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 电流的磁场(一)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 电流的磁场(一)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 电流的磁场(一)

电流的磁场(一)

11-1-1. 有一个圆形回路1及一个正方形回路2,圆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二者中通有大小相等的电流,它们在各自中心产生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之比B 1 / B 2为

(A) 0.90. (B) 1.00.

(C) 1.11. (D) 1.22. [ ]

11-1-2. 如图,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固定有四个电荷均为q 的点电荷.此正方形以角速度ω 绕AC 轴旋转时,在中心O 点产生的磁

感强度大小为B 1;此正方形同样以角速度ω 绕过O 点垂直于正方形平面的轴旋转时,在O 点产生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B 2,则B 1与B 2间的关系

为 (A) B 1 = B 2. (B) B 1 = 2B 2.

(C) B 1 = 2

1B 2. (D) B 1 = B 2 /4. [ ] 11-1-3. 边长为L 的一个导体方框上通有电流I ,则此框中心的磁感强度

(A) 与L 无关. (B) 正比于L 2.

(C) 与L 成正比. (D) 与L 成反比.

(E) 与I 2有关. [ ]

11-1-4. 边长为 l 的正方形线圈中通有电流I ,此线圈在A 点(见图)产生的磁感强度B 为

(A)

l I π420μ. (B) l I π220μ.

(C) l I π02μ. (D) 以上均不对.

[ ] 11-1-5. 如图所示,电流从a 点分两路通过对称的圆环形分路,汇合于b 点.若ca 、bd 都沿环的径向,则在环形分路的环心处的磁感强度

(A) 方向垂直环形分路所在平面且指向纸内. (B) 方向垂直环形分路所在平面且指向纸外. (C) 方向在环形分路所在平面,且指向b . (D) 方向在环形分路所在平面内,且指向a . (E) 为零. [ ]

11-1-6. 在一平面内,有两条垂直交叉但相互绝缘的导线,流过每条导线的电流i 的大小相等,其方向如图所示.问哪些区域中有某些点的磁感强度B 可能为零?

(A) 仅在象限Ⅰ. (B) 仅在象限Ⅱ. (C) 仅在象限Ⅰ,Ⅲ. (D) 仅在象限Ⅰ,Ⅳ.

(E) 仅在象限Ⅱ,Ⅳ. [ ]

11-1-7. 在真空中有一根半径为R 的半圆形细导线,流过的电流为I ,则圆心处的磁感强度为

(A) R 1

40πμ. (B) R

120πμ.

(C) 0. (D) R

140μ. [ ]

C q

11-1-8. 无限长载流空心圆柱导体的内外半径分别为a 、b ,电流在导体截面上均匀分布,则空间各处的B 的大小与场点到圆柱中心轴线

的距离r 的关系定性地如图所示.正确的图是

[ ]

11-1-9. 图中,六根无限长导线互相绝缘,通过电流均为I ,区域Ⅰ、

Ⅱ、Ⅲ、Ⅳ均为相等的正方形,哪一个区域指向纸内的磁通量最大? (A) Ⅰ区域. (B) Ⅱ区域.

(C) Ⅲ区域. (D) Ⅳ区域.

(E) 最大不止一个. [ ]

11-1-10. 如图,流出纸面的电流为2I ,流进纸面的电流为I ,则下述各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I l H L 2d 1

=?? . (B)

I l H L =??2d . (C) I l H L -=??3d . (D) I l H L -=??4d . [ ]

11-1-11. 如图,在一圆形电流I 所在的平面内,选取一个同心圆形闭合回路L ,则由安培环路定理可知

(A)

0d =??L l B ,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 = 0. (B) 0d =??L

l B ,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 ≠0.

(C) 0d ≠??L l B ,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 ≠0. (D) 0d ≠??L

l B ,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 =常量. [ ]

11-1-12. 如图,两根直导线ab 和cd 沿半径方向被接到一个截面处处相等的铁环上,稳恒电流I 从a 端流入而从d 端流出,则磁感强度B

沿图中闭合路径L 的积分??L l B d 等于

(A) I 0μ. (B) I 03

1μ. (C) 4/0I μ. (D) 3/20I μ. [ ] 11-1-13. 无限长直圆柱体,半径为R ,沿轴向均匀流有电流.设圆柱体内( r < R )的磁感强度为B i ,圆柱体外( r > R )的磁感强度为B e ,则有

(A) B i 、B e 均与r 成正比.

