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肪酶(LPS)活性测定及其意义
脂肪酶活测定

一.脂肪酶活测定原理:脂肪酶在一定条件下,将甘油三酯水解。
在不同水解阶段可分别产生脂肪酸、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及甘油。
水解所产生的脂肪酸可以用标准的氢氧化钠滴定,用滴定值表示酶活力。
酸碱滴定法 :酶活力以国际单位表示,即在一定条件下,脂肪酶水解脂肪每分钟产生1微克分子脂肪酸的酶量定为一个国际单位。
脂肪酶活力单位=(A-B)*nf/t*v式中:A为样品耗碱液ml数,B为对照组耗碱液ml数,n为每毫升碱液微克分子数(n=cM=0.05x23x1000),f为稀释倍数,t为作用时间(分),v:反应的酶液的体积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测定滴定法分析1原理:将废水以磷酸酸化后,从中蒸发出挥发性脂肪酸,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溶液滴定馏出液。
废水中的氨态氮可能对测定形成干扰,因此应当首先在碱性条件下蒸发出氨态氮。
4.计算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计算如下:VFA=V (NaOH)*C*1000/Vs (mmol/L)式中:V(NaOH)-----滴定消耗的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c ------ 滴定消耗的NaOH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mol/L;Vs--------被测废水水样的体积,ml.酶活力定义:40℃,ph为5.6的条件下,每分钟酶解淀粉释放出lmg的还原糖(葡萄糖)所需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1U=1mg还原糖\min.ml酶三.淀粉水解酶活性原理:淀粉的水解产物麦芽糖及其他还原性糖能与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反应,使其还原生成红色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淀粉酶水解产物的浓度成正比,可用麦芽糖(或葡萄糖)浓度表示,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体积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四.纤维素酶酶活力测定:原理: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产生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还原糖,能将3,5-二硝基水杨酸中硝基还原成橙黄色的氨基化合物,在550nm波长处有最大光吸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反应液的颜色强度成比例关系,利用比色法测定其还原糖的量就可测定纤维素酶的活力。
脂肪酶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脂肪酶测定标准操作程序1. 摘要脂肪酶检测用于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脂肪酶的活力,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
2. 适用范围程序适用于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浆中LPS 的浓度。
3. 职责使用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LPS 浓度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本SOP 程序进行,室负责人监督管理;本SOP 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 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生化室负责人、科主任签字批准生效。
4. 检测方法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二脂肪酶监测试剂盒采用的是酶法。
5. 原理1,2-领-二月桂基-消旋-甘油-3戊二酸(6-甲基试卤素灵)酯−−→−脂肪酶1,2-领-二月桂基-消旋-甘油+戊二酸+6-甲基试卤素灵 1,2-领-二月桂基-消旋-甘油-3戊二酸(6-甲基试卤素灵)酯在样本中的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1,2-领-二月桂基-消旋-甘油、戊二酸以及红色的6-甲基试卤素灵。
由于甲基试卤素灵在波长570nm 附近处有吸收峰所以在一定脂肪酶活力范围内,570nm 处吸光度的变化值与样本中脂肪酶活力成正比。
6. 仪器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7. 试剂7.1 试剂来源: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7.2 试剂瓶内主要成分:R1:Good ’s 缓冲液、共脂肪酶、脱氧胆酸钠、乙酸钙R2:酒石酸缓冲液、1,2-领-二月桂基-消旋-甘油-3戊二酸(6-甲基试卤素灵)酯、牛脱氧胆酸钠。
7.3 试剂稳定性: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本试剂有效期为12个月。
试剂不可冰冻。
试剂开瓶后冷藏于分析仪中可以保存14天。
7.4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8.标准品和质量控制8.1校准程序:使用某某公司提供的标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按照公司标准品使用要求,并以9g/L氯化钠溶液或去离子水为空白,经校准测定,仪器自动对标准品响应量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绘制校准曲线。
8.2质控品某某公司提供的生化复合定值质控血清做为室内质控品。
脂肪酶的测定

