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资料

合集下载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一、区位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是嘉兴和湖州,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

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苏州市。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

太湖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

苏州境内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苏州成为众所周知的“东方威尼斯”。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苏州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苏州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江苏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江苏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

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苏州市人民政府。

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

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

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有限公司、裕廊环境私人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苏州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

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三、参与单位1.参加编制的规划单位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私人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2.参加编制的专业单位2.1由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负责协调的专业单位(a)消防规划--苏州市消防支队(b)人防规划--苏州市人防办公室(c)航运规划--苏州市交通局(d)环保规划--苏州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局(e)邮电规划--苏州市邮电局(f)有线电视规划--苏州市有线电视台(g)化工园规划--中国化工部规划设计院2.2由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协调的专业单位(a)供电--裕廊环境工程私人郁民公司与苏州供电局(b)供水、污水规划-- m/s Binnie&Partners(c)热电规划-- m/S Squire Mech Pie(d)煤气规划-- m/S Development Resources Pie Ltd与苏州工业园区配套供气有限公司(e)防洪、排水及河道规划--裕廊环境工程私人有限公司,苏州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所,河海大学(f)垃圾处理规划--m/S Keppel Integrated Eflgineering第二章规划结构一、性质第二区:高科技中心。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卢济威陈屹峰吴其煊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侧紧靠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西侧毗邻苏州古城,区内有作为苏州内环线一部分的东环路、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及中新路、三星路、机场路、金鸡湖路等重要城市干道穿越(图1)。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西起东环路,东至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北起三星路,南至机场路,主要对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机场路两侧地区及东环路东侧地区进行设计研究,规划设计范围为63.5ha。

1、发展定位苏州市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城两区的格局:即整个城市由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构成。

从宏观上来看,位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东环路地区,正是限定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城市区域的重要边沿之一。

因此,作为一个城市界面,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城市意象是东环路地区的一个基本功能。

今后,苏州古城将以旧城保护、旧城改造为主要任务,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则发展成以生产为主,兼重服务的自我完善的独立城市区域,这一城两区将由东西向城市干道干将路—中新路所联系,因此干将路中新路已成为苏州城市的生长轴和发展轴,苏州城市这一沿东西轴向的主导发展模式在新编制的《苏州市总体规划》中也得到肯定。

规划中的沿干将路—中新路的地铁轻轨系统也将使这一发展趋势得到加强。

因此作为联系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的东环路地区,同时,也应把强化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主导趋势作为他的基本目标。

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应以城市界面作为其总体发展定位。

这个定位包含二个层面:(1)城市景观层面: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意象与之相称。

对这一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而言,东环路地区是对它起限定作用的一个城市界面,因此它对塑造工业园区整体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物流基地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我国,随着传统储运业向市场化及现代物流业方向的发展转变,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开始制定了促进物流基地发展的宏观政策,一些发达地区和省份也纷纷开始筹建物流基地。

去年,我国制定了未来5年物流配送发展初步规划,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该规划包括扶植和规范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十五”期末社会化配送企业比重达五成以上;培育若干条贯通全国并且使之开展国际配送业务的联运干线,构建全国性的商品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若干有合理规模,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商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配送中心,构建全国性物流配送网络;培育若干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可争取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物流中心;确定一批物流配送示范项目,在全国各大区的中心城市,选择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基础条件的企业,建立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具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企业。

江苏省交通主管部门为此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南京、徐州、苏锡常三大物流区域中心,依靠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方式,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以服务于江苏经济建设为动力,在运输企业中导入现代物流理念,倡导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业;以优化和整合现有物流设施为手段,延伸拓展物流服务功能;以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创立江苏物流品牌企业。

苏锡常城市圈是长江三角洲五个城市圈之一,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经济圈,经济实力在长江三角洲居第二位,外向型经济十分发达。

其中的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目前已进驻174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36家为世界500强企业。

这些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需要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与其遍布全球的市场销售网络构成一体化的运做体系,以缩短生产所需的零配件进口及产品外销的转运时间。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

