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摄影构图学

影视摄影构图学
影视摄影构图学

影视摄影构图学

绪论

现今社会大多数人或者几乎所有人都看过电影电视,但是知道电影电视是怎么拍摄的人却不多。

以下这些人在电影制作中处于什么位置

?制片人出品人

?监制

?导演

?摄影师

?摄影师作为影视主要创作者之一。

?运用自己独有的技术和艺术造型表现手段进行艺术创作

?早期摄影师兼机器制造、拍摄、洗印,乃至放映。

?随着电影真正成为艺术时,电影摄影才独立出来。

以构图为主要关注点的电影发展史

?起点:1895年12月28日法国电影先驱者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放映电影并宣布了电影的诞生。

?1早期摄影只完成曝光任务,以获得可视影像

?2 摄影机视点可变,给电影表现带来方位、角度、景别的变化,它是使电影成为一种独立艺术的重要因素。

?3 在电影造型处理中艺术地运用光线和色彩是摄影艺术成熟的第二个标志。

?4 在影片造型处理中,艺术地采用运动是摄影艺术成熟的第三个标志,也是重要的标志。

摄影造型手段三种倾向

?1重视对象原本自身纪实

?2 创造“第二自然” 必要修饰视觉冲击

?3 取两者之长

各国电影摄影特点

?苏联绘画性气氛浓郁

?英国严谨多变

?德国造型考究讲究行、质、光影

?法国清新自如运动如神

?意大利精致完美真实自然

?美国华丽细腻

?墨西哥粗犷健艳

?日本印度东欧拉美等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受两种营养滋养:悠久的文化和国外的经验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是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

?同年9月2日播出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构图的概念

?

?影视摄影的画面处理,其内含是“置陈布势”

?摄影构图就是指运用摄影的手段,经营位置,进行结构和布局,把各种造型元素,画面元素,有效地组织成一个整体,以最佳的形式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

构图的一般规律

?构图的规律一般涉及到对称、均衡、比例、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及节奏、韵律等。

对称

?对称结构最标准的典型是人的身体结构

?形式:

?1 左右对称

?2 辐射对称

?给人的心理感觉:稳定牢固轻松

?典型:大红灯笼高高挂

平衡

?平衡在两个或更多物质因素存在排列中进行的自控和和谐的调正。

?平衡是一种心理性的体验

? 1 人比物重

? 2 动物比植物重

? 3 动的比静的重

? 4 深色比浅色重()

? 5 粗线比细线重

? 6 颜色鲜艳比灰暗重

?7 近比远重

?8 离支点近比离支点远重

?9 左轻右重

比例

?比例是美的客体对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结构数的关系,或者说是指对象客体的线与形、明与暗、寒与暖的数比配置关系。

?标准比例适中

?黄金分割率1:1.618

?例子:

?人的身高地平线分割画面三分构图

对比

?对照,对象各种形式要素间不同的质和量进行对照,使其更加突出,较大的刺激强度。

?花鸟画

多样统一

?形式美中对称、平衡、对比、变化、参差、虚实、节奏、韵律等规律的集中概括

变化和谐

?在变化中对象各要素由形、质、量和差异、对立、冲突转化为和谐一致。

影视摄影构图特点

?影视摄影构图不同于绘画、文学

?运动、组接及声音运用构成影视银屏形象表情达意的新特质。

?影视摄影构图具有以下特点:

一影视的叙事性

?造型表现典型瞬间影视叙述典型过程

?影视任何一个镜头画面的构图处理不能如绘画那样一次空间安排就达到完整性和永久性,而必须考虑到处理承上启下的整体性和组接叙述的连续性。

二影视表现的运动性

?1 第一类为运动摄法表现运动对象

?2 第二类为运动摄法表现静止对象

?3 第三类为静止摄法拍摄运动对象

?4 第四类为静止摄法表现静止对象

三影视组接连续叙述的整体性

?一个复杂的事件情节或叙事任务,要由一组蒙太奇镜头画面来分别完成。

?每个蒙太奇镜头要符合整体性的要求。

四影视处理的多变性

?方位、角度、景别的多变给影视镜头画面构图带来空间多变。

?运动中的多变性,表现中的多变性,对象的多变性……构成影视艺术摄影构图的多变性。五影视构图的时间性

?镜头画面不论长短,在银(屏)幕上停留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一个镜头画面在银(屏)幕上放映时间的长短取决于:1 镜头画面负载内容简繁

? 2 信息量大小

? 3 含义深浅

? 4 所用表现手法的藏露显晦

? 5 特别重要的是特定观众对象的接受水平

六影视摄影构图的多维性

?视觉感知诸要素:

?形态、体积、色彩、光线、质地、明暗、线条

?宽高二维

?空间纵深三维

?运动占有时间四维

?表现对象的心理时空五维

七声画结合

?声画关系,最主要的有三种:声画同步、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作用:

?1 “弥补”了回忆镜头画面影像形态用之失当的缺憾。

?2 声画相映成辉,相得益彰。

?3 声音为主。

影视摄影构图的生理-心理基础

?造型组词准确摄录下来

?构图造句组织、安排、结构可视对象

一构图的生理-心理基础

(一)视知与反应

视知过程三个要素:光线、对象、眼睛

视觉形象是知觉进行过积极组织和建构的结果。

人反映现实的特点,视觉选择性特征是一切从事影视的创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同时是依据。

(二)影视视觉形象的建构

所看到的是通过银(屏)幕形象的物质基础---影像来完成的。

为了克服剥夺主体性这一点,必须把人观看的“主动性”,知觉积极组织、建构能力作为依据。

对象:经过加工

不能原样复制

已不是原对象

表意

审美

机械化成为缺陷

夸张、变形抒情表意

(三)双向互斥与沟通

客观事物创作主体

用心灵去体验用情感去表现

正确的角度

二感知层面与构图表现

认知过程:

具体事物-五种感官-具体映像-直接感知

表述和接受过程:

感知映像-抽象手段(语言、文字)-感觉器官-经验想象-间接感知

影视银(屏)幕所呈现的是对象可视的形色结构和可闻的声音。

摄录过程:

具体事物(对象)-形色结构及声音-影视造型表现手段-影像-银(屏)幕形象

表述和接受过程:

银(屏)幕形象-视听感官-具体映像-直接感知

与其他表现形式不同,不同在哪里?

按照生理-心理活动有层次:

视像(视觉映像)层面

视觉过程的产物叫做视觉映像,既是生理也是心理活动,直接看视对象的结果。(一)表面视知层次(形式层次)

有形必录无意注意

(二)进程视知层次(意味层次)

满足需要有意对象被注意

(三)深层视知层次(意义层次)

看得深、准、透

(四)情感视知层次

情绪所改造过的主观映像

体现悲喜构图处理可能是异常

(五)特殊(生理)视知层次

泪眼等

在这个层面上的视觉规律:

1 在一定位置上进行看视

2透视规律体现一定空间关系、空间位置

3 图-底关系

4 准确再现情感投射

二意向(表象)层面

意识活动、联想、想象、回忆、幻想

内心视像呈现

1 可能是具体的

2 整体中一部分最感兴趣的一部分

3 独立展示

4 新特质表象

幻像层面

幻像不能自控、无意识

错觉

潜意识意识流已成为艺术表现中一个重要方面

闪现的变幻的轮廓线模糊的

?变幻无常离奇古怪捉摸不定

?不受时空规定逻辑规定

?似有似无

?夸张

?跳跃

四意识(观念)层面

把对象符号性一面放大、扩展、突出,甚至要简约化对象夸张对象变形对象以使其成为表达抽象概念的手段。

1 简化的失貌的

2 变形

3 超现实性

影视摄影构图的生理-心理基础

第一节构图的生理-心理基础

?一、视知与反应

?二、影视视觉形象的建构

?三、双向互斥与沟通

视知与反应

立场是视觉形象消费者(观者、观众)

视知过程三要素:眼睛、光线、对象。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是生理过程。

观看止于此么?

