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资料

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资料
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资料

九年级数学中考总复习资料

--------数与式

实数与代数式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0.101001???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1)互为倒数的积为1;(2)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1-=a

b (a 、b ≠0) 4、绝对值: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零的绝对值是零;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0(0)0(||a a a a a a

数轴:①定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的;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6、科学记数法;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310 n 的,其中

1≤a ﹤10,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7、整指数幂的运算: ()()m m m

mn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 (a ≠0) 负整指数幂的性质:p

p p a a a ??? ??==-11 零整指数幂的性质:10=a (a ≠0)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8、实数的开方运算:()a a a a a =≥=22;0)(

9、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0、无理数的错误认识:⑴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如1.414141222(41 无限循环);

(2

(3)两个无理数的和、差、积、商也还

(4)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无法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这种说法错误,每一个

轴上把它找出来,其他的无理数也是如此.

11、实数的大小比较:

(1).数形结合法

(2).作差法比较

(3).作商法比较

整式

1、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1)代数式是由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

(2)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①化简求值,②整体代入

2、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只含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多项式的降幂排列与升幂排列

(4)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顷.

3、整式的运算

(1)整式的加减: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

(2)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3)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2b ab a b a +±=±

5、因式分解

(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2).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

分式

1.分式: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A B 的形式,如果除式B 中含有字母,

那么称A B 为分式.

注:(1)若B ≠0,则A B 有意义;(2)若B=0,则A B 无意义;(2)若A=0且B

≠0,则A B =0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团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4.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

5.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6.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7.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8.对于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再代人字母的值求值.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 )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O .

(2)算术平方根:)0(≥a a ; 平方根:±)0(≥a a

(3)最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4)同类二次根式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2.二次根式的性质

);0()(2≥=a a a

???<-≥==);

0(),0(||2a a a a a a )0;0(≥≥?=b a b a ab

)0;0(>≥=b a b a b a

3.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

去分母 分式方程 整式方程 )0(02≠=++a c bx ax )04(24222,1≥--±-=ac b a ac b b x ac b 4

2-=?①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②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乘法

(3)二次根式的除法

------------方程和不等式

方程基本概念有: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

(1).一元一次方程:最简方程ax=b(a ≠0);解法。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多对。

(3)二元一次方程组: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 (4)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常用方法①因式分解法; ②公式法; ③开平方法; ④配方法。

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

(5)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必须要检验。应用题也不例外。

(6)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①审题;②设元(未知数);③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④寻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组);⑤解方程及检验;⑥答案。

不等式.(1)不等号:>、<、≥、≤、≠。

(2)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 、ax <b 、ax ≥b 、ax ≤b 、ax ≠b(a ≠0)。

(3)不等式的性质:⑴a>b ←→a+c>b+c ⑵a>b ←→ac>bc(c>0) ⑶a>b ←→ac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⑷(传递性)a>b,b>c →a>c ⑸a>b,c>d →a+c>b+d.(用文字怎么叙述?)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乘除负数要变方向,但要注意乘除正数不要要变方向)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线、三角形、四边形有关性质定理推论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正n边形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n-2)×180°/ n 。

51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5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1 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2 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3 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4 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5 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6 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7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68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9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1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2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3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4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5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6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7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9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

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80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1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3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84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

85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

86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

87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9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90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1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2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3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4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5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6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7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9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圆的有关概念

1、圆:圆是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集合。

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①点在圆外: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②点在圆上: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③点在圆内: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

3、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直径是最大的弦。

4、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劣弧。

5、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等弧只能是同圆或等

圆中的弧,离开“同圆或等圆”这一条件不存在等弧。等弧的长度必定相等,但长度相等的弧未必是等弧。

6、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7、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8、弓形: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9、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归纳:垂径定理包括五要素:①垂直于弦乐;②平分弦;③过圆心(直径);

④平分优弧;⑤平分劣弧。五要素中任意两项做条件,其他三项做结论。

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3、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14、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15、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四项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弦的弦心距相等。