ⅠⅡⅢⅣ 4

(B) B i 、B e 均与r 成反比.

(C) B i 与r 成反比,B e 与r 成正比.

(D) B i 与r 成正比,B e 与r 成反比. [ ]

11-1-14. 若要使半径为4×10-3 m 的裸铜线表面的磁感强度为 7.0×10-5 T ,则铜线中需

要通过的电流为(μ0 =4π×10-7 T ·m ·A -1)

(A) 0.14 A . (B) 1.4 A .

(C) 2.8 A .

(D) 14 A . [ ]

11-1-15. 磁场由沿空心长圆筒形导体的均匀分布的电流产生,圆筒半径为R ,x 坐标轴垂直圆筒轴线,原点在中心轴线上.图(A)~

(D)哪一条曲线表示B -x 的关系? [ ]

11-1-16. 若空间存在两根无限长直载流导线,空间的磁场分布就不具有简单的对称性,则该磁场分布

(A) 不能用安培环路定理来计算.

(B) 可以直接用安培环路定理求出.

(C) 只能用毕奥-萨伐尔定律求出.

(D) 可以用安培环路定理和磁感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 [ ]

11-1-17. 一张气泡室照片表明,质子的运动轨迹是一半径为10 cm 的圆弧,运动轨迹平面与磁场垂直,磁感强度大小为 0.3 Wb/m 2.该质子动能的数量级为

(A) 0.01 MeV . (B) 0.1 MeV .

(C) 1 MeV . (D) 10 MeV .

(E) 100 MeV . [ ]

(已知质子的质量 m =1.67×10-27 kg ,电荷 e =1.6 ×10-19 C )

11-1-18. 一匀强磁场,其磁感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指向如图),两带电粒子在该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 (A) 两粒子的电荷必然同号. (B) 粒子的电荷可以同号也可以异号.

(C) 两粒子的动量大小必然不同. (D) 两粒子的运动周期必然不同. [ ]

11-1-19. 一电荷为q 的粒子在均匀磁场中运动,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只要速度大小相同,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就相同.

(B) 在速度不变的前提下,若电荷q 变为-q ,则粒子受力反向,数值不变.

(C) 粒子进入磁场后,其动能和动量都不变.

(D) 洛伦兹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所以带电粒子运动的轨迹必定是圆.

[ ]

B

11-1-20. 一个动量为p 的电子,沿图示方向入射并能穿过一个宽度为D 、磁感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均匀磁场区域,则该电子出射方向和入射方向间的夹角为

(A) p eBD 1

cos -=α. (B) p eBD 1sin -=α. (C)

ep BD 1

sin -=α. (D) ep BD 1cos -=α. [ ] 电流的磁场(二)

11-2-1. 按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电子在以质子为中心、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上运动.如果把这样一个原子放在均匀的外磁场中,使电子轨道平面与B 垂直,如图所示,则在r 不变的情况下,电子轨

道运动的角速度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改变方向. [ ] 11-2-2. 如图,一个电荷为+q 、质量为m 的质点,以速度v 沿x 轴射入磁感强度为B 的均匀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其范围从x = 0延伸到无限远,如果质点在x = 0和y = 0处进入磁场,则它将以速度v -从磁场中某一点出来,这点坐标是x = 0 和

(A) qB m y v +=. (B) qB

m y v 2+=. (C) qB m y v 2-=. (D) qB m y v -=. [ ]

11-2-3. 一运动电荷q ,质量为m ,进入均匀磁场中,

(A) 其动能改变,动量不变. (B) 其动能和动量都改变.

