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讯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若尔盖县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02°29′--102°59′北纬33°25′--24°80′总面积16670.6公顷。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若尔盖县境内总面积166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该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区内为平坦状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气候寒冷湿润泥炭沼泽得以广泛发育沼泽植被发育良好生境极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初步调查区内植物(包括菌类)有207种其中星叶草、冬虫夏草为国家

重点保护植物;脊椎动物有21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胡兀鹫、秃鹫、大天鹅等30多种并为黑颈鹤的集中繁殖区之一种群数量达480只左右。

顶一下

若尔盖大草原旅游攻略大全

若尔盖大草原旅游攻略大全 若尔盖大草原看点 1.郎木寺--通往天堂的驿站 2.唐克古城和黄河九曲第一弯 3.中国最美的湿地---花湖看花赏日落 4.大草原骑马奔驰 5.纳么大峡谷 最佳旅行时间:6~8月,夏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里天高气爽,能见度很高。天地之间,绿草茵茵,繁花似锦,芳香幽幽,一望无涯。9月也很漂亮~ 若尔盖大草原交通 1.成都-48km都江堰-90km汶川-268km红原-唐克90km-花湖90km,其中成都到都江堰是高速公路,其他为省道和国道,经过地震维修后新建和改扩建的道路情况非常好,很适合自驾游; 2.走成都-江油-平武-川主寺-若尔盖,这条路线比前一条路程长一些,路况稍差 若尔盖大草原三日游路线参考 day1 成都-若尔盖-花湖-郎木寺 早晨从成都出发,经都江堰、汶川、松潘、川主寺等地到达若尔盖县城,若尔盖县城并没有什么特别,沿路继续往郎木寺方

向前行约40公里的213国道旁边,就是花湖景区,在花湖不仅可以看到高原海子纯净的蓝,也能看到各种珍稀的飞禽在湖中嬉戏,花开时节更能看到五彩缤纷的花儿散布在湖中和草地上。游完花湖后,继续前行约40公里左右就到达了郎木寺,夜宿郎木寺。 day2 郎木寺-扎尕那-唐克 第二天早晨可以徒步到属于甘肃的赛赤寺的天葬台,大约三四十分钟,需购买门票(甘肃这边的郎木寺即赛赤寺门票)。在前往天葬台的路上回翻一座不高的小山,这里也是拍郎木寺全景的好地方。之后下山,参观赛赤寺。 然后来到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这里也可通往纳摩大峡谷,沿途可以看到仙女洞和白龙江源头等,参观完郎木寺的两座寺庙后继续上路,时间充足的话完全可以在郎木寺多玩两天。 前往扎尕那的路有一段土路,从郎木寺出发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到达。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天然石城,被洛克称为“上地的后花园”,这里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未被开发,风景如画。 参观完扎尕那壮丽的风景后前往唐克,观九曲黄河第一湾的日落和晚霞,夜宿唐克。 这一天行程较长,比较辛苦。 day3 唐克-瓦切塔林-松潘-成都 第三天早晨可早起拍九曲黄河第一湾的日出,参观索克藏寺后开始回程的旅途,前行约40公里后到达瓦切乡,这里有瓦切塔

2020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 湿地

2020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湿地 湿地 若尔盖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下图为若尔盖湿地各类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若尔盖各类湿地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泊湿地退缩最大 B.沼泽湿地退缩最大 C.各类湿地逐年减少 D.各类湿地波动上升 2.1967—1982年间,若尔盖湿地面积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变暖B.降水减少 C.排湿放牧D.围湿造田 阶地沼泽,指发育在各类阶地面上的沼泽,以坡面流和降水补给为主,河漫滩沼泽,指发育于河漫滩上的沼泽,以洪水、降水补给为主,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沼泽湿地分布地区。下图是该地区不同类型的沼泽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 11

