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资本结构理论

动态资本结构理论
动态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述评

[摘要]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两大主流理论--静态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在应对实证研究结果的挑战时均显示出了各自的局限性,由此导致了动态权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并成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在对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发展的学术背景、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述评的基础上,对该理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中经评论·北京)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针对资本结构两大主流理论--静态权衡理论(static trade-offtheory)和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对企业融资行为选择的不同解释,经济学家对两种理论对企业融资行为的解释能力以及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无论是静态权衡理论还是优序融资理论都无法完全解释实证研究所观察到的特征事实(stylizedfacts)。现实中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存在着许多静态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异象(a-nomalies)。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尝试着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下通过构建企业融资的动态理论模型,以期对实证研究的既定事实给予合理的解释。这种尝试也就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发展的动力,并成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

一、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发展的学术背景

(一)资本结构主流理论的主要观点

按照Myers(1984)的观点,标准的静态权衡理论认为,在假定企业投资水平和现有资产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企业权衡负债融资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结果。其中,负债融资的收益包括税盾效应和降低股权融资下的代理成本等。负债融资的成本包括破产成本、财务困境成本和债务融资下的代理成本等。因此,从长期来看,企业存在一个目标资本结构。如果不存在调整成本,现实中观察到的资本结构就是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如果存在调整成本,则企业实际资本结构会与目标资本结构发生偏离,但实际资本结构会自动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调整的速度取决于调整成本的大小。

另一方面,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降低逆向选择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以及信号显示的代理成本,企业最优的融资策略是优先选择来自于留成收益的内源融资,当内部资金来源不足以弥补投资需求而出现融资缺口

(fi-nancial deficit)时,次优的选择是安全的负债融资,权益融资仅作为最后的融资手段被采用。因此,企业的融资选择遵循的是一种优序原则,现实中观察到的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内源资金与投资需求之间差额的累积结果,不存在目标资本结构。

(二)资本结构主流理论面临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了检验两种主流理论与现实中企业融资决策的一致性,众多学者以两种理论作为实证研究的假设,对企业融资行为选择和资本结构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理论都不能完全解释实证结果观察到的企业融资和资本结构选择的事实。两种理论都面临着实证研究的严峻挑战。

静态权衡理论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盈利能力( profitability)与负债比率负相关的问题。按照静态权衡理论的观点,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小,其预期的破产成本也越小,这类企业应更多地利用负债融资以获得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而且,由于这类企业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的可能性较大,利用负债融资有利于降低过度投资的代理成本。但是,几乎所有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盈利能力与负债比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次,债务保守主义(debt conservatism)问题。静态权衡理论的核心是负债的税盾效应与预期破产成本之间的权衡。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许多学者对负债的破产成本与税盾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Maksimov-ic&Phillips(1998)、Andrade 8L Kaplan(1998)等有关企业破产成本的实证研究显示,相对于较高的企业所得税率,企业的实际破产成本非常小。如果企业的破产成本较小,那么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融资以获得负债的避税效应。具有高税负负担的企业应有较高的负债比率。但Kane et al. (1984)、Bren-nan&Schwartz(1984)和Graham(2000)等考虑企业税收比率对负债比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均表明,大多数规模较大、盈利能力较好且流动性充足的企业均具有较低的负债比率,高税负负担的企业在利用负债融资时存在着保守主义的倾向。第三,市场时机理论(market timing theory)和惯性理论(inertiatheory)的挑战。Baker&Wurgler(2002)基于企业股票发行与其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关系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市场时机理论。该理论认为,股票市场时机是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主要和持久的影响因素。现实中观察到的企业资本结构是其市场时机选择的结果,企业融资不存在向目标资本结构自动调整的过程。Welch(2003)基于股票收益与资本结构选择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资本结构的惯性理论。该理论认为,股票收益率是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企业不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

另一方面,优序融资理论也面临着来自实证检验的三个方面的质疑。首先,均值

反转(mean re-version)和目标资本结构问题。按照优序融资理论的观点,企业资本结构是留存收益与投资机会所需资金之间差额的累积结果。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企业不存在目标资本结构。但来自Hovakimian etal. (2001)、Fama&French(2002)、Kayhan&Tit-man(2007)等的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着向目标资本结构均值反转的趋势。其次是权益融资问题。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当企业内部留成收益无法满足其投资需求时,企业首选的外部融资是负债融资,只有在企业负债融资能力耗尽时,才会选择权益融资。但Frank&Goyal(2003)、Fama&French(2005)、Leary&Roberts(2005b)的实证研究都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权益融资,部分企业权益融资的比例大大超过了其负债融资的比例。第三,优序融资理论同样面临着市场时机理论和惯性理论的挑战。市场时机理论和惯性理论虽然都强调企业不存在目标资本结构,但两者都认为企业融资不存在优先顺序。

来自于实证检验结果的挑战充分说明了两种主流理论各自存在的局限性。为应对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尝试着通过构建跨期、连续时间的企业动态融资模型来扩展传统的单期静态理论模型,以期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对实证研究观察到的既定事实给予合理的解释。

二、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的发展

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模型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几乎所有的文献在构建数理模型的同时都采用实证数据或模拟数据对模型的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并将实证检验的结果与现有的实证结论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在动态模型中,预期和调整成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其假设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从投资和现金流的假设来看,可分为投资和现金流外生的动态资本结构模型和投资和现金流内生的动态资本结构模型。为此,我们将按投资与现金流是否外生的假设划分标准来整理动态权衡理论的主要模型。

(一)投资与现金流外生的动态资本结构模型

事实上,动态权衡模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已开始出现,Kane et al. (1984)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不确定性、税收、破产成本等因素在内的连续时间模型,分析了负债融资的税盾效应与破产成本之间的权衡问题。但是,他们的模型中没有考虑交易成本。由于资本结构的调整是无成本的,当遭到负的外部冲击时,企业能够很快做出反应,并能连续地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因此,企业会保持着较高的负债比率以获得负债的避税效应。

