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喉罩在全麻复苏期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喉罩全麻的术中护理指导

喉罩全麻的术中护理指导

喉罩全麻的术中护理指导关于喉罩全麻的术中护理指导喉罩全麻是一种在手术过程中广泛使用的麻醉方法,它具有操作简单、麻醉深度可调、出麻快、恢复快等优点。

然而,在进行喉罩全麻时,护士的术中护理至关重要,对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恢复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喉罩全麻的术中护理指导。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喉罩全麻之前,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状况,包括身高、体重、疾病情况、药物过敏情况等,确保患者具有接受喉罩全麻的资格。

此外,护士还需要对设备和药品进行检查,确定所有的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所有需要的药品都已经准备齐全。

同时,护士还需要为患者解释手术麻醉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麻醉的作用和风险。

二、喉罩放置与呼吸维护喉罩的放置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体型选择合适的喉罩型号,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当喉罩放置完成后,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患者的呼气量充足,不出现低通气甚至呼吸暂停的情况。

如果患者呼吸不稳定,护士需要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通过手动控制呼吸机呼吸量来调整患者呼吸状况。

三、监护和药品控制在喉罩全麻过程中,护士需要进行相关的监护和药品控制。

包括脉搏、呼吸、呼气末CO2、血压等指标的监测,以及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低血压、呼吸抑制等情况进行合理的药品控制。

在使用药品时,护士需要了解药品的剂量、不良反应、使用时机等,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使用,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四、协助操作和术后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参与手术。

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协助医生除去喉罩,并进行相关的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心率、血压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安抚患者的情绪,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及时向患者解释术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做好术后的康复工作。

以上就是喉罩全麻的术中护理指导。

在进行喉罩全麻时,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范,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对患者的恢复期不造成影响。

喉罩气道在早产儿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喉罩气道在早产儿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喉罩气道在早产儿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喉罩气道在早产儿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方法不同分成喉罩组与面罩组,每组25例,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起效时间与通气时间,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喉罩组的起效时间为(15.48±3.78)s,通气时间为(53.48±15.62)s,均显著短于面罩组的(27.71±8.24)、(107.12±24.58)s;喉罩组的复苏成功率高达96.00%(24/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优于面罩组的84.00%(21/25),28.0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喉罩气道应用于早产儿的复苏,可有效缩短起效时间与通气时间,复苏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明显优于面罩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喉罩气道;面罩;早产儿;复苏围生期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生儿的复苏技术获得了长远的推广,临床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与存活之后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大大降低,不但保证了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家庭经济与心理负担,且减少了社会医疗资源的投入[1]。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全球每年有>400万的新生儿死亡,其中早产儿死亡率为27%左右,窒息率为23%,早产儿死亡因素中,窒息占比最大;因为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够成熟,且新生儿在出生时离不开呼吸动作的支持,因此对早产儿实施复苏十分必要。

早产儿复苏技术的提升,可以减少新生儿窒息,对医疗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3]。

本研究重点为喉罩气道在早产儿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4年9月~2015年4月于我院分娩的早产儿共50例,胎龄28~34周,产前B超估计1000~2000 g,经过初步复苏后确定要实施正压通气。

依照早产儿出生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成喉罩组与面罩组,面罩组25例患儿,平均胎龄(32.1±1.3)周,平均出生体重(1600±200)g;喉罩组25例患儿,平均胎龄(31.0±1.0)周,平均出生体重(1500±260)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喉罩全身麻醉患儿的苏醒期护理

喉罩全身麻醉患儿的苏醒期护理

[ 2 ]B e r e n d K R , L o m b a r d i A V, M a l l o r y T H .R a p i d r e c o v e r y p r o t o c o l
f o r p e io f p e r a t i v e c a r e o f t o t a l h i p a n d t o t l a k n e e a r t h r o p l a s t y p a -