视知与反应

心理过程

观看=感觉+选择+理解

阿尔多斯?赫荷黎

视觉选择性

任何视觉形象都是知觉进行积极组织和建构的结果。

视知与反应

总结:

人反映现实的特点、视觉选择性是一切从事影视创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是依据。影视视觉形象的建构

立场是视觉形象的制作者或传播者。

问题:影像是真实的么?

影视视觉形象的建构

不真实。

对观者的影像构成几乎剥夺了所有的主体性。

不真实的原因:

1 影像已不是原对象

2 利用对象的表意性

3 体现审美情感

4 机械性局限性

5 夸张、变形反而有抒情、表意效果

影视视觉形象的建构留下的问题是制作者如何利用造型手段、构图技巧调动观者的注意,进而

理解制作者的想法。

双向互斥与沟通

创作主体

客观事物艺术作品

(正确角度用心体验用感情表现)

第二节感知层面与构图表现

人的认知过程与影视的摄录过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具体见教材62页

感知层面

一、视像(视觉映像)层面

二、意象(表象)层面

三、幻像层面

四、意识(观念)层面

视像(视觉映像)层面

视觉过程的产物叫做视觉映像,它既是生理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它们是直接看视对象的结果。

(一)表面视知层次(形式层次)

(二)进程视知层次(意味层次)

(三)深层视知层次(意义层次)

(四)情感视知层次

(五)特殊(生理)视知层次

视像层面

(一)表面视知层次有形必录无意注意

(二)进程视知层次有意对象满足需要视觉有选择性

(三)深层视知层次

看得深看得透主体意识最强

扩大适宜特征减弱不需要的

正确运用景别、方位、角度、明暗色彩、幅面等最大限度突出主体

视像层面

(四)情感视知层次

情绪改造过的主观映像主体感情的宣泄

造型可能型变构图异常

(五)特殊(生理)视知层次

生理缺陷或视觉退化泪眼色盲

构图要求

?在一定位置上进行看视(描述位置、主体位置、观众位置)

?遵守透视规律,体现一定的空间关系、空间位置、方向和动势。

?图-底关系,特征性在背景中鲜明突显。

?形色结构准确再现。

{图-底关系(补充)

figure-ground relationship 在绘画中,指一个物体或形状与背景的联系方式,我们是根据背景来看这个物体或形状的。人类知觉通常有个方式,即“图”看起来显得前凸,处于底子的前面。}

透视(补充)

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梯度,主要是指某种知觉对象的“质”在时空中逐渐增加或减少。透视法则即是运用视觉梯度来创造空间感的典型方法。如:同样大小的事物因为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感到越来越小;同样是绿色的树木,由于距离的变化,越是往远处,其颜色会由绿向蓝过渡,并且其纯度也越来越低。

意象(表象)层面

复现人的意识活动,联想、想象、回忆、幻想和憧憬。内心视像的呈现。

特点:

1 可能是具体的、物像的

2 对象整体中的一部分,最感兴趣的部分

3 可以从环境、联系中抽出来独立展示

4 重新组合具有心特质

幻像层面

幻像不能自控无意识

错觉

潜意识意识流成为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闪现变幻模糊

构图要求:

1 变幻无常离奇古怪捉摸不定

2 不受时空规定逻辑规定

3 似有似无

4 夸张

5跳跃意识(观念)层面

把对像符号性一面放大、扩展、突出,甚至要简约化对象、夸张对象、变形对象以便使其成为表达抽象概念的手段。

特点:

1 简化的失貌的

2 变形的

3 超现实的

影像必须符合视觉规律,即应是视觉选择性、积极组织、又受对象制约的双向融合的视像呈现。影视摄影构图的基本元素

第三章

第一节

?一、影视镜头画面

?二、镜头画面的画幅边比及其可变性

?三、景框

镜头画面

电影画面(镜头画面)是指不间断地通过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静止或运动的对象,能表达一定涵义,并能与上下镜头画面进行组接的有可视影像的一段胶片片断。

镜头画面

镜头画面可以作为:

词素含义不完整

词含义也不完整比词素明确

句子表达完整的意思

场面

段落

镜头画面的画幅边比及其可变性

世界上没有无局限的艺术,艺术在局限中展示各自的个性。

画幅边比

影视的画幅边比基本是固定的。

两大类:

普通银幕电影(标准银幕)

宽银幕电影

普通银幕:

使用35mm胶片拍摄

画幅边比为16*22即1:1.38

竖三横四

宽银幕电影

1927年,法国物理学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研制出一种变形镜头,这种镜头可使影像产生横向变形,使影像画面展宽,这就是CinemaScope宽银幕技术,这种能产生特殊效果的镜头,为宽银幕电影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1953年,福克斯采用这一技术拍摄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The Robe(圣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宽银幕电影

1 平面宽银幕(遮幅法宽银幕)

假宽银幕(割幅法)

2 变形宽银幕

3 super35

平面宽银幕(遮幅法宽银幕)

这种宽银幕的原理是在放映时遮挡掉放映胶片一部分成像区域,在电影银幕上得到1:1.85的画面。

变形宽银幕

这种宽银幕的技术是在拍摄时使用一种特殊的变形光学镜头将期望得到的画面水平向挤压一倍,然后在放映时还是通过变形镜头水平向拉伸一倍,在银幕上得到宽银幕影像。在1971年之前,这种宽银幕的画面比例是2.35:1,以后画面的垂直方向略微有减小,画面比例为2.39:1,但是一般还是称为2.35:1。

Super35

?Super35在拍摄时采用传统的球面摄影镜头,只是在后期洗印时通过特殊的处理,将电影画面经过一倍的横向挤压,然后在放映时通过变形宽银幕镜头横向拉伸,得到正常比例的宽银幕画面。

景框

景框也称为画框,是幅面边缘的界端。

景框内的空间是电影的世界。

电影景框是空间的一种,仅存于每个镜头。

考虑景框内构图,符合景框的长宽比例,分不同的画面比例。

避免影像过于平面,有纵深感,要顾及中景、前景、背景三个层次。

第二节影视构图的表现元素

一、主要拍摄对象

二、次要拍摄对象

三、群众

四、景次

主要拍摄对象

主摄对象也称为主体或主要被摄体。

主要表现对象就是指承担着推动基本故事情节发展、展开主题、表达思想内容任务的主要人或物及其行为动作。

主摄对象

要求:

?占据更大的银幕时间

?在幅面中占据主要位置

?造型处理时主摄对象应形体鲜明

次要拍摄对象

宾体、客体、陪体。

次要对象的基本任务是表现生活多面、性格多种、事物多类。

次要拍摄对象

1 以客体烘托主体

2 主体的对立面冲突一方

3 对于延伸、衔接剧情有重要作用

群众

一般指群众场面的背景人物,战斗场面、闹市、会场中的群众。

构图的次要元素。他们的表演烘托主体,色阶构成调子,行动构成总的动势,创造气氛。景次

(一)环境背景

大环境(社会环境)

小环境(生活、工作和自然环境)

(二)前景

(三)后景

(四)背景

环境景次

环境景次在构图中指主要表现对象和次要表现对象所处的周围环境。

环境背景

1 作为表现对象

环境就是指人物生活、行动、成长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点,周围情境、条件及气氛。

大环境:社会环境。历史年代、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小环境:生活、工作和自然环境。居住的室内、室外;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

2 作为空间结构元素

单层景次大海蓝天

复合景次纵深空间

景次的表现和角度高低有关系。

角度愈高可看到的景次越多

角度愈低所看到的景次越少

前景

前景是指在主体前面或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或景物。(机器到主体之间的景物)

前景大抵处于幅面的四个边角位置。

主要作用:

构成具体环境

突出主体

增加空间深度

增加节奏感车前掠过的树影

有一定的遮挡作用

前景

前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面积不能过大,位置不能过于显著

原则上前景比主体暗

符合空间布局

后景

后景多处于主要拍摄对象的后面,在背景前面,可以由景物构成,也可以由人或物构成。

作用:

