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钧瓷工艺特点解析

合集下载

中国钧瓷发展现状解读

中国钧瓷发展现状解读

作为中国古代瓷器标志性器物——钧瓷,在宋元时期广为烧制,并形成庞大的钧窑系,其开创的钧瓷釉色美学对后世各名窑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钧瓷恢复烧制以来,广大从业人员做出了艰苦努力,钧瓷技艺得到继承和创新,釉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中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力量。

作为中国陶瓷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钧瓷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钧瓷现状的分析将有利于解决钧瓷发展中的障碍与制约因素,从而促进钧瓷更好更快地发展。

古代钧瓷对中国陶瓷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创造性地烧造铜红釉,具有独特的乳浊效果,拥有独特的窑炉技术。

其中,高温铜红釉的使用和烧造,改变了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的历史,开启了中国陶瓷进入五彩缤纷的时代,是对世界陶瓷美学的巨大贡献。

当前钧瓷的发展和独具的特色,已经超越了历史,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在全国的影响度,是河南省其他工艺美术品所无法比拟的,完全可以成为河南省的第一张传统工艺文化名片。

钧瓷的独特价值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发展钧瓷事业的重要原因。

但是从整个国家层面上看,虽然河南省是中国的陶瓷大省,但不是强省,这一点在钧瓷上表现得也十分明显。

目前,钧瓷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影响钧瓷发展或者制约钧瓷发展的因素仍有很多。

打造河南省第一张传统工艺名片走在欧洲文艺复兴发祥地之一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好像走进一个巨型的艺术殿堂。

漫步街头,随处可见具有历史沧桑感而又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商铺、收藏馆、艺术馆,特别是各种金银器和珠宝饰品,琳琅满目,流光溢彩。

目前,佛罗伦萨有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60多座宫殿,收藏了大量优秀的艺术精品和精美的文物。

佛罗伦萨人称之为欧洲文艺复兴带来的丰功伟绩。

文艺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回归,也成为当前中国的时代特征。

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国人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回归不仅能涤荡旧的文化,而且能孕育和催生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新生力量。

钧瓷的造型艺术与时代特色

钧瓷的造型艺术与时代特色

钧瓷的造型艺术与时代特色【摘要】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历史长河中我国所保留下来的文物种类繁多,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量都在世界前几。

为此现阶段如何加强对于这些艺术的保护,将艺术审美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就成为了相关文化传承者以及国家所思考的关键,本文就以钧瓷的造型艺术与时代特色为出发点探索和研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钧瓷造型艺术时代特色【引言】钧瓷,艺术是我国手工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因其窑变和开片在陶瓷界鹤立鸡群,在唐代兴起,而在宋代衰落,每一届帝王都是钧瓷为稀世珍宝。

钧瓷的造型艺术是极具有学问的,具有美学价值,也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独有的时代特色,为此现在研究钧瓷的造型艺术,并分析其时代特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钧瓷的造型艺术1.钧瓷的造型艺术性极强钧瓷生产素有72道工序之说,主要是因其生产工艺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无论哪道工序出现问题,都会使得生产流程实效,使得出现生产损失,进而使得钧瓷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和质量,所以钧瓷的生产量极低,并且成本极高。

大家在鉴赏钧瓷时非常注重于钧瓷的形神兼备,排在前列的就是钧瓷的形,由此可见钧瓷的形状如何、形状好坏、形状的含义是鉴赏人对其的第一印象。

钧瓷的造型制作方式较多,但目前流传的是以手拉胚为主,也有注浆和脱胚的成型方式,具体选择哪种造型需要根据与钧瓷的实际用途。

现阶段民间所出土的器物大多都以圆形为主,因为民间还需要钧瓷来承担一些作用,所以以圆形为主。

而官窑则是以菱形、四方形、六方形为主,主要是要其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

钧窑的种类造型比其他瓷器更加多样化,单以宋钧瓷传统造型来说就有接近百种。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钧瓷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长河中钧瓷的种类形态更是千变万化,目前我国所出土的钧瓷以及研究的钧瓷,仍然没有展现出钧瓷的全部种类,按种类别划分,我们可以将钧瓷大致分为四类,器皿类、人物类、动物类、异形类。

论现代钧瓷造型艺术

论现代钧瓷造型艺术

论现代钧瓷造型艺术摘要钧瓷是一种传统名瓷,它自然天成的窑变与其文化价值一直受到世界陶瓷艺术界的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钧瓷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造型艺术。

