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水体中的生物监测方法

水体中的生物监测方法

水体中的生物监测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保护水资源,保障水质安全,成为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的重要任务。

而生物监测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水体的监测与评估。

本文将介绍水体中的生物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一、背景介绍在水体中,生物是水质的重要指示物,其种类与数量直接反映了水环境的变化和污染程度。

生物监测即通过对水生生物进行观测和分析,获取相关水质信息的方法。

生物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快速地发现水环境中的问题,为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物监测方法分类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生物监测方法可分为水生生物监测和湿地生物监测两大类。

1. 水生生物监测方法水生生物监测主要通过监测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群落结构、生态学指标和生物量等来评估水质。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1)鱼类监测:通过捕捞法、电击法或网箱法捕捉样本,并分析其种类、数量和生物学指标,如体长、体重、生长状况、生殖能力等。

(2)底栖动物监测:通过底栖动物的样本收集和分析,对其种类组成、丰度、生态指标等进行评估,如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指标。

(3)水生植物监测:通过对水生植物的调查,了解其种类组成、生态学指标和生物量等,如浮游植物、藻类和水生维管植物等。

2. 湿地生物监测方法湿地生物监测主要通过对湿地生物群落的研究,评估湿地健康状况和水质变化。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1)鸟类监测:通过观察记录湿地中的鸟类种类、数量和行为习性,评估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水质状况。

(2)昆虫监测:通过对湿地昆虫种类、数量和生态习性的研究,分析其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水质的反映。

三、生物监测方法的应用生物监测方法在环境保护和水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生物监测,可以全面了解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预测水质问题。

其在以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1. 水质评估与监测生物监测方法可以通过对水生生物的分析,评估和监测水体的污染程度,提供水质保护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水环境中的生物监测

水环境中的生物监测

水环境中的生物监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而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水体遭受到污染,导致水环境中生物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水环境中的生物进行监测和评估,成为了保护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1. 生物监测的意义生物监测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水体中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来评价水环境质量的方法。

相比于仅仅测量化学物质的浓度,生物监测能够提供更全面、客观的评估结果。

生物监测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检测水体污染生物作为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质的改变非常敏感。

通过对水体中的生物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污染因素,并监测污染物的累积和传播过程,从而为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提供依据。

1.2 评估生态系统健康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数量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监测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变化,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判断水体的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3 监测环境变化水体中的生物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其对温度、水质、水流等环境要素的响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变化的趋势和程度。

通过监测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可以揭示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2. 生物监测的方法生物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种群数量变化、生物指标和生物富集等指标。

2.1 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是指水体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

通过采集水样并观察样品中的生物组成,可以了解当前水体中存在的不同生物种类,判断生态系统的结构状况。

2.2 种群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变化是指特定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通过定期采集样品并统计数量,可以推测某一特定生物群落的繁衍和死亡情况,进而判断水体质量的优劣。

2.3 生物指标生物指标是指一些具有特定代表意义的生物特征。

例如,某些微生物、鱼类或无脊椎动物的存在或缺失可以提示水体是否受到了特定污染物的影响。

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探究

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探究

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探究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生命的源泉之一。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水资源,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环境监测及水污染防治的相关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一、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1.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水环境监测是指对水质、水量、水文等因素进行定期观测和分析,以全面了解水环境的状况。

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是人类生活必需的资源,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通过水环境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质情况,有效防范水污染,保障人类健康。

水环境监测可以帮助保护生态环境。

水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通过对水环境的监测,可以找出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2.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水环境监测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了解和监控水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水环境监测,政府可以及时了解水环境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水资源,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3.促进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水环境监测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促进了水环境科学研究的开展,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环境监测也为相关领域的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促进了水环境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创新和发展。

二、水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1.传统水环境监测方法传统的水环境监测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地检测,包括采集水样、采集生物样本、采集水文数据等。

传统监测方法简单易行,还是目前主要的监测手段之一,但也存在着监测周期长、数据收集不全等问题。

2.现代水环境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水环境监测技术不断更新,包括遥感监测、无人机监测、传感器监测等。

这些技术大大提高了水环境监测的效率和精度,为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1.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水污染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

