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

在手术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较高,容易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传统中医综合疗法在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有着一定的疗效。

一、中药付加搏治疗法中药付加搏治疗法是指在中药内服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针刺、灸法等治疗手段,配合运用拳击、器械操等治疗方法,达到治疗效果的复合疗法。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可以选择中药付加搏治疗法来提高治疗效果。

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选用芦根汤、当归芍药散、桂枝汤等中药方剂,配合针灸等手段进行治疗。

此外,低刺激性的器械操及互动性强的运动治疗,可有效加强下肢的血液循环,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综合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气血,达到治疗效果。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选择适当的针灸疗法,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选择穴位炙田、合谷、隔脉、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

通过针灸手段,可以有效消除下肢水肿,缓解肌肉疼痛,提高下肢肌肉的张力和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三、刮痧疗法刮痧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保健疗法,通过使用特制的矿物匾或竹板,在患处上反复推拿,达到刺激体表经络,调节机体气血的目的。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选择刮痧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水肿,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四、食疗食疗是传统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应注意通过饮食调理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多食用黑豆、花生、绿豆等富含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的食品,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此外,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减轻体内脂肪酸的积累和血流滞留,预防血栓形成。

总之,传统中医综合疗法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和疗效,但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以及加强运动、饮食调理等措施,达到预防和治疗效果。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中医综合疗法在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医综合疗法的应用。

中医综合疗法是指中医药学中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疗法的治疗方法。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综合疗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

1. 中药内服治疗:使用中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蒲公英等。

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消散血栓,减少血栓的形成。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改善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足三里等,可以促进血液流通,防止血栓形成。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可以刺激肌肉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淤血,防止血栓形成。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拿、抓、揉等,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发生。

4. 中医康复训练:中医康复训练包括功能锻炼、物理疗法等,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肌肉协调性,减少静脉回流障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训练包括康复步行训练、下肢功能锻炼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综合疗法在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还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例如使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等。

中医综合疗法在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通过中药内服治疗、针灸、推拿按摩和中医康复训练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栓的消散,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康复效果。

还应结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孙会斌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今天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疼痛肿胀,有挤压痛,足背屈时疼痛加重,胫足踝水肿。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发热,自臀部以下整个下肢水肿疼痛,大腿内侧股三角处有明显触痛,皮肤发白,重侧紫绀,皮温增高。

慢性期,肿胀减轻,浅静脉扩张充盈,皮肤增厚,小腿可出现色素沉着。

(3)个别病例可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时,则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面色紫绀,血压下降,甚至厥脱。

(4)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外伤,产褥,盆腹腔手术,肿瘤或其他血管病史。

(5)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增高,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有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二)证候诊断:1.急性期(1)湿热下注证: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肤色黯红而热,青筋怒张,按之凹陷。

伴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血瘀湿重证:患肢肿胀,活动后加重,痛有定处,皮色黯红,青筋怒张。

舌质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

2.慢性期(1)血瘀湿阻证:患肢肿胀,活动后加重,痛有定处,皮色黯红,青筋怒张。

舌质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

(2)气虚湿阻证:下肢肿胀日久,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抬高下肢后减轻,皮色略暗,青筋迂曲;倦怠乏力。

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

刘继前:静脉血栓的中医治疗措施是什么

刘继前:静脉血栓的中医治疗措施是什么
组方: 蜈蚣、地龙、全蝎——刘继前专家表示能通脉止痛,解毒散 结。
乌梢蛇、制川乌——刘继前专家表示能搜风通络,散寒止痛。 人参、黄花——刘继前专家表示能益气扶正驱邪,行血通络。 水蛭、土元、三棱、莪术、穿山甲——刘继前专家表示能活 血破血,去瘀生新。 地丁、金银花、生目草——刘继前专家表示能清热解毒,缓 急止痛。
静脉血栓的中医中药疗法
刘继前专家表示,周围血管病,在祖国医学当 中早有记载,在《医宗金鉴》、《外科正宗》均有详 尽记载。刘继前专家举例道,诸如:脱疽、坏疽、脉 管病等。刘继前专家解释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阴寒客 于脉络,寒凝血瘀,血瘀血滞,瘀久化热,热毒壅滞 ,血败化腐。
治疗原理
刘继前专家根据这一原则立法为:益气行血,搜风祛寒,活血通络, 散结止痛,清热解毒。刘继前专家以加减治疗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栓性静脉炎等肢体血管病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热毒型
刘继前专家表示,热毒型表现为患肢指趾剧痛,昼轻夜重,肢 体局部红肿,喜凉怕热,体温高,大便干等。刘继前专家建议治宜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刘继前专家介绍处方: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菊花、连翘、大 黄、黄柏、玄参、茜草、丹皮、当归、白芷等适量,水煎洗浴患肢。
总结
刘继前专家指出,中医治疗疾病确实是比较慢的, 但是这种方法却对我们的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因 此,刘继前专家也希望您能多加坚持与忍耐。另外, 刘继前专家提醒您,在静脉血栓治疗期间,在生活 中的护理必须做好,要多注意休息,而且要保证环 境舒适与整洁。
刘继前:静脉血栓的中医治疗措施是什么
前 言
刘继前专家接诊多年,得出一个小结论说:在疾病的 治疗上,大家往往会选择西医的方式来进行救治,但是西 医真的会对我们身体的康复有帮助吗?刘继前专家认为, 像静脉血栓这种发病比较缓慢的病症,还是选择采用中医 方法比较好。那么静脉血栓的中医治疗措施具体有哪些呢? 接下来刘继前专家为您详细讲解!

