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使用(精选)

合集下载

档案收集、整理的方法和要求

档案收集、整理的方法和要求

• d、送档案馆审核、整改
在卷内文件排列好,编号之前,一定要送档案馆审核,对档案馆反馈的 问题要及时整改。
(3)、移交 • 办理交接手续,将立好的案卷移交档案馆。
• 移交档案时,交接双方须当面检查,档案馆根据有关标准进行验收,不符合 要求者,限期改正后再交;
• 接收档案必须履行手续,归档时要填写《安徽农业大学文件材料交接登记表 》(档案馆网页下载)一式二份,写明顺序号、文件作者、文件标题、文件 数量、移交时间,经单位领导签字、盖单位章后,交接双方签名盖章。
• ③归档要求——齐全、完整
• 种类齐全、完整 (1)纸质文件 (2)电子文件 (3)特殊载体的文件:照片、奖杯、奖牌等
• 文件材料齐全、完整 (1)反映本部门职能活动全过程的文件必须齐全完整。 (2)一组有密切联系的文件必须齐全完整。 (3)单份文件要涵盖所有的要素,如附件,印章,发文稿纸等。
• 造成不齐全不完整的原因,有的是业务不熟,有的是不重视,有的是故意的。
• (1)党群类:主要包括学校党委、工会、团委、民主党派等组织的各种会议 文件、会议记录及纪要;各党群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上级机关与学校关 于党群管理的文件材料。
• (2)行政类: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 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材料。它主要包括:行政综合、人事、监察、审计、 武装、保卫、总务、档案、图书、文博、校产管理、各院行政综合等。
• 在整理过程中:
• 有不熟悉的档案馆可以指导;
• 数量较大,任务繁重,项目较多的档案,档案馆 可以上门指导,立档单位也可以聘请外包公司代 为整理。
④、部门自存档案的管理
检查的重点: • 请示、报告有无落款单位、落款时间、公章。 • 协议、管理制度等有没有签字盖章。 • 是否有请示、没有批复,或有批复、没有请示。 • 是否只有定稿没有原稿或只有原稿没有定稿。 • 是否缺少附件。 • 发文稿纸上有没有领导签发、批示。 • 是否用已使用过的废纸反面打印归档文件。 • 是否将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放入。 • 统计报表要有统计时间、单位领导、统计人员签字、单位公章。

史志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有效途径

史志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有效途径

史志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有效途径作者:谭绪刚来源:《办公室业务》 2017年第9期【摘要】史志资料中记载了地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极高的保存与利用价值,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分工不断变细,行业种类也日益增多,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给史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

本文将简述史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旨在保证史志资料的完整性。

【关键词】史志档案;收集;整理当前,史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量较大,涉及内容众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史志部门要在思想上提高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做好史志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扩大收集的范围,防止出现遗漏的地方。

同时,在将史志资料收集起来以后,还要及时进行整理,做好分类工作,便于妥善储存,为今后的利用提供方便。

一、史志资料的收集方法(一)文字资料的收集。

文字资料包括各种图书、报刊、文献以及碑刻等内容,在收集文字资料的时候,要做到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通常来说,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复印和拍照,到博物馆、文史馆等单位进行访查,到各政府部门进行摘抄。

还有很多重要文字资源分散在社会上,除了要参考已有文字资料以外,还要与档案、宣传、文史研究等部门加强合作,收集前人研究的手稿、笔记和成果。

同时也存在当地资料异地保存的情况,这需要与档案、图书等管理部门进行协作,把这些文字资料编成目录,各地开展目录交流,让各地查阅文字资料的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在对文字资料进行收集、查阅、复印、拍照以及摘抄的时候,尽快把这些内容分别写进卡片中,同时做好索引,为今后的分类、排序、对比和研究提供方便。

(二)实物资料的收集。

在收集实物资料的时候,可以先到文物馆、博物馆了解情况,掌握当地现有遗迹、遗址及文物等,清楚需要征集与挖掘的,从而对已知的开展测绘、拍摄、考察与记录工作。

对于还没有被发掘的遗址和遗迹,需要与文物管理部门一起进行勘探和发掘。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范文(3篇)

地方文献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地方文献是记录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社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综合性资料。

近年来,随着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视,地方文献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

以下是对我单位地方文献工作的总结,旨在为今后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二、地方文献工作概述(一)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性地方文献是研究本地区历史、现状和发展战略的重要资料,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涵养地方精神风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地方文献工作有助于提高地方文化软实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地方文献工作的主要内容1. 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包括地方志、年鉴、地方出版物、地方名人传记、地方文学作品等。

2. 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将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方便读者查阅。

3. 地方文献的展示与利用: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

4. 地方文献的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图书馆、研究机构等开展地方文献交流与合作。

三、地方文献工作总结(一)地方文献收集与整理1. 深入挖掘地方文献资源: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

2. 优化地方文献馆藏结构:对馆藏地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提高文献利用率。

3. 地方文献数字化:完成了部分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工作,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查阅方式。