3.与阶地沼泽相比,河漫滩沼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地下冻土发育B.降水更多 C.蒸发微弱D.排水不畅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对三江平原的荒原湿地进行了开垦,其中最适合开垦为耕地的湿地类型是 A.河漫滩湿地和阶地湿地 B.阶地湿地和倾斜平原湿地 C.倾斜平原湿地和河漫滩湿地 D.阶地湿地和湖滨湿地 湿地率是某区域湿地面积与该区域面积之比,下图示意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该流域湿地率最大区域的年降水量是() A.200-300mm B.300-400mm C.400-600mm D.600-800mm 6.该流域() A.湿地的水源直接来自大气降水 B.上游兴修水库有利于下游湿地的保护

2020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湿地 C.限制河口湿地发育的主要因素是蒸发量 D.影响中下游湿地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人类活动 七里海位于天津东北30km,属沼泽湿地,地势低洼,且常年积水,湿地水域广阔,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七里海开发强度的增加,区域内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下表为七里海区域土地利用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七里海湿地有京津“绿色肺叶”之称,这说明该湿地对京津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B.降解污染 C.净化空气D.提供水产品 8.关于七里海湿地面积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湿地开辟使湿地总面积增加 B.水域面积缩小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C.人工湿地增加有利于生态可持续 D.人工湿地变化使水质得到净化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森林面积减少②环境污染③城镇建设④兴修水利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0.湿地水污染带来的后果主要是(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频率④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3 / 11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东港区后村镇初级中学王永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三江源之歌》,引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课题: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我们分成三个考察队,(长江考察队、黄河考察队、澜沧江考察队),进行比赛。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按照发言的质量和数量计分。 在出发前,老师先建议大家做一些准备。大家对照学案内容熟悉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我们这次考察的任务。(图片:学习目标)第一个考察任务: (一)江河的源地 用最快的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搜集有关江河的源区的第一手资料,,把不会的、有疑问的内容标注出来(……)。 自主学习:阅读第1页至第2页阅读材料(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部分, 谁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内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学生说)大家搜集到的这些资料非常准确,我们再一块用图来熟悉一下几个地方(图片:青海省的位置,图片: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我们知道了三大河流源区的位置,继续考察,寻找河流的源头。怎样寻找源头呢。我们组织了一 我们的考察就到这里,现在请各位考察队队员发言: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 2

若尔盖自驾旅游攻略

若尔盖自驾旅游攻略 若尔盖简介: 若尔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四川省北部,系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是全州幅员面积大县、畜牧业大县和生态资源大县。幅员面积1062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2°08′至103°39′、北纬32°56′至34°19′之间,四邻分别与甘肃省玛曲、碌曲、卓尼、迭部四县和州内阿坝、红原、松潘、九寨沟四县接壤。 2004年,若尔盖县辖2个镇(达扎寺镇、唐克镇)、15个乡(班佑、阿西、辖曼、红星、麦溪、嫩哇、冻列、崇尔、热尔、占哇、降扎、巴西、求吉、阿西茸、包座)。县城达扎寺镇距成都469.2公里,距兰州475.3公里。 全县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648.5毫米。辖2镇15乡,1个国有牧场,1个省属牧场,96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全县居住有藏、汉、回、羌、彝等12个民族,总人口7.34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6.35万人,占86.6%;藏族6.71万人,占91.5%。 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06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1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67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773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883万元,实现县级公共财政收入364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6元。 全县现有中小学校60所(寄宿制学校 28所,现有寄宿制学生9194人)、幼儿园1所,其中:高完中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乡中心校18所,城镇小学2所,村小34所。如今,全县有教职工783名、中小学在校生15750人。有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中心卫生院4个,乡卫生院13所,设有病床181张。有村卫生站65个。有职工27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0人。 若尔盖旅游指南 城市特点:拥有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安多藏族文化,我国闻名的三大湿地保护区之一。 县城驻地:达扎寺镇,距成都475公里,距兰州476公里。 县城海拔:3300米 气候特点:气候寒冷,常年无夏。无绝对无霜期。降雨多集中于5月下旬至7月中旬,年降雨量656.8毫米。年均相对湿度69%。每年9月下旬土地开始冻结,5月中旬完全解冻,冻土最深达72厘米。 路线 线路里程一 县城(达扎寺镇)—70km—唐克黄河九曲第一湾—110km—郎木寺(郎木神居峡)—40km—热尔大草原(花湖)—45km—县城线路里程二 达扎寺镇—45km—热尔大草原—40km—郎木寺—24km—降扎温泉—80km—鉄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原湿地)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该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下图为若尔盖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列举若尔盖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说明若尔盖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区位于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

