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家常菜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做简单的家常菜》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做简单的家常菜》精品教案一、活动主题:学做简单的家常菜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家庭饮食文化的认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4课时五、活动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课时:学习家常菜的制作方法(以西红柿炒鸡蛋为例)3. 第三课时:实践操作,分组制作家常菜4. 第四课时:分享成果,评价与总结第一课时:了解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让学生举例自己喜欢的家常菜,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3. 教师讲解:总结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强调家常菜的食材简单、制作方便、口味亲切。
第二课时:学习家常菜的制作方法(以西红柿炒鸡蛋为例)1. 导入:教师展示西红柿炒鸡蛋的成品,引导学生了解其制作方法。
2. 学生观看制作视频:播放西红柿炒鸡蛋的制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3.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西红柿炒鸡蛋的制作步骤,包括食材准备、炒制技巧等。
4. 学生实践: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西红柿炒鸡蛋的制作方法。
第三课时:实践操作,分组制作家常菜1.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道自己喜欢的家常菜,讨论其制作方法。
2.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动手制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家常菜的制作。
4.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四课时:分享成果,评价与总结1. 学生品尝:全体学生品尝各小组制作的家常菜,互相评价。
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制作一道家常菜,并与家人分享。
通过本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简单的家常菜,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学做家常菜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学做家常菜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一、教学设计案例:课程名称:家常菜做法教学课程目标:1.学习并熟练掌握常见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2.了解家常菜的营养价值和食材搭配的原则。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1.课程导入:通过介绍家常菜的定义、特点和普遍受欢迎的几种家常菜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以几种常见的家常菜为例,介绍家常菜的分类和特点,如炒菜、烧菜、炖菜等。
3.食材的选择和处理:讲解选择食材的原则,如新鲜、无损坏、适合烹饪等,并教学生学会处理各类食材。
4.烹饪技巧:介绍炒菜、炖菜、烧菜等常见家常菜的烹饪技巧,如火候掌握、翻炒技巧、炖煮时间等。
5.家常菜的营养价值:通过讲解家常菜中常见食材的营养成分,引导学生注重膳食均衡和食材搭配的原则。
6.实际操作: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根据老师给出的家常菜制作步骤进行操作并完成。
7.教师点评和整理:老师对每组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和评分,并整理课程内容和要点。
教学方法:1.演讲法:通过讲解家常菜的分类、特点和制作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传达相关知识和技巧。
2.示范法:老师进行烹饪技巧的实际演示,让学生观摩和学习。
3.实践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家常菜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教学评价:1.学生操作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评估其对家常菜制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表现的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等。
3.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视听反馈、作业和答辩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家常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教学实施案例:课程名称:家常菜制作法教学课程目标:1.学习并掌握普通家庭常见的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食材的选择和处理的能力。
3.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内容和步骤:1.课程导入:通过实例和图片介绍几种常见的家常菜,引起学生的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学做家常菜》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学做家常菜》教
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常菜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烹饪兴趣。
2.学习掌握简单家常菜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家常菜的概念介绍。
2.学做几种简单家常菜的制作过程。
3.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家常菜的制作。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所需的食材和厨具。
2.规划好教学流程,确定分组和分工。
3.提前做好食材的处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四、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家常菜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示范:老师示范制作一道简单的家常菜,讲解每个步骤和要点。
3.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确定一个负责人,分工合作完成家
常菜的制作。
4.实践:学生按照示范和老师指导,动手制作家常菜。
5.分享:每组完成后,展示他们制作好的家常菜,交流经验和心得。
6.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这次教学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以
后的活动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简单家常菜的制作,更重
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
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倡学生动手尝试,增强他们的
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
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
的兴趣点,全面发展。
烹饪教案制作简单菜品

8.出锅装盘,即可食用。
通过以上三个简单菜品的制作教案,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制作这些美味佳肴的技巧和步骤。希望你能够通过这些简单的烹饪教案,享受到美食的乐趣,并在自己的厨艺之路上不断进步。祝你烹饪愉快!
