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义
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教育依从性的影响

尿病 患 者 随机 分 为心 理 干 预 组 和 对 照 组 , 每 组 均4 3 例 患者 。 住 院期 间对 照 组接 受 常规 治 疗 、 护理 , 患 者提 出问题 及 时 予 以解 答 。 心 理 干 预组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先进行心理评估 , 针 对 心理 问题 采取 针 对 性 的 、 正 确 的心 理 干预 。 比较治疗后2 组 患者 的 空腹 血 糖 值 和 平 均住
2 结果
用S P S S 1 1 . 5 软件 进 行 统计 学 处 理 , 计 量资 料 以
( 招) 表示 , 采用t 检验 , 以P < O . 0 5 为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心 理 干 预 组 患 者 和 对 照组 患 者 经健 康 教 育 和 治 疗 后 血 糖 均 控 制 达标 出院 , 差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尸 > 0 . 0 5 ) , 见表1 。 但 是 心理 干 预
列母 婴合并症 , 对母婴危害极大。 本科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 施健康教 育前先进行有效 的心理护理 , 使患者情绪稳定 , 依从性 提高 , 积极配合治疗 , 从而明显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现将护理
方法 报 告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能接受胰岛素治疗者称依从性 良好 。
1 . 4 统 计 学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2 0 1 1 年5 月 2 0 1 2 年3 月 在 本科 住 院 的 妊娠 期 糖 尿
病患者共8 6 例, 年龄2 2 3 6 岁。 将 患 者 随机 分 成对 照组 和心 理 干 预 组, 每组均4 3 例患者。 对照组平均年龄为 ( 2 7 . 2  ̄ 3 . 3 ) 岁, 心 理 干 预
3 讨 论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血糖控制的作用

认 知及不 良的行 为 方式 。 1 2 2 量表及 血糖 测定 .. 分 别于治 疗前 、 治疗 4周
1. 1 9岁 , 病程 0 3 1 年 , .~ 2 中位数 4 2年 , . 受教 育 程 度3 5 , ~1 年 平均 7 1 ±3 2 . 7 . 6年 。两组 年 龄 、 性别 、 受 教 育 年 限经 统 计 学处 理 差 异 无 显著 性 意 义 ( P>
自如 。音 乐治疗 采 用感受性 音 乐时 给 予 心理 干预 。干预 组 男 对 2 4例 , 2 例 , 龄 5 . ± 1. 女 2 年 2 6 3 3岁 , 程 0 5 1 病 .~ 3 年, 中位 数 4 5年 。受 教 育 程 度 4 1 . ~ 4年 , 均 为 平
依资料 类 型分别 进行 检验 及
血糖 控 制 。 关键词 心 理 干 预 糖 尿 病 护 理
D ib t s a ee Efe t f c
Ke r Ps c ol iali e ve i y wo ds y h ogc nt r nton
中 图 分 类 号 : 4 1R5 7 1 R 7 。 8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及 降糖药 的注 意事项 , 防低 血 糖 的方 法 及 低 血 糖 预 的处 理措 施 。心理 上采 用 疏 导解 释 、 持 、 慰 、 支 安 帮
1 对 象 和 方 法 11 对象 .
助、 鼓励 等措施 , 减轻 或 消 除其 负性 情 绪 , 导 患者 引
选择 符合 1 8 9 5年 W H0 糖 尿病 分 型 和诊 断 标 准 的 2型糖 尿病 患 者 8 O例 , 无 酮症 酸 中毒 、 均 阳痿 及严 重心肺 疾病 , 无其 它 内分 泌疾 病 。随机 分 为 干
心理干预对初诊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感的影响

研究方法 : 患者确诊 时即应用 焦虑 自评量表 ( . ) S S 和抑 M 郁量表( I ) SR 测定 患者 情绪状 态_ 。先 由患者进行 自评 , S 4 J 然
后 由正规培训的工作人员 将原始分换算成标 准分 , 以我 国常
维普资讯
第3 O卷第 4期
Vo . 0. 13 No. 4
济 宁, 0 7 c2 0
J OUR L OF JNI DI A OL E NA I NG ME C L C L GE
焦虑症状 ,D >5 S S 3分有 抑郁症状 。将确诊 糖尿 病时的评 分结果与我 国常模作 对照分析 , 然后再 与心理干预 2周后的测评结 果进行 自身对照 比较。结 果 糖尿病初诊 时( 即心理干预 前) A 、IS 分 均高于 国内常模 , 统计 学意 义( s SS 得 R 有 P<0 0 )心理 .1 ;
一
由表 2可知 , 心理 干预 后糖 尿病 患者 S S SR A 、I S评 分较 心理 干预 前明显降低 , 并有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 的发病 同其 它疾 病一样 , 生物 、 会和心 理 因 有 社 素, 而社会心理因素起着重 要作 用。不 良心理 因素会引起血
般 心理支持 : 采取支 持 、 释 、 解 疏导 的方法 , 鼓励病人 树立
般 资料:0 6年 1 20 月至 2 0 0 7年 1月 , 10例本 院门 对 0
诊、 病房初诊的糖尿病人进行心理 护理研究。其 中 2型糖尿 病 9 , 型 糖尿 病 5例 ; 6 5例 1 男 0例 , 4 女 0例 ; 龄 3 ~5 年 0 7 岁, 平均年龄 4 . 。研究 标准 :1 年 龄≥ 1 ;2 初诊 7 8岁 () 8岁 ( )
干预糖尿病总结汇报稿

