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高技术研究引领科技创新——中国海油“十五”科技成果回顾

南海莺琼盆地高温超压地层固井 工艺技术 , 主要由高温超压地层 固井 防气窜工艺技术和高温超压地层固井 复杂情况处理 技术两部分组成 。 本项 种适合于渤海油田砾石充填防砂完井 技术是利用增加水泥浆气侵阻力和补
三 、渤 海 稠 油 油 田 开 发 方式 的深部调剖体系; 设计 并研制 出 偿水 泥浆 失重压 力 降双 作 用的新概
锦州 2 - 南 ;盘活 了旅大 2 - 5l 7
2 旅大 3 - 特稠油油 田群 ; 、 22 发现 了 旅大 1-1 0 、旅大 5 2 - 与旅大 4 2 - 等 油 田; 滚动勘探 、 评价 了渤 中南 凹中
浅 层油气藏群 。 以上成果 共获得 三级 石油地质储量 5 2×1 。 . 0 m
深水 扇沉积 , 并影 响到南海扩张和珠
江流域演 变的 2 . Ma重大地 质事 38
注水油 田时移地震动态监测 , 多项成
果 已在 S 3 -1 田得到应用。 Z6 油 为发展海上天然气藏的地震勘探 技术 , 针对东海陆架盆地 复杂天然气 成藏特点 ,国家 83 6 计划立项研 究了
及提 高采收率技术
渤海稠油油 田提高采收率综合项 目组经过两年的技术研究与攻关获得
重大突破 。 研究开发的钻井压裂技术
了一套适合渤海 油田特点的调剖注聚
一
念, 建立了防窜水泥浆体系。 开发研制
了抗 10 8 ℃循环温度下密度为 19 ~ .0
体化 自动 控制撬 装注入设备; 开发
了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数值模拟软件和
标处理技术 、 密集断裂带精细构造 解
释技术 、差连通性储 层预测技术 、各
勘探和 天然 气的发现成效 显著 。
向异性混合花 岗岩储层预测技术 、 潜 山裸眼产液剖面定量测试技术及零压 差复合渗壁防砂综合降粘技术等 6 套 新技术 。 渤海勘探获得了又一勘 探新 成果 ,发现 、评价 了全国最大 的太古
聚合物材料在石油开采领域的应用研究

聚合物材料在石油开采领域的应用研究引言:石油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而石油开采是获取石油资源的关键过程。
然而,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高渗透油藏、低渗透油藏和高粘度原油。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开始将聚合物材料引入石油开采领域。
本文将探讨聚合物材料在石油开采领域的应用研究。
1. 聚合物材料在增强油藏采收率方面的应用研究聚合物材料在增强油藏采收率方面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方面,聚合物材料具有调控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可以减少油水之间的粘力,从而改善油藏中石油的流动性。
另一方面,聚合物材料也可以增加油藏的有效孔隙度,促进原油的流动和聚集。
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替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油田的采收率,特别是在高渗透油藏和低渗透油藏方面。
2. 聚合物材料在改善油藏宏观流动性方面的应用研究由于油藏内部多孔介质复杂,存在着许多微观和宏观的流动障碍,影响了油藏的采收率。
聚合物材料在改善油藏宏观流动性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聚合物材料可以填充和封堵孔隙中的细小裂缝和孔隙,从而减少水的渗透和剖面混流,提高油藏的流动性。
此外,聚合物材料还可以降低油藏中的渗透压,增加油藏中原油的运移速度。
因此,聚合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改善油藏宏观流动性的研究中。
3. 聚合物材料在降低油井矿化方面的应用研究石油开采过程中,油井矿化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会导致油井结垢和管道堵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将聚合物材料引入石油开采领域。
聚合物材料可以通过形成保护膜来防止水和矿物质颗粒与管道壁接触,从而减少管道堵塞的风险。
此外,聚合物材料还可以降低油井中的盐度,减少油井结垢的产生。