水中生物监测方法

水中生物监测方法

水中生物监测方法随着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水质监测变得愈发重要。

水中生物监测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研究和生态保护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中生物监测方法,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1. 水中生物监测方法简介水中生物监测方法是通过观察、测量或记录水体中生物群落结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来评估水质状况。

这些生物监测方法主要基于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状况、生物指示物种及其生物量、特定物种的代谢活动等指标,从而反映出水环境的健康状况。

2. 生物般样品采集在进行水中生物监测之前,首先需要采集适当的生物样品。

常见的采集方法包括网捕、诱虫灯、漂网、拖网等。

对于大型水生生物,如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使用网捕或拖网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而对于小型生物,如浮游动物和昆虫幼虫,则更适合使用诱虫灯或漂网进行采集。

3. 生物多样性评估生物多样性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和记录水域中不同种类动植物的分布和数量,可以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水平。

常用的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包括物种丰富度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相似性指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体中各种生物的相对丰度和分布范围,从而判断水质状况。

4. 生物指示物种监测生物指示物种是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的物种,其存在或缺失可以反映出水体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通过对特定的生物指示物种进行监测和调查,可以评估和预测水域中的环境状况。

例如,苔藓就是水质优良的指示物种,而某些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丰度和多样性则会受到水污染的影响。

5. 生物活动监测生物活动监测方法主要依靠对特定生物群体的监测,通过观察和记录生物的行为、繁殖情况和代谢活动等来判断水体的健康状况。

例如,观察鱼类的游动轨迹和摄食行为可以了解水质的污染程度,观察昆虫幼虫的数量和成熟度可以评估水生生物的生态功能等。

6.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水中生物监测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应用于水质监测中。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方法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方法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方法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污染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保护水资源和监测水质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环境科学中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方法。

一、物理监测方法物理监测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和测量水体的各种物理参数来评估水质状况。

1. 水体温度测量水体的温度对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

监测水体温度可以使用温度计或无线传感器等设备,通过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水体的热力学特性。

2. 水体透明度测量水体透明度反映了其中悬浮物质的含量以及水体的混浊程度。

透明度的测量可以通过使用透明度计或激光测量仪器来实现,从而判断水体的清洁程度。

3. 水体流速测量水体的流速直接影响水体中污染物的扩散和输运。

流速的测量方法包括流速计和浮标方法等,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水流速度和方向的信息。

二、化学监测方法化学监测方法通过分析水体中的化学成分来评估水质。

1. pH值测量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于水体的生态平衡和生物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玻璃电极法和电化学法等。

2. 溶解氧测量溶解氧是水体中生物生存和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溶解氧的监测可以通过使用溶解氧仪等设备,在不同深度和位置进行采样和分析。

3. 水体中污染物测量化学监测方法还包括对水体中污染物的测量,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盐等。

不同的污染物需要选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质谱法等。

三、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通过观察和评估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组成来判断水质状况。

1. 生物指标监测根据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灵敏度,选择特定的生物指标进行监测。

例如,浮游植物指标可以反映水域中的富营养化程度,底栖动物指标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

2. 生物毒性监测生物毒性指标可以测定水体中对生物体的有害影响程度。

通常使用细菌、藻类或鱼类等生物进行毒性测试,通过观察其对毒性物质的反应来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

水体有机污染物生物监测技术【文献综述】

水体有机污染物生物监测技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体有机污染物生物监测技术有水体有机污染物[1-8]主要是指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垃圾和有机农药等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排入水体后,即成为微生物的营养源,使有机物分解而被消化。

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一旦水体中氧气补给不足;则将使氧化作用停止。

引起有机物的嫌气发酵,分解出甲烷、氢、硫化氢、硫醇及氨等腐臭气体,散发出恶臭,污染环境,毒害水生生物。

早在20年前,人们就发现远在南极的企鹅体内有DDT的存在,可见有机污染物已经蔓延至全球各个角落。

而且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极强,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作用,全球由于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造成人们中毒事件比比皆是。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在水中测定出2221种有机化学污染物,其中765种存在于自来水中,20种已被确认为致癌物;23种为可疑致癌物;18种为促癌物;56种为诱变物质[9]。