在Kane et al. (1984)的基础上,Fischers,Heinkel&Zechner(1989,以下简称FHZ)构建了一个包含交易成本的连续时间的动态资本结构模型。在他们的模型中,企业负债和权益的价值是其再资本化决策(recapitalization decision)的函数,最优的动态资本结构政策取决于负债融资的收益(如避税效应)、潜在成本(如破产成本)、标的资产收益的波动率、无风险利率以及再资本化成本的大小。由于存在交易成本,企业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比较缓慢。但模型中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是一个围绕某一中心值上下波动的区间值,而非某一特定的数值。当实际的资本结构偏离这一中心值太远时,企业将逐渐使其恢复到设定的区间。他们假设资本结构的调整只有在实际资本结构偏离中心值到达波动区间的上下限时才会发生。因此,企业的再资本化也采取上下限政策。当企业盈利时,企业偿还负债,负债比率下降。如果负债比率降至波动区间的最低限,则企业会进行再资本化;如果企业亏损,则负债比率上升。只要负债比率没有达到上限,则企业不会对其进行调整。FH2(1989)将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这种模式称为(S,s)调整模式。

FH2(1989)认为,调整成本函数的性质会影响资本结构调整的频率和方式。如果成本函数为凹函数,则企业存在一个最优的目标资本结构区间(而非水平),只要企业的负债比率在这一区间中,就不会发生资本结构调整行为;当负债比率偏离目标区间或达到区间的边界时,是否调整取决于调整成本函数的性质。如果成本函数是严格的凹函数,则企业会对资本结构进行大的调整,使其恢复到目标区间;如果成本函数是准凹函数,则企业会选择小的调整,使其保持在最优区间中。FH2(1989)采用实证数据对其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很小的交易成本,也会导致负债比率再调整行为发生和目标资本结构波动区间的扩大。负债的避税效应随公司所得税税率的提高而增加,随个人所得税税率的提高而降低。资产收益的波动率与平均负债水平负相关。

Leary&Roberts( 2005a)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在假定企业不经常调整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建立了一个有关企业融资决策的动态久期( duration)模型。在他们的模型中,调整成本函数为企业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的行政成本、法律成本等固定成本加上可变成本的凸函数。模型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l)调整成本是否在企业融资决策中发挥作用?(2)企业融资决策是否遵循着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3)如果存在再调整,那么调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幅度多大?他们的研究表明:(1)企业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区间。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处于较低(高)的水平,或者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上升),则企业会调高(低)负债比率。当负债比率处于目标资本结构区间时,企业不会积极地调整资本结构;只有当负债比率偏离目标区间时,企业才会调整其资本结构。Leary& Roberts(2005a)认为,这一结论与资本结构的均值反转现象相一致。(2)市场时机会影响资本结构的调整,但调整成本对资本结构调整的

影响更大。当企业股票价格相对较高时,企业会发行股票进行权益融资,这与市场时机理论相一致,但下一阶段,企业将会通过负债融资或股票回购来提高其负债比率,而不是通过进一步的股票发行或债务偿还来降低负债比率。企业对股票发行而导致的负债比率下降进行调整的平均时间小于2年。(3)当面临股票价格上升的冲击时,企业调高资本结构的频率高于调低资本结构的频率。企业应对股票价格上升冲击导致的资本结构调整时间为2年。

Strebulaev(2007)构建了一个基于权衡思想的动态资本结构调整的状态依存(state contingent)模型。模型中,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遵循最优资本结构的路径。但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只有在需要时调整才会发生。经营状况持续好的企业将调整负债比率以获得税盾效应;而业绩差的企业会面临流动性困境并将出售资产来偿还债务。如果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企业会通过高成本的股票发行来偿还债务。当所有的融资能力耗尽时,企业将破产。在此假定下,论文分析了企业最优融资决策的路径,并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横截面检验。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1)关于盈利能力与负债比率的关系,模型推导的结果是在资本结构调整的起点时两者为正,而动态横截面实证检验的结果为负。但两种结论并不矛盾。在假定企业因调整成本的存在而不经常调整资本结构的前提下,盈利能力的提高将通过提高未来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而使资本结构降低,反之亦然。(2)短期资本结构的显著变化与股票市场价值的变化无关,但股票市场价值是企业长期融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与惯性理论的结论一致。(3)以长期动态观点度量的负债比率的平均水平高于以某一时点为基准度量的资本结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实中企业的债务保守主义行为。

(二)投资与现金流内生的动态资本结构模型

Hennessy&Whited(2005)构建了一个分析企业实际投资、融资和分配的动态模型。在他们的模型中,资本结构的选择、现金流分配和实际投资水平均为内生变量。这些变量受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红利分配政策、财务危机成本和权益波动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模型假定,企业面临两个相互关联的选择:投资多少和是否利用负债或权益融资来进行投资。企业能够选择负债融资或将多余的资金留在企业。在分配政策方面,企业既可以选择分配红利、也可以选择零红利或者配股。同时,企业的投资和融资决策均基于对未来融资需求的预期。模型的结果表明:(l)资本结构与代表流动性的滞后期指标呈负向关系,这与Titman&Wessels(1988)、Fama&French(2002)等的实证结论一致。(2)与相同的企业相比,滞后期负债水平高的企业更多地利用负债融资。(3)由于滞后期的负债水平是企业历史的函数,因此,企业的融资政策是路径依赖型的( pathdependent),企业不存在目标资本结构。

Titman&Tsyplakov(2007)发展了一个企业能够动态调整资本结构和投资水平的连续时间模型。模型中,企业的市场价值、投资选择和资本结构均为内生变量。企业的市场价值决定于企业的收益,而企业的收益决定于企业的投资选择和外生的产品市场价格变化。企业的投资选择内生决定于产品价格、资金存量和资本结构选择。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由税收、破产成本、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导致的代理成本和财务危机成本等内生决定。在构建模型的同时,Titman&Tsyplakov利用美国黄金开采业企业的数据作为模型中的变量参数,对负债比率的变化进行了横截面和时序检验。与其他研究不同,实证检验中的目标负债比率依存于企业的投资历史和产品价格。因此,观察到的企业负债比率的时序变化受目标负债比率、经济变化和企业偏离或向目标比率靠近的行为选择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结果表明:(1)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财务危机成本对目标负债比率和实际负债比率的变化均具有长期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企业在初期会选择保守的资本结构。(2)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财务危机成本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存在差异。前者会减缓企业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趋势;而后者则会加快企业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趋势。(3)企业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相对较慢,但调整速度受企业特征因素影响。具有高财务危机成本和经理人以企业价值最大化(而非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较快。同时,这类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对企业收益变化的敏感性较低。Titman&Tsyplakov(2007)认为,他们的结论与Fama&French(2002)、Flannery&Rangan (2006)等的实证结果相一致。

