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之每道题的分析

数据分析之每道题的分析
数据分析之每道题的分析

数据分析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阅卷公司提供的闪光点分析

我们的闪光点有19个小题,一共是27个小题,应该说孩子答的是不错的。考试蓝图

其中涂绿色的题目都是我们这次试卷的闪光点,对于其他题目我们分析错因有:

7.已知代数式1

3

1-+-

a b a y x 与y x 23是同类项,则b a -的值为 A. 2 B. 0 C. 2- D. 1

A(97|64.67%)B(34|22.67%)C(10|6.67%)D(9|6%)

首先这道题需要列出a+b=2这个方程,而这个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我们还没学呢,因此有些孩子有点发蒙。但根据第二个方程先求出A 的值,再代入求b ,孩子也可以做出来。再看孩子们选的错误答案,有22.67%的同学错选了B ,是因为在解a-1=1这个方程时,错误得到a=1,因此错误得到b=1,所以错选了B 。

9.现有五种说法:①-a 表示负数;②若x x =-,则0

x y

-是多项式.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⑤

D .④⑤

A(10|6.67%)B(24|16%)C(96|64%)D(20|13.33%)

这道题一方面说明孩子对概念掌握的还不够扎实,另一方面说明孩子在解题时考试技巧运用的不好,本身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

10.已知5=x ,2=y ,且0<+y x ,则xy 的值等于

A .10和-10

B .10

C .-10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A(81|54%)B(11|7.33%)C(47|31.33%)D(11|7.33%) 这道题选择C 的同学没有分类,属于能力点没有达到。

15. 已知代数式6432+-x x 的值为9,则6862+-x x 的值为 . 这道题同学做错属于整体代入的方法不够扎实,属于能力点没有达到。

16.观察下列一组图形中点的个数,其中第1个图中共有4个点,第2个图中共有10个点,第3个图中共有19个点,…… 按此规律第5个图中共有点的个数

【分析】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供参考

【关键字】分析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了解参加某运动会的2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2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名运动员是总体B.每个运动员是总体 C.20名运动员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20 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一样).?采购小组从四个苗圃中都任意抽查了20株树苗的高度,得到的数据如下: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 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50 B..48 D.2 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 B.8,.8.5,8 D.8.5,9 5.为鼓励市民珍惜每一滴水,某居委会表扬了100个节约用水模范户,8月份节约用水的情况如下表: 那么,8月份这100() A.1.5t B.1.20t C.1.05t D.1t 6.已知一组数据-2,-2,3,-2,-x,-1的平均数是-0.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2和3 B.-2和.-2和-1 D.-2和-1.5 7.方差为2的是() A.1,2,3,4,5 B.0,1,2,3,5 C.2,2,2,2,2 D.2,2,2,3,3 8.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经统计计算后结果如下表: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 (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

《数据分析》练习题

《数据分析》练习题 1.一个地区某月前两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各天的最低气温依次是(单位:℃):x 1, x 2, x 3, x 4, x 5和x 1+1, x 2+2, x 3+3, x 4+4, x 5+5,若第一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7℃,则第二周这五天的平均最低气温为 。 2.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2,另有2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5,那么所有这3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12 B. 15 C. 1 3.5 D. 14 3.一组数据8,8,x ,6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6 B. 8 C.7 D. 10 4.某校在一次考试中,甲乙两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统计如下: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班众数为 分,乙班众数为 分,从众数看成绩较好的是 班; (2)甲班的中位数是 分,乙班的中位数是 分; (3)若成绩在80分以上为优秀,则成绩较好的是 班;、 (4)甲班的平均成绩是 分,乙班的平均成绩是 分,从平均分看成绩较好的是 班. 5.在方差的计算公式 ()()()222 21210120202010 s x x x ??= -+-+???+-??中, 数字10和20分别表示的意义可以是( ) A .数据的个数和方差 B .平均数和数据的个数 C .数据的个数和平均数 D .数据组的方差和平均数 6..如果将所给定的数据组中的每个数都减去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数组的 ( ) 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 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 C.平均输不变,方差改变 D.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7..已知7,4,3,,321x x x 的平均数是6,则_____________321=++x x x . 8..已知一组数据-3,-2,1,3,6,x 的中位数为1,则其方差为 . 9..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 3 1 ,那么另一组数据3x 1-2,3x 2-2,3x 3-2, 3x 4-2,3x 5-2的平均数是和方差分别是 . 10..关于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B. 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C.众数一定是这组数中的某个数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 甲 1 6 12 11 15 5 乙 3 5 15 3 13 11