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省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分析三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 (3)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高纬湿地)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 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 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 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 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 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 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 (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2018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 自然保护区请输入关键字 最新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中国林业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3779739.html,/2018-06-09来源:野协 【字体:大中小】 打印本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2018年5月·474处) 北京市(2个) 百花山、北京松山 天津市(3个) 古海岸与湿地、八仙山、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 河北省(13个) 青崖寨、驼梁、昌黎黄金海岸、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小五台山、泥河湾、大海陀、河北雾灵山、茅荆坝、滦河上游、塞罕坝、围场红松洼、衡水湖 山西省(8个) 灵空山、黑茶山、阳城莽河猕猴、历山、芦芽山、五鹿山、庞泉沟、太宽河 内蒙古自治区(29个)

毕拉河、乌兰坝、罕山、青山、古日格斯台、大青山、阿鲁科尔沁、高格斯台罕乌拉、赛罕乌拉、白音敖包、达里诺尔、黑里河、大黑山、大青沟、鄂尔多斯遗鸥、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西鄂尔多斯、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辉河、达赉湖、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汗马、哈腾套海、乌拉特梭梭林-蒙古野驴、科尔沁、图牧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贺兰山、额济纳胡杨林 辽宁省(19个) 楼子山、葫芦岛虹螺山、青龙河、大黑山、章古台、大连斑海豹、蛇岛老铁山、成山头海滨地貌、辽宁仙人洞、恒仁老秃顶子、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海棠山、双台河口、努鲁儿虎山、北票鸟化石、白狼山、五花顶 吉林省(24个)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黄泥河、波罗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龙湾、哈泥、鸭绿江上游、查干湖、大布苏、莫莫格、向海、雁鸣湖、珲春东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长白山、园池湿地、头道松花江上游、甑峰岭 黑龙江省(49个) 北极村、公别拉河、碧水中华秋沙鸭、翠北湿地、太平沟、老爷岭东北虎、大峡谷、中央站黑嘴松鸡、茅兰沟、明水、三环泡、乌裕尔河、绰纳河、多布库尔、友好、小北湖、扎龙、黑龙江凤凰山、东方红湿地、珍宝岛湿地、兴凯湖、宝清七星河、饶河东北黑蜂、大沾河湿地、新青白头鹤、丰林、凉水、乌伊岭、红星湿地、三江、八岔岛、洪河、挠力河、牡丹峰、穆棱东北红豆杉、胜山、五大连池、呼中、南瓮河、黑龙江双河、盘中区、平顶山、乌马河紫貂、岭峰、黑瞎子岛、七星砬子东北虎、仙洞山梅花鹿、朗乡、细鳞河 上海市(2个) 九段沙湿地、崇明东滩鸟类 江苏省(3个) 盐城湿地珍禽、大丰麋鹿、泗洪洪泽湖湿地 浙江省(11个) 临安清凉峰、浙江天目山、象山韭山列岛、南麂列岛、乌岩岭、长兴地质遗迹、大盘山、古田山、浙江九龙山、凤阳山-百山祖、安吉小鲵 安徽省(8家) 古井园、铜陵淡水豚、鹞落坪、古牛绛、金寨天马、升金湖、安徽扬子鳄、安徽清凉峰 福建省(17个) 峨嵋峰、闽江河口湿地、茫荡山、汀江源、雄江黄楮林、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君子峰、龙栖山、闽江源、天宝岩、戴云山、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漳江口红树林、虎伯寮、福建武夷山、梅花山、梁野山 江西省(16个) 婺源森林鸟类、铜钹山、赣江源、庐山、齐云山、阳际峰、鄱阳湖南矶湿地、鄱阳湖候鸟、桃红岭梅花鹿、九连山、井冈山、官山、江西九岭山、江西马头山、江西武夷山、南风面 山东省(7个) 马山、黄河三角洲、昆嵛山、长岛、山旺古生物化石、荣成大天鹅、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 河南省(13个) 高乐山、大别山、新乡黄河湿地鸟类、河南黄河湿地、小秦岭、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伏牛山、宝天曼、丹江湿地、鸡公山、董寨、连康山、太行山猕猴 湖北省(22个) 巴东金丝猴、洪湖、南河、大别山、十八里长峡、堵河源、木林子、咸丰忠建河大鲵、赛武当、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五峰后河、石首麋鹿、长江天鹅洲白鱀豚、长江新螺段白鱀豚、龙感湖、九宫山、星斗山、七姊妹山、神农架、长阳崩尖子、大老岭、五道峡 湖南省(23个) 西洞庭湖、九嶷山、金童山、东安舜皇山、白云山、炎陵桃源洞、南岳衡山、黄桑、湖南舜皇山、东洞庭湖、乌云界、壶瓶山、张家界大鲵、八大公山、六步溪、莽山、八面山、阳明山、永州都庞岭、借母溪、鹰嘴界、高望界、小溪