(C) 其动能不变,动量改变. (D) 其动能、动量都不变. [ ]

11-2-4. 一铜条置于均匀磁场中,铜条中电子流的方向如图所示.试问下述哪一种情况将会发生? (A) 在铜条上a 、b 两点产生一小电势差,且U a > U b . (B) 在铜条上a 、b 两点产生一小电势差,且U a < U b . (C) 在铜条上产生涡流. (D) 电子受到洛伦兹力而减速. [ ]

11-2-5. A 、B 两个电子都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一均匀磁场而作圆周运动.A 电子的速率是B 电子速率的两倍.设R A ,R B 分别为A 电子与B 电子的轨道半径;T A ,T B 分别为它们各自的周期.则

(A) R A ∶R B =2,T A ∶T B =2. (B) R A ∶R B 21=

,T A ∶T B =1. (C) R A ∶R B =1,T A ∶T B 2

1=. (D) R A ∶R B =2,T A ∶T B =1. [ ]

× × ×

11-2-6. 如图,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与正三角形载流线圈在同一平面内,若长直导线固定不动,则载流三角形线圈将 (A) 向着长直导线平移. (B) 离开长直导线平移. (C) 转动. (D) 不动. [ ]

11-2-7. 如图,长载流导线ab 和cd 相互垂直,它们相距l ,

ab 固定不动,cd 能绕中点O 转动,并能靠近或离开ab .当电流方向如图所示时,导线cd 将 (A) 顺时针转动同时离开ab .

(B) 顺时针转动同时靠近ab .

(C) 逆时针转动同时离开ab . (D) 逆时针转动同时靠近ab . [ ]

11-2-8. 长直电流I 2与圆形电流I 1共面,并与其一直径相重合如图(但两者间绝缘),设长直电流不动,则圆形电流将

(A) 绕I 2旋转. (B) 向左运动.

(C) 向右运动. (D) 向上运动. (E) 不动. [ ]

11-2-9. 在匀强磁场中,有两个平面线圈,其面积A 1 = 2 A 2,通有电流I 1 = 2 I 2,它们所受的最大磁力矩之比M 1 / M 2等于

(A) 1. (B) 2.

(C) 4. (D) 1/4. [ ] 11-2-10. 如图,在一固定的载流大平板附近有一载流小线框能自由转动或平动.线框平面与大平板垂直.大平板的电流与线框中电流方向如图

所示,则通电线框的运动情况对着从大平板看是:

(A) 靠近大平板. (B) 顺时针转动. (C) 逆时针转动. (D) 离开大平板向外运动.

[ ]

11-2-11. 如图,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通电线圈,它的平面与磁场平行,在磁场作用下,线圈发生转动,其方向是

(A) ab 边转入纸内,cd 边转出纸外. (B) ab 边转出纸外,cd 边转入纸内. (C) ad 边转入纸内,bc 边转出纸外.

(D) ad 边转出纸外,bc 边转入纸内. [ ]

I

1 I 1 I 2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解读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基础知识】 一、奥斯特实验 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 周围存在着磁场。 2、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说明:1、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其周围空间均会产生磁场,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与磁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奥斯特 实验是第一个揭示电与磁联系的实验。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概念: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就可以做成螺线管。 2、特点:(1)、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他的两端相当于两个 磁极。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3、安培定则(右手定则):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说明:决定通电螺线管磁极极性的根本因素是通电螺线管上电流的环绕方向,而不是导线的绕法和电源正、负极的接法。 三、电磁铁 1、构造:实质是一个带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它由铁芯和通电螺线管构成。 2、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且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3、特点:(1)、强弱可以人为控制(改变电流大小或匝数多少)。(2)、磁性有无可以控制(通电或断电)。(3)、磁极的极性可以改变(改变电流的方向)。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发生了偏转,此现象说明电流周围存在______. 选题角度: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奥斯特实验. 解析: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实验现象:磁针发生了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对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所以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磁场.易错误地答成磁力.正确答案为磁场. 例2:如图所示的图中,两个线圈,套在一根光滑的玻璃管上,导线柔软,可自由滑动,开关S 闭合后,则 ( ) A .两线圈左右分开; B .两线圈向中间靠拢; C .两线圈静止不动; D .两线圈先左右分开,然后向中间靠拢. 分析: 开关S 闭合后,线圈产生磁性.根据线圈上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定,可判断出线圈L 1的右端为N 极,线圈L 2的左端为N 极.根据磁极间相互作用可知,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两线圈左右分开 . 答案 A 例3:如图甲中所示,在U 形螺线管上画出导线的绕线方法. 选题角度: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电流的磁效应以及右手螺旋定则. 解析:如图乙所示.题中左端为U 形螺线管的N 极,右端为S 极,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用右手握住U 形螺线管左侧的一端,拇指指向上端.那么电流的方向在左端就应该是向右流.同理,电流在U 形螺线管右侧的前面就应该是向左流并注意电流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 例4:如图螺线管内放一枚小磁针,当开关 后,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将( ). A .不动 B .向外转90° C .向里转90° D .旋转180° 选题角度: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问题. 解析:通线后螺线管右端为N 极,左端为S 极,在螺线管外部磁感线方 向是从右到左(从N 到S )在螺线管内部磁感线方向从螺线管的S 极到N 极, 故小磁针的北极受到的磁力方向也应和螺线管内部磁感线方向一致,所以小磁针北极指向螺线管的N 极.正确选项为A . 容易出这样的错误:根据电流方向可以确定螺线管左边是S 极,右边是N 极,根据同名相斥,