7 0 6 ・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0 1 4 年5 月第 1 4 卷第 5 期C h i n e s e R e m e d i e s &C l i n i c s , M a y 2 0 1 4 , V o 1 . 1 4 , N o . 5
此 时患者还 没有 力量 主动进行 直腿抬高 练习 , 护士可托其踝
下 肢肌 肉会有不 同程度地萎缩 , 在术后早期采用辅助手段 主
动运动 、 抗阻力运 动等方法进行 肌力增强活动锻炼 , 一般 经 过3 个 月左 右时间膝关节功能便得到恢复 , 可正常生活。通
关 节在无痛范 围 内有节律往 返屈伸于 膝关 节和相邻关 节之
间, 继续使用 C P M机 , 使膝关节活动度增大到 1 3 0 。 , 2周达到 术前膝关节活动范 围l 2 I , 继续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及股 四
度要求 至少达到 9 0 。 。此 时患者 多有恐惧 、 怕痛的心理 , 向其
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 , 并
于每次锻炼后冰敷患处 1 5 m i n , 鼓励 患者下床 站立 和原地踏
步。
肢肌 肉的肌力 , 能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 减轻肢体肿胀 。

改良喉罩小儿静吸全麻术前\术后护理对策

改良喉罩小儿静吸全麻术前\术后护理对策

改良喉罩小儿静吸全麻术前\术后护理对策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改良喉罩小儿静吸全麻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骨科、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泌尿外科共256例患儿改良喉罩静吸全麻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分析。

结果结合小儿气道的解剖与生理特点,改良喉罩特殊的通气结构,做好术前护理,术后保持良好的静脉通道,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确保有效给氧等护理对策,可预防和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使患儿安全度过改良喉罩静吸全麻手术麻醉期,早日康复出院。

标签:小儿;改良喉罩;静吸全麻;护理喉罩(largngeal mask airway LMA)的应用为手术患者呼吸道的建立和管理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手段。

在我国,许多学者也把它应用于小儿患者的手术麻醉中。

但是,由于小儿患者使用喉罩在护理方面仍是一项新的技术,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笔者所在医院麻醉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将第三代改良喉罩(以下称改良喉罩)用于小儿静吸全麻进行骨科、腹腔镜阑尾切除和泌尿外科手术,本院护士在术前、术后采取了相关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来源于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256例患儿,手术包括小儿骨科(包括四肢畸形矫形术、骨折切开复位术、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及小儿泌尿外科(泌尿道外生殖器畸形矫形及疝气修补术)等择期手术。

其中男186例,女70例,年龄≤8岁,体重13~25 kg,麻醉方式均采用改良喉罩静吸全麻。

全组256例患儿经术前、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后,均能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并康复出院。

2 护理对策2.1 术前护理2.1.1 一般准备术前护士应协助医生认真了解患儿病情及各种相关检查,有无手术禁忌证。

正确评估患儿全身情况,营养状况和实验室检查有无异常,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1]。

宣教时应向患儿家属介绍手术及麻醉方式,以及与病情有关的医学知识,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正确处理措施,同时告知患儿家属术前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严格禁食、禁饮,避免因家属看管不当致小儿误食而导致手术延期。

喉罩在小儿骨科全麻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喉罩在小儿骨科全麻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学术探讨·207·喉罩在小儿骨科全麻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吴玉贵江西于都县人民医院 江西 赣州 342300【摘要】目的:剖析小儿骨科全麻手术中用喉罩的效果。

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科接收的下肢骨折手术患儿,共计76例。

采用数字抽签法原理,将76例患儿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38例。

甲组于术中行喉罩通气全麻,乙组行气管插管全麻。

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麻醉各阶段中的HR 与MAP 值。

结果:甲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乙组为13.16%。

甲组明显低于乙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甲组麻醉诱导后各阶段中的HR 以及MAP 明显优于乙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小儿骨科全麻用喉罩,效果好,刺激性小,且能提高患儿基础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关键字】全麻手术;喉罩通气;小儿骨科;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科2015年2月~2016年4月纳入的需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7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原理,分组76例患儿:甲、乙两组各38例。

其中,甲组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在6~12岁的范围之内,平均(9.14±1.37)岁;体重在20~31kg 的范围之内,平均(24.6±1.4)kg ;ASA 分级为Ⅰ级者,17例;Ⅱ级者,21例。

乙组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在6~11岁的范围之内,平均(9.02±1.18)岁;体重在19~30kg 的范围之内,平均(24.5±1.3)kg ;ASA 分级为Ⅰ级者,14例;Ⅱ级者,24例。

两组ASA 分级、病情与文化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都于术前叮嘱禁饮4h ,禁食8h 。

