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公开课教案WORD

《桥》公开课教案WORD
《桥》公开课教案WORD

《桥》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看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发生在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水吗?那是一场令人无法忘记的大灾难。现在大家就沉下心来观看过去的一段视频。然后谈谈你的心情。

师:看过视频后,老师看到有的同学表情很紧张,有的很痛苦,有的陷入了沉思,想必你们有很多话要说。

生:纷纷谈感受

1洪水的力量太大了,能把房子都卷走 2洪水实在太可怕了

3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过度语: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就这样吞没了多少人的生命,吞没了多少财产,吞没了多少家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洪水的一篇文章。

1、板书课题《桥》

2、读题(个人读)

师:再慢一点就更有味道了;谁再来读一读,声音很温柔,水波很清,这是一座很美的桥;女同学的声音很温柔,这是一座古典的桥;男同学的声音很温柔,这是一座坚固的桥

过渡语:同学们看呀,一个简简单单的桥字,当我们赋予它不同的情感时他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其实我们学习语文就是这样,当我带着自

己的情感去体验去阅读的时候,文中的人物就会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孩子们预习课文没有?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

1、认识词语:咆哮狞笑狂奔放肆势不可挡

2、观察一下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这是怎样的洪水?

(出示课文插图和描写洪水的词)

3、学生看着词语和插图描述洪水

师:当我们把这些词语连在一起想的时候,头脑中始终就会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孩子们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黎明,走进这场洪水吧.

(三)、学习课文的1—6自然段,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1、指名朗读课文的1—6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描写乡亲们慌乱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分句读句子,正音,适机引导朗读。(评:找得真准)第1句:这雨下得很大呀,声音响点,读的“这雨很大很大

的样子出来。”

第2句:咆哮一般指什么?(人暴怒喊叫。)这里什么在咆哮,洪水好像受惊的野马在咆哮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更能让我们感觉到洪水的——(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学生读这句,分析后再让他读。“你再来读读,读出洪水的凶猛。”多个学生读句子。

第3句:跳舞是很优雅的,这里是谁跳舞,(洪水)这舞给你的感觉-----(可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拟人)这是魔鬼、是野兽、是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读出感觉来。

第4句: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凶恶地笑),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你在来读读。大家注意他的表情。

第5句这水舔到腰了,舔得你——毛骨悚然。

(2)齐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这场洪水,你会用什么字?(凶猛、狂、可怕等)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选择一、两句。多几位学生读

(3)读着读着,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评价:能读出丰富的画面,也是一种读书本领。想象力真丰富)

(4)这么丰富的画面,作者写作时仅用一个词就能表现出来。请看第一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这样的句子,一个词也是一句,我们叫他短句,这就是短句独特魅力,短而有力,短而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特殊的魅力。读好短句要注意停顿。齐读句子。

(5)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句子的独特魅力。(放音乐齐读句子。)

师:这哪是洪水啊!这分明就是——(死神、像魔鬼)

师:你看,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短句,烘托小说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发生了感人的故事,请你细细读课文,文中的哪些地方深深感动了

过渡语:洪水咆哮着,狞笑着,惊醒了还在熟睡的乡亲们,孩子们,说到这里我们的心都提了起来,乡亲们还有路可走吗?村民们最后得救了吗?是谁在中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学习

课文第二部分,体会村支书的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品质。

(四)、读课文,抓对比,感受人物形象。

1、是谁在中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党支书)

(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请同学们静下心默读7—23段,一边读一边用笔画出描写老支书在危险关头的举动,用心感受一下,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1)谁来读第一句:(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想一座山。

师:面对这可怕的洪水,疯了一样的人们,老支书为什么不说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像一座山?

生:体会到老汉临危不乱,村民是惊慌失措,而老汉却是那么冷静、镇定,从容不迫。但仅有冷静和镇定,乱哄哄的人群会停下脚步吗?

生:因为老汉的威信很高,所以全村人都拥戴他,无声胜有声的举动让乱哄哄的人群终于停止了脚步。

师:文中还有那些话是描写老支书的?