九年级物理《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

《电流的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磁体,会用安 培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管的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空间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奥斯特实验了解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 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观察通电螺线管的实验,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跟电流方向的关系, 总结出安培定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从安培定则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 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安培定则。 【教学难点】 安培定则的运用 【教学准备】 小磁针,螺线管,铁屑,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的演示教具,干电池组,铜导线,多媒体系统。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课件展示中,同学们可以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些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那么电和磁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吗? (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演示实验:把导线缠绕在铁钉上,闭合开关,发现铁钉可以吸引几个大头针,断开开关,大头针掉下来。为什么? 那么,电和磁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由此导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 1、奥斯特实验 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总结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然后指出:最早揭开这个奥秘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多媒体展示,回顾历史) 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奥斯特实验: (1)设计实验 在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器材?怎样连接?在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观察什么?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探究电与磁联系?(多媒体展示实验电路图)

初二物理电流与电路练习题

2006年秋季期期考八年级物理(上)复习练习题(五) (第五章电流与电路) :班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 1.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不带电的是( ) A. 中子。 B. 质子。 C. 电子。 D. 原子核。 2.如图所示,制造电工用的钢丝钳的材料是钢铁和橡胶,这主要利用钢铁 的__________和橡胶的__________;钢丝钳的钳口很薄,是为了 __________. 3.学了电路的串并联知识后,小文问“家中的电视机、电灯、电风扇等用电 器之间是什 么方式连接?”“当然是并联”小玲回答说。哪些现象能说明它们是并联的? (举一例); 4.甲图中的两个灯泡是__ ____ (选填“串联”或“并 联”),用乙图中的水流可以类比该电路中的__ ___ (选填“电压”、“电流”或“电阻”). 5.下表是部分用电器的电流值,电器1、电器2、电器3 可能是台灯、计算器或电饭煲.则台灯应该是电 器,计算器应该是电器 .电饭 煲工作利用了电流的效应;给手机充电,是把电能转化为 . 电器1 电器2 电器3 手机充电器 100μA0.2A 3A 120mA 6. 号,请你在图中元件对应的空白处画出该元件的符 号。 7.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做“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 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可用于纺线。梳 棉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潮湿程度,以防止因___ ____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 8.在20s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40C,则通 过该导体的电流是 A。 9.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是 _______A。 10.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若在10秒内电流对该导体 做的功是30焦,则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 ______库,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欧。 二、选择题 11.现有六种物品:铜条、玻璃丝、铅笔芯、水银、塑料棒、陶瓷片.小 明将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小明是按物质的哪种物理属性对 它们进行分类的 ( ) 第一类第二类 铜条铅笔芯水银玻璃丝塑料棒陶瓷片 12.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会浪费电能。科研 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若将这两个开关配合使用(如图1),就可以使楼道灯变得“智能化”,这种“智能”电路正确的是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 的转移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种类 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量:q 单位:库伦 简称:库 符号:C 元电荷:最小电荷:e=1.6×1019 - C 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作用 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 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 两种材料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电流产生条件 ①电路闭合 ②保持通路 定义: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电路 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中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 单位:A ?→?310mA ?→?310A μ 工具:电流表 ○A 测量 使用方法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电流的大小(I ) ②看清量程、分度值,不准超过电流 表的量程 ③必须正入负出 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到电源 的两极 电路的连接:先串后并,就近连线,弄清首尾 通路:接通的电路 三种状态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 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B肯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B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 和电路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电流和电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学科知识。 (2)连接电路,认识电路和电流,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习经历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经历实验、类比等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科学方法、锻炼探究能力。 (2)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领悟物理学科知识的美。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电流和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三、教学用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小电风扇; 2、学具:(2人一组)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二极管、小电风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夜景图片。