再现环境

平衡构图

衬托主摄对象

与群众场面不同的是后景不参与情节。

背景

背景一般指各层景次最后一层景物,对一切处于其前的景物、人物都起衬映作用。

内景主要是墙壁天棚及透过门窗看到的别室与室外

外景则是天、山、海、原野、城市、街道、工厂。

背景一般在焦点之外。

第三节影视构图的结构元素

一、幅面划分

二、拍摄位置

三、拍摄幅式

幅面划分

(一)几何中心

(二)趣味中心

(三)意味中心(诱导中心)

(四)边角

(五)无定位处理

幅面的正中心。(画幅中央)

《最后晚餐》

对称p25页

从形式上看:左右对称;辐射对称

稳定、牢固、轻松的心理反应。

几何中心容易集中观众注意力及对称所造成的死板感,就是幅面几何中心构图特点的两个对立方面。

比例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早在古希腊就已被发现的至今为止全世界公认的黄金分割比1:1.618正是人眼的高宽视域之比。恰当的比例则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

趣味中心

所谓“九宫格”、“三分法”就是将画幅横竖分成三个等分,这种“三分法” 就形成了“九宫格”。幅面内两线有四个相交点,相交四点构成了视觉清晰范围,就是“视觉中心”。它大于几何中心,并包括几何中心,在这个范围内处理主要对象,不仅易于吸引观众注意力,而且也较灵活。趣味中心在生理上是最佳的视野范围,在艺术上也是最佳表现幅面。

用图例说明。

意味中心

趣味中心之外,边角之内的有限画幅。

反映厌恶态度,或不敢正视的怯懦心理。

特点:

1 主要表现对象安置异常

?观众有个注意力转移过程

?为了寻找主要表现对象,会有参与感

边角

“意味中心”在画框的临界之内即是幅面的边角之内。

“边角”表现反常的视觉效果。

开放性构图

多处理前景对象

无定位处理

影视因运动所特有的构图模式。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表现对象大致的活动范围

?有自己的运动趋势

?确立表现重点,形成视觉中心

?利用景深,创造节奏

拍摄位置

(一)视点

(二)影视景别

(三)拍摄方位

(四)拍摄角度

视点

艺术家创作时站的不同角度。

影视视点在生理上的表现就是看得见和看得清;(机位视点,即水平位置视点、垂直

位置视点,也是拍摄机位)

在心理上的表现就是看到什么程度、怎么看和持什么态度看。(心理视点,即主观视点,主客观统一视点,客观视点,主客转换视点。)

四类八种视点图:

客观视点

心理角度也称为叙事角度。

客观视点是一种客观纪实的视点,它从观众了解事件本身这一最朴素的要求出发,不代表任何人的主观视线,纯粹客观的、公正地对被摄对象进行表达。客观视点拍摄位置取决于普通人正常的观察习惯,是一种最可以便捷地、明确地反映被摄对象状态的视点。

客观视点真实记录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进行戏剧表现,真实客观地还原事物本身以及人物的真实活动与情感。

主客统一视点

包括作者视点和为观众而设置的视点两种。

达到“统一”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靠拢

二是带入(讲解员、主持人、叙事者)

主观视点

主观视点有两种:主人公的视点;某一情节人物的视点。

主观视点是代表画面中主体的视点,也就是模拟被摄对象看到的画面。这样就可以带给观众剧中人物的视觉感受,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进而影响观众的视觉心理,使之随着剧中人物的情绪而变化。这种画面又叫做主观镜头。

《阳光灿烂的日子》

《城南旧事》

主客转换视点

先客后主;先主后客;主客反复转换。

作为一种对视觉心理的界定,心理角度的性质即使在同一个镜头里,也是可能发生变化的。这是随着机位、镜头的运动或者被摄对象的运动、调度而产生的。例如,通过从一个人背后拍摄他观看运动会比赛,人物在画面内,这时候是一个客观视点。接着使摄像机运动或者镜头焦距变化,使人物出画并随着他的视线落到运动员身上,这时角度性质即发生了改变,由客观视点转变为主观视点了。反之亦然。

综合分析

电视剧《丹姨》开头倒叙部分,珍妹、五婶等人在教堂里在丹姨的遗像前思念着:(1).拍摄珍妹的特写,目光向前看去

(2).缓缓地向墙上丹姨照片推去

(3).点着的蜡烛特写

(4).从圣母画像摇起,画面一一出现丹姨的水杯、卫生包……五婶等人,最后摇到珍妹特写。

1镜头是客观视点,2、3、4则是珍妹的主观视线,是主观视点。但4号镜头与前两者不同,开始是珍妹的主观视点,结尾时把珍妹摇进画面,镜头性质发生变化,从主观视点变成客观视点,这个镜头就是主客观视点镜头。

景别

(一)景别的概念

(二)影响景别的因素

(三)景别的划分

(四)景别运用的注意事项

景别的概念

被摄对象在画面中成像的大小。

景别意味着画面中景物在画框中呈现的范围和主体所呈现的大小。

影响景别的因素

(一)物距

近大远小

(二)镜头焦距

广角(短焦)成像放大比例小主体小,景物呈现范围大。

长焦成像放大比例大主体大,景物呈现范围小。

(三)对象体积

景别的划分

大远景

远景(大全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细部(大特写)

大远景

大远景一般用来表达宏大的场面,像连绵的山峦、浩瀚的海洋、无垠的沙漠以及从高空俯瞰的城市等等。它的画面有时幽远辽阔,有时气势磅礴,一般节奏舒缓,易于抒情。

大远景

在大远景景别中,画面有较大的空间容量,环境景物是画面内的造型主体,而人物仅仅是画面构成的点缀。画面的构成则需依靠人物和景物自身的色阶、明暗关系、激烈动势、曲线及形体变化来与其它环境造型元素相区别。

远景

在远景中, 人物在画幅中的大小通常不超过画幅高度的一半, 一般用来表现开阔的场景或远处的人物。

虽然整个画面还是以远处的景物为主,但是由于主体的视觉重要性增强,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表达目的来决定画面中的主体到底是人物还是景物。

拍摄方位

拍摄方位指摄影机与被摄对象在水平方向上形成的角度。

观者称为观察方位;摄影,称拍摄方位。

常见的拍摄方位有正面、正侧面、侧面、侧背面和背面。

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指摄影机位置高低及其与被摄对象在垂直方向形成的角度不同角度拍出的镜头画面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拍摄角度在实践中大致有:

平摄视平线高度;仰摄对象显得高大、威严庄重,但也会从形象变形产生臃肿、压抑丑化感;大仰角,蛙摄;俯摄,居高临下的描写视觉效果,也会使人产生看物渺小和自感孤立的感觉;大俯瞰,顶角拍摄,鸟瞰。

拍摄幅式

正幅式

横幅式(卧幅)

倒幅

变动幅式

摆振幅式

第五章影视摄影构图的空间处理第一节空间

第二节影视空间结构

第三节影视摄影构图的空间处理

第四节摄影构图与场面调度

第一节空间

一、空间特性

二、空间概念

三、心理空间

一、空间特性

空间是指在自然科学和哲学范畴内物质运动过程的无限性、广延性及三维性。

二、空间概念

空间方向四面八方

空间深度纵深空间

空间形态立体三维

空间范围与人的视野有关

空间关系具体物质空间位置及空间距离形成的特定量度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株距

空间距离主体视点与对象之间距离

对象与对象之间距离

空间位置位移

三、心理空间

空间感是主体对现实空间的具体视知反应。

心理空间是现实空间经过主体思想意识活动(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尤其情感活动改造过的视知表象。

特点:主体性模糊性形变性

第二节影视空间结构

一、影视空间性质

二、影视空间结构

三、影视空间表现性特点

一、影视空间性质

(一)视像空间

视像是信息对象正处于人的视觉器官直接感知的范围内产生的对象形色结构的映像。(二)意象性空间

主体感知过,但并非直接视知的信息对象的记忆映像。

(三)意念性空间

表达情意改造变形表达某种观念和哲理

(四)幻像性空间

扭曲和变形的效果来表达

二、影视空间结构

(一)二维空间

现实中有很多二维空间海天空

长焦距镜头、镜头纱及施放烟雾减弱纵深感

(二)立体空间

(三)声画结合

声音高低、传来时间长短、距离判断出声源所在方向可以展现多层次空间、画外空间(四)心理空间

表现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段

(二)立体空间

真实再现立体空间的手段

1 光学造型手段焦点透视;近大远小;