本文从钧瓷造型入手,由点窥面,勾勒出现代钧瓷的艺术轮廓,通过分析钧瓷造型艺术,寻找传承于当今钧瓷艺术中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现代钧瓷造型艺术文化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钧瓷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原指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烧制出的瓷品,得名于禹州建有夏朝开国大典的钧台。

钧官窑瓷器造型典雅,胎质细腻,色彩莹润,工艺精良,享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美誉。

一现代钧瓷造型风格因由钧窑产于北宋,产地位于河南禹州。

并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中国的瓷器分青瓷和白瓷两大系,其中青瓷可以说是中国的鼻祖。

钧瓷属于青瓷体系,钧窑位于中原,从地理上有利于吸取诸多窑场的优秀艺术风格,如南邻被誉为青瓷之魁的汝窑,而北靠白瓷窑扒村窑址,这是钧瓷完全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一个原因。

另外,钧瓷是中原文化的产物,钧瓷文化离不开它诞生的地域环境,中原文化的浑厚一直在滋养着钧瓷。

由于禹州是钧瓷的故乡,它特有的自然环境对钧瓷造型的艺术风格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钧瓷造型艺术的形成初期,自然环境因素与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融合到一起,成为钧瓷造型艺术风格发展的条件,也使钧瓷成为展示中原文化的极富个性的代表。

钧瓷造型艺术发展到今天,承载着浓厚的血脉关系,钧瓷造型艺术风格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继承、沿袭、创新、包容。

因此,我们可以说钧瓷造型艺术是正在成长中的民族之宝。

二现代钧瓷造型设计艺术特征钧瓷造型的艺术特征体现在独特的窑变艺术效果,古朴典雅,色彩莹润,尤其是造型优美、端庄。

钧瓷造型重视外廓形象,求其线条流畅韵律美,讲究气势和神韵,注重体积设计美、雕塑美;棱角优雅节奏美。

其中钧瓷造型中曲线弧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体形态的体量感和之后窑变艺术的表现。

钧瓷艺术发展和创新

钧瓷艺术发展和创新

新征程话创新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如今发展繁荣,闻名世界。

钧瓷的文化传承、艺术魅力及发展创新,是当今人们非常关注的事情。

一、唐钧花瓷与钧瓷从中国陶瓷史上看,钧瓷窑口的根脉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黑釉蓝斑器”,也叫唐黑釉花瓷,对后世钧瓷乳光分相釉的产生意义重大。

2005年,经山东省硅酸盐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凯民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测试和分析,充分论证了唐代花瓷釉与宋元钧窑系釉等分相乳光釉的源流传承关系。

陶瓷制品的烧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物理变化主要有干燥收缩、烧成收缩,自有水的排出及颜色的变化。

化学变化就比较复杂。

在烧成过程中,不但坯釉原料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复杂的硅酸盐和铝硅酸盐,而且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气体也会参与到化学反应中来,比较常见的就是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着色料的变化。

由于宋代以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钧瓷的生产与传承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出现断代。

面对绚丽多姿、妙意无穷的钧瓷,后人只能通过考古发掘、研究标本,推断古代钧瓷窑口特别是古钧官窑的大体工艺过程。

但现代工艺与古代工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现代钧窑通过对窑炉的改进、材料应用、坯釉料加工等,使现代钧瓷的色彩更加绚丽、窑变更加丰富;传统钧瓷在烧成过程中主要钧瓷艺术发展和创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苗长强喜迎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应用复杂的火焰气氛控制方法,氧化焰、重还原焰、轻还原焰、中性焰反复实施,而赋予了钧瓷釉质丰富的层次感、晶莹多彩的玉质感。

所以,钧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誉。

二、钧瓷烧制技术因素及调控机制从这个唐代陶瓷标本中可以看出,标本的断面有香灰色和灰白色。

还有一部分唐代陶瓷标本则完全呈香灰色或灰白色。

究其原因,唐黑釉花瓷在烧成过程中既有氧化反应,也有还原反应。

中国陶瓷的历史经历了从陶器到炻器及瓷器的发展过程,陶器本身也经历了从无釉到有彩有釉的发展过程。

烟囱在窑炉中的运用,对氧化焰和还原焰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现代河南钧瓷造型种类及艺术特征