(2)谁来读第二句:(出示句子)

个人读: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现在情况这么急,这样喊话行吗?声音太小了,压不住乱哄哄的人们。谁再来体会一下

师:从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老支书心系群众。

(3)创设情境,分角色读:(师读旁白,生接读)

师:死亡在一步一步地逼近人们,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老支书沙哑地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如果人们就乱哄哄地拥上桥,那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老支书果断地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温柔的老支书再次向心灵击掌,在危难的时刻,正是考验党员的时候,党员就应该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老支书沙哑的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过度:简单的几个字,老支书根本没有时间去多想了,你还找到那些句子是描写老支书的(出示课文插图及文字)

齐读第三句: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板书:(儿子)从这几个动词你感受到了什么?(老汉舍小家为大家)

师:看看课文还有没有描写老支书和小伙子这样感人的举动啊?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第四句:(分角色读)

师:在万分危急时刻

生: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师: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岸。”从这两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一推,还推出了什么?前后矛盾吗?

(不矛盾,在村民和儿子之间他选择了村民,在儿子和自己之间他选择了儿子,他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怎能不让全村人拥戴呢?)

师:让我们全体同学再为老汉推一把,继续读——“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过度:但一切都太迟了,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这时,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村民们站在对面看,窄窄的木桥不见了,美丽的村庄不见了,没有了健壮的小伙子,也没有如山一样老支书了,一切

如烟,时间是苍白的,让我们来看看老汉生前给我们留下的几瞬间吧!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老汉吧。(出示句子)学生齐读8、10、15、20自然段

过度:老汉把生命留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同学们,谈歌这篇课文是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说到这儿并没有结束。

(五)、走进结局(幻灯)悲怆、凄婉的背景音乐起加上图片文字。

师读(低沉的)

五天以后,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师:谁来读?

师:告诉我你的感受。(揪心的疼痛)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再指名读,谈感受。

(六)、创设情境

是呀,此时此刻,风呜咽着,云低沉着,满眼泪痕的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祭奠他心爱的两个人,一个是她丈夫,一个是她儿子,或许村民都来了,默默站在老汉的墓碑前,思绪万千,如果你是当时的村民你想对老支书说些什么话?请你执起手中的笔写几句自己想说的话吧!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七)、思想教育:

是啊,这是一位平凡的英雄,危难关头的一瞬间,生死抉择诠释了大爱如山,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下课题《桥》。让我们记住课文

中,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时刻那一座给人们带来生命和希望的《桥》吧!

八:教学设计:

生命桥

老支书小伙子

课堂教学反思

《桥》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黎明,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一场近在咫尺的灾难,一群惊慌失措的人们,一个清瘦却沉稳如山一样的老人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搭建起了一座拯救乡亲们的大爱的桥。每次读到这篇文章,一读到结尾处我都会忍不住潸然泪下,选这样的课文来讲,真是一种极大地挑战,我一直就在想这么感人的一篇文章,我们课文中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该怎样讲,怎样才能让这种感情置于学生的内心,我们的孩子是一个个感情丰富的人了,在学生、文本和作者之间又多了一个我,我又拿什么来感动我的孩子们,我的出现是否又让孩子们就本来很感动的文章多了一份理性的感动。

今天,在这节课中我力求让读贯穿全课。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特别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另外,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声音等让学生入情入境,

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后,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通过这堂课我突然深受启发,其实感动不是教师给孩子们的,应该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心理需求和认可,于是我就带着自己的情感去阅读文章,于是我想让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我的孩子门,于是我就试着解读课题《桥》的情感色彩,想让孩子们在词语的想像中感受洪水的肆虐以至结尾,让这出人意料的结局置于孩子们的内心,我想我在试图解决文字的文化里面,使我们本来就内涵丰实的母语更具有温暖的色彩,我只是想让孩子们感受到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身上却具有着中国人所特有的大爱,我是这样想的,我真的就这样努力地去做了,我真的很想让这堂课成为温暖孩子们生命的这一点,孩子们被感动了,从他们眼中闪动的泪光和哽咽的读书声中我感到孩子们和我和你可能都被感动了。但是我知道我做得不够,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谢谢大家!