焦点虚实,远近距离等造成纵深感

不同焦距镜头能拉大、压缩空间感

2 色阶造型表现手段色阶透视、大气透视:

近艳远淡、近深远浅、近实远虚

3 光线造型表现手段明暗层次明暗对比

投影组合表现立体形态创造纵深空间效果

4 运动造型表现手段

影视创造立体空间最有效的独特方式

返回

三、影视空间表现性特点

(一)空间全方位表现

摇摄移动上升下降全方位展现

(二)空间组合

1 代替

2 借用

3 组合

(三)空间进入

(四)空间表现多变

过渡变换平行展现大幅跳

空间的重复与反复

(五)空间变形返回

第三节影视摄影构图的空间处理

一、影视空间结构规律

二、影视空间处理

一、影视空间结构规律

为了不致达到混乱,形成轴线规律。

(一)轴线原理

(二)轴线的运用

(三)跳轴

(一)轴线原理

缘起:分切单独拍摄

1 停机分别拍摄

2 有景别、方位、角度变化

容易混淆

轴线又叫做关系线,它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的位置关系之间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的直线。

(一)轴线原理

在一个拍摄场景中,摄像师对被摄人物和景物进行镜头调度时,要始终保证机位在轴线一侧180度范围内进行设置安排,这样,观众看到的画面将会始终保持正确的位置和统一的方向,才能不至于因为视点方向变化而引起景物方向混乱和对象位置错误的印象。这个原则就叫做“轴线原理”。返回

(二)轴线的运用

定向运动轴线运动方向轴线

在一侧拍摄否则容易混淆

曲线运动轴线全景;画面内调向

同向出入画

拐角上的轴线

返回

(三)跳轴

防止混乱可以:

?拍摄过程中看到对象改变

?运动拍摄

?穿插描写镜头

?主客观视点变化

?跳场

?中性视点拍摄(没有明显方向性)

(三)跳轴

内反拍角度和外反拍角度是在拍摄两个人物画面时候所使用的最常见的拍摄调度方法。内反拍角度是在轴线一侧两个相背的拍摄角度各拍摄一个人物,而外反拍角度是在轴线一侧两个相对的拍摄角度各拍摄一个人物。

反拍(即用对角线的拍摄位置)严格遵守轴线规律,除了以下三种情况

1 大群众场面

2 围拢的群体对象

3 台上对象与台下对象

二、影视空间处理

(一)空间再现

(二)空间表现

(三)空间转换

(四)空间的重复与反复

(五)空间对照呼应

(六)多空间同时复现

多次曝光技巧

(一)空间再现

1 现实空间再现《我们俩》

2 意象空间再现

有意回忆有意想象《天堂电影院》

(二)空间表现

有感情色彩造型手段的夸张和形变效果

影视表现空间的建构有三种方法:

1 空间扩展广角大广;大全;大仰大俯

2 空间压缩长焦、超长焦压缩空间性能

压缩纵深空间的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3 空间形变

(三)空间转换

1 叙事结构上的空间转换

2 现实与心理空间的转换

3 场面中情节进展的空间跳跃转换

(四)空间的重复与反复

保持绝对统一

《罗生门》森林中同一谋杀事件

《尼罗河惨案》

反复描述、想象、推断同一事件

第四节摄影构图与场面调度

电影场面调度是指导演、摄影师根据剧本提供的内容情节、人物性格和情绪,组织安排演员的位置、行动路线、姿态手势和摄影机拍摄角度、距离与运动方式。

场面调度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对象调度和镜头调度

一、对象场面调度

依据

1剧本内容导演处理意图

2 出场人物主次关系相互关系

3 人物行为动作空间范围、行动路线和方向

4 环境空间特点、气氛及其人物性格、行动、爱好、心态的关系

二、镜头处理

镜头调度指摄像机位置的变动、角度和景别的变化,运动摄影手段的运用等。

四个方面:镜头焦距选择;拍摄位置安排;镜头调度处理;幅面、幅式安排

广角镜头夸张纵深感

长焦距镜头压缩纵深感

三、场面调度的种类

(一)分切拍摄场面调度

(二)纵深空间场面调度

(三)运动场面调度

(四)综合场面调度

第六章影视摄影构图的时间处理

影视摄影构图的时间处理

第一节时间

第二节影视时间

第三节影视摄影构图的时间处理

第四节摄影构图与蒙太奇

第五节心理时空的表现

第一节时间

一、时间特性

二、时间概念

三、时间感

时间感是客观时间的主观反映,由于人的不同心境和心态所致。

第二节影视时间

一、影视时间构成

二、影视时间结构

一、影视时间构成

(一)放映时间

电影标准的拍摄速率24格/1秒,每格占时1/48秒,电视的标准速率为每秒钟25帧,每格占时1/50秒。

放映时间是物理时间,构图上要考虑时限,每幅画面的容量。

(二)事件时间

事件发展过程所占用的实际时间跨度。

(三)叙事时间

影视的叙事时间可以在五个范畴内反映事件时间:1 准确地复现事件时间;拉长事件时间;3 缩短事件时间;4 反物理的表现性时间;5 无定性的模糊时间

二、影视时间结构

(一)顺时序

我们俩

(二)倒时序倒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三)平行和交叉

往昔的经历或情感体验视象化与现实工作交织起来构成平行交叉叙述。

《法国中尉的女人》

有意回忆(倒叙)无异回忆(闪回)

(四)错综交混

理性手段表现非理性《迷墙》

非理性表现理性或非理性《广岛之恋》

第三节影视摄影构图的时间处理

一、准确地复现对象运动时间

二、延伸(拉长)叙事时间

三、压缩叙事时间

四、时间变型

一准确地复现对象运动时间

纪实性、再现性的场景一般都准确地复现对象运动时间。

二延伸(拉长)叙事时间

分切单独拍摄,组接连续叙述,重新组织时间、空间,构图配合。

以下延长叙事时间方法,构图予以配合:

1 多线头分别描写

保持环境空间及光效、色阶等视觉因素的统一与衔接

2 增加细节构图方面注意连续感使得画内视象引起画外联想。

3节外生枝构图要求自然流畅时空统一

“穿插叙述”心理活动的外化构图有别于现实场景更多表现情绪色彩。

4同一行动连续表现时间短分开逐段表现时间长

三压缩叙事时间

跳接在50年代末期最初出现,压缩时间的跳是把动作向前推进或加快速度的一种技巧方法。《精疲力竭》

远景汽车巴黎圣母院

近景主摄在车内

站在电话间里镜头

沿着街道行走的镜头

和小旅馆的门房谈话

走进旅馆伸手偷钥匙

主摄在房间里刚洗脸

四时间变型

高速超高速拍摄标准速率播放

慢镜头子弹出膛火箭飞逝卫星上天

慢速拍摄逐格延时

几天激越的运动过程禾苗生长花蕾开放在几秒内复现

倒拍摄影机倒转胶片拍摄正常放映与镜前实有相反

定格定格画面是对象运动停止时间顿歇空间凝固

第四节摄影构图与蒙太奇

一、蒙太奇的定义

二、构图和蒙太奇

三、外部蒙太奇和内部蒙太奇及其融合

一、蒙太奇定义

蒙太奇是法文的译音,原是建筑学的用语,指装配安装,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二构图和蒙太奇

(一)叙述性蒙太奇

(二)对列性蒙太奇

叙述性蒙太奇

也称连续性蒙太奇或再现性蒙太奇,它是以人能够把看到的两种事物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能力作为自己存在的心理依据的。

要求: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幅面安排、构图形态造成心理记忆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延伸感,环境背景、线条、光色、景别变换乃至运动运用都尽量保持通顺、流畅以便把情节线索、人物行动过程及情感情绪变化叙述清楚、交待明白。