现代河南钧瓷造型种类及艺术特征


几 种 类 型 。① 1 . 具 象 造 型 具象 陶瓷造型就有一定 的直观形象 ,包
括实用 陶瓷 和只作欣赏 陈列 的艺术 陶瓷 。 其 中有未 经艺 术加 工的 自然形 态和经 过艺术 家概括 简练后 的人 为形态 。大致可分为人物 形态造 型 、动物形 态造型、植物形态造型 、 物品形态造型 ( 如仿 鸟巢 的碗 ,仿草袋形 的 锅等等 ) 。
2 . 几 何 造 型
点 、线 、面是每个器物造型 的基本构成 元素 ,而几何形 的造 型元素在其 中占有绝大 比例 。几何造型形态中又包括了 : 标准几何
造型 、规矩几何变化造型 、非规矩几何变化 造型 。其 中标 准几何 造型占传统钧瓷器型 中 大部 分多 为标准几何体造 型。常见 的有碗 、 盘 、罐 、盆 、炉 、鼎 、樽 、洗、盒、钵 、瓶 等 ;而规矩几何变化造型此类是将规矩 的几 何形 运用 工艺技 术的某 种手法 ,在原有形态 上变化成型 。 现代钧瓷艺术在这方面的造 型 形 态较少。但现代陶艺中此类 作品比较多 。 陶艺家 Ma t t h e w C h a mb e r s 的这些陶瓷作 品并 没有实际的功用 ,将抽象复杂的立体形态与 平常 的陶艺相结合 。他专注于制作的过程 , 设计 是在 过程 中完成 的 ,先 完成 一个个 部
现 代河 南钧 瓷造 型种类 钧瓷造型 , 从某种 意义上说就是艺人们 表达审美情感 、体现文化认知、反 映现实生 活的一种具体 的物 质形态 。造 型的创新就是 要 在传 统 的基础上 不断设 计 出新的造 型样 式 。造型要有时代感 ,要符合 现代人 的审美 观念 。不 同文化思想 的差异与碰撞 ,必然会 在造型上清晰地显现 出时代的烙 印。新中国 成立以后 ,钧瓷进入 了一个恢复和发展的新 时期 ,造型种类也较 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 我从造型形态角度 出发 ,把钧瓷总结为以下

现代钧艺优劣鉴定

现代钧艺优劣鉴定

现代钧艺优劣鉴定钧瓷的釉色与造型孰轻孰重?孰占第一位?答曰:釉色第一,造型第二。

钧瓷与别的瓷的不同之处,是窑变釉色;钧瓷之所以独树一帜,无双于天下,被世人所称道,是窑变釉色;钧瓷在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窑变釉色;钧瓷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品、最大的艺术成就,还是窑变釉色。

造型就不同了,同样的一个造型,钧瓷能搞,别的瓷也能搞。

而钧瓷别的瓷就搞不成,就是搞的像,也只能叫“仿钧”。

一件好钧瓷,釉色占50%,造型占30%,工艺质量占20%。

钧瓷是天人合一的作品。

完全靠天的不能称之为艺术家或大师,完全靠人为控制则又失去钧瓷窑变的意义。

无论是钧瓷名家、大师,还是民间艺人、匠人,都能烧出窑变绝品来。

但作为大师,关键是要有自己的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即要有个性,要与众不同。

煤烧、炭烧、柴烧、气烧都好,都能出来好东西,并且气烧同样也能烧出与煤烧、炭烧、柴烧一样的窑变效果来。

造型简练的胜过造型繁杂的。

浑然窑变的胜过人为点斑的。

手工拉坯的胜过模型注浆的。

单件制作的胜过批量生产的。

无质量缺陷的胜过有缺陷的。

当然,有缺陷但窑变特别好的则“瑕不掩瑜”,也是好东西。

胎体厚重的胜过胎体轻薄的。

瓷胎断面灰色的胜过白色的。

釉面活而流动的胜过釉面死板的。

釉面光泽柔润的胜过釉光贼亮的。

釉层浑厚的胜过釉层浅薄的。

钧瓷的釉色千变万化,什么颜色都有,可以说自然界中的色彩无所不包。

釉面色彩丰富看窑变,釉色色彩单一看开片。

但无开片的不一定就不是好东西。

作品足底(或其他部位)有款识的胜过无款识的。

烧出窑变意境图案的(往往是珍品)胜过没有意境图案的。

釉色创新、造型创新和制作工艺创新是钧瓷作品创新的永恒主题。

一件钧瓷作品的价值,等于作品本身价值与作者自身价值之和。

作品本身价值包括造型的优美、窑变的奇特、制作的精细等;而作者自身的价值包括作者的人品优劣、技艺高低、名气大小、文化修养等。

钧瓷的主要制作工艺

钧瓷的主要制作工艺

钧瓷的主要制作工艺钧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工艺之一,其制作工艺独特精湛,历史悠久。