《二次根式》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8)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2.1 二次根式 初二 班 姓名 学号 1.了解并熟记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并能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2.理解公式(a )2=a (a ≥0), a a =2 ,并能利用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一、基本概念 1.定义: 一般地,式子_____(a ≥0)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_______。 2.要使a 有意义,那么a______0 ,a ______0. 3.当a ≥0时, ()2 a = 4. 2a =a = 二、探索实践 1.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吗? (1)32 (2)6 (3)12- (4))0(≤-m m (5) 3 5 (6)12+a (7)4 (8) x xy (、y 异号) 2.要使下列式子有意义,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1 (2 (3 (4 (5 ( 6 (7)33-+-x x (8 3.在实数范围内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

(1)2 5x - (2)3a 2 -4b 2 (3)131322 ++x x 4.解答题 (1()2 20y +=,求x+y 的值。 (2)若二次根式122+x 的值为3,求x 的值。 5.计算:(1)22)32()23)(1(+ (2)2 (0)a b +≥ )8(6416)3(2<+-m m m (4))x ≥0)x y ≤ 6.拓展延伸 (1)若x x -=-222 )(,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 (2) 当x 时,等式22 )12()21(-=-x x 成立. (3)已知,31≤≤x ,化简:()()2231x x -+-=____ ______ .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c a >,那么()2||b c a a c -+--= . (5)若化简1x -25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6)已知2a =- 化简求值: a a a a a a a a 1 12121222--+---+-

《桥》优质公开课教案 (11)

《桥》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 课前准备: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桥? 以“桥”引入,进行初步感知。 读课文,学习词语 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读?(请两位同学读。齐读) 老师把这词语分成了两排,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板书:洪水老汉) 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大声地读读课

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划下来。(学生交流) 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老师也摘录了几个句子,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读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最能读好的读给大家听。 教师相机引导:读到“受惊的野马”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了这种体会,你肯定会读得更棒。 狞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是死亡啊! 读得好,是有原因的,老师注意到你的表情,来让我们一起把脸沉下,把声音提高,一起读。 2.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五句话,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一起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四、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景是洪水势不可挡!村民们惊慌失措!在这危难时刻有一个人出现了,谁?(老汉)让我们走进老汉,自由读读这两段话,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

2016 优质课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桂集中学陈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几件大事: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新千年APEC 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内容等。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贯穿过去所学的有关中日、中美关系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通过本课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能够将新旧中国的外交情况加以对比,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自强才能屹立于世界之上,获得尊重,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本课过程中,教师始终应把握住外交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条主线,让学生明白外交情况改变的原因就在于:自强;从而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另外,还可以将外交之自强升华为个人进步之自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的改变和APEC会议的内容,主题。 教学难点:中国外交新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建国初期的外交——初登国际舞台的50年代: 1、外交政策、原则和方针? 2.外交环境:新中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建国头一年与哪些国家建交?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如何? (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过渡:新中国在正确的外交政策的指引下,在合理原则的指导下,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的中国外交舞台上可谓好戏连台,究竟有哪些精彩剧目在那个时代上演,请大家阅读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阅读课本第一段,结合前面所学,概括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状况?(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禁运、军事包围威胁,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阅读第三段,到了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有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 谁能总结一下? (1)1971年,基辛格访华; (2)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定《中美联合公报》; (3)1979年,双方建交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新《桥》公开课教案

16.桥(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多组;音乐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桥》,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铁素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出示词语,抽生朗读):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个别读或开火车读)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汉) 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分组赛读) 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 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汉有多伟大。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 (课件)自学提示: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4)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请大家把你的预习作业拿出来。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3.(出示课件)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生练习读。选择一句你能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师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读、齐读)(相机板书:如魔)5.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村民们会怎么办呢? (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6.你读懂了什么?(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1.同学们,现在的情况变得十分危急。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村民惊慌无措、惊恐不安!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师提示板书)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3.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word表格公开课教案