对列性蒙太奇

也称对比性蒙太奇或表现性蒙太奇,它是以人能够把看到的两种对列、冲突的不同事物进行概括的能力作为自己存在的心理依据的。

要求:运用各种视觉因素、构图因素的对比和冲突来强化两者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或唤起人们一种新的情绪和思想。

三外部蒙太奇和内部蒙太奇及其融合

(一)特征

(二)效果

(三)局限

对构图的要求

见教材285页

单反相机摄影构图技法,完美分享大家。

【石门飞云】★摄影构图技法,完美分享大家 一、构图基本概念 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一副优秀的摄影作品,人们往往以“独具匠心”来评价其的构图精湛。可见,摄影艺术离不开构图,学习如何构图,也是学习摄影艺术的重要一环。 摄影构图就是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如何在取景器里这个有限的平面空间里,合理地安排所看到的画面上各个元素的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同时表现出摄影者的创作意图的过程。这个过程,和传统绘画中的“章法”“布局”是一样的,是一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

*上面两张照片,用各种颜色的框框表示其它可能的构图,样的构图要在几秒钟决定,所以摄影是很考验人瞬间对美感的判断,这不外乎透过不断的练习,可以取得进步! 如何培养美好构图的基础,除了不断的练习之外,看画展可以学习构图,浏览专业的摄影网站可以学习构图,看电视、看电影也可以学习构图,许多精致的影集影像构图技巧相当超水准,值得参考,譬如张艺谋或者是冯小刚的电影,请的都是大师级的美术指导,看电影学习摄影构图,真是一举数得! 首先,说一下对好的摄影作品的认知标准 1.影像品质:曝光、对焦、光圈、快门、ISO、曝光补偿是否合理 2.构图严谨:大多数的照片,构图都太松散,减法做的不好,良好的构图不会使主体比例、容

积、重量显得太大或太小,并注意整体元素间的压迫张力和呼吸空间感 3.合理采光:摄影是用光线绘画,不同的采光表现不同情境,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4.主题明确:主体,虚实的表现,要有让人兴奋的视觉焦点 5.好的照片有故事:好的照片能引人共鸣,有故事,耐看 这五点中2,4,5都跟构图有相关,「画画是加法,摄影是减法」,减法的意思是取景你就要一直排除不应该在你的画面中出现多余的景物,记住摄影是减法,每次按下快门前,默默的问一下 自己,我减法了吗? 二、“黄金比例分割”与“三分法则” 构图是摄影第一步,虽然摄影构图的规则不是死的,但了解构图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你构思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如果你没有构好图,拍出的效果也许黯然失色;也许一处并不起眼的角落,经过拍摄者的精心构图后,也会生灵活现。 "黄金比例分割"

大学英语精读课改革模式

大学英语精读课改革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二语习得;阅读技巧;交际能力 长期以来,外语一直把精读课作为基础教学阶段的一门主课。笔者认为,有必要尝试一下改变精读课的传统做法。下面透过目前精读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主要问题 目前,基础教学阶段的精读课,名为精读,实为融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语言综合入门课。这在语言素材信手拈来的今天,对于入学时已掌握1600个单词、已具有基本语法知识,而听、说、读、写、译却又发展极不平衡的学生来说,这种传统精读课的教学模式已不再完全适用。其弊端在于:(1)语言素材不足。精读课基本是围绕有限的几篇文章进行解释和训练,不利于语言的自然习得,无法增强学生的语感。(2)忽视对阅读技能的训练。精读课注重对课文中语言现象的分析、讲解和操练,而对一系列阅读技能却没有必要的指导和训练。(3)无法兼顾学生入学时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学生入学时的阅读能力远比其他能力强,但为了照顾其他能力的培养,只能选用语言较简单、内容较肤浅的素材。教材不能满足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的需求,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影响了他们的知识面扩展。(4)忽略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精读课十分重视围绕课文所进行的口语表达的准确性。为表达准确,学生往往要使用课文的语言,其结果是将书面语与口头语混为一体,忽视了语言的得体性。(5)忽略学生能力的发展。在精读课上,教师精讲,学生操炼。教学常常以掌握课文为目的,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建议 1.课程设置 目前新生入学时已掌握1600个单词并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鉴于学生 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发展不平衡,建议开设阅读、听力、口语、语法、写作等课程。这些课程分别将各门课程的技能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兼顾其他课程的技能训练,以促进和保证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全面发展。 2.关于阅读课 阅读课旨在提高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处理和表达能力。为此,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巩固语法知识;另一方面则要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阅读母语的技能,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因此,阅读课应注意以下原则:(1)提供数量为精读教材三倍的语言素材,以创造语言习得的条件。(2)教材的题材和体裁力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一.填空与选择: 1.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把第一套无线电设备从美国运到上海。 2.与《大陆报》合作,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开设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3.时间长,影响大的外商电台—开洛公司广播电台(美国 192 4.05-1929.10) 4.映雪终嫌光太远,照书还喜一灯妍-----郭沫若于1941年题赠绿川英子(佳木斯) 5.独具特色的反法西斯广播电台---苏联呼声华语播音员:乐嘉树桂碧清 6.在中国广播之父刘瀚的积极努力下,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正式播音,呼号XOH,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早期中国官办广播电台还有沈阳广播电台,天津广播电台和北京广播电台(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 7.三类民营广播电台:教育性、宗教性、商业性 8.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陈果夫 9.我国最早的广播剧《恐怖的回忆》 10.1940年12月30日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43年停播,1945年8月恢复播音(延安西北盐店子村) 11.延安(陕北)台的3次转移:第一次:转移子长县好坪沟村;第二次:河北涉县沙河村,建立新台:第三次:迎接胜利,北上平山。 12.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逐渐成为全国广播事业的中心 中央台早期开办的2个新闻节目《首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以上俩个节目延续至今。) 13.建国初期,初步建立了以中央台为核心的广播宣传网,包括中央、各大行政区、省、市四级广播电台。 14.1953年北京、天津等地的私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也相继完成,大陆的广播电台全部由国家经营。 15.最早的有线广播站:1946年哈尔滨齐齐哈尔 16.1952年4月1日,全国第一座以县为区域范围的广播站---九台县广播站正式播音 最早一批电视台诞生: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哈尔滨电视台 17.1950年4月22日,新闻总署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要求全国普通设置收音员,这是建国后第一个由政府公布的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政令。 18.开办对少数民族广播节目:1950年5月22日,中央台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藏语广播)开播 19.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10月1日,第2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前身)开播。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上海+哈尔滨+北京) 20.电视新闻片和纪录片是早期电视新闻的基本形式,因此这个时代的电视新闻又有“新闻纪录片时代”之称。时效性差,内容以正面报道为主 21. 三次“笑的晚会”(1961 1962)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造型艺术与使用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由于二者的联系如此紧密,有时人们又常把它们归为一类,干脆将它们统统称之为美术,或者称之为视觉艺术。 区别:造型艺术 (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基本特征却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除此之外,二者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即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一、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1.真善美的审美特性 “民间美术通常把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需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要求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客观世界、改造世界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审美形式.”民间美术中的许多艺术形象和形式正是现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民间美术包含着精英艺术家创立的评判艺术标准的真、善、美,且达到至高无上的统一.“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现代的,最幼稚的往往也是最成熟的.”《国语·楚语》中石:“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可知美即是无害,这不仅体现劳动人民美好的心愿,也是民间美术的“美”的另一种含义.民间创作的尽美意识是非常鲜明强烈的.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通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民间美术对于至善的追求诞生于人们对生命生存的渴求与对祥和世界的殷切向往之中.这是其力量的源泉.以人为本,以善为价位取向,决定了它不是对客观世界牵强附会的描述,没有自以为是的说教,没有无比晦涩的观念.民间社会所有的祝愿,所有的期盼,所有的幸福都寄托在其中.“真”与“善”为民间美术的“美”提供了保证.民间艺人与民间社会“对美的要求并非是刻意的,对于…美?的深层内涵,创作者自身不一定有思维的自觉,因为它是天然自在,不容反省的,这就是…美?与…善,在本体意识中未经分裂的原始统一.”他们通过直觉把握了美的意味.在求善中抵达了真,真与善的统一中浮现了美,而美又启示真,存储了善,真与善统一在富有情味和憧憬的和谐心境之中. 2.清新、质朴的原发性 从民间美术的存在形态来看,具有与现实生活重合的性质,张道一称其为“原发性”.民间美术的创作者大多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感受,决定了民间美术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原始艺术的基本品质.稚拙、自然质朴是民间美术的一般特征,带有较强的原发性.民间美术的原发性不仅在于民间美术的生产是自发的,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广大民众对生活的直接需要,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审美创造活动.民间艺人在创作民间美术时,既不炫耀技巧,也不矫揉造作,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生产技能进行创作,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它远比其它艺术更贴近现实生活.在内容上,它往往贴近于生产和日常生活情景;在形式上,一般不做过多的雕琢、修饰,保持着清新、质朴的原发性.在现代社会,虽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工业化生产的进程,使得不少民间美术被人为淘汰,然而民间美术的原发性特点仍然存在.因此,愈是具有广泛群体性的民间美术门类,就愈能反映中国本