以下将详细介绍钧瓷的主要制作工艺。

一、原料准备制作钧瓷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料。

主要原料包括瓷土、釉料和彩料。

瓷土是制作瓷器的主要材料,它需要经过粉碎、筛选等处理,以保证其质地细腻均匀。

釉料是覆盖在瓷器表面的一层涂料,可以增加瓷器的光泽度和保护作用。

彩料则用于绘制瓷器的花纹和图案。

二、制作坯胎坯胎是制作瓷器的基础,它需要经过成型、干燥和烧成等步骤。

成型可以采用手工塑造或者模具成型的方式,将瓷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然后,将成型的坯胎晾干,以便进一步进行处理。

最后,将干燥的坯胎放入窑中进行烧制,以确保其结构稳定。

三、施釉烧制完成后的坯胎需要进行釉料的施加。

施釉可以采用浸渍、喷涂或者刷涂的方式进行。

施釉后,再次放入窑中进行二次烧制。

这个过程中,釉料会熔化并覆盖在瓷器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釉面。

四、绘制花纹钧瓷以其独特的花纹和图案而闻名,绘制花纹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绘制花纹可以采用各种技法,如彩绘、刻线、描金等。

其中,彩绘是最常见的一种技法,通过使用彩料在釉面上进行绘制,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

刻线则是通过用利器在釉面上刻出细线,以勾勒出花纹的轮廓。

描金则是在釉面上涂抹金粉,使其呈现出金色的光泽。

五、再次烧制绘制花纹完成后,瓷器需要再次进行烧制,以固定花纹和增强瓷器的质地。

这个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控,以确保瓷器达到理想的效果。

六、细部加工烧制完成的瓷器还需要进行细部加工,以使其更加完美。

这包括修整边角、打磨表面、清理杂质等。

细部加工的目的是使瓷器的外观更加光滑、细腻,并且去除任何瑕疵。

七、品质检验最后一步是对制作完成的钧瓷进行品质检验。

通过对瓷器的外观、质地、釉面和花纹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只有通过严格的品质检验,合格的钧瓷才能出厂销售。

总结:钧瓷的制作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原料准备、制作坯胎、施釉、绘制花纹、再次烧制、细部加工和品质检验等多个步骤。

当代钧瓷鉴赏

当代钧瓷鉴赏

当代钧瓷艺术作鉴赏
钧瓷艺术品表现形式
• 当代钧瓷艺术品在创作意匠上遵守中国传统造器理念, 遵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原则, 以“观物取 象”、“立象表意”、“器以载道”的创作方法再现、 写意、抒情,表达群体、自我的艺术审美和精神诉求。
当代钧瓷艺术品鉴赏
钧瓷艺术品表现手法
• 当代钧瓷艺术作品多为手拉坯器皿类、手工瓷雕的造型,采用气窑、 煤窑、柴窑、炉窑烧制,原料纯正天然,釉色自然窑变,工艺考究。 追求原创、本真、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
当代钧瓷艺术作鉴赏
钧瓷艺术作审美取向
• 当代钧瓷艺术品在审美上 “崇 气尚和”,“气”是根源、运 动、生命、升华,“和”是认 同、互补、共荣、美好。作品 表现出雄健、稳重、内敛、持 久的生命力。抵制病态、低俗、 怪异的情趣。 • 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与 时俱进,也创作出具有现代陶 艺特征的纯艺术作品,尊重个 体情志,关注当下审美动向, 反思传统。
晋晓瞳作品
• 晋晓瞳: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钧瓷柴窑的恢复者之一。作 品以手拉坯柴烧为主,造型古朴大方、釉色细腻柔和,底 款手刻“小刘山人”。
当代钧瓷名家作品赏析
冀德强作品
• 冀德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 师、许昌学院陶艺教研室主任、 许昌“中国钧瓷”研究院副院 长。主张作品的文化性、思想 性、艺术性相结合,在继承传 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拓宽钧 瓷艺术的表行技法。擅长手拉 坯、瓷塑,作品以佛教人物为 题材,造型生动传神,手法概 括简练、风格粗狂豪放,是钧 瓷创新人物之一。款识:冀德 强、玩泥坊主。
• 建国后,在党和国家的直接关怀下,钧窑迎 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机遇,生产技术得到 革新,出现了柴窑、煤窑、气窑,原料加工 更加科学,从业人员文化艺术素质提高。钧 瓷造型有器皿类、动物类、人物类,艺术风 格多样,精品倍出,可以说钧瓷的艺术审美 性在当代钧瓷作品中得到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当代钧瓷工艺特点解析陈航宇(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 333403)古钧瓷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辉煌历史,中间也曾经历过停烧、断烧的衰落时期,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钧瓷迎来了它的复苏期。