通过表格计算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表格中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帮助中学习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要应的相关术语和公式。 教学基础:学生已会制作表格,并且对单元格的概念清楚明了。 课前准备:相应的针对教学特点的练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说出并演示你知道的建立表格的方式。 2、如果选中表格中有文本部分的单元格,按键盘上的DEL键进行删除,删除的是 文字还是表格,或两者都删除? 二、导入新课: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表格的制作。通过学习我们知道WORD在图文混排、 表格编辑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说到这些方面,每个都觉得很好。但要提到WORD的计算能力,可能有很多人就摇头了。我曾经就看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人在WORD表格计算时,一方面在用 WORD进行表格制作,一面又调出计算器进行相关计算,那么是不是WORD的表格计算能力 如些糟糕呢?有一个你们年龄相仿的同学小明也遇到了这种问题。有一天,小明也是刚刚在学 校学习了表格的编辑。回家发现爸爸正坐在电脑前埋头苦算一堆的电子表格。小明就想能不能 直接用WORD进行啊,这样好麻烦啊。趁爸爸休息的时候小明坐到了电脑前。 你想知道小明在一没教师二没书的情况下是如何办的吗? 三、讲授新课:请看小明要进行计算的表格(演示) 1、遇到问题很多人想到的是同学求助,买本书找答案。但事实上WORD给我们准备 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就是帮助。 2、对于WORD的帮助功能,同学们已不陌生。我在前面的学习里演示过。那么让我 们和小明一起来试试吧!(打开帮助)。我们进入了帮助界面,我以前说过索引的关键字对你成功与否非常重要。那么请同学们研究一下给我一个关键字好不好。 学生列关键字如下:计算、表格计算、表格中加和等,(让学生自已试试找到的关键字是不是能解决问题)。通过试验得出:表格计算是最适合并且其中有行列计算的方法。 3、让我们看看具体内容吧: (1)单击要求存放结果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中的公式命令(如图1所示) (3)在表格中输入相应的公式(并且有例子显示如果一行右端用right,一行下面 用above) 对于选定的表格进行的正好是下面和右面单元格的计算。我们按帮助要求一步步的试验发现真的可以计算出结果(此处按帮助一步一步慢慢来)。

北师大版《索桥的故事》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3篇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索桥的故事》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 反思3篇优秀教案 《索桥的故事》公开课教案1教材分析: 《索桥的故事》是让同学复习巩固列提纲,教师要肯于放手,让同学独立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再给予点拨、指导。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同学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具准备: 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运用生动的故事将同学引入文章情景中,激发同学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读课文,考虑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读课文,考虑,提出问题。 预设的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阅读课文,充沛发挥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为同学搭设问题研究的平台尤为重要。初读课文后,鼓励同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深入理解课文

《桥》获奖教学设计1 公开课获奖教案

《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点拔语(可随机改变): (1)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2)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3)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4)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第二课时 一、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描写老汉的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默读5至12自然段,在字里行间做上记号。 (随机要求学生品味与放声朗读) 2.随机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你还从中读懂了什么?B、不说话的老汉会在想些什么? (2)过渡:沉着、镇静、心系群众的老汉在下段的哪处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生读第六自然段描写老汉的部分) A、“党员也是人,这不是拍电影”这人群里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 B、人们又将被逼入这样危险的绝境,读一读:(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

新《桥》公开课教案

新《桥》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6.桥(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多组;音乐 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 4.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5.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16课《桥》,知道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铁素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 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 (出示词语,抽生朗读):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个别读或开火车读)拥戴清瘦沙哑揪出 2.这些词语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上面一排是写——洪水的,下面一排是写——老汉的。)(师相机板书:洪水老汉) 3.请你们在上面一排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分组赛读)

4.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洪水汹涌、很是可怕……) 那么洪水到底有多可怕,老汉有多伟大。我们一起看看自学提示。 (课件)自学提示: (1)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出你的理解; (2)请用“﹏﹏”勾出老汉让你感动的句子,并旁批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 (4)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汉让你感动的品质。 (5)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是什么? 请大家把你的预习作业拿出来。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可怕。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将你找到的描写洪水的句子读读。 2.抽生汇报:师: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场怎样可怕的洪水。 3.(出示课件)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生练习读。选择一句你能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师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读、齐读)(相机板书:如魔)5.从这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村民们会怎么办呢? (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6.你读懂了什么(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三、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党员大山形象

赵州桥公开课教案

《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段。 3、能用关联词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朗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 师:这座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今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去领略它的风采。 二、品读课文 (一)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了桥的什么特点?用“﹏”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桥的雄伟? 3、学生汇报交流: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读有关句子) 4、“这种设计”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5、理解“创举”:从没有过的事业和举动。 6、运用“既……又……”练习说话。 7、整体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用“﹏”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也是一个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写出了桥的什么特点?(坚固,美观) 3、哪些地方写出了桥的美观?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找出有关句子理解。 4、通过图文理解,引导学生背诵第三自然段。 5、小结:作者通过龙的姿态写了赵州桥的美观:不仅刻画了各式各样的龙,而且雕刻得精美,象活的一样。 6、教师小结作者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7、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写天上的白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赵州桥真是不但……而且……,请同学们带着赞美、自豪的语气朗读第三段。(三)指导学习第4自然段。 1.、作者在文章中重点介绍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是为了什么? (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美我国历史遗产。) 2、齐读第4自然段。 3、小结。让我们一起跨跨赵州桥。 四、展示现代桥梁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五、拓展延伸: 1、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或家乡的桥梁,并把它记录下来。 2.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怎样向游人介绍赵州桥? 板书设计: 雄伟 19赵州桥坚固