三、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的实证检验

几乎所有的动态权衡理论模型都认为,企业存在一个目标资本结构(或区间),如果考虑调整成本,则存在一个调整过程。企业资本结构长期变化趋势较为稳定的原因在于资本结构存在均值反转的趋势,或起因于企业的进入和退出过程。因此,对动态权衡理论的实证检验主要集中在企业是否存在目标资本结构以及当实际资本结构与目标资本结构发生偏离时是否存在均值反转的趋势等方面。早期相关的实证研究是在假定影响资本结构的企业特征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以企业长期资本结构的均值作为目标资本结构的前提而进行的。但实际上,目标资本结构会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近几年来的实证研究采取了两阶段实证研究或问卷调查的方法来验证企业是否存在目标资本结构或向目标资本结构反转的趋势。

Hovakimian et al.( 2001)采用二阶段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当企业发行新股或回购股票时实际资本结构是否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问题。他们的结果显示,企业确实存在向目标负债比率调整的趋势。当实际负债比率低于目标负债比率时,企业增

加负债;相反则减少负债。当实际负债比率高于目标负债比率时,企业的调整强度和意愿明显高于实际负债比率低于目标负债比率时的调整,但原因不明。Fama&French (2002)用一个两阶段的部分调整模型检验了资本结构均值反转。他们发现,发放股利公司的均值反转的区间为,7%-10%,而不发放股利公司的均值反转区间为15%-18%。

与两阶段的实证研究方法不同,Graham&Harvey(2001)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392家企业CFO的调查表明,37%的企业具有弹性目标资本结构,34%的企业具有较明确的目标资本结构或区间,10%的企业具有严格的目标资本结构,只有19%的企业没有目标资本结构。

Kayhan&Titman (2007)以美国非金融类上市企业的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现金流、投资支出和股票价格变化历史对资本结构长期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三个指标对资本结构的变化都具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股票价格变化和融资缺口对资本结构变化有很强的影响。但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具有持续性,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部分反转。因此,他们认为,资本结构会在长期内趋向于一个目标负债比率。

大多数的实证文献都认为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存在均值反转的趋势,但不同的文献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看法却不相同。Fama&French(2002)认为,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较慢,均值反转就像资本结构的变化在一个“蛇形”空间中运动。Leary&Ro-berts(2005a)、Flannery&Rangan(2006)等均发现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较快(2-3年)。另一方面,对于目标资本结构是否随时间而变化,不同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实证证据。Lemmon et al. (2006)的结果显示,当企业积极管理负债,并且负债比率呈现出均值反转时,资本结构会趋向于一个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目标资本结构。Hovakimian et al. (2001)和Flannery&Rangan(2006)的结果显示,目标资本结构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交易成本对资本结构的均值反转也存在影响。Leary 8L Roberts(2005a)的研究表明,不同形式的交易成本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资本结构变化方式。

四、结论与展望

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在考虑税收效应、破产成本、代理成本的基础上,从调整成本、企业投资和融资决策内生决定的角度考察企业投融资决策的长期动态过程,以试图解释实证研究所观察到的企业融资既定事实。其研究成果既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资本结构理论,也为我们了解企业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选择决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但是,动态权衡理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上作进一步的研究。首先,企业的债务保守行为要得到合理的解释,必须对税收对企业负债融资的影响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其次,除税收、破产成本、调整成

本外,在现有的模型框架中引入经济主体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等因素,以构建一个融权衡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各要素于一体的统一的分析框架,是未来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再次,在实证研究方面,现有的理论模型大多采用数据模拟的方式来检验模型的解释能力,采用更加科学的实证方法和代理变量,以企业融资的实际数据来检验动态权衡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也是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

(经济学动态,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潘敏,郭厦)

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和影响因素

第30卷第10期财经研究V ol130N o110 2004年10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Oct12004 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和影响因素 童 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上海200433) 摘 要:文章构建了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模型,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时变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动态调整资本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交易成本,这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不能调整到最优资本结构状态。另外,文章还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资本结构;上市公司;动态调整;动态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830.91;F2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9952(2004)1020096209 一、研究背景 尽管M odigliani和Miller在他们1958年的经典论文中认为企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价值没有影响,但是这个结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下的。现实中的资本市场总是不完善的,如存在税收、交易成本、破产成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在一个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结构不仅和企业的价值紧密相关,而且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具有重大影响。由于资本结构对企业的重要性,它一直是作为一个基本决策摆在企业经营者的面前。同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财务金融领域的学者们对资本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发展出了多种资本结构理论,如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产品/要素市场理论等,Harris和Raviv(1991)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回顾。这些理论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对哪些因素会对资本结构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进行分析。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国外的众多研究中,其中以T itman和Wessels(1988),Rajan和Z ingales(1995)以及Booth等(2001)的三篇文章最具有代表性。T iman和Wessels(1988)对影响美国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而Rajan和Z ingales(1995)通过对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7团集团)数据的分析,显示了不同国家间的公司 收稿日期:2004206223 作者简介:童 勇(1974-),男,江西贵溪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博士生。 ? ? 6 9

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思考课件

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思考 院系: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业班级:国贸1204 姓名:谭保渝 学号: 201221130119 时间: 2015年11月21日

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思考 摘要:本文回顾了自MM理论以来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进展,分为资本结构理论历史发展状况、研究现状以及对发展趋势的评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进程;第二部分为西方主要理论介绍和我国资本结构理论的进程和一些成果;第三部分为对国外及国内相关理论的评述。 关键词:资本结构 MM理论权衡理论代理成本 引言:资本结构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通常长期资金来源包括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因此资本结构通常是指企业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公司理财根本目标,研究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变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在西方诸多资本结构理论中,以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影响最大,其核心为美国学者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的MM理论,还包括对MM理论的一些发展,如在MM理论中引入权衡模型、代理成本理论等。资本结构优化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对企业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市场价值,而且与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宏观经济运行紧密相关。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介绍并评述各大理论及相关文献,并提出自己在资本结构方面的观点和和意见。 一.历史发展 曹志广先生在《国外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述评》一文中指出,资本结构理论的演进历程,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阶段、经典资本结构理论阶段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4] 在早期资本结构理论是指1958年之前的理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折衷理论。净收益(net income)理论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资本结构即提高财务杠杆程度,来降低资本成本,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而且,最优资本结构会戏 剧性地出现在债务资本占100%的极端 情况下。净经营收益(netoperating income)理论说明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 无关。传统折衷理论实质上是对净收益 理论和净经营收益理论这两种极端理 论的折衷。这种理论说明存在一个非极 端的最优资本结构。 经典资本结构理论阶段在时间上 从1958年开始,直至70年代后期。在 这一阶段,Modigliani和Miller创立并修 订了MM理论;另一方面,围绕着MM定 理,形成了税差学派和破产成本学派两