脂肪酶的测定脂肪酶是一种能够加速脂肪分解的酶类物质,它在人类的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脂肪酶的测定是衡量人体脂肪代谢能力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肥胖、代谢疾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
脂肪酶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化学法和免疫法。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测定脂肪酶的活性,它的原理是将样品与一种特定底物反应,通过测定产生的底物或反应产物的浓度,来计算脂肪酶的活性。
常用的底物有三酰甘油、辅酶A等。
免疫法则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脂肪酶结合反应,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在进行脂肪酶测定前,需要收集样品。
常用的样品有血浆、血清、尿液等。
对于血浆和血清样品,需要在采集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避免冷藏时间过长而影响测定结果。
对于尿液样品,需要在采集后立即保存在冰箱中,避免样品在室温下发生酶解反应。
此外,还需要注意样品的质量和数量,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脂肪酶的测定结果可以反映人体脂肪代谢能力的强弱。
正常情况下,脂肪酶的活性处于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脂肪酶活性过高,说明人体脂肪代谢能力较强,有利于减肥和预防肥胖等疾病;反之,如果脂肪酶活性过低,说明人体脂肪代谢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脂肪酶的测定结果并不是唯一的评估指标,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如体重、体脂率、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脂肪酶的测定结果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饮食、运动等因素都会对脂肪酶活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
脂肪酶的测定是衡量人体脂肪代谢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对于研究肥胖和代谢疾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脂肪酶测定时,需要注意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测定方法的选择,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脂肪酶(LPS)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LPS)的临床意义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脂肪酶( LPS)测定的临床意义
脂肪酶(LPS)是一组特异性较低的脂肪水解酶类,主要来源于胰腺,其次为胃及小肠,能水解多种含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
通常胰腺以等量分泌脂肪酶及共脂肪酶进入循环,但因共脂肪酶相对分子量较小,可以从肾小球滤出,急性胰腺炎时,共脂肪酶/脂肪酶比例下降。
测定方法有滴定法、电极法、比浊法、分光光度计法及荧光光度计法。
1.正常参考值:
比浊法健康成人脂肪酶活性:单侧95%上限为7.9 U/L。
2.临床意义
胰腺是人体LPS最主要来源。
血清LPS增高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及胰腺癌,偶见于慢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增加的时间较短,而血清LPS活性上升可持续10~15天。
腮腺炎未累及胰腺癌时,LPS通常在正常范围。
此外,总胆管结石或癌、肠梗阻、十二指肠穿孔等有时LPS亦可增高。
血清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临床研究证实,其灵敏度为80%~100%,特异性为84%~96%,而淀粉酶的灵敏度为73%~79%,特异性为82%~84%,血清脂肪酶活性测定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优于淀粉酶活性测定。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原理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原理血清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评估人体脂代谢情况和脂肪相关疾病的发展程度。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原理是基于酶促反应的测定方法。
本文将从血清脂肪酶的定义、功能、检测原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血清脂肪酶是一种酶类物质,也被称为脂肪酶、脂肪酯酶或胆固醇酯酶。
它主要存在于肠道、胰腺和肝脏等组织中,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血清脂肪酶可将脂肪酯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从而促进脂肪的代谢。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原理是基于酶促反应的测定方法。
具体而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通过测定血清中的甘油水平来间接评估脂肪酶的活性。
测定过程中,首先将血清样品与试剂中的底物反应,脂肪酶催化底物水解生成游离甘油。
然后,使用特定的检测试剂将游离甘油与酶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其颜色的强度与甘油的浓度成正比。
