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22章《二次函数》6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22章《二次函数》6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22章《二次函数》6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22章《二次函数》 教师寄语 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9e3180504.html,] c bx ax y ++=2的顶点坐标公式

教学难点 c bx ax y ++=2的顶点坐标公式

教学方法

导学训练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学习过程】[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9e3180504.html,]

一、依标独学:

1.抛物线()2231y x =+-的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直线 ;当

x = 时y 有最 值是 ;

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 二次函数解析式2()+y a x h k =-中,很容易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所以这种形式被称作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二、围标群学:

(一)、问题:(1)你能说出函数222++=x x y 的图像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2)你有办法解决问题(1)吗?

解:222++=x x y 的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

(3)像这样我们可以把一个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用 的方法转化为 式从而直接得到它的图像性质.

(4)用配方法把下列二次函数化成顶点式: ①222+-=x x y ②52212++=x x y (5)归纳: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c bx ax y ++=2可以用配方法转化成顶点式: ,因此抛物线c bx ax y ++=2的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 (二)、用描点法画出12212-+=x x y 的图像. (1)顶点坐标为 ; (2)列表:顶点坐标填在 ;(列表时一般以对称轴为中心,对称取值.) (3)描点,并连线: x … … 12212-+=x x y … [来 [来源学科网

x y -1-2-3-4-5-6-7123-1-2-3-4123

45

6O

(4)观察:①图象有最 点,即x = 时,y 有最 值是 ; ②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③该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 。 ④该抛物线与x 轴有 个交点. 三三、扣标展示

求出122

12-+=x x y 顶点的横坐标2-=x 后,可以用哪些方法计算顶点的纵坐标?计算并比较。

四、达标测评:

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复习题含答案

22.1 二次函数复习题 (一)、学习反馈 一、选择题: 1.在圆的面积公式 S =πr 2 中,s 与 r 的关系是( ) A 、一次函数关系 B 、正比例函数关系 C 、反比例函数关系 D 、二次函数关系 2.已知函数 y =(m +2)2 2 m x 是二次函数,则 m 等于( ) A 、±2 B 、2 C 、-2 D 、± 3.已知 y =ax 2+bx + c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 、b 、c 满足( ) A 、a <0,b <0,c <0 B 、a >0,b <0,c >0 C 、a <0,b >0,c >0 D 、a <0,b <0,c >0 4.苹果熟了,从树上落下所经过的路程 s 与下落时间 t 满足S =gt 2(g =9.8), 则 s 与 t 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 A B C D 5.抛物线 y =-x 2 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开口向下 B 、对称轴是 y 轴 C 、与 y 轴不相交 D 、最高点是原点 6.抛物线 y =x 2-4x +c 的顶点在 x 轴,则 c 的值是( ) A 、0 B 、4 C 、-4 D 、2 二、填空题: 1.抛物线 y =-x 2+1 的开口向_________。 2.抛物线 y =2x 2 的对称轴是_________。 3.函数 y =2 (x -1)2 图象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 4.将抛物线 y =2x 2 向下平移 2 个单位,所得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 5.函数 y =x 2+bx +3 的图象经过点(-1, 0),则 b =_________。 6.二次函数 y =(x -1)2+2,当 x =_________时,y 有最小值。 21 2s t O s t O s t O s t O x y O 三题图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22.2---22.3基础检测 带答案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选择题 1.若二次函数y=ax2+bx﹣1的最小值为﹣2,则方程|ax2+bx﹣1|=2的不相同实数根的个数是()A.2B.3C.4D.5 2.二次函数y=x2+2x+4与坐标轴有()个交点. A.0B.1C.2D.3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设函数y=(x﹣a)(x﹣b)的图象与x轴有M个交点,函数y=(ax+1)(bx+1)的图形与x轴有N个交点,则() A.M=N﹣1或M=N+1B.M=N﹣1或M=N+2 C.M=N或M=N+1D.M=N或M=N﹣1 4.已知不等式ax+b>0的解集为x<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1)2a+b=0; (2)当c>a时,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没有公共点; (3)当c>0时,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在直线y=ax+b的上方; (4)如果b<3且2a﹣mb﹣m=0,则m的取值范围是﹣<m<0. A.1B.2C.3D.4 5.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5,0)、B(5,0)两点,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c=2b﹣bx的两根,则(x1+x2)的值为() A.0B.﹣4C.4D.2 6.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a和5,第三边长是抛物线y=x2﹣10x+21与x轴交点间的距离,则a的值为()