在生产合作社和国营瓷厂的全新经营模式下,现代钧瓷又呈现出哪些新的特征,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一、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时局又开始动荡,使得刚恢复生产的钧瓷不得不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1954年,河南省禹县神垕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前身)、河南省禹县神垕第二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二厂前身)、河南省地方国营豫兴瓷厂(地方国营禹县瓷厂前身)在当时浓郁的大生产大建设气氛下相继成立,并开始逐步恢复钧瓷的生产。

此时期主要以煤炭窑炉用氧化气氛烧制或在日用瓷大窑内搭烧,甚至在100立方米的大窑内烧制,主要为青、蓝釉钧瓷,产量较大。

同时,也用卢钧小窑或在1-6立方米窑炉用还原焰气氛烧制少量卢钧并带有试验性地烧制红紫色钧瓷,产量极少。

通过改建窑炉、研制釉料配方、仿制造型等,成功生产出接近宋钧官窑风格的多种色釉钧瓷,并进行了小批量的生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钧瓷被视为封建迷信,一些带龙、凤造型或耳饰的钧瓷被砸碎,代之以反映“文化大革命”内容的器形及装饰。

这一时期的钧瓷生产主要靠手工制作,其中50年代中期的时候还有少量青、蓝釉的花盆、观音瓶、穿带瓶、寿桃等出口外销。

釉质方面,50年代钧瓷处于恢复时期,制作工艺尚不稳定,釉层厚薄不一,薄釉较多,乳光感稍差。

在日用瓷大窑内搭烧的钧瓷釉面光滑润泽,棕眼极少或无棕眼。

60年代钧瓷釉层较厚,釉面光滑莹润,乳光感强、立体感较好,釉层中流纹明显可见。

釉色可分为三类:(1)、50年代钧瓷釉色多为天青、天蓝、月白及天青、天蓝釉带红或紫斑,因这种斑块为铬锡红料点抹而成,发色呆滞。

也有少量麦叶绿、孔雀绿、瓜皮绿釉器物。

(2)、50年代曾生产过少量卢钧,与清晚期及民国时期的卢钧风格类似,窑变色彩丰富。

(3)、60年代生产的钧瓷釉色已由过去单色类釉为主发展为多色类釉,主要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鱼肚白、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玫瑰红、玫瑰紫等,釉色沉稳、古朴厚重,是钧瓷恢复烧制成功的重要标志。

二、20世纪70年代继60年代恢复研制多种色釉钧瓷成功后,钧瓷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落后的原料人工加工方式代以机械设备加工,手搅轮制坯也改为机器轮制坯,产品检验标准和流程更加科学规范。

70年代后期各大钧瓷生产厂家相继建立了实验室,胎釉配方及产品检验有了科学依据。

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

这一时期,带有“文化大革命”时代特色的雕塑类器形和装饰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制造出150厘米高的“蛟龙闹环”等特大型瓶。

在釉质釉色上,出现了新的品种,如:玉白、宝石红、钧花釉等。

此时期钧瓷造型近三百种,产量亦不断增大,1972-1974年三年间钧瓷产量达40万件,达到了公立钧瓷厂历年产量之最。

产品烧成时间由原来三十多小时缩短到25小时左右,合格率由过去的10%提高到35%左右。

1973年钧瓷开始批量出口,出口品种达150种。

此时期钧瓷成型以注浆件为主,仍以煤炭作为燃料烧制,产品工艺精细,色彩自然丰富,质量较高,达到并超过了宋钧官窑的水平,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所追捧。

