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式立项启动若尔盖湿地沙化治理的紧急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湿地改造提升工程方案

湿地改造提升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净化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湿地逐渐减少,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湿地保护与恢复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湿地改造提升工程方案,以期对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湿地改造提升工程2. 项目地点:某市XX区3. 项目规模: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4. 项目目标:通过改造提升工程,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景观价值。
三、项目内容1. 生态系统的恢复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环境,加强湿地植被的保护与修复,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重建湿地的自然景观。
2. 水质的改善通过湿地工程改造,优化水质,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净化能力,减少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改善水生态环境。
3. 生物多样性的提升通过改善湿地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培育,增加湿地的生物物种,提高生态系统的复杂度与稳定性。
4. 景观价值的提高通过湿地改造提升工程,提高湿地的景观价值,打造湿地旅游风景区,增加城市周边的休闲度假场所。
四、工程实施方案1. 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应明确湿地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湿地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
2. 生态环境的评估在启动工程前,对湿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改造提升工程的重点和方向,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
3. 植被的保护与修复重点保护湿地的自然植被,对受损的植被进行修复与保护,增加湿地的植被覆盖面积,提高湿地的生态价值。
4. 水质的治理与改善加强水源的净化工作,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沉水植物的过滤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改善水质,降低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培育加强对湿地动植物的保护与培育,增加湿地的生物种类与数量,提高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恢复湿地项目实施方案

恢复湿地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水资源调节、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受城市化、工业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湿地面临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制定了恢复湿地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1.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2. 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3. 加强湿地水资源调节功能,提高城市抗洪能力;4.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湿地旅游和观光价值。
三、项目内容。
1. 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水生植物引种等措施,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湿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同时,加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湿地保护。
建立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严格控制湿地开发,禁止乱采乱挖等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
加强巡护力度,保障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
3. 水资源调节。
修复湿地水系,恢复湿地的水资源调节功能。
通过湿地的自然滞留和植被的蒸腾作用,提高湿地对洪水的缓冲能力,减轻城市洪涝灾害。
4. 社会经济发展。
利用湿地资源,开发湿地旅游和观光业。
通过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湿地科普教育等活动,提升湿地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确定项目区域范围,进行湿地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估;2. 制定恢复湿地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实施时间表;3.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加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4. 恢复湿地水资源调节功能,提高湿地的抗洪能力;5. 开展湿地旅游和观光业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项目效果评估。
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监测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评估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调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效果的最大化。
六、项目保障措施。
加强对湿地的巡护和监测,建立湿地保护区的长效管理机制。
荒漠化治理项目立项流程

荒漠化治理项目立项流程荒漠化治理项目的立项流程是指在开始实施荒漠化治理工作之前,制定项目计划、申请资金、获得批准等一系列程序。
下面将详细介绍荒漠化治理项目立项的步骤和流程。
第一步: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在开始立项之前,需要明确荒漠化治理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这包括确定要治理的具体区域、荒漠化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希望达到的治理效果。
需要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确保能够在预算和时间范围内完成。
第二步:编制项目方案根据确定的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项目方案。
项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背景:介绍荒漠化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目标与目标: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3.方案描述:详细描述采取的治理措施、技术方法和预期效果。
4.工作计划: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时间表、里程碑和关键任务。
5.预算和资金来源:估计项目所需的资金,并说明资金来源。
6.风险评估: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项目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三步:申请资金在完成项目方案后,需要向相关部门或机构申请资金支持。