-食用油:适量
步骤:
1.准备工作:将猪肉切成丝,胡萝卜切丝,青椒和白芹菜分别切丝备用,蒜瓣切末备用。
2.烹饪步骤:热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将猪肉丝煸炒至变色,加入料酒炒匀。
3.将炒好的猪肉丝盛出备用。
4.热锅继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加入蒜末和豆瓣酱炒香。
5.加入胡萝卜丝、青椒丝和白芹菜丝,翻炒均匀。
6.将炒好的猪肉丝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精盐、糖和醋,翻炒均匀。
烹饪教案制作简单菜品
教案一:蒜香小炒黄瓜
材料:
-黄瓜:1根
-大蒜:3瓣
-食用油:适量
-食盐:适量
-生抽:适量
步骤:
1.准备工作:将黄瓜洗净切成薄片,蒜瓣切末备用。
2.烹饪步骤:热锅加入适量的食用油,待油温升高后,放入蒜末爆炒出香味。
3.加入黄瓜片,快速翻炒,使黄瓜均匀受热,保持瓜片的鲜绿色。
4.加入适量的食盐和生抽,继续翻炒均匀,炒至黄瓜变软糯即可。
5.出锅装盘,即可食用。
教案二:番茄鸡蛋汤
材料:
-鸡蛋:2个
-番茄:2个
-水:适量
-食盐:适量
-白胡椒粉:适量
-鸡精:适量
步骤:
1.准备工作:将番茄切成小块备用。
2.烹饪步骤:取一个锅,加入适量的水,将水烧开。
3.打入鸡蛋并用筷子搅拌均匀,使蛋清和蛋黄充分混合。
4.将鸡蛋液慢慢倒入沸水中,搅拌均匀,待鸡蛋凝固后,加入番茄块。
小学综合实践《学做简单的家常菜》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学做简单的家常菜》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常菜的概念,并能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家常菜;2. 学习并掌握简单的家常菜制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常菜的概念及分类;2. 常见家常菜的制作方法;3. 在小组合作中制作一道家常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常菜,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家常菜的概念和特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家常菜的分类,并介绍常见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炒菜和烧菜技巧。
3. 操作指导(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菜谱和所需的材料。
详细解释菜谱上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
4. 制作家常菜(60分钟)学生根据菜谱指导,开始制作家常菜。
老师和助教可以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并鼓励他们互相合作。
5. 评价与分享(15分钟)学生完成制作后,每个小组将展示他们制作的家常菜。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感受,同时与其他小组交流并互相品尝。
6. 温故知新(10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制作家常菜的要点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示范和实物操作向学生展示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家常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家常菜,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食材的处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等;2. 评价学生对制作家常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学生间相互评价和分享的内容。
六、教学资源:1. 家常菜图片和实物;2. 菜谱和食材。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回家向家人展示他们学到的家常菜制作方法;2. 可以邀请家长或其他熟悉家常菜制作的人士来班级授课,分享更多的制作技巧和经验;3. 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家常菜制作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做简单的家常菜》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几种简单的家常菜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的生活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家常菜的制作方法,如西红柿炒鸡蛋、地三鲜等。
2. 学习使用厨房工具,如刀、锅、勺等。
3. 学习食材的挑选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家常菜的制作方法,学会使用厨房工具。
2. 教学难点:食材的处理方法,烹饪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法”,教师讲解并演示家常菜的制作过程。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制作过程。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五、教学准备:1. 准备食材:西红柿、鸡蛋、土豆等。
2. 准备厨房工具:刀、锅、勺等。
3. 准备烹饪教材或课件,用于讲解和演示。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五)待您提供具体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味的家常菜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并演示家常菜的制作过程,重点讲解食材处理和烹饪技巧。
3. 学生实践: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制作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互相交流心得。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制作的家常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及对家常菜制作方法的理解。
2. 小组互评:评价其他小组的制作成果,及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独立制作一道家常菜,记录制作过程和心得。
2. 家长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十、拓展活动:1. 开展“家庭美食大赛”,让学生邀请家长参与,展示家庭美食制作技艺。
《学做简单的家常菜》(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

学做简单的家常菜教学目标1.了解家常菜的种类和常见食材。
2.掌握制作简单家常菜的方法和步骤。
3.学习基本厨房技能,如切菜、炒菜等。
4.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饮食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菜谱、食材、厨具、烹饪器具等。
2.学生准备:保鲜袋、围裙、手套、餐具等。
教学流程第一节:认识家常菜教学目标1.学生能认识家常菜的种类和常见食材。
2.学生了解家常菜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步骤1.向学生介绍家常菜的种类和特点。
2.以图为例,让学生认识常见的家常菜。
3.让学生自主讨论家常菜的作用和重要性。
4.带领学生分组,让学生编写自己喜欢的家常菜表。
第二节:制作土豆烧肉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土豆烧肉的做法和步骤。
2.学生学会切菜、烧菜的基本技能。