此时期釉质方面,(1)、以灰胎为主的传统釉。

釉质细腻、浑厚自然、层次感强,有明显红、蓝、紫色交互的流纹。

(2)、以白胎为主的新釉。

白胎在钧瓷中的应用,使钧瓷鲜艳程度增加,釉层的质感表现明显,釉面光滑细腻,强光下闪闪发光如宝石般,积釉和垂釉部分状如蜡滴,温润如白玉,有着似玉非玉胜似玉的美称。

但圈足垂釉、粘足等瑕疵较多。

釉色方面,(1)、以传统釉色为主的有胭脂红、桃花红、海棠红、鸡血红、玫瑰红、朱砂红、火焰红、麦叶青、天青、靛青、天蓝、藏蓝、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丁香紫、月白等。

(2)、以新型釉色为主的有葛花紫、宝石蓝、湖蓝、玉白、乌金、宝石红、玛瑙红等。

20世纪70年代,钧瓷釉色已由60年代以前单色类釉为主发展为五彩缤纷的多色类釉。

此时期,红、黄、绿、青、蓝、紫、黑、灰、白多色在一件器物上相互熔融交化而釉的流动及纹路又使釉层呈现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的欧泊质感和色泽效果。

釉面窑变更是千变万化,出现似彩霞、似云雾、似山水、似人物、似瑞兽、似日月星辰的自然画面或意境。

三、20世纪80年代70年代晚期以后,各大厂在培养人才、更新设备、改进技术、研究烧制方法、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产品推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国内一些大学的著名专家也到各瓷厂进行实地创作,此时期钧瓷的造型达到了三百五十多种,出现了以雕塑类为主的现代艺术造型的钧瓷产品。

1981年钧瓷年产量达到22万件,1984年,河南省地方国营禹县瓷厂、河南省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河南省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二厂分别注册“宝光”、“宇宝”、“瑰宝”牌钧瓷,四大公有制企业(含河南省禹县神垕镇东风工艺美术瓷厂)为主导的钧瓷生产达到了最辉煌的时期。

20世纪80年代早期,钧瓷的造型工艺和釉质釉色进一步提高和增多,1983年,禹县钧瓷一厂尝试着在釉中加入还原剂在氧化气氛的推板窑内烧制钧瓷,产生了新的钧瓷品种——“新工艺钧瓷”。

此新工艺使成品率高达60%,很快就被推广到其他瓷厂,开始大批量生产。

但终因缺乏钧瓷乳光釉的基本特征,只生产了两年时间便停产。

80年代中后期,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受市场经济和经济形式的影响,出现多种办厂体制,很快形成了县、镇、村、组和私家开办钧瓷窑厂的格局,神垕四大公有制钧瓷厂开始走向萧条,90年代初期陆续停产。

在过去的三十余年时间里,四大钧瓷生产厂在钧瓷设计烧造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为钧瓷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但恢复继承了宋钧瓷工艺技术,而且在器形和釉色上进行了系列创新,保持了钧瓷的固有特征,给世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精品,此时期各厂注浆产品较多,手拉坯较少,除新工艺钧瓷外仍然保持传统煤窑窑炉烧制。

釉质方面,传统灰胎釉质与20世纪70年代相似。

白胎的釉质晶莹亮丽,玉质感较强有明显的流动感,釉质稍粗。

新工艺钧瓷釉层较薄,乳光度差,玻璃质感较强。

白胎钧瓷瓷化程度高,叩击时有清脆的金属声。

这时期的产品底足和釉面瑕疵都较多。

釉色方面继续传承20世纪70年代釉色,并有仿元蓝釉紫斑器物。

新产生的釉种有钧花釉和新工艺钧瓷釉。

钧花釉是一种红、白、黄、紫、青等多色相间、均匀分布的釉色;新工艺钧瓷釉色艳丽,色泽单调,乳光感不强,多为红色或蓝色。

早期生产的钧瓷釉质浑厚,色泽自然、窑变丰富,出现了以“寒鸦归林”、“耗牛”等窑变图案为代表的优秀作品。

四、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私有制钧瓷制造厂逐渐得到发展并且增多,但新生产厂家因技术力量和设备不足,在钧瓷生产上仍以模仿原四大公有制厂生产的钧瓷造型和釉色为主。