分析:通过夜景图片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情感,通过师生交流逐步引入关于电的课题《电流和电路》。 2、活动探究,新课教学 (1)活动1 让小灯泡亮起来 ①教师出示一只小灯泡,提出问题:“你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分析:连接电路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会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不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因此,通过小组比赛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 ②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小组互相合作。 分析: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同时及时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估,有效的评估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不仅让学生顺利形成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提倡那些先让灯亮起来的小组帮助灯没亮起来的小组,体现了合作、互助的精神。 (学生连接可能有不同的方案,如果有,针对学生的生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③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例,引导学生得出电路的组成 和各元件的作用。 分析:电路元件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电路元件的 作用学生也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本节内容稍作引导学生能 自主掌握。 ④引导学生思考建立电流的概念。

初中物理电流的磁场

7.2 电流的磁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奥斯特的发现及其意义,知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情况。 2.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掌握安培定则。 3.知道磁现象的电本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奥斯特发现的实验的观察,了解导线周围的磁场。 2.经历关于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螺线管磁场和条形磁体磁场的相似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 2.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 【教学难点】 磁现象的电本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螺线管、铁屑、电池、小磁针等。 ◆学生准备 螺线管、铁屑、电池、小磁针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景:1820年,安培在科学院的例会上做了一个小实验,如图7-2-1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发现螺线管通电转动后停在南北方向上,这一现

象引起了与会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回顾: 师: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生思考交流: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呢?科学家们基于这一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电与磁的联系。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验证实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天,我们沿着奥斯特的足迹,来再现一下奥斯特所做的实验。 二、进行新课 (一)奥斯特的发现 1.奥斯特实验。 先向学生说明实验要求,如图7-2-2所示,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将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并放。观察现象: ①如图7-2-2 (a),当直导线通电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 ②如图7-2-2 (b),断电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磁针转回到原来指南北的方向) ③如图7-2-2 (c),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其N极所指方向与图a时相反) 提问:(1)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哪些物理现象?(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转回到指南北的方向;通电电流方向相反,小磁针偏转方向也相反) (2)通过这些物理现象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①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鼓掌给予鼓励。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 总结奥斯特实验。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转

(九年级物理教案)电流的磁场

电流的磁场 九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教具 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重做第二节课本上的图11�7的演示实验,提问: 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2.进行新课 (1)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做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电流的磁场。 板书:第四节电流的磁场

(完整word版)初中物理磁生电练习题

磁生电1 .发现了电流的磁场之后,法拉第发现了现象,进一步揭示了 电和磁的联系,导致了的发明,实现了能转化为能. 2.电与磁的联系可以由以下三个实验来证实:(1)如图9-40所示,图中显 示的是实验,它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有.(2) 如图9-41所示实验证实了,实验过程中是能转化 成能,它的应用实例是.(3)如图9-42所示, 实验证实了,实验过程中是能转化成能,它的应用 实例是. 图9-40 图9-41 图9-42 3.我国交流电的频率赫兹.由此可知,在每秒钟内电流的方向变化了 次,周期为 s. 4.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时,导体中就 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产生的电流叫 做. 5.麦克风的工作过程是:声音使空气振动从而使话筒中的振动, 带动与之相连的线圈,线圈是套在上,所以这时线圈 中会产生与声音变化一样的,通过其他元件再转换成声音播出 来. 6.关于产生感应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闭合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生电流 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C.闭合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沿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D.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导体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方向无关 7.下列对感应电流大小无影响的因素是() A.线圈的匝数 B.磁场的方向 C.磁场的强弱 D.线圈的转速 8.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A.发现了电流具有热效应 B.用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C.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发现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9.要使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可采用的措施有() A.把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的运动方向都反过来 B.保持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不变,把磁场方向反过来 C.将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的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D.增加切割磁感线的导线的长度 10.关于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动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原理工作的 C.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11.下列有关电磁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没有力的作用 B.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C.奥斯特实验说明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D.电动机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2.如图9-43所示的通电线圈置于磁场中,在某时刻线圈平面刚好与磁感线 的方向相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b段与cd段所受的磁场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线圈处 于平衡 B.ab段与cd所受的磁场力大小不相等,但方向相反,故线圈处于不平衡状 态 C.ab段与cd所受的磁场力大小不相等,方向也不相反,故线圈处于不平衡 状态 D.ab段与cd所受的磁场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 线圈处于不平衡状态 *13.图9-44表示垂直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线不动, 磁极做下面的运动,能在导线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两磁极一起向上运动 B.两磁极一起向下运动 C.两磁极一起向右运动 D.两磁极一起向左运动 图9-43 图9-44 14.在电磁感应现象中() A.导体自身产生了电能,不需消耗其他的能量 B.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电能,但不遵循能量守恒 C.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但不遵循能量守恒 D.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电能,且实际中获得的电能小于消耗的机械能 1.如果我们将一个小型发电机安装在自行车的转轴上,则我们可以在骑车 的过程中得到电能,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和不利的地方,想一想有没有 交通工具上这样做了. 2.图9-45中,甲图表示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沿箭头所示的方向 运动时,导体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图,请在乙图中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课后练习 1.)在图中,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体的横截面,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一 部分,它在磁场中按如图所示的方向运动,其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1题 2.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法拉第 C.欧姆 D.牛顿 3.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运动如图所示,根据A图分别在B、C、D 图中画出磁场方向、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中的一个. 3题 图9-45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优秀教学设 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建武初级中学校杨明超【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 ·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