16、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17、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18、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19、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20、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1、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3、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2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①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这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

②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惟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这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③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这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大于半径。

25、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直径。

26、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直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即要符合两个要求:①和圆有一个交点,②垂直于过这点的直径。)

27、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28、圆和圆的位置关系(d表示圆心距,R表示大圆的半径,r表示小圆的半径)

①外离(d>R+r)、②外切(d=R+r)、③相交(R-r<d<R+r)、④内切(d

=R-r)、⑤内含(d<R-r)。

29、弧长公式:

30、扇形面积公式:

31、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扇形的半径为圆锥的母线。

32、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33、探照灯、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一点发出的,像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 2 2 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 AO=BO=CO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 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九年级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x 的方程x 2﹣3x +k =0的一个根是2,则常数k 的值为( ) A. 1 B. 2 C. ﹣1 D. ﹣2 2.二次函数22(2)3=-+-y x 的顶点坐标是( ) A. (-2,3) B. (-2,-3) C. (2,3) D. (2,-3) 3.如图,是由两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 A. B. C. D. 4.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有红色、黑色的球共10个,它们除颜色外其余完全相同.小娟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黑球的频率稳定在60%附近,则口袋中黑球的个数很可能是( ) A. 4 B. 5 C. 6 D. 7 5.把二次函数243y x x =---化成2()y a x h k =-+的形式是下列中的 ( ) A. 2(2)1y x =-- B. 2(2)1=---y x C. 2(2)1y x =-++ D. 2(2)1y x =-+- 6.如图,以点O 为位似中心,把△ABC 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A ′B ′C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2:1BB BO '= B. △ABC ∽△A ′B ′C ′ C. AB ∥A ′B ′ D. 点C ,点O ,点'C 三点共线 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DC 边上,连接AE ,交 BD 于点F ,若DE :EC =2:1,则△DEF 的面积与△BAF 的面积之比为( ) A. 1 :4 B. 4:9 C. 9:4 D. 2:3 8.关于反比例函数5 y 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B. 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C. 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D. 图象经过点(-1,-5) 9.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1,0),(5,0)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c > B. 240b ac -< C. 0a b c ++> D. 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3x =- 10.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已知,,AB m BAC a =∠=∠则下列结论错误.. 的是( ) A. BDC α∠=∠ B. tan BC m a =? C. 2sin m AO α= D. cos m BD a = 二.填空题 11.若如果x :y=3:1,那么x :(x-y )的值为_______.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用心 爱心 专心 九年级(上)数学复习1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知识网络图表? ?习题练习? 1. 2)x > 2. 已知0=,求x 、y 的值。 3..已知0b > 4. 若a b == a 、 b 表示为多少? 5. - 6. 式子=x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7.当x=_____时 3的值最小,最小值是:_______. 8.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425x - 9.计算 2 1)+++ (2).22-?+-- 10.等式 :x y -=中的括号内应填入:________ 11.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12.下列各式中, ( ) 13. = 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2x ≥ B.3x ≤ C.23x ≤≤ D.23x << 14.计算 结果是:( ) A. 15. 数5- 的整数部分是x, 小数部分是y, 则x-2y 的值是( ) A.1- B.1- 1 D.1--16. 已知a b = = ( ) A.5 B.6 C.3 D.4 17. 若 2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8.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 :1a -+ 19. 0=