Excel公开课教案(表格式)

E x c e l数据排序和筛选授课教案

复习提问1、在输入公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2、求和函数和求平均函数是怎样表示的 温故知新,为本课的学习准备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成绩表和教师工资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Excel中数据的输入和计算,这些数据在表格中是按输入顺序排列的,也是没有 规律的,那么怎样从众多的数据中快速的找到我们需要的 数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了本课题。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数据排序 (一) 单列数据排序: 1、方法 把光标移到要排序数据列任意单元格,单击常用工具栏中 的“升序”按钮或“降序”按钮即可. 2、举列操作演示 成绩表中分别按“性别”升序、“语文”降序、“机械基础” 升序、“总分”降序单列排序 3、提示:注意观察每次排列后数据的顺序变化 【提问:当总分相同时我们怎么办呢】 (二)多列同时排序 1、方法 (1)单击【数据】|【排序】弹出如下“排序”对话框 这里的“关键字”就是排序的条件依据。 (2)按要求从“主要关键字”下拉列表中选择排序的主要依 据和排列顺序,从“次要关键字”下拉列表中选择排序的第 二依据和排列顺序。 (3)单击“确定”按钮。 (说明:当主要关键字出现相同数据时,就按次要关键字 的设置排序。如有必要,还可以设置“第三关键字”和排列 顺序。) 2、举列演示 (1)成绩表中,按性别升序排序,性别相同按数学降序 强调两按钮 的记忆方法 承上启下, 引入新知识 重点之一, 结合图示讲 解更直观 这里体现单 列与多列排 序的区别 理论联系实 际 操作中容易 出现的问题 特别提示, 引起重视 锻炼学生的 胆量和操作 能力 故设悬念, 勾起学下面 知识的欲望 重点之二 讲练结合 本课难点 详写 典型案例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公开课)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课题: 制作课程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表格斜线表头的制作方法,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2) 熟悉表格的常用操作,加强表格应用。 (3) 感受表格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合并单元格 教学难点: 斜线表头的制作 课前准备: 网络教室,“电子教室”教学软件,word软件,表格实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制作课程表) 二、插入表格 1.师:老师在幻灯片中出示一张 画好的表格,边用鼠标指边解说:横 线我们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 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 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 2.师:请学生在D盘建一个Word 的文档,将其重命名为自己的名字, 并将其打开。 3.师:现在让我们来制作课程表的第 一步:插入表格。你们知道几种插表 格的方法? 任务一:老师演示完插表格的方 法后,请学生上台插入一张11行7 列的表格。 教师巡视。学生演示教师强调注 意观察行和列,不要颠倒。 1.生观察 老师鼠标的移 动位置。 生:横线 竖线,格 子 2.学生, 在指定位置建 Word的文档 3.生自我 尝试插入表 格。 学生上台 演示插入表 格,边说边做。 让学生 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 地位。 通过学 生演示,不 仅使学生的 主体地位得 到充分的体 现,也有利 于发现错 误,突破难 点。 三、调整表格 1.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我们 发现少了行或列,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如何操作 2.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我们 发现多了行或列,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如何操作 3.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它们 的单元格都是一样大小的,有的时候 我们为了美观,需要调整某些单元 格,观察这张表格和你插入的表格有 什么不同点。 师:按照老师给的提示(合并单 元格,先选定后操作。)试试看能不 1.生:插 入行或列 2.生:删 除行或列 3生:有 的单元格合在 了一起,不知 怎么办。 生:第一个单 元格有斜线, 不会操作。 调整表 格的时候采 用学生自助 尝试,小组 合作学习的 方法,而后 请学生上台 演示,在演 示有问题的 时候采用教 师演示相结 合的方法让 学生掌握知