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对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只能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所以,电流的形成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知识,一般来说知道了就会了,但是对于技能,“知”和“行”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电路图和电路的对应关系,即“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 实验是学习电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节中,对电流、电路和电路图的认识都是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前提的,因此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连接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练习题及答案

《电路图》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L1发光B.只有L2发光 C.L1、L2都发光D.L1、L2都不发光 2、如图四个电路图中,与下面实物图对应的是()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S1、S2、S3都闭合时,则L1、L2并联 B.若S1、S2、S3都闭合时,则L1、L2串联 C.S3断开、S1、S2闭合,L1、L2并联 D.S1闭合、S2、S3断开,L1、L2串联 4、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能使L1、L2两盏灯同时发光和熄灭的是() 5、下列是小丽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一些说法,其中有错误的是() A.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B.只有不高于220 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C.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可能发生了短路,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D.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和空气开关都能起到断开电路的作用 6、关于物体的导电性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和绝缘体都容易导电 B、大地、人体、油都是导体 C、橡胶、塑料、碳都是绝缘体 D、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7、图中,若L2的灯丝断了,而电路其他部分完好, 则开关S闭合后() A.L1发光,L2不发光B.L1不发光,L2发光 C.L1和L2都发光D.L1和L2都不发光 L2 L1 L2 L1 L2 L1L2 L1 A D C B L2 L1S1 S3 S2

8、在下图中,两灯泡组成并联的电路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9、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使用三孔插座,是因为如果不接地 ( ) A 、家用电器不能工作 B 、家用电器的寿命会缩短 C 、人接触家用电器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D 、家用电器消耗电能会增加 10 、居民楼的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造成很大浪费。科研人员利用“光敏”材料制成“光控开关”——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利用“声敏”材料制成“声控开关”——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自动闭合,无人走动时自动断开。若将这两种开关配合使用,就可以使楼道灯变得“聪明”.则这种“聪明”的电路是( ) 11、下图是理发用电吹风的电路,其中电热丝通电会发热,电动机通电会送风,选择开关S 同时与哪两个触点接触时,电吹风送出来的是热风 ( ) A .1和2 B .2和3 C .3和4 D .4和5 1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L 1发亮( ) A 、只闭合开关S 1 B 、只闭合开关S 2 C 、三个开关都闭合 D 、只闭合开关S 2和S 3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13、如图所示,若连接B 、C 接线柱,则L 1 、L 2 联,若使灯L 1 、L 2并联,则接线柱A 与B 连接,接线柱C 与 连接。 14、公路两旁的路灯采用的是 联方式,判断的依据是 。 220V 220V 220V 220V A B C D 光控 声控 声控 光控 光控 声控 光控 声控