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2

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摘要:若尔盖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先前人们掠夺式的开发,若尔盖湿地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从分析若尔盖湿地的旅游资源入手,提出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与保护。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一:若尔盖湿地的概况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总面积166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平坦状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气候寒冷湿润,泥炭沼泽得以广泛发育,沼

泽植被发育良好,生境极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并为黑颈鹤的集中繁殖区之一,种群数量达480只左右。 本区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黑河和白河两条黄河上游的支流纵贯全区,便该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辖曼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老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二:国内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 国内对湿地旅游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者正在从湿地旅游资源的定义、湿地旅游的基本内涵及开发思路、湿地生态旅游的特点与特性、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研究。利用湿地资源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种时尚和特点,并构成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也对该区的湿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力,力求将湿地生态旅游作为本地区的支柱旅游产业。同时也大力宣传保护湿地及其宝贵的资源。 1.向海湿地 向海湿地,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向海景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进行科学规划旅游景区,朝着加快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迈进。同时加快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

湖南省怀化市2019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试卷 2019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42-46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1987年成立于深圳的一家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大,技术发展迅速,1996年成为国内电信设备行业龙头。为谋求进一步发展,华为确立对外投资战略,在海外建立合资或独资的子公司:巴西(1997年)、印度(1998年)、中东和非洲(2000年)、东南亚和欧洲(2001年)、美国(2002年)o同时,华为在国外还建立了16个研究所,分布在美、英、德、法、俄等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初期时不优先选择发达地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发达地区 A. 优惠政策少 B. 技术水平较高 C. 远离原料产地 D. 基础设施完善 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工厂在美国选择就近分布于同一个工业园区内,这样 A. 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B. 有利于共用廉价的劳动力 C. 有利于资源和原料的使用 D. 有利于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1. B 2.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产业转移. 【1题详解】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初期时不优先选择发达地区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地区技术水平较高,华为没有竞争优势,B对。发达地区的优惠政策较多,A错。技术指向型产业,原料、基础设施完善不是主要因素,C、D错。 【2题详解】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工厂在美国选择就近分布于同一个工业园区内,属于产业集聚,这样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A对。华为是技术指向型产业,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料、土地等,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知道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要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重要的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区除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性河流澜沧江。这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地区。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里是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吗?你们想去看看吗?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江源,去欣赏和认识一下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看完后请思考问题:三江源地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三江源地区的地貌景观、湿地景观、生态特点)。 (我们分成十个组,进行答题赛。比赛要求: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答对一题加一分,最后比一比看哪个组分多。) 师: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那么它位于青藏高原的什么地方,哪个省境内呢?(东南部青海省的南部)板书:一、高原湿地:1、印象。2位置。 师:在这个特殊的地区有哪些山脉和河流呢,地势如何?看课本92页三江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 板书:3地形 师:可以看到,这块土地是我国第一、第二长河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黄河总水量的百分之四十九均来源于这里,另外,澜沧江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五也源于此。自主学习 4,江河的源地:中华水塔、大河源地 自主学习:阅读第92页至第93页及阅读材料(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沼泽——河流的天然调蓄器)部分,思考: 谁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内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知识点四(学生说) 师:大家搜集到的这些资料非常准确,我们再一块来熟悉一下几个地方(图片:青海省的位置,图片: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我们知道了三大河流源区的位置,继续考察,寻找河流的源头。怎样寻找源头呢。我们组织了一个考察活动,准备了三个方面的素材,第一,我们描出92页两个图上的长江,再描出黄河。第二、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_三江源地区同步测试(答案)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 1.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头地区中的“三江”指的是() A. 珠江、长江、黑龙江 B. 黄河、长江、黑龙江 C. 珠江、长江、澜沧江 D. 黄河、长江、澜沧江 2.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A. 地壳活动强烈 B. 海陆变迁剧烈 C. 开采活动频繁 D. 全球气候变暖 3.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日前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即将启动。根据新规划,三江源治理范围从15.2万平方千米扩大至39.5万平方千米,下列