(二)地方文献展示与利用1. 举办地方文献展览:通过举办地方文献展览,展示地方文化底蕴,提高地方文献的知名度。

2. 开展地方文献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地方文献讲座,提高读者对地方文献的认识。

3. 地方文献培训:针对读者需求,开展地方文献培训,提高读者查阅地方文献的能力。

(三)地方文献交流与合作1. 加强与其他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与兄弟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交换,丰富馆藏资源。

2. 参与地方文献研究项目:积极参与地方文献研究项目,推动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

3. 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与其他图书馆、研究机构共同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四、地方文献工作不足与改进措施(一)地方文献工作不足1. 地方文献资源不足:部分地方文献难以收集,馆藏资源相对匮乏。

地州市院校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概述——以保山师专图书馆为例

地州市院校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利用概述——以保山师专图书馆为例

t h r t o n e p r . o s a e wi c u t r a t h s
Ke r s i ay;l c d c me t;c l cin;e p o a in y wo d :l br r o a o u n s ol to l e x lrt o

地 方 文献 收 集 整 理 工 作 的 重 要性 地 方 文献 是 内容 上 具 有地 方 特 征 的 区域 性 文
用工作 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和设想进行论述 。 关键词 : 图书馆 ; 地方文献 ; 收集 ; 开发
中 图分 类 号 : 2 G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 8 《 0 8 0 — 0 — 4 1 0 — 5 7 2 0 )6 1 0 0
On Co lci n a d Ap l a i n 0 c l d c m e t l to n p i to f Lo a o u e c ns
重要 指示 为我 国 图书馆地 方文 献工 作指 明 了方 向。
整 理相 对一 个 地 区乃 至 一个 区域而 言 ,具有 十 分 重 要 的意 义 , 主要 体 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累和 保 积 存 地方 史 料 ; 进行 乡土 教育 和 爱 国主 义教 育 ; 立 建 地 方 文献 基 础 资料 库 ;为 地方 建设 事业 提 供 文献 信息 ; 为科学 研 究 提供 文 献服 务 ; 发展 地 方 文化 为 提 供 史料等 。 15 9 6周 恩 来 总 理 在 视 察 云 南 省 图 书 馆 时 指 出 :图书馆 应 该将 本 地 区 的地方 志 尽 可能 收 集 齐 “ 全 , 其他有 关地 区历史 、 对 地理 的文 献 , 也要 予 以足 够 的重视 , 要积 极地 利用地 方 文献遗 产 为社会 主 义

地方志基本知识

地方志基本知识

地方志基本知识一、地方志的性质1、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古代又称地志、地记等。

方者,方域,地方;志者,记也,述也。

地方志是以一定地域(主要是行政区划)为范围,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期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和历史的资料性著述。

新方志是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一个地方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与历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综合性地方科学文献(或者说综合性地情资料书)。

2、方志的基本特征。

(1)地方性(地域性):历代各类方志,均以一定地域为记述范围,又因地域不同,所记风物人文亦不同。

表现出特有的地方色彩。

(2)资料性:方志任务不是探索历史规律,而是为认识地情、科学研究积累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

其价值与功能即体现于资料性。

(3)纪实性(实录性):历来要求修志要实事求是,据实而书,“夫志,为一邑实录”。

不实则无用,甚至起反作用。

志书所录,又多为经过分析考证的一二手资料。

(4)综合性:内容是综合的,兼具史、地、自然、社会各方面,容纳古今百科记述方法和体裁是综合的,有概括提炼而非单纯资料汇编;又综合运用各种体裁。

(5)实用性:方志“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章学诚),也正因其资料丰富,史实可靠,实用性强,而历代不衰。

3、史志关系。

志与史,可谓同源异流,殊途同归,既有共性,更各有特点。

史、志有密切联系。

上古史、志不分,即所谓“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郑樵《通志序》)。

梁启超也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如孟子所称“晋《乘》、楚《寿杌》、鲁《春秋》,庄子所称‘百二十国宝书’比附今著,则一府州县志而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方志发展过程中在内容、体例方面吸收了史书的不少特点,有着基本相同的治学要求和编写原则,均有资政、鉴戒的作用。

从内容和体例看,可谓史中有志,志中有史。

志又为史提供资料,“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史”(梁启超《龙游县志序》)。

但史、志有别,不能以史代志。

其区别在于:(1)对象和任务不同:历史记述研究的主要是社会现象,目的是为提示历史发展规律;方志则自然、社会并重,主要反映本地自然、社会的基本情况,提供有关系统资料。