深圳市高级中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深圳市高级中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测试题(含答 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李兵和王芳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下面是李兵画“正”字记录的自己游戏的结果。那么王芳赢了()次。 A. 14 B. 6 C. 8 2.下面是三(1)班男生1分钟跳绳测试的成绩统计图。男生达标成绩是110个,达标的人数是()人。 A. 25 B. 20 C. 18 3.选一选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 人数(人)181284 A.连环画 B.故事书 C.科技书 D.其他 (2)喜欢()的人数最少。 A.连环画 B.故事书 C.科技书 D.其他 (3)喜欢故事书的比喜欢连环画的少()人。 A.10 B.6 C.4 D.8 (4)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人。 A.30 B.20

C.26 D.12 4.心心幼儿园新进了一批玩具。 玩具 个数(个)812610 心心幼儿园新进的玩具一共有()个。 A. 20 B. 36 C. 18 D. 26 5.某班24名男生参加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得()的人最多。 A. 优秀 B. 良好 C. 合格 D. 不合格6.学校有8个班参加了回收废报纸活动。第一天回收废报纸43千克;第二天回收废报纸38千克;第三天回收废报纸39千克。平均每天回收废报纸()千克。 A. 39 B. 40 C. 41 D. 42 7.要反映长沙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数据情况,宜采用()。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统计表 D. 频数分布直方图 8.下图中三角形有几个?() A. 5个 B. 3个 C. 4个 9.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情况统计表。 国家中国英国美国巴西 数量(块)38294612 A. 中国 B. 英国 C. 美国 D. 巴西10.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数据分析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

数据分析专项训练及解析答案 一、选择题 1.分析题中数据,将15名运动员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即为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 2.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1,4,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位数是1 B.众数是1 C.平均数是1.5 D.方差是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依次计算可得答案.【详解】 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1、1、3、4,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A选项正确; 众数是1,B选项正确; 平均数为11134 5 ++++ =2,C选项错误; 方差为1 5 ×[(1﹣2)2×3+(3﹣2)2+(4﹣2)2]=1.6,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3.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 变,则x y 等于() A.3 4 a b B. 4 3 a b C. 3 4 b a D. 4 3 b a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 解:∵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 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ax by x y + + , ∵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 ∴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 1520 (1)(1) 100100 a x b y x y -?++ + , ∵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 ∴ax by x y + + = 1520 (1)(1) 100100 a x b y x y -?++ + , 整理,得15ax=20by ∴ 4 3 x b y a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4.某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则12名队员的年龄() A.众数是20岁,中位数是19岁B.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19岁 C.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5岁D.众数是19岁,中位数是20岁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众数是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详解】 解:在这一组数据中19岁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19岁;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20岁,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20岁.故选:D. 【点睛】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020-2021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为了解我校八年级8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8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是个体;④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2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80==乙甲x x ,2402=甲 s ,1802=乙s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A.甲班 B.乙班 C.两班成绩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 3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别是( ) A.24,25 B.24.5,25 C.25,24 D.23.5,24 4、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量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的上下波动数据为0.2,0.3,0.1,0.1,0,0.2,0.1,0.1,0, 0.1,则在这10天中该学生的体温波动数据中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为0.12 B.众数为0.1 C.中位数为 0.1 D. 方差为0.02 5、甲、乙、丙、丁四人的数学测验成绩分别为90分、90 分、x分、80分,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100分 B.95分 C.90分 D.85分 6、已知三年四班全班35人身高的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 150厘米,但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身高登记错误,误将160厘米写成166厘米,正确的平均数为a厘米,中位数为b厘米关于平均数a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A.大于158 B.小于158 C.等于158 D.无法确定 7、在上题中关于中位数b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A.大于158 B.小于158 C.等于158 D.无法确定 8、已知一组数据1、2、y的平均数为4,那么() A.y=7 B.y=8 C.y=9 D.y=10 9、若一组数据a1,a2,…,a n的方差是5,则一组新数据2a1,2a2,…,2a n的方差是() A.5 B.10 C.20 D.50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0、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考 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期考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_____

数据分析练习题

数据分析练习题 第 小组 姓名: 练习一: 1、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 x 小关 = . x 小兵 = . 2、结果如下表:(单位:小时)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 x = .小时 3、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 1次,3出现了x 2次,4出现了x 3次,5出现了x 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 4、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x 环,b 次打中y 环,则这个人平均每次中靶 环。 5、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 (2)、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时间 答:(1)组中值为: . (2)解: 6、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如下表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多少万元?