A. 更好地保护高原湿地 B. 更好地解决就业人口 C. 更好地保护高海拔生物多样性 D. 更好地保护水源涵养地 4.我国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因为() A. 西部地区的气候适宜森林的生长 B. 西部地区人口少,需要的粮食数量也少 C. 西部地区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当地少数民族的人们擅长于种植牧草 D.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5.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像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河流下游输水。 A. 长江、黄河、怒江 B. 长江、澜沧江、怒江 C. 黄河、澜沧江、怒江 D. 黄

6.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现象屡禁不止,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遭破坏后产生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大江河的经流量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 地表蒸发更加旺盛,三大江河长度会变长 C. 这里野动物资源稀少,破坏后容易恢复原貌 D. 植被退化、减少.草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二、选择题(共3题;共14分) 7.(?漳州)读图“三江源地区的水质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是指() ①长江②黄河③珠江④澜沧江⑤雅鲁藏布江.

湿地

湿地读书笔记 摘要:本文阐述了湿地的概念,湿地的功能以及湿地的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并以若尔盖高原沼泽为例来分析当前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并加以探讨如何保护湿地。 关键词:湿地功能干扰若尔盖高原保护 什么是湿地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湿地概念。一般认为,湿地经常位于深水系统和高低系统之间的边缘,是地表长期或季节性积水的景观类型。湿地最明显的标志是水的存在,有以下特征:第一是地表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或土壤过湿;第二是有水生、沼生和湿生植物;第三是以排水不来那个的水成土为主,多富含有机质。 《湿地公约》将湿地划分为咸水,淡水和人工湿地,每大类下面又分为若干二级三级四级单位。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目前尚无统一的湿地分类方案。我国科学家在三奖平原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江平原沼泽分类方案,江沼泽分为类,亚类,体三级:首先,根据有无泥炭积累江沼泽划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其次,根据中地貌类型和水源补给状况,江沼泽进一步划分为山前倾斜平原沼泽,接地沼泽,河漫滩沼泽和湖滨沼泽四个亚类;最后,根据对环境条件具有敏感指示性的植被特征划分为沼泽体。 湿地的功能 湿地除了作为潜在土地资源,还具有很多其他用途。所谓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就是湿地生态系统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及其外在表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一般可分为三大类:水文功能,生物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 ①湿地水文功能主要有蓄水、调节洪峰和均化洪水功能,沉积物截留功能,还有补给地下水功能。 ②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则主要表现在养分的输入、养分的迁移与输出以及作为养分库的功能。 ③而湿地的生态功能则表现在维护食物链,是许多重要物种的栖息地,如是鸟类栖息地和鱼类丰富多彩的产卵和索饵场,有高度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最后还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缓冲场区。 湿地的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 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外界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和阈值范围类是具有自动适应的自动调控能力的。现在由于全球变化影响和人类对湿地的过度开发,大多数湿地处于不良状态。归纳起来说,湿地主要受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自然干扰:气候是控制湿地消长的最根本因素,当代气候的变化影响了湿地的许多功能。现在气候变化的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全球气候变暖,气温的升高带来了降水分布的变化,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与强度有所增加,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降水变化极为敏感,因此降水减少将大大改变湿地面积。同时,气候和水文要素的