因此,聚合物材料在降低油井矿化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4. 聚合物材料在减少石油开采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聚合物材料在减少石油开采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研究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关键技术方案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 (2)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 (2)1.2 石油采收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1.2.1 现状 (2)1.2.2 发展趋势 (3)第二章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3)2.1 储层岩性特征分析 (3)2.2 储层物性研究 (3)2.3 储层流体性质分析 (4)第三章驱油机理与驱油方式研究 (4)3.1 水驱油机理 (4)3.2 气驱油机理 (5)3.3 混合驱油机理 (5)第四章预测与评估技术 (5)4.1 油藏动态预测 (5)4.2 油藏剩余油饱和度预测 (6)4.3 油藏可采储量评估 (6)第五章增加油井产能技术 (6)5.1 钻井技术优化 (6)5.2 完井技术优化 (7)5.3 采油工艺优化 (7)第六章提高油藏开发效率技术 (7)6.1 油藏调剖技术 (7)6.1.1 技术概述 (7)6.1.2 技术原理 (7)6.1.3 技术方法 (7)6.2 油藏注水技术 (8)6.2.1 技术概述 (8)6.2.2 技术原理 (8)6.2.3 技术方法 (8)6.3 油藏热力技术 (8)6.3.1 技术概述 (8)6.3.2 技术原理 (8)6.3.3 技术方法 (8)第七章石油提高采收率化学添加剂 (8)7.1 驱油剂 (8)7.2 改善油水流度比的添加剂 (9)7.3 油层保护剂 (9)第八章油气藏改造技术 (9)8.1 油气藏压裂技术 (10)8.2 油气藏酸化技术 (10)8.3 油气藏气体吞吐技术 (10)第九章石油采收率监测与评价 (11)9.1 油藏动态监测 (11)9.1.1 监测目的与意义 (11)9.1.2 监测方法与技术 (11)9.2 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11)9.2.1 评价指标 (11)9.2.2 评价方法 (11)9.3 油藏开发调整策略 (12)9.3.1 调整原则 (12)9.3.2 调整方法 (12)第十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集成与推广 (12)10.1 技术集成策略 (12)10.2 技术推广与应用 (12)10.3 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13)第一章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1.1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背景与意义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供应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渤海南海边际油田开发开采措施及提高采收率方法

渤海油田钻井技术汇总一、屏蔽暂堵技术在SZ36O1油田的应用:屏蔽暂堵技术的基本方案和思路由于SZ36O1油田具有低压高渗的特点,只能采用近平衡钻井技术,同时还希望降低钻井成本,缩短建井周期,因此,进行储层保护所面临的问题是,钻井过程中固相和液相的侵入不可避免;但从另一方面讲,既然是不可避免,那么如果利用固相堵塞的矛盾,将固相颗粒对孔喉的堵塞变为人为的、有意识的封堵,在油层井壁上形成一个“有用”的泥饼,这样,既可以阻挡液相与固相的侵入对储层起到保护作用,又有利于井壁稳定。
屏蔽暂堵基本要求和原理(1) 粒径与孔喉的关系泥浆中固相颗粒的粒径与孔喉的关系有 3 种情况:当孔喉半径小于固相颗粒的半径,即r孔<r粒时,固相颗粒不能进入孔喉;当孔喉半径大于固相颗径的半径,即r孔>r粒时,固相颗粒进入孔喉内;当固相颗径的半径与孔喉半径之比为1/3~2/3,即r粒/r孔= 1/3~2/3 时,固相颗粒卡在孔喉处,此时多为架桥。
显然,要实现人为的屏蔽,颗粒半径与孔喉半径的互配关系至关重要。
(2) 充填粒子大的颗粒架桥以后,泥浆中更小级的粒子就会卡在喉孔处,这样不断的重复,逐级填充,将使得地层孔喉因架桥作用变得越来越小,但此时仍有渗透性。
(3)变形粒子在逐级充填之后渗透率仍不为零,可在泥浆中加入随温度升高可软化变形的颗粒,这些小颗粒软化变形后会嵌入微小的间隙,使孔喉的渗透率达到零。
(4)正向压差条件下粒径与孔喉的级配是屏蔽暂堵技术的关键在正向压差条件下,泥浆中的固体颗粒会按照级配的粒径在孔喉上架桥并填充。
在设定的井温条件下,如SZ36O1和QHD32O6油田,储层温度为50~60℃,在此温度下可以变形并软化的变形粒子在屏蔽环上可以实现封堵环,并且该封堵环的渗透性趋近于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阻挡钻井液中固相及液相的侵入,从而达到保护储层的目的。
(5) 合理的正向压差的选择和确定根据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到井下的温度、环空泥浆的上返速度、环空液柱当量密度与孔隙压力的差值(即正向压差)等因素,对SZ36O1和QHD32O6 油田岩心作了综合评价(表2)。
渤海油田新型驱油剂驱油效果研究

=17 0mg L, 切 2 ) 5 / 剪 0s +水 驱 到 含 水 9 +0 2 5 .