7、为调查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环保局对所辖的50个居民区进行了噪音(单位:分贝)水平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求每个小区噪音的平均分贝数。 8、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 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320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练习二: 1. 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2. 一组数据23、27、20、18、X 、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 的值是 . 3. 数据92、96、98、100、X 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 A.97、96 B.96、96.4 C.96、97 D.98、97 4. 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 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4、25 B.23、24 C.25、25 D.23、25 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回答问题: (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 (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 60 噪音/分贝 80 70 50 40 90

调查结果与分析报告附数据整理分析报告总结报告

数据分析 我们设样本一为抽样总体,样本二为男生的抽样总体,样本三为女生的抽样总体。 一、生活费水平的分析 1. 对样本一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样本一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结果如下: 样本一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 500以下26 500-70024 700-9009 900以上6 总数65 由上图可以看出:样本一(即本科生抽样全体)月生活费500元以下所占频数最高。 样本一(总体)平均月生活费置信区间的构造表 One-Sample Statistics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频数65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重庆工商大学本科生的月生活费平均水平在元~元之间。 样本一男生月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Statistics 频数 N Valid38 Missing0 Mean Std. Error of Mean Std. Deviation 频数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500以下14 500-70015 700-9004 900以上5 Total38 由上图可以看出:样本二月生活费500-700所占频数最高,是月生活费的众数。分析众数后,我们进一步分析月生活费的平均水平,得出结果如下: T-Test

One-Sample Statistics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频数38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重庆工商大学科生男生的月生活费平均水平在 元~元之间。 3.对样本三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绘制出样本三女生月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结果如下: 样本三女生月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Statistics 频数 N Valid27 Missing0 Mean Std. Error of Mean Std. Deviation

20、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了解参加某运动会的2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2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名运动员是总体B.每个运动员是总体 C.20名运动员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20 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2m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一样).?采购小组从四个苗圃中都任意抽查了20株树苗的高度,得到的数据如下: 请你帮采购小组出谋划策,应选购()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 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 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50 B.52 C.48 D.2 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 B.8,8 C.8.5,8 D.8.5,9 5 那么,8月份这100 A.1.5t B.1.20t C.1.05t D.1t 6.已知一组数据-2,-2,3,-2,-x,-1的平均数是-0.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2和3 B.-2和0.5 C.-2和-1 D.-2和-1.5 7.方差为2的是() A.1,2,3,4,5 B.0,1,2,3,5 C.2,2,2,2,2 D.2,2,2,3,3 8 某同学根据上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 (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1)(2)(3)B.(1)(2)C.(1)(3)D.(2)(3) 9.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甲、乙、?丙三人的各项成绩如下表(单位:分),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统计分析练习题

《统计分析在Excel 中的实现》练习题 1.Excel 中提供了常用的内置函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在Excel 中制作问卷,可使用________令用户选择的结果自动填入指定位置的单元格。 3. 饼图可以展示________个数据序列。 4. _________可以用于表明针对某个社会现象的观测值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概括总体的数量特征。 5. 抽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6. 根据显著性水平得到相应的检验统计量的数值称为_________。 7. 用来衡量因素在不同水平下不同样本之间的误差叫做 _________。 8 回归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预测与估计。 9 . 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相继观测值排列而成的序列称为 __________。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1. 以下关于Excel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xcel 不仅可以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还可以用于复杂的数学模型的分析 B. 存放在记事本中的数据,无论是否有结构,可以一次性导入为Excel 数据表