A.3B.C.3或D.不能确定 7.小强从如图所示的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中,观察得出了下面五条结论:你认为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1)a<0;(2)b>0;(3)a﹣b+c>0;(4)2a+b<0. A.1个B.2个C.3个D.4个 8.若二次函数y=ax2﹣2ax+c的图象经过点A(0,﹣1),B(﹣2,y1),C(3,y2),D(,y3),且与x轴没有交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A.y1>y2>y3 B.y1>y3>y2 C.y2>y1>y3 D.y3>y2>y1 9.对于二次函数y=kx2﹣(4k+1)x+3k+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于任何满足条件的k,该二次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1,2)和(3,0)两点; ②该函数图象与x轴必有交点; ③若k<0,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④若k为整数,且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都为整数点,那么k=﹣1.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设抛物线y=ax2+bx+c(ab≠0)的顶点为M,与y轴交于N点,连接直线MN,直线MN与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记为S.下面哪个选项的抛物线满足S=1.() A.y=﹣3(x﹣1)2+1 B.y=2(x﹣0.5)(x+1.5) C.y=x+1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测试题含答案

九上数学第二十二章检测题(R J )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y =2x 2,y =-2x 2 ,y =12x 2的图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D ) A .都是关于x 轴对称,抛物线开口向上 B .都是关于y 轴对称,抛物线开口向下 C .都是关于原点对称,抛物线的顶点都是原点 D .都是关于y 轴对称,顶点都是原点 2.(兰州中考)在下列二次函数中,其图象的对称轴为x =-2的是 ( A ) A .y =(x +2)2 B .y =2x 2-2 C .y =-2x 2-2 D .y =2(x -2)2 3.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守门员用脚踢出去的球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近似地表示这一过程的图象是 ( C ) 4.(贵港中考)将如图所示的抛物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 ( C ) A .y =(x -1)2+1 B .y =(x +1)2+1 C .y =2(x -1)2+1 D .y =2(x +1)2+1

,第5题图) 5.若二次函数y=ax2+bx+a2-2(a,b为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的值为(D) A.-2 B.- 2 C.1 D.2 6.(东营中考)若函数y=mx2+(m+2)x+1 2m+1的图象与x轴只 有一个交点,则m的值为(D) A.0 B.0或2 C.2或-2 D.0,2或-2 7.一次函数y=ax+b(a≠0)与二次函数y=ax2+bx+c(a≠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C) 8.某工厂的大门是抛物线形水泥建筑物,大门的地面宽为8 m,两侧距地面3 m高处各有一个壁灯,两壁灯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 m(如图所示),则大门的高为(水泥建筑物厚度忽略不计) (A) A.6.9 m B.7.0 m C.7.1 m D.6.8 m ,第8题图),第12题图) 9.(枣庄中考)已知函数y=ax2-2ax-1(a是常数,a≠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D) A.当a=1时,函数图象经过点(-1,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第22章 二次函数 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

第22章二次函数单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若y=(m+1)是二次函数,则m的值为() A.2 B.﹣1 C.﹣1或2 D.以上都不对2.抛物线y=5(x﹣2)2﹣3的顶点坐标是() A.(2,﹣3)B.(2,3)C.(﹣2,3)D.(﹣2,﹣3)3.下列各函数中,x逐渐增大y反而减小的函数是() A.y=x B.y=﹣x C.y=x2D.y=4x﹣1 4.已知二次函数y=x2+(a+2)x+a(a为常数)的图象顶点为P(m,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P可以在任意一个象限内 B.点P只能在第四象限 C.n可以等于﹣ D.n≤﹣1 5.对于二次函数y=﹣2(x+3)2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口向下 B.对称轴是直线x=﹣3 C.顶点坐标为(﹣3,0) D.当x<﹣3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已知抛物线y=﹣x2+mx+2m,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抛物线的顶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7.若二次函数y=ax2+bx﹣1的最小值为﹣2,则方程|ax2+bx﹣1|=2的不相同实数根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8.竖直上抛物体离地面的高度h(m)与运动时间t(s)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公式h=﹣5t2+v0t+h0表示,其中h0(m)是物体抛出时离地面的高度,v0(m/s)是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某人将一个小球从距地面1.5m的高处以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小球达到的