九年级(上)数学复习2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 1.下列关于x的方程中:①20 ax bx c ++=,②2560 k k ++=,③3 1 342 x x --=,④ 22 (3)20 m x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只填序号) 2.关于x的方程1 (3)50 a a x x -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 =_______. 3.如果210 x x +-=,那么代数式32 27 x x +-的值为:____________. 4.已知m是方程210 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 m m -的值为多少? 5.用配方法解方程2410 x x ++=,经过配方得:_____________ 6.对于二次三项式21036, x x -+小明同学得出如下的结论:无论x取何值什么实数时,它的值都不可能等于 11。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并说明你的理由。 7.已知实数x满足2 4410 x x -+=,则代数式 1 2 2 x x +的值为:_____________. 8.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是方程2680 x x -+=的两根,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9.已知下列n(n 为整数)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 () () 2 2 2 2 10 201 2302 (1)0 x x x x x x n x n n -= +-= +-= ??????????????????? +--= (1)请解上述一元二次方程(1),(2),….(n); (2)请你指出这个n 个方程的根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写出一条即可。 10.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1)20 x m x m --++=, (1)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 的值。 (2)若方程的两实数根之和等于292 m m -+ 11.若一元二次方程20(0) ax bx c a ++=≠有一个根是1,则a b c ++=_____ 12.请你写出一个根x=2,另一个根满足11 x -<<的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 13.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0 x px q ++=的两根为: 12 3,1 x x ==那么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2340 x x ++= B. 2430 x x -+= C. 2430 x x +-= D. 2340 x x +-= 14.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690 k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解方程(1) 2 42560 x-= (2)26100 x x --= (3) 2 541 x x -=- 16.求证:不论x取任何实数,代数式2 485 x x ++的值总大于零. 1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0 x px q ++=的两根 12 2,1 x x ==,则分解因式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 2

初三数学总复习测试题

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A.0 1 2= + x B.0 1 2= - +x x C.0 3 2 2= + +x x D.0 1 4 42= + -x x 2.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4cm和5cm,圆心距为7cm,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A.内切B.相交C.外切D.外离 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0 1 )1 (2 2= + - + +a x x a有一个根为0,则a的值等于() A. -1 B.0 C.1 D. 1或者-1 4.若c b a> >且0 = + +c b a,则二次函数c bx ax y+ + =2的图象可能是下列图象中的() 5.如图,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积成的几何体,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田字形,则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A.6、7或8 B.6 C.7 D.8 6.如图,以原点为圆心的圆与反比例函数 3 y x =的图象交于A、B、C、D四点,已知点A的横坐标为1,则点C的横坐标()A.1 -B.2 -C.3 -D.4 - 7.如图,圆锥的轴截面ABC △是一个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底边,圆锥的母线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圆锥的底面直径BC= 4 cm,母线AB= 6 cm,则由点B出发,经过圆锥的侧面到达母线AC的最短路程是( ) A. 83 cm B.6cm C.33cm D.4cm 8.已知(x1, y1),(x2, y2),(x3, y3)是反比例函数 x y 4 - =的图象上的三个点,且x1<x2<0,x3>0,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 )A. y3<y1<y2B. y2<y1<y3C. y1<y2<y3D. y3<y2<y1 9.如图,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 A C x y O (第6题) B D A B C O (第7题) ·(第5题

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二、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教材第46页的思考题是为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最后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材第47页的例1是一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题,此题的目的一是要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所蕴含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特别是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补充例1、例2都是常见的题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补充例3是一道综合题,此题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由两个函数组合而成的新的函数关系式,有一定难度,但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回忆一下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见教材P47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先设x k y = ,再把x =2和y =6代入上式求出常数k ,即利用了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例1.(补充)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 (2)x 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 y (7)y =x -4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关键看上面各式能否改写成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形式,这里(1)、(7)是整式,(4)的分母不是只单独含x ,(6)改写后是x x y 31+=,分子不是常数,只有(2)、(3)、(5)能写成定义的形式 例2.(补充)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分析: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另一种表达式是1-=kx y (k ≠0),后一种写法中x 的次数是-1,因此m 的取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m -2≠0且3-m 2=-1,特别注意不要遗漏k ≠0这一条件,也要防止出现3-m 2=1的错误。 解得m =-2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马上面临升学考试。作为教师,做好复习课教学至关重要。然而,九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其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且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数学复习效率,使学生在中考中能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下面的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 2.精讲多练,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3.抓好方法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适应各种题型的变化; 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要求、吃透考试大纲,确定复习重点。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⑴.根据考纲的教学要求提出四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⑵.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⑶.熟悉近年来试题型类型,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和近期的思想状况。(1)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2)进行摸底测试,互相谈话;(3)将学生很好的分类,牢牢的抓在手中。 3.根据知识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 4.切实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从复习安排上来看,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