申请资金的步骤如下:1.资金调研:了解各个资金机构的政策、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等信息。
2.编制申请书:根据资金机构要求,编写详细的项目申请书,包括项目背景、目标与目标、方案描述、预算等内容。
3.提交申请:将申请书和相关材料提交给资金机构,并按要求进行补充或修改。
第四步:评审与批准一般情况下,资金机构会对收到的项目申请进行评审。
评审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预期效果等。
评审流程如下:1.初步筛选:资金机构对收到的项目申请进行初步筛选,剔除不符合条件或不合格的项目。
2.专家评审:组织专家对通过初步筛选的项目进行评审,评估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决策批准:根据专家评审结果,资金机构决定是否批准项目,并确定资金支持的金额和条件。
第五步:签订合同和协议在获得资金机构的批准后,需要与相关部门或机构签订合同和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生态修复】沙漠生态系统恢复治理项目立项材料(含可研报告)

【生态修复】沙漠生态系统恢复治理项目立项材料(含可研报告)生态修复沙漠生态系统恢复治理项目立项材料(含可研报告)项目背景和意义沙漠化作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探索有效的生态修复方法,本项目旨在恢复沙漠生态系统,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植被再生,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当地居民提供可持续的生计方式。
项目目标- 通过采用科学的生态修复技术,实现沙漠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治理;- 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促进植被再生,减少侵蚀和风沙灾害;- 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护生物多样性;- 提供当地居民可持续的生计方式,改善生活环境及经济条件。
项目实施方案1. 沙漠生态系统评估:对目标地区沙漠化程度、土地利用情况、气候特点等进行科学评估和调查研究,确立项目可行性。
2. 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结合目标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符合当地条件和需求的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包括土壤改良、植被引种、水源治理等。
3. 试点示范工程:在一定面积范围内选择试点示范,验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推广应用和培训:将成功的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到更大范围,通过培训当地居民提高其生态修复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5. 监测评估和调整优化:建立长期的生态系统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优化项目实施方案。
预期成果和效益- 沙漠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治理,土壤质量得到提高;- 植被得到显著恢复,减少风沙灾害;- 生物多样性得到维护,推动生态平衡的恢复;- 当地居民获得可持续的生计方式,改善生活环境;- 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和经验。
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可行性研究旨在评估沙漠生态系统恢复治理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
通过对目标地区沙漠化状况、土地利用现状、气候特点、资源可利用性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项目具有可行性和积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同时,研究还提出了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图,并对项目可行性进行了风险评估和可持续性分析。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3. 研究范围与方法 (5)二、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7)1. 自然地理条件 (8)2. 生态环境状况 (9)3. 社会经济状况 (10)三、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11)1. 生态保护与恢复 (12)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14)4. 土地利用与规划 (16)5. 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 (17)四、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19)1.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21)2. 技术与人才储备 (22)3. 资金筹措与投资回报 (23)4. 市场需求与营销策略 (24)5. 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估 (26)五、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27)1. 总体规划与布局 (29)2. 功能分区与设施配置 (30)3. 交通组织与游览路线 (31)4. 景观设计与艺术表现 (33)六、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34)1. 建设进度计划与实施安排 (36)2. 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 (37)3. 公园运营与维护方案 (38)4. 安全保障与应急预案 (39)七、结论与建议 (41)1. 结论总结 (42)2. 建议与展望 (43)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5)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功能,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本报告旨在对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力度。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管理滞后等。
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方案样本

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实施方案样本一、项目背景湿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提供人类生存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全球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本项目拟在地区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二、项目目标1.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2.恢复已受损湿地,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3.加强湿地管理和监测能力,提高管理效能;4.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三、项目内容1.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制定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受威胁因素,制定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确定具体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包括修复已受损湿地、防止污染、控制非法捕捞等。
2.湿地保护区建设选定一处湿地作为湿地保护区,划定边界,修建围栏,设置标识牌,加强管理和维护,建立监测站点。
