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技巧

合集下载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技巧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技巧

心理护理技巧:
关键点是给予病人安全感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 让病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急病人所急的态度 尤其注意不要有看似冷漠的神情、态度或语气
术前术后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术前: 1.害怕:疼痛与死亡 2.担心,是否会出意外、残废等 术前心理护理:针对病人的害怕与担心做好解释 工作,减轻焦虑使其合作 术后:常常为手术结果焦虑,或因疼痛而生抑郁 心理护理: 1.及时告知手术结果 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4.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指导或者康复操等练习
尊重
爱与归属 的需要
分析各信息,了解病人的需要: 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 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病人的需要-1
举例: 气管插管呼吸 机辅助呼Biblioteka 时自我实现 的需要尊重

呼吸顺畅 饮食的供给 温度适宜 缓解疼痛 保障休息和睡眠等
爱与归属 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给予和帮助,满足患者需要
其 他
依赖
依赖心理
患病例后病人大都有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状态。病人 往往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自理的确良自信心不足,事 事依赖别人去做,行为变得被动顺从;情感脆弱;一 向独立、意志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向自负好 胜的人变得畏缩不前等。 病人的严重被动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姑息迁就 病人的依赖心理难以培养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 念。 医护人员应尽量发挥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对严重依赖者应采用必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 为治疗等。
Page 43
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技巧
心理过程分期
1.否认期 2.愤怒期
心理护理要点

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住院病人常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

对新的环境和安全因素而担忧、对医生护士技术水平而担忧、对特殊检查的担忧、对预后的担忧、对费用的担忧、对自己需要的担忧。

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的生理活动有密切关系,情绪影响免疫功能,如恐惧、紧张、不安可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

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价值。

因此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保持积极的治疗状态,应做好以下五个环节。

1、帮助病人适应环境1.1帮助病人尽快熟悉他们所面对的院内环境护士要建立一个整洁、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

接诊要耐心、细致、态度热情的为病人介绍病人的责任护士、负责医生、病区的护士长、病区主任。

病房的环境设置,如食堂的位置、电话号码,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卫生间的位置,物品的保管等。

积极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

减少病人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焦虑不安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1.2帮助病人建立群体关系把新入院病人接受给同病室的病友、并介绍病友的情况,让他(她)感受到他(她)是受欢迎的,使他(她)感受到友好的气氛和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

1.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病人要和蔼可亲、沉着稳定,一举一动都要给病人以安全的暗示和保证,护士要通过行为,语言让病人感受到他们是受欢迎与被关注的。

护士端庄的仪表、得体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术、良好的医德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良好感受,从而产生信赖、安全感。

2、就病人的病情和治疗与病人保持经常性的沟通2.1在沟通前,护士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方案,药品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化验项目的临床值,护理计划措施。

为沟通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沟通可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也可以有计划地约好时间。

交谈要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

2.2在沟通时注意语言行为要注意医源性保密避免语言暗示、解释含糊、指导失误等原因造成医院性问题。

病人心理问题及护理--本科

病人心理问题及护理--本科

(二)病人的情绪活动变化
(负性情绪主导)
1.情绪不稳定 2.焦虑与恐惧
3 悲观与孤独
焦虑
1.定义:个体面临一种模糊的、非特异性威胁而不知所措的 不愉快体验,表现对未来的莫名担忧,包含烦躁不安、担 心、忧虑和害怕的成分等。
2.临床表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加深加快、坐立不
安、来回走动等。 3.易发生的情景:等待诊断和检查结果,等待医生或护士的 处臵,等待手术,等待治疗效果等。

否认与侥幸:健康人成为病人感到突然
抱怨和负罪感:抱怨家人,埋怨自己 恐惧与忧心忡忡:急危重病人对突然发生的变故缺乏心理 准备,导致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反应。

轻视或满足
陌生与孤独感
(2)心理护理措施
给于较多的心理支持,协助病人正确认识和 对待病情,初步适应医院的环境,较好配合治疗 与护理。
抑郁
1.定义:一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情绪状态。
2.临床表现:消极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下降,自信心丧失,
有自卑感及无用感;行为方面,活动下降,言语减少,兴 趣减退,回避他人等 3.易发生的情景:重危疾病,病情加重,严重器官功能丧失, 预后不良,疗效不佳,疾病对工作生活有较大影响等。
恐惧
1.定义:企图摆脱某种不良后果或危险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 的紧张情绪,常导致回避或逃避行为。(个体由于某种明 确、具有威胁的刺激源所引起的负性情绪)
(一)需要内容
1.安全的需要: 需要良好的医疗条件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医护人员技术、护士的言行举止等
2.舒适的需要:希望获得身体和心理的舒适 3.归属的需要:需要被关怀、被接纳,保持感情交流 4.尊重的需要:需要尊重和受到平等的对待 5.信息的需要:自身疾病的相关信息 6.刺激的需要:适度刺激对机体健康有积极影响。