最新九年级数学高频考点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完整版总复习资料代数

最新九年级数学高频考点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九年级总复习资料代数部分 第一节实数 [知识要点] 1.实数的分类 2.数轴: (1)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a的相反数为-a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或a=-b 4.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a (a≠0)的倒数为. 5.绝对值 6.实数的大小比较 (1)正数>0;负数<0;正数>负数;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用数轴比较: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 7.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记成±a3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 (2)近似数 (3)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字的有效数字。 8.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2)运算律(3)运算顺序 第二节二次根式 [知识要点] 1.平方根 (1)定义:若x2=a,则x是a的平方根,记作:x=± (2)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2)0的平方根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 (1)定义: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记作 (2)性质:1)正数的算术根是一个正数。 2)0的算术平方根是0 3)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 4.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1)二次根式:型如√a(a≥0)的式子叫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得因数. (3)同类二次根式:化成同类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得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 如图是北京奥运会自行车比赛项目标志,则图中两轮所在 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内含 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 2. 抛物线()212 12+-- =x y 的顶点坐标是( ) A. ()2,1 B. ()2,1- C. ()2,1- D. ()2,1-- 3. 在ABC ?中, 90=∠C ,若2 3cos = B ,则A sin 的值为( ) A. 3 B. 2 3 C. 3 3 D. 2 1 4. ⊙O 的半径是5cm ,O 到直线l 的距离cm OP 3=,Q 为l 上一点且2.4=PQ cm ,则 点Q ( ) A. 在⊙O 内 B. 在⊙O 上 C. 在⊙O 外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 把抛物线2 2x y -=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 ) A. ()2 22+-=x y B. ()2 22--=x y C. 222 --=x y D. 222 +-=x y 6. 如图,A 、B 、C 三点是⊙O 上的点, 50=∠ABO 则BCA ∠ 的度数是( ) A. 80 B. 50 C. 40 D. 25 7. 如图,在ABC ?中, 30=∠A ,2 3tan = B ,32=A C , 则AB 的长为( ) A. 34+ B. 5 C. 32+ D. 6

8. 已知直线()0≠+=a b ax y 经过一、三、四象限,则抛物线bx ax y +=2 一定经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三、四象限 C. 第一、二、四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9. 如图是一台54英寸的液晶电视旋转在墙角的俯视图,设 α=∠DAO ,电视后背AD 平行于前沿BC ,且与BC 的距 离为cm 60,若cm AO 100=,则墙角O 到前沿BC 的距 离OE 是( ) A. ()cm αsin 10060+ B. ()cm αcos 10060+ C. ()cm αtan 10060+ D. 以上都不对 10. 二次函数()012 2 ≠-++=a a x ax y 的图象可能是( ) 11. 已知点()1,1y -、()2,2y -、()3,2y 都在二次函数12632 +--=x x y 的图象上,则1y 、 2y 、3y 的大小关系为( ) A. 231y y y >> B. 123y y y >> C. 213y y y >> D. 321y y y >> 12. 某测量队在山脚A 处测得山上树顶仰角为 45(如图),测量 队在山坡上前进600米到D 处,再测得树顶的仰角为 60, 已 知这段山坡的坡角为 30,如果树高为15米,则山高为( ) (精确到1米,732.13=) A. 585米 B. 1014米 C. 805米 D. 820米 二、填空题: 13. 抛物线322 +-=x x y 的对称轴是直线 . 14. 如图,圆柱形水管内积水的水面宽度cm CD 8=,F 为? CD

(完整)九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⑷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 方程的两个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