P V絮凝 剂 ( 质量分 数 5 ) . V 交 联 剂 ( 0 +0 1P 25 0
rg L +放 置 6h n/ ) +后 续 水 驱 。
方案 1 : —3 水驱 至压力 稳定 +5P ( A一2聚 V P 合物 , 污水 配母液 C =50 0mg I, 水 稀释 到 C 0 / 清 =17 0mg I, 5 / 剪切 2 ) 0s +后 续水驱 ; 方案 1 : 驱 至 压 力 稳 定 +5 P 二 元 复合 —4 水 V 驱( 聚合物 P A一1 表 面 活性 剂 为 E , S微球 , 水 配 污 聚合 物母 液 C =50 0 mg [ 清 水 稀 释 到 C 0 / , =1
m 和 10 0 0 0 ×1 m , 度 均 为 15c 厚 . m。外 观 几
何 尺寸为 : ×宽 X高 = 0c 长 3 m×45c . m×4 5c . m。
1 3 实 验 仪 器 及 设 备 .
驱油剂 流动性 及 驱油效 果实 验测试 仪器装 置 主 要 包 括平流 泵 、 力 传 感 器 、 心 夹持 器 、 摇 泵 和 压 岩 手 中 间容器等 。除平 流泵 和手 摇 泵外 , 它 部 分 置 于 其 6 5℃恒 温箱 内( 1 。 图 ) 流动性 实验 的阻力 系数 和残余 阻力 系数 是描 述 化学 剂在多 孔介 质 内滞 留量 大小 的技 术 指标 , 常 通
渤 海 油 田新 型 驱 油 剂 驱 油 效 果 研 究
姜 维 东 , 。张 健 , 鑫 吕
(. 1 中海 石 油 高 效 开 发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京 1 0 2 ; . 北 0 0 7 2 中海 石 油 研 究 总 院 )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王雷【摘要】聚驱后油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剩余油.针对我国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情况,研究了等流度多段塞驱油方法及其机理.并对聚驱后驱油用剂进行评价及筛选:通过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量,得到不同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界面张力的测量,筛选出改性羧酸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浓度为0.3%.利用 WaringBlender 法筛选出综合起泡性能最大的 HY-2做为驱油用起泡剂,选用浓度为0.6%.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驱油方法的效果.均质岩心强化泡沫多段塞驱油表明,强化泡沫可以对岩石大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非均质岩心等流度多段塞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2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驱油方法【期刊名称】《科技风》【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1页(P35-35)【关键词】聚合物驱;等流度;多段塞;强化泡沫【作者】王雷【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东校区,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办法,针对聚驱后油藏特点及聚合物驱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下方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1.1 表面活性剂体系表面活性剂具有双亲官能结构,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分子主要分布在油水界面上,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意味着黏附功的减小,即油易从地层表面洗下来,提高洗油效率。
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还表现在使亲油的岩石表面润湿性反转、原油乳化、提高表面电荷密度及油滴聚并等作用。
1.2 泡沫体系其驱油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包括:首先是通过不均匀地层时通过产生效应叠加,提高了高渗层的渗流阻力,从而可以进入中低渗层进行驱油,提高了波及的系数;其次是当泡沫特征值大于0.68时泡沫黏度急剧增大,故比水驱有更高的波及系数;最后是泡沫的分散介质为表面活性剂,故泡沫驱可以起到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的目的。
由于单一泡沫的不稳定性,常用泡沫体系与聚合物等组成强化泡沫体和复合泡沫体系来进行应用。
层内生气调驱技术在渤海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层内生气调驱技术在渤海油田的研究与应用李军【摘要】渤海油田生产井大多采用大段防砂和笼统注采,生产井含水率上升比较快,化学调驱技术是治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手段.为此研究了层内生气调驱技术并在渤海某油田D3井组进行了成功应用,现场应用后增油效果显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期刊名称】《海洋石油》【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笼统注采;含水率;层内生气调驱;经济效益【作者】李军【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53层内生气调驱技术是通过向地层中注入生气剂与释气剂[1-2],反应生成泡沫体系,依靠泡沫堵高不堵低的特性实现对高渗窜流通道的封堵;同时由于释气剂显酸性,在实际调驱作业时,在调驱的基础上又可实现酸化解堵的功能,可以很好地调和“堵”和“解堵”的矛盾。