大学英语精读1 第三版 课文英汉对照

UNIT 1 As we are at the start of the course, this seems a good moment to offer some advice on how to make the task of learning English easier. 课程开始之际,就如何使学习英语的任务更容易提出一些建议似乎正当其时。 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 is by no means easy. It takes great diligence and prolonged effort. 学习英语绝非易事。它需要刻苦和长期努力。 Nevertheless, while you cannot expect to gain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without sustained hard work, there are various helpful learning strategies you can employ to make the task easier. Here are some of them. 虽然不经过持续的刻苦努力便不能期望精通英语,然而还是有各种有用的学习策略可以用来使这一任务变得容易一些。以下便是其中的几种。 1. Do not treat all new words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Have you ever complained about your memory because you find it simply impossible to memorize all the new words you are learning? But, in fact, it is not your memory that is at fault. If you cram your head with too many new words at a time, some of them are bound to be crowded out. What you need to do is to deal with new words in different ways according to how frequently they occur in everyday use. While active words demand constant practice and useful words must be committed to memory, words that do not often occur in everyday situations require just a nodding acquaintance. You will find concentrating on active and useful words the most effective route to enlarging your vocabulary. 1. 不要以完全同样的方式对待所有的生词。你可曾因为简直无法记住所学的所有生词而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太差?其实,责任并不在你的记忆力。如果你一下子把太多的生词塞进头脑,必定有一些生词会被挤出来。你需要做的是根据生词日常使用的频率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它们。积极词汇需要经常练习,有用的词汇必须牢记,而在日常情况下不常出现的词只需见到时认识即可。你会发现把注意力集中于积极有用的词上是扩大词汇量最有效的途径。 2. Watch out for idiomatic ways of saying things.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y we say, "I am interested in English", but "I am good at French"? And have you ever asked yourself why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say, "learn the news or secret", but "learn of someone's success or arrival"? These are all examples of idiomatic usage. In learning English, you must pay attention not only to the meaning of a word, but also to the way native speakers use it in their daily lives. 2.密切注意地道的表达方式。你可曾纳闷过,为什么我们说“我对英语感兴趣”是“I'm interested in English”,而说“我精于法语”则是“I'm good at French”?你可曾问过自己,为什么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获悉消息或秘密”是“learn the news or secret”,而“获悉某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简介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简介 浙江广电集团位于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市,成立于2001年11月8日,是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要求,由浙江电台、浙江电视台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组建而成。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集团以广播电视为主业、兼营相关产业。集团现有在职员工5000多人。 集团现有18个广播电视频道和1个门户网站“新蓝网”,实行“统筹管理、内部核算”。其中电视频道11个,浙江卫视为上星频道,钱江都市、经济生活、教育科技、影视娱乐、民生休闲、公共·新农村、少儿为地面频道,国际频道为境外落地频道,留学世界和好易购频道分别是数字付费和家庭购物频道;广播频道7个,分别是浙江之声、经济频道、流行音乐、音乐调频、交通之声、城市之声和旅游之声。每天播出广播电视节目400多个小时。与10多家国外媒体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欧洲、美洲、亚洲、澳洲等地开辟了外宣窗口。 这些年来,集团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品牌建设,特别是2005年进入新一轮发展以来,全面实施了以节目、栏目、活动、主持人和频道为主体的“五大品牌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全国率先提出“合力打造卫视”的战略,改革内设机构,改版内容生产,全新推出以《我爱记歌词》为代表的“娱乐纵贯线”,打响“中国蓝”品牌,2009年收视排名一举跻身省级卫视第二,全国落地覆盖率位居省级卫视第一,成功实现了“挺进

前三”的重大突破;高度重视主持人品牌建设,策划推出“四大主持”、“阳光七星”、“广播六大名嘴”、“青春力量”等主持人集群,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广电特色的主持人培育路子;创意策划“风云浙商”、“浙江骄傲”、“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三大年度人物评选等系列活动,提升了浙江广电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是创新举办“中国电视观众节”,每年吸引上千万群众直接参与,开创了媒体为观众办节的先河,被业界誉为“电视的榜样”、“创新的范例”。 集团现有13家下属全资企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主要从事报刊杂志、音像出版、影视生产、家庭购物、传输网络、器材营销、广电工程建设、宾馆物业等相关产业。近年来,集团重点培育“家庭购物”、“影视生产”和“移动多媒体”三大产业,其中好易购频道正式开播,进一步拓展省内外联合运营平台,促进了家庭购物产业较快发展,努力打响“电视上的杭州大厦”品牌;以浙江影视(集团)公司为生产主体,投资拍摄电影《集结号》、《超强台风》、《非诚勿扰》,电视剧《十万人家》、《四世同堂》先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提升了“浙派影视”品牌;联合成立浙江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司,促进移动多媒体业务发展。集团还有华数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等控股和参股公司8家,参与开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短信、彩铃等新媒体业务。 近年来,集团进一步加快推进事业平台和技术平台建设。一方面,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总体要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规划实施“浙江广电传媒

加强视觉识别提升企业形象的魅力定稿版

加强视觉识别提升企业 形象的魅力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加强视觉识别提升企业形象的魅力 [摘要]企业识别系统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视觉识别是企业外在而又最直观的一部分,可使消费者一目了然,达到对企业认知的目的,其设计系统主要是利用字体、色彩、标识及其它视觉符号要素,充分体现企业经营理念与文化,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提升企业形象的魅力。 [关键词]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视觉识别标识 视觉形象在形象塑造中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随着人们对企业形象的认识的加深,企业形象塑造开始由视觉识别转向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公关形象、员工形象等内在的企业形象设计上,反而对最具有魅力的视觉形象设计的热情有所减退。在今天,传媒尤其繁荣,甚至社会每一个神经的震颤都在传播辐射的领域中留下生动的写照。当前的企业形象塑造对视觉设计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了。我们要在传媒发达的社会中利用视觉来提升企业形象的魅力。VI(Visual Identity)是CI(Corporate Identity)战略中视觉表现形式,是整个企业识别中传播力量和感染力量最具体、最直接、项目最多、层次面最广的静态识别符号。VI的视觉效果是企业形象力强弱的决定因素。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基本上所含有的意义不需要经过理解就可以直接进入人的感觉,尤其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视觉符号将具有可见的视觉形象与内涵特质的抽象概念融为一体,以传达企业情报信息,从引起注意、产生兴趣、欲望、强迫记忆、采取行动,到最终达到促进销售,为名牌商标树立知名度。 一、视觉识别的要求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试述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及审美特征。