3.湿地恢复工程对已受损的湿地进行恢复工程,包括修复湿地植被、还原湿地水文条件、恢复湿地链路等,实现湿地恢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要求。
4.湿地管理与监测加强湿地管理与监测能力,建立湿地管理机构,制定湿地管理办法,加强巡查和监测力度,确保湿地不受非法活动和污染的威胁。
5.公众教育与参与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关注度。
组织公众参与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包括招募志愿者、组织湿地观察活动等。
四、项目实施计划1.第一年:制定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修改;开展湿地保护区的修建工作;开展一次湿地恢复工程试点;建立湿地管理机构。
2.第二年:完善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并组织专家论证;推进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并对试点进行评估和总结;制定湿地管理办法。
3.第三年:完成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的修订和最终确定;加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推进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加强湿地巡查和监测工作。
4.第四年: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公众参与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加强湿地管理和监测工作;总结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经验和成效。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焦晋川,钟信,秦嘉励(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雅安 625014 )E-mail:jjc19841201@摘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它在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
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湿地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笔者对若尔盖湿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表明:各种自然因素和过载放牧、挖沟排水、滥垦滥伐、开采泥炭等人为因素是若尔盖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叠加效应加速了其退化,高寒高海拔环境,尤其是低温导致了退化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
采取全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手法并配合经济转型与生态补偿才是若尔盖湿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沙漠化;生态补偿1 前言若尔盖湿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也是黄河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核心保护区,对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等。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如不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地区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迄今为止,有关若尔盖湿地保护及沙漠化治理的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考察[1~2]、动植物种类调查、建立保护区以及少量治沙工作等。
对当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法进行详尽、全面的论述尚不多见,对如何处理湿地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未见报道。
这使得众多研究成果在当地施用不得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有的甚至出现理论不能与实际结合的情况。
这很难满足对本区生态重建和保护的需要。
笔者通过文献调研,走访和实地观测等研究方法,对本区生态影响因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国内外关于湿地生态保护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了该湿地生态保护方案及未来规划方向。
湿地整改方情况汇报

湿地整改方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湿地整改工作成为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我单位积极开展了湿地整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就我单位湿地整改方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整改目标。
我单位湿地整改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整改,力求达到湿地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生态景观,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整改内容。
1. 湿地生态修复,针对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的破坏,我们采取了植被恢复、水质净化、土壤改良等措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修复。
2. 湿地污染治理,加强湿地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减少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等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湿地水体的清洁和生态平衡。
3. 湿地保护管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严格限制湿地开发和利用行为。
三、整改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单位湿地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水质得到了提升,植被恢复良好,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其次,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了恢复和增强。
最后,湿地景观得到了提升,成为了当地的重要生态旅游资源,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湿地整改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湿地整改工作需要长期坚持,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其次,湿地整改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方利益,需要加强协调和合作。
最后,湿地整改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持和创新,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加大对湿地整改工作的投入,加强跨部门协调和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湿地整改工作机制,推动湿地整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五、展望未来。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湿地整改工作的投入,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正式立项启动若尔盖湿地沙化治理的紧急提案内容及