教学步骤1.进行食材展示,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所需食材。
2.向学生介绍土豆烧肉的做法和注意事项。
3.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学会切菜、烧菜等基本技能。
4.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在旁指导。
5.学生品尝并讨论美食的味道和意义。
第三节:制作番茄炒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番茄炒蛋的做法和步骤。
2.学生学会烹调蛋类菜肴。
教学步骤1.进行食材展示,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所需食材。
2.向学生介绍番茄炒蛋的做法和注意事项。
3.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学会烹调蛋类菜肴。
4.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在旁指导。
5.学生品尝并讨论美食的味道和意义。
第四节:做出自选家常菜教学目标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制作自己喜欢的家常菜。
2.学生学会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料理经验和感受。
教学步骤1.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家常菜并准备食材。
2.向学生介绍制作家常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学生动手制作,老师在旁指导。
4.学生品尝并讨论自己制作的家常菜。
5.学生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料理经验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是一次实践性强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认识家常菜、制作土豆烧肉和番茄炒蛋以及自选家常菜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作家常菜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饮食安全意识。
做家常美食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家常菜的基本烹饪技巧和步骤。
- 学生能够了解家常菜的营养价值和食材搭配原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传统美食的热爱。
- 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家常菜种类:红烧肉、番茄炒蛋、清蒸鱼、宫保鸡丁等。
2. 烹饪基本技巧:切、炒、炖、蒸、煮等。
3. 食材搭配原则:营养均衡、色香味俱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 通过展示家常菜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家常菜?家常菜有什么特点?2. 理论讲解环节(15分钟)- 讲解家常菜的基本烹饪技巧和步骤。
- 讲解食材搭配原则和营养知识。
3. 实践操作环节(4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道家常菜进行实践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成果展示环节(15分钟)-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 教师点评,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环节(10分钟)- 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家常菜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菜肴是否符合要求,包括色香味和营养搭配。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家常菜种类、烹饪技巧、食材搭配等知识。
2. 实践操作场地:厨房或实验室。
3. 食材和厨具: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食材和厨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做家常菜----泡菜”教案主题概述性设计内容一、主题内容分析结合生物科学微生物发酵的原理引导学生制做泡菜,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和生活实际,选取不同食材进行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主题教学目标学做家常菜活动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生活、学习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在学做泡菜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学做家常菜持续、踏实地操作,防止走过场。
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分课时设计内容一、教材分析泡菜是一种既营养又卫生的美食,泡菜比起炒菜来营养价值更高。
生活中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可热可凉,可荤可素,有咸有淡。
可谓:可口,可鼻,可目,既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又能预防动脉硬化等疾病。
不一而足。
因而,学做家常泡菜是学生人生的必修课。
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程序,对于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很大帮助。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探索新知的欲望较为强烈。
虽然对于家常菜的做法知识有所耳熏目染,但是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
对家常菜的制作方法掌握不熟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询问、品味等方式,了解泡菜的营养价值,学习做家常泡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掌握做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参观、采访,实际操作等实践活动中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学习做家常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动手操作能力,丰富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做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四、教学策略建议教法建议:激发学生参加本节活动课的欲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记录薄,课件等。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六、教学评价建议: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创意、效果、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通过“做家常菜”展示活动过程,以个人发言的方式,评价自己的活动效果,交流成败的体验。
教师适时引导和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完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七、教学课时建议建议:二课时八、课前准备阶段探究与学习做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活动班级:7年级1——4班活动人数:160人(每班分为4个小组)任务下达时间:上节综合实践课快下课时。