资本结构理论梳理

资本结构理论梳理 一、前言 资本结构理论是关于公司资本结构、公司综合资本成本率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来看,主要有早期资本结构理论、MM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和后资本结构理论。 二、资本结构理论发展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1952年,大卫·杜兰特提交了一篇《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的论文拉开了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序幕,他把资本结构的理论系统地划分为三种: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折中理论。 1、净收益理论。 核心思想: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按照这种观点,公司获取资本的来源和数量不受限制,并且债权资本成本率和股权资本成本率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 2、净营业收益理论。 核心思想:公司债权资本成本率是固定的,但股权资本成本率是变动的,经加权平均计算后,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不变,因此,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从而,决定公司价值的真正因素应该是公司的净营业收益。 3、传统折中理论。 核心思想:增加债权资本对提高公司价值是有利的,但债权资本规模必须适度。如果公司负债过度,综合资本成本率只会升高,并使公司价值下降。(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1] 经典的MM理论可分为最初的MM理论、修正的MM理论和米勒模型三个阶段[2]。 1、最初的MM理论 美国学者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在1958年发表的《资本成本、企业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论。核心思想:在企业投资与融资相互独立、无税收及破产风险和资本市场完善的条件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一、引言 自从Modigliani和Miller (1958)提出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定理以来,学者们通过不断放松MM定理的约束条件从不同角度发展深化了资本结构理论,如权衡理论(Modigliani 和Miller,1963;Miller,1977)、优序融资理论(Myers,1977)、代理成本理论(Jensen 和Meckling , 1976)、信息不对称理论(Myers,1984)等。早期对这些理论的实证检验主要着眼于静态分析,如Titman和Wessels(1988)。随着计量经济学在动态面板数据方面的不断发展,近期的研究开始将实证分析的重点集中到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上来。Fisher、Heinkel和Zechner(1989)采用动态调整模型对美国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公司的资本结构并不是连续调整的。因此,负债率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看作是最优的,从而解释了为什么相似的公司会具有不同的资本结构。Banerjee、 Heshmai和Wihlborg (2000)则进一步将动态调整模型进行扩展后对426家美国上市公司和122家英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往往会偏离理论上认为的最优水平,而且向最优水平的调整过程非常缓慢。这表明调整成本不但存在而且还很重要,而前期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分析上。陆正飞和辛宇(1998)通过对1996年机械及运输设备业的35家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但企业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等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显着。冯根福等(2000)针对1995年以前上市的234家公司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是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作用却相对较弱。王娟和杨凤林(2002)、黄晓莉(2002)、安宏芳和吕骅(2003)等也都采用横截面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1。由于以上研究都采用截面分析法,因此无法捕捉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过程。同时,上述文献都采用了公司的实际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的代理变量,但这与资本结构理论所强调 的最优资本结构存在本质的差异,因此无法直接对资本结构理论进行检验。肖作平(2004)首先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采用了一个部分调整模型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动态

第2章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第2章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两者各占的比重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不仅包括长期资本,还包括短期资本。狭义的资本结构专指长期资本结构。 2.1.2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 负债资本是指企业利用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本,代表了债权人对公司资产的债权,因而称为负债资本。负债资本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从外部借入的资本,在债务期满后,这些资本便不再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退出企业:或者继续留存企业组成企业资本周转的一部分,但必须更改债权人或延长债务偿还期限。权益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及其形成的资本公积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留存收益所组成的资本。它代表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因而又称为自由资本。任何企业的创立,按《企业法》和《公司法》规定,都必须筹集必要的资本金,这是权益资本的主体。企业开始经营以后,可以通过提取公积金、留存收益等方式不断扩大权益资本。 2.1.3资本结构优化 根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分析,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所谓最优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最适宜其有关条件下,使其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同时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资本成本、企业价值等要素之间实现优化均衡的资本结构,它应作为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优化就是指企业通过筹资、融资等手段,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状态的决策过程。 2.2传统资本结构理论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净收益理论(the net incomeapproach)、净经营收益理论(the net operating income approach)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理论(the traditional theory)。至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到底是谁,学术界还存在着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早期资本结构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杜

宏观条件、融资约束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宏观条件、融资约束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在MM(1958)的完美资本市场中,由于不存在市场摩擦,公司的外部融资可以完全替代内部融资。然而,现实的资本市场与MM模型假设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公司的外部融资从成本与可获得性上,均受到宏观条件波动、自身融资约束变化的深刻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时变的宏观条件与融资约束的视角下分析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内生化宏观条件、融资约束等因素资本结构的结构动态模型,并从投融资反馈机制的视角阐释公司最优资本结构形成的机理。 然后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FA)构建一个新的指数,度量公司融资约束的程度;并研究融资约束的差异,将如何影响公司在不同宏观条件下资本结构的选择。接下来采用非线性面板阈值回归(PTR)的方法来分析基于时变经济周期和融资约束下资本结构的非线性调整。最后,深入讨论周期性行业公司与非周期性行业公司面临不同的宏观条件和融资约束下的非线性调整。本文的研究对于公司的最优资本结构选择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的制定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根据资本结构的结构动态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公司最优资本结构与现金流增长率、与融资成本和破产成本呈反比,与现金流波动率呈正比。而公司价值与现金流增长率、劳动力产出弹性、资本产出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呈正比,与融资成本和工资率呈反比关系。第二,本文对宏观条件与融资约束波动下的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公司资本结构呈现顺周期调整的特征;并且宏观经济越好,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越快。 融资约束导致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变慢。融资约束公司资本结构是顺周期调整的,而非融资约束公司则正好相反;当经济景气时,融资约束程度减弱,公司对于融资成本与规模的因素均不敏感;而在经济下滑时,公司对融资成本和规模的因素都更为敏感。第三,采用非线性面板阈值回归(PTR)方法检验时变因素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结论如下:公司资本结构调整是顺周期的;融资约束降低了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有形资产提升了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小公司与大公司相比有更快的短期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低盈利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与高盈利公司有快得多;高成长公司的调整速度为明显快。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与上文的结果基本一致。