试述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及审美特征 以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等种类。它通称美术,是对美术在物质材料和手段上的把握。 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艺术一词源于德语,德国文艺理论家G.E.莱辛最早使用这一概念。中国20世纪以后才广泛使用它并将书法、篆刻纳入其外延。 造型艺术的特征是与其相对的概念——音响艺术相比较而言。区别在于前者以可视的物质材料表现形象;后者以语音和乐音表现形象或情感。另外前者总存在于一定空间中,以静止的形式表现动态过程,依赖视觉感受,又被称为空间艺术、静态艺术、视觉艺术。与之相对的音响艺术称时间艺术、动态艺术、听觉艺术。造型艺术的上述特征都是由其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段决定的,造型艺术的概念将其通通包容在内,故而被认为最适当的名称。至于造型艺术的分类,T.利普斯将其分为形象艺术、抽象的空间艺术。后者也常简称空间艺术,但比普通意义的空间艺术狭窄。形象艺术指再现自然或社会的具体形象和观念形象化的绘画、雕塑,抽象的空间艺术指以抽象的空间和体积构成的工艺美术和各种设计等。造型艺术的特点为再现,M.弗尔沃林将其又区分为再现自然和再现观念的两种,分别称物体造型和观念造型。并认为,旧石器时代的造型艺术是物体造型;新石器时代以后,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才形成观念造型。之后,在造型艺术发展史上这两种类型并存,各自发展又相互融合。 归纳起来,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造型性:空间物质形式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形式,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是它的造型性。造型性是造型艺术最为基本的特征。它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出艺术形象。由于这种艺术形象是直接的空间存在形式,因此人们的视觉可以毫无障碍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从而引发审美感觉。在绘画和摄影艺术中,艺术家用线条、色彩、色调和拘留在平面空间中创造着或平面感或立体感的二度形象;在雕塑、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中,艺术家们则用泥土、木石、金属为材料,在立体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在物质性的三度形象。造型艺术的物质媒介决定了其作品的静态的永久性,它总是以静示动,寓静

摄影构图-适合初学者(个人总结)

摄影构图-适合初学者(个人 总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不可不学的摄影技巧.--构图(摘) 提到摄影,可能大多数朋友都会认为:就是选一处景色美的地方,人往镜头前一站,按下快门不就OK了吗!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完我的这篇日志,很有可能会颠覆你的这一观点。 前言: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摄影师”随处可见,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吧。内行戏称我们这些业余“摄影师”是:一个傻瓜(一点摄影知识都不懂),拿着傻瓜相机(全自动相机),照镜头前面的傻瓜(傻傻地站在镜头前面),这也许是对我照相的真实写照吧。 应该说我还算“聪明”,相机到手没几天我就会摆弄了,看来照相还蛮容易的嘛!上次去北京,我就照了几百张,近4G的照片,在电脑上一看,满意的没多少。我不得不开始怀疑自己的水平来。近些日子,我在网上学习了一阵子,才知道里面有很深的学问呢。 我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准备当摄影师,我和我的相机也拍不出什么“艺术”来,只是不想让人笑话我是“老外”。我写这个系列的日志更不是想当什么“老师”,这对我没吸引力,就当成我的学习笔记,把学习所得与朋友们分享、交流吧。如果你是“高人”,期待您的指点!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们这些菜鸟的最爱:拍摄的主体(人物)站在画面正中,景物不知放到哪儿好,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结果是,过于中心的构图,只会让画面变得缺乏层次感和变化,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是构图呆板、毫无生气和美感。

-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则” “黄金分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将摄影主体放在位于画面大约三分之一处,让人觉得画面和谐充满美感。“黄金分割法”又称“三分法则”,“三分法则”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拍摄时可直接调出相机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主体放在4个交叉点上,这样画面立刻就活了起来。

加强视觉识别提升企业形象的魅力

加强视觉识别提升企业形 象的魅力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加强视觉识别提升企业形象的魅力[摘要]企业识别系统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视觉识别是企业外在而又最直观的一部分,可使消费者一目了然,达到对企业认知的目的,其设计系统主要是利用字体、色彩、标识及其它视觉符号要素,充分体现企业经营理念与文化,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提升企业形象的魅力。 [关键词]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视觉识别标识 视觉形象在形象塑造中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随着人们对企业形象的认识的加深,企业形象塑造开始由视觉识别转向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公关形象、员工形象等内在的企业形象设计上,反而对最具有魅力的视觉形象设计的热情有所减退。在今天,传媒尤其繁荣,甚至社会每一个神经的震颤都在传播辐射的领域中留下生动的写照。当前的企业形象塑造对视觉设计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了。我们要在传媒发达的社会中利用视觉来提升企业形象的魅力。VI(Visual Identity)是CI(Corporate Identity)战略中视觉表现形式,是整个企业识别中传播力量和感染力量最具体、最直接、项目最多、层次面最广的静态识别符号。VI的视觉效果是企业形象力强弱的决定因素。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基本上所含有的意义不需要经过理解就可以直接进入人的感觉,尤其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视觉符号将具有可见的视觉形象与内涵特质的抽象概念融为一体,以传达企业情报信息,从引起注意、产生兴趣、欲望、强迫记忆、采取行动,到最终达到促进销售,为名牌商标树立知名度。

一、视觉识别的要求 1.视觉识别的基本要求 (1)VI设计以传达MI(Mind Identity)为原则 CI战略主要表现在充分反映和传达MI的原则。视觉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美术设计,VI是理念的视觉表达形式。VI设计除了依循一般的美学原理,设计构成法则外,还需注重企业的理念精神。脱离了企业理念,根本不存在好的设计,或者只是缺乏内涵的图解。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充分反映和传达MI的原则,应从各个方面多层次、多方位传达MI的实质。 (2)VI设计的个性化原则 今天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日数以亿计的企业广告宣传费用,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广告,充斥着人们的视听空间。一种具有张力与穿透力的信息,能够从众多的信息大潮中脱颖而出,为人们所瞩目、注意与记忆,必然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品质。作为现代企业对内对外进行宣传、树立形象、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企业形象(VI)的设计而言,个性是它的生命。 (3)VI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企业形象的视觉效果是否统一完整对企业宣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企业在视觉设计上风格不统一,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会七零八落,也就不会对企业形成统一完整的认知度,从而也不能因对某一方面的好印象

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心得

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心得 本学期本人任教一年级大学英语课程,工作中自觉遵守教学规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关注本学科及相关的学术发展动态,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坚持学习,与同事进行交流合作,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例如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学习,学院第二英语角活动,主动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教学教改。关心学院发展与建设,服从工作安排,遵守各规章纪律,保持全勤,参与学院的集体活动。以下是本人的几点教学心得: 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了较系统的语法知识,故目前在教学中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据学生反映,他们的难题主要是单词和课文内容。相应的教学方法是: 一、单独讲解单词。如果只是简单地解释词性、意思、词组,然后做翻译练习,不免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很难整节课都集中注意力,因而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本人采用的方法是尽量地把本课单词有机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记忆链条,并且给他们定一个目标:Try to put everything in mind instead of on the notebook!例如,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探讨科学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上课的时候,首先从手机(mobile phone)展开话题,由其体积大小、价格的变化,引出技术发展两个新词:technology,develop,(development),继而是技术发展的动力之一“竞争”(competition),而当今的竞争是激烈的(severe)、“全球性的”(global),创造力(inventiveness)、自创精神(initiative)尤为重要,接下来讨论科技发展(technology development)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或关联(relevance)。到此,让学生尝试用几句话把这些词串连起来:Technology develops at a rapid rate nowadays. Anyway, the rapid development has been brought about by the force of competition, which is severe and global, and needs initiative. Does the development have any relevance to our daily life? Sure. Ten years ago, it was impossible for a student to have a mobile phone. 在讲解完一组相关的词后,让学生做课本的选词填空练习,巩固对单词词义的理解和掌握正确用法。其次,以游戏的方式练习词汇。由一或两名学生背对黑板,教师写上词或词组,全班同学给提示直到他们猜出词语。这样既活跃课堂又使学生有机会练习口头表达能力,也可锻炼当众表演的胆量。例如,dream一词,提示有:something in your mind when you sleep, sometimes it is true, sometimes it is imagination, people may appear, animal may also come into sight, you might be happy, might be frightened, even in horror……大量旧词汇得到复习。 二、课文讲解。由于课是两节或三节连堂,如果按照传统的语言点、加语法、再加句子分析翻译,学生很难完全接受。较可行的方法是分成三部分。第一,先完成整篇的理解性问题,课本的“content question”,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概。第二,语言点、语法结构讲解,分段落完成。学生们逐段阅读,留一定时间给他们提问,然后就学生忽视的内容个别提问、再总结,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促使学生思考。第三,完成第一、第二阶段的教学后,再分析整篇文章的结构,每部分的main ideas,总结全文观点。让学生练习表达能力。同时回顾一些重要的细节或段落、句子,构成完整的篇章学习。部份故事性趣味性强的文章,采用分组表演,促进学生团对合作。很受欢迎。 三、课后练习:时间充裕的话,可让学生在课堂完成,再评讲,或者布置为家庭作业,课堂评讲。这也可作为语法、语言点的练习与复习。尽量运用本单元新学的知识,再与先前所掌握的作比较。 四、随堂测验。每讲完一小单元,如单词、语法或语言点之后,用十分钟左右进行随堂测验,可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可深化学生的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作业批改。学生首先关注的是分数,往往忽视错误部分,故批改时只圈出错的地方,学生自己改正后再上交,然后针对个别辅导。真正巩固知识。 以上是本人的教学心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广播影视产业政策的解读

