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的特点
苗族服饰特点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苗族的银饰特色
• 流行于黔东南和湘西苗族地区。有 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 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 项圈由小到大多达七圈为一套,重 二千余克。造型或呈四棱突起,绕 如螺旋,或偏圆,平面上錾出各种 花纹图案。项圈是苗家姑娘恋爱、 结婚必备之物。牙签一般由数根薄 而透明的牙签和四到八条银链、小 银铃组成,每条银链又由数十个直 径不超过2毫米的小银环连缀而成。 每个零件又编、錾、刻出各种图案, 常见的有鸾凤交颈、双凤朝阳、并 蒂桃等,以祝愿幸福吉祥;鲤鱼跳 龙门、梅花满场等表达好愿;针筒、 猴子喜桃、狮子滚绣球等则表现生 活情趣;一副牙签要同时具备形美、 色明、声脆、实用等优点。
精选完整ppt课件
11
观赏价值特色
• 2、观赏价值。苗族的刺绣和蜡染 图案,特别讲究“规整性”和“对 称性”,就是挑花刺绣的针点和蜡 染时的染距都有一定的规格,一定 的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或 重复循环。图案结构严谨,给人以 整齐、紧凑感。尤其是挑花刺绣图 案,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圆心,坐标 轴不论沿横向还是纵向折叠,都是 对称的。许多图案,不仅整个大的 组合图案对称,而且大图案与小图 案之间也是对称的。同时很讲究图 案的色彩搭配,强调色彩与图案的 完整和统一,似乎事先经过精确计 算过。当你欣赏苗族刺绣蜡染图案 时,是否可以将数学公式、几何原 理套入进行计算,其图案结构间的 等距、对称关系是分毫不差的。
镇远县的苗族服饰特点

镇远县的苗族服饰特点苗族服饰是世界各民族中最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镇远苗族(内部分支:河边苗族妇女)服饰极具有苗族特点。
服饰由头饰、颈饰、手饰、围腰、耳饰、衣装、裙饰、鞋饰等组成。
1、头饰。
苗族姑娘及妇女的头发留得很长,加几个假发绾结成发髻,像鹰眼式。
髻中间从右至左横插一根25厘米的银签,护发髻杂乱,后发髻插上小木梳。
头额发根用83厘米长、13厘米宽、无花纹的青家机布折叠成0.13米宽的包头帕,绕头包一圈有余,拴束在前额上扎紧,20世纪90年代后,用蚕丝线自织有花纹、花格的包头巾。
然后再用长45cm、宽30cm,无花家机布搭盖头发,两头往后扎住,成三角式,叫护发巾。
20世纪90年代后,耳朵戴耳环,约四两至五两重。
银耳环大头朝前,小头朝后。
节日或出嫁时,头上发根要戴上银马崽,象一块铁片式,两头系上布带往后拴紧。
正面朝前,大的长39cm,宽9cm,铸焊有骑马图12幅。
人的臂上焊接两朵葵花和一朵大花,每匹马崽脚下悬挂三朵银须。
发髻顶还插上一根银饰鸟雀,三鸟间在一竹杆上,尾巴拖得很长,竹杆式的两头各象一朵大花和一个银铃,鸟的嘴壳挂一个银铃。
中间那只鸟,两边各有一匹马崽,这三只鸟的臂,各焊有16只小鸟雀,6朵小花。
每只小鸟背上各有一朵花,嘴壳悬挂一根银须。
戴上4根椽皮式银条,这四根银条中间焊有1朵大葵花式的银牌。
此银牌铸有飞鸟、树木、花草、小鸟争斗等,插放在发髻前,方向朝前,花样繁多,较为复杂。
进入21世纪,不少地区其他民族也戴上苗族银饰帽、身着苗族银饰服。
2、颈饰。
颈部戴上“8”字形的银链、银泡(象小圆圈,一个个串成银链),项圈(两头实心,中间是几根根银丝互相交错),螺旋项圈(象螺丝齿形式)。
压领(象月亮形),表面上铸有飞禽走兽,边上挂有11根银须,有1个银铃和两颗银花悬在胸部。
2、手饰。
一般情况不戴手饰,只有走亲访友,节日或出嫁时,才戴手饰。
手颈有草叶手圈,螺旋手圈、泡手圈、光手圈几种,手指上还戴银戒子。
苗族:苗族服饰