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史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直到今天,不少的学者还是认为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及生产要素价格理论为财务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在它发展了百余年的过程中,至今仍未找到统一的概念。其中一个是:财务管理是研究企业货币资源的获得和管理,具体地说就是研究企业对资金的筹集、计划、使用和分配,以及与以上财务活动有关的企业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卢家仪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无疑有着与人类生产活动同样悠久的历史,但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无论就时间还是就理论发展而言,都只是近百余年的事情。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育的不完全,以及新中国长达30年的计划经济制度,使得我国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实践与理论发展在总体上显著地落后于发达国家。为此,欲知近、现代财务管理的内容构架及其发展过程和趋势,我们就不得不首先从西方谈起。 早在15世纪,商业发达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就出现了有社会公众入股的城市商业组织。商业股份经济的初步发展,要求企业做好资金筹集、股息分派和股本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尽管当初尚未在企业中正式形成财务管理部门或机构,但上述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确已在企业管理中得以凸现。到了20世纪初,由于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许多公司都面临着如何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加速企业发展筹措所需资金的问题。故在这个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筹资财务问题。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Thomas L.Green)所著的《公司理财》,被学界认为是筹资财务理论的最早代表作。其后的如1910年米德(Meade)的《公司财务》、1920年斯通(Arthor Stone)出版《公司财务策略》。由于这一时期西方资本市场发育日趋完善,各种金融机构的出现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加上企业扩大规模的需要促使财务管理学研究企业如何利用普通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来筹资;金融中介如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信托投资公司在公司筹资中的作用。当时财务管理的侧重就是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描述和讨论。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企业的破产、清偿和合并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是对公司偿债能力的管理,这一时期的财务管理的重心是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财务关系处理。这为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分析及对资产流动性分析打下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是财务管理划时代的分界线。1952年,美国著名财务学家哈里?马可维兹在《财务杂志》上发表的《资产组合的选择》一文,

注册会计师_财务管理(2020)_第九章 资本结构

历年考情概况 本章是考试较为重点章节,与资本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等相关章节内容联系紧密。主要考核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资本结构决策分析方法和杠杆系数的衡量等内容。考试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也有涉及。考试分值预计8分左右。 近年考核内容统计表如下: 知识点考核年份 资本结构理论2012、2013、2015、2016、2017、2019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2012、2017、2018 企业价值比较法2019 杠杆系数的衡量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本章知识体系 【知识点】资本结构的MM理论 (一)MM理论的基本假设★ MM理论的假设条件包括: (1)具有相同经营风险的公司称为风险同类。经营风险用息前税前利润的方差来衡量; (2)投资者对公司未来收益与风险的预期相同; (3)资本市场是完善的。即在股票与债券进行交易的市场中没有交易成本,并且个人与机构投资者的借款利率与公司相同; (4)借债是无风险的。即公司或个人投资者的所有债务利率均为无风险利率,与债务数量无关; (5)全部现金流是永续的。即公司息税前利润预期不变,所有债券也是永续的。 【链接】MM理论相关字母含义 V L:有负债企业价值(Leverage); V U:无负债企业价值(Unleverage); :上标0表示无所得税下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上标T表示有所得税下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ax); :无负债权益资本成本;

:有负债权益资本成本; r d:税前债务资本成本; D:负债价值(Debt); E:权益价值(Equity)。 (二)无税MM理论★★★ 1.命题Ⅰ的基本观点及推论 基本观点 在没有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有负债企业的价值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相等,即企 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即: 【提示】无税下的MM理论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 推论 (1)有负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等于经营风险等级相同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 资本成本 (2)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无关,仅取决于企业的经营风险 2.命题Ⅱ的基本观点 在没有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风险溢价。其中,风险溢价同债务/股东权益比(按市值计算)呈正比。即: 【链接】 等式两边乘以(D+E)/E,则: 等式右边可写成 (三)有税MM理论★★★ 命题I 基本观点 在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有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具有相同风险等级的 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债务利息抵税收益的现值。即: 命题II 基本观点在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