干预糖尿病总结汇报稿糖尿病干预总结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全球有超过4.65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的干预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总结糖尿病干预的重要性以及现有干预策略的有效性。
首先,糖尿病干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糖尿病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衰竭、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通过干预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干预的目标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改善生活习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现有的干预策略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是糖尿病干预的基石。
合理饮食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的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干预的重要手段,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
此外,病人的态度和意识对糖尿病干预的效果也至关重要。
教育和心理支持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此外,糖尿病干预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需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其次,糖尿病干预需要长期坚持,这对患者的个人意志力和意识非常重要。
再次,糖尿病干预需要一个全面的医疗团队的参与,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等。
最后,由于糖尿病的复杂性和患者的差异性,糖尿病干预需要个体化的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未来,糖尿病干预仍然需要不断地加强和改进。
首先,需要加强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以便可以更早地开始干预。
其次,需要不断改进干预策略,包括更加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更加便捷的药物治疗方案和更加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此外,提高患者的意识和参与也非常重要,他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干预过程中。
总之,糖尿病干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改善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影响论文

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24-02【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干预项目,比较两组心理状况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的心理症状得分要高于观察组,说明对照组存在着比观察组更严重的心理症状;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项目。
主要包括消除或减少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恐惧感;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各种降血糖药;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指导患者进行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
1.3观测指标及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而制定的自制量表,包括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四个因子,量表采用五级评分。
另外,比较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
所得数据经epidate 3.1双向核查输入sas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显著性水准为0.05。
2结果2.1 心理情况的比较:对照组患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四个方面得分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2.2两组发生低血糖的比较: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0.00%,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8.00%,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3.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将要在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间断的进行治疗和护理。
如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致残致死。
而全面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在现阶段单靠药物是远远达不到的。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及生活质量评估表评分,并作科学评估。
结果: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及抑郁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两组均根据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按照患者病情选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每周2次,疗程3个月。
2、给予心理指导,以认知行为治疗和理性情绪疗法为理论基础,安排相同病情的患者相互了解疾病状况,采取谈心、小组讨论,利用“正性的体验感染”、“负性认知的克服”等心理学原理,采用渐进性放松训练、静坐冥想等方法处理患者躯体及情绪的不适,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3、行为干预: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方式,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
4、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鼓励患者在出现困难时主动与家人交流,家庭成员彼此劝慰,处理好同事的关系,以便很好的得到团体成员的理解。
4、观察指标1、心理指标测定:采用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sds)本量表含有20个项目,按1-4级进行评分,>50分即为抑郁;zung 焦虑量表(sas),本量表含有20个项目,按1-4级进行评分,>50分即为焦虑,均在治疗前后评定1次。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每个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调查表,并当场收回。
2、生活质量量表采用sf-36量表,观察健康状态8个维度:躯体功能(pf)、躯体所致功能限制(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ch)、生活活力(vt)、社交功能(sf)、情感所致功能限制(re)、心理健康(mh),其中前4个维度反映生理功能(pcs),后4个维度反映心理功能(mcsn)。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摘要 : 目的 : 通过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患者 的心理干预护理 , 探讨其对 患者心理状 态的改善作用。 方法: 将本 院收 治 6 0例肺 结核 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 象, 随机 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 分别行常规护理及 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 心理 干预 , 评价 两组 患者心理 状 态, 以探讨其对 患者心理的意义。 结果: 护理后 , 两组 患者 出现抑郁、 焦虑 、 恐惧等不 良心理 的几率 以及严重程度 等情 况对 比结 果呈显著差异( P < 0 . 0 5 ) 。 结论 : 对肺 结核合并糖尿病 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 , 可有效减 少患者发 生不 良心理状 态的几率 , 有助 于患 者的心理健康 。 对护 理 质 量 的提 升 有 重要 意 义 。 关键词 : 肺 结核 糖 尿 病 患者 心 理 状 态 心理 护 理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1 0 — 0 1 8 5 — 0 1 糖 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常 因漫长 的治疗及疾病 的痛 苦出 现各种不 良心理状态 ,包括抑郁 、暴 躁甚至 出现 自我毁灭倾 向 。心理 护 理 干 预可 对 该类 患 者 的 治疗 发 挥极 大 的积极 作 用 “ 1 。 本 次 试 验 对 于 我 院 治 疗 的肺 结 核 合 并 糖 尿 病 患 者 行 心 理 护 理 干预 , 以探 讨 该 措 施 的 意 义 , 如下所示 。 1 研 究 对 象 及 方 法 1 . 1临床 资料 : 本次研究 以我院 2 0 1 1年 3月~ 2 0 1 3年 3月收治 的6 0例肺 结核合并糖尿病 患者为对象 。所有患 者 中包括 3 6 例 男性和 2 4例 女性 , 年龄 3 4 ~ 7 2岁 , 平均 年龄 ( 4 2 . 7  ̄ 5 . 2 ) 岁, 患者人院后进行详细诊断 ,为肺结核 阳性 ,并伴 随糖 尿病症 状, 确诊为肺结核伴随糖尿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干 预组 , 每组 3 0人 , 两组 患者就各方面情况包括性别 、 年龄 及患 病 时间等对 比结果不具有明显差异( 尸 > 0 . 0 5 ) 。 1 . 2方法 及标准 : 对 照组患者 予 以常规护 理模式 , 即用药及 饮 食 等方面 内容 ;而干预组患者则在对 照组 基础上进行 心理护
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现状