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A.23.5m B.22.5m C.21.5m D.20.5m 9.已知函数y=x2+x﹣1在m≤x≤1上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则m的取值范围是()A.m≥﹣2 B.0≤m≤C.﹣2≤m≤﹣D.m≤﹣ 10.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5个结论:①abc>0;②4a+2b+c >0;③(a+c)2>b2;④2c<3b;⑤a+b>m(am+b)(m≠1的实数).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二.填空题 11.要得到函数y=2(x﹣1)2+3的图象,可以将函数y=2x2的图象向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 12.当﹣1≤x≤3时,二次函数y=x2﹣4x+5有最大值m,则m=. 13.二次函数y=x2+2x﹣4的图象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 14.一段抛物线L:y=﹣x(x﹣3)+c(0≤x≤3)与直线l:y=x+2有唯一公共点,则c的取值范围为. 15.已知函数y=x2+bx+2b(b为常数)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当﹣5≤x≤1时,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6,则b的值为. 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3),B(1,﹣1),若抛物线y=ax2+2x﹣1 (a≠0)与线段AB(包含A、B两点)有两个不同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更多免费资源下载 课件|视频|试卷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 表示( )个( )相加。 (2)1.2+1.2+1.2+1.2+1.2=( )×( )表示( )个( )相加。 (3)13 + 13 + 13 +1 3 =( )×( )表示( )个( )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 (2)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义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 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 ?12 是多少升?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 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 ) 学以致用 1.填空 (1)4 15 ×4 表示( )或表示( )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215 ×4= 3×59 = 8 ×5 18 = 3.列式计算 (1)6个718 相加的和是多少? (2)3 7 的5倍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6 5 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用12个边长分别是3 4 dm 的正方形卡片可以拼成多少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 多少? 整理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 二次函数 期末突破训练(一)

【二次函数】期末突破训练(一) 一.选择题 1.将函数y=﹣(x+4)2+1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对称轴是() A.x=﹣2B.x=2C.x=﹣4D.x=﹣3 2.把抛物线y=﹣x2向下平移1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A.y=﹣(x+1)2+1B.y=﹣(x+1)2﹣1 C.y=﹣(x﹣1)2+1D.y=﹣(x﹣1)2﹣1 3.若二次函数y=(m+1)x2﹣mx+m2﹣2m﹣3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的值必为()A.﹣1或3B.﹣1C.3D.﹣3或1 4.二次函数y=ax2+bx+c与一次函数y=ax+c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能是图中所示的()A.B. C.D. 5.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直线x=,且经过点(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c<0B.﹣2b+c=0C.a﹣b+c<0D.b2﹣4ac>0 6.如图抛物线y=x2+bx+c,则关于x的方程x2+bx+c=0的解是() A.无解B.x=1C.x=﹣4D.x1=﹣1,x2=4 7.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①小球在空中经过的路程是80m ②小球抛出后至3秒,速度越来越慢 ③小球抛出6秒时速度为0 ④小球的高度h=30m时,t=1.8s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 8.竖直上抛物体离地面的高度h(m)与运动时间t(s)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公式h=﹣5t2+v0t+h0表示,其中h0(m)是物体抛出时离地面的高度,v0(m/s)是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某人将一个小球从距地面1.5m的高处以2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小球达到的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A.23.5m B.22.5m C.21.5m D.20.5m 9.已知二次函数y=1﹣(x﹣a)(x﹣b),其中a<b,m,n(m<n)是方程1﹣(x﹣a)(x﹣b)=0的两个根,则实数a、b、m、n的大小关系是() A.a<m<n<b B.m<a<b<n C.a<m<b<n D.m<a<n<b 10.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我们把使函数值等于0的实数x叫做这个函数的零点,则二次函数y=x2﹣mx﹣5(m为实数)的零点的个数是() A.1B.2C.0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1.二次函数y=x2+bx+5配方后为y=(x﹣2)2+k,则k=. 12.二次函数y=﹣(x﹣1)2﹣2顶点坐标是. 13.若min{a,b,c}表示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当y=min{x2,2x+4,12﹣x}时,则y的取值范围是.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ax+2(a<0)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 左侧),与y轴交于点C.若△AOC的面积是S,则△ABC的面积是.(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测试题带答案