C.Excel 可以通过手动、公式生成和复制生成的方式输入数据 D.Excel 绘图功能可以根据选定的统计数据绘制统计图 2. 为了调查某学校学生的上网时间,从一年级中抽取80名学生调查,从二年级学生中抽取5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整群抽样 C. 系统抽样 D. 分层抽样 3. 以下关于Excel 制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Excel 中可以制作曲面图、面积图、气泡图等多种类型图表 B. 制作图表时,往往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调整,以符合Excel 制图对数据摆放的要求 1 C. 股价图只可以用于金融股市数据的显示,无法显示其他类型数据 D. 以上都正确 4. 反映数据分布离中趋势最主要的指标值是( ) 。 A. 全距 B. 方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5. 估计量是指( ) 。 A. 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名称 B. 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具体数值 C. 总体参数的名称 D. 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 6. 假设检验是检验下列哪个假设值的成立情况的?() A. 样本指标 B. 总体指标 C. 样本方差 D. 样本平均数 7.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判断()。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难点是用调查法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突破建议: 1.挖掘情境内涵,理解“选择校服”的本质。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创设定校服的情境, 在叙述情境的过程中出示例1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然后提问“选哪种颜色合适?”回答这个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真正参与进来。 首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交流。在交流中可能大部分学生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因此五花八门。 然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刚才同学们是针对自己喜欢的颜色来确定校服的。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校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最后使学生明确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使学生明白,最合理的是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喜欢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就需要确定4种颜色中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引出用统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体现了统计的必要,也体现了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引发下个研讨内容。 2.抓住问题冲突,引出收集信息的方法。 本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是学生首次运用,学生没有这部分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先通过小组研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从而制定好调查计划。

从研讨到制定计划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在顺应学生思维的前提下,顺思导学,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调查法。 比如:当学生知道校服的颜色不是以个人的观点为主的,它需要统筹大家的意见后,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的意见可能很多,预设到的答案可能是: (1)在学门口挨个询问?对此学生会反驳太麻烦了,全校人数太多,一天也问不完。 (2)打电话询问。 (3)听老师的。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要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把多种方法都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针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指出不足及修改的方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有用信息进行引导,全校人数太多不好操作,我们可以划分成班级来统计,然后根据众多班级同学的想法来确定校服颜色。这样抽样调查的名词学生不会说出,但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即先调查人数少的同学的意见,在慢慢到人数多同学的意见,从而把这种方法具体的形象的让学生理解。 3.优化调查方式,便于统计。 在学生懂得调查本班同学的意见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哪种颜色的人数呢?一般的方法举手、起立、投票等。让学生充分地想、说。可以引导学生多说几种方式,使其体会到调查方式的多样化。在

数据分析练习题(解答)

E X 1-0 设来自样本观测值如下表: T EX1-1 某小学10名11岁学生的身高(单位:cm)数据如下: (1) 计算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 (2) 计算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四分位极差、三均数; (3) 作出直方图(范围130~145,a i-1≤x

大数据-讲座总结

大数据挑战及其未来研究领域讲座学习心得 信息学院计算机技术2015级14班xxx 2201514058 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计算机类研究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为了让师生紧跟技术发展,河北科技大 学信息与工程学院举办了关于大数据的讲座,大家积极参加,认真听讲,受益匪浅。 该讲座主要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应用领域、制约因素、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及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关键思考因素,来对大数据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讲解。 大数据(BigData)是指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海量和多样化是对大数据的数据量与数据类型的界定;快速是对大数据获取、处理、分析速度的要求;价值是对大数据获取、处理、分析的意义和目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是大数据的来源。大数据之“大”,不仅在于其规模容量之大,更多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处理、分析并使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的处理、整合和分析,可以发现新规律、获取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变革,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海量化(V 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和价值化(Value)。大数据首先是数据量大。随着更多互联网多媒体应用的出现,数据的类型不断增加,诸如图片、声音和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占到了很大比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及时把握市场动态,迅速对产业、市场、经济、消费者需求等各方面情况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快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生产、运营、营销策略,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大数据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从海量且多样的内容中提取用户行为、用户数据、特征并转化为数据资源,并进一步加以挖掘和分析,增强用户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数据的产业化,伴随着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不断发展,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而不断产生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生态链的构建初步形成。按照数据价值实现流程主要包 括生产聚集层、组织与管理层、分析与发现层、应用与服务层。大数据的行业应用会促使大数据产业链形成一个循环过程,包括对大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服务,产业链的最终用户也可以是产业链的上游大数据资源拥有者。随着每次数据产生到数据价值实现的循环过程,数据规模不断扩大、数据复杂度不断加深、数据创造的价值不断加大,同时,也加速大数据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美国将大数据从商业行为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十二五”规划已将大数据作为建设重点,各级政府也着手建立大数据库,进入了大数据管理时代。目前,