头饰
• 二、银冠: • 银冠造型由银角演化 而来,远视呈倒插的 巨大木梳。边缘为一 整块银片连成弓状又 似牛角状,角尖为方 孔钱式的放射纹装饰, 银片表面为二龙戏珠 浮雕图案。
头饰
• 三、银簪 : • 银簪是苗族服饰盛 装饰品之一,又是 日常便族银梳,造型多 为月牙形,一般内 为木梳外包银皮装 饰而成。银梳两角 背脊以银链系有银 针,佩戴时插入髻 中,以防脱落。
服饰图案
• 三、构图: • 从构图上看,图案虽然有 疏密聚散的变化,但同绘 画的构图相比较,它并不 强 调突出主题 不讲求主 从关系的变化,大多数图 案采用满地花的构图方 尤 以适应 服装的整体感 的要求。至于对称或均衡 的结构,放射或求心的布 局,团花与角花的 呼应 等毛 在图案的构成上得 到了反复而广泛的运用, 从而表现出服饰图案独特 的 艺术魁力。
•苗族服饰详解
头饰
• 苗族头部银饰包括银 角、银扇、银帽、银 围帕、银飘头排、银 发簪、银插针、银顶 花、银网链、银花梳、 银耳环、银童帽饰
头饰
• 一、银角:
• 最大的银角高约80厘 米,两角距离约80厘 米,角尖一般用白色 鸡羽装饰。银角正中 围绕太阳图案上边有 以银片插成扇形的放 射状,象征初升的太 阳光芒照射。
川黔滇型
• 川黔滇型,流行于川、 黔、滇、桂等省区讲 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区。 女装上为麻布衣,下 为蜡染麻布花裙。色 调较浅,花饰不多, 银饰亦少。黔西北和 滇东北一带,不论男 女皆缀以织花披肩, 大者形同斗笠。
黔中南型
• 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 中南部以及黔、桂、滇 交界处。女装上衣多披 领、背帕等,下装有一 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 裙。以挑花为主,兼用 蜡染。贵阳、安顺、安 龙等地的花溪式女装, 其披领酷似一面旗帜, 俗称「旗帜服」,花饰 也多。
云南文山苗族服饰文化特点研究

云南文山苗族服饰文化特点研究云南文山苗族是中国苗族的一个分支,是苗族中的一个小支系。
他们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
苗族是一个具有独特服饰文化的民族,在文山苗族群体中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苗族的服饰文化特点。
本文将对云南文山苗族的服饰文化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造型特征、工艺技术以及文化内涵,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特有的文化遗产。
一、历史渊源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文化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文山苗族的服饰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苗瑶先民,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风格。
在历史上,文山苗族经常与邻近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吸收了不同民族的服饰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体系。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苗族服饰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和发展,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造型特征文山苗族服饰的造型特征主要表现在服饰的外形设计和整体风格上。
苗族服饰通常由上衣、下裙和头饰三部分组成,其中上衣常采用交领式设计,下裙则多为长裙或短裙。
在服饰的颜色搭配上,文山苗族服饰以黑色、蓝色和白色为主,这些颜色不仅体现了苗族的风俗习惯,还体现了苗族的审美情趣。
文山苗族服饰中还经常加入彩色的绣花、流苏等装饰,使得服饰更加艳丽多彩,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三、工艺技术文山苗族服饰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纺织、刺绣、缝纫等传统手工艺技术。
纺织是苗族服饰制作的重要环节,苗族妇女们通常会亲手织制自己的服饰,用手工织布、手工染色等技术制作出具有独特纹样和色彩的布料。
在刺绣方面,苗族妇女们擅长运用各种针法进行刺绣,将各种图案、花纹绣在服饰上,丰富了服饰的造型和色彩。
苗族服饰的缝纫工艺也十分精湛,妇女们能够利用传统的缝纫技术将布料缝制成各种款式的服饰。
四、文化内涵文山苗族的服饰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苗族服饰是苗族妇女表达自我风采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反映了苗族传统观念和审美情趣。
云南文山苗族服饰文化特点研究