第22章测试题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 ) A .x 2=-1 B .x 2+1x =1=0 C .x 2+y +1=0 D .x 3-2x 2=1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 +1)xm 2+1+4x +2=0的解为(C ) A .x 1=2,x 2=1 B .x 1=x 2=1 C .x 1=x 2=-1 D .无解 3.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mx +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值可以是(D ) A .0 B .-1 C .2 D .-3 4.将方程x 2-6x -5=0化为(x +m )2=n 的形式,则(D ) A .m =3,n =5 B .m =-3,n =5 C .m =3,n =14 D .m =-3,n =14 5.若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52 ax +a 2=0的一个根,则a 的值为(B ) A .1或4 B .-1或-4 C .-1或4 D .1或-4 6.下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是(D ) A .x 2+1=0 B .x 2+x +1=0 C .x 2-x +1=0 D .x 2-x -1=0 7.已知关于x 的方程14 x 2-(m -3)x +m 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 的最大整数值是(D ) A .2 B .-1 C .0 D .1 8.某药品经过两次降价,每瓶零售价由100元降为81元.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都为x ,那么x 满足的方程是(B ) A .100(1+x )2=81 B .100(1-x )2=81 C .100(1-x %)2=81 D .100x 2=81 9.若方程x 2+x -1=0的两实数根为α,β,那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 A .α+β=-1 B .αβ=-1 C .α2+β2=3 D .1α +1β =-1 10.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和6,第三边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 2-16x +60=0的一个实数根,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B ) A .24 B .24或85 C .48或165 D .85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019部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 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表示()个()相加。 (2)1.2+1.2+1.2+1.2+1.2=()×()表示()个()相加。 (3)1 3 + 1 3 + 1 3 + 1 3 =()×()表示()个()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1) ()+ ()+ ()= ()×()=()(2)

( )+ ( )+ ( )+( )= (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 (2)几个相同( )数的和,可以改写成( )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意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 2 9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 )意义相同,都是求( )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 ?12 是多少升?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 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 ) 学以致用 1.填空 (1) 4 15 ×4 表示( )或表示( )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215 ×4= 3×59 = 8 ×5 18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测试题附答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分数: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二次函数y =x 2+ax +b 的图象经过点(1,1),则a +b 的值为 ( A ) A .0 B .1 C .-1 D .2 2.抛物线y =2(x +m )2+n (m ,n 是常数)的顶点坐标是 ( B ) A .(m ,n ) B .(-m ,n ) C .(m ,-n ) D .(-m ,-n ) 3.将函数y =x 2的图象用下列方法平移后,所得的图象不经过点A (1, 4)的方法是 ( D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 C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 D .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4.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a <0)过A (-3,0),B (1,0),C (-5,y 1),D (5,y 2)四点,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是( A ) A .y 1>y 2 B .y 1=y 2 C .y 1

6.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2,0),且对称轴为直线x =1,其四个结论: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对于此抛物线有如下 则x =1①ac >0;②16a +4b +c =0;③若m >n >0, +m 时的函数值小于x =1-n 时的函数值; ④点? ????-c 2a ,0不在此抛物线上.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0,-1),那么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y =x 2-1(只需写一个). 8.若抛物线y =-x 2+8x -12的顶点是P ,与x 轴的两个交点是C ,D 两点,则△PCD 的面积是__8__. 9.(原创题)军事演习在平坦的草原上进行,一门迫击炮发射的一发炮 弹飞行的高度y (m)与飞行时间x (s)的关系满足y =-15 x 2+10x ,经过 25 s 时间,炮弹到达它的最高点,最高点的高度是 125 m ,经过 50 s 时间,炮弹落到地上爆炸了. 10.当a ≤x ≤a +2时,二次函数y =3x 2+6x +2的最大值为47,则a 的值是__-5或1__. 11.如图是抛物线y =ax 2+bx +c 的 一部分,另为直线x =一部分被墨水污染,发现:对称轴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导学案

第1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 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自主预习】 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 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 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 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六年级数学上册 4.4 确定起跑线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4.4 确定起跑线导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2、难点是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 【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完成下面填空题。