调查任务:以小组的方式观察做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步骤。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了解泡菜营养价值制作原理和步骤(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了解泡菜营养价值(10分钟)【教师活动】引导语:1、大家来品尝一下我做的菜(分发菜肴),体会一下滋味,相互交流,说出你的感觉,知道这叫什么菜吗?2、有谁知道它是怎样做成的吗?3、让同学们品尝的这道菜叫胡萝卜泡菜,泡菜是一种既营养又卫生的美食。
泡菜的主要原料是各种蔬菜,泡菜中维生素及钙、铁、磷等矿物质含量丰富,其中豆类还含有丰富的全价蛋白质。
在泡制过程中,蔬菜的温度一直保持在常温下,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不会受到破坏,因此,泡菜比起炒菜来营养价值更高。
泡菜富含乳酸,可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常吃泡菜可以增加肠胃中的有益菌,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降低患胃肠道疾病的概率,增加身体抵力。
【学生活动】依据生活事实,针对提问问题,相互交流讨论。
【课堂小结】大家讨论非常好,也知道了泡菜的价值,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系统全面学习泡菜制作有关知识。
希望通过这节课学习,学会制作泡菜技能。
【设计意图】从泡菜的营养价值讨论入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探究欲望.(二)学习与探究一泡菜制作的原理(20分钟)【教师活动】指导语:1、泡菜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为何具有这么多优点呢?现在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泡菜?大家上网查找泡菜的相关资料。
泡菜是一种以湿态发酵方式加工制成的浸制品,为泡酸菜类的一种。
泡菜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营养卫生,风味可口,利于贮存。
在我国四川、东北、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广西等地民间均有自制泡菜的习惯。
目前较受欢迎的是川味和韩味泡菜,在许多风味餐馆里,都有其踪影,它鲜嫩清脆,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
如果自己在家也做一些这样的泡菜,做为每天饭前小菜,或以它配菜,烹成各种菜肴,不失为一件美事。
但是泡菜含亚硝酸盐具制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不易多吃。
2、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什么呢?结合生物课中的所学的有益细菌思考一下。
泡菜发酵原理是:无氧条件下,发酵液中的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青霉菌等各种菌种的发酵作用下形成。
泡菜的制作主要靠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是世界上最早的保藏蔬菜方法。
乳酸菌是一类非致病性细菌,在其发酵过程及产物中不形成任何毒素或毒性产物。
乳酸菌分解大白菜中的单糖、二糖产生的乳酸使PH值下降,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发酵容器中处于厌氧状态,从而阻止食品受其它微生物的侵染和腐败变质,起到延长食品保存期的作用。
同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醋酸、乙醇、高级醇、芳香族酯类、醛类、硫化物等赋予了酸菜的风味。
【学生活动】通过交流讨论、上网查阅资料学习泡菜制作原理。
【课堂小结】大家对泡菜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和学习,对泡菜的知识有所了解,如何制作泡菜呢?(三)学习与探究二泡菜的制作步骤(15分钟)【教师活动】1、大家看一下视频-----泡菜的制作,学习制作泡菜的方法和步骤。
(出示课件)2、我们学习了泡菜的制作过程,现在我们开始动手做泡菜。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生活实际组成实践小组,全班分四个小组。
(5分钟的讨论时间)讨论后确定课题第一小组:萝卜泡菜第二小组:青椒泡菜第三小组:白菜泡菜第四小组:多种青菜混合泡菜教师要求:由于在校限制,回家后亲自下厨操作,或观察家长操作,记录下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下节课展示。
同时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依据提供的视频资料学习、思考、讨论交流;课下准备材料器皿等进行做泡菜。
【课堂小结】这节课的探究为为我们课下实践做了知识铺垫和技术准备,希望同学们课下精心操作,做出味美泡菜佳肴。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材料,为学生课下动手操作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制作泡菜泡菜的食用功效制作泡菜的原理。
观看泡菜制作视频。
第二课时展示制作泡菜成果【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经过亲自动手操作,一定会有许多收获吧!今天,就让我们互相交流,分享彼此做泡菜的方法吧!首先请第一小组就“凉拌黄瓜”这一道菜给大家介绍。
二、展示家常泡菜(20分钟)第一小组:萝卜泡菜(课件展示)第二组:青椒泡菜第三小组:白菜泡菜第四小组:多种青菜混合泡菜四、师生交流,总结经验:做家常泡菜艺术技巧(2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指导语:通过各小组的展示,同学们在家一定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下面我们交流,总结一下做家常菜的技巧。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做家常菜的成败得失(5分钟)【课堂总结】1、作泡菜诀窍并不在第一次做母水,而在以后随时保持盐水酸度的动态平衡。
如果觉得盐水不够酸,可从冰箱中取出备用水加入部分于坛中令其促进发酵。
若盐水过酸,则宜倒掉一部份盐水并适当加入清水和盐。
2、一般说来,可采用芥菜,箩卜(最好是它的皮),卷心菜,豇豆,芹菜等做泡菜。
若想追求高精尖,可用洋姜,窝笋,嫩姜。
还需再加上一道工序:即先用淡盐水浸泡一夜,然后再放入泡菜坛中,一日即可食用。
好的标准是色鲜,味醇(不宜太酸),微辣且脆。
3、黄瓜也可入泡,但因黄瓜易坏盐水。
泡入后,在室温下一夜可食。
4、久泡后的泡菜可放入骨头汤内作酸菜汤,其味甚美。
也可在其中加入鲜鱼片,即时下所谓酸菜鱼--一种近年来流行的新式川菜。
5、有时会见坛中出现白花,可倒入白酒几滴。
6、泡菜的关键是忌沾油、忌细菌。
所以,泡菜坛要先清洗凉干后再用;泡菜坛盖的周围要用水密封,切忌进入空气,滋生细菌;每次从坛中取泡菜的工具一定要专用,不能有油污。
7、要想脆就放点麻糖在坛子里.就是庶糖,还有就是盐不要放太多,盐太多泡菜容易过咸.并且很容易熟.就软了,不脆了。
【设计意图】通过各小组的经验交流和老师的总结,学生更加全面掌握制作泡菜的方法和技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学做泡菜小组展示泡菜作品制作泡菜注意事项十、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亮点在第二课时,学生无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将做菜的过程详细而且有条理的记录下来,同时又用课件的形式给同学们展示出来,可见课下下的功夫不少。
2 、本节课的不足是,由于在校条件的限制,学生的操作过程无法展示,做家常菜的过程不直观,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再现。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