患者心理及护理

患者心理及护理
社会 角色
病患人者 角色
患病
一、角色及概念
1、社会角色退化
2、自制能力下降
患者角色基本 特征
3、求助愿望增强
4、康复愿望强烈
二、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享有医疗权 2.享有隐私权及保密权 3.有知情同意权 4.有选择权 5.有监督和投诉权 6.有民族习惯和宗教信 仰自由的权利
二、义务 1.有如实陈述病情的义务 2.有配合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 一切检查治疗的义务 3.支付医疗费用及其他服务费用的 义务 4.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及人格尊严 的义务 5.有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的义务 6.有不影响他人治疗,不将疾病传 染给他人的义务
四、求医行为与遵医行为 (二)遵医行为
主动遵医行为 遵 医 行 为
被动遵医行为
第二节 患者的一般心理需要及 常见心理问题
一、患者需要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1.安全感及康复的需 要
沟通,耐心解释, 工作严谨负责
2.尊重与被接纳的需要 3.适当活动与刺激的需要
尊重患者,以高超 的技术亲切地对待 每一位患者
九、老年患者心理与护理
(一)心理特点
1.自尊心理 2.自卑心理 3.退化心理 4.恐惧心理
九、老年患者心理与护理
(二)护理措施
1.解除心理障碍、稳定情绪 2.帮助老年人建立信心 3.做好生活护理
十、门诊患者心理与护理
(一)心理特点
1.烦躁不安,急于就诊 2.挑选医师、选择最好诊疗 3.祈求医师,期待正确诊疗 4.紧张不安,急于就诊
二、慢性患者的心理与护理
(一)心理特点
1.烦躁不安型 2.漫不经心型 3.悲观失望型
二、慢性患者的心理与护理
(二)护理措施
1.支持疗法 2.创造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 3.积极开展心理治疗

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论文

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论文

住院病人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摘要】住院病人由于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且由健康人角色转变为病人角色,会发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住院病人由于机体处于异常状态,不得不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家庭生活,进入生疏的病区生活环境,往往难以接受周围陌生的人群和集体化的生活方式。

护士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护理,热心为他们排忧解难。

医务人员了解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就能针对性做好心理治疗工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心理问题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31-02在对住院病人的护理中,发现由于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质、性格以及对疾病的认识敏感性、耐受性不同,会产生一些心理反应或问题,需引起重视和进行恰当的护理。

1 刚入院的病人心理活动的主要特点如下:1.1 不安全感病人患病住院治疗,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或较为复杂,因此可能产生不安全感。

病危的病人还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忧心忡忡。

1.2 孤独感病人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与工作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病房,心情抑郁,情绪低沉,产生孤独感与寂寞感。

1.3 牵挂感病人住进医院,还常常牵挂家庭生活的安排、子女的教育与自己的工作等问题。

针对上述病人入院的心理特点,医务人员与家属要安慰与鼓舞病人,激发他们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性,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对于住院时间久的病人医务人员应注意的心理特点及护理2.1 忧郁多发生在住院时间长,病人表现为情绪低落,自信心降低,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主诉身体不适感加重,且伴有睡眠、食欲障碍。

护理对策:多疏导病人,鼓励病人尽情发泄诉说,待病人心情稍平静后给予疏导,帮助分析病情及预后,提出当前如何配合治疗。

对抑郁严重者应注意了解有无自杀意念,并采取适当措施。

2.2 疑虑多发生在具有固执、敏感、多疑、自我关注等性格的病人,或对医学常识一知半解。

主诉较多,涉及各系统各器官,但主观症状无法从生物学角度解释。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一、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焦虑心理病人由于对疾病的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或过分担忧而产生焦虑,或者由于手术问题而产生焦虑,还可能是因为患的疾病本身会产生焦虑的症状。

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益处的,有利于人摆脱困境,但长期的过度焦虑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二)抑郁心理抑郁是一种消极情绪的反应,常见于危重病人,或者是普通病人的病情加重时,或者是有些疾病目前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并对治疗失去信心,而产生抑郁。