最后,通过测定产物的光密度或吸光度,可以计算出血清中甘油的浓度,从而间接评估脂肪酶的活性。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原理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用于评估人体脂代谢情况。
脂肪代谢紊乱是导致肥胖、高血脂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检测血清脂肪酶的活性,可以了解脂肪代谢的状况,为脂肪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原理可应用于脂肪相关疾病的评估。
例如,血清脂肪酶活性的增加常见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胰腺炎等疾病。
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发生与脂肪酶活性的改变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血清脂肪酶的活性,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血清脂肪酶检测还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一些药物如胰岛素增敏剂和脂肪酶抑制剂等可以影响脂肪酶的活性。
通过定期检测血清脂肪酶的活性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原理是基于酶促反应的测定方法。
通过测定血清中的甘油水平来间接评估脂肪酶的活性,从而了解脂肪代谢情况和脂肪相关疾病的发展程度。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原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脂肪代谢的评估、脂肪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原理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原理血清脂肪酶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用的是酶动力学法和免疫学法。
酶动力学法是利用血清中的脂肪酶对特定底物的催化作用进行测定,常用的底物有甘油三酯和磷脂。
血清中的脂肪酶能够水解底物中的酯键,产生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等产物。
通过测定产物的浓度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血清脂肪酶的活性水平。
免疫学法是利用抗体与血清脂肪酶结合的特异性来测定血清中脂肪酶的含量。
免疫学法一般分为免疫酶标记法和免疫比浊法。
免疫酶标记法是将脂肪酶抗体与酶标记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检测酶标记物的酶活性,间接测定脂肪酶的含量。
免疫比浊法则是将脂肪酶抗体与胶体金等颗粒结合,形成可见光散射的复合物,通过测定散射光的强度,间接测定脂肪酶的含量。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在临床医学中,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脂肪代谢情况,对于肥胖、高脂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血清脂肪酶的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血清脂肪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检测血清脂肪酶的含量,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干预心血管疾病。
除了临床医学,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在科研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检测血清脂肪酶的活性和含量,探索脂肪代谢的调节机制,研究脂肪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血清脂肪酶的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副作用。
许多药物对脂肪代谢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检测血清脂肪酶的变化,可以评价药物对脂肪代谢的影响程度,从而指导药物的使用和调整。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在实验室中的操作相对简单,但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采集血清样本时需要避免污染和血液凝固,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样本的处理和条件要求不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此外,不同人群的血清脂肪酶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解读检测结果时需要参考相应的参考范围。
血清脂肪酶的检测是评估脂肪代谢情况的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脂肪酶(LPS)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清脂肪酶(LPS)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脂肪酶(lipase,LPS)又称甘油三酯酶或甘油三酯酯酰水解酶。
脂肪酶是一组催化长链脂肪酸甘油水解的酶,对长链脂肪酸甘油有一定特异性,最大活性和特异性的发挥或表现需胆酸盐和共脂肪酶的参与。
2、脂肪酶可被Ca2+、胆汁酸、疏基化合物及辅脂肪酶等激活剂激活,而被重金属、丝氨酸抑制。
3、血清脂肪酶主要来源于胰腺,少量来自胃肠黏膜,脂肪酶可由肾小球滤过,并被肾小管全部回吸收,所以尿液中测不到脂肪酶活性。
正常人血浆中脂肪酶含量极少,但在胰腺受损或病变时,血清脂肪酶显著升高。