数据分析计算题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123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10101010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4.0 2.00.6m 九年级化学练习 2016-11-17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a –40 C – 12 H – 1 O – 16 Cl – 35.5 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准确称取样品10g 放于烧杯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分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右图。 问:(1)10g 样品可以产生多少克二氧化碳? (2)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100克含杂质15%的大理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多少克? 3、某同学去我市的泰山公园游玩时,取回了若干块石灰石样品,他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石样品6克,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巳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求:(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 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2) m= 。 (3)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求一共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4、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 (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问: 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 (g) 剩余固体质量 (g) 第1次10 5.5 第2次10m 第3次101.2 第4次101.2 (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右表中m的数值应为多少? (4)要得到280kg的CaO,需要上述 石灰石多少千克? (化学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

大数据讲座学习心得

大数据讲座学习心得 大数据讲座学习心得 大数据讲座学习心得 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特别是我们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生的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大数据时代是我们的一个黄金时代,对我们的意义可以说就像是另一个“80年代”。在讲座中秦永彬博士由一个电视剧《大太监》中情节来深入浅出的简单介绍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并由“塔吉特”与“犯罪预测”两个案例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了“大数据”的对现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在前几年本世纪初的时候,世界都称本世纪为“信息世纪”。确实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过后,我们面临了一个每天都可以“信息爆炸”的时代。打开电视,打开电脑,甚至是在街上打开手机、PDA、平板电脑等等,你都可以接收到来自互联网从世界各地上传的各类信息:数据、视频、图片、音频……这样各类大量的数据累积之后达到了引起量变的临界值,数据本身有潜在的价值,但价值比较分散;数据高速产生,需高速处理。大数据意味着包括交易和交互数据集在内的所有数据集,其规模或复杂程度超出了常用技术按照合理的成本和时限捕捉、管理及处理这些数据集的能力。遂有了“大数据”技术的应运而生。 现在,当数据的积累量足够大的时候到来时,量变引起了质变。 “大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有针对性的分析,赋予了互联网“智商”,这使得互联网的作用,从简单的数据交流和信息传递,上升到基于海量数据的分析,一句话“他开始思考了”。简言之,大数据就是将碎片化的海量数据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筛选、分析,并整理成为有用的资讯,帮助用户完成决策。借助大数据企业的决策者可以迅速感知市场需求变化,从而促使他们作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使得这

数据分析(梅长林)习题

第五章习题 1.习题 解:假定两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协方差矩阵21∑=∑,误判损失相同又先验概 即:0.4285711=P 0.5714292=P 又计算可得: (1)(2)25.31622.025,2.416 1.187x x ????==--???????? 并且:-2.38145ln =S 计算广义平方距离函数: 2()1 ()()()()ln 2ln j T j j j j j d p -=--+-x x x S x x S 并计算后验概率: 2 2 2 ??0.5()0.5()1 ?(|)e e j k d d j k P G --==∑x x x 1,2j = 回代判别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误判的回代估计: 0.07141/14* ==r P 若按照交叉确认法,定义广义平方距离如下: 2()1() ()()()()()()()ln 2ln j j j T j j x x x x j d p -=--+-x x x S x x S 逐个剔除, 交叉判别,后验概率按下式计算: 2 2 2 ??0.5()0.5()1 ?(|)e e j k d d j k P G --==∑x x x 1,2j = 通过SAS 计算得到表所示结果。发现同样也是属于G1的4号被误判为G2,因此误判率的交 叉确认估计为* ?1/140.0714c p ==

*121p p p ΦΦ?? =+- ?? ? 其中(1) (2)1(1)(2)?()()T λ -=--x x S x x =, 2 1(1|2)ln (2|1)c p d c p =,又因为(1|2)(2|1)c c c ==,所以288.0ln 1 2==P P d , 最后可得后验概率p 为: 习题 解:(1)在21∑≠∑并且先验概率相同的的假设前提下,建立矩离判别的线性判别函数。利用SAS 的proc discrim 过程首先计算得到总体的协方差矩阵,如表: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案