『静脉曲张』名医秘方:下肢深静脉血栓圣方生黄芪姜黄汤

『静脉曲张』名医秘方:下肢深静脉血栓圣方生黄芪姜黄汤

『静脉曲张』名医秘方:下肢深静脉血栓圣方生黄芪姜黄汤秘方:生黄芪40g,当归尾10g,川芎6g,赤芍6g,桃仁6g,红花6g,鸡血藤20g,牛膝10g,姜黄6g,地龙6g,元胡10g,水蛭3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二煎混匀,分两次服用。

病例:贾某,女,44岁,个体老板。

患者起初因外感发热而卧床休息治疗,三天后出现左下肢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伴肢体肿胀,至市某医院住院治疗,经过CT、彩色B超等检查,确诊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溶栓等治疗,二周后证情好转出院。

初诊,刻诊,左下肢肿胀,疼痛,夜间痛甚,行走不利,体倦乏力,纳谷正常,二便调。

舌质淡紫,有瘀斑,苔薄,脉象沉细涩。

证属气虚血瘀,脉道不利。

治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法。

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下肢肿胀明显减轻,疼痛缓解,体力有所恢复,可以短距离行走。

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

半月后,独自来诊,下肢络有浮肿,疼痛已除,苔、脉如常。

原方加减继续服用。

二个月后回访,左侧下肢肿胀已除,无疼痛感觉,活动如常。

彩超示左下肢静脉瓣功能异常,未见血栓。

方解:本病属祖国医学之“脉痹”范畴。

其病因主要为久卧伤气,气血运行不畅,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水液外益,聚而为湿,流注下肢而成。

临床以患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当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法。

方中黄芪补气行血,当归尾、鸡血藤养血活血,川芎、桃仁、赤芍、红花、牛膝、地龙、水蛭活血通络,姜黄活血散寒通络,元胡活血通经止痛,甘草调和药性。

在治疗过程中,当防止发生血栓脱落而产生肺栓塞,故而在治疗时不可急于求成,宜图缓效,方中黄芪剂量不宜过大,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活血药物的剂量,使已经形成的血栓漫漫消融。

本方具有之活血祛瘀功。

主治静脉血栓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献方人:王幸福名老中医师。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一、中医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1. 中药内服:通过口服中药可以促进体内气血运行,加速组织修复,促进伤口愈合。

通常使用的中药有黄芪、白术、当归、川芎、红参、熟地等。

2. 中药外用:中医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中使用的一种方法是外用中药。

通过将中药煮熟后放置于布袋中贴在疼痛处,可以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处的痊愈。

通常使用的中药有桂枝、白芍、川芎等。

3. 针灸: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针灸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器官功能,加速组织的修复。

针灸特别适用于老年人骨折术后康复治疗。

常用的针灸方法有拨针、推拿等。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局部循环,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中,推拿按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具体做法是用温热的手指按摩疼痛处和周围组织,慢慢加大力度和范围,进行约15分钟。

1. 中药巡行脉通:巡行脉通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软化血管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生成。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莪术、苍术等。

2. 中药活血祛瘀:老年人骨折术后容易出现血栓和瘀血,活血祛瘀可以分散瘀血,防止血栓形成。

常用中药有赤芍、丹参、川芎、桃红等。

3. 针灸: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血液循环、软化血管壁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生成。

4.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防止深静脉血栓的生成。

三、中医综合疗法的食疗配合老年人骨折术后康复的食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饮食应该符合 "营养组合、细嚼慢咽、清淡易消化" 的原则。

应多吃含钙食物如骨头、青菜、鱼肉等,增加钙的摄入量。

应少食甜、辣、油腻等食品。

同时,要养成餐后漫步、放松身心的习惯。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疗法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术后疼痛、加速恢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生成。