4.2.1表格数据的处理 公开课打印教案

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 实习教师:杜小春 一、教学内容分析 “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中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的获取、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章节又为后续章节信息集成和信息交流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的地位。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解怎样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筛选。这个知识点在现代办公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Excel数据应用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授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虽然说初中课程有涉及到excel表格的学习,少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windows 的基本操作,熟悉了Excel的一些基本概念,这给我们逐步深入的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对于其应用还是处于不清楚的阶段。因此本节课还是得从基础教起,教学设计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会运用计算、筛选、排序等方法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 2、体会表格数据处理的意义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使用Excel工具软件来加工表格信息,表达意图,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数据的计算、筛选和排序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数据的筛选、排序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五、教学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讲练结合法、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桥公开课教案、说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6《桥》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桥》的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借助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主要是学习语言,“桥”一课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方面不会很吃力,可以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通过有感悟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五.课型:精读课文 六.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读写结合。 七、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体会《桥》的深刻涵义。 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红军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美术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红军桥》公开课优质 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新设计 本课是学习红军桥的第1次课,老师利用视频导入,在视频中引出红军长征的故事,本课取材于江西瑞金的一座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桥梁,它是红军万里长征的第一桥,从而引出各种各样的桥,让学生认识桥的构造,分析桥的结构,采取教师先示范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互相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快乐体验,再通过评价小结等过程进行分析开展教学。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与桥相关的知识及古代、现代桥的种类和作用,表现古代建筑风格及现代不同结构特点的桥。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身边的的各种材料来设计、制作一座桥。※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桥的结构,感受桥的美。围绕了解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

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顽强、自主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4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该学段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二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平时就有很多学生平时就爱画画,动手能力也非常强,但受到右脑 模式干扰较强,所以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适当的动手能力的 指导,让他们接触初步的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立体造型更大的魅力。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进行桥的造型表现,学生自编自创,设计出新颖的桥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桥的制作、表现,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桥的结构、类型,关键是让学生能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大胆创新,设计出形式新颖的桥。

2016word表格函数运算教学公开课

职业中专教学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30日班级:XX 课型:上机科目:Office 授课教师:XX 课题Word表格数据排序与计算 教学目标(1)能在表格中输入数据; (2)能对表格中一些数据进行简单函数计算并排序;(3)能熟练地对表格进行格式化。 教学 重点 能对表格中的数据求和和求平均值 教学 难点 函数名称及用法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部分(8分钟) 通过提问方式考察学生对 上次课的掌握情况。 1、如何在文档中建立表 格? 2、如何选取表格的单元 格、多个单元格、一行、多 行? 3、如何合并和拆分单元 格? 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学 习了表格的建立、表格的选 取与取消以及编辑表格等, 但真正的表格不光包括表格 线,还有其中的内容,只有 两者很好结合才能做出让人 赏心悦目而且实用的表格。 学生跟的老师一起回忆上节 课的知识点,与应该注意的 地方。 1、回顾 旧知识, 导入新知 识。 2、在复 习了已学 的内容同 时也培养 了学生分 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 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学生动手操作(22分钟) 三、作业展示与解说(8) 四、作业点评(3分钟) 五、课堂小结(4分钟) 六、独立作业 项目任务要求 项目内容:期中考试已经结 束,请你帮助老师在word中 完成“学生成绩表”制作,并 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每科 成绩的平均分,并对总分进行 降序排序。 任务一、建立成绩表 步骤: 1、插入表格 2、输入表格中的数据 任务二、计算总分、平均分 1、计算总分 将光标定位在“总分”单元格 下的单元格,单击“表格” --> “公式”在弹出的“公式”对 话框中输入“=SUM(LEFT)”, 单击“确定”。即算出王天奇 总分。同样的方法算出以下同 学的总分。 2、计算平均分 将光标定位在“平均分”单元 格右的单元格,单击“表格” -->“公式”在弹出的“公式” 对话框中输入“=AVERAGE (ABOVE)”,单击“确定”。 即算出语文科目的平均分。同 样的方法算出其它科目的平 均分。说明:“公式”对话框 常用的函数 任务三:按总分降序排序 选中“总分”这一列。单击“表 格” --> “排序”在弹出的 “公式”对话框中输入关键字 为“总分”,选中“降序”。 单击“确定”。 项目图: ××班期中考试成绩表 观看思考 完成表格的建立 掌握求和函数 掌握平均值函数 完成计算 学生上机练习(小组合作) 完成排序 1.激发学 生的自主 学习能 力,养成 独立思考 和合作互 助的学习 习惯。