高管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

高管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 【摘要】研究高管激励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对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完善高管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公司业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7—2012年安徽省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不同的角度分析高管激励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以及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薪酬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优化资本结构的作用,股权激励却无法发挥同样的作用。这一研究丰富了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理论,也为公司制定有效的高管激励契约提供了全新视角。 【关键词】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动态调整;调整速度;偏离程度 一、引言 动态权衡理论认为,公司存在一个目标资本结构(DeAngelo和Masulis,1980),当公司内外因素使目标资本结构发生变化或者使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时,高管会通过融资决策使其趋近于目标水平。目标资本结构是公司资本成本最低、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显然,公司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不断调整,将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各种阻碍资本结构调整过程的因素,会降低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扩大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的程度。国内外学者已经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首先,从公司特征方面来看,成长能力更高、偏离目标资本结构更远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调整(Drobetz和Wanzenried,2006)。有形资产比率越高、公司规模越大,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Antonios,Yilmaz和Krishna,2008)。其次,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看,宏观经济状况对无融资约束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过程影响更大,且二者间呈现反周期变化关系,与有融资约束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过程呈顺周期变化关系(Korajczyk和Levy,2003)。处于繁荣经济环境中的公司,其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会更快(Cook和Tang,2010)。小规模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过程不易受到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但对货币政策变化的敏感程度较大规模公司更强(Gertler和Gilchrist,1993)。最后,从制度环境方面来看,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公司的融资约束较大,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不完善,调整成本较高,直接导致资本结构以缓慢的速度进行调整(Haas和Peeters,2006)。在法制环境较好、对投资者保护力度较强的地区,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更快,偏离目标水平的程度更低(Oztekin和Flannery,2012)。金融自由化程度较高区域中的公司资本结构更易发生调整(Ameer,2013)。 我国学者在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方面同样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大多是结合公司特征、宏观经济政策、制度背景等因素展开研究(蔡逸轩和雷韵文,2011;姜付秀和黄继承,2011;盛明泉等,2012;胡元木,2013),较少从公司治理因素,特别是从高管激励角度进行考察。张亮亮和黄国良(2013)认为公司高管超额薪酬越高,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越快;非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超额薪酬越高,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目标值的程度越低。翟胜宝和曹学勤(2013)将产权性质和人力资本理论纳入分析框架,发现股权激励能够通过人力资本的选择影响经营者的融资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苏泊尔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摘要]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发展非常迅速。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力度大大增强。融资方式的变化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偏好股权资本,而内源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重偏低,这一现象有悖于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本文主要对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资本成本等基本概念作出界定和说明。以及决定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微观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资产负债率;股权结构 自从20世纪50年代MM定理诞生以来,资本结构问题便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资本结构决策是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市场价值。只有深入了解全部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及其历史演变过程,才能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有全局性的认识,才有可能找出其存在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至今为止对于资本结构的解释有多种理论,譬如平衡理论和优序理论。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单独地作出解释。资本结构是指企业为其生产经营融资而发行的各种证券的组合。一般地人们将其特指为企业资产中股权与债务之间的相对比例。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佳资本结构指在一定条件下使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它是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资本成本、公司价值等之间实现最优均衡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偿债和再筹资能力,决定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成为影响公司财务形象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之上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如下:通过比较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权益类科目差异相当大。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总额与西方国家差不多,大都在35%~43%之间,但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比重高,超过50%,而西方发达国家都在40% 以下,相应地,我国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相当低。资本结构的顺序偏好理论认为,企业偏好将内部资金作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是债务资金,最后才是新的股权融资。然而,在筹集资金时,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视权益融资为首要途径,对于负债则过于谨慎,表现为上市后极力扩大股票发行额度,而且分配方案也多以配股为主,很少支付现金股利。 中外众多学者先后进行过大量有关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研究。由于处在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对1991年至2002年期间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总体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普遍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水平相对偏高、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些特点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尤其股权融资偏好更是有悖于“优序融资理论”。但是,2002年沪、深两市100家样本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从融资行为动机角度证实了在目前中国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架构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是具有相对合理性的;同时也证实了这种融资方式普遍低效的事实。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不难看出,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及其成因 ( 一)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 1.融资顺序逆转, 严重依赖外源融资。根据融资顺序偏好理论和西方有 效资本市场的融资顺序, 先内部融资、其次无风险或低风险的举债融资、最后是新的股权融资, 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与之几乎相反。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内源融资在上市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非对称性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非对称性研究资本结构是关系到企业核心决策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及不同融资方式所占比重,并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效率。因此,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 从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的MM定理开始,资本结构理论经历了几十年的激荡发展,衍生出了权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啄序理论及市场择时理论等多个理论分支。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变动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其中动态权衡理论在近年来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和支持,逐渐成为资本结构研究的主流逻辑框架。 在现有理论框架下的实证研究文献中,学者们就不同变量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中作者普遍采用了资本结构局部调整的标准模型形式,并基于各自的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拓展了模型,以研究单一或多变量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影响。 虽然,学者提到了资本结构在外生变量影响下动态调整的特征具有非对称性,但关于公司资本结构非对称调整内源性特征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且较少专注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路径特征及动态权衡理论在中国市场适用性问题的研究。因此,本文着眼于动态权衡理论的逻辑框架,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非对称性特征,并尝试检验动态权衡理论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 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权衡理论的前提假设入手,首先使用局部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动态权衡理论假设的合理性,通过计量方法刻画了2002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随时间变化的运动路径,发现受上市信息冲击的影响,公司资本结构在上市后一定时段内呈现先上升

国外资本结构动态性研究综述

□财会月刊· 全国优秀经济期刊□·76 ·2010.7下旬的信息可以根据其与概念框架预设目标的符合程度划分为正反馈信息和负反馈信息两种。正反馈使得输出起到与输入相似的作用,即实施修改后的概念框架得不到原先设想的效果,偏差不断增大;负反馈则使得输出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输出结果和原定目标的误差较小。 由此可见,对政府审计概念框架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制定者应当根据实施者的反馈意见判定反馈类别,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负反馈信息表明输出结果与预期目标偏差较小,只需要对原框架作出细微的调整即可;正反馈信息说明输出结果与预期目标偏差较大,因此制定者还应当进一步调整、修正概念框架,从而使其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使其能真正地发挥“防护、清除、修正”的作用。因此,制定者和决策者应当重视反馈的作用,从而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政府审计概念框架。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 审计研究,2008;3 2.段兴民,赵晓铃.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引发的思考.审 计与经济研究,2009;2 3.齐兴利.“免疫系统”论下审计学科独立与理论体系重 建.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2 4.时现,李善波,徐印.审计的本质、职能与政府审计责任 研究———基于“免疫系统”功能视角的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3 5.赵彦锋.审计“免疫系统”论:演进过程、作用机理与实 现路径.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3 6.陈志斌.政府会计概念框架整体分析模型.会计研究,2009;2 7.宋常.“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国家审计.审计与经济 研究,2009;1 8.乔新生.审计是国家的免疫系统———审计功能的重新定位.财经政法资讯,2008;6 9.赵保卿.“免疫系统”论与审计的预防职能.审计与经济 研究,2009;3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资本结构领域的研究热点即资本结构动态性理论进行了综述。首先引出资本结构动态性理论,然后从线性、平面与立体三维对资本结构动态性理论进行展开,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资本结构动态性研究动态权衡理论融资优序理论市场时机理论黄园园 吴应宇(博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1189) 国外资本结构动态性研究综述 一、资本结构动态性理论的演进 1.资本结构动态性理论研究的线性轨迹:核心理念与理念变迁。 (1)动态权衡理论。动态权衡理论假设市场半强式有效,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者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融资决策。动态权衡理论认为,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企业会任其资本结构在一个区间内变动,只有偏离最优值较大或者调整收益大于调整成本时,企业才会调整其资本结构;企业的杠杆水平仅在某些时期处于最优,而在其他大部分时间里偏离最优水平。 推动动态权衡理论发展的先驱者是Stiglitz (1973),Brennan 和Schwartz (1978)以及Kane 等(1984)则率先基于税盾利益和破产成本建立了动态权衡模型,对动态权衡理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Fischer 等(1989)。Stiglitz (1973)研究了公开融资中的税收动态影响问题。 Brennan 和Schwartz (1978)主要分析公司所得税对公司价值与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Kane 等(1984)则考虑了个人所得税、破产成本以及借债公司所采用的价值评价模式,但他们的模型因没有考虑调整成本而较难解释现实中资本结构类似“钟摆”的波动现象。Fischer 等(1989)在Kane 等(1984)提出的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负债的节税利益与破产成本之间的相互抵消关系,在考虑资本结构调整成本的前提下将期权定价理论应用于公司价值评估中,首次在权衡理论的动态性研究中引入调整成本:调整成本的存在使企业任其资本结构在一个区间内变动,只有偏离最优值较大时企业才调整其资本结构。 (2)基于定价错误的动态资本结构理论。基于定价错误的动态资本结构理论,又称经修正的融资优序理论(Chen 和Zhao ,2005)。根据引起定价错误的原因,该理论可分为融资优序理论和市场时机理论。 融资优序理论假设市场半强式有效,企业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者进行融资决策时以现有股东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融资优序理论认 □□□□□□□□□□□□□□□□□□□□□□□□□□□□□□□□□□□□□□□□□□□□□□