在急性胰腺炎时,血清脂肪酶活性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检测方法血清脂肪酶测定方法有多种,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色原底物法和酶偶联显色法。
三、参考区间酶偶联显色法:参考区间为1~54U/L。
不同方法测定结果可能有一定差异。
四、临床意义1、正常人血清脂肪酶含量极少,当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血清脂肪酶在4~8 h 内上升,24 h达到峰值,在接下来的8~14 d内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2、由于血清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时活性升高的时间早,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血清脂肪酶被认为是比血清淀粉酶更可靠的AP诊断生物学标记物。
3、临床观察发现,凡血清淀粉酶升高的病例,其血清脂肪酶均升高;而血清脂肪酶升高者淀粉酶不一定升高,约有2/3淀粉酶正常的胰腺炎病人,其血清脂肪酶升高;非胰腺炎的急腹症有血清淀粉酶升高,而血清脂肪酶不升高。
4、在急性胰腺炎与其他急腹症(如胃肠穿孔、肠梗阻等)的鉴别诊断中,血清脂肪酶也有重要临床价值。
5、酗酒、酒精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以及肝胆疾病等,血清脂肪酶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五、注意事项1、严重脂血的标本应高速离心后进行检测,血红蛋白对脂肪酶有抑制作用,故溶血标本不宜采用。
2、EDTA、草酸盐、氟化物、枸橼酸钠、奎宁、重金属离子、脂肪酸等对脂肪酶有抑制作用。
3、脂肪酶结构中含有疏基、半胱氨酸、硫代乙酸等含疏基的化合物时有激活作用。
脂肪酶(Lipase ,LPS )活性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 QS2402 规格:50管/48样脂肪酶(Lipase ,LPS )活性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LPS又称甘油酯水解酶,催化甘油三酯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或者甘油二酯和单酯)。
LPS广泛的存在于各种生物中。
血清中LPS的异常增高常见于胰腺炎和胰腺癌。
测定原理:LPS催化油酯水解成脂肪酸,利用铜皂法测定脂肪酸生成速率,即可计算LPS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研钵、台式离心机、震荡混匀器、可见分光光度计、1mL玻璃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冰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试剂一:液体×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1瓶,4℃保存。
每次使用前用震荡混匀器剧烈震荡20min。
试剂三:液体×1瓶,4℃保存。
试剂四:液体×1瓶,4℃保存。
标准品:液体×1瓶,10 µmol/mL的标准溶液,4℃保存。
临用前加入3.168 mL试剂三,充分溶解。
粗酶液提取:1.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
12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细菌、真菌: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试剂一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然后12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血清等液体: 直接检测。
LPS测定操作:1.分光光度计预热30 min以上,调节波长到710 nm,蒸馏水调零。
2. 试剂一和试剂二置于37℃水浴预热30min以上。
3. 空白管:取5 mL离心管,依次加入650 μL试剂一250 μL试剂二和100 μL蒸馏水,置于37℃震荡反应10 min;加入1.2mL试剂三,反复震荡混匀10min,25℃,2000g离心10 min;小心吸取上层溶液1 mL,加入1.5mL离心管中,再加入500μL试剂四,反复震荡5min;25℃,2000g离心10 min,小心吸取上层溶液800 μL,加入1mL玻璃比色皿,于710nm处测定吸光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脂肪酶(LPS)活性测定及其意义
脂肪酶(Lipase, LPS)是一组特异性较低的脂肪水解酶类,主要来源于胰腺,其次为胃及小肠,能水解多种含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
通常胰腺以等量分泌脂肪酶及共脂肪酶进入循环,但因共脂肪酶相对分子量较小,可以从肾小球滤出,急性胰腺炎时,共脂肪酶/脂肪酶比例下降。
测定方法有滴定法、电极法、比浊法、分光光度计法及荧光光度计法。
1.正常参考值:
偶联法健康成人脂肪酶活性:1~54 U/L
色原底物法健康成人脂肪酶活性:13~63 U/Lu
比浊法健康成人脂肪酶活性:单侧95%上限为7.9 U/L。
2.临床意义
胰腺是人体LPS最主要来源。
血清LPS增高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及胰腺癌,偶见于慢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增加的时间较短,而血清LPS活性上升可持续10~15天。
腮腺炎未累及胰腺癌时,LPS通常在正常范围。
此外,总胆管结石或癌、肠梗阻、十二指肠穿孔等有时LPS亦可增高。
血清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临床研究证实,其灵敏度为80%~100%,特异性为84%~96%,而淀粉酶的灵敏度为73%~79%,特异性为82%~84%,血清脂肪酶活性测定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优于淀粉酶活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