办理复文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1824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1824号提案内容
2012-02-24
案由:关于正式立项启动若尔盖湿地沙化治理的紧急提案
提案人:吴正德张晓梅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局会同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办理
主题词:防沙治沙工程投入
20世纪90年代开展若尔盖防沙治沙试验示范以来,通过封沙育草、填勾堵渠、退牧还草等,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进,但整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改变。
10多年前若尔盖湿地的核心区沙化面积不到10亩,现在沙化面积已达上千亩,局部治理进度已远远赶不上整体沙化的速度,形势非常严峻。
若继续停留在小范围试验示范阶段,势必危及长江、黄河及其流域的生态、经济安全。
因此紧急建议:
一、参照“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模式,尽快立项和启动实施“若尔盖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项目,整体推进,全面治理。
二、阿坝州近10年的试点示范治理实践已取得了行之有效的经验,掌握了一整套成熟对路的治理保护技术,国家和省要集中财力加大投入,确保用3—4年的时间彻底完成沙化治理任务。
三、建立湿地保护补偿机制。
特殊功能区应享受特殊政策扶持。
国家应尽快对处于江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和利益分析,作出利益分配,出台相关生态利益补偿的政策。
同时应建立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补偿机制。
四、实施综合治理。
开展退牧还湿(草)行动,将湿地核心区牧民进行搬迁退牧或就地转化组织成专业队伍保护湿地;重新科学分配草场,根据载畜能力实行限养轮牧,通过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和省、州安排财政资金,保障牧民基本生活;将防沙治沙与防鼠治鼠、防治病虫害等相结合,全面系统地保护和治理;成立具有权威性的若尔盖湿地保护领导协调机构,进一步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提高监测、保护、教育、科研、执法等方面的技能,提高政府、非政府组织、当地社区的湿地保护能力。
五、建立生态十分脆弱地区休牧补偿资金或基金,用于保障休牧群众的生计。
1824号提案复文
2012-02-24
国家林业局
2011年9月9日以林案协字〔2011〕44号文函复:
吴正德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正式立项启动若尔盖湿地沙化治理的紧急提案》收悉。
经商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麓,行政区划属于四川省阿坝州和甘肃省甘南州。
若尔盖高原总面积19600平方公里,其中四川境内16200平方公里,甘肃境内34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00—3900米。
若尔盖湿地因其在影响全球气温变暖和补充河流水源方面的巨大作用,而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重要的高原湿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高原之肾”,其中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若尔盖高原湿地泥炭分布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泥炭最深处38米,泥炭总储量20亿吨,约占全国泥炭总量的40%。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补水区,从若尔盖湿地注入黄河的水量,枯水期占40%,丰水期占26%,平均补水达30%。
若尔盖湿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栖息着9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尤其是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人类干扰程度的增加,若尔盖湿地地下水位显著下降、湿地面积锐减、沙化严重、鼠害猖獗,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
针对若尔盖湿地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加大了湿地保护、沙化土地治理、草原治理的力度,在此相继开展了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和恢复、防沙治沙、退牧还草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若尔盖高原的生态恶化。
四川、甘肃两省林业部门在此建立了7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约100万公顷,占若尔盖地区的55%。
按照《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年)》,投资实施了若尔盖湿地保护项目、阿坝曼则唐湿地保护项目,完成中央投资1695万元。
根据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财政部会同我局启动了湿地保护补助工作,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00万元,实施了若尔盖湿地保护补助项目,用于开展湿地恢复、监测监控等工作。
2003年将若尔盖县列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到2010年共完成中央预算内防沙治沙资金625万元,若尔盖、红原两县共治理沙化土地5000多公顷。
2003—2010年通过在四川省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若尔盖县已累计建设草原围栏达615万亩,补播改良草原137万亩,工程实施面积已占全县草原面积的66.3%。
“十一五”期间在若尔盖县累计开展草原鼠害防治388万亩,虫害防治251万亩。
但是由于治理措施分散、力度较小等原因,若尔盖湿地保护和治理工作还处于试点阶段,仍然表现为局部治理、整体破坏,短期治理、长期破坏的局面。
若尔盖湿地生态恶化不仅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威胁着成都平原、四川盆地乃至三峡库区生态安全。
继续加强若尔盖湿地保护十分必要。
关于尽快立项和启动实施“若尔盖湿地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项目的问题。
我局正在组织编制湿地保护“十二五”实施规划,将对若尔盖湿地保护予以重点支持。
同时将商请四川省在编制《川西藏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时,对若尔盖湿地的防沙治沙给予统筹考虑,届时将积极推动阿坝州湿地沙化的治理保护。
关于建立湿地保护补偿机制的问题。
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政策,待相关政策出台后,将对若尔盖湿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予以统筹安排。
关于实施综合治理的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将在若尔盖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畜牧品种改良补贴和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政策措施。
继续加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启动实施青藏高原牧区特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工程。
同时结合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在治理任务和资金投入上对若尔盖县予以重点倾斜,将防沙治沙与防鼠治鼠、防治病虫害等相结合,全面系统地推进若尔盖湿地的保护和治理。
下一步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湿地保护和草原生态保护的支持力度,促进湿地和草原生态恢复。
感谢你们对林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