2020届高三专项训练:湿地

高三专项训练:湿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若尔盖高寒沼泽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泥炭主要是由湖泊沼泽化形成的。湖泊退化后,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在湖底大量积累。近代,部分沼泽已趋于疏干,其原因有 ①构造运动②气候变化③人为改造④黄河凌汛⑤融雪减少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2.若尔盖湿地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其形成并不是 A.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海拔较高,蒸发量小 C.植被缺乏,涵养水源能力低D.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3.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牛轭湖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而形成的B.牛轭湖一般形成在平原或高平原地区 C.牛轭湖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大D.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边 【答案】1.A 2.C 3.C 【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保护。 1.若尔盖沼泽位于黄河的上游地区,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河床加深,地下水位下降,沼泽水量减少,①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快,水量减少,②正确。人类引水导致水量减少,③正确。该处凌汛不严重,降雪量没有明显减少。 2.若尔盖沼泽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位于东部季风区;海拔在3000m以上,海拔较高,蒸发量小;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C叙述不正确,选C;海拔较高,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3.牛轭湖是由于平坦地区河道,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曲流的自然裁弯取直而在废弃河道上形成的湖泊,多分布在河流的侵蚀岸,即河流的凹岸边。A、B、D叙述正确。牛轭湖与河流相通,对河流

高原湿地

第2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学习重点、难点】 1.三江源地区的水源和湖泊、沼泽的调蓄作用。 2.“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填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案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地区的农业类型? 2.歌曲《故乡的三江源》,展示三江源地区的景观图片。 吉祥的山沟里/吉祥的山沟里/神鸟布谷在歌唱/雄伟的山顶上/金色的太阳升起/故乡三江源头/故乡三江源头/生活幸福美满…… 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情景一 江河的源地 展示本节知识要点,在问题的引导下,阅读课本P91-93,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1至3,认识三江源地区位置范围及“中华水塔”的涵义。 1.地理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 省南部,是 源区、 源区、 源区的总称。

河流长度/千米流域面积/千米2 约古宗列曲326.09宽11.5米,深0.1~0.2米,水量 较小,流量为2.5米3/秒 2372 卡日曲362.63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满汇成 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 米/秒的一条小河,终年有水,流量 为6.3米3/秒。3126 2.“中华水塔”: 总水量的25%、 总水量的49%、 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3.河水的来源: 和 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和 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使 、 、 的水源源 不断,流向大海。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乐于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展示) 认真阅读课本P93-94图9.19及图9.20,按照要求完成教材p93活 动;对于未完成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最后各小组选出代表 汇报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1.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区状况。阅读图9.19,找出 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并就下面的对话发表你的看法。 2.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阅读下面 的图文资料,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的黄河源头不同,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表9.1,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流是黄 河源头,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析讨论后,小组展示,教师归纳总结。 1.从众多的支流中确定黄河正源,应根据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找出