(三)依赖心理主要表现为病人对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事事依赖别人去做,情感非常脆弱,一向意志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向自负的人也变得畏缩不前。

严重的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

(四)孤独感表现为病人不主动与医护人员说话,不愿与人接触,不与病友交谈,病没有痊愈时就想回家。

(五)否认心理表现为病人怀疑和否认自己的患病事实,否认疾病的存在或者否认疾病的严重性。

不顾事实的否认,会对疾病起到贻误和消极的作用。

二、心理护理作为护士我们要根据病人的心理问题以及他的心理活动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不良行为,使病人达到一个有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有益心态,促进其早日康复。

1.我们要解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的环境;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4.医护人员要关心理解病人的心情,耐心安慰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多与病人沟通。

5.在病人疾病过程中护士要积极主动,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病人适当的采取心理治疗方法。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要随时关注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呵护他们,让他们可以信任我们,和我们成为朋友。

病人心理问题及调适 PPT课件

病人心理问题及调适 PPT课件

否认
自尊紊乱
>> 心海导航 <<
心理分析疗法
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
>> 心海导航 <<
心理分析疗法
心理分析疗法,又叫精神分析疗法、分 析性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中最主要的一 种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 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 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 内驱力。
意识 弗洛伊德把潜 意识形容成浮 在海里而沉入 海水中的冰山 的主体部分。
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 医院的特殊环境和特殊气氛
临床处置、特殊检查、手术所致
医院环境的不良刺激、消极暗示
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应的原因
知识缺乏、病情变化
疾病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或危及生命 特质性焦虑,与患者心理素质有关 社会支持资源不足……
(三)病人行为变化
不合作
>> 心海导航 <<
我的想法
我必须与周围 每一个人搞好 关系。 一个人犯了错 误,那一辈子 也无法抹掉。
我的情绪
换个想法
我的情绪
>> 心海导航 <<
人总有不顺心的时候,生活中各种压力会 不同程度的向你袭来,这时就需要进行自我调 节了。不是生活给了你喜怒哀乐,而是你对待 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们 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我们 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前意识
潜意识
>> 心海导航 <<
虽然我们意识不到潜意识的内容,但我们大多数 的动机是潜意识的。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 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人们 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精神分析学说以潜 意识的理论为基点,所要探讨的“是一个人为什么是 他那个样子”的真正原因。它设法使潜意识的东西进 入意识中,然后通过自我认识,以摆脱心理问题和不 良情绪。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 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 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护理

病人常见心理问题护理

病人心理主要内容患病、病感与病人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病人的权利和义务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病人的心理需要病人常见心理变化病人常见心理问题一、患病、病感与病人1、患病患病包括客观性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和生化的变化,主观性的病感以及社会功能异常三方面表现。

但三者可同时或不同时出现和具备。

客观性改变可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检验,主观性病感则不能直接验证。

2、病感病感是以一定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体验的心身状态。

它可以源于内在的客观病变,也可以由心理与社会功能障碍引起。

3、病人病人指各种疾病患者,包括那些只有“病感”的患者,即虽有病痛的症状和感觉,但未发现躯体病理改变的人。

二、社会角色与病人角色病人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又称为病人角色。

是社会角色的一种特殊类型。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每种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通过角色期待体现。

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人们对占有特定位置的人的行为所持有的期望。

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指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角色,其行为必须随时间、环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的现象。

角色适应与角色冲突: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如果能随着角色的变化改变行为,表现为角色适应,否则表现为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有三种类型:1、自我角色冲突个人期望与角色要求发生矛盾;2、个人身兼多种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3、不同的人对同一社会角色的角色期待不同的矛盾。

三、病人的权利和义务四、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表现角色缺如未意识到有病或持否认态度;角色强化不愿从病人角色转为常态角色;角色消退从病人角色过早转为常态角色;角色恐惧对疾病过度惧怕、担忧;角色假冒为摆脱某种社会责任而诈病;角色认同差异医护人员与病人对对角色行为认同矛盾。