云南文山苗族服饰文化特点研究云南文山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他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对云南文山苗族服饰的文化特点进行研究。
云南文山苗族服饰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苗族是云南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在云南文山地区,苗族人民居住着。
苗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每个地区的服饰风格和图案都有所不同。
文山苗族的服饰主要以蓝色为主,以线绣和彩纹为特色,而砚山苗族的服饰则主要以黑色为主,以刺绣和泥染为特色。
这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苗族人民居住地区的地域差异,也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不同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云南文山苗族服饰的特点之二是艳丽多彩。
苗族服饰主要以绣花、装饰物、彩带等为特色,颜色鲜艳且丰富多样。
苗族人民喜欢在服饰上使用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明亮的颜色,这些颜色象征着丰收、吉祥和好运。
苗族人民还喜欢在服饰上添置一些金银制品,如发饰、耳环、项链等,以增加服饰的华丽度和贵气。
这些艳丽多彩的服饰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美感,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云南文山苗族服饰的特点之三是工艺精细。
苗族服饰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包括纺、织、染、缝等。
苗族人民擅长使用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如刺绣、缠绕、纳络等,将丰富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服饰中。
他们使用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纹样,如花卉、鸟兽、虫鱼等,通过不同的刺绣、织染等技术将其展现在服饰上,使服饰更加精致和独特。
这种工艺精细的特点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技术水平,也反映了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云南文山苗族服饰的特点之四是富有民族特色。
苗族人民的服饰是他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他们传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苗族女性的服饰中常常会使用苗绣和彩带,这些图案和装饰物与苗族传统的文化符号和宗教信仰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苗族的服饰中经常能看到一些传统的民族图案和纹样,如苗岔图案、雀替图案、鸟语花香图案等,这些图案和纹样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云南文山苗族服饰文化特点研究

云南文山苗族服饰文化特点研究
云南文山苗族是中国苗族的主要分支之一,其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具有独
特的民族特色。
本文将对云南文山苗族的服饰文化特点进行研究。
云南文山苗族的服饰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颜色丰富多彩、图案独特精美、材质精良耐用、制作工艺独特。
云南文山苗族的服饰颜色丰富多彩。
苗族人民喜欢用鲜艳的颜色来装饰自己的服饰,
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苗族服饰的主要颜色有红色、绿色、蓝色等,这些鲜亮
的颜色给人一种活力和喜庆的感觉。
云南文山苗族的服饰图案独特精美。
苗族人民善于利用图案来装饰自己的服饰,以表
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苗族服饰的图案主要有鸟、花、蝴蝶、云雾等,这些图案表
现出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云南文山苗族的服饰材质精良耐用。
苗族人民喜欢用高质量的材料来制作自己的服饰,以保证服饰的质量和耐用性。
苗族服饰的主要材料有棉、丝、麻等,这些材料具有柔软、
光滑和透气的特点,非常适合苗族人民的生活。
云南文山苗族的服饰制作工艺独特。
苗族人民善于利用各种工具和技巧来制作自己的
服饰,以展现他们的智慧和艺术才能。
苗族服饰的制作工艺主要有刺绣、织布、染色等,
这些工艺精湛,使得苗族服饰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云南文山苗族的服饰文化特点丰富多样,展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苗族
人民通过服饰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使得苗族服饰成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本文对云南文山苗族服饰文化特点的研究能有所帮助。
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特色

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特色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特色在日常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苗族服饰的价值特色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特色苗族服装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
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有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
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
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
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
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苗族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和女装。
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多是短装衣裤,或着大襟长衫;女装一般为上衣、下裙(裙有长短之分)配件多花饰丰富,工艺精巧。
所以男装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
全国的苗族服饰大致可分为湘西、黔东、川滇黔、黔中南、海南等五个类型,每型又可分为二十余式。
其中黔东南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服根据的服饰颜色可以分为“红苗”、“花苗”、“汉苗”、“白苗”等,如果从观赏角度来看,“花苗”的服饰最能体现其特点和制作工艺,花苗的任何服饰,都习惯镶上色泽艳丽的刺绣花边。
苗族的节日习俗,特色的服饰