1961_2008年若尔盖高原湿地的气候变化和突变分析

文章编号:1000 0240(2010)01 0035 08 1961 2008年若尔盖高原湿地的 气候变化和突变分析 收稿日期:2009 09 20;修订日期:2009 12 14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项目(CCS F2006 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428401)资助 作者简介:戴洋(1977 ),女,江苏盐城人,助理研究员,2006年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研 究.E mail:daiyang@cm https://www.360docs.net/doc/9d3779739.html, 戴 洋 1,2,3 , 罗 勇2, 王长科2, 沈永平4, 马振峰5, 王小兰 5 (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2.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3.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北京100081; 4.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兰州730000; 5.四川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四川成都610071) 摘 要:利用1961 2008年若尔盖高原湿地境内的5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象数据和玛曲水文站的径流数据,分析了近48a 来若尔盖湿地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应用M K 方法、累积距平和滑动t 检验对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气候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1960年代的冷湿期,到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后期的冷干期,再到1990年代末起增暖迅速进入暖干期,若尔盖湿地气候呈现较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一方面,总云量持续减少,日照时数上升,平均气温明显上升,气温日较差逐渐减小;另一方面,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总体都呈减少趋势,干燥指数也逐渐降低.秋季是若尔盖高原湿地气候发生暖干化最明显的季节,气候变暖主要是平均最低温度显著升高的贡献.日较差是蒸发量变化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但低云量、气温、日照等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在1997年和1985年发生突变,分别转为迅速增暖和持续减少.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气候变化;气候突变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湿地享有 地球之肾 的美誉,国际社会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渐意识到湿地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近年来,湿地研究逐渐成为生态、环境、水文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随着增暖的加剧,全球气候环境、不同自然生态系统都因此受到了巨大冲击.在这个大背景下,湿地与区域气候间的相互影响也受到了气候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湿地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尤其它是蓄水防洪的天然 海绵 ,在控制洪水,调节径流,防止自然灾害,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方面功能十分显著[1].湿地的蒸散在附近区域制造降雨,使区域气候条件稳定,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数值模拟已经证明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 [2-4] .另外,湿地是 巨大的碳库,因此,它对气候的影响,除了物理上 的缓冲外,还通过对碳循环等地球生物化学作用施加影响.然而,一方面大片湿地被人为开发,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也使得湿地退化的情况进一步恶化.因此,全世界许多重要湿地急剧丧失,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后果. 若尔盖高原湿地是我国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它同时还是我国黄河上游主要的水源地.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干扰、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若尔盖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这不但给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5-8],而且也是黄河上游径流近十余年来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必要对该地区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和原因进行研究,这也是对若尔盖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等相关研究的必要前提.杨永兴[6]、雍国玮等[7]和王长科等[8]对若尔盖湿地资源的研究中,也涉及到了若尔盖湿地上的气 第32卷 第1期2010年2月 冰 川 冻 土 JOU R NA L OF GL A CI OL OG Y A N D GEO CR YO LO GY Vo l.32 No.1F eb.2010

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分析

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若尔盖湿地沼泽、湖泊面积不断减少、草地沙漠化严重,使得若尔盖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对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结合若尔盖地区近几年的气候变化,分析气候对若尔盖湿地退化造成的影响,并找出解决湿地退化的措施。对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若尔盖高原湿地湿地退化 若尔盖高原是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缘,海拔在3400-4000m之间,平均海拔3500m,因地质为若尔盖地块而闻名,地貌类型主要以丘陵、山地、河谷及低山为主。若尔盖高原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700mm左右,这些特点都为若尔盖地区形成湿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 1若尔盖湿地现状的透视 湿地是指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的中间过渡地带,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及涵养水源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也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组成了地球三大生态系统[2]。 我国湿地面积占全球湿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若尔盖湿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原始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由于若尔盖湿地位于黄河、长江的上游源区,若尔盖湿地每年可以为黄河提供约30%左右的水量,因此,若尔盖湿地对黄河及长江的生态和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随着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作用,若尔盖湿地正面临着沙化、湿地萎缩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截止到2000年,若尔盖湿地17个大型湖泊中已有6个干涸,湖泊总面积萎缩近850hm2,濒危物种已超过50种,还有很多物种数量在不断减少。因此,分析影响若尔盖湿地退化的原因,对该地区实现生态恢复及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气候变化对若尔盖湿地的影响尤为重要。 2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推断 若尔盖湿地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人为原因是加速若尔盖湿地退化的因素,人为的扩大牧场面积,使得牲畜对草地过度践踏,造成草层低矮,土壤板结。此外,过度放牧也使得鼠害横行,大量窃食牧草、打洞,这些都极易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沙源,从而加剧湿地和草场的退化。 若尔盖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若尔盖湿地在喜马拉雅山的作用下,中间地块正出现隆起的趋势,使得地下水量减少;气候对若尔盖湿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及蒸发量对湖泊、沼泽的影响和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

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学习目标 1.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2.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资料,分析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 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教学用具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略)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 一、情景切入.问题感知 好玩的:青海湖鸟岛、浓郁而神秘的民族风情等。 好吃的:牛羊肉杂碎、醪糟、甜醅、锅榻 好看的:藏族歌舞、土族召安舞、互助县五群山的“花儿”、“热贡艺术”中华民族有两条母亲河,这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第一大河,黄河经过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5500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那么黄河、长江的源头在哪里,那里的自然环境又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二、自主学习.总结归纳 高原环境 1.地理位置: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深居内陆的高原。 2.地形:高原为主,山脉众多。西北部有地势相对较低的柴达木盆地,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高山上雪山广布。 3.气候特征:高寒干冷,大陆性强。 中华水塔 1.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 2.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一个咸水湖。 3.两个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丰富的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柴达木盆地矿藏丰富,这里的煤、石油、铅锌、钾盐矿十分丰富,察尔汗 1