术前0.5h ,取阿托品,0.01mg/kg ,以肌注方式给药。

待患儿进入手术室后,立即给予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包括:HR ;ECG ;SPO 2;BP ;RR 。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现年来小儿手术越来越多,小儿的短小手术更是常见。

无疑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儿童的心理特点,他们对手术的恐惧更甚于成人,对疼痛的耐受也较成人差。

他们通常是不配合的。

基于以往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的各种弊端,我科于2016年引入喉罩。

这是一种声门上通气方式,经口置入患儿咽喉腔,前端气囊封住声门,达到密闭的气道管理。

本次就选择了2018年到2020年以来我科使用喉罩全麻下手术和气管导管全麻下手术的病例,近200例来研究。

方法:设定观察病例为200例,选入时间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分成2组,,一组分为:气管导管通气组,另一组为:喉罩通气组,所有患儿均按常规给药,给药后5分钟插管,观察插管时患儿的体动,流泪,心率,血压,苏醒时拔管是否躁动等。

结果:喉罩通气组再置入喉罩时,无体动、流泪,心率血压平稳,拔管时安静舒适。

气管导管通气组有部分患儿有流泪,血压心率暂时性升高,苏醒后情绪较为激动,咽喉不适症状等;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麻醉期间运用喉罩能够减少插管的应激反应,安全性高,操作更为便捷。

关键词:喉罩;小儿麻醉;临床应用前言喉罩在80年代应用于临床,为声门上通气设备,由于其使用简单,易于操作,刺激小,通气密闭性也在更新换代中得到改善。

这类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将喉罩通过口置入咽喉部,前端气囊充气后,让喉罩与喉部周围组织紧密贴合,形成与麻醉机的闭环呼吸通路,创造一个良好的正压通气环境,达到自主呼吸的目的,喉罩在临床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尤其在小儿麻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减少麻醉药的使用,增加安全性高,苏醒迅速,咽喉部舒适无刺激。

本次就选入部分麻醉期间应用喉罩的患儿观察,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主要针对我科小儿短小手术不同方式全麻下患儿舒适度及用药量的回顾性研究,1岁到6岁患儿有200例,一组(气管导管通气组)选用经口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机械通气。

喉罩在全麻气道管理中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

喉罩在全麻气道管理中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
2 结 果
1 8 0例患者 中无 1例堵 管 , 无静 脉 炎 发生 , 留置 时间 1—5
化性溃疡 、 细菌性心 内膜炎 、 活动性结核 、 先兆流产或产后等。
参 考 文 献
1 Mi l l e r P L . He p a r i n— i n d u c e d t h r o mb o c y t o p e n i a: r e c o g n i t i o n a n d
出前迅 速夹闭 滑动活塞 , 滑动 活塞 夹在延 长管前 1 / 3段 。当
3 . 2 B D福徕喜预充式导管 冲洗器为无菌包装 , 携带方便 , 减轻 了护士工作量 , 减少由于在输液 袋 中反 复抽生 理盐水 导致 的医
源性感染机会 。 ‘
3 . 3 B D福徕喜 预充 式导管 冲洗 器对血管刺激 性小 , 从而降低 静脉炎 的发生率 , 并且无任何禁忌症 。 3 . 4 B D福徕喜预充式导管 冲洗器封 管不受病种限制 , 尤其适用
术、 下肢 手术 或者可以用臂丛麻醉完成的上肢前臂手术 , 许 多患
1 . 2 操作方法
用外 圆锥 接头 的注射器 顶开气 阀抽尽喉 罩 内
的气体 , 在常规麻 醉诱 导下 护士协助 麻师进行 插管 。在 喉罩背 尖部涂少量可溶于水的润滑剂 , 一手握笔式夹住喉罩 , 将患者的 口张开 , 置喉罩 的背尖部于前侧牙齿 的后部 ; 用食指辅助喉罩沿 硬、 软腭 向后顺序进入持续 沿头颅 方 向后 压至下 咽喉部位 直到 感觉有 特征性阻力为止 ; 在移开食指前用另一手轻轻压住导 管 , 以防止喉罩移位 , 用 外 圆锥接 头的注 射器 顶开气 阀充气 ( 充 气 量 不能超过标 明的最 大 充气 量 ) 。置 牙 垫 , 固定位 置 , 保 持 通 气。使用结束后用外 圆锥 接头注射 器顶 开气 阀抽尽 喉罩内气体