1991年,河南省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建立,成为当时唯一有钧瓷生产能力的公有制单位。

1994年,该所从景德镇引进液化气烧制技术,建成液化气梭式钧瓷窑炉并试烧成功,烧制时间由传统煤窑的二十多小时缩短到10小时左右,成品率由过去的35%提高到90%左右。

采用这种烧制出的产品,釉色丰富、变形及瑕疵少,并且生产期间产生的污染小,劳动强度低。

于是很快就被推广和普及到整个禹州瓷区。

液化气钧瓷窑炉的试烧钧瓷的成功,改写了千年木柴、煤炭烧制钧瓷的历史,标志着钧瓷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种新的钧瓷烧制工艺从此诞生。

20世纪90年代早期,钧瓷制造为传统煤炭窑炉烧制,中期以后以液化气炉烧制为主,但也有个别生产厂家一直固守传统煤炭窑炉烧制。

这一时期早期釉质釉色与20世纪80年代无大差别;晚期釉层稍薄,釉面光滑、无棕眼,有玻璃质感,釉流动感不强,圈足多无垂釉、窑粘等瑕疵。

色泽艳丽,颜色种类丰富,意境、纹路增多。

五、21世纪初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用于精神享受、艺术欣赏的消费开始增长。

钧瓷作为一种陈设艺术瓷,很快就进入了众多媒体和大众收藏投资的视线,这个机遇给钧瓷带来了空前的发展。

在购买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原有的私有制瓷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制作钧瓷的厂家、作坊达七十余年产钧瓷数万件。

出现了以现代工艺、机械化生产为主,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为辅,柴窑、煤窑、卢钧小窑、液化气窑、天然气窑和煤气混合窑并用的格局。

此时期根据钧瓷烧造工艺可将其产品大体分为四类:(1)、手工成型,以木柴为燃料烧制,主要为仿古或仿清晚期产品。

(2)、手工成型,在小窑内以焦炭为燃料烧制,主要为仿清代卢钧产品。

(3)、注浆成型,脱坯成型或手工成型,以煤炭为燃料烧制,多为仿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作品。

(4)以注浆成型为主,手工制作为辅,以液化气、天然气窑炉或煤气混合烧制,生产当代作品近现代作品和仿古作品。

在这些烧制方法中以使用液化气窑炉为最多,烧制出很多受大众喜爱的作品。

此时期钧瓷器形和釉色种类达到了历史以来最多,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装饰工艺上使用了镂空、贴塑、堆塑,印花镀金等手法,出现了卷草、如意等耳饰。

钧瓷釉料的配制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在吸收他瓷和应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出现了很多具有现代风格的新釉种。

釉质分三类:(1)、木柴窑炉烧制的钧瓷釉层较厚、釉面光滑、光泽柔和、不刺眼、棕眼少。

(2)、煤炭、焦炭窑炉烧制的钧瓷釉厚重、自然,乳光感强、釉面欠光滑、棕眼及瑕疵较多,圈足多有垂釉。

尤其是焦炭小窑烧制的卢钧,多有垂釉、粘足、炸裂。

(3)、液化气或天然气窑炉烧制的钧瓷釉层较薄、釉面光滑、无棕眼,圈足多无垂釉、瑕疵少。

釉色非常丰富:(1)、红釉类:玛瑙红、鸡血红、宝石红、玫瑰红、石榴红、桃花红、朱雀红、火焰红、朱砂红、牛血红、海棠红、胭脂红等。

(2)、黄釉类:田黄、玉黄、米黄、麦叶黄、象牙黄、鳝鱼黄、鸡油黄等。

(3)、绿色类:果绿、孔雀绿、鹦鹉绿等。

(4)、青釉类:天青、麦叶青、蛋青、玉青、蟹壳青、果青、古铜青、虾青等。

(5)、蓝釉类:天蓝、湖蓝、宝石蓝、藏蓝等。

(6)、紫釉类:葛花紫、罗兰紫、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丁香紫等。

(7)、白釉类:玉白、鱼肚白、月白等。

(8)、灰釉类:鸽类、鼠皮灰、瓦灰等。

(9)、黑釉类:乌金等。

这一时期的钧瓷产品都以多色釉为主,明显体现出了新工艺和新釉料的配制带来的新样式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