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现状State quo of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朱瑞杰,金昌德Zhu Ruijie,Jin Changde(Graduate School,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073China)摘要:综述国内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心理干预模式及不同的心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糖代谢指标的影响等。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理干预;抑郁;生活质量;糖代谢指标Abstract It reviewed the state quo of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ype 2diabetic patients in recent years,includ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odels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 models on depres-sion,quality of life and indicators of glucose metabolism of type 2diabetic pa-tients.Key words type 2diabete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depression;quality oflife;indicators of glucose metabolism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1.05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A-0075-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全球患病率均有明显上升趋势,据国际糖尿病研究所(IDI)2003年报告,全世界现有糖尿病病人(已经诊断)约1.94亿,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
2016-12-07T14:56:04.6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4期 作者: 张霞
[导读] 观察分析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攀枝花市米易县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列糖尿病患者,
针对患者对患糖尿病的不同心里反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为其提供心理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心理干预,患者的情绪低落明显改善,
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提高,睡眠质量改善,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的决心增强,血糖的控制在理想范围。结论:临床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干
预的作用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遵从医嘱,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转。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267-02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
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
,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
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11月-2015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出现的不同的患病反映情绪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心理干
预。选取观察的患者的平均年龄在(
55.5±4.2)岁,其中Ⅱ型糖尿病45例,Ⅰ型糖尿病15例。每一位患者入院时都做过心理评估,这些患
者对疾病的反映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无认知障碍。
1.2
心理干预和方法
①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做好评估,每位患者由责任护士全程负责,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及性格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计
划。②实施干预计划,在与病人交流时,护士要有充分的尊重患者态度及耐心,仔细聆听患者的倾述,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鼓
励患者倾述内心的真实想法。由于糖尿病病程长,终年服药,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不适,生活上的不便,更是经济上的负担。很
多的患者的情绪都非常的低落,生活质量受影响,严重者甚至有自杀的念头。针对患者这些情况,护理人员不仅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患
病原因、症状,更要让患者明白,糖尿病不是绝症,通过药物和饮食的调节,是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会有太大
的改变。让患者逐步建立治疗糖尿病的信心,配合治疗。③在科室开展集体的糖尿病知识宣教,并邀请家属及患者的其他糖尿病朋友参
加。集体讲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症状及药物和饮食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包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由于糖尿病引起的特殊不适的应急处
理。并邀请患糖尿病时间长,但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让糖尿病病友们相互交流心得,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种集体的健康宣
教,不仅起到节约人力资源的作用,而且对于当地的糖尿病病人的这个群体,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患者通过这种方式感到了来自家庭、
社会的温暖,有归属感,焦虑、抑郁明显的低于在没有开展心理干预时的对照组,
P<0.05:从预后生活质量得分看,实验组的相应得分高
于对照组,
P<0.05.说明,由于糖尿病患者对饮食要求的特殊性,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让患者在思想上充分接受这种心理教育是必需
的。因为思想的开导对患者重新建立糖尿病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患者出院后也能继续保持这种状态,从而对糖尿病的预后起
到决定作用。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显著,值得继续推广。
?
【参考文献】
[1]
杨香,高龄不孕妇女的心理干预[J].医药前沿,2016,8(6):274-275.
[2]
阙小季,心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相关影响探讨[J].医药前沿,2016, 8(6):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