桥公开课教案

桥公开课教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高年级教学的重点。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以教材为载体,学会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老师教学中训练的重点。本教学设计力图将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训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真真正正的学习到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表达独特的感受,在交流中升华自我情感。 二、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甚至牺牲了自己儿子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也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4)对比的手法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 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注重篇章结构的渗透,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体会《桥》的深刻涵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山一般的伟大形象(镇定如山、威望如山、大爱如山、父爱如山),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 特点。

优质课教案案例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1

优质课教案设计个案示例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要求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在《土地的誓言》的学习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分析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东北作家群”中的优秀分子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土地的誓言》,作者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把“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着的饱满的深沉的爱国情感表达出来⑼ ㈠重点 ⒈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⒉了解作者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的意义。 ⒊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㈡难点 ⒈学习作者采用的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⒉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㈢教学准备 学生: ⒈预习课文,查字典注音识记,会写生字词,粗略理解课文。 ⒉搜集关于祖国故乡土地等方面的歌、诗、名言资料。 ⒊翻看中国历史了解我国东北的物产及沦陷的年代、范围等情况,作阅读笔记。 教师: ⒈查阅史料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 ⒉制作课件 三、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所以上课之前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播放《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音乐,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当学生情感被调动起来之后,本文的教学就易于进行了。 四、教学目标设计 ⒈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⒉认知目标:了解作者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的意义。 ⒊技能目标:学习作者采用的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五、教学方法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创设情景法 六、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 七、教学过程设计 ㈠导入新课

《桥》公开课--优秀教学实录

《桥》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 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背景音乐 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学习第1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李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掌握情况,大家能顺利通关吗?请两个组的同学开火车读这些词语。(出示课件)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豹子 师:很好,我很喜欢这位同学的声音,响亮、清脆、特别有精神。请你带着大家再读一遍。(真不错) 师:请睁大你们的双眼,再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文中的洪水和老汉。(看来你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过度语: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也改变了老汉的命运。孩子们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黎明,把目光聚焦在这场洪水上面。 (二)朗读想象,感受洪水的凶猛与村民的恐慌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78页,朗读1-6段并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出示课件) 师巡视 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分享成果。

公开课教案《认识钟表》备课讲稿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能够正确地写出整时。 2.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被动从属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 4.思维拓展目标: (1)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画于纸上的钟面。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四、教学活动 (-)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生:闹钟 师:闹钟是钟表家族中的一员,现在让我们坐上时间的小马车到钟表王国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喜欢这些钟表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小眼睛看黑板)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观察钟面。 请同学们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2、介绍钟面。 师:谁愿意把你观察到的的钟面介绍给大家。(学生自由发言)

(1)有数字。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有哪些数字。(数)我们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课件出示“钟面上有12个数字” (2)分针。 师:有谁知道这根长的针叫什么?(出示“分针”)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那么还有一根比较短的针叫什么?我们一起来叫叫它(“时针”)好样的。 (3)大家看,在12和1之间有这么一个大格,你们观察一下,哪里也有这么一个大格。咱们一起来数数看,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出示“钟面上有12个大格”) (4)、指一指。 在你的学具钟表上指一指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6)小结: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钟面,知道了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格组成一个漂亮的钟面。 4、认识整时。 (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对了,小闹钟正在叫芳芳起床呢,你知道小闹钟叫醒芳芳的时刻是几时吗?( 7点)。我们在生活上经常这样讲,不过咱们在数学上我们叫它7时。 师:我想问问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我们说小闹钟叫醒芳芳的时间是7时,因为他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练习 师:听说我们在学钟表,有三幅钟面迫不及待地想和小朋友们见个面。请看,(钟面时间分别是8:00、3:00、6:00。)你能读出这几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 学生看钟面读时间。 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整时“(板书:整时) (3)当钟面表示整时时,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着12) 师:对了,分针指向12,就是整时。 (4)师:“你是怎样准确地看出这些整时的呢?”请你和同桌一起讨论一下。(你真勇敢)。 师:你们都说得很对,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将该结论贴于黑板)李老师好想听听你们的声音,咱们一起来把这句话念一念。全班朗读2遍。你们的声音真好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