最新九年级数学必考要点分类汇编精华版 一元二次方程总复习资料

最新九年级数学必考要点分类汇编精华版 一元二次方程总复习资料 一、知识扫描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因此,由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可知,即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才是一元二次方程,不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例如:535,53,02,3422222+===-+-x x x x x x x 都是一元二次方程。而03132=-+x x 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原因是x 1是分式。 2.任何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都可整理成)0(02≠=++a c bx ax 的形式.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它的特征是方程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的二次三项式,方程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注意b 、c 可以是任何实数,但a 绝对不能为零,否则,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般形式的手段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整理后的方程最好按降幂排列,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注意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不可缺少二次项,担可缺少一次项和常数项,即b 、c 均可以为零。如方程013x 023x 02222=-=-=、、x x 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如x=1时,022=-+x x 成立,故x=1叫022=-+x x 的解。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降次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本节共介绍了四种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方程)0(2≥=a a x 的解为a x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 直接开平方法。它是利用了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只要形式能化成 ()a =2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采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如5442=++x x ,可化成 5)2(2=+x ,所以5-2x ,52±=±=+即x (2)因式分解法:首先把方程右边化为为零,左边通过因式分解化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由于两个一次因式相乘为零,第一个因式为零或第二个因式为零。这样通过降次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千万别约去两边含未知数的等式,如解1)1(3-=-x x x 时,两边不能约去x-1,解得3 1=x ,这样就丢掉了x=1这个解,正确的做法是先移项,右边化为为零,正确解法如下,移项得:0)1()1(3=---x x ,即0)13)(1(=--x x ,那么x-1=0或3x-1=0,从而

初三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26章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2+bx+c (a≠0)。 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2+bx+c,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b、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3.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k (a≠0);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对称轴方程 x=h和函数的最值 y最值= k。 4.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k)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 -h)2+ k,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从而求出解析式。 5. 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 6. 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a、b、c与Δ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1)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a<0 <=> 抛物线开口向下。 (2)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 (3) a, b异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a, b同号 <=> 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b=0 <=> 对称轴是y轴。 (4)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b2-4ac =0 <=> 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b2-4ac<0 <=> 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7.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

第27章 相似形 2.比例的基本性质: a:b=c:d d c b a = ad=b c ;

初三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备考大全)

2011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q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2)a 和b互为相反数?a+b =0 2、倒数: (1)实数a(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 叫实数a的立方根。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单元测试 第27章 相似

第二十七章 相似全章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ABC 中,DE ∥BC ,若AD =1,DB =2,则 BC DE 的值为( ) 第1题图 A . 32 B .41 C .3 1 D .21 2.如图所示,△ABC 中DE ∥BC ,若AD ∶DB =1∶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 . 2 1 =BC DE B . 2 1 =??的周长的周长ABC ADE C . 的面积的面积ABC ADE ??3 1 = D . 的周长的周长ABC ADE ??3 1 = 3.如图所示,在△ABC 中∠BAC =90°,D 是BC 中点,AE ⊥AD 交CB 延长线于E 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 .△AED ∽△AC B B .△AEB ∽△ACD C .△BAE ∽△ACE D .△AEC ∽△DAC 4.如图所示,在△ABC 中D 为AC 边上一点,若∠DBC =∠A ,6= BC ,AC =3, 则CD 长为( )

第4题图 A .1 B . 23 C .2 D .2 5 5.若P 是Rt △ABC 的斜边BC 上异于B ,C 的一点,过点P 作直线截△ABC ,截得的三角形与原△ABC 相似,满足这样条件的直线共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6.如图所示,△ABC 中若DE ∥BC ,EF ∥AB ,则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 . BC DE DB AD = B .AD EF B C BF = C .FC BF EC AE = D .BC DE AB EF = 7.如图所示,⊙O 中,弦AB ,CD 相交于P 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 .P A ·A B =P C ·PB B .P A ·PB =PC ·P D C .P A ·AB =PC ·CD D .P A ∶PB =PC ∶PD 8.如图所示,△ABC 中,AD ⊥BC 于D ,对于下列中的每一个条件 第8题图