水中有机物污染的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大气污染、城市与农田径流。

我国污水处理率很低,加上现有处理系统运行效率不高,使约80%的污水未经妥善处理即被排放到附近水体。

1993年的资料表明,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水环境状况。

公告表明:我国主要河流有机物污染普遍,我国七大水系、三大湖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尤以辽河,海河为甚;20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329个饮用水地表水源和242个饮用水地下水源中,8313 %的地表水源,27.7%的地下水源达不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并在近10年间饮用水源地水质呈逐步恶化的趋势[10]。

20世纪70年代以前。

世界各国对地表水水质的监测都是依靠单一的理化监测分析系统。

理化监测技术定性定量准确。

其成果可作为水环境评价和水污染事件鉴定的依据。

但是理化监测一般只考虑瞬时污染状况,很难做到长期、连续的监测,使其难以在水环境监测中充当哨兵作用,并且在全面掌握水质变化特征和趋势方面也显示出其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弥补理化监测技术的不足。

生物监测应运而生。

利用生物传感器监测水质污染状况的研究报告

利用生物传感器监测水质污染状况的研究报告

利用生物传感器监测水质污染状况的研究报告概述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对水质监测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在检测时间、准确性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监测方法,具有实时性、低成本和高灵敏度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领域。

1. 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材料(如酶、细胞、抗体等)作为感受元件,通过感知特定物质或特定过程,并将其转化为可测量信号的监测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生物元件与目标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使电化学、光学或质量传递信号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2. 生物传感器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1)水污染物的检测: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水中各类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

通过设计合适的生物元件和传感器平台,可以实现对水污染物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

(2)水质指标的监测:生物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监测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和电导率等。

通过将适当的生物元件与传感器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水体中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

(3)水体中微生物的监测:传统的微生物监测方法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和检测,费时费力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

而利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体中微生物的高效快速监测,从而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3. 生物传感器的优势和挑战(1)优势:a. 实时性: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可以更快速地获取数据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b. 低成本:相比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生物传感器具有更低的成本,可以降低监测和管理费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 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生物传感器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特定的生物元件,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

(2)挑战:a. 实用性:生物传感器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验证和完善,以提高其在水质监测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b. 抗干扰能力:水体中存在多种复杂的化学物质和环境因素,生物传感器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检测技术使用方法

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检测技术使用方法

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检测技术使用方法水污染是环境保护中一个重要且紧迫的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检测水污染的技术和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水污染检测技术使用方法,以帮助环境保护工作者更好地应对水污染问题。

一、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水污染检测技术之一。

它通过分析水样中的化学成分来评估水质的污染程度。

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

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水样在不同波长光线下的吸收、散射或发射来确定水样中化学物质种类和浓度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

使用光谱分析技术时,需要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仪器,采集样品并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光谱测量和数据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评估水质。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可以用于检测水样中微量有机物的存在和浓度。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时,首先通过气相色谱分离和富集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然后将其引入质谱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该技术具有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二、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是基于生物学指标来评估水体质量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通过观察生物品种、数量和生态学指标等来判断水质情况。

1. 生物指标生物指标是根据某些生物体对特定污染物的敏感性或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而选择的指标。

例如,底栖生物指标可以通过观察底栖生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来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水生植物指标可以通过观察水中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种类来评估水质。

2. 生物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和实验法两种。

观察法是根据实地观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评估水样的水质;实验法是将水样与生物接触,观察生物体的生长和死亡状况,以及其他生理和行为指标变化来评估水质。

生物监测方法具有直观、快速、经济的优点,适用于大范围水质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水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摘要:随着生物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监测的功能也越发明显,并受到环保各界的高度重视。

生物监测是理化监测的主要补充,对评估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简要分析生物监测的概念和方法与及特征,为环境保护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水污染生物监测概念特征方法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恶化,尤其是水体污染问题的普遍增多和处理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生物在水环境监则中的功能愈发明显,应用也越来越六泛。

探讨水污染生物监测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水污染的生物监测
1 水污染生物监测的概念和依据
在某种前提条件下,水生生物群落及水的环境有着相互关联并且有着相互限度现象,其保持着非常自然的、暂时性的均匀衡干系。

水环境中注入的污染物资,必将会用途于生物本身和其种群或者其群落,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固有生物种群其数量和物种组成与及其更多类特点、坚定特点、生产力和生理状况等,使某些水生生物逐步消失,然而在别的某些水生生物却能够继续生长下去,其本身和其种群的数量逐步增添。