五、病人的心理需要需要尊重、需要接纳和关心、需要信息、需要安全、需要和谐环境、适度活动与刺激。

病人心理需要的特点:需要层次降低需要内容集中需要种类多变病人需要的特殊性:需要的不可预测性需要的不稳定性需要的情绪化、掩饰性六、病人常见心理变化认知功能的变化情绪活动的变化意志行为的变化人格的变化七、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焦虑心理分期待性焦虑、分离性焦虑、阉割性焦虑恐惧心理见于有较具体的危险和威胁时抑郁心理常与病人的可能丧失和实际丧失关联孤独感社会的隔离,伴有不安全感的陌生心理依赖心理处理日常事物时表现出的信心不足退化心理行为表现与年龄和社会身份不相符猜疑与怀疑缺乏根据的猜测和对事实的不认可愤怒见于目标行为遇到不公平的阻碍时否认心理指病人怀疑和否认患病事实自我概念紊乱对自身在认识上表现出的消极改变或不适应过高的期望对医务人员的态度、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期望过高遵医行为问题自我形成的过程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认识表现为对自己稳定的恰当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愤 怒
愤怒
愤怒多发生于在追求某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 碍、受到挫折的情况下。病人往往认为自己得 病是不公平的、倒霉的,加上疾病的折磨,常 常感到愤怒。 心理护理方法:以倾听为主,为病人提供发泄 的机会从而了解病人的感受和愤怒的原因,不 采取任何攻击性和指责性的行为。
愤怒情绪的调节与护理
指专业的护理工作者 根据护理心理学理论, 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 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 理状态和行为, 促进身心康复的过程
心理护理的目标
通过采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 影响病人,促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或适应不良得到改善
1
2
3
4
心理护理的原则
1.交往的原则:交流感情、协调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寂。 2.启迪的原则:宣传、解释,消除错误观念和错误认识。 3.针对性原则:心理护理无统一固定模式,要有针对性的对策。
尊重
爱与归属 的需要
分析各信息,了解病人的需要: 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 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病人的需要-1
举例: 气管插管呼吸 机辅助呼吸时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尊重