2018-2019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 房山区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终结性检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学科 2019.1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分,每小题 2 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二次函数 y = ( x -1)2 - 3 的顶点坐标是 A .(1,-3) B .(-1,-3) C .(1,3) D .(-1,3) △2.如图,在 ABC 中,M ,N 分别为 AC ,BC 的中点.则△ CMN △ 与 CAB A 的面积之比是 A .1:2 B . 1:3 C .1:4 D .1:9 C 3.如图,在⊙O 中,A ,B ,D 为⊙O 上的点,∠AOB =52°,则∠ADB 的度数 D 是 A .104° B .52° C .38° D .26° M N B O A B A 4. 如图,在 △ABC 中,DE ∥BC ,若 AD 1 = ,AE =1,则 EC 等于 AB 3 D E A .1 B . 2 C .3 D .4 B C 5. 如图,点 P 在反比例函数 y = 2 x 的图象上,P A ⊥x 轴于点 A , y P 则△P AO 的面积为 O A x A .1 B .2 C .4 D .6 6. 如图,在△ABC 中, ∠ACD = ∠B ,若 AD =2,BD =3,则 AC 长为 A A . 5 B . 6 C . 10 D . 6 D B C 7. 抛物线 y = x 2 - 2 x + m 与 x 轴有两个交点,则 m 的取值范围为 A . m > 1 B . m =1 C . m < 1 D . m < 4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2x+bx+c=0(a、b、c分别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3、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1)、配方法 例:2x2+1=3x(解法在课本P7) (2)、公式法 求根公式:;判别式公式:△ (3)、因式分解法(包括: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及平方差公式法;十字相乘法)例:3x2+6x=0; x2-4x+4=0; 9X2-1=0; X2-5X+6=0 解:3x(x+2)=0 解:(x-2)2=0 解:(3x-1)(3x+1)=0 解:(x+2)(x-3)=0 x1=0;x2=-2 x1=x2=2 x1=;x2= x1=-2;x2=3 4、韦达定理 如果方程a2x+bx+c=0有两根:x1与x2,那么x1+x2= ;x1.x2= 5、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实际问题(应用题) 步骤:1、根据题意设未知数(x);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 3、解方程(不符合题意的解舍去); 4、做答 第二章二次函数 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 1.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 2 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 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 二次函数 ()2 y a x h k =- +的图象与性质 (1)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 y ax =的图象与性质: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 y ax c =+的图象 与性质:上加下减 (3) () 2 y a x h =-的图象与性质:左加右减 ( 4 )二次函数 () 2 y a x h k =-+的图象与性质

初三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共3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道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如果 53 2x =,那么x 的值是 A .15 2 B .215 C .103 D . 310 2.在Rt △ABC 中,∠C =90°,1 sin 3 A =,则 B cos 等于 A .13 B .2 3 C . D .3 3.把只有颜色不同的1个白球和2个红球装入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搅匀,从中随机 地摸出1个球后放回搅匀,再次随机地摸出1个球,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A . 12 B .13 C .19 D .4 9 4.已知点(1,)A m 与点B (3,)n 都在反比例函数x y 3 =(0)x >的图象上,则m 与n 的关系是 A .m n > B .m n < C .m n = D .不能确定 5.如图,⊙C 过原点,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D 两点.已知∠OBA =30°,点D 的坐标为(0,2),则⊙C 半径是

A B C . D .2 6.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 ①因为a >0,所以函数y 有最大值; ②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1x =-对称; ③当2x =-时,函数y 的值等于0; ④当31x x =-=或时,函数y 的值都等于0.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4 B .3 C .2 D .1 7.如图,∠1=∠2=∠3,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A .4对 B .3对 C .2对 D .1对 D . 第Ⅱ卷(共88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 2 1 E D C B A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O 24 4 2