渤海某油田注水井D3井注水目的层位为东二下段,分三个防砂段砾石充填防砂,有效厚度59.8 m,渗透率(20.3 ~ 7 412.9)×10-3 μm2,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54。
吸水剖面测试结果显示各段吸水严重不均,且井组内受效油井呈现含水高(含水率83%)、油井含水上升快等特点。
该井为笼统合注管柱,无法实现分层调配。
为此,研究注水井层内生气调驱技术,有效改善了D3井的吸水剖面,降低了井组生产井含水率,提高了油井产油量,提高井组水驱效率。
1 层内生气技术驱油机理在设计的地层深度注入生气剂和释气剂,在地层条件下相互反应产生大量高温高压二氧化碳气体,此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是单相、也可以是混合相,或者是泡沫状态[3]。
处于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强烈溶蚀性、解析性和提取性。
可以达到解除油藏深部污染的目的[4]。
1.1 热解堵生气剂在油层深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产生大量热量,使地层温度升高。
对地层起到了热解堵效果。
1.2 封堵高渗透层优先在高渗透层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聚合物溶液形成稳定的气-液泡沫体系,该气-液泡沫体系在地层中形成稳定泡沫屏障,对后续注入水产生很大附加阻力。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采油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为此,新型的采油技术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其中,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新型采油技术,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热点。
一、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物质来改变油藏中原有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改善采收条件,提高采油率。
其实质即是在油藏中注入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使之与油藏中的油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油的相态、流动性、以及与岩石和水的作用等。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聚合物或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改变原油/水/岩石的相互关系,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波动床渗透率,促进水油分离,从而提高采收率和效益。
这种方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动力学过程,并涉及表面化学、多相物流、传热传质等学科的知识。
二、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历程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和欧洲石油工程领域的学者开始进行油田化学驱油的实验研究,探索增产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外一些企业纷纷开始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应用于采油实践中,从而使这种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如今,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都已经将油田化学驱油技术作为主要的采油方式之一,目前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三、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领域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技术体系,因此其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
目前已有多项实践表明,化学驱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应用于低渗、超低渗、致密油、页岩油等新开发领域,对提高采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渤海湾、巴海、长庆等国内外大型油气田,以及受地质构造复杂的焦煤矿区等领域,也都应用得比较广泛。
四、结语随着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将会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
虽然这种技术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成本过高等等,但是愈来愈多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被引入,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入段塞浓度 1 750 mg/ L, 截至 2005 年 5 月, 实际 注入聚合物干粉约 421 t , 平均日注入量 500 m3 。
表 1 绥中 36 1 油田试验区聚合物驱注入方案
母液 段塞 浓度