九年级物理 磁体与磁场教案 苏科版

第十六章电磁转换 一、磁体与磁场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与磁极,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2)认识磁场及其方向性,知道磁体的磁场分布状况,理解磁感应线; (3)知道地磁场。 2.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 (2)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增强观察能力; (3)学会利用铁屑、小磁针来研究磁场,从而进一步抽象出磁感应线描述磁场是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3)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振兴科学的民族责任感。 二、设计思路 对于磁体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已经学习过磁体的磁性、磁极等知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有关磁体的现象,本节课就可以从生活中的磁现象学起,让学生叙述知道的磁现象,寻找可以找到的磁体,利用手中的磁体发现磁体间的作用规律,提出各种假设和疑问,在探究问题验证假设过程中理解磁场,经历观察、假设、实验验证、总结规律、实践应用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养成注重实验与实践的良好习惯。 认识磁体,可以让学生拿出他们预先准备的磁体、铁钉、硬币等物,结合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讨论探究实验,然后由学生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并演示,教师最后总结归纳。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可以用磁体对磁体有无形的力的作用引入磁场,把小磁针放在磁场中不同的位置,其N 极指向不同,表明磁场是有方向的而且不同点的磁场方向也不同;给每组学生八个小磁针,同时摆放在条形磁体周围(或一个磁针放在八个不同的位置),在纸上描画出每个磁针的N 极指向,探究磁场的方向规律。研究描述磁场的方法,可以从单个小磁针到多个小磁针,再到无数个小磁针(铁屑)在磁体周围的有规律排布,进一步抽象出磁感线,再描画出不同磁体间的磁感线分布图。最后由学生自学自读有关地磁场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会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体验探究磁场分布的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磁场;怎样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 四、教学资源 每组两根条形磁体、一些大头针、一些小磁针、玻璃板、铁屑、自制磁性鱼、玻璃水盆一只、马蹄形磁体、几张纸、投影仪。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电流的磁场》优质教案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掌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右手螺旋定则。 3.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4.知道奥斯特实验验证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教学重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难点:右手螺旋定则及其运用。 教具准备 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 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奥斯特实验 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作奥斯特实验。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电流的磁场。 总结: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

【8A版】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

电流和电路 1、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2 3、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4、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 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3)、电流 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电路 1.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

初中九年级物理电与磁知识点全汇总

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任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且是不可分割的) (1)两个磁极:南极(S)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北极(N)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 1.磁场 (1)概念: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到,我们把它叫做磁场。(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 规定——在磁场中的任意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即所指的方向就是那点的磁场方向。 注意——在磁场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的磁场方向只有一个。 2.磁感线 (1)概念: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在物理学中,用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把磁场的分布情况描述下来,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 (2)方向:为了让磁感线能反映磁场的方向,我们把磁感线上都标有方向,并且磁感线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3)特点:①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内部从S极出发回到N极。 ②磁感线是有方向的,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③磁感线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磁性的强弱,越密越强,反之越弱。 ④磁感线是空间立体分布,是一些闭合曲线,在空间不能断裂,任意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 ⑤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假想出来的,实际上不存在。 3.地磁场 (1)概念: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2)磁场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磁场的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3)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的。 三、电生磁 1.电流的磁效应 (1)1820年,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2)由甲、乙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3)由甲、丙可知:通电导体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电流的磁效应对应的图 2.通电螺线管 (1)磁场跟条形的磁场是相似的。(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完整版)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doc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 的转移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种类 电荷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量: q 单位:库伦简称:库符号: C 元电荷:最小电荷:e=1.6 × 10 19 C 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作用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 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 两种材料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电流产生条件①电路闭合 ②保持通路 定义: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电路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中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 单位: A 103 mA 10 3 A 工具:电流表 ○ A 测量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电流的大小( I )②看清量程、分度值,不准超过电流 表的量程 ③必须正入负出 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到电源 的两极 电路的连接:先串后并,就近连线,弄清首尾 通路:接通的电路 三种状态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 两种类型: 类型定义开关作用 串联把用电器逐个连接起来的电路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与开关位置无关 并联把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在干路时,可控制所有用电器;在支路时,只可 以控制本支路的用电器