若尔盖草原资源(3.10)

若尔盖草原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其行政区域包括四川省的若尔盖、红原、阿坝、松潘,甘肃省的玛曲、碌曲,青海省的久治等县,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15万。 地理概况 地形 若尔盖草原(1)(18张) 若尔盖草原[1]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块特殊的区域,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间,也被称为松潘高原,相对于我国中东部的低海拔地区,它是高原,而相对于它东边的岷山、南面的邛崃山、西

河湖纵横的若尔盖草原 边的果洛山、阿尼玛卿山、西倾山以及北面的西秦岭等山岭,它却处在群山环抱之中,是高原上的一个盆地。 河流水文 若尔盖的主要河流有嘎曲、墨曲和热曲,从南往北汇入黄河。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主要河流有白龙江、包座河和巴西河。若尔高草原水源充足,河流蜿蜒曲折,牛轭湖星罗棋布,独成一湾风景。 气候特点 若尔盖草原气候比较寒冷,年平均气温约为0℃-2℃,年降水量约为600-700毫米。南部的红原县最高月均温不超过15℃,北部玛曲县最高月均温仅10℃上下。 土壤 若尔盖地区土地以沼泽居多,土壤长期浸泡在水中,温度较低,因此主要以沼泽土为主,潜育化程度高,有机质氧化缓慢,部分地区分布着大量泥炭。 若尔盖草原地处黄河上游的大拐弯,它是在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一个相对断陷下沉的低凹地,四周群山环抱,所以也成了黄河上游一些大支流如黑河、白河、贾曲的汇流处。由于气候寒冷湿润,蒸发量小,排水不畅,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有利于沼泽的发育。若尔盖草原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若尔盖沼泽,沼泽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0%-30%,泥炭平均厚约1米左右。从而成为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 若尔盖山原沼泽在分布上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分布广。沼泽不仅分布在平坦宽阔的河滩、湖群洼地和阶地上;而且在某些无流宽谷和伏流宽谷地带也有分布。二、面积大。这里的沼泽面积有3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泥炭沼泽。三、沼泽率高,沼泽率一般达20%~30%。黑河流域比白河流域高,而且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均多于上游。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焦晋川,钟信,秦嘉励 (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雅安 625014 ) E-mail:jjc19841201@https://www.360docs.net/doc/9d3779739.html, 摘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它在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湿地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笔者对若尔盖湿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表明:各种自然因素和过载放牧、挖沟排水、滥垦滥伐、开采泥炭等人为因素是若尔盖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叠加效应加速了其退化,高寒高海拔环境,尤其是低温导致了退化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采取全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手法并配合经济转型与生态补偿才是若尔盖湿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沙漠化;生态补偿 1 前言 若尔盖湿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也是黄河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核心保护区,对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等。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如不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地区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迄今为止,有关若尔盖湿地保护及沙漠化治理的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考察[1~2]、动植物种类调查、建立保护区以及少量治沙工作等。对当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法进行详尽、全面的论述尚不多见,对如何处理湿地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未见报道。这使得众多研究成果在当地施用不得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的甚至出现理论不能与实际结合的情况。这很难满足对本区生态重建和保护的需要。笔者通过文献调研,走访和实地观测等研究方法,对本区生态影响因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国内外关于湿地生态保护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了该湿地生态保护方案及未来规划方向。以期能为若尔盖湿地生态重建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做出贡献;为青藏高原及西部地区更大规模的草原、湿地的沙化治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对策。 2 若尔盖湿地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2.1 自然环境特征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N33°11′—33°57′,E102°02′—102°52′),平均海拔3500m,面积30万km2。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寒温带气候特征。长冬无夏,春秋短,冬季寒冷干燥,多风雪,温季短暂多冰雹。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0.6℃—1.2℃,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