2 聚合物驱技术面临的挑战
聚合物驱在我国陆上油田开展了近 20 年, 取得 了很多理论和实践成果, 已经是相 当成熟的技术。 这对在海上油田应用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会有 很大的帮助, 许多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及教训都可 以借鉴[ 6, 7] 。但是在海上油田进行聚合物驱具有与 陆上油田不同的特点:
( 1) 海上平台缺乏淡水。传统聚合物驱技术配 制聚合物溶液用淡水, 同时还产出大量的污水。如 果利用污水配注, 必须大幅度提高聚合物的使用浓 度。而海上聚合物驱几乎不可能使用淡水配制聚合 物, 只能考虑用海水( 矿化度 32 000~ 35 000 mg/ L) 或地层产出污水。
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是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 子链上引入了少量疏水基团, 溶液中聚合物分子间 可通过疏水基团间的缔合而发生具有一定强度但可 逆的物理作用, 形成超分子结构。结构的形成可使 聚合物在较低浓度下具有高粘度。使用绥中 36 1 油田模拟注入水配制的 A P P4 溶液的粘度与浓度 的关系见图 2, 图 3 示出了 AP P4 的溶解范围。
根据海上平台的特点, 设计了聚合物注入设备 的关键部件; 集成国内外现有的先进技术, 研制成海 上油田单井聚合物注入设备( 图 4) , 设备高度集中、 橇装化, 满足在海上平台小空间内操作的要求; 采用 P LC 自动控制系统, 实现了注聚设备的全自动化, 满足长期稳定的作业要求。单井聚合物注入设备在 绥中36 1油田聚合物驱试验中实际使用获得成功,
( 2) 海上平台空间狭小。海上平台空间狭小, 因此要求配制和注入聚合物的设备小巧灵活、效率 更高; 同时要求使用的聚合物具有优异的高效增粘 性、耐温耐盐性及速溶性。
( 3) 油层条件复杂。如渤海第三系油田地层层 系多、层间差异大、渗透率高, 地层水矿化度高, 原油 粘度高; 渤海区域成藏环境还决定了地层水矿化度 偏高, 而海水的矿化度更高。
试 验目的层为东营组下段Ⅰ、Ⅱ油组, 为典型的
* 国家 863 渤海油田深部调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课题( 2003A A 602140) 部分研究内容。 第一作者简介: 周守为, 男, 高级工程师, 1982 年毕业于原西南石油学院采油工 程专业, 现为中国 海洋石油 总公司副 总经理兼 中海油提 高 采收率重点实验室主任。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 25 号( 邮编: 100010) 。
试验区位于绥中 36 1 油田 J 区和 AII 区交界 处( 见图 1) , 面积为 0 396 km2 , 油层平均有效厚度 为 61 5 m , 孔隙体积为 730 62 104 m3 , 原始地质 储量为 484 104 t , 平均 空气渗 透率为 3 798 7 10- 3 m2 。J3 井为 注入井, 井组内有 J16、A 2、A 7、 A12 和 A13 共 5 口生产井, 平均注采井距 370 m 。
传统聚合物驱技术实施要求有大量的淡水供应 量、庞大的配注设备、良好的油层条件、宽松的环保 要求, 海上油田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要实现聚合物驱
技术的矿场应用, 需要攻克众多难题。这对于聚合 物驱技术发展本身也是一个挑战。
3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技术的突破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在于 聚合物, 要求聚合物具有速溶性、高效增粘性、耐盐 性( 抗钙镁) 和长期稳定性; 而灵活机动且高度自动 化的注入设备和工艺是聚合物驱实施的保证。在满 足了聚合物材料和注入设备要求的条件下, 进行了 聚合物驱现场试验。 3 1 新型抗盐聚合物的研制和应用
渤海油区油田目前还未到高含水期, 如果按照 陆上油田的开采思路, 还未到三次采油开采期。但 是, 海上油田开采与陆上最大的不同是, 平台寿命有 限, 一般不超过 20 年; 如何在有限的平台寿命期内 尽可能的提高采出程度是海上油田开采的关键。前 期室内研究表明, 如果在未达到高含水期时开始聚 合物驱, 最终采收率与达到高含水期后进行聚合物 驱基本一致[ 4] 。这意味着如果在海上油田未达到高
关键词 渤海油田 提高采收率 疏水缔合聚合物 聚合物驱 矿场试验
聚合物驱是在水驱开发基础上进行的技术, 是 一种向 油藏 中 注入 水 溶性 聚合 物 溶 液的 驱 油 方 法[ 1] 。由于增加了注入水的粘度、改善了流度比, 可 以有效提高驱替相波及的区域, 降低含油饱和度, 从 而提高原油采收率。水溶性聚合物是聚合物驱技术 的关键, 最常使用的两类水溶性聚合物是部分水解 聚丙烯酰胺和生物聚 合物黄原胶[ 2, 3] , 其中部 分水 解聚丙烯酰胺应用得更为广泛。
( mg/ L)
注入 时间
( d)
母液注 入速度 ( m3 / h)
注水 速度
注入 累计 浓度 注入量
( m3 / h) ( m g/ L) ( m3 )
1 5 000 21 4
78
13 0 3 000 10 700
2 5 000 445 0
46
16 2 1 750 222 500
累计
466 4
233 200
第 18 卷 第 6 期
周守为等: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38 7
图 1 绥中 36 1 油田聚合物驱试验区井位图
高孔、高渗、高饱和度、高粘度疏松砂岩油藏。油层 纵向非均质性严重, 渗透率变异系数为 0 76。油层 埋深 1 300~ 1 500 m , 油层温度 65 , 地层原油粘度 70 mPa s, 原始地层水矿化度 6 579 m g/ L 、钙镁离 子含量 27 mg/ L。油田曾先后注过海水和污水, 因 此目前地层水矿化度较高, 为 18 000 mg / L , 其中钙 镁离子含量为 621 m g/ L 。
[ 3] 韩明, 米勒, 李宇乡. 黄原胶水溶液的性质[ J] . 油田化 学, 1990, 7( 3) : 284 288.