运用技术、仪器监测水污程度,从这种变化的水污染生物体现,得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这是水污生物监测概念也是其依据。

2 水污染生物监测的特征
在这种同理化的监测对比当中,相对于某种生物监测,同理化的监测有着自己的特征:比如,生物监测能反应其种种污染物的综合影响作用;其污染物的理化监测就是定期采监测,最后答案不能反应采样前和后的状态,但是,而水中的生物,集中了全部生长久环境下的原因及改化其状态情况;有一些水生生物对于污染物非常敏感,但是又有一些连精密仪器都测不出来的微量元素其密度。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即可以经过“生物扩大”的效果,在生物体内堆集然而被测出来。

但是,生物监测本身同样有自己的不完善的地方:生物监测不能定其特点及定量地作出测定水质污染,其检测的灵活特点和专业特点方面不比理化检测,比如在时间上来说,一些生物的检测需要的时间很长。

二、水污染生物监侧的方法
1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PFU(polyurethane foam unit,聚氨醋泡沫塑料块法)法是应用泡沫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来收集水体中微型生物群落,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以评
价水质。

还可以用毒性试验方法预报废水或有害物质对受纳水体中微型生物群落的毒害强度,为制定安全浓度和最高允许浓度提出群落级水平的基准。

2 生物指数法
生物指数是利用筛选的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或生物类群与水体质量的相关性,特别是考虑它们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划分不同污染程度的水体。

生物指数法包括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相似性指数(similarity index)和生物指数(biotic index)。

前两种指数是利用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参数为基础建立的。

3 生物毒性试验
生物毒性试验是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的毒害所产生的生理机能等变化测试污染状况的方法,分为静水式生物测试和流水式生物测试。

生物测试法主要应用于对污染源的监测,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很多重要信息,如有害物质进入周围环境时其毒性如何或能否发生改变,何种有害物质的致毒性最大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毒性最强,对生物的生活史能产生什么影响等。

此外,在侦察、寻找污染物,评价环境污染程度,确定废水处理要求和监测废水处理效果,确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均有实用价值。

4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等。

目前核酸分子标记技术包括核酸分子损伤检测技术、报告基因技术、DNA 芯片技术、16S rRNA 检测技术等。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诱变因子的作用,就会产生微核。

1982 年,Hooftman 等最早将微核试验用于鱼类,并首次证明了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能够诱导泥荫鱼(Umbrapygman)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的形成。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 链损伤的方法(即彗星试验)。

钟远等通过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和彗星试验对扬中市不同水体的遗传毒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显示: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结果一致,且彗星试验在检测痕量遗传毒物污染方面比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更为敏感。

蛋白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包括酶分子标记物检测、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检测、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检测、抗氧化剂防御系统的检测等。

绿色荧光蛋白是动植物及微生物基因工程研究上广泛的选择标记,可以对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尤其是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标记,从而对转基因动植物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监测。

霍传林等运用鱼体肝脏中的EROD(72-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活性作为生态标记物,EROD活性与多氯联苯(PCBs)类物质浓度之间存在着定量响应关系。

5 幼虫变态实验
研究表明,浮游幼虫变态比现有的生物个体水平的毒性实验指标更为敏感。

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幼虫的变态期是其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变态期的幼体对污染
物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阶段,胚胎发生和幼虫发育不受影响的污染物浓度会阻碍其变态[18]。

幼虫的变态过程易于观察、易受环境污染的干扰。

与死亡率比较,能否在附着基表面顺利变态是监测污染物毒性的更敏感的指标。

三、水质生物监测的用途
通过水质生物测试所得到的资料,可解释水中产生颜色、混浊度、讨厌气味、味道及可见颗粒的原因;有助于对各种化学分析进行解释;鉴定污染的性质、程度和生物学影响;表明不洁水体自净作用程度;确定地表水处理的最佳时间,并监测处理效果;由于自然界或人为变化的影响,证明水质的短期或长期变异情况;常规地提供有关水生系统情况的数据、问题的具体性质,决定着需要检查哪些水生生物群落以及使用哪些采样和分析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