导读] 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同形式,常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

刘永馨董效珍赵积海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出凝血功能异常研究的观察和比较。

方法:选择2010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从我院健康体检者中选50例作为对照。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根据以上指标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以及健康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50例。

分别测定各组人员的血小板参数((PLT:血小板计数;P-LCR:大血小板比率;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结果:三组检测者的PLT值显著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P-LCR、PDW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的PT、APTT以及TT均延长,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组PT、APTT以及TT水平均低于正常健康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减患者凝血功能减退,有出血危险;甲亢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液处于高凝状
态,有继发血栓形成倾向。

关键词甲状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凝血功能
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同形式,常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有发生血栓或者出血的倾向[1]。

各种原因造成的甲状腺功能增强称为甲亢,甲亢患者的甲状腺素分泌增多,引发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等系统表现出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凝血、抗凝以及纤溶等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为凝血功能不同程度地增强,容易形成血栓[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中游离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正常,但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增高,临床表现因程度不同而不一样。

甲减患者凝血功能减退,有出血的危险。

本研究实验以2010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从我院健康体检者中选50例作为对照,测定各组人员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此来评估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的凝血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从我院健康体检者中选50例作为对照,根据FT3、FT4、TSH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以及健康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50例。

其中甲亢组50例患者,年龄介于35~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3士6.82)岁;甲减组50例患者,年龄介于39~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1士5.72)岁;健康对照者50例,年龄介于36~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95士6.12)岁。

纳入标准:(一)甲亢的诊断标准:甲状腺素分泌增多或者甲状腺素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二)甲减的诊断标准:血清中游离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正常,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轻度增高。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试验方法:采用BC-55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人员的血小板计数(PLT),用Sysmex-550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测定PT、APTT以及TT 水平,测定以上指标的标本均采用枸橼酸钠抗凝血,采集标本后2小时内测定,3 000 r / min离心,选取上层乏血小板血浆进行测定;甲状腺激素指标采用未经抗凝处理的血清,采集标本后4小时内测定(如不能立即测定,4℃条件储存,12 h内检测)。

1.3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
2.0,对三组检验者的PT、APTT以及TT等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以t检验或χ2检验表示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甲亢、甲减及健康对照组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的比较:甲亢组的FT4水平明显高于甲减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的FT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的FT3水平明显高于甲减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的FT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亢组TSH水平明显低于甲减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TSH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结果详见表1:
3讨论:甲状腺功能紊乱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的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但很多临床研究证明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有潜在的发生血栓或出血的倾向,可能使患者暴露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中,合并心房颤动、冠心病、心力衰竭、年龄增加等危险因素时风险更大。

血小板(PL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有形成分之一,是血细胞中最小的细胞,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3]。

正常健康人循环血液中,血小板的正常含量为(100~300)×10^9个/L,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血小板,其形态、代谢及功能都处于未活化状态,称为静止血小板。

当血小板与受损的血管壁、血管外组织接触或受其他刺激被启动时,其形态发生改变,产生黏附、聚集和释放效应,该过程称为血小板的活化,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4]。

本研究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参数(PLT:血小板计数;P-LCR:大血小板比率;PDW:血小板分布宽度)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显示PLT无统计学意义,而甲亢组P-LCR 、PDW均值明显高于甲减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血小板的体积反映血小板的活化功能,大血小板可释放更多的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使聚集和粘附功能增强,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概率增加,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甲状腺功能紊乱患者的血小板改变报道较多,但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样本量不够大有关。

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甲亢患者血液中PT、APTT短于健康者,FIB水平高于健康者,这些指标表明甲亢患者的外周血中可能存在高凝状态,形成血栓机率增高。

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致使患者全身多系统的功能显著异常,如果患者合并有其他的风险因素则可导致凝血系统的进一步失衡,出现高凝状态甚至出现继发血栓,所以对甲亢患者不仅应重点关注凝血系统功能,还要对可能继发的其他疾病的风险进行评估,避免心脑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5]。

甲亢患者的这种凝血功能紊乱状态可能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的诱因[6]。

已经开始出现凝血功能变化的甲亢患者,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7]。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在逐渐认识到心血管系统为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重要靶标,对循环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微小变化都表现得特别敏感。

最近的研究表明甲减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甲减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升高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和血脂障碍等疾病有关系。

因此有研究学者建议对部分甲减患者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甲减患者的PT,APTT和TT时间均延长,表明血液处于低凝状态。

有研究学者认为PT、APTT和TT时间延长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而致使的全身系统性蛋白合成减少,其中包括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综上所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组PT、APTT水平低于正常健康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8]。

甲减患者PT、APTT水平高于正常健康者,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有出血危险。

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高低是患者高凝和低凝状态的主要机制,高凝、低凝状态可能是甲状腺疾病潜在病理生理的独立因素。

参考文献:
[1]谢晓民,陈晶.血小板活化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2,34 (3):437.
[2]王仙凤,谭晓霞,胡守利.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J].中国乡村医药,2015,8(22):58-59.
[3]钟继兴.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止凝血功能紊乱与妊娠期血栓形成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2):81-82.
[4]乔庆红,傅颖,张柱.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分析[J].临床论坛,2015,31(36):17-19.
[5]苗莉,刘迎午,姚小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心血管病的风险[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11):1159-1162.
[6]张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5例病例临床分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4,30(4):55-57.
[7]卿克勤,熊尔阳.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1):1405-1406.
[8]梁翠格,高冠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凝血功能[J].医学综述,2012,18(12):1833-18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