小儿全麻中喉罩应用及护理论文

小儿全麻中喉罩应用及护理论文

小儿全麻中喉罩的应用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38-01喉罩是一种介于气管插管与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是安置于咽喉腔、用气囊封闭食管和咽喉腔、经咽喉通气的人工气道,避免了气管插管,但又比使用面罩更为有效[1]。

它不仅具有维持气道通畅,方便通气而不须扶持的优点,而且成功率较高,操作简化,避免了面罩和气管插管的缺点,是一种安全、舒适、损伤小的气道管理方式,在小儿短时间全麻手术中越来越被临床所应用。

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47例患儿中,女19例,男28例;年龄7—14岁;体重20—45 kg;asa i~ⅱ级。

其中普外科29例,泌尿科10例,骨科8例。

2. 麻醉方法。

患儿入室后开放静脉,根据患儿年龄、体重选择合适型号的喉罩,常规检查喉罩气囊是否漏气后备用。

面罩吸氧,常规快速麻醉诱导,置入喉罩确定位置无误后,吸入2%一4%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

术中常规监测心电(ecg)、血压(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力等。

3. 结果:47例患儿发生1例轻度喉痉挛,3例术后躁动,无反流和误吸并发症发生,其他患儿均安全返回病房。

二、护理对策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做好术前访视,主动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交流,取得患儿的信任,以缓解消除其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儿准备,术前严格禁食6h,禁水4h。

术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02mg/kg。

必要时留置胃管。

(3)用物准备,麻醉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备齐各种麻醉诱导药物及用物,不同型号喉罩各1根,检查喉罩气囊是否漏气并抽尽气囊内气体,涂上润滑剂备用。

2. 麻醉期护理:注意喉罩有无移位,麻醉诱导后,患儿保持喉罩位置准确是喉罩护理中最需要重视的。

在搬动患者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喉罩移位,若为轻微滑动,可引起通气口与喉头位置不吻合,导致有效通气管径变窄,严重时可发生气道完全阻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喉罩在全麻复苏期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78-02
【关键词】小儿,喉罩,复苏,护理
小儿由于特殊生理结构,在全麻手术过程以及麻醉苏醒过程中危险性高于成年人。

喉罩是一种安全、舒适、损伤小的气道管理方式,在小儿短时间全麻手术中越来越被临床所应用。

我科从2010
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喉罩患儿78例,全部成功复苏。

通过全面的观察和正确的处理喉罩使用后的相关并发症,有效的降低因
使用喉罩的不良反应。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喉罩患儿78 例,男49例,女29例,年龄7-13岁,平均年龄10.8岁,平均体重39.5kg。

2 喉罩应用并发症
2.1 返流及误吸这是并发症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喉罩不能防止胃内容物返流以及存在误吸,喉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限制。

出现喉罩移位造成胃胀气,可导致胃内容物返流。

本组3名患儿出现呕吐,均未发生误吸现象。

2.2 咽部并发症咽部并发症与喉罩的大小、类型、植入次数、插管拔管手法、手术时间和内囊压力有关。

麻醉师根据小儿的年龄、身高、体重选择适合的喉罩类型,在插管和拔管时动作轻柔,了解喉罩套囊内压。

小儿患者喉罩全身麻醉下套囊内压维持在40mmhg,
可降低咽部并发症的发生率1。

2.3 气道梗阻由于小儿舌体大,声门高,气道梗阻发生率高于成人。

在苏醒过程中出现躁动,呛咳均能引起气道梗阻现象。

本组10名患儿在苏醒过程中出现氧饱和度下降,潮气量降低以及气道压增高现象,及时拔除喉罩,吸净口咽分泌物后,予以抬高下颌,加压面罩给氧后氧饱和度上升至99~100%,考虑为喉罩移位引起的气道梗阻。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患儿术后完毕后由麻醉师陪同送入pacu,复苏室护士给予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瞳孔、意识,手术部位情况并记录。

做好安全护理,双上肢给予适当约束,床边专人护理,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

3.2 气道管理
3.2.1 保持喉罩正确位置送入pacu后,协助麻醉师连接呼吸管道,观察喉罩是否固定妥当并听诊双肺有无呼吸音,胃部和颈部有无异常的气流音。

安置患儿时动作轻柔,避免移动头部,防止喉罩移位。

3.2.2 合理使用呼吸辅助装置自主呼吸未恢复前选择simv通气模式,根据小儿体重调整潮气量(8~10ml/kg),petco2维持在35~45mmhg,气道压低于20cmh2o。