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之我见

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之我见
的 任 务 — — 收 集 地 方 文 献 。 也 有 些 图 书 馆 的 职 员 认 为 收
多样 性 等特 征 。在 改革 开放 深入 发展 的今天 , 方 文献 能 地 为各 级 领导 和 有关 部 门 的决策 ,规 划提 供 地方 背 景 资 料 和历 史 借鉴 ; 专业 人员 了解 当地 有关 情 况 , 事 专业 研 是 从
第 2 5卷 第 5期
V 1 5 No5 o . . 2
延 安 职业 技术 学 院学 报
J u n lo n’ n Vo ain l& Te h ia n tu e o ra f Ya a e to a c ne lI si t t
21 0 1年 1 0月
O t b r2 1 c o e .0 l
社 会服 务 , 须 要加 强 地方 文 献工 作 , 必 收集 、 理 、 存 和 整 保 开发 利 用地 方 文献 , 是 图书 馆 的重 要任 务 和神 圣 职 责 , 便
源、 化资源 、 文 发挥 地方 优 势 , 文 献 价 值也 是 无 可替 代 其
的 。所 以 , 实 做 好 地 方 文 献 的 收 集 、 理 和 利 用 无 疑 是 切 整 图书 馆一项 十分重 要 的工作 二 、 样 收 集 整 理 地 方 文 献 怎 地 方 文 献 量 大 面 宽 , 容 庞 杂 , 一 项 复 杂 而 细 致 的 内 是
关税 : 社 会 则 有 风俗 、 言 、 观 、 异 ; 文 献 则有 人 记 方 奇 样 记 物 、 文 、 石 、 迹 等 。可见 它 所 包含 内容 非 常广 泛 , 艺 金 古 上
自天文 。 及 地理 , 至社 会 , 下 旁 人文 诸 事物 的历史 与现 状 , 揽括 了地 方 的政 治 、 经济 、 史 、 理 、 化 、 学 、 育 、 历 地 文 科 教 军事 、 防 、 边 民族 、 教 、 宗 风土 人情 、 自然资 源 等各 个 方 面 。 这些 既 能反 映 地方 特 色 ,又 能体 现 时代 特 色 和社 会 发 展 历 程 的地 方 文 献 , 有 明 显 的 区域 性 、 料 性 、 代 性 和 具 资 时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摘要从比较《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史籍要目及其分类情况入手,试图探讨汉魏以来各种史书急剧增加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论述了唐宋以来有关地方文献收集整理情况,用以说明地方文献整理的特殊难度;就地方文献的资料汇编、文献综论及专题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汉唐地方文献古籍整理汉唐时期的地方文献虽然多已失传,但是,我们从古注及类书征引来看,其资料异常丰富多彩,而且学术价值颇高。

清人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说:“予谓魏晋诸儒,地理之学极精。

”这里所论虽仅限于地理之学,但是无妨扩大其范围,从广义的地方文献方面来理解。

这里所说的“地方文献”,包括家族宗人的传记、乡里郡县的概况、割据势力的杂记等,其内容较之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志概念似乎有所不同。

这是事先应明确的问题。

一、地方文献的收集讨论汉唐地方文献问题,不妨从两个时期的目录学著作《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说起。

《汉书・艺文志》是以刘向《别录》、刘歆《七略》为蓝本,编辑加工而成,主要反映了东汉以前的图书收录情况。

其内容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收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

属于历史一类的图书如《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太古以来年纪》、《汉记注》、《汉大年纪》等主要收录在六艺类《春秋》经传中。

《春秋》主要记述的是鲁国的历史,也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地方文献,但是这部分图书所存非常有限。

初唐时编修的《隋书・经籍志》,所反映的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作为依附经书的史部著述骤然增加,因此在目录中独立开来。

不仅如此,像《史记》、《汉书》这样带有官方编修色彩的通史或者断代史著作放在了史部前列,首次称之曰“正史”,凡六十七部,加上亡佚的凡八十部。

以下则又细分“古史”三十四部、“杂史”七十三部、“霸史”三十三部、“起居注”四十四部、“旧事篇”二十五部、“职官篇”三十六部、“仪注篇”六十九部、“刑法篇”三十八部、“杂传”二百一十九部、“地理之记”一百四十部、“谱系篇”五十三部、“簿录篇”三十部,“凡史之所记,八百一十七部,一万三千二百六十四卷。

地方志工作方案

地方志工作方案

地方志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地方志是一种记录和研究特定地区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和民俗等方面信息的重要文献资料。

地方志工作旨在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遗产,促进地方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介绍地方志工作的意义和目标,并提出一份针对地方志工作的综合方案。

二、意义与目标1. 意义地方志工作对于了解和研究地方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志记录、保护和传承地方的人文景观、名人故事、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等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

同时,地方志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城市规划、文化旅游等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2. 目标(1)全面编纂地方志: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编纂方案,收集和整理地方的历史资料、人文资源和现代文献,编写地方志全书,详细介绍地方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内容。

(2)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编纂地方志,激发地方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鼓励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3)提升地方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地方志的宣传推介,增加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优化城市规划与建设:地方志记录地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内容与方法1. 收集整理地方资料: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搜集和整理地方的历史档案、地方志著作、民间文献等相关资料,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调研与采访:深入地方进行实地调研,采访当地居民、历史专家和文化遗产保护人员,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记录下来。

3. 书写地方志: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调研结果,编写地方志全书,包括地理概况、历史沿革、经济社会、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相关章节。

4. 宣传推介: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包括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宣传并推介地方志的编纂成果和地方的发展特色。

5. 地方志档案管理:建立地方志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地方志资料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四、组织与管理1. 组织架构:设立地方志研究和编纂领导小组,由相关专家、学者和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并设立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