类型电流规律用电器特点 串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任何一个用电器工作与否,都会影响其他的 用电器 并联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任何一个用电器工作与否,不会影响其他的电流之和用电器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 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 1、A 带正电, A 排斥 B , B 肯定带正电; 2、A 带正电, A 吸引 B , B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A 、 B 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 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荷;单位:库仑( C)简称库;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 五、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 e 表示, e=1.6*10 -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 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 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 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九年级物理下册磁体与磁场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下册《磁体与磁场》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下册《磁体与磁场》知识点汇总 一、磁现象 磁性、磁体、磁极:能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磁体中磁性最强的区域叫磁极。 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与电荷类比) 三、磁场的基本性质: 1、磁场对处于场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2、磁场对处于场中的电流有力的作用。 磁场知识点磁感应强度、通电导线和磁场中受到的力 一、安培力的方向 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称为安培力。 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四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并跟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就是通电导体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二、安培力方向的判断 1.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所决定的平面,在判断安培力方向时首先确定磁场和电流所确定的平面,从而判断出安培力的方向在哪一条直线上,然后再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出安培力的具体方向。 2.已知I、B的方向,可唯一确定F的方向;已知F、B的方向,且导线的位置确定时,可唯一确定I的方向;已知F、I的方向时,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不能唯一确定。 3.由于B、I、F的方向关系在三维立体空间中,所以解决该类问题时,应具有较好的空间想像力.如果是在立体图中,还要善于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 三、安培力的大小 实验表明:把一段通电直导线放在磁场里,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最大;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时,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等于零;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斜交时,所受到的

安培力介于最大值和零之间。 四、磁感应强度 定义:当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磁感应强度。 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 1、公式B=F/IL是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是用比值定义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只决定于磁场本身的性质,与F、I、L均无关。 2、定义式B=FIL成立的条件是:通电导线必须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因为磁场中某点通电导线受力的大小,除了与磁场强弱有关外,还与导线的方向有关。导线放入磁场中的方向不同,所受磁场力也不相同.通电导线受力为零的地方,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不一定为零,这可能是电流方向与B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原因造成的。 3、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也适用于非匀强磁场,这时L应很短,IL称作“电流元”,相当于静电场中的试探电荷。 4、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不是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5、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的区别:磁感应强度B是描述磁场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E是描述电场的性质的物理量,它们都是矢量,现把它们的区别列表如下: 物理3-1磁场知识点几种常见的磁场 一、磁场的方向 物理学规定: 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二、图示磁场 (一)磁感线――在磁场中假想出的一系列曲线 1、磁感线上任意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 2、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二)常见磁场的磁感线 1、永久性磁体的磁场:条形,蹄形 2、直线电流的磁场

九年级物理全册17.2电流的磁场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或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难点: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极和电流方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磁针、粗直导线、干电池、学生电源、螺线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电流的磁场演示器。 学生准备:大磁针、粗直导线、干电池、学生电源、螺线管、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电流的磁场演示器。 【教学设计】 【情境引入】 课件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提出问题:从刚才的课件展示中,同学们可以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什么相似 之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那么电和磁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吗? (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指导学生阅读和观察教材P143图17-14所示的电器设备,并展开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感受到磁和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联系。 那么,电和磁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由此导入课题。

【新课教学】 一、奥斯特实验 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呢?科学家们基于这种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电与磁的联系。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验证实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现在我们重做这个实验。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指导实验进行的方法、步骤,要求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观察通电、断电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讲述:奥斯实验的物理意义在于,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这一发 现激发了各国科学家探索电磁本质的热情,有力推动了电磁学的深入研究。 实验探究、归纳实验结果得出: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2)电流磁场的方向与导线上电流的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直导线,那么一根直导线通电后有多大的磁性?实际应用大吗? (学生猜想和假设) 总结学生猜想和假设出来的问题。同时指出:一根直导线通电后磁性不大,实际应用也不大。 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强通电导体的磁性?科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们让电流通过各种形 状的导线研究电流的磁场,其中有一种后来用处最大的就是把导线做成螺线管再通电。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1.将一根粗导线绕在圆棒上,定型后取下来,我们把导线弯成这样的螺线管,给它通电,它周围也会有 磁场存在吗? 2.演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观察通电螺线管外部铁屑分布的情况。 (2)观察通电螺线管两端对小磁针的作用。 (3)改变电流方向,检验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 (4)对比条形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得到什么启示? 观察、思考,学生归纳得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