在配合合理饮食、养成良好习惯的情况下,老年人骨折术后的康复将有更好的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血管外科疾病,带来严重的危害性,侵害到患者下肢的健康,导致患肢严重肿胀,局部产生疼痛以及沉重等症状,带给患者特别多的不便,各位朋友要重视疾病的发生,积极展开药物治疗工作,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了解一下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中成治疗方剂。

1、当归四逆汤,可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本方剂的药物组成有当归、细辛、通草、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等,患者每天遵医嘱服用本方一剂,分为两次服用,能起到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疗效,也可以随症进行加减,治疗效果特别明显,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

2、阳和汤,方剂药物有肉桂、白芥子、熟地、生甘草、麻黄、姜炭、鹿角胶等,该方剂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起到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效,患者应当按时服用治疗方剂,遵医嘱每天一剂,将所有药物加入适量生水后进行煎煮,合理用药才能缓解患者的不适。

3、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这是一种疗效明显的治疗方剂,方剂主要成分有熟地、枸杞、山茱萸、杜仲、肉桂、甘草、山药、制附子、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等,坚持用药能起到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的疗效,患者朋友合理使用本方剂,注意合理用药,遵医嘱服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干扰到患者的生活,严重危害到下肢静脉的健康,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伴有较多的不适出现,提醒大家要将下肢深静脉血栓警惕起来,重视药物治疗工作,希望上述中的三种治疗方剂可以帮助到大家,除此之外还要多休息,切记不可以负重。

活血通脉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45例

活血通脉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45例

活血通脉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45例标签: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药疗法;活血通脉汤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内科临床常见病,笔者自2004年~2007年,采用活血通脉汤治疗本病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39岁~83岁;病程2个月。

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周径增粗,疼痛或压痛,表浅静脉扩张,皮肤色素沉着,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

经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有单支或多支静脉栓塞形成,如股静脉和胭静脉等。

2治疗方法采用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g,当归10g,丹参10g,红花10g,三棱10g,莪术10g,鸡血藤15g,穿山甲5g,水蛭5g,川牛膝15g,甘草5g。

随证加减:伴湿热者加苍术、黄柏、薏苡仁、银花,去黄芪;伴阴虚者,加生地、白芍;血瘀加玄参。

每日1次,水煎2次,共取汁约500mL,分早、晚2次温服。

30天为1个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管超声检查病变血管完全再通;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肿胀、沉重、疼痛好转,皮色明显改善,血管超声检查病变血管部分再通;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血管超声检查病变血管堵塞不通。

3.2治疗结果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

4典型病例刘某,女,83岁,于2007年3月22日初诊。

高血压病史16年,一直服用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

自诉5天来左下肢肿胀,进行性加重,行走困难,活动后疼痛,皮色微紫而凉。

查血压166/80mmHg,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薄,脉细。

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示:左下肢股静脉及胭静脉完全栓塞。

中医诊断:脉痹。

西医诊断:左下肢静脉栓塞。

治疗加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降压,中药予活血通脉汤加玄参10g。

服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随症加减服用2个疗程,上述症状消失,血管超声检查无异常。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讨论本病以下肢肿胀疼痛为主要症状,属中医“脉痹”,“水肿”等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瘀滞,络脉痹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读: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服用毛冬青片、西黄醒消丸、三妙丸以及如意金黄散等中药都可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想要有效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就要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当然也要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考虑。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可以使用中医治疗或者西医治疗。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则是中医治疗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疗法
脉络湿热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患肢会急剧肿胀和疼痛,皮肤颜色会变得暗红,温度升高,发热恶寒。

患者治疗要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

可以服用毛冬青片、西黄醒消丸、三妙丸以及如意金黄散等中药。

脉络湿痴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患肢也会出现肿胀和疼痛,皮肤会变得苍白,舌淡有紫淤。

治疗要以活血化痰,通络止痛为主。

患者可以服用活血祛瘀片、新消片、活血止痛散、元胡止痛片、毛冬青片以及丹参注射液等中药。

脾虚湿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会出现息肢肿胀,沉重胀痛,皮肤颜色比较暗,会出现浅静脉并张和淤积性皮炎。

治疗要以健脾祛湿和通络止痛为主。

可以服用参苍白术散、五苔丸竿等中药。

此外,清热利湿兼活血化瘀的药方有四妙散合四妙勇安汤加减,方内包含黄柏、二花、玄参、当归、蒲公英和车前草,还有
紫草、苍术、川牛膝、熟大黄、生苡仁以及丹参。

脉络湿瘀的患者可以服用方用四妙勇安汤,方内包含了二花、玄参、当归尾、益母草、车前草和紫草,还有丹参、熟大黄、赤芍、虎杖,生苡仁及丹皮等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