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综述

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是财务经济学和微观金融领域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之一,自MM定理产生以后,很多学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全部资本结构理论大致分为五类:资本结构无关论、静态权衡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公司控制权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文章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比较,并展望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资本结构、信号传递、公司治理、行业竞争 一、引言 从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Durand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资本结构理论开始,西方财务界的研究至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已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并在各国企业的融资行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强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在公司金融理论中,资本结构理论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研究最广泛、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以经验判断为基础,缺乏严密的数学推导,因此难以得到学术界的认同。自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MM定理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本文将全部资本结构理论大致分为五类,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做了总结。 (一)资本结构无关论 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共同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一文,提出了融资结构理论发展史上著名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不考虑税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市场价值无关。 (二)静态权衡理论 (1)税收与资本结构。1963年,Modigliani和Miller在《公司所得税和资

资本结构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资本结构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0.5分,共7.5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既考虑负债带来税收抵免收益,又考虑负债带来各种风险和额外费用,并对它们进行适当平衡来稳定企业价值的是( )。 A MM公司税模型 B 米勒模型 C 破产成本模型 D 代理成本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0.5分 【答案解析】 [解析] MM理论只考虑负债带来的税收抵免收益,却忽略了负债同样带来风险和额外费用。既考虑负债带来税收抵免收益,又考虑负债带来各种风险和额外费用,并对它们进行适当平衡来稳定企业价值,是破产成本模型希望解决的问题。 第2题 ( )认为,当企业以100%的债券进行融资时,企业市场价值会达到最大。 A 净收入理论 B 净经营收入理论 C 传统折中理论 D 净经营理论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0.5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净收入理论认为当企业增加债券融资比重时,融资总成本会下降。由于降低融资总成本会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所以,在企业融资结构中,随着债务融资数量的增加,其融资总成本将趋于下降,企业市场价值会趋于提高。当企业以100%的债券进行融资时,企业市场价值会达到最大。

第3题 A公司负债总额为1000万元,所在国家公司税率T C 为30%,个人股票所得税T S 为 15%,债券所得税T D 为10%,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公司的价值为2亿元,A 公司的价值是( )亿元。 A 3.01 B 2.10 C 2.03 D 2.01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0.5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根据估算有负债企业价值的米勒模型,A公司的价值为: 第4题 因为公司所得税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考虑纳税的影响,MM还提出了包括公司税的第二组模型。在这种情况下,其结论是( )。 A 负债会因利息的抵税作用而增加企业价值,对投资者来说也意味着更多的可分配经营收入 B 企业的货币资本结构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 C 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和综合资本成本无关 D 负债会减少企业价值,对投资者来说也意味着更少的可分配经营收入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0.5分 第5题 假设某企业既有权益融资又有债务融资,若只有此企业的税前利润为已知,根据无公司税的MM定理,则只需再得到( )即可求出企业的价值。 A.无法计算 B.不同风险等级但具有相同融资结构的企业融资成本

公司金融第9章 资本结构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资本结构 一、概念题 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 MM理论代理成本权衡理论财务困境成本破产成本优序融资理论自由现金流量 二、单项选择题 1、最佳资本结构是指() A每股利润最大时的资本结构 B企业风险最小时的资本结构 C企业目标资本结构 D综合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 2、调整企业资金结构并不能() A降低财务风险 B降低经营风险 C降低资金成本 D 增强融资弹性 3、可以作为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优劣的尺度的成本是() A个别资本成本 B边际资本成本 C综合资本成本 D资本总成本 4、在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中,不用考虑筹资费用影响因素的是() A长期借款成本 B债券成本 C留存收益成本 D普通股成本 5、下列筹资方式中,资本成本最低的是() A发行债券 B留存收益 C发行股票 D长期借款 6、要使资本结构达到最佳,应使()达到最低 A边际资本成本 B债务资本成本 C个别资本成本 D综合资本成本 7、某公司发放的股利为每股5元,股利按5%的比例增长,目前股票的市价为每股50元,则计算出的资本成本为() A10% B15% % % 8、通过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可以() A提高经营风险 B降低经营风险 C影响财务风险 D不影响财务风险 9、企业在筹措新的资金时,从理论上而言,应该按()计算的综合资本成本更为合适 A目标价值 B账面价值 C市场价值 D任一价值 10、某企业的借入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为1:3,则该企业() A只有经营风险 B只有财务风险 C没有风险 D既有经营风险又有财务风险 三、多项选择题 1、企业的资产结构影响资本结构的方式有() A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的企业主要通过长期负债和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B拥有较多流动资金的企业,更多依赖流动负债筹集资金 C资产适用于抵押贷款的公司举债额较多 D以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的公司负债较少 2、负债资金在资本结构中产生的影响是() A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B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其中重要的是负债资金的比率问题。关于资本结构富有成效的理论研究是企业筹资决策的重要基础。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1、净收益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由于债权资本成本率一般低于股权资本成本率,因此公司的债权资本越多,债权资本的比例越高,综合资本成本率就越低,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大。这种观点忽略了财务风险,如果公司债权资本过多,债权资本比例过高,财务风险就会很高,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就会上升,公司的价值反而下降 2、净营业收益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多少、比例的高低,与公司的价值没有关系。决定公司价值的真正因素,应该是公司的净营业收益。这种观点虽然认识到债权资本比例的变动会产生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可能影响到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率但实际上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不可能是一个常数。公司净营业收益的确会影响公司价值,但公司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净营业收益。 3、传统观点。按照这种观点,增加债权资本对提高公司价值是有利的。但债权资本规模必须适度。如果公司负债过度,综合资本成本率就会升高,并使公司价值下降。 (二)、MM资本结构理论 1、MM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MM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结论:在符合该理论的假设之下,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不是其各类债权和股权的市场价值。MM资本结构理论得出的重要命题有两个: 命题一------无论公司有无债权资本,其价值等于公司所有资产的预期收益额安适合该公司风险等级的必要报酬率予以折现。 命题二:利用财务杠杆的公司,期股权资本成本率随筹资额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公司的市场价值不会随债权资本比例的上升儿增加。资本成本较低的债务公司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会被股权资本成本率的上升二抵消,最后是有债务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等于无债五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所以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