1、一个圆的直径是8cm,半径是()cm,周长是()cm。 2、一个直径为20米的圆形荷花池,占地()平方米;小明每天早晨坚持锻炼身体,沿着它跑5圈,一共跑()米。 3、图中是两条半圆形的跑道,两个小朋友从起点出发,到达终点时,走的路程是 m。走的路程是 m。 二、探索新知 1、小组讨论:田径场上,为什么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400米跑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分析:因为100米跑道是( ),而400米跑道是(),而且越靠里面,每一圈就(),但终点却是相同的,由于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所以400米跑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2、阅读课本75页主题图,了解400m跑道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数据。 3、整理获取的数据,通过交流讨论明确以下信息: (1)、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3)、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4)、所以每圈跑道的长度可以用加来计算。 4、阅读课本76页主题图。(1)、根据课本提供的数据,动手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填写在课本P76表格里。(可以使用计算器,也可以按照你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2)、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检测试题(附答案)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22章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已知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则k的值为() A. 3 B. C. 2 D. 2.方程的正确解法是() A. 化为 B. C. 化为 D. 化为 3.一同学将方程x2-4x-3=0化成了(x+m)2=n的形式,则m、n的值应为() A. m=-2,n=7 B. m=2,n=7 C. m=-2,n=1 D. m=2,n=7 4.已知方程x2-2x-5=0,有下列判断:①x1+x2=-2;②x1?x2=-5;③方程有实数根;④方程没有实数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5.某化肥厂第一季度生产了m肥,后每季度比上一季度多生产x%,第三季度生产的化肥为n,则可列方程为( ) A. m(1+x)2=n B. m(1+x%)2=n C. (1+x%)2=n D. a+a (x%)2=n 6.若方程x2=m的解是有理数,则实数m不能取下列四个数中的() A. 1 B. 4 C. D. 7.若实数a,b(a≠b)分别满足方程a2﹣7a+2=0,b2﹣7b+2=0,则的值为() A. B. C. 或2 D. 或2 8.如果关于x的方程ax2+x﹣1=0有两个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a>﹣ B. a≥﹣ C. a≥﹣且a≠0 D. a>﹣且a≠0 9.关于x的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k的值是() A. 2 B. ±2 C. -2 D. -3 10.下列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B. C. D. 11.设x1,x2是方程2x2﹣6x+3=0的两根,则x12+x22的值是() A. 15 B. 12 C. 6 D. 3 12.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 同样也有两个整数根且乘积为正.给出四个结论:①这两个方程的根都是负根;② ;③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 13.已知x=1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a=0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为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含答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研究 §学习活动一: 1、在5个小杯里装满果汁,正好是80毫升。每个小杯可装多少毫升? 2、在一个大杯和5个小杯里装满果汁,正好是80毫升。每个小杯可装多少毫升? §学习活动二: 在一个大杯和5个小杯里装满果汁,正好是80毫升。已知每个 小盒杯容量是大杯的,每个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13我这样整理:(可以画一画) 我这样解答:

我这样检验: 三、课堂检测 1.光头强去电子市场购买了36个U 盘和1个移动硬盘,容量共300G 。一个U 盘的容量只相当于一个移动硬盘的 。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 盘和移动 112硬盘的容量各是多大吗?2.光头强去电子市场购买了36个U 盘和2个移动硬盘,容量共300G 。一个U 盘的容量只相当于一个移动硬盘的 。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 盘和移动 112硬盘的容量各是多大吗?3.熊大去电子市场购买了4个U 盘和1个移动硬盘,容量共240G 。一个U 盘的容量与一个移动硬盘的比是1:8。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 盘和移动硬盘的容量各是多大吗? 四、课外挑战 光头强去电子市场购买了36个U 盘和2个移动硬盘,容量共270G 。一个移动硬盘的容量只相当于一个U 盘的。你知道他买回的每个U 盘和移动9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要求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圆面积的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位置 一、教学内容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会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4.会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三节组成,各节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会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圆 一、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教案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1.1 二次函数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难点 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 现有一根12 m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矩形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 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与x之间的关系: (1)圆的半径x(cm)与面积y(cm2); (2)王先生存入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x,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0 m,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x (m),种植面积为y(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πx2(2)y=20000(1+x)2=20000x2+40000x+20000 (3)y=(60-x-4)(x-2)=-x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教师归纳总结: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经化简后都具有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形式. 板书:我们把形如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位置(一) 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自学 1、自学教材第2页例1,在座位图上标出张亮。 2、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这个数对(2,3)表示什么含义? 3、王艳的位置在第()列,第()行;赵强的位置在第()列,第()行。 二、研学 1、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同样了可以用(,)表示王艳同学的位置,用(,)表示赵强同学的位置。 2、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在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3、讨论,并说出理由。 赵强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数对(3,1)表示;王艳说:孙芳的位置可以用(1,3)表示。他俩谁说得对?表示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思考: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你觉得应该采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三、导学 1、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