授课教案 班级:17计1班课程:office2010 授课教师:黄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及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 3分钟) 讲授新课 ( 20分 钟) 通过一个与该节相同的例子观看, 导入本次新课。 第七章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 7、2 数据处理与分析 7.2.1 数据的查找与替换 1、数据查找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查找-在“查找和替换”的对 话框输入查找内容-选择“查找全部” 2、数据替换 单击任意单元格-开始-【编辑】组-查 找和替换-替换-在“查找和替换”的“替 换”对话框输入查找内容和替换内容- 选择“全部替换” 教师示范操作 学生认真听课并回 答教师提出的问 题。 当堂的师生互动 能让学生更能加 深对操作步骤的 印象,对其中运用 到的按钮印象更 深刻

序 选 7.2.2 数据排序 1、使用排序按钮快速排序 开始-【编辑】组-排序和筛选 表示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使最小值位于列的顶端 表示数据按递减顺序排列,使最大值位于列的顶端 2、使用“排序”对话框进行排序 选择需要排序的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排序-确定 列——选择要排序的列 排序依据——选择排序类型 次序——选择排序方式 数据包含标题——排序时保留字段名称 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7.2.3 数据筛选 1、自动筛选 按值列表、按格式、按条件 选择所需单元格-数据-【排序和筛选】组- “筛选”下拉按钮-选择所需值-确定 2、自定义筛选 选择所需的单元格区域或表-数据-【排序和筛选】组-筛选

教育硕士讲座_常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015教育硕士开题培训讲座 外语研究中的数据统 计与分析 ——方法及应用 刘国兵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提纲 ?数据的种类 ?何为研究假设 ?常用统计检验 ?应用举例 ?SPSS操作

数据种类 ?外语教学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类型很多,不同数据类型需要不同的统计处理方法。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之前,弄清数据所属类型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与基础。 ?常见数据分为四类: 1. 定类数据 2. 定序数据 3. 定距数据 4. 定比数据

定类数据(Nominal Data) ?定类数据是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的,表现为类别,不能区分顺 序。 ?定类尺度,也可称为列名尺度,在四种计量尺度(定类尺度、 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中属于计量层次最低、最粗略的一种。它只能对事物进行平行的分类和分组,其数据表现为“类别”,但各类之间无法进行比较。 ?例如,民族有汉族、回族、哈尼族等,可以按所属民族对人口 进行分组,但每组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或并列的,没有等级之分。但从另一层面上说,就因为定类尺度各组间的关系是平等或并列的关系,所以各组或各类之间是可以改变顺序的。

定序数据(Ordinal Data) ?定序数据是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表现为类别,可以进行排 序。属于品质数据。 ?定序尺度,也可以称为顺序尺度。与定类尺度相比,它较为精 确,而且是高于定类测量的测量层次。定序数据不但可以分类,还可以排序,比较大小与高低。 ?例如,利用定序尺度,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外语水平分为初级、 中级与高级三类,他们依次从前到后一级比一级水平高。另外,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可以分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等类型。除此之外,英语语言水平等级测试,如四级、六级、八级等都属于定序测量尺度。

长沙市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长沙市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三(1)班男生1分钟跳绳测试的成绩统计图。男生达标成绩是110个,达标的人数是()人。 A. 25 B. 20 C. 18 2.选一选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 人数(人)181284 A.连环画 B.故事书 C.科技书 D.其他 (2)喜欢()的人数最少。 A.连环画 B.故事书 C.科技书 D.其他 (3)喜欢故事书的比喜欢连环画的少()人。 A.10 B.6 C.4 D.8 (4)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人。 A.30 B.20 C.26 D.12 3.下面是三(一)班5个同学踢毽子情况统计表。 小丽小红小明小强小鹏 3334302819 A.小丽 B.小红