太仓港:距苏州30公里;石油港口,预计万吨级泊位30个
常熟港:距苏州30公里;化工港口,预计年吞吐量150万吨,建有12万标箱码头和30万吨通用
码头各1座。
公路:
苏州市境内现有公路2052公里,密度为21.46公里/平方公里,苏州沟通外地的公
路有:
国道:
204国道(烟台--青岛--苏州--上海);
机场:
无锡苏南国际机场(距苏州20公里)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距苏州70公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距苏州100公里)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距苏州200公里)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距苏州90公里)
苏州光福机场(军用)
海运港口:
上海港:距苏州90公里;年吞吐量3亿吨,104个万吨级泊位
张家港:距苏州36公里;综合性港口,年吞吐量800万吨,18个万吨级泊位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
地理位置
苏州位于中国两大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接处,是中国最富 饶的地区之一。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是国务院 最早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地区之一。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东侧,东临上海,西靠太湖,南接浙江,北枕长 江,通过周边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苏州-新疆);
318国道(上海--苏州--西藏)
高速:
沪蓉高速公路(上海--南京--成都);
机场高速公路(苏州--上海虹桥机场);
京沪高速公路(北京--苏州--上海);
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嘉兴--杭州);
铁路:
京沪铁路
沪宁城际铁路(2010年6月通车)
京沪高速铁路2011年7月通车
这个规划体系综合了世界各国90年代城市发展和兴办开发区的新经验,注重环境的质量,努力创 造适应高科技工业聚集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强调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并 对相应的商住和公益设施建设,作了较高水平的规划设计。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全解

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全解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正是这些外围的居住用地不仅仅只为园区内部服务, 更是为整个苏州东南区域服务,使得园区与中心区真正的 做到了无缝连接。
3.产业结构调整 4.分段建设 5.小结与启示
居住片区与主城衔接
首期建设的邻里单元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创造一个健康、充 满活力和独特的城 市环境。
●在对土地使用项目和基础设施分配地段时,考虑并 减少空气、水源和噪音的污染。 ●利用独特的水域特色如湖泊和河道,加强“水城” 的形象。 ●通过设计独特的道路格局和街景,并配合翠绿的环 境,从而创造一个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一、二、三期依序向东延伸,中部是环境优美、面积 为600ha的金鸡湖。东西纵向式延伸加强了原有城市形态 的轴向趋势,又由于该轴的发展方向和沪宁城市带的城市 发展轴完全重叠,和沪宁城市带有着最大的“接触面”(由 河西新区、古城区到工业园区长约50km)。 这种城市形态保证了城市与附近重要的交通干线能有 多处接口,又不会增加城市中心的交通负荷。
传统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设施是“ 天女散花” , 哪里有 路哪里就应有商店。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 所有商业 服务、社会服务设施都集中在邻里中心、分中心和中心商城。
1.概况 2.空间布局
2.1功能分区 2.2交通 2.3社服设施
共规划19个邻里中心, 每个邻里中心承担为半径0.5km的1 万多户居民服务的功能, 在地块较大的居住区域另设4个邻里 小中心,规划2个规模大于邻里中心的商业服务分中心,在园 区中央建1个中心商城。

苏州市工业园区民营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工业园区民营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工业园区民营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民营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满足工业园区民营工业区规划管理的需要,保证民营工业区开发建设的顺利进行,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主要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苏州工业园区民营工业区总体规划》及《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编制而成。

第三条本规划是苏州工业园区民营工业区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本规划的实施必须是文本和有关图纸同时使用。

第五条本规划涉及的指标是依照部、省、市有关规定和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确定,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江苏省和苏州市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规划范围界定第六条本规划西以西侧40米规划城市干道为界,北以机场路为界,东、西面以河为界,总用地103.34公顷。

1第三章土地使用性质分类控制第七条规划中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码采用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和代码》所规定的标准。

第八条在以地块为整体进行开发时,工业区干道所规定的街区不得进行变更。

次级道路所限定地块的变更,须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次级道路所限定地块内的细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允许调整,但其规模必须符合图则中所规定的指标总量控制要求。

第九条开发过程中,因工业区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经园区规划划主管部门批准,可有条件地变更某些地块原定的土地用途。

表一说明了各地块允许设置、不得设置以及须经过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方可进行的用途,规划主管部门在批准时可附带一定的条件。