呼吸顺畅 饮食的供给 温度适宜 缓解疼痛 保障休息和睡眠等
爱与归属 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给予和帮助,满足患者需要
Page 42
疼痛与心理护理
疼痛的病人心理很复杂:有焦虑、抑郁、悲观、失 望、无助等
心理护理的措施有:
1.正确评估病人的疼痛情况和诱发因素 2.正确使用止痛药物,注意安慰和鼓励,有暗示 的作用,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3.通过心理手段缓解病人的疼痛:分散注意力、 心理和肌肉放松练习、冥想等
生理的需要
一般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心理
焦虑的表现
担忧 烦躁 易激惹、易怒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尿频 肌肉震颤 呼吸急促 声音嘶哑 心慌等
睡眠问题: 睡不着
引起焦虑的因素
a. 疾病原因: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疗效不明显 手术 (恐惧情绪的延续) 特殊检查 疼痛 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甲亢、更年期综合征伴有焦虑 b. c. d. e. 环境因素:对医院陌生、对检查场所陌生 人际关系:病人是家庭支柱,对老人孩子牵挂惦念 经济状况:费用问题 特质性焦虑,与心理素质有关
(1)倾听患者述说,保持安静 (2)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3)对可能产生恐惧的原因进行充分评估 (4)去除有威胁性的刺激 (5)采取有效措施测和评估,环境有变化提前通知患者
(7)要求家属或其他亲人陪伴患者 (8)向患者解释治疗、检查的程序,包括在过程中可能体验到的各种感受 (9)介绍一些能增加舒适和松弛的方法(读书、听音乐、呼吸练习等)
其 他
依赖
依赖心理
患病例后病人大都有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状态。病人 往往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自理的确良自信心不足,事 事依赖别人去做,行为变得被动顺从;情感脆弱;一 向独立、意志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向自负好 胜的人变得畏缩不前等。 病人的严重被动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姑息迁就 病人的依赖心理难以培养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 念。 医护人员应尽量发挥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对严重依赖者应采用必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 为治疗等。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尊重
自尊、 他尊
爱与归属 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病人的需要-5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
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的过去所有的生 命体验的总和 自我实现需求:即马斯洛的关于成长与 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理想的需要。 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
自我实现 的需要
爱与归属 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心理护理技巧:
关键点是给予病人安全感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 让病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急病人所急的态度 尤其注意不要有看似冷漠的神情、态度或语气
术前术后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术前: 1.害怕:疼痛与死亡 2.担心,是否会出意外、残废等 术前心理护理:针对病人的害怕与担心做好解释 工作,减轻焦虑使其合作 术后:常常为手术结果焦虑,或因疼痛而生抑郁 心理护理: 1.及时告知手术结果 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4.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指导或者康复操等练习
(协议期)
4.抑郁期
(沮丧期)
5.接受期
陪伴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技巧
在心理上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 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
心理护理技巧:
要耐心、温和、不厌其烦 使用尊称,听他们说话要专心专注,目光注视对方面 部,回答询问要慢,声音要大些 多让子女探望、尽量满足生活习惯,创造安静舒适环 境
建立信任关系 主动关心 主动沟通 让病人感受到
防止病 人自杀
一般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恐 惧
恐惧的表现
恐惧也是病人常见心理反应之一。 表现为害怕、受惊,有回避、哭泣、颤抖、警惕、易 激动等行为,可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 急、尿频、厌食等症状。
常常因恐惧而产生焦虑情绪
恐惧情绪的调节与护理
焦虑情绪的调节与护理
建立 信任关系
鼓励 患者表达
指导 患者练习
主动热情服务 应用陪伴技巧 非语言行为技 术: 默默陪伴、 触摸安抚、 任其哭泣或诉 说,不要阻止。
以倾听为主: 指导患者用语 言来表达感受
肌肉放松训练 或深呼吸练习 消除紧张情绪 消遣活动:散步 打太极拳、 听音乐等, 转移注意力, 降低紧张程度。
(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鼓励患者当感到压力增加时寻求护士或其他可信赖人员的帮助
(3)协助患者识别愤怒的原因
(4)鼓励患者采取协作的态度 解决问题 (5)预测到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并在发生前给予干预
(6)教会患者能够让自己冷静下来的方法(如暂停活动、深呼吸)
(7)支持患者采用适当的行为表达愤怒情绪 (8)当患者用不适当的方式表达愤怒时,必要时用外部控制方法 (9)适时给予药物
Page 46
肿瘤 患者的心理特征
患病期心理:
未确诊前---焦虑反应
确诊之后---震惊否认、愤怒、磋商、忧郁、接受
治病期心理:
开始治疗---犹豫、害怕
效果不佳--- 恐惧、绝望
Page 47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
具有心理障碍 80%
18% 33~44% 10%
重度抑郁
心理较为乐观 明显的心理障碍 或心理应激反应
第一部分 心理护理的理论基础 与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技巧
什么是心理护理
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 状态和行为, 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 向健康方向发展。
心理护理
广义上: 狭义上:
提供者: 不限于专职护士, 也包括医生、 工作人员、 家属及亲友
对象: 不只是临床各科的 病人,还包括疗养 院的休养人员、养 老院的孤寡老人等
请治疗效果好的病人现身说法,有时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
Page 51
Page 45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 心理活动多随治疗情境而迅速发生变化。
心理护理技巧:
护理操作:敏捷、熟练、动作轻巧,减轻刺激 爱抚和亲近为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善于从观察细微变化,防 止突然事故发生 对儿童要多加鼓励,不要训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成为儿童的贴心人
4.自我护理的原则:
自我护理是一种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 活动; 内容:包括维持健康、自我诊断、自我用药、自我治疗、预防疾病、 参加保健工作等; 良好的自我护理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心理护理的护理程序
病人的需要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交谈、调查等 手段,收集各种信息。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家人的陪伴 --避免孤独、被遗弃感 ◆亲朋好友的探访 ◆给予他人帮助 ◆提供信息
举例: 患者住院期间...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尊重
爱与归属 的需要
得到、 给予
安全的需要
接纳和关心: 病人处于痛苦和困境之中 需要社会支持,需要亲人、朋友、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
生理的需要
病人的需要-4
◆关注病人的感受, 避免造成被冷落感 ◆“面子” ◆真诚 ◆倾听
焦虑是因为有期望, 希望有好的结果、 向好的方面努力的过程 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和情绪反应
引起抑郁的原因
疾病因素: 多见于重危病人或有严重丧失的病人 (如器官摘除、截肢或预后不良的病人)。 病情加重、悲观绝望时 ,甚至自杀。 一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 易感素质者(与心理素质有关)。
抑郁情绪的调节与护理
鼓励家属陪伴, 以解除病人 孤寂的心情
及时告知检查结果、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实际信息(医生为主)
一般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抑郁心理
抑郁的表现
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是由现实丧 失或预期丧失而引起的失助感和绝望情绪。 与焦虑不同,
抑郁表现:
情绪反应:消沉、悲观、自责、多疑、 冷漠、丧失兴趣 行为反应:说话慢、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问题:失眠
心 理 评 估 方 法
第二部分 特殊疾病与年龄段心理特点 与护理技巧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因为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心理护理以调节 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为主,使之不断振奋精 神,树立自信,与疾病作斗争。 传染病人多表现为自卑、抑郁、无望感
急性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技巧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需要紧急抢救的 病人。 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 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Page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