本组4名患儿进入复苏室后发现潮气量降低,胃部膨隆,考虑喉罩移位引起胃胀气,予以拔除喉罩。

7名患儿出现气道压增高考虑喉罩移位引起的气道梗阻及时拔
除喉罩。

3.3 掌握拔管时机当患儿意识转清,自主呼吸恢复,
有吞咽动作并能配合指令性动作时,说明患儿肌力恢复较好,可以拔除喉罩。

如患儿有躁动现象而呼吸频率较浅不规则,可考虑肌力不够,可以适当使用镇静剂后延迟拔管。

有研究证明,在患儿气道反射恢复和完全清醒之前取出喉罩,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低2。

3.3.1 正确的拔管每个患儿床头都备有合适的加压面罩,当判断有拔管指征后,麻醉师和护士两人配合拔管。

拔管前给以纯氧的吸入,护士首先吸干净口咽部的分泌物,可以减少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

麻醉师回抽净喉罩内气体,提醒患儿张开嘴巴,并迅速拔出喉罩。

护士快速吸干净喉罩表面的分泌物以及口腔内少量痰液。

喉罩拔出后,将患儿头偏向一侧,较大患儿可以鼓励其轻声咳嗽,较小患儿听到哭喊声均可以表明呼吸道通畅。

护士吸痰动作要轻柔,儿童咽喉部及口腔黏膜较嫩,反复多次的吸痰以及吸痰动作粗暴都会造成喉部黏膜的损伤。

3.4 拔管后相应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3.4.1 气道痉挛:由于儿童的特殊生理结构,气道痉挛发生率高于成人。

拔管后出现痉挛原因可能为在浅麻醉时拔出喉罩,口腔咽喉部痰液未吸干净。

其中2名患儿拔管后出现咳嗽无力,呼吸费力,spo2:90%~91%,及时予以托起下颌,加压面罩给氧并吸除口鼻分泌物。

按医嘱使用小剂量激素静脉注射,2~3分钟后患儿呼吸
平稳,spo2均为100%。

30~40分钟后符合离开pacu标准,并安全送返病房。

3.4.2 返流及误吸由于小儿胃液的容量相对较多,胃内压较高,再加上拔管时吸痰管对咽喉壁的刺激以及麻醉药物使用等原因,喉罩拔管后也容易出现返流以及误吸。

本组3例患儿在拔管后出现呕吐现在,及时给与头偏向一侧,并吸干净口鼻分泌物,均为发生误吸现象。

3.4.3 咽痛应用喉罩后出现咽痛的发生率在国外报道3.9~12%3。

护士在拔管前了解手术时间,喉罩放置时间越长发生咽痛的概率就越高。

掌握拔管时机,拔管时动作轻柔。

本组2例患儿拔管后出现咽痛,术后在病房常规进行雾化治疗后,3~4天后自愈,均未出现后遗症。

3.5 心理护理麻醉恢复期是小儿麻醉的高危期,小儿比成人更容易发生呼吸道问题。

患儿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苏醒,会存在恐惧不安的心理,经常会出现哭吵不配合治疗。

哭吵会使呼吸道分泌增加,加大了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

此时护士耐心陪伴患儿,给患儿自己熟悉的玩具,抚摸患儿脸庞,轻拍胸部,减少患儿的恐
惧感,避免剧烈的哭吵现象。

4 小结
喉罩作为新型的通气装置,因操作简便,损伤小,同时喉罩刺激较轻,减少了呼吸道并发症,缩短复苏时间,在小儿手术麻醉中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作为pacu护士,需要充分了解喉罩的并发症,
及时对患儿相关监测进行评估,使患儿安全的度过复苏期。

参考文献
[1] 蒋璐,陈本桢.小儿喉罩全身麻醉下套囊内压与咽部并发症
的关系[j] 新医学, 2010,4,(41): 259~261
[2] 陈煜,连庆泉.当代小儿麻醉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11.335
[3] lowinger d,bengamin b,gadd l, et al.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caused by a laryngeal mask airway[j].anaesth intensive care,1999,27:202-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