C.小明 D.小鹏 (2)()踢得最少。 A.小丽 B.小红 C.小明 D.小鹏 4.下表是某城市6月份天气情况。 天气晴天雨天阴天多云 天数(天)17247 A. 晴天 B. 雨天 C. 阴天 D. 多云5.选一选。 小动物举行运动会,四种动物参加50米跑,它们的比赛如小表。 运动员小猫小狗小熊小兔 成绩13秒9秒20秒11秒 A.小猫 B.小狗 C.小熊 (2)给它们排个名次:()。 A.小猫、小狗、小熊、小兔 B.小狗、小兔、小猫、小熊 C.小熊、小猫、小兔、小狗 D.小熊、小猫、小狗、小兔 6.红红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结果如下。喜欢吃香蕉的有()人。 A. 12 B. 8 C. 7 D. 15 7.按邮票的分值来分可以分为几类?()

A. 3类 B. 2类 C. 4类 8.下表是二(2)班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从图中可知每天看电视在30分钟以下的有多少人?() 时间30分钟以下30分-----1小时1小时以上 人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A. 35人 B. 5人 C. 10人 9.下图中三角形有几个?() A. 5个 B. 3个 C. 4个 10.三年一班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投票选举班长,小明得到的票数是“正正正正正”,小杨得到的票数是“正正正正丅”,小芳得到的票数是“正正正正”则最终选举的班长是() A. 小芳 B. 小杨 C. 小明 11.为了让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学校欲开放折纸课、航模课、阅读课,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各课的喜爱程度分布如下:

数据分析典型练习题集

1、某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共开设了跳绳、足球、篮球、跑步四种运动项目,为了解学生最喜爱哪一种项目,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绘制了如下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部分信息未给出)。 (1)求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校共有120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为了解某中学2500个学生家长对“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态度,从中随机调查400个家长,结果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方式是普查 B.该校只有360个家长持反对态度 C.样本是360个家长 D.该校约有90%的家长持反对态度 如果有2500名学生,请估计全校最喜爱篮球的人数比最喜爱足球的人数多多少? 2、为了了解某区八年级700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查了500名学生的身高,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7000名学生是总体 B. 每个学生是个体 C. 5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D. 样本容量为500

3、某市青少年宫准备在七月一日组织市区部分学校的中小学生到本市A,B,C,D,E五个红色旅游景区“一日游”,每名学生只能在五个景区中任选一个.为估算到各景区旅游的人数,青少年宫随机抽取这些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五个红色景区,你最想去哪里”的问卷调查,在统计了所有的调查问卷后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求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数,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若参加“一日游”的学生为1000人,请估计到C景区旅游的人数 4、国家环保局统一规定,空气质量分为5级:当空气污染指数达0—50时为1级,质量为优;51—100时为2级,质量为良;101-200时为3级,轻度污染;201-300时为4级,中度污染;300以上时为5级,重度污染.某城市随机抽取了2015年某些天的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并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各题: (1)本次调查共抽取了天的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扇形统计图中3级空气质量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4)如果空气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或者以上,将不适宜进行户外活动,根据目前的统计,请你估计2015年该城市有多少天不适宜开展户外活动.(2015年共365天)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报告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备课人:发 【问题】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是什么?统计调查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统计调查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对未知的事物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一、数据处理的一般程序 二、回顾与思考 Ⅰ、数据的收集 1、收集数据的方法(在收集数据时,为了方便统计,可以用字母表示调查的各种类型。) ①问卷调查法:为了获得某个总体的信息,找出与该信息有关的因素,而编制的一些带有问题的问卷调查。 ②媒体调查法:如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调查。 ③民意调查法:如投票选举。 ④实地调查法: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和统计数据。 例1、调查下列问题,选择哪种方法比较恰当。 ①班里谁最适合当班长()②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 ③本班同学早上的起床时间()④黄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 2、收集数据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调查的问题;——谁当班长最合适 ②确定调查对象;——全班同学 ③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推荐的调查方法 ④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写在纸上,投入推荐箱 ⑤统计整理调查结果;——由一位同学唱票,另一位同学记票(划正字),第三位同学在旁边监督。 ⑥分析数据的记录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收集数据的调查方式 (1)全面调查 定义: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的常见方法:①问卷调查法;②访问调查法;③调查法; 特点: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 定义: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来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方法是抽样调查。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做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那一部分个体叫做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样本容量没有单位); 特点:省时省钱,调查对象涉及面广,容易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准确,且样本选取不当,会增大估计总体的误差。 性质: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即样本的选取要恰当,样本容量越大,越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代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