(完整版)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 (2)精讲多练,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3)抓好方法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适应各种题型的变化; (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与措施: 考虑到数学复习的时间和任务,笔者认为,中考的数学复习最好分三轮进行。太少,复习就没有层次性;太多,时间上不允许。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的知识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第一轮复习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点是双基训练。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约70%)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具体的做法是: 1.使学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把握各个知识点,特别要记牢记准一些重要的公式、定理、公理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定理中的隐含条件。 2组织、引导、协助学生将一些相关的、相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比较,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在复习绝对值的性质时,可以将绝对值的非负性和平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联系起来。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几个非负数的和如果为零,那么这几个数都必须同时为零。 3.通过例题和习题,使学生在做题中注意规范的解题格式和步骤,对基本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基本运算时,要提醒学生每一种运算都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在求证线段或角相等的证明题时,常见的方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 第二轮,针对综合性较强的难点和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热点,开展专题复习。 第二轮复习是总复习的提高阶段,侧重点是思考方法和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训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探索题、动态分析题等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总复习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探讨和学习,掌握解决这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具体的做法是:

初三数学总复习试题

数学试题 第1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选对得3分.选错、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 1.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3333 =D2 =B2733=C.235 -=- (2)2 2.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迸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得到全国总人口为l370536875人,该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保留3个有效数字) A.13.7亿B.8 1.410 ? 13.710 ?'D.9 1.3710 ?C.9 3.如图,△ABC中.BC=2.DE是它的中位线.下面三个结论:(1)DE=1; (2)△ADE∽△ABC;(3)△AD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之比为l:4.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 4.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涂黑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两个小正方形涂黑.得到新的图 形(阴影部分),其中不是 ..轴对称图形的是( ) 5.不等式组

11 24 22 31 22 x x x x ? +>- ?? ? ?-≤ ??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6.某市2011年5月1日一10日十天的空气污染指数的数据如下(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61,75.70,56.81,91,92,91,75.81. 那么这组数据的极差和中位数分别是( ). A.36,78 8.36,86 C.20,78 D.20,77.3 7.关千x的方程2210 x kx k ++-=的根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k为任何实数.方程都没有实数根 B,k为任何实数.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k为任何实数.方程都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根据k的取值不同.方程根的情况分为没有实数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和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三种 8.在今年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学科的女子 800米耐力测试中,某考点同时起跑的小莹

新人教 九年级上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

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事件中,是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是( ) A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 B 、父亲的年龄比儿子的年龄大 C 、通过长期努力学习,你会成为数学家 D 、下雨天,每个人都打着雨伞 2、下列各式化简后与x 3的被开方数相同的是( ) A 、xy 3 B 、x 54 C 、x 271- D 248x 3、下列图案都是由字母“m ”经过变形组合而成,其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4、如图,⊙O 的直径CD 过弦EF 的中点G ,∠EOD =40°,则∠DCF 等于( ) A 、80° B 、50° C 、40° D 、20° 5、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和4,圆心距为3,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外离 B 、外切 C 、相交 D 、内切 6、如图,菱形纸片ABCD 的一内角为60°,边长为2,将它绕对角线的交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到A ′B ′C ′D ′位置,则旋转前后两个菱形重叠部分多边形 的周长为( ) A 、)13(8- B 、)13(4- C 、8 D 、)13(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与点P (3,4)关于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 8、若代数式33 ++x x 有意义,则x __________; 9、方程1)1(-=-x x x 的根为__________; 10、如图,AC 是⊙O 的直径,∠ACB =60°,连结AB ,过A 、B 两点分别作⊙O 的切线,两切线交于点P ,若已知⊙O 的半径为1, 则△PAB 的周长为________; 11、有黑、蓝、红三支颜色的笔和白、绿两块橡皮,任意拿出一支笔 和一块橡皮,则取到红笔、绿橡皮的概率为________; 12、如图,在△ABC 中,BC =4,以点A 为圆心,2为半径的⊙A 与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