资本结构理论梳理

资本结构理论梳理 资本结构的理论观点 一、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20世纪50年代之前,早期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是从收益的角度来探讨资本结构。是1952年,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David Durand)在《企业债务和股东权益成本: 趋势和计量问题》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将他们分为三个理论: 1.1净收益理论 净收益理论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 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由于债务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 成本, 运用债务筹资可以降低企业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债务资本融资可以提高 公司的财务杠杆,产生税盾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所以企业应当尽可 能利用负债融资优化其资本结构。该理论极端的认为,当负债达到100%时,公司 的平均资本成本将降至最低,此时公司的价值也将达到最大。 由于财务杠杆的存在,如果介入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大于平均负债的利息率, 这时候是可以因为负债从财务杠杆中获益的,这种情况下,负债确实对公司的价 值有益。实际上过多的债权资本比例,会带来过高的财务风险,而且当资金的投 资受益率小于平均负债的利息率,过多的债务资本比例只能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 因此净收益理论是不够科学的。 1.2净营业收益理论 净经营收益理论认为: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比例的多少,实际上 与公司的价值就没有关系。无论企业财务杠杆如何变化,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 本固定不变的。这是因为,债权的成本率不变,股权资本成本率是变动的,债权 增加,财务风险变大,投资要求的汇报越高,反之亦然。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率 是不变,所以企业融资并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公司的总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决定公司价值的应该是经营业务收益。 1.3传统折中理论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文献综述

MARKETING RESEARCH 摘要: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理论的基本假设是:(1)存在目标资本结构,且目标资本结构随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2)存在交易成本等因素,导致企业的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因此,企业的实际资本结构会表现出不断循环的调整过程,即对目标资本结构偏离—趋近—再偏离—再趋近的过程。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效率、速度和路径是其研究的核心领域。如果企业实际资本结构希望“又好又快”地向目标资本结构趋近,那么调整效率研究的是“好”的问题,调整速度研究的是“快”的问题,调整路径探讨的则是实现“又好又快”的方式。本文将归纳国内外文献,围绕调整效率、速度、路径展开,进而优化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理论框架,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结构;动态调整;文献综述 一、关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效率的文献综述1.调整效率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黄辉(2012)在提出资本结构调整效率 (AdjustmentEffi -ciency ,AE )的内涵时,引用了“融资效率”这一概念,认为资本结构调整效率与融资效率概念相近,用企业融资效率 (Enter -priseFinancingEfficiency ,EFE )的变化来进一步解释AE 。奚宾(2013)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状况(DEVE )是国家经济 发展战略、金融管制及地方政府利益等的综合反映。奚宾采用实际资本结构偏离率衡量EFFI ,研究发现DEVE 与EFFI 显著负相关的结论。 综上可见,对于资本结构调整效率研究严重不足,且问题突出。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其定义和本质含混不清。黄辉(2012)用融资效率即考虑融资风险后的融资成本作为度量资本结构调整效率的指标。奚宾(2013)采用资本结构偏离率即企业实际资本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偏离程度除以目标资本结构的商来判断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是否有效。黄辉只考虑了成本,没有考虑调整的收益;奚宾用偏差率来度量调整效率,混淆概念。 2.对调整效率的简要评述 针对上述文献缺陷,我们提出对调整效率概念的改进。从本质上说,调整效率考虑的是调整之后企业价值是否会增加的问题。如果没有交易成本,那么只要是向目标资本结构趋近企业价值必然是增加的。但是, 在动态理论中,存在交易成本,所以我们必须考虑调整带来的收益能否覆盖调整成本。我们将调整效率定义为调整收益和调整成本的差。如果调整收益超过调整成本,则调整是有效率的;反之则无效。效率不仅回答“好”的问题,还回答“是否调整”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调整速度更加基础,因此本文优先讨论调整效率。 二、关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文献综述1.调整速度的度量指标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是指公司缩小实际资本结构和目标资本结构之间差距的速度。为了度量调整速度,国外学者Flannery 和Rangan (2006)提出了局部调整模型,该模型的标准形式如下: MDR i ,t+1-MDRi ,t =λ(MDR *i ,t+1-MDR i ,t )+δi ,t+1,MDR *i ,t+1 其中,MDR i ,t =D i ,t /(D i ,t +E i ,t ),D i ,t 表示公司第t 年有息负债 价值,E i ,t 表示第t 年股权价值。MDR i ,t+1和MDR * i ,t+1分别代表公 司第t+1年(时期)的实际资本结构和第t 年(时期)的目标资本结构。移项可得λ=/(),是实际调整程度和目标调整程度的比,反映了调整速度的大小。 2.调整速度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 影响调整速度的因素有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在宏观因素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市场化水平等因素对调整速度的影响。闵亮和沈悦(2011)的研究表明,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在宏观经济状况衰退时,受到的冲击更大,实际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会变慢。雒敏,聂文忠(2012)研究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的财政支出、货币供给量、企业所得税水平与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姜付秀、黄继承(2011)提出市场化的最终目的是使资源合理配置,会对公司的融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其研究表明,无论公司产权性质如何,市场化程度越高,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 在微观因素方面,公司规模、投资行为等会影响调整速度。黄辉(2010)认为规模大的公司资本调整速度大于规模较小的公司。李彬(2013)发现企业的非理性投资也会作用于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该切入点拓展了企业投资行为在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研究方向,实证结果证明投资不足的调整速度明显慢于投资过度的企业。房林林(2015)认为现有的资本结构调整也忽略了管理层非理性的行为, 而基于我国的国情,管理层的过度自信比较严重,从管理者自利角度来探究资本结构调整速度非常必要。 三、关于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文献综述1.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概念和分类 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时,应如何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呢?是减少债务还是增加权益?这就涉及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问题了。所谓调整路径,就是企业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方式。 调整路径与企业的再融资方式密不可分。黄辉(2009)认为融资方式的分类多种多样,较为普遍的分法是按照资金来 ◇阙元盛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文献综述 10.13999/https://www.360docs.net/doc/9e4413136.html,ki.scyj.2018.06.012 问题研究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