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形成了海上聚合 物驱配套技术体系, 为扩大海上油田聚合物驱试验 规模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 1] 赵 福 麟. EO R 原 理 [ M ] . 山 东东 营: 石油 大学 出版 社, 2001: 65 87.
[ 2] 陈 立 滇. 驱 油 用 聚 丙 烯 酰 胺 [ J ] . 油 田 化 学, 1993, 10 ( 3 ) : 283 290.
聚合物驱作为油田开发稳产或增产的重要手段 之一, 在国内外陆上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的 大庆、胜利、克拉玛依等主要油区都进行了矿场试验
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大庆油田, 已进入大规 模工业应用阶段, 在水驱 采收率 42% 的基础上, 实 施聚合物驱后采收率又提高了 12% , 使最终采收率 达到了 55% , 吨聚合物增油量达到了 120~ 150 t 。
第 18 卷 第 6 期 2006 年 12 月
中国海上油气
CHIN A O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H OR E O IL A ND G A S
V ol. 18 N o. 6 Dec. . 2006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周守为1
韩 明2 向问陶2 张 健2 周 薇2
( 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图 4 海上油田单井聚合物注入设备流程图
基本上达到了在海上平台注入聚合物的要求。 3 3 海上油田聚合物矿场试验
经过研究, 选择绥中 36 1 油田 J3 井为 聚合物 驱的试验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制定了聚合物 驱油藏方案, 在方案中体现了 油田开发早期注聚 的理念, 即在水驱效果( 二次采油) 尚未结束前实施 注聚, 以使聚合物驱在海上平台使用期内获得最大 效益。研制了 适合海上作业要 求的自动化注 聚设 备。于 2003 年 9 月在绥中 36 1 油田 J3 井正式实 施了聚合物驱先导性试验。 3 3 1 试验方案设计
3 3 2 施工过程 将疏水缔合聚合物用水源井注入水( 温度 36~
40 ) 分散聚合物干粉, 然后输送到 2 个有效体积为 15 m3 的溶解罐中搅拌, 将缔合聚合物配制成高浓
第 18 卷 第 6 期
周守为等: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38 9
度( 4 000~ 5 000 mg/ L) 母液, 母液经注入泵并通过 静态混合器与来水混合后注入井内。在矿场试验过
姜 伟2
摘 要 在我国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对于海洋石油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海上油田实施聚合物驱技术面临三大挑战: 缺乏淡水资源, 常规聚合物不能 满足要求; 海上平台空间有限, 对注聚设备有特殊要求; 井网、井距和层系调整困难。文中介绍了针 对渤海绥中 36 1 油田开展的聚合物驱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的情况和效果。聚合物驱技术在绥中 36 1 油田的成功实施实现了三个重要突破: ①首次在国内海上油田开展了聚合物驱矿场试验; ② 率先以疏水缔合聚合物作为驱油剂进行矿场使用; ③取得了单井聚合物驱试验显著的增油效果。 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在海上油田目前生产条件下实施是可行的, 对于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 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 2 AP P4 溶液粘度与浓度关 系曲线 ( 绥中 36 1 油田模拟注入水配制)
图 3 AP P4 的溶解范围( 绥中 36 1 油田模拟注入水配制)
3 88
中国海上油气
2006 年
3 2 适合海上作业特点的聚合物注入设备 国内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现场试验以往没有进
行过, 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聚设备和 注聚工艺。陆上油田注聚设备庞大, 不适合在海上 平台上应用, 在进行设备和流程设计时可供参考的 资料也不多。对于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的特殊要求, 注入设备是一项空白。