广播影视产业政策的解读 前言: 广播影视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影响、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也是发展最为迅速,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更为紧密的一个文化产业领域。在过去,广播影视被是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政治宣传工具,而如今,除具有此项功能外,人们越来越多的把广播影视视为生活的伴侣,休闲娱乐的工具。广播影视还属于艺术,属于艺术大家庭中的视听艺术;同时它又是文化消费品,具有一般商品生产、流通、传播、消费的特征。因此广播影视产业是一个从事广播电视产品与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产业类型。一个产业要想平稳有序较好地发展下去与其产业政策是分不开的。而产业政策通常是对以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和产业发展理论为基本内容的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应用,也是产业经济学理论价值的最终体现。产业政策的研究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本部分。本论文着重从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来解读广播影视产业政策,只有明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大体脉络才能更好的挖掘产业政策的发展变化,才能更好的、更全面的解读产业政策。 关键词:产业政策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趋势 一、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趋势 (1)产业化历程 我国的广播电视产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广播电视行业不允许产业化经营,所有的影院、影厂、电台、电视台没有自己的收入,全靠政府财政政策补贴。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发生了变,受理广告业,播放商业广告,从而拉开了广播影视业产业化的序幕。1985年,国家在统计分类时,首次将广播电视和电影列为第三产业。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中将广播电视电影明确为第三产业。这表明政府开始承认广播影视的属性,从而使其有了双重身份,既是事业单位,又属于产业。1998年,我国的广播影视产业化、集团化道路刚起步。随后,国家越来越重视广播影视业产业化的发展,2001年12月6日,我国规模最大的新闻传媒集团——中国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广播影视朝产业化的路子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随之,许多省市相继组建广播影视集团,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北京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等等一系列广播影视集团,体制改革、机制转型、产业化做大做强成了全国广播影视业的共识。到2002年底已有“电广传媒”“东方明珠”“中视传媒”三家广播影视公司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广电总局称为“数字电视年”和“产业发展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

视觉与艺术答案有答案

见面课测验 语言就是人类思维得主要工具吗?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都就是人类得思维方式这句话对吗? 第一章 中国2016年启动得世界最大口径射天望远镜在哪个省? A甘肃 B贵州 C四川 D云南 人类创造得图形图像可概括分为几大类? A两大类 B四大类 C五大类 D三大类 人类个体之间视觉记忆得相互交流运用()。A语言描述与图像描绘结合 B图像描绘 C语言表述 D三大类 每个人得经历、思想自然会成为人类或群体

得记忆吗? 视觉信息,就是人类信息得主要部分? 第二章 1、“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是()得画语录,这句话揭示了造型艺术得基本规律B A刘海栗 B齐白石 C张大千 D徐悲鸿 2毕加索就是后现代主义画家X 3杜桑给《蒙娜丽莎》画上小胡子得原因就是A对艺术观念得革命 B一种幽默 C失误 4可以将世界不同文化体系下得视觉艺术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并判定它们得优劣之别X 5梵高就是()画家C A超现实主义 B现实主义 C后印象主义 D印象主义 第三章

1布德尔得雕塑追求得就是雕塑造型得C A光线变化 B形体张力 C建筑感 2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得作品关注得就是C A价值 B形象造型 C造型材料与工艺 3纪念性与象征性就是雕塑艺术得特点之一吗? 4中国天津得泥人张,算就是现实主义雕塑吗? 5绘画适合表现象征性题材,雕塑适合表现情节性与故事性题材X 第四章 1宗白华先生在《艺境》一书中提到:“画所表现得境界特征,可以说就是根基于中国民族得基本哲学,即()得宇宙观。 A道德经 B诗经 C易经

2与西方绘画比较而言,中国画更重视D A色彩 B感情 C内容 D线条 3、一般来说,(油画)注重色相、色调、色度、原色、间色、补色等科学元素;(中国画)注重气色、面色、天色、春色、暮色、寒色等主观因素。 3()注重气色、面色、天色、春色、暮色、寒色等主观因素A A中国画 B水彩画 C素描画 D油画 4世界上最抽象与最具象得画都在西画里面? 黄公望《写山水诀》:“李成画坡脚须要数层,取其湿厚。米元章论李光丞有后代,儿孙昌盛,果出为官者最多,画亦有风水存焉。 5黄公望《写山水诀》:“李成画坡脚须要数层,取其湿厚。米元章论李光丞有后代,儿

《图片摄影构图》教学教案设计(王长波)

《摄影艺术之构图》教学教案设计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职校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的特点,着重知识点的归纳、图片赏析 以及学生作品指导而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摄影能力。 一、教学环境 1.课题:《摄影艺术之构图》 2.授课对象:校摄影选修课班同学 3.课时:3课时 4.课型:新授+实践课 5.教具:多媒体教室+数码相机 二、教材及学生分析 1.学生分析 《摄影艺术》是中职生的选修课,授课的对象是本校爱好摄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有一些摄影基础,但是摄影作品的画面都平淡无奇、司空见惯;并且认为要拍摄出艺术作品是困难的事情。 因此,对学生补充相关摄影艺术构图方面的知识点相当重要。由于构图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本人应用图片分析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摄影构图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教材,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摄影的魅力与构图》中第一章摄影构图结构。该书编写生动,直观地介绍摄影构图的理论,主要以实例讲解。但实例中并没有透彻说明知识元点以及分析拍摄方法。因此,对于理解能力较低的中职生,如果直接按照书籍内容讲授,学生较难以接受。比如,摄影中“点”的构图特点,适用的拍摄场合。书籍里谈得大多是作者的经验感受,知识点层次不够明晰,对于中职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单纯讲书本里的作品分析实例,而没有对知识点归纳总结的话,学生不易掌握。因此,我通过补充网络教程中有关摄影构图中“点线面” 的特点,“点线面”适用摄影的方面,以及“点线面”拍摄构图实现方式等知识点来完善本次课的教学内容。 3.解决方案 (1)分散知识点,降低难度 首先,将摄影中“点线面”构图较抽象的知识点,分为“构图的基本骨架”、“点的象征与内涵”、“线的结构与表现”、“面的形式与多样”、“点线面交织”的5个知识点。并且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构图特点,拍摄适用类型以及总结如何拍摄的方法。使得学生对优秀的摄影构图作品不再觉得陌生。 (2)利用分析实例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实例进行分析,使得学生对构图有直观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从而,在摄影时能将重点放在 构图方面。明确“点”构图、“线”构图、“面”构图的方法,以及适用拍摄的场合;使得构图变 得有涵义、具有美感与灵气。 (3)指导学生实践,将构图印象用于实践摄影。 针对学生构图平淡无奇的情况;确定一种构图方式,让学生在校园里找有类似特点的场景。 指导学生构图后,进行拍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摄影中“构图的基本骨架”、“点的象征与内涵”、“线的结构与表现”、“面的形式与多样”、“点线面交织”的知识点;如何通过点线面的构图去丰富摄影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