号,把两个数隔开。 3、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四、活学 1、完成“做一做”,说说你亲身体验到的确定位置的例子。 2、在教室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填一填。 ①我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我的好朋友()的位置是(,),表示的是第()列第()行。②写出下面数对表示位置的同学。 位置是(5,3)的同学是();位置是(3,3)的同学是();位置是(5,2)的同学是();位置是(4,3)的同学是();位置是(2,2)的同学是();位置是(4,1)的同学是(); 五、测学 1、如果张华的位置是(4,2),表示的是第4组第2个位置,那么小平的位置是(3,1),表示的是();小新的位置是(2,3)表示的是()。 2、下面是小芳班上的座位表。 小红小梅小兵小斌小杰 小明小浩小林小青小健 小芳小燕小花小桃小慧 小霞小军小强小冬小芹 小英小波小玲小春小娟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小花在第()组第()个位置上,可以用数对(,)表示;小健在第()组第()个位置上,可以用数对(,)表示。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2章 二次函数 单元检测试题(有答案)

第22章二次函数单元检测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0 小题,每题3 分,共计30分,) 1. 若y=(m2+3m+2)x m2+m为二次函数,则m的值为() A.?2或1 B.?2 C.?1 D.1 2. 已知二次函数y=x2+2x?k,小聪利用计算器列出了下表: 那么方程x A.?4.1 B.?4.2 C.4.3 D.?4.4 3. 关于x的二次函数y=?(x?1)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 B.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t2+20t+1,若这4. 某种新型礼炮的升空高度?(m)与飞行时间t(s)的关系式是?=?5 2 种礼炮在点火升空到最高点引爆,则从点火升空到引爆需要的时间为() A.3s B.4s C.5s D.6s 5.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E、F分别是边BC和CD上的动点(不与正方形的顶点重合),不管E、F怎样动,始终保持AE⊥EF.设BE=x,DF=y,则y是x的函数,函

数关系式是() A.y=x+1 B.y=x?1 C.y=x2?x+1 D.y=x2?x?1 6. 对于函数y=?2(x?m)2的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口向下 B.对称轴是直线x=m C.最大值为0 D.与y轴不相交 7. 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一部分,对称轴是直线x=?1,经过点(2,?0),有下列判断:①4a?2b+c=0;②abc<0;③二次函数y=ax2?bx+c+ ,y2)是抛物线上两点,则y1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简便算法。 学习难点: 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1.(自学课本P2---P3页) 2.想一想,填一填 (1)5+5+5+5=()× ( ) 表示()个()相加。(2)1.2+1.2+1.2+1.2+1.2=()×()表示()个()相加。

(3)1 3 + 1 3 + 1 3 + 1 3 =()×()表示()个()相加。 自主学习 1.看图填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仔细推理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1) ()+ ()+ ()= ()×()=() (2) ()+ ()+ ()+()= ()×()=()我发现: (1)以上两个加法算式的特点是()。 (2)几个相同()数的和,可以改写成()算式。 合作探究(自学课本第2页后,仔细观察示意图,列出算式,认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再尝试算一算,最后在组内讲解计算过程并探讨出计算的方法)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2 9 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意义相同,都是求()的简便运算

想一想: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算才能使计算简便? 我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2 1桶水有12升。3桶共有多少升 ?12 是多少升?1 4 是多少升? 想一想:整数乘分数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吗? 我发现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 ) 学以致用 1.填空 (1)4 15 ×4 表示( )或表示( ) (2)4个1 5 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列式为( )。 2.计算 215 ×4= 3×59 = 8 ×5 18 = 3.列式计算 (1)6个718 相加的和是多少? (2)3 7 的5倍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6 5 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