第十条禁止在规划区内开办污染环境的项目;控制高耗电、高耗水等浪费资源的项目;限制社会效益不高的项目。

尽量引进污水排放量小的企业。

第十一条在进行表一中所载准许用途时,必须同时遵守其它一切有关法则规定,以及有关政府契约条款的规定。

第十二条现有建筑的用途与图则所标定不符时,暂不须立即更正,但若将建筑或土地全部或部分改作与现有用途有别的另一用途时,则各用途必须与规划所规定的相符。

苏州工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
来源:作者: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紧临苏州古城区,西与古城以苏嘉杭高速公路相隔,北抵娄江为界,南临斜塘河一一吴淞江,东接青秋浦,占地面积约平方公里,其中首期约平方公里目前已基本实施完成。

中新合作区是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基础条件优越,发展势头良好,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绿地系统以“城在森林、人在花园”一一创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化、公园化、现代化园区,建设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东方“花园城市”为目标,规划风格力求简洁、明快、现代,以全新的绿色景观与古城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苏州的开放和发展。

景观特色注重体现“三彩花园城市”:
① 浓浓绿意衬托下的红、黄、蓝三原色的“交响曲”;
② 绿化景观“红黄绿”(同一色叶类型植物集中布置,乔木成林、花灌成块、草坪成片,景观大气)。

布局特色强调利用园区自然资源特色和“绿化缓冲带”优势营造一体化的“绿色网络”体系,总体“点上成片、线上成带、面上成林”。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充分考虑园区自然地形条件和总体规划布局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并注重与外围大环境的协调统一,强调绿地景观体系的连续性和层次性,以水引绿,绿水交融,形成“东方水城”之特有的绿地体系格局。

规划采用网状与放射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构筑全园“绿色网络”具体布局结构可总结为:“一环、三湖、四园、六带、八景、十二苑”。


J.
'i O-Kl-UEHE 4EH4^MHI7Q
HL-piil 一二
已ftH 1X1:■■HI "■=■*'
“一环”:即沿中新合作区四个方向分布的生态防护带,构筑起园区的绿色屏障。

中规院_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_101PPT

中规院_苏州新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_101PPT

参加公积金人数
人 180000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年
城镇职工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在过去几年批出的工业用地中,尚有约3/4的土地未得到充分 利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尚未体现。
园区合作区一期及蒌葑镇工业用地(代表发展成熟的工业用地)平均建筑 面积密度为0.65万平米/公顷,而其它地区则为0.15万平米/公顷。
平均建筑面积密度(万平米/公顷) 单位面积注册资金(亿美元/平方公里) 单位面积工业产值(亿元/平方公里) 单位面积利润(亿元/平方公里)
园区未来可通过征收土地税、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完善土地 退出机制等手段,实现从“推出增量土地”转向“盘活存量 土地”的土地发展策略转变。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
Page 2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1
2) 产业集群
“加粗”产业链
通过同类产业的集聚,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性服务业 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用地余量 促进产业持续、快速的增长?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
公顷
2004年园区工业用地现状
1800
批出土地面积
1600
工业用地面积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
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6.2万。目前,园区
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
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
全省第一位。
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立足苏州工业园区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以现代化发展为引领,已发展方式转型为途径,提升苏州工
业园区发展能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园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
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2012年8月起,苏州工业园区启动
了《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编制工作,目前为止,规划总体出炉。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
1. 空间布局涉及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
在布局结构上:规划形成“双核多心十字轴、四片多区异彩呈”的空间结构。
双核:湖西CBD、湖东CWD围绕金鸡湖合力发展,形成园区城市核心区。
多心:结合城际轨道站点、城市轨道站点、功能区中心形成三副多点的中心空间。
十字轴:结合各功能片区中心分布,沿东西向城市轨道线和南北向城市公交走廊,形成十字型发
展轴,加强周边地区与中心区的联系。

四片多区:包括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每片结合功能又划分为若干片区。
2. 中心体系规划“两主、三副、八心、多点”的中心体系结构
“两主”即两个城市级中心,包括苏州市中央商务区(CBD)、苏州东部新城中央商业文化区(CWD)
和白糖生态综合功能区。

“三副”即三个城市级副中心,即城铁综合商务区、月亮湾商务区和国际商务区。
“八心”即八个片区中心。包括唯亭街道片区中心(3个)、娄葑街道片区中心(1个)、斜塘生
活区中心、车坊生活区中心、科教创新区片区中心和胜浦生活区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