苗族的节日习俗,特色的服饰篇一:苗族服饰特点苗族服饰特点苗族少女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
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
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
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
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
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
苗族服饰-传统的苗族男装大襟短衣,襟向右开,颜色多为蓝、黑色。
现在,男子的服饰已基本与汉族服饰一样。
而苗族女子的服饰就显得精美了。
苗族妇女的腊染技艺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种精美图案和花鸟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妇女的头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苗族妇女的头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黑布尖顶帽,帽底下有垫头,垫头上绣有精美的花纹。
制作别致,深蓝色的绣着花边的尖顶头巾套在外边,帽后垂下一根红带长及腿部。
另一种是小花帽,这种花帽在平常农闲、休息时,她们都爱戴,是平顶式的,做工精美,绣有花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服饰的特点
苗族分布很广,主要居住在贵州(约占苗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
四)、云南(约占百分之十七)、湖南(约占百分之十六),其余分布
在广西(约占百分之八)、四川(约占百分之三)等地,还有少数在
广东海南岛及湖北西南角。贵州、云南和湘西有较大的苗族聚居区,
其他地方的苗族居住分散,一般以一个或几个村寨为单位,和其他民
族交错杂居。杂居的程度,各地因条件不同而很不平衡,但大杂居、
小聚居则是主要的形态。这种形态是我国西南各省多民族地区的共同
特点,由于苗族人数较多,分布较广,这个特点尤为突出。 在云贵
高原以及边缘的山区,苗族一般是几家、几十家形成一个个村寨。疏
疏落落地分散在山坡,以及山区里开阔的平坝和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
各地苗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黔东南、黔南和桂北位于云贵高
原的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从一千多米降到四百米左右,
苗岭山脉横亘其间,河流有清水江、都柳江和盘江等。湘西、黔东北、
鄂西南和川东南地势、海拔都与黔东南地区相近,山脉有武陵山,河
流有沅江和沣水。大约在公元三世纪有一部分当时称为“五溪蛮”的苗
族先民沿乌江西上,进入今黔西北和川南;五世纪又有一部分进入川
东、鄂西;九世纪有一部分被掳入云南;十六世纪有一部分被征调落
户于海南岛,这些都是比较大规模的移动。至于比较小的集团,甚至
一家家,在山区里大体上“顺着日落的方向走”的流动,更是经常发生
的,他们在迁移流动中四处分散了。这个分散的过程开始得相当早,
有些已超过千年。各地的苗族在不同的条件下发展了各自的特点;这
些特点表现成苗族内部的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不 平衡。由于
苗族人民长期分散居住,在发展过程中又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各
地苗族的语言、名称和服饰等都比较复杂,形成了来自不同地区的苗
族不能用苗语通话,服饰各有特点,甚至在节日,艺术等方面也有一
定的差别。 苗族的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
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
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
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妇女的服饰:头上的发髻和裹巾,
衣衫的颜色,绣花的图案,以及裙子的有无和长短等等,不仅省与省
之间,而且县与县之间,有时甚至寨与寨之间,常有不同的特点。湘
西、黔东北一带苗族妇女上身着大襟右衽衣,下身穿裤子,衣袖、裤
脚和衣领周围都镶有花饰。其他各地苗族妇女大都穿大领短衣,长的
或短的各种百褶裙,裙罩有裙片。有的长裙长及脚背,有的短裙仅长
及膝盖。妇女盛装时还佩戴多种银饰。苗家妇女在少女时开始绣花了。
她们一生绣花的高潮是快要出嫁的时候。如果哪家的姑娘不会绣花或
不穿花衣,她们的伙伴以及多情的男子都不亲近她。绣花题材极为丰
富,有反映家庭生活的,如“双凤朝阳”、“双狮滚球”、“喜鹊闹梅”;有
反映生产的,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瓜秧绵绵”;有反映爱情的,
如 “鸳鸯戏荷”、“鱼水相怜”、“目下对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